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的词作风格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风格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风格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71岁。
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以下我选取了她前后期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词,通过赏析来领略其不同时期的词的不同风格。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
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婉约清新:李清照的词多以婉约风格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含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感觉。
2. 情景交融:她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远、美妙的意境。
3. 音律和谐:李清照对音律有着很高的要求,她的词往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4. 用典巧妙:她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5. 真挚情感: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6. 女性视角: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深刻的描绘。
例如,她的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体现了她婉约清新的风格,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以叠词的运用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中蕴含着深沉,清新中透露着隽永,
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诗人,她的诗词多写爱情、家国情怀、生活琐事,风格清丽,含蓄婉约。
她的诗词以抒情为主,语言流畅婉转,意境幽静深邃,情感真挚动人,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诗词艺术风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新脱俗
李清照的诗词语言清新脱俗,不拘泥于俗套,她的诗词包含了大自然、人物、情境等,节奏感强,节奏宁静,押韵婉转,情感含蓄,善于运用比方和修辞,使诗句更加优美和生动,体现出李清照谨慎,深入人心的特点。
二、婉约含蓄
李清照的诗词富含婉约含蓄的情绪,她的诗句华丽流畅,但情感却深藏不露,暗含着深切的感受,涵盖了人生百态,表达了她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情感。
她的诗词不像一些男性诗人的诗词那样直截了当、热情洋溢,而是运用含蓄的语言表达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感到一丝丝深深的怀念和感慨。
三、朴实自然
李清照的诗词朴实自然,强调了生命本身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她讽刺性地抨击那些虚伪、浮夸和虚荣的行为,鞭挞那些道德败坏的人,倡导真善美的生活方式,呼唤人们回归自然,珍视自己的本性和人性,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1。
2023年度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及词风前后的变化
2023年度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及词风前后的变化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不仅表现出当时社会变革和文艺风尚的特点,同时也突显了她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和词风前后的变化两方面为读者做出简要的阐述。
一、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李清照的词作具有很强的女性气质和表现力,她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象描写,用声情并茂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体验。
同时,她的词作在语言风格和结构上也比较独特,具有很强的自我风格。
1. 语言风格在读李清照的词时,你会发现她的词作语言韵律优美,凤鸣虽美不如无声,提笔难入万重山,这些美妙的句子容易让人陶醉其中。
李清照善于用寓言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细腻的线条、生动的色彩和独特的音乐性,她的词作展现出一种红尘中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感情的追求。
2. 结构特点李清照的词结构特点比较明显,首先她的词作多是由四句组成,其次,她在词中采用了大量的换景手法,善于将词的不同部分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美感。
比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惊回首、见绿杨阴里,有人散乱如麻”和“入时、相帖皆错、荒烟依旧平楚”,这两句词语虽然看似离散,但是却能够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感。
二、李清照词风前后的变化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李清照的词风也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与宋代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关系。
1. 早期词风李清照诞生在男权社会中,她的早期词风也受到了这种思想体系的影响。
在此阶段,她的词多半表现出对人生苦难和荒唐的感叹,饱含着对世态炎凉的绝望和无奈,比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惊回首、见绿杨阴里,有人散乱如麻”,这种对人生的悲凉的描写,反映了她个人对于社会形态的认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 中期词风随着宋朝时期史蒂芬氏人物的崛起和市井文化的发展,李清照的词风开始出现了一些转变。
她的词作呈现出更浓烈的个性和女性情感,比如《声声慢》中的“千万恨,恨极在、成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出了李清照个人的感情体验和审美情趣,并在宋代女词人的词作中独领风骚。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北宋时期的女词人,其诗词风格独特,以清新、婉约、感伤而著称。
李清照的诗词主题广泛,涉及爱情、自然、家国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她的诗词风格的几个特点:
1. 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诗词情感真实而深刻,她能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内心的悲喜哀乐。
2. 形象细腻:李清照的诗词以描写女性形象为主,她对女性身心状态的描述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弱之处。
3. 描述自然: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出现自然景色的描写,她能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 借景抒怀:李清照善于借助景物来抒发自身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她能够表达自己对命运、爱情、家国等话题的思考和感受。
5. 常用修辞手法:李清照的诗词中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总体来说,李清照的诗词风格清新、婉约、感伤,表达了她独特的情感和思考,使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女性词人。
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探析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以其别具一格的诗歌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女性在宋代社会中的独特见解和细腻情感。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特色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清新自然:李清照的诗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新自然。
她以朴素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表现出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如梦令》中,她描绘了溪亭日暮的美景,以及词人年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语言清新明快,情景交融,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2. 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她的词中少有浮华艳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她内心的激情和温度。
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中,她用简单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后的深沉哀愁和孤寂情感,感人至深。
3. 深刻的思想:李清照的诗歌不仅情感真挚,而且思想深刻。
她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见解。
在《夏日绝句》中,她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启示。
4. 艺术化的第二层自然:李清照的诗歌在表现形式上经过了艺术化的处理,但又没有失去自然和真实。
她运用了巧妙的手法,将人工的雕琢和自然的描绘融为一体,使得诗歌既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又不失自然和真实。
在《如梦令》中,她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争渡”和“惊起一滩鸥鹭”两组意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绘了生动的画面,又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诗歌风格特色在于其清新自然、真挚情感、深刻思想和艺术化的第二层自然。
这些特点使得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风格清新婉约,表达了女性的柔情和对爱情的追求。
在她的词作中,体现了以下几个艺术特征: 1. 婉约风格: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清新的风格为主,她善于运用词藻、修辞手法和音韵美来表达情感,使作品充满了柔情和美感。
2. 情感真实:李清照的词作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柔情和细腻情感,她以自己的真实感受来表达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3. 以事代词:李清照的词作很少明确地表达情感,而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暗示情感,表达思想,使作品更具有含蓄性和深度。
4. 以音律为重:李清照的词作讲究音律,多用押韵、对仗、变调、律呼等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
5. 人文关怀:李清照的词作中不仅表达了情感,还关注社会和人生的方方面面,表现了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和爱护,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情感真实、以事代词、以音律为重和人文关怀等艺术特征为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摘要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她的艺术风格上是善于把感情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化结合来写,把感情看作一个发展流动的过程,这符合感情产生和发展的特点,也符合抒情词这一时间艺术的表现规律。
李清照的词大致可分为感伤时事、感伤时事、咏物自伤等三类。
在语言方面她更有她独到之处,如倾诉真挚情、善用音乐铺情、纯净优美的大众口语化语言、善用经典故实。
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
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漱玉词还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
很会熔炼家常语。
李清照在《论词》里曾批评贺铸的词里少典重,说明她自己正是自觉地追求以典重为美的风格。
事实上,李词正是善以典故、代字传情达意,高雅而含蓄。
李清照有着情感起伏的一生,她的词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她将自己体验的感情用艺术形象毫无掩饰地真实地表现出来。
作品中的“情”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词中“情”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到感觉词人生活的波澜起伏。
李清照现存的48首词作,按其内容和格调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个阶段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所作。
李清照早年生活比较平静安适,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的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
关键词:感情的发展与艺术,语言特色,起伏的一生目录摘要 (3)绪论 (5)本论 (5)一、有特色的艺术风格 (5)(一)李清照善于把感情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化结合来写。
(5)(二)李清照善于以鲜明的形象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文象中。
简述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
简述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
李清照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精细、柔美、清新、豪放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以下是她词的语言特色:
1. 精细入微:李清照的词作善于描绘细节,给人以精细入微的感受。
她的词常常描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情和动作,如“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2. 柔美清新: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柔美清新的语言风格著称,她善于运用清新优美的词语,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
如“落日熔金,彩云飞散,一片孤城万仞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豪放磅礴:李清照的词作有时也表现出豪放的一面,她的词作中常常运用豪放的词汇和手法,给人以磅礴大气的感受。
如“大河之洲,隐隐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些句子充满了雄浑的气势。
4.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李清照的词作中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借代等,使词作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如“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落日熔金,彩云飞散,一片孤城万仞山”。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作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精细入微、柔美清新、豪放磅礴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
这些语言特色使她的词作在当时独树一帜,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V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V1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不仅有着诗情画意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一、情感表达的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以情感的抒发为主,表现出的情感较为单纯,从中也能够感受到她年少时的热情与浪漫。
例如《如梦令》,其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与“试问闲愁都几许,不归十日心两忙”等句子中,透露出了年少时的轻狂与忧愁。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更趋复杂,通常是情感的交织与矛盾,反映了她的人生经历和成长。
例如《声声慢》,其中“深院静,小窗深掩,人去音还在。
偏宜秋色起于南楼”等句子,显现了李清照深情与无奈的心境。
二、意境描写的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中,意境多以清新优美为主,展现出她灵秀的文学天分。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却多以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意义为特点。
如《一剪梅》中以一剪梅为意象,抒发出李清照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概,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担忧。
因此,相较于前期的清新和稚嫩,后期的词作更显她深邃的思考。
三、艺术手法的变化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也体现在艺术手法上。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语言简洁,转折自然,韵味深长,具有唯美与柔韧的艺术风格。
例如《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其中“巴山夜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雨蒙蒙的心境,饱含意境。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则变得工于心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更能表现出主题和情感。
如《声声慢》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其中“杨柳堆烟”、“玉勒雕鞍”等都是富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法,让词作呈现出浓烈的画面感。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较清新、浪漫,而后期词作则较深邃、复杂。
在艺术手法运用以及意境描写上也有明显差异。
李清照作品艺术风格概括
李清照作品艺术风格概括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其作品风格具有语言清丽、韵律和美、意境悠闲、感情真挚的特点。
一、语言清丽李清照的绝大多数作品都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语言富于生活化、口语化、形象化的特点。
既浅近又不庸俗,既工丽又不艰深。
如“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J“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J“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李清照运用虚词或转语词,自然活泼,轻灵流利。
运用叠字叠句,节奏感强。
如“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运用对偶句,无细心雕琢、刻意求工之痕,若不经意拿来,用得非常自然。
如“秋已尽,日犹长J“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这些语言特点正如古人评价“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J二、韵律和美李清照很重视词的声律,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使语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
如《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也出神入化。
熟练运用五音六律,讲究清浊轻重,使词带有节奏美,富于音乐性。
在这样的功底下,李清照握笔填词,声响往往会随文字流出笔端,自然而然地合乎词的格律。
可见李清照善于掌握声调韵律错综变化的不同节奏,以适应自己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使词旋律优美,富于感情和韵味。
李清照词中所用的声韵,可谓深得音律之妙,有“以易为险,以故为新”的特点,她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地驾驭音律,变化万端而能合乎法度,精心锤炼又无斧凿痕迹。
三、意境悠闲清丽的语言,和美的韵律,自然造就了悠闲的意境。
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溶铸在一起,在词中创造出诗情浓郁、画意盎然的境界,非常细腻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深处的奥秘。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J情趣盎然,意境迷人,寥寥数语,描写了她早期少女时代欢快的生活,一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率真洒脱的少女形象通过一首词展示出来了。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风格与社会背景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风格与社会背景一、引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其中李清照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女词人之一。
她的词作风格独特,同时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
二、李清照的词作风格1. 唯美浪漫情调李清照笔下的词作充满了唯美主义和浪漫情调。
她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意象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
2. 自由奔放个性李清照摒弃传统束缚,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和艺术风格。
她以坦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在当时女性文学中显得极为突出。
3. 对爱情与生活的思考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反映出对爱情和生活哲理的深入思考。
她通过描写爱恨离别、人生短暂以及充满变幻的世事,表达出她对爱与生命的珍视和感悟。
三、宋代社会背景1. 文化繁荣与稳定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和稳定的时期之一。
宫廷文化得到重视,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清照的创作风格。
2. 儒学对词人的影响作为一个活跃于宋代文坛的词人,李清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学强调“君子好逑”,而李清照在她的词中也常常展现出对家庭、婚姻和情感关系的关注和思考。
3. 社会地位与女性创作尽管宋代是一个相对开明和富裕的时期,但女性在社会地位上仍然受到限制。
然而,李清照凭借她卓越的才华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当时男权社会下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地位,并展现了女性在文学创作上的潜力。
四、李清照词风格与社会背景的关系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和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她受到儒家思想和宋代社会对女性的期许和限制,同时也以自己独特而自由的个性在文化艺术领域中脱颖而出。
她的词作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和追求。
五、结论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词人,其词作风格充满了唯美主义与浪漫情调,并受到当时丰富的文化氛围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她以自由奔放的个性在男权社会下展现出女性在文学领域中的才华,并深刻地描绘了爱情、生活和女性命运等主题,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精选10篇)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精选10篇)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前期词作主要通过白描、夸张等手法描写了词人少女时期的欢快自由生活,以及少妇时期的相思离别之意,表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爱情的向往和离别的苦恼;后期词作主要通过对比联想的手法、家常口语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国破家亡之恨和凄清孤寂之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精选10篇)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篇1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由于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歧视,女性作家并不多见。
在这十分鲜见的女性作家中,宋代词人李清照显得尤为耀眼。
李清照出生于济南的一个仕宦家庭,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
她是一个天才的词人,她的一生就像一首回肠荡气的词作,前半生风和日丽、无忧无虑,后半生凄风苦雨,孤独艰辛。
她一生无儿无女,但她给后人留下了60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李清照词作的风格,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活泼、天真,表现了一个青春少女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妙龄女子对未来爱情的向往,一个成熟少妇对丈夫的思恋和眷念。
后期词作由于国破家亡,风格显得悲悯、凄苦、愁惨和孤寂。
一、前期词的风格特点(一)以通俗易懂的白描手法抒写真性情。
李清照前期生活无忧无虑,生活环境舒适优越,家庭完整幸福,所以其前期作品风格比较明快、清新、俊朗,有很多写闲适之情、爱恋之意、山水之美。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白描手法描写了她早期少女时代欢快的生活。
情趣盎然,境界迷人,寥寥数语,给人以美的享受。
透过这首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率真洒脱的少女形象。
(二)以细腻缠绵的笔调书写离别之苦。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人描写爱情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女性作家的李清照也不例外。
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开始美好的夫妻生活之后,生活中免不了短暂分离,描写夫妻生活的离愁别绪自然进入了李清照的词作中。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一、李清照的前期词风清丽深婉。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指她在少女、少妇的一段时间,作品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闺情词,词风清丽深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如梦令》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水。
水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怨王孙》但李清照毕竟是封建社会的妇女,只能被束缚在寂寞的深闺之中,虽有杰出的才学却无法施展,无非是荡荡秋千、赏花饮酒、游玩、“斗草”(《浣溪沙》)之类的少女乐事。
这便给她带来说不出的幽怀,以花草的眷恋衬托自己的闲愁。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二、“黄花”清丽深婉的画面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
在艺术上他们也找到共同点,都喜欢收集赏玩金石文物,但他们也有短暂的别离,这无疑深深触动了李清照细腻入微的情感。
对丈夫的钟情,使此时的她像微风中瑟瑟怜人的“黄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她无所顾忌地大胆吐露自己的真挚爱情,相思之情成为词的主旋律。
词风明显受这种生活和情感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但这并没有改变前期的整体风格,恰恰相反,是前期词风趋于成熟的表现。
由于少女时期的自然流畅发展为清丽深婉,写出了不少爱情名篇,《醉花阴》就是其中之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反映了词人在重阳节的离愁心情。
这样好的节日,更能衬托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
开头句用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面对香炉的缕缕轻烟,半夜里凉气透人的枕头纱厨,更是愁上添愁,比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重阳节这天,词人浓厚的愁思无法消除,只得独自久坐在“东篱”下饮酒,一直喝到傍晚时分,希望借酒消愁,然而酒不解愁愁更愁。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浅析李清照词的风格摘要:李清照是一位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女子,她擅长诗词,特别是词的成就很高,因此被称为抒情之圣手,婉约之宗主。
李清照的诗词题材广泛,大多哀婉缠绵,浪漫多情,倾诉真挚情,形成了曲折婉约的女性化特点。
李清照的词在语言上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善于推陈出新妥帖用典,作为女子,她用自己细腻柔和的语言传递着对事物的看法,她的诗词不仅有对丈夫、故乡的思念和怀念,还充斥着深沉的的爱国之情。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格李清照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
她才华横溢,诗、词、文、画、金石无一不通,其中以诗词的创作为后世敬仰。
她鲜明的提出词“别是一家”,提高了词的地位术风格,因此她的词又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生活和宋朝社会的巨变,对她的词产生很大的影响,李清照的词缠绵悱恻,诗歌豪迈大气,她的词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带给人美的享受。
她的词还擅长使事用典,惯用白描法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那舒展自如、行云流水的语言,让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共鸣。
一、倾诉真挚情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
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词中的杰出作品。
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
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的词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清新晓畅:李清照的词语言通俗易懂,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用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2. 情感真挚深沉: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少女时期的活泼明快,还是后期历经丧夫、亡国之痛的悲凉,她的词都能深刻地表达出她的内心世界。
3. 形式婉约柔美: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作形式优美,韵律和谐,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夸张等,使词作具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4. 内容丰富多样:李清照的词内容涵盖了爱情、婚姻、家庭生活、自然风光、离别思念、家国情怀等多个方面,她的词作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社会历史的变迁。
5. 艺术创新: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有所创新,她吸收了唐宋词的优良传统,并结合自己的女性特有的感受和审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易安居士体”。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深沉真挚的情感、婉约柔美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和艺术上的创新,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特色,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那么你想知道这位人物创作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创作风格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的词作风格摘要李清照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作风格自然清新,后期词作风格哀婉沉重。
对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词作风格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作风格目录引言 (1)一李清照前期的词作风格 (1)1.1歌颂大自然和青春年华 (1)1.2伤春惜春 (2)1.3对爱情的向往表白 (2)二李清照后期的词作风格 (3)2.1思念故乡怀念祖国 (3)2.2感叹自己身世 (4)2.3感伤国破家亡,人民疾苦 (4)结论 (5)参考文献 (5)引言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在屈指可数的女作家行列中,她是一位佼佼者,她的诗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后人的好评,特别是她的词,达到了婉约派的高峰,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年不详,大约活了七十多岁,李清照才情极高,在宋代刊有《漱玉词》,现已失传,今辑录所得词仅七十余首。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安的南宋初年,生活从优裕走向苦难。
因此,她的词作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指的是: 公元1126 年的“靖康之变”,即是指靖康年间金朝灭亡北宋的历史事件。
李清照南渡前生活一度非常美好,她所关注的是一些关于自然青春爱情方面的话题,词作的风格是清新自然委婉细腻,后期因为丈夫的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凄婉哀痛忧虑深沉。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作风格李清照人生的转折点是靖康之变,南渡之前,她过着美好快乐的生活,只是偶尔有那么一点“闲愁”,所关注的是自然,青春和爱情。
因此她前期词的风格多为: 自然清新,色调明朗,细腻委婉。
前期词作内容都是欢快无忧的,充满着情趣的。
她的前期词共有三类: 一类是歌颂大自然和青春年华; 一类是伤春惜春; 一类是对爱情的向往表白。
1.1歌颂大自然和青春年华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很关注大自然和青春年华,从她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前期词作的风格是清新自然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大致是作者十六岁( 宋哲宗元符二年即1099年) 所作,此时作者刚来到汴京不久。
在这首词里,她回忆过去在溪亭游览的情景,那天已近黄昏,在溪亭游玩喝酒,竟然一醉不醒,当然也就忘记该回家了。
等到兴尽醒来,夜幕已经来临,匆匆忙忙解缆绳划船回家。
仓仓促促中,误划入荷花丛中,船儿在荷花丛中打转,不知回家的路将怎么走。
糟糕! 在踟蹰中,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暮色中。
此词给我们描绘了一位天真无邪的少女游览溪亭的画面,很清新,很明朗,让我们看到了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快乐自由。
这首词叙事写景相互交织,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而有趣味的观察。
全词用白描的手法,将生活中的微小画面刻画的十分细致,意境轻松活泼,语言清新自然。
1.2伤春惜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情世界,在她十五六的时候,她就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细腻的感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作是作者婚前所作,是一首表达少女伤春的作品。
惜花伤春是古代作家的一种思想寄托,其中包含了对人生的深刻见解。
李清照的这首词,描写的是女主人公早上起床后的一个生活片段。
前两句是对昨夜的回忆,昨夜女主人公不断地听到风雨声,时刻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根本睡不安稳,作者牵挂着花在一场风雨后的命运,难以入眠,只好借酒消忧。
这场风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作者一夜都在为此担忧,所以她一早醒来,便不顾酒劲未下,迫不及待地询问丫鬟,外面的海棠花怎么样了。
丫鬟冷漠的回答和作者的迫不及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对花的命运的关注,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的情感。
这首词描写的整个画面就两个人:主人公和丫鬟。
主人公猜想的画面很简单———“绿肥红瘦”。
整首词风格比较细腻简明。
1.3对爱情的向往表白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像所有年少的女子一样,对于爱情有着美好的懵懂。
李清照对于爱情也有着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描写的是春末夏初的早晨,作者荡完秋千,从秋千横板上跳下,因为使劲过猛而摔倒在地上,多亏两手的支撑身体没有摔倒,却弄脏了她那干净白嫩的双手,她从地上爬起来并且懒洋洋地擦拭她的双手时,汗水却从薄薄的的衣裳里透出。
正在她陶醉其中并准备宽衣放松之时,猛然看到了一位来客,她便慌乱地躲闪,慌忙中竟然跑掉了鞋子,飞快地躲到了半掩着的门后,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下来,当她觉得自己的狼狈相被门掩住的时候,便悠闲地观察这位不速之客。
整首词的节奏轻快,画面清新,感情含蓄委婉。
全词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用清新明快的语言把一位妙龄少女那俏皮可爱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写出了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情形,是词人对爱情的最初向往。
少女时的作者对爱情的向往是轻松愉悦的,但在词作方面真正的爱情生活主要是写对丈夫的思念和等待。
在她那些反映与丈夫离别之后相思之苦的作品中,她大胆地表露了自己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及对丈夫的相思。
这一篇篇的爱情表白,实际上是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宣言。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写的,作者于崇宁年间,因受党争诛连,被迫归宁后,与丈夫分隔两地,因思念丈夫赵明诚而作。
词的开头交代了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的秋天。
丈夫远在他乡,她触景生情,不由牵挂思念自己的丈夫,内心之苦是跃然纸上。
作者“独上兰舟”,想借泛舟来消愁。
一个“独”字就点出作者内心排解不掉的相思之苦。
作者的这种感情被自己描写得细腻而含蓄,那原本无形无状的愁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具体的生命力,刚刚才跳下作者的眉头,却又直奔作者的心头。
整首词用含蓄委婉的手法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感受那细腻的相思之情。
在那个封建枷锁牢固的年代,作者这么自由地抒发自己对于爱情的细腻感受,值得敬佩。
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大自然及青春年华,对于国家和人民没有留意多少,但是靖康之变后,政局变动,李清照的生活和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词的创作也随着生活和时代的改变而发生着改变。
二李清照后期的词作风格李清照后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经历国破家亡的痛苦,经受离异系狱的灾难。
这位瘦弱的女词人遭受着心理和身体的无情折磨和摧残。
对于心思细腻感情丰富的李清照,这是多么催灭人性的后半生。
这一切使得她后期的作品在题材风格方面都与前期不同,她南渡后的词作有明显的变化和进展。
她这时期的作品主要写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和对丈夫的深切悼念。
同时,也倾诉了词人对祖国山河故土的思念。
她后期的作品风格比较凄婉悲切,忧愤深沉,色调暗淡。
2.1思念故乡怀念祖国南渡后,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身在异乡的她对家乡和故国有着深深的思念。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南渡以后居建康之日,其词作主调深沉,内容多为感时伤怀,怀乡念国之情。
”“从此词的主调和内容来看,当为南渡之初居建康时作。
”这首词开始就用一个“寒”一个“霜”字点出词作的时间是在深秋。
上阙写深秋凄凉的晚景,暗含作者悲秋伤时之情。
接着又写酒后喝茶,梦醒后闻到“瑞脑香”,写作者的寂寞无聊。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写出了作者苦闷,愁容满面。
作者借用典故,抒发自己思乡怀国的凄苦哀婉之情。
2.2感叹自己身世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 “当流寓越中后,其词主调不仅深沉,而极沉郁凄苦,内容多为飘零之苦,孤冷之悲,身世之感,家国之痛。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通过对秋日黄昏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词人晚年饱经国破家亡,离乱战患的伤痛之后,孤独凄凉的心情和无限的哀愁。
开篇选用了七对叠字,缠绵哀怨,制造出了浓浓的凄切哀愁气氛,将词人凄惨空旷寂寞的心境表现得极为真切。
接着词人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愁情,真切地显现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下片由上片对凄凉心境的描写转入对残败秋景的叙写,继而转入了更深一层的反思和秋愁,美好的时光都已流逝,留下来的只有凄楚与心酸。
一个孤苦自怜的思妇形象便跃然纸上。
“大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这些残秋愁惨不堪的景色无不触动愁思。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在伤感无奈和自我解嘲中作结,给人以“诉不尽的愁苦”之感,大大丰富深化了词的内涵,充满悲伤和忧郁情调。
这整首词的风格哀婉深沉,将作者晚年的凄苦和孤独深刻地揭露了出来。
2.3感伤国破家亡,人民疾苦能代表李清照南渡后词风的词作有很多,如下面这首《武陵春》:[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 春天在金华写的。
时值金兵进犯,她避难到金华,她那时已是51 岁,经历了很多人生苦难。
国破家亡,面对种种不幸,主人公无助无望,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叹,进而未语泪先流,哀婉凄苦。
抒写的是“愁情”,但词人却把无形的愁和有形的小舟联系起来,使愁变成了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个物化的“愁”字,赋予它重量,这愁也就具有了可感性,使人感觉更强烈。
因为词人从心理上感到它愁苦压人,也就感到愁有了重量,好像有千斤之重,重到船都载不动了。
全词写的这个“愁”不是个人之愁,而是千千万万人之愁,是国家之愁和时代之愁。
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反映了国家的沦亡,家庭的毁灭给词人带来的痛苦。
李清照后期的词不仅仅是写自己的痛苦和不幸遭遇,同时,她也是在写整个社会的悲剧和灾难。
她的词作表现出凄惨哀痛的情绪。
结论综上所述,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是在抒写自己青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表达自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后期的词作,随着社会的动荡以及自己生活的变动而发生改变,由前期清新明快,到后期的哀婉凄苦。
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环境,丰富的情感,超奇的理想,独特的创造力,造就了李清照前后期词思想内容和风格的变化,也为她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参考文献[1] 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5~46[2] 艾治平.《婉约派的流变》[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32~33[3] 西渡.《名家读唐宋词》[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54~55.[4] 杨义.《宋词选评》[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200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