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废液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实验室废液管理工作,保护环境,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储存、处置和监测等活动,适用于所有实验室废液产生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
三、废液种类及特性1. 实验废液的种类主要包括:化学试剂废液、生物实验废液、医药废水、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废液等。
2. 实验废液的特性: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危害性。
四、废液管理原则1. 推行“谁产生、谁负责”的责任原则。
2. 采取分类收集和合理储存的方式,避免混合、交叉污染。
3. 遵循“减量、贮存、分类、安全处理”的处理原则。
4.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排放许可证”制度。
五、废液处置流程1. 产生废液按照种类进行分类。
2. 废液的收集、储存应当做好标识,避免混合、泄漏。
3. 废液经分类后,按照固体废物、液体废物、有毒有害废物的不同进行储存,并标明储存时间和成分。
4. 废液应当委托具备环保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理。
5. 个人产生少量废液的应自行安全处理,同时做好记录。
六、废液处置安全管理1. 废液产生单位应当配备完好的收集、储存设备,确保废液的存储安全。
2. 废液的处置应当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并保存相关处理记录。
3. 废液处置工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技术操作规程,了解废物的性质和危害。
4. 废液处置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并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七、废液监测和报告1. 废液产生单位应当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对废液的量、质、成分进行定期监测并做好记录。
2. 废液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
3. 废液监测应当遵循质量控制原则,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八、废液应急处置1. 应急预案:废液产生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废液应急处理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流程。
2. 废液泄漏事故:一旦发生废液泄漏事故,应立即采取止漏、隔离等紧急措施,通知有关部门并启动应急预案。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实验室废液的管理和处理,保护环境,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废液的定义和分类废液是指实验室在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不再使用的液体废物。
废液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和生物废液。
三、废液收集与贮存1. 实验室废液应按其性质分类进行收集,有机废液与无机废液应分别收集,生物废液也应分开收集。
废液收集容器应标明废液性质和放置地点,不得混放。
2. 废液收集容器应具有防渗漏性能,废液贮存区域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室外地方。
3. 废液应按时进行收集和处理,不得长时间滞留在实验室内。
四、废液标识与管理1. 废液容器应标明废液名称、产生部门、产生日期和性质。
对于有毒性的废液,还应标明毒性等级和相关处理要求。
2. 废液的管理和处理应有专人负责,保证废液的安全贮存、标识和处置。
3. 废液不得随意倾倒或丢弃,不得作为日常生活用水或农业灌溉水使用。
五、废液处理与处置1. 有机废液应采用化学方法进行处理,无机废液应采用中和、沉淀或稀释的方法进行处理,生物废液应采用高温高压或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2. 对于有毒性的废液,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处理或排放。
3. 废液处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废液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损害。
4. 废液处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不得私自外流或随意处理。
六、废液紧急事件应急处理1. 发生废液泄漏、排放或其他紧急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2. 废液泄漏事故应立即通知环保部门和相关单位,配合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和清理,以减少废液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七、废液管理的监督与检查1. 实验室废液管理的监督由实验室主管部门负责,定期对各实验室的废液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2. 废液管理的检查内容包括废液收集与贮存、废液标识和管理、废液处理与处置、废液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废液处理效果等。
学校实验室废液管理细则

学校实验室废液管理细则一、背景介绍实验室废液是指经实验使用后产生的废弃液体,其中包含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
因此,合理管理学校实验室废液至关重要,以确保实验室安全环境和人员健康。
二、废液分类和标识1.废液分类:根据废液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废液分为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和有害废液。
-有机废液:由含有有机物质的实验产生,如有机溶剂和溶解有机物的废液。
-无机废液:由含有无机物质的实验产生,如无机酸和碱溶液。
-有害废液: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特殊化学物质的实验产生。
2.废液标识:三、废液储存和处理1.废液储存:-废液应储存在标有废液标识的密封容器中,并放置在专用储存区域内。
-不同分类的废液应分开储存,避免不同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废液容器应避免破损和渗漏,每月定期检查容器是否完好,并及时更换损坏的容器。
2.废液处理:-对于不同分类的废液,应根据相关法规和规定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有机废液应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可以交由专业废液处理单位进行处置。
-无机废液应在实验室进行中和处理,将其中和至中性或接近中性后,可以交由废物管理部门进行最终处置。
-有害废液应由专业有害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严禁在校园内进行处理或倾倒。
四、废液处置相关事项1.废液处置人员安全:-废液处置人员应戴上合适的防护设备,包括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如遇到有刺激性气味或其它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
2.废液空桶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液空桶也属于有害废物,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分类、标识、包装和交由有害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置。
3.废液泄漏处理:-废液泄漏应尽快采取应急措施,使用适当的吸附材料进行清除,并将其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妥善处理。
-废液泄漏后,应尽快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安全。
五、培训和宣传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废液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废液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相关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了解废液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到废液分类储存和正确处置。
实验室废液环保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环保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处置,确保废液处理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和安全标准。
2. 实验室废液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品、溶剂、重金属溶液、酸碱废液等。
3. 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二、废液分类与标识1. 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
2. 不同类型的废液应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收集,并在容器外明确标识废液的种类、危害等级和安全警示。
三、废液收集与存储1. 实验室应使用专用的防腐蚀、防泄漏的容器收集废液。
2. 废液容器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区域,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防止泄漏和意外事故。
3. 存储期限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定期检查容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废液处理与处置1. 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化学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中和、沉淀、氧化还原等。
2. 处理后的废液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方可进行排放或进一步处置。
3. 无法现场处理的废液应交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处置。
五、安全操作与培训1.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有关废液处理的专业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
2. 实验室内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应急设备,如防化服、眼洗器、急救箱等。
六、记录与报告1. 实验室应建立废液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废液的产生、收集、处理和处置情况。
2. 对于废液处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七、监督检查1. 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废液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本制度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执行。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基本的模板,具体的管理制度应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管理制度(5篇)

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管理制度(5篇)第一篇: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管理制度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统一化验室验室废液(弃物)的处理程序,确保废弃物合理、规范、恰当处理,防止废液(弃物)处理不当对环境产生污染。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二、范围适用于化验室所产生的废液(弃物)。
1.废液类:a 低浓度(<5%)废液,样品分析残液;b 较高浓度酸、碱、盐类;2.废物类:a 废煤样,废弃化学试剂容器,废弃包装物;b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3.废气类:煤样挥发物,载气(氧气,乙炔气),分析过程中间物。
三、化验室废液(弃物)的管理1.化验室废弃物应按照相应性质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
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必须由相应责任人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
.质量管理员应对废液(弃物)的处置情况经常性监督。
3.废液(弃物)应明确标识,注明类别和收集时间。
对要处理的的情况应有废液(弃物)记录。
四、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1、一般低浓度废液(浓度小于5%),有机溶剂、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废液,低浓度可直接排放下水道。
2、较高浓度酸、碱、盐类物质的废液处理,经技术人员同意后由检测人员处理:测定煤中氮;煤中氯、砷;煤灰成分项目的化学废液集中收集于塑料桶中,用pH试纸(或pH计)检验,如果呈酸性,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或用废碱液中和,如果呈碱性,加入废酸中和,使废液的pH约等于7。
用大量水冲稀排放。
3、化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采取通风厨或专门抽风装置,经空气稀释后排入外界。
4、一般化学试剂的容器,在试剂使用完全后,用自来水冲洗,继续使用或当作一般生活垃圾处理。
5、危险化学试剂的包装物,主要有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氢氟酸、氨水,用清水反复冲洗其包装瓶后,做生活垃圾处理。
氯化锌包装桶使用完毕后,反复用清水冲洗后压扁作为废铁处理。
化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化验室废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化验室废液的管理,保护环境及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废液的定义化验室废液是指在化验室日常实验和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液体,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溶液、洗涤液、废弃试剂、废水和废液剩余物。
第三章废液的分类化验室废液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有害废液和非有害废液。
有害废液主要包括:酸性废液、碱性废液、有机废液、重金属废液等。
非有害废液主要包括:实验室洗涤水、生化废水等。
第四章废液的存储1. 有害废液和非有害废液应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容器中,以避免交叉污染。
2. 废液容器应标有清晰的标识,包括废液名称、容器编号、存储日期等信息。
3. 废液容器应放置在密闭的存储柜中,以防止泄漏和挥发。
第五章废液的处理有害废液的处理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安全规程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中和处理、焚烧处理、固化处理等。
非有害废液的处理应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包括但不限于生化处理、蒸发浓缩、过滤净化等。
第六章废液的处置1. 废液处置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安全规程进行,严禁私自倾倒或排放废液。
2. 废液应委托符合资质的环保单位进行处置,确保废液的安全处理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废液的监测1. 实验室应定期对废液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废液性质、废液浓度和废液量的监测。
2. 废液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以备查验和追溯。
第八章废液的紧急处置在发生化验室废液泄漏或意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止泄漏、清理泄漏物、通风换气等,保障实验室人员和环境安全。
第九章废液的教育和培训实验室应对全体实验室人员进行废液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包括有害废液的识别、处理和处置方法,以及紧急处置措施等。
第十章废液管理责任1. 实验室主管负责化验室废液的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执行和监督废液管理制度。
2. 实验室全体实验室人员应积极参与废液管理工作,共同保护环境和健康。
第十一章废液管理的奖惩制度对遵守废液管理制度的人员和单位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废液管理制度的人员和单位应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处理。
化验废液管理制度

化验废液管理制度一、目的化验废液是指在实验室化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这些废液包含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建立化验废液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化验废液进行规范管理,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保护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行业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化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液,对废液的收集、暂存、处置和监管进行规范管理。
三、管理要求1、废液分类(1)根据废液的性质和成分,将化验废液分为有机物废液、无机物废液、重金属废液和其他有害废液等四大类。
(2)在收集、暂存和处置化验废液时,根据废液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严禁混装混倒。
2、废液收集(1)在实验室内设置废液收集桶,并标注好废液的类型和有关警示标识。
(2)废液产生过程中,严格按照化验程序将有机物废液、无机物废液和重金属废液分别收集至对应的废液收集桶中,避免混装混倒产生危险。
(3)尽量减少废液的产生量,提倡绿色实验室理念,减少废液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废液暂存(1)废液收集桶定期清理,暂存废液时要注意保持通风和防火安全。
(2)暂存废液的容器要求密闭、牢固,避免废液泄漏造成危险事故。
(3)有机物废液和无机物废液的暂存位置要严格区分,避免混淆。
4、废液处置(1)废液处置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严禁私自倾倒和乱排。
(2)化验废液的处理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严禁非法私自处置。
(3)废液处置过程中,应做到安全、环保,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废液监管(1)建立健全的废液监管台账,对废液的产生、收集、暂存和处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2)严格执行监测制度,定期对废液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废液的性质和成分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加强对废液处理单位的监管,确保其具备合法资质并符合环保要求。
6、废液应急处理(1)建立废液应急处理预案,做好废液泄漏时的应急处理工作。
(2)废液泄漏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及时清理废液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二、管理责任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废液管理负总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废液管理工作。
2.废液管理人员负责制定相关制度、指导实验室人员使用废液,并监督废液的收集、处理和处置。
三、废液的收集和分类1.废液收集a.实验室废液应该用标有废液收集容器的适当容器进行收集。
c.废液收集容器应放置在指定的收集区域,并及时清空和更换容器。
d.废液收集区域应有防溢齿槽或吸溢装置,以防止废液溢出。
2.废液分类a.废液应根据化学性质和危险度进行分类,比如可燃液体、腐蚀性液体等。
b.废液分类应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进行,确保正确处理和处置。
四、废液处理和处置1.废液处理a.废液应在安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如需要反应废液处理,应采取适当的化学方法进行中和或分解。
b.废液处理过程应注意防止废液外泄和环境污染,必要时应进行通风和防护措施。
2.废液处置a.废液处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不得擅自排放。
b.废液处置前应将废液分装到符合要求的容器中,并妥善密封。
c.废液处置应委托正规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确保合法、安全和环保。
五、废液管理记录和报告1.废液管理记录a.废液管理人员应妥善记录废液的收集、处理和处置情况,并及时更新记录。
2.废液管理报告a.废液管理人员应定期向实验室主任报告废液管理情况,包括废液产生和收集量、处理和处置情况等。
b.废液管理报告应保留备查,以备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审查。
六、废液管理培训和宣传1.废液管理培训a.废液管理人员和实验室人员应定期接受废液管理培训,了解相关法规、规范和操作要求。
b.废液管理培训应包括废液的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方法,以及事故和应急处理知识等。
2.废液管理宣传a.实验室应张贴废液管理宣传标语和海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环保意识。
b.废液管理宣传应通过电子邮件、内部通知等方式进行,督促实验室人员主动参与废液管理工作。
七、违规处理和责任追究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实验室主任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并将相关违规行为报告上级部门。
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工作,防止废品废液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保护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废品废液的管理,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废旧设备和废弃化学品等废品废液的收集、处理、运输和处置。
第三条实验室内应设立专门的废品废液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废品废液的收集、处理、运输和处置工作。
第四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废品废液的有害性及处理方法,确保废品废液的安全处理。
第五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实验室废品废液的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废品废液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七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减少废品废液的产生。
第八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的废品废液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管理流程和制度。
第二章废品废液的分类收集第九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根据废品废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其进行分类。
一般可分为有害废物、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
第十条对于有害废物和危险废物,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将其单独收集、储存和运输,并按规定进行处置。
第十一条对于一般废物,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将其分类收集,并按照规定进行储存、运输和处理。
第十二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废品废液分类收集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分类投放意识。
第三章废品废液的储存和运输第十三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将废品废液临时储存于指定的储存场所,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废品废液的泄漏和外溢。
第十四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根据废品废液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并进行标识和分类储存。
第十五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储存的废品废液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十六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并对废品废液进行包装和标识。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化验室产生的废液主要分为用水和洗涤剂洗涤玻璃仪器产生的废液以及含废酸、碱和其它化学物质的废液。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废液,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及时带手套收集废液;
2.分开收集,倒入专门收集桶;
3.定期送往市工业废物处理站。
此外,我们还需要根据废液的成分进行分类,包括废液类和废渣类。
废液类包含COD废液、氨氮废液、含重铬酸钾、硫酸汞、废硫酸等成分。
废渣类包含盐、对氨基苯磺酰胺混合物、显色剂(N-1萘基乙二胺盐酸)、含碘化汞(纳氏试剂)等成分。
除了废液和废渣,化验室还会产生危险弃物和生活垃圾。
危险弃物包括滤纸、含菌、化学品抹布、硫酸瓶器皿、化学储
液瓶、酒精棉球等。
生活垃圾包括纸、笔等。
废弃电池和日光灯也需要进行分类处理。
针对不同种类的废液,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例如,含汞盐废液可以先调P=8-10,加入过量硫化钠,使生成硫化汞,再加入硫酸亚铁,生成硫化铁沉淀,静止沉淀后收集沉淀物,再定期集中处理。
对于含铬废洗液,我们可以用废铁还原残留的六价铬为三价铬,再用碱液或石灰石中和生成低毒的硫化物沉淀后集中处理。
至于有机溶剂如石油醚、氯仿、甲苯等,则需要通过洗涤、蒸馏或分馏处理。
实验室废液收集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收集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实验室在日常科研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如化学废液、生物废液等。
这些废液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可能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实验室废液收集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收集管理责任1. 实验室主任负责废液收集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收集管理制度、监督实施和解决相关问题。
2. 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废液进行收集和分类,并将废液存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3. 废液收集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巡查各个实验室的废液收集情况,并做好记录和报告。
三、废液分类与容器规定1. 废液应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包括化学废液、生物废液、放射性废液等。
2. 不同类别的废液应存放在专用的容器中,容器应标明废液的性质和存放日期,并加密封、防泄漏。
3. 废液容器应定期清洗和更换,以确保其安全使用。
四、废液收集流程1. 实验室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废液时,应立即将其收集入相应容器,并注意避免废液的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 废液容器收满后,应及时关闭,并封存好,避免废液外泄。
3. 废液容器应妥善存放在指定的区域,防止被他人误触或其他意外事故。
五、废液处置1. 废液收集管理人员定期将废液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
2. 废液收集管理人员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废液的处理,如有必要,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3. 废液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备案工作。
六、安全措施1. 实验室人员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眼镜、防护服等。
2. 废液容器应储存于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或易燃物质接触并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3. 废液收集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了解应急处理措施。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废液收集管理制度的行为,实验室主任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如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或辞退等。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范文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和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员安全,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废液生成与处理管理第一节废液的生成第一条实验室废液指实验室在试验、研究和分析等方面产生的带有污染性质的废水。
第二条实验室废液的主要生成方式有以下几种:1. 实验室实验试剂和化学品的使用和处理;2. 化学反应产生的废水;3. 各类试验设备的清洗产生的废水;4. 其他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废液。
第三条实验室废液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方能排入污水管网或者其它排放途径。
各实验室废液必须分类收集、分开储存。
第二节废液的处理与处置第四条实验室废液处理与处置应遵守以下原则:1. 废液的处理应尽量减少或者消除有害物质,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 废液的处理与处置所产生的副产品应加以合理利用;3. 废液的处理与处置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4. 废液的处理与处置应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五条废液的处理与处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废液经过初级处理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2. 废液的处理应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3. 废液的处理应尽量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性。
第六条实验室废液处理与处置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1. 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气浮等;2. 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氧化等;3. 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微生物降解等;4. 辐射处理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等。
第七条废液处理与处置的具体方法以实验室废液的性质和污染程度为准,经过合理论证和审批后确定。
第三章废液管理制度第八条废液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实验室废液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废液的安全、有效处理和处置。
第九条废液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废液的产生、收集、贮存等环节的管理;2. 废液的处理与处置的管理;3. 废液的交接和移交的管理;4. 废液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条实验室废液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实验室的负责人。
他有权制定和调整废液管理制度,并确保废液管理制度的实施。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1.实验室产生的有毒、有害液体,不得随意排放,应该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在带有分类标签的废液桶内。
2.废液桶装满后,通知医院物业管理处,专人负责安全交接,废液收集桶的存放地点必须张贴危险警告牌及告示。
3.实验室废液的处理与存放;
(1)有机溶剂;提取核酸、免疫组化等实验室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溶剂,严禁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排放,须倒入可密封的瓶子收集,再按照标签指示倒入有机溶剂废液桶。
(2)含重金属的废液;不论浓度高低,必须全部回收,不得直接通过下水道进行排放,应按照标签指示倒入重金属溶剂废液桶。
(3)酸、碱性以及氧化、还原性废液;必须调至中性后,应按照标签指示倒入酸、碱溶剂废液桶。
(4)可溶于水的有机试剂;比如甲醇、乙醇及醋酸之类的溶剂,能被细菌分解,所以对这类有机溶剂,经用大量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5)细胞培养、生物废液;对于肿瘤细胞培养、细菌培养尤其有病毒等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加稀释漂白水浸泡处理10分钟以上,方可倒入水槽,严禁倒入生活区水槽。
(6)倾倒废液时,必须使用漏斗,并尽量避免倒在桶外,如不慎洒到桶外,应及时清理干净,每次倒入废液后必须立即盖紧桶盖。
(7))过期的废试剂溶液必须由原试剂瓶包装,需定期报医院物业管理处回收,不得倒入废液桶内。
(8)废液桶装满后,由负责人员将通知医院物业管理处,等待医院物业管理处统一组织进行处理。
4.实验室按照规定填写好由医院物业管理处提供的“废弃物记录、转移联单。
5.若因不按操作规程而导致环境污染和损害人体健康责任事故,按医院规定处理。
有机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有机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有机实验室废液管理工作,做好有机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处理和处置工作,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有机实验室废液管理工作,包括有机实验室中产生的废水、废液等。
三、废液收集与分拣1. 实验室负责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废液管理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2. 实验室废液应按照废液分类要求进行分拣,确保不同性质的废液分开存放;3. 废液收集桶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废液名称、来源、收集时间等信息,并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4. 废液收集桶应存放在指定的废液存放区域,避免污染其他物品。
四、废液处理与处置1. 有机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禁私自倾倒或排放;2. 废液的处理应根据不同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中和、稀释、化学处理等;3. 废液处理需配备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处理,确保处理过程安全可控;4. 废液处理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人员安全。
五、废液处置1. 对于无法在实验室内处理的有机废液,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废液处理单位进行处置;2. 废液处置单位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废液处置过程符合环保要求;3. 委托废液处理单位的选择应当经过严格筛选,签订正规合同,并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4. 废液处置后,需及时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测和确认,确保处理效果达标。
六、废液监管1. 废液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废液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废液管理台账,确保废液来源、量化、处置等记录真实准确;2. 废液监管人员在废液管理中应当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废液管理工作稳定有序。
七、废液应急预案1. 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有机废液应急预案,规定可能发生的废液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流程;2. 应急预案需进行定期演练和更新,确保人员熟悉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八、废液管理的法律责任1. 对于违反废液管理制度,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2. 实验室负责人需对废液管理工作负责,确保废液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
实验室废液安全处理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安全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实验室废液的安全处理和环境的保护,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实验室废液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废液、生物废液等。
第三条实验室废液处理必须遵守国家、地方和实验室相关规定。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的废液处理。
第五条实验室废液处理应贯彻“谁产生,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实验室废液的分类与标识第六条实验室废液按照其化学性质分为酸性废液、碱性废液、有机废液、放射性废液等。
第七条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性质在容器上进行明确标识,标识必须清晰可见。
第八条实验室废液的标识应包括以下内容:废液的名称、废液的性质、废液的浓度、废液的容量、废液的危险特性等。
第九条未经分类与标识的实验室废液严禁随意排放或处理。
第三章实验室废液的收集与存储第十条实验室废液应当及时进行收集,并进行分类存储。
第十一条废液的收集容器必须是质量合格的、能够承受相应压力和温度的密闭容器。
第十二条废液的收集容器应定期检查、清洗和维护,并及时更换有破损或老化的容器。
第十三条不同性质的废液应存放在不同的容器中,并进行明确标识。
第十四条废液的存储应放置在专用存放区域内,存放区域应远离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的物品,并保持通风良好。
第十五条废液的存储区域应定期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第四章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式第十六条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必须符合国家、地方以及实验室相关规定,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第十七条废液的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中和、稀释、固化等。
第十八条废液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原则,尽量减少或消除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第十九条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应当防止污染地下水、地表水或其他环境介质。
第二十条废液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废液处理的时间、方式、废液处理的量等,以备查档。
第五章废液处理事故的应急处理与报告第二十一条废液处理过程中发生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切断事故扩散。
第二十二条废液处理事故发生后,应尽快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并报告相关单位。
废液管理制度

化学试验室废液、物管理处置制度
为了对在检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液、物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处置,确保检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液、物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化学试验室产生废液、物类别:
(1)废液类:
a 低浓度 (<5%)综合废液、样品分析残液及洗涤残液;
b 较高浓度酸、碱类废液
(2)废物类:
a废弃化学试剂容器、废弃包装物;
b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
二、废液、物的管理处置应严格执行以下几点:
(1)检验过程中产生的较高浓度酸、碱类废液应通过酸碱中和处理后,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密闭容器存放, 不可混合贮存,存放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液种类。
(2)废液存放桶的存放地点必须张贴危险警示标识,专人负责管理,废液桶装满或存放期超过半年后,管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废液处理公司进行收集处置,并做好相应移交处理记录。
(3)严禁把无法回收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进行排放。
(4)废弃化学试剂容器、废弃包装物及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应统一存放,统一交由废液处理公司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过期的废试剂必须由原试剂瓶包装,不得倒入废液桶内,统一交由废液处理公司集中回收处置。
三、若因不按操作规程而导致环境污染和损害人体健康责任事故发生,应及时上报给公司领导。
废液(物)处理流程图。
废液安全处理管理制度

废液安全处理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1.1 为确保实验室废液的安全处理,防止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危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废液的产生、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
1.3 实验室废液处理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
第二条废液分类与标识2.1 废液分为一般废液和特殊废液。
一般废液指不含有害物质的废液,特殊废液指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液。
2.2 废液应按照其化学性质、浓度、毒性等特征进行分类,并采用相应的标识方法。
2.3 废液容器应标明废物种类、浓度、危险性、产生日期、处理要求等信息。
第三条废液产生与收集3.1 实验室应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废液产生。
3.2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应按照规定的方式收集,避免混合,防止污染。
3.3 废液收集容器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防止泄露和挥发。
第四条废液储存与运输4.1 废液应储存于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仓库或储罐中,储存区域应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
4.2 废液储存容器应按照废物种类和危险性进行分区存放,避免混合。
4.3 废液储存场所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
4.4 废液运输应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并采取防泄漏、防挥发等措施。
第五条废液处理与处置5.1 废液处理应根据其性质和浓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技术。
5.2 废液处理过程中应确保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达到排放标准。
5.3 特殊废液的处理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必要时应委托专业机构处理。
5.4 废液处理后的废水、固体废物和残余物质应进行妥善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第六条废液处理记录与监测6.1 实验室应建立废液处理记录制度,记录废液的产生、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等情况。
6.2 废液处理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6.3 监测数据应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在案,并按照规定期限保存。
第七条人员培训与管理7.1 实验室应对从事废液处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实验室废液规章制度

实验室废液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室废液管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规范实验室废液处理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废液的产生、收集、贮存、处置等管理工作。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应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实验室废液是指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废液,包括但不限于废水、废液、废溶液等。
第四条实验室废液管理委员会是负责实验室废液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由实验室主任领导,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参与。
第二章实验室废液的分类和识别第五条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包括有毒废液、腐蚀性废液、易燃废液、放射性废液等。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对废液进行分类,并在废液容器上明确标识。
第六条实验室废液的识别工作应由实验室主任或负责人统一负责,确保废液的正确识别和分类。
第七条对于未知性质的废液,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进行妥善处理。
第三章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和贮存第八条实验室废液应及时收集,防止废液的泄漏和污染环境。
废液收集容器应具备密封性能,避免废液挥发和泄漏。
第九条实验室废液应按照其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存放,禁止混装混存。
不同性质的废液间应有足够的间隔距离,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条实验室废液贮存容器应定期清洗和检查,确保容器的密封性能良好。
第十一条实验室废液存放区域应设有明显标识,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第四章实验室废液的处置第十二条实验室废液的处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土壤中。
第十三条有毒废液应委托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处理,确保废液的安全处理和无害化排放。
第十四条腐蚀性废液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中和处理,确保废液的安全处置。
第十五条易燃废液应分装储存,并谨防火源,避免引起火灾事故。
第十六条放射性废液应按照《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处置,确保废液的安全处置和无害化排放。
第五章实验室废液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第十七条实验室废液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实验室废液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废液的安全处置和环境保护。
实验室废液安全处理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安全处理管理制度实验室废液安全处理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保障实验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避免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学校的有关规定。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和管理。
三、管理要求1. 废液的分类和标识(1) 废液应按照其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分类,例如:有机废液、酸性废液、碱性废液等。
(2) 废液应在容器上标明废液的名称、容量、数量、成分、存放时间及厂家名称等信息,以便于管理和处理。
2.废液的收集和中转(1) 废液应在密闭的容器中收集,并采取防止泄漏的措施,严禁混放。
(2) 废液收集容器应定期检查和清理,并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3) 废液应先经过中转桶,然后统一运往危废处理场所。
3. 废液的处理和处理方式选择(1) 废液应按照环保规定采用适当的处理方式,如酸性废液应采用中和处理,有机废液应采用蒸发处理。
(2) 对于不能直接处理的废液,应立即联系公司或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并保留好相应的证明文件。
4. 废液的转运和安全保障(1) 废液的转运应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运输。
(2) 废液运输车辆应符合安全标准,驾驶员应持有相应的驾驶证,严格遵守国家交通法规。
(3) 废液的转运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泄漏,避免事故发生。
5. 废液的清理和处理(1) 废液泼溅在地面或其他表面的,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清理,防止废液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作人员。
(2) 废液处理后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应妥善存储和分类处理。
6. 废液管理的记录与报告(1) 废液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记录与报告制度,记录涵盖废液的产生、收集、处理、转移、处置等环节。
(2) 废液管理的相关记录应按照要求妥善保管,做到真实准确,备查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1、化验室废液分:用水和洗涤剂洗涤玻璃仪器产生的废液;含废酸、碱和其它化学物质的废液。
2、化验废液收集原则:及时带手套收集;分开收集、倒入专门收集桶;定期送往市工业废物处理站。
3、化验室废渣,液分类
4、汞的处理措施:含汞盐废液可先调P=8-10,加入过量硫化钠,使生成硫化汞,再加入硫酸亚铁、生成硫化铁沉,静止沉淀后收集沉淀物,再定期集中处理。
5、铬的处理措施:铬酸洗液失效和变绿,可浓缩冷却后加高锰酸钾粉末氧化,用砂芯漏斗滤去二氧化锰沉淀后再用。
含铬废洗液用废铁还原残留的六价铬为三价铬再用碱液或石灰石中和生成低毒的硫化物沉淀后集中处理。
6、有机溶剂的处理措施:有机溶剂石油醚、氯仿、甲苯等通过洗涤,进行蒸馏或分馏处理。
7、上述废液不得随意倾倒,必须集中处理,废渣按公安局指定地点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