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九年级上 《观刈麦》
九上语文课外古诗8首原文
九上语文课外古诗8首原文1.《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6.《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7.《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衮衮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九年级语文上册《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观刈麦》一诗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一首与《观刈麦》主题相近的诗歌,如《悯农》,并尝试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关爱之情。
2.诗句仿写:请学生仿写一首以劳动者为主题的诗,要求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敬意。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农民的劳动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觉得农民的劳动辛苦吗?为什么?”
3.导入新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观刈麦》,告诉学生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关爱和同情之情。
(二)讲授新知
1.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观刈麦》,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组,让学生正确书写和掌握。
3.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背景介绍:讲解唐代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农民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探讨诗人表达的情感。
3.情感作文:结合《观刈麦》的学习,让学生以“我眼中的劳动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描述自己身边的劳动者,如父母、老师、环卫工人等,展现他们的辛勤付出和美好品质。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
b.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初三上册课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初三上册课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在中国的初中教育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初三上册常见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供同学们学习和背诵:1. 《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赤壁》-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滕王阁序》-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5. 《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6. 《出师表》-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7. 《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8. 《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9. 《岳阳楼记》-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 《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译文、赏析[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译文]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赏析<〈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为《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ppt课件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兰色字读成同情的感情,黑色字 愤慨感情,绿色字惭愧感情。)
思考与探讨:
1、本诗写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要写一个贫妇拾麦穗? 3、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说感受 我们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与他们相比,
你觉得幸福吗?我们应当怎么对待现在 拥有的幸福呢?
名句练习 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观刈麦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现实 主义诗人。他是一位具有良心的诗人,所写诗 歌大都反映民生疾苦问题。
写作背景介绍;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任陕西周至县县尉 ,到民间查访时,他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 大有感触,就写下了一首反映当时农民生活实际的长篇叙事诗 歌——《观刈麦》。
1、本诗描写农民收麦筋疲力尽却希望夏日更长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力尽不知热 ),( 但惜夏日长)。
2、“贫妇人”、“抱子”、“秉遗穗”、“悬敝筐” 的原
因是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
),(
)。
3、直接表达诗人惭愧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的 句子是(念此私自愧 ),( 尽日不能忘 )。
学生带着注释自由读感知课文
1、 注意字音 2、注意节奏 3、注意感情基调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观刈麦⑴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⑵;妇姑荷箪食⑶,童稚携壶浆⑷,相随饷田去⑸,丁壮在南冈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⑺,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⑻;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⑼,右手秉遗穗⑽,左臂悬敝筐⑾;听其相顾言⑿,闻者为悲伤⒀;家田输税尽⒁,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⒂,曾不事农桑⒃;吏禄三百石⒄,岁晏有余粮⒅;念此私自愧⒆,尽日不能忘⒇;词句注释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⑻但:只;惜:盼望;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⒂我:指作者自己;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⒅岁晏yàn:年底;晏,晚;⒆念此:想到这些;⒇尽日:整天,终日;月夜唐.刘方平更深⑴月色半人家⑵,北斗⑶阑干⑷南斗⑸斜;今夜偏知⑹春气暖,虫声新透⑺绿窗纱;词语注释⑴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⑷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⑸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⑺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商山⑴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⑵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⑶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照驿墙⑷;因思杜陵⑸梦,凫⑹fú雁满回塘⑺;词语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明: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⑺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卜算子· 咏梅①南宋.陆游驿外②断桥③边,寂寞④开无主⑤;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⑥风和雨;无意⑦苦⑧争春⑨,一任⑩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字词注释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着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⑥更:副词,又,再;着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着:又遭到;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妒dù:嫉妒;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破阵子⑴宋.晏殊燕子来时新社⑵,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⑶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⑷轻;巧笑⑸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⑹;疑怪⑺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⑻赢;笑从双脸⑼生;注释⑴破阵子:,唐教坊曲,一名十拍子;:“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着;此双调,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唐太宗李世民任秦王时制大型舞曲,名;本是,后因旧曲名,另倚新声;始见词;⑵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⑶碧苔:碧绿色的苔草;⑷飞絮:飘荡着的柳絮;⑸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⑹逢迎:相逢;⑺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8双脸:指脸颊;浣溪沙⑴宋.苏轼徐门石潭谢雨⑵,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簌簌衣巾落枣花⑶,村南村北响缲车⑷,牛衣古柳卖黄瓜⑸;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⑹;敲门试问野人家⑺;词句注释⑴浣溪沙:词牌名;⑵徐门:即徐州;谢雨:雨后谢神;⑶簌sù簌:花落的声音,一作“蔌蔌”,音义皆同;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⑷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⑸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⑹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⑺野人:农夫;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①愁永昼,瑞脑②消③金兽;佳节又重阳④,玉枕纱厨⑤,半夜凉⑥初透;东篱⑦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⑧黄花⑨瘦;注释①云:等作“雰”,作:“阴”②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详见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注;③消:等作“喷”;④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⑤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厨,彤管遗篇等作“窗”⑥凉:等作“秋”;⑦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⑧比:等作“似”⑨黄花:指菊花;札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南乡子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⑶满眼风光北固楼⑷;千古兴亡多少事⑸悠悠⑹;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⑺,坐断东南战未休⑻;天下英雄谁敌手⑼曹刘⑽;生子当如孙仲谋⑾;词句注释⑴南乡子:;⑵京口:今江苏省;: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⑶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⑷北固楼:即北固亭;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⑺年少:年轻;指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⑽曹刘:指与;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山坡羊⑴·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⑵四顾,阿房⑶一炬⑷,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⑸;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⑹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词语注释⑴山坡羊:词牌名;⑵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阿宫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⑶阿房:,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两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又:“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⑷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之叹息;⑸: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⑹列国:各国,即周、、、汉、;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字词注释.朝天子:;.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锁呐: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的特征;.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观刈麦》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学设计刘街乡中学刘苇一、教材分析《观刈麦》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外古诗背诵的一首古诗。
课外古诗背诵是诗歌鉴赏单元,重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由于在这之前的诗歌教学,主要是以诵读、积累为主,学生刚刚形成系统的学习、欣赏诗歌的知识、能力。
所以,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继续引导学生巩固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堂实践转化为阅读诗歌的能力,形成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作的一首叙事讽喻诗。
诗人欲通过作讽喻诗达到“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目的。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田中拾麦的可怜与悲苦,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的叙事诗较为浅显,诗意并不难懂,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年代与诗人相隔甚远,而且他们在鉴赏诗歌方面还较薄弱,要把握诗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诗中的情,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把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的生活作比较,培养学生对父母(劳动人民)的感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的生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诵名句,积累名言妙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场景描写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2、通过发现诗歌的美点,初步形成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生活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2、增强学生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现阶段的农事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读古诗,理解诗意(要求:读得流畅,并且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投入自己的感情。
)(1)读完这首诗,大家有何感想?你会用什么词来概括你读后的感受?(例如:这些农民很辛劳,很可怜,读完有些伤感。
)(2)思考讨论:①了解“诗中人”、“诗中事”、“诗中情”“诗中人”: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诗人“诗中事”:担饭、提水、割麦、拾麦、观刈麦“诗中情”:同情②诗歌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几个字简明地概括。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诗词之观刈麦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诗词之观刈麦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诗词之观刈麦】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1 页共1 页。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观刈麦》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
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读懂诗歌
· 认真诵读前十句。
· 哪一句诗最触动你的心弦,
请说明原因,并设计诵读。
· 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达农民
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动情读 用心品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
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读出痛苦,读出忧伤,读出
挣扎,读出忍耐……)
卖炭翁(节选)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听读课文,正音
刈 yì 穗suì 晏yàn 荷箪 hè dān 饷xiǎng田 童稚 zhì
灼 zhuó 三百石dàn
自由朗读 充分感受诗歌意境
· 按照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 大声诵读全诗两遍,把全诗分为 三层。 · 边读边思考:用一个词语来概 括你的初读感受。
读诗三境界
· 读懂诗歌 · 读懂诗人 · 读懂社会
(三)读懂社会
其它古诗中的劳动人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李绅《悯农》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张俞《蚕妇》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 梅尧臣《陶土》
今夕比对,告慰诗人
材料1:2004年,我国全面取消 农业税,7.3亿农民彻底告别皇粮。 材料2:2006年,义务教育范围 的学生免除课本费、学杂费。 材料3:医疗保险制度,贫困寄宿 生生活补贴、“营养餐”计划…… 材料4: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全面 深化改革的帷幕;十八届四中全会
问:找出诗中人(原词作答)
。
明确: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我”
二 诗中景
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 两个场面?哪一个场面更 倾注了诗人情感? •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描 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 3、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 收麦人矛盾心理?
•
两幅画面
画面一:烈日割麦 画面二:抱子拾穗
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背灼炎天光。
吹响了全面建成法治社会的号角。
拓展延伸,续写诗行
白居易带着一 田家有闲月,五月人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颗悯农之心早已 离我们远去,真 粒粒饱满穗,隆隆机声响, 想将农村这些年 三下五除二,颗粒全归仓。 来的变化轻轻告 皇粮不再缴,粮补款到账。 诉他:根据上文 读书全免费,贫困补助享。 提供的信息请你 诗人梦已圆,安息在天堂。 续写下面的诗行。 遥寄喜告慰,只为您诗行。
一、诗中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 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 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 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二)读懂诗人
· 声情并茂地诵读最后三句,读两 遍。 · 扩写题目《观刈麦》,把三个字 变化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
“愧”
1、前后同桌合作,表演:
扮演贫妇:揣摩贫妇心理,
矛盾心理: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 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 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 命干活。 其中“惜”写出了 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 人寻味,更令人心酸不已。
三 诗中情
1、面对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样,说说作者对农民 疾苦所持的态度。
愧
同情
关心百 姓疾苦
• 结合《观刈麦》一诗,说说造成诗中人物悲苦的 社会根源吗? “税”:道 家 出了劳动人民 的辛苦劳作却 田 食不果腹、衣 输 不蔽体、瓦不 税 遮屋的真正原 因。 尽
观刈麦
白居易
题目解说
•
《观刈麦》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 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 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 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 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 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 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 村实际的好诗篇. •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 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 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 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 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 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 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节选)
这就是白居易——
·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由于“家贫多故”,十一二岁便颠沛流离, 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 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六朝 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许 多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向站在田埂边观刈麦的诗人 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扮演诗人:说说你听了贫 妇诉说之后的心理。 2、揣摩“愧”字包含的深 意。
这就是白居易——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绫袄成,感而 有咏 (节选)
这就是白居易——
· 同是天涯沦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