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1课标版(部编)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31张PPT)
你知道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故事吗?
匈
奴
东
燕
齐
南
田氏代
楚
西
齐齐 齐
秦
三家分晋
北
燕
上
秦 晋赵魏韩
赵
中
魏
下
韩
楚
围魏救赵
马陵
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廉颇率军
坚壁固守赵括
(公元前 260年)
40多万赵 军降秦
赵军进攻路线 秦军进攻路线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实施篇
秦民歌 七月流火,过我山岭; 女儿耕织,男儿作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贵胄拥权,私斗成风;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孝公之忧:国贫兵弱
材料一 : 废井田
开阡陌
材料二:废除土地国有,凡垦荒田地,归己所有 ,任其耕种,不限多少……
——《通典·食货一》
从材料中你能获取那些信息呢?
变 奴隶主
奴隶
地主
农民
问题3: 我虽然已经成为新兴地主,但
我的所有的土地都是非法的。我是 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 没。我急切盼望着私田的合法!
办法:实行变法
商鞅变法背景
孝公招贤
商鞅入秦
“三晋攻夺我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 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 出来的“牛尊”
期各诸 侯国为什么相继 展开变法运动?
根本原因
兼并战争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2 目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52张PPT)
D.小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课堂巩固
B 8.“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 )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亲贵戚多怨
D 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朝为官
B 在古代历史上,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白渠
D.大运河
课堂巩固
4.在《流血的仕途》中,主人公李斯曾有这样的感慨:不是秦王有
了李斯而幸运,而是李斯幸运的遇到了秦王,使他的才能能够发挥
D 出来。如果商鞅也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应该感谢的人物是( )
A.魏文侯
B.魏惠王
C.秦穆公
A.商鞅的诚信价值魅力
B.秦孝公的坚定支持
C.地主土地私有制代替女立柱土地私有制
D.生产力发展 7.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 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
D 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江: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王室衰微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 渐遭到破坏,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上陷入 困境,甚至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春秋争霸形势图
万 流
六 字
“崇德庙”,
归 一 汇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统__一__全__国___奠定了基础。
时间/地点:公元前___2_5_6___年;成都附近的岷江。
战
人物:__秦__国____蜀郡郡守__李__冰____。
国
结构: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
时
期 都 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的 社
江 堰
功能:___防__洪___、灌溉、水运等。
化
战 国 时 期 的 内容 社 会 变 化
领域
内容
政治
(1)确立__县__制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___世__袭___特权。 (3)改革__户__籍____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___法__度___,禁止私斗
战 国 时 期 的 内容 社 会 变 化
领域
内容
响
(2)消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
巨大破坏。
战
国 时 期 的 社 会 变
商 鞅 变 法
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__牛__耕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 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___地__主__阶__级___的势力增强。 目的:___富__国__强__兵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开始:公元前___3_5_6___年,秦孝公任用__商__鞅____主持变法。
2.【时空观念】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
项目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所处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不 目的
争夺霸主的地位
富国强兵,统一全国
同 战争特点
时间短、规模小
时间长、规模大
点
强国通过召集诸侯会盟确立 强国兼并弱国,进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15张PPT)
奴 隶 社 会
奴隶社会瓦解
(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
封建社会形成 (前475--前221) 由分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1、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 2、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
材料研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么样推行改革的?
答: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 私,严格执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它是什么时候,由谁修建的呢?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 修建 2 构成
公元前__2_5_6_年,_秦__国_蜀郡郡守李__冰_主持, 在_成__都__附近的_岷__江_ 上修建了都江堰。
由_渠__首_和灌__溉__网_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 作用 防洪、_灌__溉__、水运等。
4 影响 天府之国;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 (2)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楚、秦、燕
2、七雄(名称:齐楚秦燕赵魏韩。)
3、重要战役 ①桂陵之战(齐国胜魏国) ②马陵之战(齐国胜魏国) ③长平之战 (秦国胜赵国)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
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铜方量 这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历 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商鞅取信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春秋形势图
分晋国战,国形齐势国图
也发生了“田
氏代齐”。
燕4
战国
东
南
西
秦3
赵5
齐1
魏6
七雄是指
齐 哪七个大
楚 秦
国?它们
北
韩7
燕
分别在什
到
赵 么位置?
中 央
楚2
魏 韩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问题2】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
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 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 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 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人。
带来了灾难,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二、商鞅变法 பைடு நூலகம்徒木立信】
你知道“徒木立信”的 故事吗?商鞅这样做的目的 是什么?
为了获取信任,让人 们接受他,以便推行他的 商鞅变法!
阅读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赏不思亲近……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赏罚分 明,公平无私。
阅读材料:“……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前后斩首虏四 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这段文字是《史记》对长平之战的一段记载,读 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如何?
你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带来的影响?设想 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想法?
1.统一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2.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 3.各国国君发展生产,改革政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 革运动的兴起.
借鉴和启示: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措施符合 秦国国情,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潮流。我们要 学习商鞅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和他不向旧势力屈服、 坚持变法的品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13张PPT)
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示意图
远交近攻, 将 各个击破 战
国 七 雄 名 称 正 确 填 入 相 应 方 框 内
燕 赵 秦 齐
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魏 韩 楚
前221年 定都咸阳
变法内容
• 废除旧田制(西周井田制) 保护和推动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 奖励耕战
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保证国家的财 源和兵源;打击旧贵族的世卿世禄特 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 推行县制
建立国君直接任命地方官吏的集权 政治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齐
攻 打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 江堰市城西,是中国 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 的大型水利工程,被 誉为“世界水利文化 的鼻祖”,2000年, 都江堰以其为“当今 世界年代久远、惟一 留存、以无坝引水为 特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与青城山共同 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 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东周 西周
公元前 1046年
春秋
公 公 元 元 前 前 771 770 年 年
战国
公元前 475年 公元前 221年
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 铁器、牛耕 发展 • 战争频繁 • 各国纷纷改革 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 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重 以求强大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匈
奴
燕 赵 秦 魏 韩 齐
楚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情况表
简介
•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 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 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 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 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 称之为商鞅。 •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史称“商鞅变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5张PPT
A.晋文公 B.楚庄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
2.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
①“田氏代齐” ②三家分晋 ③桂陵之战 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
4.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部的是(
——《史记·周本纪》
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 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 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越齐 王勾桓公 践 吴 王 阖 闾
地理条件:靠海,盛产鱼盐
→天子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想一想,春秋时期, 齐国和晋国能够迅 速强大的共同原因 是什么?
探究二
两国都通过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迅速强大起来的。
看图说史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不不 鸣飞 则则
已已 ,, 一一 一 鸣鸣 飞 惊惊 冲 人人 天 。;
越
王
卧勾
称 霸 一
薪 尝 胆
践
时
从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身上,我 们能感悟到哪些关于国家富强的启示?
战争给整个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 响? (1)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2)在争霸过程中,一些小的诸侯国被消 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加速破坏 了周王室权威,旧的奴隶制度瓦解而新的封 建社会形成,利于国家的统一。
)
A秦 B燕 C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秦
战国七雄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齐
合 纵
:
楚
燕
合 众
苏秦是合纵主张的代表
韩 赵 魏
势 以 攻 一 强
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 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动 脑 筋
地主
商鞅变法
士兵
农民
贵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 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 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
规模 战国的兼 影响
霸 称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并
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较 大的国家
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 统一 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趋向统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三 家 分 晋 和 田 氏 代 齐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秦
战国 七雄
燕
赵 齐
晋魏 韩
田氏代齐
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变法阻力重重——
改 革 派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便治 国世 不不 法一 古道 。,
立(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
旧 贵 族
商鞅舌战守旧贵族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6张PPT)
赵
庞涓,快 回来!
桂陵
救命啊!
齐
大梁魏 桂陵之战
齐
魏 马陵之战
我坚守不出赵!括取代 你能奈何?廉颇!
赵赵
王 括赵
我离间!
廉
赵颇
我天下 无敌!
白
起秦
括
纸上谈兵!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 特征有何不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 1、识记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
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重难点)
•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
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重点)
• 3、掌握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认识其
进步意义。(难点)
• 4、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
• 齐楚燕韩赵魏秦
燕(北)
赵
(西)秦
魏
齐(东)
韩
楚(南)
知识札记
• 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
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 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
• 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兼并对
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
• 因此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
“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称中, 逐渐趋向统一。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 (1)变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当生产力发
展,原有的社会生产关系实行不下去时,就必 须要由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商鞅变法符合社 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成功了。
• (2)变法的内容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他们属于社会的进步力量。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1张PPT)
赵
庞涓,快
救命啊!
回来!
齐
桂陵
大梁魏
桂陵之战
4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齐
魏 马陵之战
5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我坚守不出赵!括取代 你能奈何?廉颇!
赵赵
王 括赵
我离间!
廉
赵颇
我天下 无敌!
白
起秦
括
纸上谈兵!
6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 特征有何不同?
时期
目的
规模
会盟 兵力少在短时
春秋
土地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呢?
铁器牛耕初推广,正是好时候。
问题3:我还偷偷吞并了一部分公田,其余的
公田大我家也无帮心我打想理,一渐想渐都,长如满何了荒更草享。国受君。也无
利可图,我可是越来越富有了。但是私田面积越来 越大,奴隶们的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不断怠工、 逃跑、还破坏我的农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 而且田地广阔,管理起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我该 怎么办呢?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 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 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19
独立自学三
结合课本34-35页,回答下列问题:
右图是著名的水利工 程都江堰,它位于哪 里?是谁修建的?它 主要有什么作用?
20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时间: 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 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 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 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 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 强的封建国家。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 共15张PPT
3、
变法内容
作用
影响
确立县制;废除
政治: 旧贵族的世袭特
权;改革户籍制
度;严明法度。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
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 制;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军事: 奖励军功,授予 爵位、土地
军队战斗力增强
使秦国的
国力大为
增强,提
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
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秦发兵
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
灭商君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材料二徙木立信可看出商鞅是怎样推 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旧势力戚多怨望者”?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按军功授爵等措施损害了旧贵 族的利益 3.商鞅的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成功了。衡量一场变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变法 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
战
桂陵 魏、赵 围魏 魏国遭重创
之战 齐
救赵
国
马陵 魏、齐 减灶 齐国强大起来
之战
计
长平 秦、赵 纸上 东方六国无力抵
之战
谈兵 御秦军的进攻
连横
连横
秦联合一些国家,远 交近攻,各个击破。
著名纵横家:
七到
秦国的张仪,
国公
魏国的公孙
中元
衍
势前
3
合 纵
六国之间南北联 合,共同抗秦。
力 最 强 的 大 国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6张PPT)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西北)
蓟[Jì](今北京西南)
郑(今河南新郑)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大梁(今河南开封)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周
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 规模大,死伤多
争霸 兼并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域以战,杀人盈域”
战乱频繁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 续时间长 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有一个强大 国家结束战乱、一统天下。
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
3.统一度量衡。
军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 事 赐土地。
商鞅变法的内容
措施
作用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影响最深远
治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建立起官僚制度,加强 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 行政办事效率。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都 主持: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江 地点:四川成都以北灌县 堰 功能:防洪、灌溉、运输
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现代的都江堰灌区
都江堰浇灌的农田
都江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是 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 要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jǐn]”的天府之国。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始 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 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灌溉范围已达30余县,现灌溉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拓展】 1.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 (1)兼并战争推动了各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 土地制度的形成。 (2)由初期的争夺土地和人口转变为以统一为目的,促进了封建 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民族交融。 (3)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战国兼并战争与春秋争霸战争的对比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鱼嘴: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
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2)宝瓶口: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
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3)飞沙堰: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 120 米的滚水坝,在洪
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6 功能: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
背景: 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
修水利。
2. 时间: 公元前 256 年。
3. 主持者: 蜀郡郡守李冰。
4. 地点: 成都附近的岷江。
5. 工程: 都江堰❼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 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秦国国力大为增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一跃成
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因此说变法是成功
的。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商鞅变法的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事求是;
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
价;成功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助学资料❺
商鞅立木建信源于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件事。当时商鞅推 出新法令,担心民众不信任,便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并贴出 告示说 : 如果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民众都不信。 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位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 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此举取得了民众的信任,商鞅变法得以 顺利实施。这个故事也称徙木立信。
2021-2022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2.概况
展示秦孝公求贤令,简要介绍商鞅入秦,展示商鞅徙木立信的图片
3.内容与影响
展示四组材料,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这些变法的措施带来了什么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②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过程与方法
①识读《铜冰鉴》《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②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让学生归纳都江堰修建之后带来的“变”:
①成都平原成天府之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成效。
②科技大发展: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再次情感升华:科技发展是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
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核心
课堂小结
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工具(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展示小结图示
以“变”为线,提炼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变化为军事上的大动荡、政治上的大变革、经济和科技上的大发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战国七雄》
情境导入,总体感知战国时期的大动荡。
自主学习
检查学案【自主预习】部分,投屏展示优秀作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结合资料1、2,你认为战国青铜器铜冰鉴的主人应该是平民还是贵族?如果是贵族,会是哪一个阶层的贵族?
预设答案:贵族(天子)。最后答案是曾侯乙。
问题8
看地图(战国前期与战国后期地图),结合书本31页史实内容,寻变化预设答案: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结论分封制到战国已崩溃。
问题9
结合资料3,你可以看出诸侯国变化的什么趋势?预设答案: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战国七雄。
投影《战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表格,播放《长战之战》视频,让学生结合原来的认识及从视频中提取的历史信息,并以战国战争与春秋战争对比,师生讨论与归纳战国战争的特点。板书展示:战况:激烈(兼并战争,你死我亡)
探究战国战争特点的问题设计
问题编号
具体内容
问题3
你知道哪些战国时期的战争?预设答案:依据学生的认识,来决定教师讲多少。《战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表格。重点讲述“长平之战”
问题4
观看《长平之战》视频(约2分钟),从中得出战国战国的哪些特点?
预设答案:惨烈,坑杀了四十多万人;智谋,军事谋略的运用对战争影响非常大;规模大,双方应以几十万或上百万人参战等等。
问题5
秦国为什么一要坑杀了赵国投降的这四十多万人?预设答案:怕降兵造反,所以一定让他们死等。结论:战国的战争是你死我亡
问题11
请你讨论:哪些资源(资本)是(战争)胜利的保障?预设答案:财力物力(国富);人力人才(兵强);制度谋略(制明);管理奖惩(治严)。结论社会剧变促进变法改革成为诸侯国求存发展的应变举措
问题12
你认识秦各位阶层中(平民、国君、贵族、将士、地主),谁会为商鞅变法的内容点赞,并说明理由预设答案:平民、国君、将士、地主。学生在能结合内容说出理由过程中,实际已将变法内容的影响作了具体的理解,言之成理就可以。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历史故事。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情况,教材分为三部分。
“战国七雄”介绍了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相互间展开战争,拓展疆域的史实,这一时期的体现兼并战争的时代特征;“商鞅变法”介绍了为实现富国强兵,秦国任用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造福千古的都江堰”展现了古代人民伟大智慧的水利工程,使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提高,也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
纵观三部分内容,都突出了一个“变化”,因此将本课教学主题确立为“社会变化”,又可以将三部分内容概括为政局之变、制度之变、生产之变,而这些变化又凸显出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
【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四起。
但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历史知识欠缺,对史料的分析能力不强,无法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示意图:准确把握东周,即前期春秋,后期战国及时间。
2. 情景导入:“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指出奴隶主的烦恼仅仅是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多媒体展示本课从政局之变、制度之变、生产之变三个方面来学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新课学习环节一:七雄并战,谁主天下1、多媒体展示问题提纲,学生自主学习,感知基础知识。
【方法指导】依据下列问题,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②“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在哪里?③战国时期主要战役有哪些?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提纲,通过阅读课文、读图以及课前查找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自主学习,由问思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3张PPT)
5.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A.改革户籍制度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6. 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人封建社会的重要 途径。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北
燕
西
东
南
东 南
赵
齐
齐
楚
西秦
魏
秦
北
燕
到
韩
赵
中 央
楚
魏 韩
学历史 知典故 找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长平之战
魏、赵、齐
(纸上谈兵)
战
桂陵之战
国 形
秦、赵
势
(围魏救赵)
图
(
课
本
p32
成语典故
马陵之战
页 )
魏、齐
(减灶计)
[yǐng]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双方数十万大 军对峙3年。后来赵王改派赵括为将。赵括只会纸上 谈兵,骄傲轻敌,导致赵军大败。结果赵括被射死, 赵军投降。为了彻底削弱赵国,除了240个年幼士兵 被放回赵国报信,其余40多万士卒全被活埋。
秦孝公(长吁一声)“强秦,是我的毕 生大梦。为了这个梦,嬴渠梁九死而 无悔,万难不足以扰我心!三百年以 来,变法功臣皆死于非命,此乃国君 之罪也。你我君臣相知,终我之世, 绝不负君!”
卫鞅(哽咽)“君上呕心沥血,卫鞅自 当披肝沥胆。” “公如青山,鞅如松 柏,粉身碎骨,永不负秦。
(1)时间:
公元前356年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修成 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 下谓之‘天府’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
A 重要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白渠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燕
减灶
赵 齐
计
(孙膑)
马陵
秦
魏
桂陵
围魏 救赵
韩
(孙庞斗)
楚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纸上 谈兵
(赵国败 )
燕
赵
长平
魏 秦
韩
齐
马陵
桂陵
楚
马陵之战
公元前369年,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向齐国求救。齐以田忌、田 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仍采取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直趋大梁, 迫使攻韩魏军回救。与桂陵之战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 为将,率军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不但决心击败齐军,而 且确定了乘势吞并莒地的战略意图。孙膑认为,魏军强悍骁勇,轻视齐 兵,应因势利导,示弱避战,於是采取退兵减灶的办法,引诱魏军追击 。庞涓果然中计,率军紧追,后见齐军逐日减灶,更以为齐军逃亡减员 严重,就索性丢下步兵,以轻车锐骑兼程追赶。齐军将其诱至今山东剡 城附近的马陵道伏兵以待。此处山峦起伏,道狭地险,适於伏兵。因长 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进入齐军伏击地域后,齐军万箭俱发,魏军大 乱,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一.战国七雄 二.商鞅变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什么是战国七雄?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战国七雄形势图
燕
赵
齐
魏 秦
韩
楚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秦雍
晋 新田
齐 临淄
周 洛邑 商丘
楚郢
吴
越秦
燕 赵
魏齐 韩
楚
战国时期几次重大战役
桂陵之战
齐、赵赵、魏
马陵之战
齐、魏
长平之战
秦、赵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白起攻打韩国,韩国上党 郡和国都被切断了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 和,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投降秦,便把上党17郡献给 了赵国,于是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将廉颇驻守长 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 年秦国使用离间计使赵王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 他率兵击秦。同年夏,秦国秘密派遣名将白起抵达 长平前线指挥秦军。赵括领兵后,贸然大举出兵, 白起佯败,诱赵军至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 包围。赵军被困46天,饥饿无粮,以致人相食,赵 括被射死,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士兵回 国报信外,其余40多万全被坑杀。
人教2021课标版(部编 )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
期的社会变化(共37张 PPT)
2020/9/12
东周
春秋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第 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名称由来: 一般是指公元前475年至 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 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 得名.
商鞅变法背景
经济方面: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为 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 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 除旧贵族特权,掌握国家政权。 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以求富国 强兵。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政治 :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 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 加强对人民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 由买卖 — 从法律上维护土
地私有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 — 经济发展国富 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 促进经济发展
• 军事: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 土地 有利于新兴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
4.毛泽东指出:“商鞅之法,良法 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 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
A 商鞅之法”不包括( )
A 尊王攘夷 B奖励耕织 C承认土地私有 D确立县制
5.都江堰修建于( C )
A春秋时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时期
B 6.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桂陵之战
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属河北),赵国向 齐国求救。齐於是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援救赵国。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 趋邯郸,孙膑却说:“欲使杂乱的结子解开的人不会去生拉硬拽;欲劝阻别人打 架的人不会去参与搏击。避开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不 得不停止,则自然便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 战斗,而留在家裏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 ,那麼魏国必然撤军自救。这样我们便一举解了赵国的围而且也坐享魏国疲惫之 师的利益。”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魏国果然撤军邯郸,回来救大梁。齐军在庞 涓回师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伏兵截击。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结果 将魏军打得大败。“围魏救赵”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 备为出其不意,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
—
,军队战斗力增强
商鞅变法的作用
一、国富兵强 二、秦国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这是谁?他做 了什么贡献?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 公元前256年
2.地点: 成都附近岷江
3.主持人: 李冰(战国时期秦国)
4.两大系统工程 渠首 灌溉网
:
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
5:.三个主体堤工防程分水 泄洪 排沙 控流
战国兼并战争特点:
• 规模大 • 参战兵力多 • 交战区域广 • 持续时间长 • 伤亡大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
负面影响: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客观作用: 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 融
商鞅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政 治家。姓公孙,卫国贵族, 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 好刑名之学,熟悉李悝(kui) 、吴起等人的变法理论和实 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 发奋图强,于是他投奔秦国 ,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 推行变法。因功受封于商, 号商君,所以又称商鞅。
都江堰示意图
都江堰造福于人民,使成 都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 被称为“天府之国”。
巩固练习
1.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国瓜分的
是( D )
A楚国 B齐国 C赵国 D晋国
• 2.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
是( A )
• A晋国 B齐国 • C楚国 D秦国
3.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
期的是( B )
A涿鹿之战 B桂陵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