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自然要素的应用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1)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1)

园林景观一般由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构成,自然要素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自然要素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体现出了一种时代性、艺术性以及地域性的特点。

不管是我国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还是国外园林景观设计,自然要素的使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1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1.1传统园林景观的自然要素中国传统的园林包括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所体现出的都是一种自然要素的综合审美。

在传统园林的设计中,强调意境,采用多种形式来体现自然美,从而让意和境达到统一。

创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环境布局,小桥流水、四面垂柳、半潭秋水等都是传统园林中比较常见的景象。

在园林中,高度地概括出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美景,对这些美景进行浓缩和再升华,这种再升华的过程,融入了作者的劳动和智慧,是一种人为化的自然,体现出的就是一种文化。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上水,追求自然,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人文山水园。

苏州有大量的山水园林,环秀山庄更是其中翘楚。

环秀山庄是以山为主,辅之以溪流的园林,形成了山分水、水穿山的景象,使得这仅667m2的小园林,充满了活力。

1.2现代园林景观的自然要素园林景观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展现出的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

我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呈现出的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但最受欢迎的依然是那些充分体现出自然元素的作品。

虽然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存在诸多争议,但园林中自然景观的题材却是得到一致认可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也呈现出园林化的趋势。

现代园林和传统园林在服务对象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园林只服务于少数人,而现代园林则是面向公众的。

现代园林不管如何发展,自然要素无非就是植物、地形、石景、水景,而这其中的变化,只是在设计布局方面的变化。

上海的延中绿地在设计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将园林中的各个自然要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地形起伏,结构设计合理,给人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感觉。

1.3国外园林的自然要素有人称美国的中央公园是纽约最伟大的建筑,我们这里就以美国的中央公园为例,分析一下外国园林设计中的自然要素。

园林景观自然要素在景观设计中运用探讨

园林景观自然要素在景观设计中运用探讨

园林景观自然要素在景观设计中运用探讨【摘要】研究园林景观自然要素表现在共性中寻求不同的个性题材。

适地适景,巧妙地组织与运用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展示出不同地域的设计风格。

园林工程中的景观设计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笔者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提出了景观设计必须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表现特征有着许多的共性,它们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在不同的景观内涵中。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要素景观设计自然要素包括水、石、地形、植物等,设计师充分利用这些要素的各自特性与其存在的不同方式,营造影响我们审美的不同视觉氛围。

自然要素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形成了各自的景观特色,自然要素所构成园林景观的自然氛围是现代人的理想景观环境。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常常展示出城市特有的肌理与脉络。

研究园林景观的自然要素,就是要在共性中寻求不同的个性题材。

近年来,由于景观趋同性与过多的装饰内容,使得城市各自的园林特色与风格不断地减弱,在不同的城市中,常常可以看到相似的景观内容。

目前国内园林景观作品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态势,无论是国外设计师的精品,还是国内设计师的杰作;无论是国内设计师的作品趋西化,还是国外设计师在国内的作品趋中化,设计手法与风格呈现出多种类型。

最后能为大家认同的,也能充分体现人们现代审美趋向的,多是体现自然要素特征的设计作品。

一、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要素1.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要素,传统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以体现自然界中自然要素的综合审美内涵来完成作品创作的。

在园林空间中,强调多种形式地体现自然美的特征,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形成‘意’与‘境’的统一。

在充分运用自然要素造景的布局中,形成静态与动态空间布局。

小桥流水,叠石飞瀑,三面荷花,四面垂柳,半潭秋水等,营造出有形或无形的空间性格。

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虫鸣等,这些都是在广博的自然画卷中,经过高度的概括与升华,形成的‘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佳境’这些对自然景观的浓缩与创造,恰恰是‘人化的自然’,它融会了创作者的个人情趣,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文人山水园’的精华。

09第五章 风景园林的环境要素

09第五章 风景园林的环境要素

某庭院小气候条件分析
(四)气候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某一地区的“气候”来说, 无论其区域规模大小,几乎都可以从光、气温与 湿度、风、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来说明。
1. 光 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
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活动所必需 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一个明智 的景观规划者在进行规划时,必定会将光作为环
正比,而与温度则随季节和人的差异而变化,且
在风景园林要素中往往都是不易改变的因素。
如单独的场地因为太小而不能对其场地或城 市的气温起到太大的作用,例如,城市中心区一 个小小的绿色公园,它对于气候的调节效应是完 全会被四周的高楼大厦产生的热量给掩盖的,而
大公园对某市温度的影响
3.风
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 风向和风速。
七、污染
人类在征服或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由于对自然
资源的过度索取、盲目开采与开发以及将之转化为
工业化产品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废弃物, 并由此
产生了大量的污染, 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一
般来说, 按照污染物的来源来分包括点污染源与非
点污染源两种。
(一)点污染源
点源主要释放污染性的排放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是从
(3)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阳光入射面与地球表面之问的夹角。
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不同, 在同一地区, 一年中夏
至的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数最大, 冬至的最小。太阳高度
角是影响地球表面温度的重要因素。
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形以及季节变化之间的相互
关系, 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景观中太阳能量的分布状
况。一旦知道了一个地区的太阳高度角, 我们就可以将其
代入具体的场地尺度, 根据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分析日照

生态学理念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念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念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摘要: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日益重要。

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学理念在风景园林建设中要遵循继承性原则、尊重自然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要优化园林的道路规划、水景规划和绿地规划,构建健康、完善的生态系统,提供生态功能的服务,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生态学习理念;风景园林;规划策略前言: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风景园林建设中应用生态学理念已成为研究热点。

生态学理念作为当前的一种重要建筑设计思想,着眼于探讨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

而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更注重人类审美需求和城市规划,而缺乏对生态系统的充分考虑。

生态学理念在建筑应用面向多个方面,涉及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改良和保育、水资源管理、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生态学原理,可以实现风景园林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存,保护环境资源,提升城市生态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风景园林中生态理念含义在风景园林中,生态理念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设计和规划中,以实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采取措施恢复已受损的生态系统。

二是自然与人工的融合,生态理念强调将自然和人工元素融合在一起,实现景观的自然与人文价值的统一,通过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植被配置、材料选择等,营造出逼真的自然景观,创造出美观、可持续和可用性的空间。

三是功能与生态的整合,生态理念要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兼顾功能性和生态性,除了考虑休闲、生活和运动等需求,还要考虑水源保护、生物栖息地、植物多样性等,以实现功能和生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原则(一)继承性原则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继承性原则旨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节能环保,并将城市的现状与设计融合在一起。

风景园林设计理念有哪些

风景园林设计理念有哪些

风景园林设计理念有哪些
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植物、土壤、水文、地形、建筑等
多个领域。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创造出令人愉悦的自然景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1. 自然与人工结合,风景园林设计强调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旨在创造出既具有
自然美感又符合人类审美需求的景观。

设计师会利用植物、地形、水体等自然元素,同时结合建筑、雕塑、灯光等人工元素,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

2. 生态友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注重生态环保,倡导利用可持续材料和技术,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设计师会考虑植被的选择、水资源的利用、土壤的保护等方面,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3. 人文关怀,风景园林设计也强调对人文环境的关怀。

设计师会考虑到景观的
使用者,包括游客、居民等,为他们创造出舒适、便利的环境。

设计师还会考虑到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以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

4. 创新与传统,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

设计师会继承
和发扬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和理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景观。

5. 情感共鸣,风景园林设计追求与人的情感共鸣。

设计师会通过景观的布局、
色彩、材料等手段,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景观中感受到愉悦、放松和舒适。

总的来说,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更注重人文关
怀和情感共鸣。

设计师需要在设计中兼顾自然、人文、生态等多个方面,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生态规划。

对风景园林进行生态规划能够使园林的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实现低碳排放。

此外,还能够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为人们创新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因此,有关单位要对风景园林的生态规划进行多方思考,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重新塑造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城市实现低碳绿色建设。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又分别从五个方面简单的介绍了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

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标签: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应用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风景园林的规划作为保护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人们将生态学和风景园林规划融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如果设计好的话,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率也会有所提升,风景园林的功能也就会有所改善。

可见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有多么重要。

下文就是对生态规划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说明,并且对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提出一些措施。

一、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对风景园林进行的生态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以及多方面的资源利用率,缓解了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此外,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生态规划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根据我国强调的要严格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强对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重视,加强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

还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进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一)对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在园林栽植的过程中,要对生态规划的理论进行分析,充分的了解每一种植物的生态习性,了解植物对温度、水分等自然环境的需求以及适应能力,从而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防止风景园林中出现植物的恶性竞争,确保构建出一个复合型的生物群落结构,使整个植物种群稳定,结构变得合理。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风景园林规划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快。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应该积极探索新的风景园林规划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

而生态规划是目前最科学、最高效的风景园林规划方式,所以在实际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该积极研究生态规划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并不断优化风景园林规划技术,提升其应用水平。

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规划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生态规划;应用;分析引言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化,工程项目的数量日益增多。

如果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和植物景观施工时未能遵循工程建设的原则,分析场地因素、气候因素、工程的客观成本控制因素,合理的完成相关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很可能在后续施工和养护的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影响到植物景观的构成效果,造成项目资源的浪费和景观规划的不合理性。

通过详细探究园林景观工程项目规划和设计的方法,找到植物景观建设中的要点,也可达到施工优化的目标,提高相关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水平。

1涵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设计,使其能够在满足城市建设需求的同时,更加体现出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从而在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环境保护方面。

主要是以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基础,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效结合起来;第二,景观结构方面。

主要是通过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空间布局方面。

主要是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来实现的;第四,功能区划方面。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要素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要素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要素摘要:自然要素包括水、石、地形、植物等,设计师充分利用这些要素的各自特性与其存在的不同方式,营造影响我们审美的不同视觉氛围。

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形成了各自的景观特色,自然要素所构成园林景观的自然氛围是现代人的理想景观环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自然要素Abstract: natural elements include water, stone, terrain, plants, and so on, stylist make full use of these elements of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xisting different way, build influence our aesthetic different visual atmosphere. They are in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 formed their landscape features, and natural elements that form a landscape of natural atmosphere is the ideal of modern landscape environment.Key words: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Natural elements1 人工要素的运用自然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每个物质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处于链接之中,如果一个链接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人类要发展,自然更要受到保护,作为设计人类自然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在进行空间规划与设计时,不仅仅要看到山体、水体、植物和建筑,还要考虑到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空间,这是景观设计思维方式上的一场革命。

风景园林要素

风景园林要素

风景园林要素项目与外界环境,内部个元素之间和各个元素内部关系。

(和谐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经济矛盾)现场的了解生活的理解,和一个高度提炼的能力。

和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1 地形概要美学特征地形空间感利用地形控制视线利用地形排水利用地形创造小气候地形的使用功能地形的表现方式等高线表示法高程点表示法蓑状线表示法明暗与色彩表示法模型表示法比例法百分比法地形的类型平坦地形凸地形山脊凹地形谷地地形的实用功能分隔空间控制视线地形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改善小气候美学功能2 植物材料概要植物的功能作用植物的建造功能构成空间障景控制私密性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的大小植物的外形植物的色彩树叶的类型植物的质地植物的美学功能完善作用统一作用强调作用识别作用软化作用框景作用种植设计程序与原理3 建筑物视距与建筑物高之比平面布局建筑物特征建筑群体和空间类型中心开场空间定向开放空间直线型空间组合显形空间建筑群体的设计原则单体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的设计过度空间围墙铺地材料4 铺装铺装材料的功能作用和构图作用提供高频率的使用导游作用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提供休息的场所表示地面的用途对空间比例的影响统一作用背景作用构成空间个性创造视觉趣味地面铺装的设计原则基本的铺装材料松软的铺装材料块料的铺装材料黏性铺装材料5 园林构筑物台阶坡道墙与栅栏制约空间屏障视线分隔功能调节气候休息坐椅挡土墙设计原则墙和栅栏的材料石块砖混凝土木材铁艺坐椅休息、等候交谈观赏看书、用餐6 水水的一般特性水的可塑性水体的状态水的声音水的倒影水的一般用途提供消耗供灌溉对气候的控制提供娱乐条件水的美学观赏功能平静的水体流水瀑布喷泉水景的组合7 设计程序承担设计任务1 地形概要风景园林师通常利用种种自然设计要素来创造和安排室外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

在运用这些要素进行设计时。

地形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因素之一。

地形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认为他在设计的运用中即是一个美学要素,也是一个实用要素。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原场地的自然生态要素,如泉水、溪流、古树名木及地形等。

2、利用当地的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

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利用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发挥自然系统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同时可以降低养护和管理成本。

3、根据生态位理论选择植物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位理论,在植物选择时,不能仅仅考虑一种植物对光照、水分、空气、温度及地形地势等因子的适应能力,还应考虑其他植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避免因生态位相同,争夺生存空间和养分。

因此,应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4、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物种的均匀度、丰富度及稳定性。

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就愈强,生态系统也就愈稳定。

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选择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增强群落
的稳定性和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

5、园林设计中的再生水设计
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

将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风景园林规划是通过对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创造出具有美观和舒适环境的景观空间。

而生态规划则是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对于打造具有环保、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生态规划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及其分析展开论述。

生态规划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1. 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对植被、土壤、水体等生态要素的研究,合理规划景观空间的绿化、水体布局等,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植被的选择和配置,打造出更加宜人的景观效果。

2. 保护自然生境:生态规划强调保护自然生境,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破坏。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保护现有的自然生境。

保护湖泊、湿地、森林等自然要素,使其成为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强调景观的可持续性:生态规划注重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满足人类的需求。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着重考虑到景观空间的可持续性,如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节能减排等方面,以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规划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分析1. 提高景观空间的环保性:生态规划的应用可以提高景观空间的环保性。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可以合理规划植被、水体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景观的环保设计。

2. 创造更加宜人的人居环境:生态规划的应用可以创造更加宜人的人居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绿化、水体等,打造出有利于人类生活的自然景观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3. 实现景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的应用可以实现景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等方面的设计,可以有效实现景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现代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趋重视,风景园林设计也开始走出“花园设计”这个狭窄的天地,融入了更多生态学的理念,逐渐向环境设计这个更为广泛的领域迈进,将生态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本文就对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生态学理论;风景园林;设计;应用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

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来看,人们强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奉行朴素的生态观,实现大地园林化,尤其是城市大园林,生态是最重要的,现在城市生态失去平衡,亟须通过整体园林网络,来逐步收复失地、恢复平衡。

因此,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科学合理运用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焦点。

一、生态学理论在风景设计中遵循原则(一)保持生物群落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合性总称,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物种多样性三个层次。

在风景园林中若植物配置由单一的物种组成,则其搭配的结果以及功能都不是很完善,系统普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病虫害、其他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尽量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二)维持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依照生物的不同高度将植物划入实际所逗留的层中。

通常来说,植物群落的地上部分可划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构成的地被层等四个基本层次。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的成层性以及层片特点,效仿地带性顶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点来选择物种,构造一个合理的、多层次的群落结构。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注重高层大树和乔木、中间层次的小乔木、大灌木、灌木和小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地被混合搭配,取缔稀疏乔木配置大面积草坪地的配置方式。

风景园林与自然系统———自然的手段与人造的景观

风景园林与自然系统———自然的手段与人造的景观

2016年第12期现代园艺1风景园林与自然的关系当今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资源极度枯竭、环境急速恶化,风景园林的内涵已不仅在于营造一处优美的人造风光,更在于与自然系统密切沟通,调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修复已遭破坏的环境的基础上,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用地模式。

在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过程里,始终离不开自然要素和自然系统,它既是我们施展技能的工具,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对象,更是我们行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但同时,风景园林是一种人工干预的实践活动。

这意味着我们所创造的景观即使使用了再多的自然要素,看上去比自然的风光还要美,也不过是人造的景观。

因此,在自然系统中人为地去干预去创造并不是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情。

我们需要从思想、理论、技术上等等方面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

2自然系统的理解“所谓自然系统,是指自然物按照它们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联系而组成的整体。

自然系统有天然系统和人化系统之分。

天然自然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它不受人的干预,自然形成的。

例如天体系统、地球系统、原始地理系统、原始生物系统,原始生态系统等。

人化自然系统的特点是,它受到人的活动的影响和干预”[1]。

在探讨风景园林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之时,我们此时理解的自然系统应当是天然自然系统,它是与人化自然系统相对的宇宙中很多年以来形成的天体、海洋、植物、气象、动物等事物与现象。

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自循环系统和自平衡系统,如天体的先天运转、季节的周而复始、地球上动植物的生态循环,直至食物链等维持人体生命的各种系统都是自动高速平衡的。

系统内的个体按自然法则存在或演变,产生或形成一种群体的自然现象与特征。

而这一高度复杂且庞大的自然系统最突出显著的特征当属其系统性。

哲学中的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

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源于自然带来的美学设计

源于自然带来的美学设计

源于自然带来的美学设计--读《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例如法国埃弗鲁斯·德·罗斯查尔德别墅花园中为数众多的橄榄树、熏衣草以及石雕所带来的浓郁异国情调,或者是由于中世纪英国贵族所钟爱古典设计而应运而生的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以及苏州网师园内大量亭台楼阁花草水榭所表达的天人合一,这些源于自然生态带来的美学设计是人类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杰出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厚重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美国景观设计师诺曼编撰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提到地形,水体,植物,建筑这四个关键要素,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是前三者与后者的搭配,才会产生一个完整的设计,也就是说,怎样通过对自然加以合理人工改造,使其符合人类需求,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关键所在,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几个自然要素来构成我们的景观园林设计,怎样去处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加以改造来达到人的设计需求,并且与自然合二为一呢.近代生态美学思想的提出.自然即生态,我们了解学习对自然的设计就是对生态的设计,生态美学以当代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其理论基础。

生态学尽管是1866年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属自然科学范围。

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深层生态学,实现了自然科学实征研究与人文科学世界观的探索的结合,形成生态存在论哲学。

这种新哲学理论突破主客二元对立机械论世界观,提出系统整体性世界观;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反对自然无价值的理论,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

同时,提出环境权问题和可持续生存道德原则。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之下。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部落时代、早期文明的农耕时代、科技理性主导的现代工业时代,信息产业主导的后现代。

生态学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要转变,也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

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于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出浓厚的生态理念。

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强调的是尊重自然本身,主张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将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等贯穿于现代园林设计整个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关键词:生态学;风景园林设计1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的必要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人口的几何状增长及社会公众活动频率的密集性,均对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科学处理好社会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能够提升园林内各种资源利用效率和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促使设计人员更好地开展设计工作,不断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因此,针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必须思考如何将生态学理念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中。

可以说,依托生态学理念设计园林景观,契合当前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能够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当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普遍存在着“千篇一律,千城一景”“偏重风格,忽视生态”“不够科学,不够专业”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效果,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2.1 千篇一律、千城一景任何一个城市由于发展历史不同,城市文化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并将其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指导理念,由此彰显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凸显出地方特色,打造独居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让公众在享受到特色风景、优质生活的同时,也能够保障园林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从当下国内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总体情况来看,多数设计师习惯于模仿他人的设计模式,一部分设计师的专业素养亟需提升,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卓越的创新意识,大肆推崇西式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忽略了城市自身的历史与文化,最终导致不同城市景观设计的同质化。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风景园林是一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经过人工设计和构造,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园林空间。

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包括了景观元素、绿化植物、景观构筑物和景观水体等。

1. 景观元素景观元素是构成风景园林的基础,它包括了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自然要素。

地形地貌决定了园林的布局和景观的形状,可以通过山、水、岛等元素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景深感。

气候条件则影响了园林中植物的选择和园林的使用方式,例如在炎热的地区可以增加草坪和树荫的面积,以提供遮阳和降温的效果。

水资源可以通过湖泊、河流、喷泉等形式呈现,既增加了园林的观赏性,又提供了水景的声音和湿度,为人们带来舒适感。

2. 绿化植物绿化植物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形态、颜色和季节的变化来增加园林的美感。

常见的绿化植物包括了树木、灌木、花卉和草坪等。

树木可以提供阴凉和氧气,增加园林的氛围和生态功能;灌木可以作为围墙或屏障,起到分隔和隐蔽的作用;花卉则能够带来丰富的色彩和芳香,增加园林的活力和趣味性;草坪则可以提供平整的绿地,供人们休息和活动。

3. 景观构筑物景观构筑物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景点,它们可以通过形状、材料和色彩的运用来增加园林的美感和艺术性。

常见的景观构筑物包括了亭台、廊桥、假山、雕塑等。

亭台可以作为休息和观景的场所,增加园林的功能性;廊桥可以连接不同的景点,增加园林的通行性和连贯性;假山则可以通过塑造山石的形状和布局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雕塑可以作为园林的点缀,增加园林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4. 景观水体景观水体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形式和流动的方式来增加园林的动感和生机。

常见的景观水体包括了湖泊、河流、喷泉和水槽等。

湖泊可以作为园林的中心和主景,增加园林的广阔感和宁静感;河流可以穿行于园林之间,增加园林的连贯性和流动感;喷泉则可以通过水流的喷射和音乐的配合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水槽则可以通过水的倒流和回旋来增加园林的动感和变化。

浅谈园林建筑与各环境要素的关系

浅谈园林建筑与各环境要素的关系

浅谈园林建筑与各环境要素的关系摘要:山、水、植物和建筑被称为造园的四大要素。

中国造园艺术的精髓就在于对于造园要素的运用,并使它们相互间得到艺术的完美结合。

而园林建筑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与自然环境相结合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巧于应变。

建筑的建造需要处理其与周围山势,水体和植被的关系。

关键词:园林建筑;山水;植物引言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讲究“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山、水、植物、建筑作为中国园林最为重要的几个构成元素,园林建筑这一人工构筑的造景要素,与其他自然因素的关系先得极为重要。

人们常说: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应该如同树木生根于土壤之中一样,浑然天成,自然统一。

清康熙帝在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时提出的“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工假虚设”,就是对园林建筑结合环境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1]。

《园冶》的《兴造论》中也说:园林建筑必须根据环境的特点,“随曲合方”、“巧而得体”。

所以建筑应当首先融与环境之中。

建筑的布局讲究“依山就势”,穿插、点缀与山水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建筑与环境要自然融合的前提下,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无论是大的建筑群、寺庙、府堂等等,还是点景的亭台楼阁,无不借助山水的起伏,植物的配置等,形成中国园林建筑特有的空间结构与风韵意境。

总结起来就是:体量上点缀环境、造型上协调于环境、空间上不割裂环境、因地制宜,巧于应变 [2]。

园林建筑与各环境要素的关系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不同的在于除了对其实用性的考量,园林建筑本身也是风景的一部分,需要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美的追求。

但由于建筑的人工性又使得他与山水植物这些自然因素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处理建筑与周围山势,水体和植被的关系就直接影响环境的整体协调性与美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与山的关系:环境的地势、地形、山体的走向和体势对于园林建筑基地的选址布置往往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通过建筑与山体不同位置关系、体量尺度关系等的处理,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从建筑所处的位置上分主要可以归纳为山巅、山脊、山腰、峭壁及峡谷这几种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自然要素的应用【摘要】风景园林建筑具有观景和点景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欣赏风景的场所,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景观,融于风景环境中成为被欣赏的对象。

地形、水体、植物是基本的自然景观要素,它们同风景园林建筑的营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风景园林建筑从形成之初就应从各个方面将这些自然景观要素纳入到建筑空间当中。

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地形、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要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形;植物;水体;园林建筑设计引言风景环境中的自然景观要素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场所特征的重要因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素体现在:地形是依托和根本,水体最具可塑性和表现力,植物是活力和生命的体现。

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分析、解读自然景观要素是实现建筑与环境良好对话的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崇尚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1、地形地形在《辞海》中的地理学解释为“地貌”,地形限定了风景园林建筑的生成形式,如穴居建筑、台阶建筑、覆土建筑等。

不同的地形对风景园林建筑的布局、功能及体量影响非常明显,是连接风景环境中所有要素的主线。

1.1 风景园林建筑布局及体形设计受地形的影响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多追求体量尺度上的“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露”,使得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正是对待自然的谦和设计态度,即通过对建筑布局、体量的控制,尊重原有地形,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适应性设计。

另外,传统建筑常借助廊的连接顺应地势而建,与地形和谐共处。

风景园林建筑应具有合宜的尺度、体量,并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及周围环境考虑建筑布局,灵活组织建筑内部空间的竖向关系,利用地形减小建筑的体量所产生的压抑感,保持与自然的平衡。

如筑台、错层、跌落、架空等形式;还可将建筑物的长轴沿等高线布置、采取水平延展的体量或者连续的界面处理;可巧妙运用踏步、平台等形式,通过与地形的有机结合,形成尺度宜人、具有领域感的环境,使建筑生长于此地并成为地域性景观。

1.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以地形的视觉协调为依据地形可被当做视觉要素来使用。

从视觉角度出发,把建筑和地形放在一起时,构成了明确的天际轮廓线,因此对建筑的体量、外形轮廓与地形之间审美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就非常重要。

在考虑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必须深入研究这些关系,形成良好的天际线,这对环境的整体性设计至关重要。

当地形的尺度远远超过建筑时,形成建筑以地形为背景,建筑形态与自然地形之间就是“图与底”的关系;当地形的尺度与建筑尺度相接近时,要尽量使建筑配合自然地势,与地形相互协调。

地形既有利于建筑结合环境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同时也可以屏蔽设计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设计中可通过对地形的适当改造,引导人的观景视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还可对建筑群体布局进行适当分割和恰当分区,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功能上的要求,还可以减小单体建筑的体量,缓解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些都是风景园林建筑对地形的回应。

如果不考虑地形因素,一味追求建筑的新奇特,势必造成对天际线和整体环境乃至生态平衡的破坏。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地形建筑,立足于建筑与基地自然环境和场所精神的关系,探索人工建筑与自然地貌之间的模糊性,尝试形成建筑与大地重新统一的新形式。

1.3 地形坡度制约下的山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地形坡度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以坡地为显著特征的山地风景园林建筑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形式。

在坡度较小的平坡地(坡度在3%以下)和缓坡地(坡度 3% ~10%),建筑布置不受地形约束,可以取得日照朝向和较好的景观视野,土方量一般不大;中坡地(坡度 10% ~ 25%)和陡坡地(坡度 25% ~50% )地形能够提供俯视周围景观的制高点,对视线具有导向性和开阔性的观景特性,建筑群布置受到较大限制,建筑内部一般设梯级。

日本美秀博物馆选址于自然保护区,建于山腰陡坡上,建筑高度限制在 13 m 以内,80%的建筑面积埋于山体之下,与地形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建筑面向宽阔的湖山景色(图 1);而地形凹地则给人以内向和领域归属感,有利于形成安全稳定的生活状态。

图1 日本美秀博物馆地形坡度还可以疏导风向,从而影响建筑及场地的通风情况,这对于山地风景建筑设计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 gis 对地形地势进行分析,再根据某一类用地的坡度指标,在场地内形成此类坡度用地的适用范围,确定适于建筑、道路、广场等用地坡度的地域。

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必须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解读分析,把握场地的结构特征,才能从宏观上及技术层面与地域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实现良性契合。

2、植物植物是风景园林建筑场地环境中重要的自然要素,不同的植物在大小、形态、色彩、质地以及所体现的性格特征上都有变化,它们丰富多彩的效果使得植物在整个风景园林环境中成为最富于变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植物更应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融入建筑设计。

2.1 植物配置影响建筑布局和空间建构在风景环境中,设计应尽可能不破坏植被以维系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基于此,建筑布局要紧凑以避免占据过多的绿化面积。

同时,建筑物的布局还应灵活多变,与基地环境和自然植被相适应。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应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接地面从而保护自然生境。

同时,建筑外环境中可修建平台等架空方式以此减少对土方的挖掘,也体现了对自然场所生态系统的尊重,能够达到风景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

合理、适度的植物配置也能分隔、限定、建构和完善建筑外部空间界线和范围,增强空间连续感和整体感等。

作为软性的设计素材,乔木、灌木、草地等都可衬托硬质界面的风景园林建筑,丰富建筑的质感和色彩,协调不同的建筑立面和地面铺装处理等,形成宜人的风景建筑环境。

同时,树干则如同支柱,以虚体的方式限制空间。

2.2 植物特征提高建筑的审美效用植物要素具有把人、建筑、大自然联系起来的能力,具有对建筑形体及其他视觉要素统一起来的作用。

从美学的角度看,植物通过季相变化的生长特点能够使建筑具有层次丰富的动态变化,可以在整体环境中将建筑形体延伸到自然风景中,也可以把室内外空间联系起来,在整体环境视觉审美设计中起到协调的作用。

设计中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墙面以及外环境中种植植物,不仅可以遮阳,而且能够使建筑物与风景环境融合,产生建筑与植物一体的天际轮廓线。

植满草皮的坡屋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建筑物的体量,让植物自然衍生在屋顶上,使得建筑与环境形成统一的视觉关系。

2.3 植物群落修缮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环境生态平衡,同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也能够改善建筑环境的微气候条件,达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的目的。

建筑设计还可以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绿量进行生态补偿。

法国普罗旺斯的一处生态建筑(图 2)的垂直花园通过合理的搭配种植,满足了气候、季节及植物观赏性的要求。

花园底部是下层植被———蕨类植物、矾根属植物、冷水花属植物等;再往上是易在岩石斜坡上生长的植物———岩白菜属植物和景天属植物;最高处是完全暴露在岩石上的植物———松柏类、小檗属植物和枸子属植物。

绿化良好的保水性和蓄热性缓解了空调热负荷压力。

图2 法国普罗旺斯生态建筑屋顶花园、垂直花园等竖向绿化能够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减少雨水流失,改善建筑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结合竖向绿化系统的建筑设计,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特征和地理环境,对建筑的结构形式、构造方式及外墙材料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并要充分考虑设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植物移植等问题。

比如,吸热性过强的材料可能导致植物周围温度过高而死亡,过于光滑的面砖不利于某些植物的攀爬。

3、水体水对人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为人服务的风景建筑设计应包含亲水设计,在其中可以充分运用水的空间美学及精神功能,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收集等方法补偿生态环境,增强生境营造。

3.1 建筑与水互为“图—底”,布局灵活水体具有较大的景观价值,以宽阔的水面作为背景,建筑漂浮其上而产生建筑和水的融合,在风景建筑设计中是常用的手法。

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因为“水”而使得整座城市成为风景的建筑(图3)。

图3 威尼斯水上建筑人是向往水的,设计中应体现人与水最适合的关系,这就需要结合建筑的点景、观景等功能进行设计。

建筑群体外部临水,呈开阔、外向的空间布局,建筑在水面的衬托下向外伸展,视野开阔、流畅。

滨水风景建筑设计中,首先应关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和量的保护,充分发挥亲水或临水陆地的有益条件,弱化建筑尺度,虚化建筑界面以减少与自然的矛盾,在空间处理上与水体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使建筑场地在规模和视觉上达到最为合理的存在状态。

3.2 利用水的可塑性构筑空间逻辑丰富而有特色的水体能够为空间增添活跃的气氛和效果,也能够引导和组织建筑空间。

水体呈点的形式时,应灵活考虑水与建筑尺度的关系。

点水既可作为庭院空间的中心景观,也可作为建筑入口的标志景点。

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整体布局中,新馆巧妙地借助尺度合宜的水体,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将各类建筑要素穿插起来,柔化了生硬的建筑材料,并形成良好的交通组织(图4),建筑与水体相映成趣。

图4 苏州博物馆水体呈线性时,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可以引导人的视线,步移景异,体现了风景建筑空间的序列。

设计中还可利用线状水体来组织空间的韵律和节奏,利用水体的宽窄、岸线的曲直和水体的不同形态求得变化,形成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的丰富空间层次。

通过线状的水将不同的风景建筑及空间灵活相连,这样就起到了脉络的作用,建筑也成为水体引导下的景观。

水体呈面的形式时,一般作为建筑背景将风景建筑及景观衬托出来,这时建筑群体包裹水体或被水体托付。

建筑可以以水面为中心布局,建筑环水而建,通过水面的向心性被连接到一起,使得建筑之间关系拓朴有机,耐人寻味。

总之,水景建筑空间的设计,首先基于建筑的功能和空间逻辑,在此基础上再从体量、尺度等环境点具体考量;研究水位与地形的关系使岸线优美,与用地建筑完美契合。

3.3 利用水的文化特性赋予建筑场所意义水是文化的起源,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多是在江河流域诞生的。

一片引人入胜的水面无论置身其中抑或极目远眺,都会愉悦人的身心。

水在中国古代,始终被认为与万物生命有很大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水能够营造空间氛围,可以赋予建筑以精神上的象征意义,给建筑增添灵性。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对水的处理从形到意,追求着自然韵味,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促进了生态、人文的有机聚落的建立。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水体的利用可提供开放通透的视线,产生柔和宁静的感受,强化建筑的场所意向,给人们以认同感和依赖感,产生审美意境和共鸣,水的视觉和实用功能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运用。

湖南一滨水风景建筑(图5),建筑埋入山体中,与山体、水体、自然植被等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随着时间的流逝,绿色攀缘植物会将建筑全部隐藏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