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4.doc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5篇)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公共场所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责任主体1. 公共场所经营管理者是主要责任主体,应当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并为此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2. 公共场所员工是安全管理的执行主体,必须按照规定的安全制度和程序进行操作,积极参与安全工作。
三、安全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
应当采取预先防范措施,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设施设备维护,预防事故的发生。
2. 管理创新。
应当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不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更新安全制度。
3. 安全监管。
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四、安全管理内容1. 设施设备管理(1)公共场所应当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建设,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设施设备应当定期维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正常运行。
(3)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必须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不得越权操作。
2. 火灾安全管理(1)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合适的防火设施,保证消防安全。
(2)公共场所进行火灾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公共场所要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人员管理(1)公共场所要按照相关法规规定,进行人员身份核查,防止违法人员进入。
(2)在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维持场所的秩序和安全。
(3)公共场所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4.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1)公共场所要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
(2)公共场所应当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公共场所要专门配备急救设施和人员,提供紧急救助服务。
五、安全事故处理1. 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共场所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公共场所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4篇)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安全监控: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医院公共场所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2. 出入管理:设置门禁系统,对医院公共场所的出入口进行严格管理,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
3. 安全巡视:定期组织安全巡视,对医院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 火灾防控:制定火灾防控措施,安装火灾报警设备和灭火设备,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检测。
5.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医院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事件。
6. 安全培训:对医院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7. 安全标识:在医院公共场所设置安全标识,包括安全出口、疏散路线等,方便人员避险和疏散。
8. 安全巡逻:在医院公共场所设置安保巡逻岗位,定期进行巡逻,保持安全和秩序。
9. 客户服务: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设立投诉和安全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10.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不断完善。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损害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医院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门诊大厅、住院楼、药房、诊室、手术室、ICU、急诊科等人员密集场所。
第四条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应以保障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施设备的安全为宗旨,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和稳定运行。
第五条医院公共场所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
第六条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公共场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公共场合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员工、患者和访客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订立本《医院公共场合的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公共场合,包含但不限于医院大厅、走廊、患者病房、门诊部等。
三、安全责任1.医院管理层负有最高安全管理责任,要组织、协调、监督各部门加强公共场合的安全管理工作。
2.各部门负责人要配备充分的安全管理人员,并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构,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
3.全部员工都有安全生产的义务和责任,要依照规章制度执行各项安全措施。
四、安全管理措施1.人员出入管理–全部进入公共场合的人员必需通过安全门或检查站的检查,携带安全证件,进行身份确认。
–患者家属和访客需签署并佩戴访客身份证,禁止携带不安全物品入内。
–禁止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机关、设备房间等限制区域,违者将追究相关责任。
2.消防安全–医院公共场合应设有充分数量的火灾报警器和灭火器,保持有效状态,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和修理。
–禁止在公共场合内吸烟,公共场合配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并设立合适的吸烟区域。
–定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和火灾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理本领。
3.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医院公共场合应建立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和逃命指示标识,确保员工和患者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各部门负责人应依据职责,组织安全疏散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
–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及时上报医院领导,并依照预案进行救援和处理,同时搭配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设备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公共场合的设备、设施并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无明显安全隐患。
–对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修理和更换必需符合相关安全、质量管理规定,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操作。
–配备合格的电气设备,并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和维护。
5.安全防护–供应安全防护用品,包含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医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医院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责任与分工1. 医院院长为医院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
2. 公共场所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定期检查、督促各部门落实。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公共场所卫生安全负直接责任。
三、公共场所卫生要求1. 医院公共场所应保持整洁、明亮、舒适,无异味、无积水、无杂物。
2. 医院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设施等。
3. 医院公共场所应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保证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随时可用。
4. 医院公共场所应设有禁烟标志,并严格执行禁烟规定。
5. 医院公共场所应设有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并指导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正确投放垃圾。
6. 医院公共场所应设有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设施。
四、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措施1.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设施等。
3.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洗手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4.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巡查,发现违反公共场所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通报相关部门。
5.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
6.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记录卫生检查、消毒、巡查等情况。
五、公共场所卫生应急预案1.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制定公共场所卫生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职责分工。
2. 发生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事故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奖惩与监督1.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对落实本制度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医院_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公共场所的管理,保障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维护良好的医院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共场所范围1. 医院门诊大厅、挂号处、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影像科等患者服务窗口;2. 医院病房、手术室、治疗室等患者治疗区域;3. 医院食堂、茶水间、卫生间等生活服务设施;4. 医院停车场、绿化带、休息区等公共区域。
三、管理职责1.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由医院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由环境卫生科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2. 各部门负责人为所在区域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部门员工遵守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四、管理措施1. 公共场所卫生(1)保持公共场所清洁卫生,每日进行清扫、消毒,确保地面、墙面、门窗、家具等无污渍、无异味。
(2)卫生间应配备充足的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确保患者和家属使用方便。
(3)加强垃圾收集、分类、清运,确保公共场所无垃圾堆积。
2. 公共秩序(1)合理设置公共区域标识,引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
(2)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3. 传染病防治(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措施,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2)加强医院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效果。
(3)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自我防护意识。
4. 食品安全(1)医院食堂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卫生。
(2)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3)定期对食堂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公共场所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部门应定期自查,确保公共场所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 对违反公共场所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协调解决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包括组织培训、监督检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3. 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医疗机构负责执行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内容1. 医疗机构资质管理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按照规定进行年审。
2. 医疗人员管理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必须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业务水平。
3. 医疗设备管理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4. 传染病防治管理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制度,做好疫情报告、隔离、消毒等工作。
5. 医疗废物管理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
6. 医疗安全培训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必须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7. 医疗事故处理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医疗事故,保障患者权益。
四、监督检查1. 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公共场所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 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应当主动接受监督检查,配合检查组开展工作。
五、责任追究1. 公共场所医疗机构违反本制度,造成医疗事故或者公共卫生事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2. 公共场所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5篇)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1、本院公共场所范围包括院内地下室、食堂、门诊部、住院部等。
2、严禁打架斗殴和辱骂他人,违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凡酗酒闹事、影响正常工作者,由保卫科采取强制措施,保障安全。
对所造成的损失全部由当事人承担,并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4、严禁利用娱乐活动及其它手段进行聚众赌博、播放淫秽录像、传抄黄色刊物,一经发现,即严加查处,对当事人给予治安罚款。
情节严重、屡教不改者送公安机关处理。
5、院内禁止玩火、打鸟、攀折花草树木,不听从劝阻、损坏公物者,按有关规定处罚(未成年员工子女由家长承担)。
随时驱逐或扣杀非本院豢养的一切动物。
6、严禁在院内任何场所大声喧哗,起哄,打唿哨,扰乱公共秩序。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2)包括以下内容:1. 安全巡逻:医院应派遣专门的安保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巡逻,确保医院内部外部的安全状况。
2. 门禁管理:医院应设置门禁系统,限制非医务人员的进入,并采取严格的身份验证措施,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
3. 视频监控:医院公共场所应安装摄像头,对进出医院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监控,以提供监控证据和追踪事件。
4. 火灾安全:医院应配备灭火器和火灾报警器,并设置适当的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5. 卫生安全:医院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洁,保证患者和员工的卫生安全。
6. 突发事件处理:医院应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和处理,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
7. 安全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教育员工遵守安全规定和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8. 监测警报系统:医院应安装监测警报系统,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
9. 客服巡查:医院应派遣客服人员巡查公共场所,关注患者和访客的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和解决问题。
10. 安全意识宣传:医院应通过公告栏、宣传册等形式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和员工的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安全巡逻、门禁管理、视频监控、火灾安全、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安全培训、监测警报系统、客服巡查和安全意识宣传等方面的内容。
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医院公共场所内的安全,防止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制定此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责任1.1 医院领导安全责任医院领导应当建立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机制。
根据医院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1.2 部门安全责任各部门应当依据本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1.3 个人安全责任每一位职工应当建立安全意识,知晓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风险,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杜绝违规操作,积极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场所管理2.1 医院公共场所划分医院的公共场所指供病人、医务人员等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区域,包括大厅、楼道、走廊、电梯、厕所等场所。
2.2 安全管理医院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如增设安全提示标识、疏散标志、灭火器等。
2.3 环境卫生医院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应保持整洁,随时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污染。
2.4 工作场所医务人员的工作场所应得到合理规划和配置,工作环境应保持安全、舒适。
三、设备管理3.1 设备检测医院应在设备启用前进行检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维修、校准和检测,并做好设备使用记录。
3.2 储存管理医院应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安排专人进行定期检测、防腐、防潮、防火和防盗工作。
3.3 保养维护医院应制定保养、维修和更换的专业方案,每6个月进行一次保养,改良设备保养记录,对出现失效、损坏的设备进行健康认证。
四、卫生管理4.1 卫生制度医院应建立符合国家规定,针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卫生制度和档案,实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严肃性。
4.2 感染控制医院应建立和实施病原体传染控制和管理制度,对接触患者和病人体液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定期进行病原体检测。
4.3 消毒管理医院应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医疗设备和病人的衣物床铺进行消毒,确保卫生环境的干净整洁。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安全,保护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属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宾馆、餐厅、写字楼、医院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场所内人员、设施和财产的安全。
第四条安全责任制,即公共场所应当设立安全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公共场所的安全工作。
安全责任人应当具备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
第五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安全档案,包括场所的平面布局图、安全设备的使用说明、应急预案等内容。
定期进行巡查、检测和维护,确保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安全管理人员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人数应当根据场所规模、人员流量和安全隐患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
第七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消防知识、安全检查技巧、紧急救援等。
第八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完成各项安全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巡查、安全培训、安全事故处理等。
第九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执勤装备、防护用品等。
第三章安全设备和装置第十条公共场所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装置。
第十一条安全设备和装置应当经过合格的安全评估和检测,并保持正常运行。
一旦发现设备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第十二条安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当根据场所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监控设备、告警器材等。
第十三条安全设备和装置的使用说明应当明确,配备有操作指南和应急处理流程。
第十四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安全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记录相应的检查和维护情况。
第四章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第十五条公共场所应当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及时疏散。
第十六条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数量和宽度应当根据场所的规模、人员流量和建筑结构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医务人员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公共场所,包括门诊大厅、病房楼、食堂、卫生间、电梯间、停车场等。
第三条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检查落实。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医院成立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应明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六条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实行逐级负责制,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七条公共场所应保持整洁、通风、照明充足,定期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卫生安全。
第八条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应符合国家规定,并保持畅通。
第九条电梯、扶梯等特种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维修,确保安全运行。
第十条医院停车场应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合理规划车位,确保车辆停放有序。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滑垫、扶手、安全警示标志等。
第四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二条医院应定期对公共场所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三条医院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医院应向患者、医务人员及家属宣传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五章应急处理第十五条医院应制定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处置、救援等程序。
第十六条发生公共场所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第十七条医院应配合相关部门对公共场所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六章责任追究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导致公共场所安全事故的,应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九条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共场所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预防疾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共场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1. 成立公共场所安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公共场所负责人为安全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场所的卫生安全负总责。
三、从业人员管理1. 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 从业人员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掌握基本的卫生操作技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 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四、场所设施管理1. 公共场所应配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设施设备,如洗手池、卫生间、消毒间等。
2. 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等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 公共场所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空气质量。
五、环境卫生管理1. 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整洁,无积尘、无蛛网、地面无痰迹和污物,无卫生死角。
2. 公共场所应配备足够的垃圾箱,并定期清理垃圾。
3. 公共场所应定期对公共用品用具进行消毒,确保卫生安全。
六、病媒生物防治1. 公共场所应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
2. 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病媒生物防治,确保公共场所无病媒生物孳生。
七、应急预案1. 公共场所应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卫生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措施。
2. 发生卫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八、监督检查1. 公共场所应自觉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2. 公共场所应建立健全卫生档案,定期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卫生安全。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公共场所安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共场所安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加强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员工及访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原则。
1.2 医院成立公共场所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安全培训等工作。
1.3 医院各部门、科室及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公共场所安全。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工作。
2.2 医院保卫科负责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消防安全、治安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
2.3 医院各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本部门、科室公共场所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科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2.4 医院员工应自觉遵守公共场所安全规定,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三、公共场所安全管理3.1 消防安全3.1.1 医院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3.1.2 医院应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员工消防应急能力。
3.1.3 医院禁止使用明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进入公共场所。
3.2 治安防范3.2.1 医院应加强门禁管理,实行出入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医院。
3.2.2 医院应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巡查,如药房、财务室、档案室等,确保财产安全。
3.2.3 医院应建立健全监控系统,对公共场所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治安防范到位。
3.3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3.3.1 医院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
3.3.2 医院应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3.3 医院应建立应急值班制度,确保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处置。
四、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4.1 医院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障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与秩序,确保患者、工作人员和访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个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急诊室、药房、楼道等。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患者、工作人员和访客的人身安全是医院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2. 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手段,以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3. 综合治理:采取包括管理、技术、物防、人防等多种手段,全面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
4. 多元参与:广泛动员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形成全员安全责任感。
三、安全管理责任1. 医院领导班子负总责,确定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方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 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3. 各级员工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自觉履行安全责任,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和培训。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出入管理1.1 出入人员应当携带有效证件,进入公共场所前通过安全检查,包括人身检查和物品检查。
1.2 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医院核心区域,在必要时设立门禁系统。
1.3 对于陌生人员,要及时询问其来意,并核实其身份后方可进入。
2. 安全设施2.1 在公共场所设置明显的应急疏散标识,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2.2 公共场所应配备紧急疏散通道和消防器材,并确保其畅通和有效性。
2.3 定期维护和检测安全设施,及时修复和更换失效的设备。
3. 组织安全演练3.1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包括火灾疏散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
3.2 演练过程中要模拟真实情况,且要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4. 安全培训4.1 新员工入职前要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公共场所的基本安全知识、事故防范技能等。
4.2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五、安全事件处理1. 突发事件处理1.1 发生突发事件时,各级工作人员要第一时间报警,并采取紧急措施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医院公共场所安全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医院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门诊楼、住院楼、急诊科、医技科室、食堂、卫生间、停车场、绿化带等。
第三条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法定代表人为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公共场所安全责任人。
第二章安全管理制度第五条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二)治安保卫管理制度;(三)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四)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五)医疗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七)停车场管理制度;(八)其他与公共场所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第六条医院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公共场所安全。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一)火灾应急处理预案;(二)医疗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三)治安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四)其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八条医院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九条医院应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确保公共场所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第三章安全责任第十条医院法定代表人对本医院公共场所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安全工作负责。
第十一条医院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公共场所安全工作负责,确保本部门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第十二条医院应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确保公共场所安全工作落实到人。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公共场所安全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四章消防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场所消防安全。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秩序,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包括医院大厅、病房、手术室、急诊室、门诊部、药房、检验科、放射科等。
第三条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主要负责人对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保卫科具体负责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五条保卫科负责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2. 组织消防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要求。
3. 保护医务人员及患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
4. 做好院内消防、治安的预防工作,配合部门进行案件侦察和处理。
5. 负责院内重点要害部位的巡视、巡查、安全防范等保卫工作。
6. 配合有关科室对全院职工进行法制和遵守院规、院纪教育,提高全院职工的法制观念。
7. 组织职工进行消防、安全防范知识、技能的培训,负责组织实施演练。
提高全院职工消防和安全防范的技能。
8. 搞好实习生、进修生、临时工的管理工作,建立临时档案。
9. 深入开展调查,密切掌握单位内部的治安动向,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
第六条医院各科室、部门应当积极配合保卫科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医院公共场所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第八条医院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灭火器、报警器、疏散指示标志等,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第九条医院公共场所的出入口应当设置安全检查设施,如门禁、安检等,必要时进行安全检查。
第十条医院公共场所应当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一条医院公共场所应当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医院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公共场所,包括门诊大厅、病房楼、食堂、卫生间、候诊区、电梯间、走廊等。
第三条医院公共场所的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二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职责第四条医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行责任制,各部门负责人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医院公共卫生科负责全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二)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三)负责公共场所卫生设施的维护、更新和改造;(四)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五)负责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和报告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负总责,具体职责如下:(一)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二)组织开展本部门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三)对本部门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四)确保本部门公共场所卫生设施正常运行。
第三章公共场所卫生要求第七条医院公共场所应保持清洁、整洁、无异味,具体要求如下:(一)地面:每天清洁、消毒,保持干燥、无积水;(二)墙面: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无污渍、无霉斑;(三)门窗: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无污渍、无霉斑;(四)家具: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无污渍、无霉斑;(五)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进行空气净化。
第八条医院公共场所卫生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卫生间: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池、便器、垃圾桶,保持清洁、无异味;(二)候诊区:设置足够数量的座椅、垃圾桶,保持整洁、无异味;(三)电梯间:保持清洁、无异味,定期消毒;(四)走廊:保持清洁、无异味,定期消毒。
第九条医院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微小气候等,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摘要在医院公共场所中,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患者的身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包括防火、防盗、防欺诈、防伤害等方面。
本文将从医院公共场所中典型的安全问题入手,对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和总结。
防火管理医院中存在一些特殊场所,如手术室、数控室、药品库等,这些场所都属于医院内的高危场所。
医院应该制定相应的防火管理制度,确保这些场所的安全。
1.安装消防设备:医院内应该设置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手动报警装置等防火设备,保证灭火设备的完好有效。
2.建立灭火组织:医院应该建立医院内部的灭火组织,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3.定期排查:医院应该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完好性并及时投入使用。
防盗管理医院内部存在大量贵重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这些物品必须得到妥善的保管,防止被盗。
因此,医院应该制定防盗管理制度,并落实到相关岗位。
1.设立安保岗位:医院应该在重点区域设立安保岗位,并配备警用设备,如警报器、监控摄像机等。
2.入口检查:医院应该设立护卫室,对外来人员进行身份核实和行李检查,防止非法进入。
3.完善物品标识:医院应该对所有物品进行清晰的标识和定义,以便追溯物品流向和保障物品的真实性。
防欺诈管理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或者患者中也存在着不少的欺诈行为,如骗保、假药、非法收费等行为。
为了防止这些行为的发生,医院应该制定严格的防欺诈管理制度。
1.依法治理:医院应该遵守医疗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医疗服务真实合法,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严格收费审核:医院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详细核查,防止患者非法获得报销款项。
3.加强宣传:医院应该把握时机,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渠道向社会宣传防骗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防伤害管理医院内部的工作环境必须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对于任何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因素,医院都应该采取措施防范和预防。
1.规范操作流程:医院应该对各项医疗操作流程进行规范,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受任何误伤。
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医院作为人们就医的重要场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医院的公共场所涉及到大量的人员流动和活动,以及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运行和保护患者、医务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范围1.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性,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医院大厅、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检查室等公共区域。
三、职责和义务1.医院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分配相关人员,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2.各科室和部门应负责根据制度要求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制度的落实。
3.医务人员应负责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四、公共场所安全措施1.防火措施–安装火灾报警器:各公共区域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安装火灾报警器,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
–配备灭火器材:各公共区域应配备相应种类和数量的灭火器材,并明确标识位置和用途。
–定期演练:医院应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人员逃生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电气安全措施–安全用电:各公共区域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防止电气火灾:禁止在公共区域乱拉乱接电线,严禁私拉乱接电源,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的可用性。
3.安全疏散措施–设置疏散通道:各公共区域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并保持畅通,安装疏散标识,定期检查和清理疏散通道。
–制定疏散方案:医院应制定详细的疏散方案,并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人员的疏散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设备安全措施–安全使用设备:各公共区域应根据设备的安全要求,制定相应的使用和维护规程,并定期检修和保养设备。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医院作为人们就医、治疗的重要场所,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患者和员工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析,旨在为医院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安全管理职责和机构设置1. 安全管理职责:(1)院长:对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工作负总责,主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
(3)各临床科室、后勤保障部门:负责自身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如消防、电气安全。
2. 机构设置:(1)安全管理部门:包括安全员、消防员、电工等人员。
(2)临床科室:设立安全管理岗位,负责科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制度(1)安全意识教育:对医院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应急预案:制定医院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的扑火、救护等应急措施。
(3)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医院公共区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职业伤害预防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预防,提供防护设备和培训。
2. 防火安全管理(1)消防设施建设:医院应按照国家消防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
(2)消防宣教: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和患者的火灾防范意识。
(3)常见火灾隐患排查:定期对医院各区域进行消防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电气安全管理(1)电气设备维护:定期对医院的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2)电气设备安装监管:对医院的电气设备安装进行审查和监管,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3)电气隐患排查:定期对医院各区域的电气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安全防范和保安措施(1)门禁管理:建立医院门禁系统,对外来人员进行身份验证,控制进出院区。
(2)监控系统:在医院重要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保障患者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2024年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2024年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1. 出入管理:医院公共场所应设置门禁系统,对进入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和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特定区域。
同时,医院应监控出入口,记录进出人员和车辆信息。
2. 人员巡查:医院应派遣专门的安保人员进行定期巡查,确保公共区域的安全和秩序。
巡查人员应注意异常行为和可疑物品,并及时报告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监控系统: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覆盖所有公共区域。
监控系统应有高清摄像头、监控录像存储设备和监控中心,以便对异常事件进行监测和录像存档。
4. 出入口安检:医院公共场所的入口应设置安检设施,对进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安检设施可以包括金属探测器、X光机等。
对于可疑人员或可疑物品,应进行更严格的检查。
5.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院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
预案应包括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物资调配等方面的详细指导。
6. 员工培训:医院应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意识培养、应急处置训练等。
员工应了解医院安全制度,能够正确应对各种安全事件。
7. 安全信息发布:医院应定期向员工和患者发布安全信息,包括安全注意事项、逃生路线、求救电话等。
确保人员对安全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管理措施,具体的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4 医院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院公共场所范围包括院内食堂、门诊部、住院部等。
二、严禁打架斗殴和辱骂他人,违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三、凡酗酒闹事、影响正常工作者,由保卫科采取强制措施,保障安全。
对造成的损失全部由当事人承担,并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四、严禁利用娱乐活动及其它手段进行聚重赌博、播放淫秽录像、抄传黄色刊物,一经发现,即严加查处,对当事人给予治安罚款。
情节严重、屡教不改者送公安机关处理。
五、院内禁止玩火、攀折花草树木,不听从劝阻、损坏公物者,按有关规定处罚(未成年员工子女由家长承担)。
随时驱逐非本院饲养的一切动物。
六、严禁在院内场所大声喧哗,起哄,打口哨,扰乱公共秩
医院公共卫生科制度、职责1 医院公共卫生科职责
1、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卫生防病工作责任和义务。
加强对各级各类医务员工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与技能培训。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评估、管理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完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
结合实施辖区相关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和免疫规划方案与计划,制定、实施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3、及时收集、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与处置。
4、承担传染病疫情和疾病监测以及责任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收集、报告相关信息;负责各类传染病和群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做好产科新生儿第一针乙肝疫苗、卡介苗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参与重大免疫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处置。
5、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和考核,监测和管理本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卫生防护设施等。
7、健全相关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明确;建立健全疫情报告、传染病等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8、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负责对就诊人员防控指导和健康干预。
9、承担妇幼公共卫生相关职责。
10、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临时交付的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
作。
健康宣教工作室职责
1、负责制定本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2、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3、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并对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
4、负责本院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制作和各种健康教育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5、负责健康教育活动的检查督导。
督导做到检查及时、督导具体,有督导,有整改。
疾病控制工作室职责
1、主要负责计划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疫情上报、卫生应急等工作。
2、及时为本院出生的儿童进行两苗接种、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3、负责院内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报告工作,做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的报告,做好免疫效果监测。
6、负责制定本院传染病防控规划、计划和工作方案,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负责对本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指导,具体组织、
协调院内传染病管理及报告工作。
7、负责院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妇幼保健工作室职责
1、负责制定本院妇幼保健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组织开展《母婴保健法》和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2、负责对院内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考核。
3、负责院内妇幼项目的检查督导。
做到检查及时、督导具体,有督导,有整改。
4、负责协助院内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产前筛查、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和妇女病查治工作,做好本院孕免工作统计和上报,做好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对死亡病例及时调查、上报。
5、协助妇保机构做好本院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工作。
6、按上级要求,督导本院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
负责本辖区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和上报工作。
公共卫生工作制度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全面履行医院
公共卫生职能。
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公共卫生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落实相关制度,确保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3、做好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开展疫情监测信息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与报告工作,确保网络直报系统畅通。
4、承担新生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不断完善接种室建设与管理,按照预防接种规范要求的免疫程序及工作流程做好两苗的接种工作。
5、做好就诊、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7、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持证上岗,分工明确,定岗定责。
8、做好本单位妇幼、门诊和住院病人死因统计及上报等工作。
9、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妇幼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做好对本院医务人员的再培训。
10、定期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科室内部工作质量的自我考核、评估。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
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树立全员提高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与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
2、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
3、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
负责院内健康教育资料收集、设计、制作,可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闻媒体开展健康教育。
4、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资料等文件,并存档保存。
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
5、加强与疾控、社区、社会团体等辖区其他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6、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
7、要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宣传栏以及讲座、咨询活动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