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MSDS——间甲酚紫
3-甲酚MSDS特性表
![3-甲酚MSDS特性表](https://img.taocdn.com/s3/m/8526417c2f60ddccda38a0d3.png)
爆炸上限(%):7.6
分解温度/℃:无资料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氢氧化钠溶液、丙酮、氯仿等
危险性概述
物理和化学危险:可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可由口服、皮肤吸收及呼吸道吸入蒸气引起。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多脏器损害;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损害,最终发生呼吸衰竭。灼伤面积30%的病例,即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肾病、心肌损害及溶血;慢性影响:可引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害和皮疹。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熔点/℃:12
沸点/℃:202.8
相对密度(水=1):1.03
相对密度(空气=1):3.72
饱和蒸气压/kPa:0.13(72℃)
燃烧热(kJ/mol):-3680.5
临界温度/℃:432
临界压力/MPa:4.56
闪点/℃:86(CC)
自燃温度/℃:558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资料
危险反应:与强氧化剂等禁配物发生反应
毒性
急性毒性:LD50:242mg/kg(大鼠经口);1100mg/kg(兔经皮)LC50:>710mg/m3(大鼠吸入,1h)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创面,同时使用浸过聚氯乙烯乙二醇(PEG400或PEG300)的棉球或浸过30%~50%酒精的棉球擦洗创面至至无酚味为止(注意不能将患处浸泡于酒精溶液中)。可继续用4%~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创面。就医。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食入:漱口,给服植物油15~30mL,催吐。对食入时间长者禁用植物油,可口服牛奶或蛋清。就医。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61784--间甲氧基苯胺、间茴香胺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61784--间甲氧基苯胺、间茴香胺](https://img.taocdn.com/s3/m/0acc5e34f01dc281e53af07e.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间甲氧基苯胺;间茴香胺;3-甲氧基苯胺;间氨基苯甲醚化学品英文名:m-methoxyaniline;m-anisidin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间甲氧基苯胺536-90-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其蒸气或气溶胶对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进入体内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引起紫绀。
慢性影响:可引起呼吸系统、皮肤的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可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泻。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消除所有点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61707--4-氯-2-甲酚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61707--4-氯-2-甲酚](https://img.taocdn.com/s3/m/eb012348cc22bcd127ff0cb7.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4-氯-2-甲酚;4-氯邻甲酚化学品英文名:4-chloro-2-cresol;4-chloro-o-cresol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4-氯-2-甲酚1570-64-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长时间接触可引起灼伤。
受热分解放出氯气和光气。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二醇300至400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
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
催吐。
口服活性碳,导泻。
就医。
不能使用石蜡油或酒精。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反应剧烈。
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2-甲酚-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文档16个部分(完整版)
![2-甲酚-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文档16个部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35e85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e.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1,5-己二烯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1,5-己二烯化学品英文名:1,5-hexadiene;diallyl供应商名称:天津****化工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天津市**区**路**号**室供应商电话:4571-5858****邮编:248***供应商传真:4571-5858****电子邮件地址:4527**************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及用作色谱分析标准物质。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应急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
安全储存:P403+P235: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废弃处置:P501:处置内装物/容器……物理和化学危险: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本品属于不饱和脂肪族烃类,该类物质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其他危害:暂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就医。
食入:漱口,饮水。
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61703--3-氯苯酚、间氯苯酚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61703--3-氯苯酚、间氯苯酚](https://img.taocdn.com/s3/m/cce4cc016137ee06eef918b7.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3-氯苯酚;间氯苯酚;间氯(苯)酚;3-羟基氯苯;3-氯-1-羟基苯;间羟基氯苯;间氯酚化学品英文名:m-chlorophenol;3-chloro-1-hydroxybenzen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间氯酚108-43-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未见人中毒的报道。
给动物染毒后几分钟即出现不安和呼吸加速,继之无力、震颤、阵挛性抽搐、气急、昏迷直至死亡。
易经皮肤吸收。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二醇300至400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
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
催吐。
口服活性碳,导泻。
就医。
不能使用石蜡油或酒精。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消除所有点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新版MSDS——甲基紫
![新版MSDS——甲基紫](https://img.taocdn.com/s3/m/891deca71a37f111f1855b95.png)
外观与性状: pH: 熔点(℃): 相对密度(水=1): 205(分解) 沸点(℃):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子式: C25H30N3· CI 分子量: 主要成分: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醚,溶于乙醇、氯仿。 主要用途: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稳定 强氧化剂。 光照。 不聚合 氮氧化物、氯化氢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LD50:420 mg/kg(大鼠经口) 急性毒性: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生殖毒性: 人经皮: 3mg/3天(间歇),轻度刺激。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应急处理: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中国MAC(mg/m3):
甲基紫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 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 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绿色粉末,具极微臭。 无资料 无资料 408.03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未制定标准 未制定标准 未制定标准
6-氯间甲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6-氯间甲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d583f0ef6c175f0e7dd13709.png)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6-氯间甲酚化学品英文名:6-chloro-m-cresol;2-chloro-5-hydroxytoluene化学品别名:4-氯-5-羟基甲苯CAS No.:615-74-7EC No.:210-444-9分子式:C7H7ClO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对皮肤有刺激性。
跟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皮肤敏化作用,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造成皮肤刺激,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收集溢出物。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不适用。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皮肤直接接触可造成皮肤刺激。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
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间甲酚-MSDS
![间甲酚-MSDS](https://img.taocdn.com/s3/m/ae6690f5be23482fb5da4c68.png)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1/8
Flammable Liquids : Flam. Liq. 3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Acute Tox. 3 急性毒性(经皮):Acute Tox. 4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Eye Dam. 1 皮肤腐蚀/刺激:Skin Corr. 1B 环境危害 急性水生毒性:Aquatic Acute 1
形状 : 液体或固体 颜色 : 无色至黄色或白色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8-10 °C 203 °C 86°C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1.034 g/cm3 at 25 °C (77 °F)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象形图
信号词 危险申明 H227 H301 H313 H314 H401 警告申明 P280 P301 P310 P305 P351 P338 P310 RS Hazard symbol(s) R-phrase(s) S-phrase(s)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 送风防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 件。
MSDS-083(间甲酚)
![MSDS-083(间甲酚)](https://img.taocdn.com/s3/m/cc3df9c52cc58bd63186bd50.png)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见光后,颜色随着时间变暗。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并用于有机合成。熔点:1源自.9沸点:202.8
相对密度(水=1):
1.03
相对密度(空气=1):
3.72
饱和蒸汽压(kPa):
0.13/52℃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氢氧化钠水溶液等。
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地表水监测清单表 建议方法(PQLμg/L) 8270(10)。
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04应报告量 454kg。
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13表R,最低应报告浓度 1.0%。
海洋污染物:联邦法规49,副条172.101,索引B。
防止水污染法:款307主要污染物、款313主要化学物或款401.15毒性物。
环境信息:
防止水污染法:款311有害物质应报告量 主要化学物4.54kg。
EPA有害废物代码:U052。
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款261,有毒物或无其他规定。
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款261.24,毒性特性,条例规定最高浓度水平 200mg/L。
资源保护和回收法:禁止土地存放的废物。
资源保护和回收法:通用的处理标准 废水 0.77mg/L;非液体废物 5.6mg/kg。
临界温度(℃):
432
临界压力(MPa):
4.56
燃烧热(kj/mol):
3680.5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接触空气。
燃烧性:
可燃
建规火险分级:
丙
闪点(℃):
86
溴甲酚紫
![溴甲酚紫](https://img.taocdn.com/s3/m/3581b078f46527d3240ce07e.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溴甲酚紫;溴甲酚红;二溴邻甲酚磺酞化学品英文名称:Bromocresol purple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溴甲酚紫化学品分子式:C21H16Br2O5S分子量:540.22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号溴甲酚紫≥95.0%115-40-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食入有害。
对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有对眼睛损伤的危险性。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用大量水,催吐,如有需要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或高热可燃,分解产生有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氧硫化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注意事项:没有配备化学防护衣和供氧设备请不要待在危险区。
喷水以降低蒸汽危害,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物质。
避免产生其灰尘。
勿吸入其蒸汽。
环境保护措施:化学品未经处理严禁进入排水系统泄露: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保持在5-30℃,应与强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无资料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立即更换受污染衣物。
涂上护肤膏。
工作后清洗脸部和手。
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表
![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表](https://img.taocdn.com/s3/m/c2fee77419e8b8f67d1cb91d.png)
常用的指示剂变色范围1. 指示剂名称配置方法PH变色范围2. 甲基紫0.05g溶于100ml水。
(GB 603--88 0.5g 溶于100ml水) 黄0.1--1.5蓝3. 间甲酚紫0.10g溶于13.6ml 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稀释至250ml。
红1.2--2.8黄4. 对--二甲苯酚蓝0.10g溶于250ml乙醇。
红1.2--2.8黄5 百里香酚蓝(麝香草酚蓝)0.10g溶于乙醇(95%)中,稀释至100ml。
红1.2--2.8黄6. 二苯胺橙(桔黄IV)0.10g溶于100ml水。
红1.3--3.0黄7. 茜素黄R 0.10g溶于100ml温水。
红1.9--3.3黄08. 2,6-二硝基酚0.10g溶于20ml乙醇中。
稀释至100ml。
无色2.4--4.0黄9. 饱和2,4-二硝基酚0.10g饱和水溶液。
稀释至100ml。
无色2.4--4.4黄10. 对--二甲氨基偶氮苯(二甲基黄)0.10g溶于200ml乙醇。
红2.9--4.0黄11. 溴酚蓝0.10g溶于13.6ml 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稀释至250ml。
(GB 603-88 0.040g 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100ml。
)黄3.0--4.6紫12. 刚果红0.10g溶于100ml水。
蓝紫3.0--5.2红13. 树脂质酸(玫红酸)1.0g溶于100ml乙醇(50%V/V)中。
黄6.8--8.2红14. 喹啉蓝0.10g溶于100ml乙醇。
无色7.0--8.0紫蓝15. 甲酚红0.10g溶于13.1ml 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稀释至250ml。
黄7.2--8.8紫红16. 1-萘酚酞1.0g溶于100ml乙醇(50%V/V)中。
粉红7.0--8.6蓝绿17. 间中酚紫0.10g溶于13.1ml 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稀释至250ml。
黄7.4--9.0紫18. 酚酞1g溶于100ml乙醇中,稀释至100ml。
间甲酚理化及危险特性分析MSDS
![间甲酚理化及危险特性分析MSDS](https://img.taocdn.com/s3/m/89ca503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8.png)
物质名称:间甲酚 CAS:108-39-4
物化特性
沸点(℃)
202
相对密度(水=1)
1.03
饱和蒸气压(kPa)
13
熔点(℃)
11-1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7
溶解性
与水部分混溶。
外观与气味
透明至略琥珀色液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86.1
爆炸极限(%)
爆炸上限:1.4;
泄漏应急处理: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清除所有点火源,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暴设备。
储运注意事项:保持容器密闭。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存储于远离不相容材料和食品容器的地方。严禁与酸类、碱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手防护
戴化学防护手套(例如丁基橡胶手套)。
眼防护
佩戴化学护目镜。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爆炸下限:1;
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或耐醇泡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危险特性
燃烧时可能会释放毒性烟雾。遇火会产生刺激性、毒性或腐蚀性的气体。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反应活性数据
防护措施
间甲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间甲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01506f33ce2f0066f4332238.png)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高毒,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3-甲酚
含量:
100%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属高毒类LD50:242mg/kg(大鼠经口);2050mg/kg(兔经皮)LC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无资料
RTECS:
GO6125000
刺激性:
无资料
致敏性:
无资料
致突变性:
无资料
致畸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中国MAC
(mg/m3):
5[皮]
前苏联MAC
(mg/m3):
0.5
TLVTN:
OSHA 5ppm[皮]
TLVWN:
未制定标准
接触限值: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车间空气中甲酚卫生标准(GB 16249-1996),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4-氯间甲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4-氯间甲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82d8bcdfa5e9856a571260e5.png)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4-氯间甲酚化学品英文名:4-chloro-m-cresol;2-chloro-5-hydroxytoluene;4-chloro-3-methylphenol;chlorocresol化学品别名:2-氯-5-羟基甲苯;4-氯-3-甲酚CAS No.:59-50-7EC No.:200-431-6分子式:C7H7ClO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跟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敏化作用,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造成严重眼损伤,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预防措施: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收集溢出物。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不适用。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能造成严重化学灼伤。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间甲(苯)酚危险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
![间甲(苯)酚危险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https://img.taocdn.com/s3/m/55ae0461b9d528ea80c779ce.png)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灭火
方式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属低毒类。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甲酚对人体组织的腐蚀性很强,如不迅速完全除去,能引起灼伤。皮肤接触时可能立即没有任何感觉。但在几分钟之后,会发生强烈刺痛和灼痛,继之感觉丧失。受影响的皮肤出现皱纹、变白、软化,随后可能发生坏疸。此化学品如接触眼,能引起角膜损伤,并影响视力。皮肤反复或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中,能引起皮疹,并可能引起皮肤变色。如通过呼吸道吸入,经皮肤吸收或吞服,可能引起全身性中毒,在20或30分钟内就可能出现征候和症状,患者无力、头痛、旋晕、视力减弱、耳鸣,并有呼吸加快精神错乱或神志丧失,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低浓度甲酚通过上述途径能引起慢性中毒,其中毒的症状和征候包括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流涎、腹泻、食欲减退、头痛、昏厥、眩晕、精神紊乱以及皮疹。如肝和肾严重损害,可能引起死亡。
储运
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避免光照。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时要注意个人防护。
个体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甲酚危险告知
![甲酚危险告知](https://img.taocdn.com/s3/m/dd28f92fed630b1c59eeb5c3.png)
甲酚危险告知
理化性质:为无色或淡黄色至红棕色液体, 有腐蚀性和毒性,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5ppm, 吸入蒸气能使人窒息。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
可用于消毒剂、油漆、农药等。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戴护目镜,戴橡胶手套,工作时禁止吸烟喝酒。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
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处理: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无资料 保持容器密封,放入紧密的出藏器内,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第二部分:化学/组成信息 含量 第三部分:危险信息
CAS No. 2303-01-7
无资料 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食入 无资料 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和土壤。 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让受害者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可燃。燃烧产生有害气体。 硫氧化物 没有配备化学防护衣和供氧设备请不要待在危险区。喷水以降低蒸汽危害, 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灭火剂:干粉,泡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避免产生和吸入尘土。当粉尘浓度过高时,应急处理人员须穿戴 安全防护用具进入现场。 环境保护措施:化学品未经处理不允许向环境排放。 清洁/吸收措施: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 理。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第七部分:操作和储存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运输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无资料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无
间甲酚紫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当空气中粉尘浓度过高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戴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化学品工作服。 戴防化学品手套。 工作毕,洗手。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棕绿色细小结晶性粉末,特殊气味。 65 571.3° C at 760 mmHg C22H18O4 1.19E-13mmHg at 25 ° C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分子量: 燃烧热(kJ/mol): 1.32g/cm3 无资料 346.3759 无资料
间甲酚紫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及制造商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 化学品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有害物成分 间甲酚紫 危险标记: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间甲酚紫 m-Cresolpurple M-087 化学品俗名: 英文名称: CAS No.: 间甲苯酚紫;3-甲酚 紫;间甲酚磺酞 2303-01-7
外观与性状: pH: 熔点(℃): 沸点(℃): 分子式: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kPa): 临界温度(℃):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引燃温度(℃): 溶解性: 主要用途: 其它理化性质: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205.3°C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微溶于水,溶于醇及稀碱溶液中,不溶于乙醚、苯、氯仿、四氯化碳和乙酸 乙酯 用作酸碱指示剂 ,pH1.2(红)~2.8(黄);pH7.4(黄)~9.0(红紫) 。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稳定 无资料 加热 无资料 硫氧化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无资料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生殖毒性: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无资料 无资料
间甲酚紫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无资料 对水是稍微有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 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方法:对化学品残存物的处置没有统一的国家法规。化学残存物一般作 特殊废物。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联系相关机构或认可的废物 处置公司处置特殊废物。 包装: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外理污染物一样的方法来处理 污染的包装。如果没有特别规定,末污染的包装可作家庭废物对待或再循环 使用。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