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教学课例《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喜欢通过月亮来传情达意,而由此衍生的诗词歌赋
更是数不胜数,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与月亮
有关的诗词、歌曲?学生例举一些(苏试的《水调 教学策略选
歌头》、歌曲《十五的月亮》等) 择与设计
2、师:下面给大家听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同样与
月亮有关,希望听后你能告诉我,这首曲子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导入
歌曲)
(二)、歌曲教学《在银色的月光下》
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思考:同样的作品,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会有怎样
的效果?你最喜欢哪种方式?为什么?
(三)课内拓展
1、师: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国度,自古以
来涌现了许多关于月亮的描绘,因为在人们
的眼中,月亮代表着思念、代表着美好的祝福,也
代表着无限的希望。今天,既然是以月光
难点:在学唱歌曲、欣理解音乐的美,热爱音乐的美。
1、能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银色的
教学目标 月光下》,尝试以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忧郁深沉的感情。
2、聆听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在银色的月光下》,
感受不同的演绎方式带来不同的感观体验。
3、欣赏与“月亮”有关联的艺术作品,体会艺术
家们借月光抒发的感情,产生进一步探索音乐艺术与其
他姐妹艺术如何表现朦胧美的意愿。
农村的学生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音乐基 学生学习能
础知道较薄弱,在节奏、模唱等方面较为欠缺,容易跑 力分析
调,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能有所改善。
(一)课前播放轻音乐《梦幻曲》,为学生营造一
个轻松的课堂环境
1、师:同学们,刚才的音乐能够让你们想起什么?
更我们民族歌颂对爱情忠贞不渝,而这首歌曲,更表达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2013)-第三单元天山之音——《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

课题:《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执教人:课题《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授课时间课型综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跟着音乐和范唱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过程与方法: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教学重点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音乐文化、民俗风情;感受、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视觉图像法2、情感教学法3、视听结合法学法指导学生通过体验、讨论、欣赏、演唱、等各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体会歌曲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备注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
咱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其中中华民歌更像是一座宝藏,丰富多彩。
接下来老师将演唱一小段民歌,听完后请同学们回答两个问题。
1、什么地方的民歌2、歌名是什么老师演唱《达坂城的姑娘》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1、出示课件,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历史变迁、音乐文化、风俗习惯等。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
B、塔塔尔民族的宗教信仰、服饰穿着、音乐文化等C、婚嫁习俗。
2、我们来听一听教师弹唱《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有过和亲人离别的体验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3、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表情术语?并简要分析曲式结构A+B+ A(二)、歌曲学唱1、教师范唱,教唱。
2、播放视频《在银色月光下》学生跟唱,强调歌唱姿势,运用恰当的情绪情感。
三、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这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定义、特点、结构等;(2)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启发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知识;2. 诗歌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2. 诗歌深层哲理的挖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诗歌的解析和讨论问题;3. 学生准备诗歌的学习笔记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基本知识:(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关于诗歌的基本问题,如诗歌的定义、特点等;3. 分析诗歌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如诗句、诗节、韵律等;4. 解读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5. 探究诗歌情感内涵和哲理:(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情感内涵和哲理;(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诗歌,加强记忆;(2)写一篇关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他描写月光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2)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2. 创意写作:(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月光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高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分析、体验系列教学活动,体会歌曲激发对于少数民族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掌握弱起小节,了解乐曲三段体的创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歌曲中的弱起小节特点,了解乐曲单三部曲式。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激发对于美声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青新疆塔塔尔族的视频,顺势引入新课。
环节二:初步感知1.聆听全曲,教师提问:听完之后,同学们可以从音乐当中得知歌曲是几几拍子的及演唱速度又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聆听可以的出,歌曲为3/4拍子,演唱的速度为中速的,给人以在诉说的感觉。
2.教师再次带领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聆听课以感受的出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抒情地。
环节三:深入探究1.聆听一遍歌曲,教师提问:感受歌曲可分为几段?采用了怎样的创作形式?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聆听,乐曲总共可划分为三段,因此可以得出歌曲采用了三段体的创作手法,三段体又称单三部曲式,它包含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三个部分同等重要,作用各不相同,组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2.学唱旋律感受歌曲当中弱起小节的运用,并在演唱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发现歌曲运用了弱起演唱。
教师总结:歌曲当中的第一小节为不完整小节,并且在弱拍子上进行演唱,因此在演唱时要轻声进行演唱,弱弱的感觉,像是在轻轻诉说。
3.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银色的月光下》是塔塔尔族反映爱情生活的一首民歌。
歌曲表达了一位青年在爱情上的伤感、思恋和向往,歌词中通过许多景色的描绘:沙滩、月光、幻梦、踪影等,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著。
环节四:拓展延伸以四人为一小组为《在哪银色月光下》创编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为优秀的小组颁奖。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欣赏小提琴与乐队合奏的《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乐曲。
教材通过这首乐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感受乐曲中的情感表达,进一步理解音乐与情感的密切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欣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音色等,也接触过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但是,对于小提琴与乐队合奏的音乐作品,他们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音乐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创作背景,欣赏小提琴与乐队合奏的优美旋律。
2.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分析乐曲中的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情趣。
4.感受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了解小提琴与乐队合奏的特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乐曲的旋律线条、结构分析、情感表达。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乐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小提琴与乐队合奏的音频、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月光为话题,引发学生对《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兴趣。
2.欣赏:播放小提琴与乐队合奏的《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
3.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讨论乐曲中的情感表达。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5.实践:教师演奏小提琴,学生跟随演唱乐曲旋律,体会乐曲情感。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展现了银色月光下的宁静与美好。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会演唱《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感,学会欣赏小提琴与乐队的演奏,分析乐曲的表现手法,以及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但学生在音乐鉴赏和表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丽和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感,分析乐曲的表现手法,学会欣赏小提琴与乐队的演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表现手法,学会欣赏小提琴与乐队的演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小提琴与乐队的演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音乐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银色月光下的画面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1)聆听:播放小提琴与乐队的演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妙。
(2)学唱:教授学生演唱《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七年级音乐下册《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反思

七年级音乐下册《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反思《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反思篇一《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反思《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旋律优美、忧伤,以物达意,借月咏愁,抒发伤感哀怨之情的代表作品。
学生对这种音乐,唱法不是很喜欢,刚开始课堂氛围没有预期效果,但是要活跃气氛,就得加入他们喜欢的一些东西,如他们都喜欢的流行音乐,就把流行音乐加入到课堂中,与教材相结合,较终达到预想中的好效果。
《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曲的。
速度偏慢,曲调柔美,但是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的情绪不是很高,因此这首歌曲的学唱占用了这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但是效果还不是很好。
《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曲的难度相对于中学生有些高了,在音域以及歌曲的转调处,是教学的难点。
歌曲的A段,色彩比较明亮,曲调悠扬,学生学唱起来,很快就学会了,效果还不错。
到了B段,有老师起头带唱时,学生唱的调还准确,但是学生自己演唱时,就找不着调了,往往会跑到A段的曲调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解决这一难点,我主要是让学生多听轻音乐版的《在银色的月光下》,并小声跟唱,感受调式的对比,淡化处理歌词。
月光曲的教学反思篇二佳宁的老师利用过渡语将整个故事连起,让学生自比贝多芬,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情境,从而感受贝多芬迸发的灵感,聆听优美的《月光曲》。
按照这一宗旨,我们一同听了佳宁老师的《月光曲》。
不得不感叹,美女与这篇课文的气质就是绝搭,佳宁的老师的循循善诱,渐渐使学生走进了曲子。
然而,我所思考的是,我与佳宁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如果照着她的风格上课,起到的效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改——课堂伊始,我引导学生思考贝多芬共弹了几曲,此时抛出问题:为何弹了一曲再弹一曲?让学生明确贝多芬弹两首曲子的初衷是有差别的。
此时我利用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感受弹奏第一曲的原因。
想象自己此时就是徜徉在莱茵河畔的贝多芬,享受宁静的同时,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将揣测到的贝多芬的心理披露在书中。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doc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doc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小学生们在银色的月光下度过一晚上所遭遇的有趣故事。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特点,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事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月亮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等;2)了解银色的月光产生的原因;3)学会用文字描述银色的月光下的景象。
2.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感受月光的神秘和美丽;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3)树立珍视友情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体验活动法。
六、教学过程1.课前热身教师播放一段月亮与星星的美丽图像,引导学生讨论月亮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萎缩和恢复期等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月亮。
2.情境体验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之后在月光下看看园子里的事物变得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要在家中留意月光下的景物,例如树的影子、花儿的颜色等变化,为下节课的讨论准备材料。
3.故事讲解教师讲述“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这个故事,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发现月光的神秘和美丽。
4.情境再现教师将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再现一遍,学生意识到故事中朋友们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5.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月光下的园子发表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变化,分享彼此所看到的美好。
6.总结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月亮的属性和银色的月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否描述月光下的景象,学生认为“朋友是种无价之宝”这个观点有什么意义,以及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七、教学评估教师制定一套简单的问答题,考察学生是否理解月光的神秘和美丽以及月光对自然的影响。
同时,教师也可以考察学生在银光下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月光下的园子”来评估其观察和描述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月亮和银色的月光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初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初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会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意境。
3. 通过对歌曲的分析,了解歌曲的背景、地域特色和民族音乐元素。
4.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的学唱2. 歌曲的背景介绍3. 歌曲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音乐元素分析4. 音乐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了解其背景和地域特色。
2. 难点: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以及对民族音乐元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欣赏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的背景和地域特色,引发学生兴趣。
3. 学唱歌曲:a. 教唱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b.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歌曲。
c. 带入歌词,让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4. 歌曲分析:a. 分析歌曲的民族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乐器等。
b. 讨论歌曲的歌词意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5. 音乐实践活动:a. 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b.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更多的民族音乐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2. 学生能简要描述歌曲的背景和地域特色。
3. 学生能分析歌曲的民族音乐元素,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4.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舞台表现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的曲谱、歌词、图片等。
2. 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3. 教学视频:有关歌曲背景的视频资料。
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演示。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歌曲背景、地域特色和民族音乐元素。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使学生理解并感悟诗歌中的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作者简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幅描绘银色月光下的画面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描写月光的诗词,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背诵《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2. 写一篇关于《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融入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美。
3.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和读后感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月光”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2. 邀请文学爱好者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古典诗词鉴赏经验。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诗歌。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课程总结在本节课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银色的月光下》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银色的月光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银色的月光下》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本节课选曲优美,富有诗意,歌曲以描绘月光下的景色为主题,展现了美好的大自然景色。
歌曲为C大调,2/4拍子,结构方整,旋律线条优美,歌词富有诗意,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拍子等,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歌曲。
但在这首歌曲的学习中,仍需要对音乐的表现力、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在银色的月光下》,培养学生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喜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方法,感受歌曲的美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在银色的月光下》,理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在银色的月光下》,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节奏的把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准确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欣赏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在银色的月光下》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歌词,讲解歌曲的结构、拍子等乐理知识。
3.演唱练习:分组或集体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音高、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欣赏与讨论:欣赏歌曲的演奏或演唱版本,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初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初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对《银色的月光下》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银色的月光下》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2. 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分析。
3. 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介绍。
三、教学重点1. 歌曲《银色的月光下》的旋律、节奏、歌词分析。
2. 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旋律处理。
2. 对西部地区风土人情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视频材料:《银色的月光下》歌曲播放设备。
2. 教学图册:西部地区风光图片。
3.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乐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银色的月光下》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 地域文化介绍:通过展示西部地区风光图片,让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歌曲的美感。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及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
3. 实践法:分组演唱歌曲,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4.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活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银色的月光下》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西部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和体会。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西部地区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以西部地区为题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举办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民族音乐作品。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和感受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旋律、节奏、歌词及其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及节奏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了解歌曲背景及特点。
2. 学生准备:学习过的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歌曲的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节奏和音高。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孩子检查作业,确保发音、节奏等方面正确。
3. 家长鼓励孩子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歌曲的内涵和美感。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运用评价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内容1. 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旋律分析。
2. 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歌词解读。
3. 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节奏练习。
4. 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演唱技巧。
八、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相关知识,如旋律、歌词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积极性、团队协作等方面。
初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初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钢琴曲《月光奏鸣曲》,感受其在银色月光下的美妙意境。
2. 通过学习钢琴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钢琴曲《月光奏鸣曲》的背景介绍。
2. 曲式分析:《月光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及特点。
3. 旋律分析:欣赏并学唱《月光奏鸣曲》的主题旋律。
4. 和声分析:分析《月光奏鸣曲》的和声进行及其作用。
5. 节奏分析:掌握《月光奏鸣曲》的节奏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欣赏一幅描绘银色月光下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2. 欣赏《月光奏鸣曲》:完整聆听钢琴曲,感受其在银色月光下的美妙意境。
3. 曲式分析:讲解《月光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
4. 旋律学习:分组学唱《月光奏鸣曲》的主题旋律,体会旋律的美感。
5. 和声分析:讲解和分析《月光奏鸣曲》的和声进行及其作用。
6. 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月光奏鸣曲》的节奏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曲式结构、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演奏《月光奏鸣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妙。
3. 练习法:分组练习唱主题旋律,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4.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学唱主题旋律时的音准、节奏和表达感情的能力。
3.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月光奏鸣曲》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音乐教材,如《音乐欣赏》等。
2. 钢琴:确保课堂上有一架钢琴用于教学演示。
3. 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曲谱。
4. 录音机:用于播放音乐。
(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银色月光的定义2.理解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联系3.学习并演唱《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曲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学素养二、教学重点1.银色月光的定义2.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手法三、教学难点1.歌曲与诗歌相结合的艺术2.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手法的深入理解四、教学准备1.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相关教材2.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的音频资源3.教师设计的教学PPT4.鲜花、绿植等装饰品,布置教室氛围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 学生进入状态利用音乐和物品等手段先导学生进入月光环境,带领学生进入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引导学生了解银色月光通过课前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银色月光,充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学习之中。
3. 学生欣赏歌曲播放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和音乐表现手法。
4. 学生分组认识歌曲副歌和间奏教师在板书或PPT展示歌词,然后将歌曲词分配给不同小组,让学生进行讲解,并专注于理解歌曲副歌和间奏部分。
5. 学生小组演唱学生小组根据自己分配到的歌词进行演唱练习,并汇总展示。
6. 学生合唱学生通过几次排练,以全班的形式进行演唱,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素养。
7.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状态,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和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参与积极性和表现状态2.学生个人演唱实录,以及全班合唱的实录进行评估3.对学生的专注度、感知能力等个人素养进行评估七、教学延伸1.了解更多歌曲,关于月光的音乐和文学作品,结合日常生活经历进行广泛探究2.通过绘画等艺术手段,表达对月光之美的感受与认识八、教学反思1.需要提前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深入度2.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说服而不是命令3.语音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表达准确、清晰,为学生树立好的表达范本。
(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桂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标题:(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桂教版七年级音乐上
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银色月光曲调特点,感受曲子中流淌的情感。
2.能分辨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法,如奏鸣曲、前奏、间奏等。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
1.音乐作品:《银色的月光下》
2.音乐表现手法:奏鸣曲、前奏、间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不告诉学生曲名和作曲家,让学生听后想一想这段曲子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曲子的曲调特点在哪里。
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奏一小段曲子,让其他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学习音乐作品《银色的月光下》
1.介绍曲子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体会作曲家的情感。
2.分析曲子的曲调特点,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曲子中蕴含的意境。
3.分析曲子的各个部分,如奏鸣曲、前奏、间奏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辨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法。
3. 学生演奏练习
请学生按照曲谱和老师的演示,跟着节奏弹奏两个小节的乐曲,然后再弹奏四个小节的乐曲。
当学生熟悉之后,老师再让学生合奏整首曲子。
4. 曲目鉴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他们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5. 结束环节
播放一段愉悦、欢快的音乐,增强学生身心愉悦的感受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和兴趣点不一,有些学生可能对音乐不够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图画和语言来表达。
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兴趣。
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内容1. 课程名称本次教学的课程名称为《在银色月光下的艺术欣赏》,旨在帮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感受和体验月光的美好。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了解月亮与艺术的联系;•能够感受月光的美丽与神秘;•学会欣赏艺术家的作品;•能够表达自己对月光和艺术的感受。
3.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家作品中的月亮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月光所带来的美好;•培养学生欣赏艺术品的能力。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感受;•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月亮在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过程1. 活动1:银色的月光在课堂上到窗户附近或校园草坪上,在月光下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银色的月光,欣赏独特的星空。
引导学生围绕月光发言,并就以月亮为主题的绘画或音乐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活动2:艺术展览本次活动中,学生会观看艺术家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月亮的作品。
安排讨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提高他们对月亮与艺术的理解。
3. 活动3:创作作品根据前面所学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学生可以自由创作一幅艺术品。
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首诗或歌曲。
让学生在创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月亮与艺术的独特魅力。
4. 活动4:交流分享在完成作品后,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一起欣赏和理解月亮的美好。
教师可以在此时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感知教学法通过活动1,让学生体验月光的美好,通过感知和情感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 问题探究教学法在活动2中,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3. 互动交流教学法活动3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对艺术和月亮的理解,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增加互动。
4. 实践教学法通过活动4中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内容《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二、教学目标1.了解词语“浮游”、“慌张”、“遁逸”等生字生词的意思及用法。
2.理解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3. 学会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月亮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情感,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提问:你们对月亮有何印象?你们听说过什么与月亮有关的故事?(3)教师引导学生畅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阅读理解(1)阅读练习:教师课前让学生在家读一读《在银色的月光下》这个故事,学生掌握故事情节后,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分组朗读、交流。
(2)边读边思考:教师提问:“故事中出现了哪些立意感人的细节?”同学依次发表意见以讨论解读故事的意义。
步骤三:分析词汇(1)教师请同学解释、记忆和运用词语“浮游”、“慌张”、“遁逸”等生字生词。
(2)教师可让学生负责查找相关资料,并展开小讨论,讨论出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以及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
步骤四:思考提问(1)教师出示问题:“为什么沃纳最终选择了放弃逃跑,又决定留在现场?”引导学生思考。
(2)同学们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就自己或他人的提议提出质疑或补充。
步骤五:写作训练(1)教师让学生模仿故事,写出自己的作品或独立的小故事。
(2)同学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讨论故事中可以设置哪些角色特征等,尝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阅读《在银色的月光下》,了解了月亮中的浪漫和诗意,同时学习了一些新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锻炼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敏捷,未出现学生反响不良的情况。
在教学评估方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发挥创意。
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英语文化。
二、教学内容1.课本语音、词汇和句型的教学与练习。
2.英语歌曲的欣赏和演唱。
3.英语故事的阅读和讲述。
4.英语文化知识的介绍和体验。
三、教学重点1.听、说、读、写。
2.英语歌曲的欣赏和演唱。
3.英语故事的阅读和讲述。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呈现法。
2.互动式教学法。
3.合作式学习法。
4.教师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1. Warm-up在黑板上写下“Under the silver moonlight”这句话,让学生猜测它的意思。
然后播放一首英文歌曲《Under the Silver Moon》,让学生欣赏和跟唱,加深学生对“Under the silver moonlight”这个主题的印象。
2. Presentation通过课件呈现单词、句型,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
3. Practice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 Production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英语歌曲的演唱和英语故事的讲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5. Extension介绍英语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英语文化。
六、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来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是否得到提高,以及学生是否了解和体验了英语文化。
七、家庭作业1.练习英语口语,可以找一个朋友进行对话练习。
2.从网上搜索一篇英文文章,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我也发现,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体验不够充分,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英语文化知识的介绍和体验。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三)课内拓展
(四)、实践创作与参与
(五)、课堂小结
5.板书设计
《在银色的月光下》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一)课前播放轻音乐《梦幻曲》,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
1、师:同学们,刚才的音乐能够让你们想起什么?(夜晚、月亮)。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通过月亮来传情达意,而由此衍生的诗词歌赋更是数不胜数,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歌曲?学生例举一些(苏试的《水调歌头》、歌曲《十五的月亮》等)
2.学情分析
农村的学生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音乐基础知道较薄弱,在节奏、模唱等方面较为欠缺,容易跑调,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能有所改善。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能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尝试以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忧郁深沉的感情。
2、聆听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在银色的月光下》,感受不同的演绎方式带来不同的感观体验。
2、师:下面给大家听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同样与月亮有关,希望听后你能告诉我,这首曲子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导入歌曲)
(二)、歌曲教学《在银色的月光下》
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种方式?为什么?
(三)课内拓展
1、师: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国度,自古以来涌现了许多关于月亮的描绘,因为在人们的眼中,月亮代表着思念、代表着美好的祝福,也代表着无限的希望。今天,既然是以月光为题,那我就为大家找了几首与月亮有关的曲子,让我们在歌声中与朦胧的月亮做一次亲密接触。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设计以“月光”为主线,以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为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去聆听与感受了许多“月光”的作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陶冶,也让疲惫的学生们有一次静心聆听音乐的机会。由于“月光”所要表现的是一种朦胧的美,因此,本堂课的设计多听、多看、实践参与,并没有要求学生去了解许多作品背影、作曲家等等内容,这样更能够体现音乐课的音乐本位性。另外,在教学中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音乐、舞蹈作品如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嫦娥奔月》等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欣赏距离,培养学生良好的视听习惯。在实践创作环节,让学生真正地参与音乐创作,在创作中体验快乐与成就,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个性展示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反思
《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反思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旋律优美、忧伤,以物达意,借月咏愁,抒发伤感哀怨之情的代表作品。
学生对这种音乐,唱法不是很喜欢,刚开始课堂氛围没有预期效果,但是要活跃气氛,就得加入他们喜欢的一些东西,如他们都喜欢的流行音乐,就把流行音乐加入到课堂中,与教材相结合,最终达到预想中的好效果。
《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曲的速度偏慢,曲调柔美,但是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的情绪不是很高,因此这首歌曲的学唱占用了这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但是效果还不是很好。
《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曲的难度相对于中学生有些高了,在音域以及歌曲的转调处,是教学的难点。
歌曲的A段,色彩比较明亮,曲调悠扬,学生学唱起来,很快就学会了,效果还不错。
到了B段,有老师起头带唱时,学生唱的调还准确,但是学生自己演唱时,就找不着调了,往往会跑到A段的曲调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解决这一难点,我主要是让学生多听轻音乐版的《在银色的月光下》,并小声跟唱,感受调式的对比,淡化处理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