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word文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6年9月内 部 资 料请 勿 外 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6年9月前言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成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国家教育改革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4年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走过十年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面对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现行普通高中课程还有某些亟待改进之处。
课程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必须不断深化。
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修订,正是推动课程与时俱进、深化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
2012—2014年,教育部组织了对国内外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题调研,深入分析总结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比较研究了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和主流趋势,重点研究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与性质、普通高中课程的任务、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以及实施课程的保障措施等问题,为普通高中课程修订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教育部作出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部署,明确了普通高中1课程修订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3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四、课程内容(一)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
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
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不专门安排学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引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引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三)重视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增进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四)重视语文课程的选择性,增强课程的时代性(五)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交流中发展(七)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课程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方面获得发展:(一)文化传承与理解(二)审美鉴赏与创造(三)思维发展与提升(四)语言运用与交流(五)文化视野与探究四、课程内容高中语文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下面分别阐述。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英语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语和笔试语篇中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的变大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这种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
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和沟通的能力,以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
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和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
指学生能积极运用和主动调试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到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和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
核心素养
具体表述
语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具备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7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
该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目标的确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细化和拓展。
在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品,关注当代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此外,课程还包括了修辞、议论文、文学常识等内容,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全面的培养。
再次,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后,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标准要求评价要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综合测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二)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二)谢洪达老师四、课程内容(一)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教学提示本任务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
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是国家规定的高中阶段学校普遍实施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由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规范和指导。
这一标准于2017年发布,旨在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语文的教育目标和基本要求。
其中,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跨学科素养。
在语文素养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语感、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在人文素养方面,学生应当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特点,培养对人类共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在跨学科素养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习,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提高学科交叉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普通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分层次要求。
根据不同的学段和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必修内容包括文学与生活、文学与人生、文学与社会、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与鉴赏以及写作与修辞等六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核心。
选修内容则以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兴趣为依据,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为了实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应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活动、实践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学科竞赛评价、作品展示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为了使课程标准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
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 月16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 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 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 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 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①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上増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②新版课标每个部分的课程,均以学习任隽群的形式展开,毎个部分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隽群j③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部分,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它旨在规范高中语文课程设置,明确教学目标,推动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这一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标准的制定背景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调研各地高中语文课程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语文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经过多次修订才最终发布。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目标:明确高中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课程内容:规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文学经典、现代文学、报刊杂志阅读、社会热点话题等。
强调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连接。
3. 教学方法: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
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语境营造和情感体验。
4. 评价方式:明确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表达、实践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
鼓励动态评价和个性化评价,避免简单机械的分数评价。
三、标准的重要意义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统一规范:该标准明确了高中语文教育的要求,使得各地的语文教学得以统一规范。
旨在解决过去地区间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的差异化问题。
2. 个性发展:标准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培养素养:该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推荐
作为中华民族一项杰出的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对于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深
远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普通高中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制定科学课程指标,突出发
展思维能力和识记运用能力等重点,践行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产物。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教学体系的建构,
贯彻“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的基本原则。
它把学习者的能力和能力发展置于视
野中心,强调培育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有效发挥自身的潜
能、运用多种语言资源进行认知,以形成整体素养。
在教学内容上,这一课程标准注重内容的时代性、社会性和环境性,以扩大学
生知识面、锻炼重要素养为重点,力争使学生在多元媒介环境中提高文字运用能力,
提高阅读技能,培养语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此外,该标准还加大对潜能发展的重视,把学习者的道德与学术立场作为语文
课程的核心,从精神层面和智力层面,教育学生懂得做一个有礼貌、有责任感的公
民。
总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细致谨慎的精神,构筑完
善的课程架构,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之精英,更加确立中国
核心文化在现今社会中的重要适应地位。
因此,此课程标准令人推崇,引起了各界
的广泛关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引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重点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成为熟练而自信的语言运用者。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相关教学内容的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文学、音乐、美术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重点内容1. 阅读与写作: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通过学习古代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通过学习现代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与特点。
4. 媒体与传播:通过学习媒体与传播,培养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媒体素养。
5. 修辞与表达:通过学习修辞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项目学习法: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评价方式1. 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基础,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文件,旨在规范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标准紧密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教学实践,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进行了全面规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一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不仅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体验。
其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它包括语言文字基础、文学经典、现代文学、传统文化、媒体与网络文化等多个方面,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领会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念,增强文学修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同时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再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
同时,它还强调了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全面的规定。
它不仅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有利于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文件,它对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教师和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标准的重要性,切实贯彻落实,共同努力,为培养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而努力奋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一版语文课程标准,旨在指导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视。
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才能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只有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自立、自主。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课程标准的出台将对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一课程标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版 程的基本特点。
高 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
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
基础。
2017年 版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 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㓉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分。
(三)建构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语 文学科学习任务群有18个,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 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 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 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能满足学 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基础能力的需求,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 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提升他们的自 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课程的实践能力。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
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0.5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学 分)
思辩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学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
分)
学分)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学分)
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模式上也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以专 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上有文本,但是不以文本为纲,也不求完备、系统的知识, 突出强调整体阅读、学会思维与表达、提升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 主体。
普通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
普通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年12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学习任务群/(二)学习要求/五、学业质量标准…………………………………………………………………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附录………………………………………………………………………………高中语文素养水平描述/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学生应在语文课程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言语经验积累,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
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培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7核心素养版
• 2.对标新课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言文。 • 之十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学习整理研究资料的方法,读书笔记、
摘要,结合专题进行调研。 • 之十六: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每读一篇必作读书笔记,围绕专题准
备研讨,展示探究成果。 • 之十七:跨文化专题研讨—— • 之十八: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六)实施建议
• 2.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 (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运用联想、想象,丰富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 理解,丰富经验和语言表达。
• (5)发展逻辑思维——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表达观点有理有据; 判断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的表达;运用批判性思维。
• (6)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 • (7)增进对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 (8)鉴赏文学作品——感受、体验文学作品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正确的价值
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收世界 各民族文化精华。 • (3)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 (4)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1.学科核心素养 •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积累、梳理与整合,掌握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
•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这些特点,都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 重点强调的方面,充分体现了高考对新课标基本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对标《新课标》,深化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1.课程性质 • 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 基本特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板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板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制定的一套教学大纲和教材。
该标准按照学科层次、教育层次和教学要求,明确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板块,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纲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部分主要包括《古代文学经典》、《现代文学经典》、《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四个板块。
选修部分则是从不同的文学体裁和题材中挑选出的一些内容供学生选择。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必修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推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2.选修部分的教学目标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对不同文学体裁和题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三、必修板块的内容1.《古代文学经典》板块主要包括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
学生要通过阅读和研究,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现代文学经典》板块主要包括20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
学生要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培养对现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3.《语言基础》板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学生要通过语言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4.《文化素养》板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关怀。
学生要通过学习和体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四、选修板块的内容选修板块的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鉴赏与创作、修辞学与写作、纪实文学、戏剧与影视、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等方面,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了教学评价和考核的要求。
评价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阅读与欣赏、写作与表达、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包括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共有7个模块,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有9个模块,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著作研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获取更多信息,也可以购买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书查阅更多详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语言文字作品势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