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 《解决问题》教案2

合集下载

二《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二《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二《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中的《解决问题》这一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能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二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如画图、列表等,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

板书设计方面,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将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解题的思路。

作业设计方面,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回家后试着解决。

这些问题包括:计算一家三口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找出超市里某种商品的优惠幅度等。

这些问题既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方法,也能够让他们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后反思方面,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解题方法不够灵活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重点关注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加入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方法综合运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特别关注,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这一章节至关重要。

我强调了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并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这一点是我认为的重中之重。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到的信息量也是多样的。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就很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更不用说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4篇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4篇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4篇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1. 引入问题: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入问题,例如“小华和小明一共收集了30个邮票,小华有20个,请问小明有多少个?”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关系,通过图示或口头描述来展示问题的关系。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可以通过画图或使用计数器来帮助理解问题。

4.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类似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图示或口头描述来展示问题的关系。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能够正确解释解题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感到困难,以及如何通过图示或口头描述来展示问题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数器、图示等。

2. 学具:练习题、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问题: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入问题,例如“小华和小明一共收集了30个邮票,小华有20个,请问小明有多少个?”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关系,通过图示或口头描述来展示问题的关系。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可以通过画图或使用计数器来帮助理解问题。

4.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类似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问题引入:小华和小明一共收集了30个邮票,小华有20个,请问小明有多少个?2. 分析问题:展示问题的关系,例如可以通过图示来展示小华和小明的邮票数量关系。

3. 解决问题:展示解题过程,例如通过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15个糖果,小红比小明多3个糖果,请问小红有多少个糖果?(2)小华有20个球,小明有10个球,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球?2. 答案:(1)小红有18个糖果。

二《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二《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单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 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5.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中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2-苏教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2-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3. 教学准备: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小明家的花园里有18排花,每排有12朵花,你能算出花园里一共有多少朵花吗?(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总结方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5.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22篇)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一、教材分析:《用连除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解决问题》中的例2和练习十三中的部分内容,前面的例1是用连乘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孕伏,而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两步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

教材通过情境图60人表演团体操,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圈,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来引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解决一个中间问题,从而学会用连除来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模型,并能解释应用,也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它方法来解决。

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说清算理。

四、教学过程:1、创境激趣:多媒体播放运动会场景,听到了熟悉的音乐,你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开运动会),上节课我们学了解决运动会中求队列人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团体操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继续创设运动会的场景,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突出了例1与例2的连续性,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3. 小组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

(2)通过例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实践应用(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并分享解题过程。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拓展思考:如何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课堂问答和练习题的正确率。

4. 学生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5.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沪教版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沪教版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是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将会继续探索加法运算,并将加法运算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运用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2.学会运用加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巩固和深入理解加法运算的运用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加法的概念和意义;2.学习加法的运用方法;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2.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1.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加法运算的问题。

2.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引出加法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活动二:引入问题1.出示一道实际问题:“班级里一共有 32 个学生,其中有 14 个女学生,请问有多少个男学生?”2.鼓励学生利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3.统计学生给出的答案,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运算的方法。

活动三:巩固练习1.给出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利用加法运算求解,有些则需要利用其他数学概念(如几何概念)。

2.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四:设计扩展1.分组组织学生设计实际问题,并运用加法运算求解。

2.学生交换问题并解答,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概念和意义,并深入理解了加法运算的运用方法。

通过多种实际问题的练习和设计,学生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增强。

在日常生活中,加法是一个常见的数学运算,学生们在掌握加法的基本方法后,可以更加自如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6单元 9解决问题(2)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6单元 9解决问题(2)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6单元 9解决问题(2) 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9解决问题(2)”,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乘除法运算后,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问题分析:指导学生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将问题转化为乘除法运算。

2. 知识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乘除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具体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清晰的板书结构,展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同时,通过图表、示例等方式,使板书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6单元 9解决问题(2)的初步设计,具体内容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4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4及“做一做”,教科书P49~50“练习十”第6~8题。

▶教学目标1.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2.在独立思考与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进行集体舞表演。

在这个精彩的表演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想不想一起来研究呢?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4情境图。

师:请仔细观察,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有2个方阵”“每个方阵有3个小队”“共有60人”等。

师:大家发现的信息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参加表演的共60人,平均分成2个队,每个队平均分成3个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边讲边指着情境图,让学生明白哪是“队”,哪是“组”。

师:同学们,要求每组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在尝试中形成解题方法。

学生先自行独立思考,并解答出来,再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和大家分享?【学情预设】预设1:先根据“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求出每队有多少人,即60÷2=30(人),再根据“每队平均分成3组”,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即30÷3=10(人)。

预设2:先根据“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求出一共有多少组,即3×2=6(组),再用◎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解题前,学生们要弄清“方阵、队、组”的含义才能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100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等。

教学流程:一、联系例1,谈话引入在运动会上进行了广播操表演,第二个项目是团体操表演。

(同时出示情景图)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团体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

由小朋友提出问题(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100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

解决“能装多少箱?”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例如,①960÷6=160 160÷8=20 ②960÷6÷8 ③960÷(6×8)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特别是第3种)四、巩固练习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0、14、16题中的问题。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教案二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教案二

本篇文章将介绍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教案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1.教师引入:教师介绍重点词汇,学生们跟读重点词汇。

2.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3.辅助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和指导。

4.学生展示: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讲解总结:教师对学生展示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此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1.交互式授课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

2.讲解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教学步骤1.引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自主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3.辅助指导遇到问题时,教师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

4.学生展示让学生们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讲解总结教师对学生展示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此进行讲解。

教学重点1.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如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发展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更加善于解决数学问题,更加自信地面对数学学习。

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5篇范例)

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5篇范例)

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目标: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灵活选择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感觉精算和估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学习的联合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选择精算或估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度:三个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首先,将老知识考察进(11黄金周主要商场进行推广活动。

)老师:同学,你知道这个月我们有什么部分吗?健康:国庆。

老师:你在国庆节做什么?健康:...老师:你想知道老师在做什么。

老师知道,大型购物中心从事活动,购买东西更具成本效益,老师去商场,我们看看老师买什么。

(显示课件)(1)老师到商场买衣服,衬衫239元,裙子112元,一共多少钱?老师应该多少准备?原始:列计算。

今天,我们来解决在商场遇到的问题。

Bookboard问题(解决问题题)(2)一个小红色到商场买东西,得到销售文件来到收银台。

显示销售列表。

空调风扇:558元学习机:225元眼睛:166元二,探索新知识显示示例地图,Q:从图中知道什么?获得什么信息?(教师与学生沟通)(2)在同一表交流,讨论,如何列出解决方案。

(3)报告。

①这三种商品买多少钱?如何计算列?收银员要准确,要准确计算。

(重点计算方法)558 225 166 = 949(元)答:收银员应收949元。

②小红爸应该多准备多少钱怎么算?多少钱准备够了,没有准确的计算,估计在线上。

588 225 166≈960(元)(560)(230)(170)A:红爸爸要准备960元。

③比较两个问题只是回答,想想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健康:第一种用于估计的方法。

第二个采取精算方法。

老师:他们是同样的东西吗?健康:第一次使用的数字只需要估计估计,第二个使用标题中的确切数字。

总结: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具体情况,然后选择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秋我教的是三年级上数学问题解决2这一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我认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计数器、小卡片、实物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用。

例如:“如果有7个橘子,小明吃了3个,请问还剩下多少个橘子?”让学生用减法解答。

同时,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例如:“如果有8个糖果,小明给了妹妹3个,请问他还剩下多少个糖果?”让学生用减法解答。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加减法的公式和实际意义,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我会在下一节课中重点讲解计算方法,并加强学生的练习。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习惯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但不一定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计算。

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理解其意义。

让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个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加减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另外,板书设计也是一个重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2. 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老师点评并总结。

2. 探究新知- 老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 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3. 实践应用-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 学生独立完成实际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老师点评并总结。

4. 总结提升-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

5. 作业布置- 老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 鼓励学生在家里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实践应用环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解决问题(2)2. 板书内容:- 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后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应用,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通用20篇)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通用20篇)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通用2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口算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12>>>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个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课时中,将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解决问题(2)》。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我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线段图与问题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PPT、黑板、粉笔以及每个学生一份的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然后我会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个详细的例题,例如:“小明有12个橘子,他每天吃3个,过了4天,他还剩下多少个橘子?”我会一步一步地展示如何用线段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纸,上面有5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4. 学生展示:我会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来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5. 全体反馈:我会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并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板书解题过程,以及重要的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15个橙子,他每天吃4个,过了5天,他还剩下多少个橙子?答案:小明还剩下7个橙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如何使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然后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练习,让他们在家里也能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明白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例题讲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为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问题所涉及的情境背景,正确把握问题的意义和目的;2.能够根据所列出的问题,利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3.能够自主发现问题的解决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唯物辩证思维方式,以及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学数学原理通过对小学数学原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2.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讲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

4. 实践实验环节通过实践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证明数学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了解和理解问题情境,把握问题目的。

2. 讲授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知识点。

3. 组织探究性学习通过组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实际问题,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并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1. 情景模拟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了解问题所涉及的情境背景,并把握问题的意义和目的。

2. 讲授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讲授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 组织探究性学习通过组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针对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进行课堂讨论。

在讨论中,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并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实践实验环节通过实践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证明数学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考核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地解答.2、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符号卡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唱儿歌运用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跳下水;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四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五只青蛙5张嘴,10只眼睛,20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儿歌,下面我们跟着我们的音乐一起来唱一遍。

板书出示:7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1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1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16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2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师:我们一起来把黑板上这些()填满唱出来。

二、知识点传授(15分钟)1.学习【知识要点】师:同学们都有买笔、本子的经历吗?文具店会标明每枝笔和每个本子的价格,同学们是怎样算出你们应该付多少钱的呢?生:用每支笔的价格乘以数量就是笔的总价钱。

师: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我们齐声把它的数量关系说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让同学相互讨论,自由发言。

师: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生:每支铅笔多少钱。

(板书:单价)师:那我们根据哪种数量关系可以求出单价?生:总价÷数量=单价。

(板书:总价÷数量=单价)师: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根据总量、单位量、份量三者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2.教师讲解:单位量×份数=总量;总量÷份数=单位量;总量÷单位量=份数。

这些数量关系如果你还没有掌握,那就请你写在知识宝库里吧,用到的时候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查到它们。

下面让我们到实战场上挑战吧。

【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师: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的是什么?生1:条件:(1)有5箱热水瓶,(2)每箱12个,(3)每个11元.生2:问题: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师: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这里有三个条件,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一个问题?生:根据每箱12个和5箱热水瓶,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

(板书:5箱有多少个 12×5=60(个))师:知道了一共有多少个,再根据每个11元,可以进一步求什么?(板书:一共卖多少元 11×60=660(元))师:这是一种思路,再想一想,要求这个问题根据这三个条件,还可以先求什么?(学生们讨论一下)生:根据每个11元和每箱12个,还可以先求出每箱卖多少元。

(板书:每箱卖多少元)师:求出了每箱卖多少元,与5箱结合,又可以求出什么呢?生: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师: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分步列式解答.学生解答:(1)每箱卖多少元?(1)5箱有多少个?11×12=132(元) 12×5=60(个)(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32×5=660(元) 11×60=660(元)答:一共可以卖660元.师:我们把这两种解法,列成综合算式可以吗?请同学讨论一下.讨论后请同学回答。

板书:11×12×5 11×(12×5)=132×5 =11×60 =660(元) =660(元)师: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第二种解法加括号是什么意思?(先求5箱有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道题怎样检验?能不能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检验另一种解法?互相讨论一下。

然后请同学口述检验:(第二种解法5箱热水瓶共有60个,每个卖11元,共卖660元,和第一种解法答案相同.第一种解法,每个热水瓶11元,每箱12个,共卖132元,有5箱共卖660元,和第二种解法答案相同)【例2】: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师:请学生自由出声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已知:① 3个书架75元;②要买5个书架。

生2:问题:总计要多少元。

师:现在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师:题目中的“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生:“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

师:3个书架75元,那么每个书架师多少元呢?生: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

师:知道了书架的单价,求5个书架的价钱可以用什么关系式。

生:单价×数量=总价。

学生解答:(1)每个书架多少元?75 ÷ 3 = 25(元)(2)买5个要用多少元?25 × 5 = 125(元)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步解答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75÷3×5=125(元))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 6个、9个、 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生:还是要先求出书架的单价再乘以个数,得到总价。

师:同学们所说的单价,换一个词就是“单位量”。

在解答某些应用题时,常常需要先找出“单位量”,再以这个“单位量”为标准,根据其它条件求出所求问题。

这里的“单位量”常指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价、单产量、速度等。

三、趣味数学游戏(5分钟)★游戏接龙★数学魔术:变变变。

出示题目:6只猫一天捉30只老鼠,7只这样的猫一天捉多少只老鼠?要求学生先列综合算式,然后粘贴数字卡片变换数字观察题目的变化,马上列出新题目的综合算式,不计算。

以卡片“10”覆盖“7”,算式是: 30÷6×10以卡片“11”覆盖“10”,算式是: 30÷6×11以卡片“1”覆盖“11”,算式是: 30÷6×1师:能不能更简单?( 30÷6,学生恍然大悟)以卡片“12”覆盖“1”,算式:30÷6 ×12【注:引出倍比法解题思路,用实物演示】30×(12÷6),12盒里面有2个6盒,就是有2个30元。

师:从变化中发现不变的是什么?生:每只猫抓的老鼠数量不变。

师:同学们说的就是所谓的“单位量”。

单位量不变,总量随着份数的变化而变化。

将前面粘贴的卡片全部取下,以卡片“?”覆盖“7”,以卡片“90”覆盖“多少”。

接着:以卡片“2”覆盖“6”,,算式是: 90÷(30÷2)以卡片“3”覆盖“2”,算式是:90÷(30÷3)以卡片“10”覆盖“3”,算式是:90÷(30÷10)师:从变化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生:总量不变,份量随着单位量的变化而变化,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变式题】织布厂要织布3600米,先用5台织布机8小时可以织布960米,如果再增加17台织布机,几小时就能将余下的任务完成?师:我们先来阅读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

生:已知条件:①总共织布3600米;②用5台织布机8小时可以织布960米;③还要再增加17台机器。

生:要求问题:余下的任务要几小时完成。

师:我们从问题先分析,余下的任务要几小时完成,首先是余下的任务还有多少?生:3600-960=2640(米)。

师:我们再来看题目,由“5台织布机8小时可以织布960米”可以求出什么?生:每台织布机每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

板书:960÷8÷5=120÷5=24(米)。

师:已知了每台织布机每小时可以织多少布,那我们有多少台织布机呢?生:17+5=22,现有22台织布机。

师:已知织布机的数量和每台织布机每小时可以织多少布,我们可以求出什么?生:现有织布机每小时可以织多少布。

师:总结一下我们的思路:先求出22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米数,再求出余下任务完成的时间。

学生解答:2640÷(22×24)=2640÷528=5(小时)。

答:5小时就能将余下的任务完成。

五、PK练习(5分钟)(一)基础训练(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练习)1.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速度1小时爬行多少米?2.一个养猪场有猪180头,若1头猪1天吃2千克精饲料,现库存21600千克饲料,这些饲料可以喂多少天?(二)中等能力学生1.红光服装厂计划16人5天里加工160套校服,刚生产时又增加了任务,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需要20人做9天才能完成任务,增加后的总任务是多少套?2.某工地需要用1080袋水泥,3辆载重相同的汽车运了4次正好运了一半,余下的再增加一辆同样型号的汽车来运,还需要运多少次?(三)学习优异的学生1.某人驾驶一辆小轿车行使了48000千米,车上除装有4只轮胎外,还有一只备用轮胎。

为了使磨损相同,司机有规律的把5只轮胎轮换使用,那么,平均每只轮胎行使了多少千米?六、总结口诀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也来总结解决问题的秘诀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