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

合集下载

王维山水田园诗20首

王维山水田园诗20首

王维山水田园诗20首1.《山居秋暝》唐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鸟鸣涧》唐朝·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新晴野望》唐朝·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4.《终南山》唐朝·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5.《漆园》唐朝·王维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6.《积雨辋川庄作》唐朝·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7.《书事》唐朝·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8.《青溪》唐朝·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别业》唐朝·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0.《春中田园作》唐朝·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1.《山居即事》唐朝·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2.《桃源行》唐朝·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1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13.《白石滩》唐朝·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王维的诗词全集、诗集(407首全)8

王维的诗词全集、诗集(407首全)8

王维的诗词全集、诗集(407首全)8「王维」诗词全集(407首)新窗口打开281、《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世上皆如梦,狂来止自歌。

问年松树老,有地竹林多。

药倩韩康卖,门容尚子过。

翻嫌枕席上,无那白云何。

282、《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束带将朝日,鸣环映牖辰。

能令谏明主,相劝识贤人。

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

金蚕将画柳,何处更知春。

女史...283、《送陆员外》郎署有伊人。

居然故人风。

天子顾河北。

诏书除(一作隶)征东。

拜手辞上官。

缓步出南宫。

九河平原外。

七国蓟...284、《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寥落云外山。

迢递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

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

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

复解罟师网。

何处...285、《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

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286、《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

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

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

天保...287、《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绿溪转翠华。

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288、《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

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289、《辋川集·北垞》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290、《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291、《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292、《赠韦穆十八》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293、《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294、《赠裴旻将军》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王维诗歌创作研究

王维诗歌创作研究

王维诗歌创作研究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精美绝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王维的诗歌创作。

首先,我们可以从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探讨他的诗歌创作。

王维生活在隋唐时期,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长期的战乱结束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为王维提供了宽广的创作空间。

同时,他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文人,精通史学、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这些多样化的学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基础和创作素材。

其次,我们可以从王维的诗歌题材来分析他的创作特点。

王维的诗歌涉及田园、山水、宴会、离别等多种题材。

其中以山水题材最为突出,他善于以极简的诗句表现出自然的宏伟和壮丽。

他常以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自然景物的抒发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以自然景物为媒介来阐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王维的诗歌更具有哲理性和思想性。

再次,我们可以从王维的诗歌语言风格来分析他的创作特点。

王维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以婉约清新的风格为主。

他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意境和表现力。

同时,他也注重音律的运用,给诗歌增加了音乐般的韵味。

他的诗歌以句句入情、字字入韵著称,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王维的诗歌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来研究他的艺术地位。

王维的诗歌不仅在他的时代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纯净、雅致、含蓄的语言风格,开辟了后世诗人的创作道路。

他的山水诗在后来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流派,并对后世的山水画、古风音乐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王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独具特色、艺术价值极高,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王维的诗歌创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艺术才华和创作风格,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品味他的作品。

王维诗画生情空灵遁世的艺术境界

王维诗画生情空灵遁世的艺术境界

王维诗画生情空灵遁世的艺术境界导语: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他“九岁知属辞”,“十五留佳诗”,二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才华出众。

晚年因不得志而亦官亦隐,却也落得个寄情山水、修心养性。

东坡先生谓摩诘之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实,这一特点并非王维一人独有,而王维的独特之处在于“状难写之景于目前”。

《跋百诗画》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王维善于用语言描绘出具体鲜明、生动逼真的自然景物形象。

使读者感到犹如在眼前展现一幅富有实体感的风景画一般。

终南山多隐居名家,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作终南山诗,而最绝妙者当推王维所做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首联采用夸张手法,勾轮廓,画远景,以夸张写真实,使人有此处不夸张即不真实之感,这是利用视觉上的误差,正所谓远人无目,远树无枝,两句诗,十个字,气势之雄伟,景物之繁富,正意在言外,急于入山一游的心情跃然纸上。

由远及近,次联写近处奇妙的境界,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犹如置身仙竟,回味无穷。

回望处,白云汇合,阻断来路,入看时,青霭却无,若无若合,错综成句。

三句写由于光线的原因,高峻的山峰因远近不同而形态万千。

高山横卧,改变分野,阴晴不一,众壑悬殊,气象壮观。

然而,作者描绘这些景象,却没用一个造作之词,只轻描淡写一番,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如此壮美博大的画卷。

从中不难看出诗人远大的胸怀和对高远境界的热烈向往。

因此最后两句气势一转,人迹断绝,投宿无处,而又游兴未尽,只好“隔水问樵夫”。

从另一侧面点染了终南山幽静、秀丽的景色,升华了诗人对理想境界强烈追求的感情。

沈德潜曾赞叹道,此篇佳作“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之下”。

王维诗作,很讲究画面的结构,用绘画术语说,是讲求构图技巧,比如《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四种景物形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使读者感受到面体光色,而并非粗陋的线条。

空灵藏拙皆真性情——初探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自然意趣

空灵藏拙皆真性情——初探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自然意趣

而肃宗读 罢王维的托思 明志之 作后 ,反 而体谅 了王维 当 时被逼无奈 的处境 ,并对 王维的忠君之心更加赞 赏 ,授
4 3

文 学 艺术 ・
法 。描写 景物必须 有合适 的色 彩来加 以修饰 ,可 以达 到 生动其事 物 ,加强 美学效果 的 目标 。王维也 深知着 色的
奥妙 ,光 与影 、明与暗等能够使 山水 田园意境达到 至高 境 界 的美 术手法 ,大诗 人王维 的 “ 童心 ”也 在诗歌 中有 所体现 。往往 具有 童心 的诗人敢 于想象 ,敢 于创新 ,不 受题材 、文体 等条件 的约束 ,在借 鉴前人经 验的基础 上 大胆创 意 ,王维就是其 中的杰 出代表 。 如王 维 的 《 积 雨辋 川 庄作 》一 诗 ,其 中一联 “ 漠 漠水 田飞 白鹭 ,阴 阴夏 木啭黄鹂 ” ,有着色 彩对 比的效
排外 ,走上狭隘 民族 主义 ;也不能全盘西化 ,惟西是从 , 走上历史的虚无主义。中国文化 和文艺建设要 同时避免唯 西主义和复古倾向 ,总结历史 的经验 ,在坚持 民族性的前
提 下 ,充分 地 与 他者 展 开 交 流 。

王维山水 田园诗创作 的人生经历概述
谈 及 王维 的山水 田园诗及 其影 响 ,首 先必 当了解 王维其 人及人生经历 ,王维 ,字摩诘 ,太原祁 ( 今 山西
《 现代 性与民族性 》,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 0 0 5 年版, 第 4 7 5 页 )强调 自由 、科 学 、民主的本体特性 ,但 又追求共
同价值 ,崇 尚多元共存 。所以 , “ 现代性”更多 的是希望
思亲 、怀乡 、隐逸 、游览 、酬赠 、唱和等题材的诗歌 ,
都 有脍 炙人 口的传 世佳 作 ,从 抒写 京都 繁华 到边 塞壮

唐代诗人王维研究:王维与“禅”

唐代诗人王维研究:王维与“禅”

唐代诗人王维研究:王维与“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诗佛王维以禅入诗,为唐诗注入特有禅趣的王维(七○一至七六一,一作六九八至七五九),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维摩诘进入室中,故取字号"摩诘"。

开元九年(七二一),举中进士。

张九龄为宰相时,擢升他为右拾遗,不久转任监察御史;一直到他辞官退朝之前,官拜至尚书右丞,当时的人尊称他为"王右丞"。

归隐后,时常与高僧共游,又和处士裴迪等日谈经典,兴趣浓厚,不觉疲乏。

曾经皈依荷泽神会禅师,从之参禅。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兼通音乐。

当时有被推崇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而王维则被称为"诗佛",三人在盛唐诗坛上多有建树,可说是居三足鼎立的重要地位。

王维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师。

他一生习禅,与南、北二系的禅师均有交往,先受北宗神秀一系禅学思想的薰陶,又受南宗荷泽一系禅学思想 * 。

他的母亲崔氏曾"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大照禅师就是神秀的高足普寂。

王维并写有《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谒璇上人并序》、《过福禅师兰若》等,大通就是神秀的諡号,璇上人就是瓦官寺的道璇,出于神秀门下,福禅师就是受神秀亲传,与普寂同门的义福或惠福,可见王维与北宗禅师有密切的接触交往。

王维与南宗的关系更为深厚,他除了皈依慧能大师的弟子神会外,还受神会之托,撰著《能禅师碑》,这是最早撰述南宗创始人思想的文献资料。

他经常向神会请教佛法,他的许多诗作更常常"遥契南宗",说明王维深受慧能、神会禅学思想 * 。

王维研究报告

王维研究报告

王维研究报告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今山西临汾市)人,是唐代初期著名诗人、画家,人称"诗佛"。

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以清新、淡雅、含蓄的风格著称,被后人誉为"山水田园之代表"。

王维在唐朝初年入仕,历任太府少卿、太府卿、右骁卫大将军等官职。

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成功,很快便放弃了仕途,回到家乡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此期间,他专心研究文学和绘画,并且结识了许多文化人士,与他们进行切磋和交流。

王维的诗歌创作主要以闲游山水、感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为题材。

他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相结合,既描绘了美丽的山河风景,又表达了对人世间种种苦乐的感叹。

他的诗作以描写性格鲜明、意境深远、意味隽永而著称。

例如《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话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河之间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的信念。

王维的绘画作品同样以山水田园为主题。

他擅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山水的壮丽和纯净。

他的画作结构严谨,画风细腻而别致,给人一种静谧和舒适的感觉。

他的画作与诗歌相互呼应,共同传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他的绘画作品也为后来的文化人士所推崇,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的先驱。

总的来说,王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画家。

他以清新、淡雅、含蓄的风格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风景的美丽,更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和绘画作品都对后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唐代文学艺术的瑰宝之一。

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

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

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本世纪上半叶此时学界对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一些专着和少量的单篇论文中,而且侧重于王维诗中清淡的韵味。

在五六十年代的王维诗歌研究方面,陈贻焮发表的《论王维的诗》、《王维的山水诗》、《山水诗人王维》等系列论文,较为学界所关注。

他在《论王维的诗》一文中首先分阶段地探讨了王维诗歌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如他认为,王维的早期诗歌“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式,通过各种不同的题材的描写”,“义正辞严、直截了当地抨击权贵,为怀才不遇的人们叫屈”;王维后期,虽然在政治上并未和上层统治集团脱离,但是,“从他的一些诗作中,可见他的爱憎并未完全因学佛而泯灭,他的积郁不平,也并未完全为辋川风月所销磨。

”对于王维后期的山水田园诗,他的看法是,其中“许多作品的确是消极的,充满了佛老思想和灰色的人生情调”,但是因为“诗人投身到大自然中,从当时污浊的政治空气中苏醒过来,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平添了生命的活力和向上的精神,从而使他后期的诗歌得以从玄言禅意、奄奄一息的低调中一振而起,写出了一些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作品。

”他认为王维这方面的成就“不仅在于描写了安适的隐居环境和生活,还在于表现了田家风景与农民生活的可爱”,此外,“他能以开阔的胸襟,劲健的手腕,涂抹出祖国雄伟的崇山峻岭”,“又能用清新的情致、匀润的色调渲染出溪山一角的幽境。

”该文最后对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并分析了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成就的种种原因,以及近来得不到重视的一些缘故。

其《论王维的山水诗》则认为王维山水诗的总的艺术特点和优点是:“注意把握并描写客观景物作用于审美主体所产生的浑然一体的整个印象。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既渲染、烘托总的印象和情绪,又形象地生动地描绘具体景物;既看到全体,又看到局部和个别,以后者为主,以前者为辅,层次分明;既有虚叙,又有实景;既有白描,又有彩绘。

作者是画家,又精通音乐,在取景设色、调度诗歌音律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王维的资料

王维的资料

王维的资料篇一:王维资料王维诗歌赏析一、王维简介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

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

开元九年(721)王维中进士,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

安史叛军攻入长安时被俘,被迫任伪职。

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

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

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在他的笔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直接继承了陶渊明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苏东坡曾言:“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他的诗往往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其田园山水诗也明显带有参禅悟道的气息。

有《王右丞集》。

二、文学作品赏析常识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

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王维的研究报告

王维的研究报告

王维的研究报告1. 引言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朝文学家、画家、音乐家,是唐代文人中最有才华的人之一。

他对于诗歌、绘画和音乐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创作。

本研究报告将重点探讨王维的艺术成就、绘画风格、诗歌主题等方面,旨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王维的作品。

2. 艺术成就王维的艺术成就可从他在诗歌、绘画和音乐方面的才华来评估。

首先,他的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风婉约,以描写山水田园和自然景观为主题,以经世致用的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为内核,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次,王维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他擅长以水墨表现山水景色,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表达。

最后,王维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尤其擅长琴音。

他的琴音文采非凡,被誉为琴中仙人。

3. 绘画风格王维的绘画作品多通过水墨的技法来表现山水景色。

他借助水墨的犀利和温婉之间的对比,巧妙地表达出山水之神韵。

他的画作往往以不落俗套的构图、独特的墨色和线条感著称。

王维独特的绘画风格深受后人推崇,对后世文人画和写意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4. 诗歌主题王维的诗歌主题主要以山水田园和自然景观为核心。

他以感受自然、思考人生和渴望宁静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和静谧,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探索。

他的诗作多以婉约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隽永的意境闻名。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天地万物的感叹和对宁静祥和生活向往的情感。

5. 影响与评价王维对后世文人学习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和绘画作品被广泛传颂,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启示。

他的绘画风格和诗歌主题多次被后世文人模仿和借鉴。

王维的文化地位和艺术成就使他被誉为唐代文坛的佼佼者。

6. 结论王维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创作成就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绘画和音乐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深刻的人生思考,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王维的作品对文人画和唐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文化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维的诗词全集

王维的诗词全集

王维的诗词全集
1.《杂诗》
年代: 唐作者: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送别》
年代: 唐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竹里馆》
年代: 唐作者: 王维
独坐幽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红豆》
年代: 唐作者: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此物最相思。

5.《鸟鸣涧》
年代: 唐作者: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过香积寺》
年代: 唐作者: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7.《送梓州李使君》
年代: 唐作者: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百重泉。

汉女输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教授,不敢倚先贤。

8.《山居秋暝》
年代: 唐作者: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少年行》
年代: 唐作者: 王维
一身能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年代: 唐作者: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少一人。

空翠湿人衣——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着色艺术

空翠湿人衣——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着色艺术

空翠湿人衣——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着色艺术——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着色艺术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关于色彩的运用特点。

全文分为引言、本论、结语三个部分。

引言概括说明着色艺术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本论部分从三个方面发论,一是以冷色为主暖色为辅的着色基调,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但总的来看,以冷色调为主体,以暖色调为补充。

二是浓淡相宜的着色原则,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讲究色彩的相谐、相衬、相生,淡雅优美,意境清远。

三是善于把色彩和光、声、态综合运用的着色技巧,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结语部分总括全文,进一步指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关于色彩的成功运用是其重要艺术成就之一。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色彩运用、艺术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他多才多艺,风华超群,自甘寂寞却又久享盛名。

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的诗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北宋的苏轼也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些评价都十分精当地指出了王维诗歌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

在精深华妙的描山画水中,王维“极声色之宗,而不落人间声色,所以可贵。

”(1)与齐名的孟浩然诗歌的清旷淡远相比,王维的诗歌新奇秀丽;与“诗仙”李白诗歌的明丽爽朗相比,“诗佛”王维的诗歌淡雅优美。

对于色彩的敏锐感受和巧妙搭配,无疑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大特色,也是其重要艺术成就之一,与诗中的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一样,值得我们再三吟咏和深入研究。

一、以冷色为主暖色为辅的着色基调“诗言志,歌咏言。

”(2)自古以来,传情达意就是诗歌的主要功能之一。

王维的诗歌创作自然与他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阅历密切相关,不仅在内容上有直接的反映,连着色的基调也微妙地透露着作者的心曲。

王维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四百多首,尤为人所称道的是其中的山水田园诗。

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

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

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一王维的家世入谷仙介从王维家谱中,看出王维的父祖辈官位都不高,据此而得知王维是成长在「小官僚出身的士族家庭」之中的。

虽说古人认为王维「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岁寒堂诗话》),然而王维并非如人们想象的是个天生的富贵公子,他是成长于一个有潜力、但当时不算显赫的阶级之中。

这一点可能会影响他的性格。

而王维的籍贯,《旧唐书》写道:「太原祁人。

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说王维是太原祁人,父亲名叫王处廉,退休时官做到汾州司马(汾州副州长),全家搬到蒲州,因此他们家后来算是河东人。

这一段叙述看似平凡无奇,然而入谷仙介认为「蒲州因位于潼关之外而被视为天子膝下,又是连接长安、洛阳两都的中介,受这些都会的风气影响,又作为唐朝的发祥地和北方的边防重镇,连经首都长安和朝廷重地太原的要地,在当时相当繁荣。

」因此,王维家族从搬往蒲州,表示他们是个「积极靠拢政权及官方文化的家族」。

以现代的角度想,就好比原来住在中南部的王家,因为家长王处廉工作调到台北,遂全家搬到台北去,以便未来更有发展。

王维的家谱主要是靠着王维那身为宰相的弟弟王缙,才得以保存下来。

唐代对宰相的家谱总会尽量保留,然宰相王缙,他的家谱却只从他的高祖父──赵州司马王儒贤开始记起。

王维、王缙兄弟的父祖们:从高祖父王儒贤、曾祖父王知节、祖父王冑、父亲王处廉,有三代官只做到司马,司马只是「从五品下」到「正六品下」的官,不算高官。

对于这个历史事实,入谷仙介解释道:「王儒贤和他的后嗣四人中,有三人官只做到州司马,也是因为受家族地位所限,面对一道难以攻破的门第之墙,而从山区的举家迁移到稍靠近首都的繁华地蒲州,应该是出于靠拢集权的愿望」。

家族地位、门第,这在唐朝初年尚是一个残存的社会问题。

初唐时,真正的大家族,威望能盖过皇室。

拥有胡人血统的皇室李家,为了在大家族面前抬得起头来,将自己的血统向上攀缘到老子李耳。

至于为什么是老子,或许跟六朝以来玄学盛行的风气有关。

《王维研究》第八辑内容

《王维研究》第八辑内容

《王维研究》第八辑内容
《王维研究》第八辑是一本关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学术论文集。

以下是该书的主要内容:
1.《王维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该文对王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王维诗歌的音乐性及其表现手法》:该文从音乐性角度出发,分析了王维诗歌的韵律、节奏、押韵等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了其表现手法和意义。

3.《王维诗歌的意象与意象群》:该文从意象和意象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王维诗歌的意象构成和意象群的组织方式,揭示了其诗歌艺术的独特之处。

4.《王维的山水诗与禅宗思想》:该文探讨了王维的山水诗与禅宗思想的关系,认为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禅宗思想。

5.《王维的诗歌创作与文化背景》:该文分析了王维诗歌创作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探讨了其诗歌创作与唐代文化、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关系。

6.《王维与唐代女性文化》:该文从女性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王维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意义,探讨了其与唐代女性文化的关系。

7.《王维诗歌的翻译与传播》:该文探讨了王维诗歌的翻译和传播问题,分析了王维诗歌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并提出了对王维诗歌翻译和传播的建议。

除了以上内容,该书还包括了多篇其他学者对王维研究的论文和评论,内容涉及了王维的生平、思想、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本比较全面的王维研究文集。

王维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研究

王维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研究

王维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研究王维,唐代著名的诗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以自然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情感。

本文将从自然意象的角度出发,对王维的诗歌进行研究。

一、自然意象的运用王维的诗歌中,自然意象的运用非常丰富,这些意象包括山、水、树、花、鸟、虫等。

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王维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在王维的诗歌中,山是一个重要的自然意象。

他通过对山的描绘,表现出自己对坚韧、高远、博大的品质的追求。

如《终南山》中“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华岳》中“中原隔绝无归日,白发到时思故乡”等诗句,都表现出了他对山的敬畏和崇拜。

水是王维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自然意象。

他对水的描绘多表现出生动、灵动之感。

如《青溪》中“素砾回流激,青溪彻彻底”,《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诗句,都表现出了他对水的喜爱和赞美。

除了山和水之外,王维的诗歌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意象。

如《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辛夷坞》中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观猎》中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等诗句,都通过对其他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二、自然意象的情感表达王维的诗歌中,自然意象的运用不仅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的爱和敬畏,也表达出了他内心的情感世界。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王维传达出了孤独、寂寞、清新、宁静等不同的情感。

在王维的诗歌中,孤独和寂寞的情感经常出现。

如《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送别》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诗句,都表现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王维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除了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之外,王维的诗歌中还经常表现出清新和宁静的情感。

如《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终南山》中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等诗句,都表现出了清新宁静的情感。

王维的山水诗与道家哲学的融合

王维的山水诗与道家哲学的融合

王维的山水诗与道家哲学的融合介绍王维(701年-761年),是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之一,也是杰出的画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以山水诗为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体系,强调自然、追求自由和身心合一。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与道家哲学进行了巧妙地融合,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宇宙之间深刻联系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王维的山水诗如何与道家哲学形成共鸣,并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艺术手法。

影响与背景在唐代,道教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当时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种信仰。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

这些思想对于王维和其他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成为他们创作艺术作品时所追求表达的主题。

王维的山水诗篇选1.《登临送目》此诗以王维自己登高远望的经历为背景,展现了他对大自然壮阔景观的赞叹和思考。

王维使用了精确而工整的语言来描述山峰、云海和天空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他的视角中。

在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道家哲学中关于与自然融合、顺应自然的思想。

2.《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王维退隐山林后的生活场景,通过对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渗透和交融的意境。

诗中表达了安宁与宁静,并暗示了道家哲学中追求无为而治、身心合一的信念。

3.《送别》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如春花、秋月)的描绘,配合离别之情,深化了读者对于生命易逝和离别不舍之感悟。

王维使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深情,同时凸显了道家哲学中对生命变化和无常性质的思考。

融合与共鸣王维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道家哲学与山水诗相融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作品。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王维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于自由、无为和宁静等道家思想的追求。

总结王维的山水诗广泛流传至今,并且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将自然景观与个人体验相结合,充分展示了道家哲学在他作品中的影响力和体现方式。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启示我们思考人与自然、个体与宇宙之间微妙而深远的关联。

王维简介及作品

王维简介及作品

王维简介及作品王维简介及作品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擅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论王维的应制诗

论王维的应制诗

论王维的应制诗
日入谷仙介;著李寅生
【期刊名称】《作家》
【年(卷),期】2003(18)4
【摘要】应制诗是奉天子或上司之命而作的诗,其格式庄重典雅,公式化特征显著。

应制诗兴起于齐梁时期,在唐前期盛行于高宗、武后至玄宗的开元之时。

进入天宝之后,应制诗逐渐衰落,能作这类诗的只有王维一人。

安史之乱以后,应制诗遭到了灭绝。

【总页数】6页(P23-28)
【作者】日入谷仙介;著李寅生
【作者单位】日本岛根大学;广西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王维应制诗与盛唐帝都文化 [J], 高萍
2.浅谈王维应制诗的意义 [J], 唐箐
3.应制诗:妥协策略下的政治文本——以梁及唐访寺应制诗中佛教因素的消长为观照点 [J], 程建虎
4.论王维的应制诗 [J], 日入谷仙介;著李寅生
5.王维的应制诗 [J], 入谷仙界;维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维的应制诗

王维的应制诗

作者: 入谷仙界;维治
出版物刊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4-77页
主题词: 应制诗;王维;宫廷诗;作品;玄宗;皇帝;李林甫;唐代;蒙古高原;宋之问
摘要: <正> 王维天宝时代的作品,大部分是社交性的宴会、赠答、送别或为人所托的仪式文章、碑文之类,可以说是王维作为官方人士面孔的显现,即使是表面面孔也可以。

所谓表面上的面孔是怎样的呢?其特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应制诗,即按照皇帝的敕命制作的诗以及与之相近的宫廷诗,数量很多。

另外一个就是送别诗文。

送别诗文,特别是诗,成为王维作品的重要方面,所以放在后章里讨论。

在这里主要以应制诗为中心就宫廷中诗进行探索。

应制诗在唐代前半期是特别发达的宫廷诗的一。

五年级下册王维研究报告

五年级下册王维研究报告

五年级下册王维研究报告1、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

”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

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

25℅。

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

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

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

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

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

25℅。

2、五年级下册语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燕”,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 一 王维 的家世 入谷仙介从王维家谱中, 看出王维的父祖辈官位都不高, 据此而得知王维是 成长在「小官僚出身的士族家庭」之中的。

虽说古人认为王维「富贵山林,两得 其趣」(《岁寒堂诗话》),然而王维并非如人们想象的是个天生的富贵公子, 他是成长于一个有潜力、 但当时不算显赫的阶级之中。

这一点可能会影响他的性 格。

而王维的籍贯,《旧唐书》写道:「太原祁人。

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 于蒲,遂为河东人。

」说王维是太原祁人,父亲名叫王处廉,退休时官做到汾州 司马(汾州副州长),全家搬到蒲州,因此他们家后来算是河东人。

这一段叙述 看似平凡无奇,然而入谷仙介认为「蒲州因位于潼关之外而被视为天子膝下,又 是连接长安、洛阳两都的中介,受这些都会的风气影响,又作为唐朝的发祥地和 北方的边防重镇, 连经首都长安和朝廷重地太原的要地, 在当时相当繁荣。

」因 此,王维家族从祁县搬往蒲州,表示他们是个「积极靠拢中央政权及官方文化的 家族」 。

以现代台湾的角度想,就好比原来住在中南部的王家,因为家长王处 廉工作调到台北,遂全家搬到台北去,以便未来更有发展。

王维的家谱主要是靠着王维那身为宰相的弟弟王缙, 才得以保存下来。

唐代 对宰相的家谱总会尽量保留, 然宰相王缙, 他的家谱却只从他的高祖父──赵州 司马王儒贤开始记起。

王维、王缙兄弟的父祖们:从高祖父王儒贤、曾祖父王知 节、 祖父王冑、 父亲王处廉, 有三代官只做到司马, 司马只是 「从五品下」 到 「正 六品下」的官,不算高官。

对于这个历史事实,入谷仙介解释道:「王儒贤和他 的后嗣四人中,有三人官只做到州司马,也是因为受家族地位所限,面对一道难 以攻破的门第之墙, 而从山区的祁县举家迁移到稍靠近首都的繁华地蒲州, 应该 是出于靠拢中央集权的愿望」 。

家族地位、门第,这在唐朝初年尚是一个残存的社会问题。

初唐时,真正的 大家族,威望能盖过皇室。

拥有胡人血统的皇室李家,为了在大家族面前抬得起 头来,将自己的血统向上攀缘到老子李耳。

至于为什么是老子,或许跟六朝以来 玄学盛行的风气有关。

玄学中,《易经 》、《老子》、《庄子》(俗称三玄)是士人间最崇尚的经典。

读书人往往 以能够谈三玄,当作优雅高贵的象征。

而李家自称是三玄中老子的后代,证明自 己拥有高贵的血统, 并非一时暴起的政治暴发户, 在名门望族面前或许能扳回一1/7点颜面。

这种托付名人之后的习惯在中国很常见, 不一定要经过多么详细的考证, 不一定要一代一代推出来, 它有时是一种信念的宣称, 目的在确立自身在当代的 地位。

在这样的风气中,入谷仙介认为,王维的家庭中,母亲一方应该具有较权威 的发言权。

王维的母亲姓崔,被封为博陵县君(县君是朝廷给官员妻子或母亲的 封号);如果她的家族就是博陵崔氏的话,那么她是当时的大贵族之一,在家里 的地位应该很高,能对家里的大事拿主意。

王维十七岁时,写下有名的〈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 〉。

其诗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差茱萸少一人。

这意味着王维十七岁时已经离开故乡, 在长安谋求发展了。

王维在这么年轻 时便离乡背景,无依无靠的到一个没有亲人、没有兄弟的地方,入谷仙介认为这 可能是崔家德高望重的人下的决定。

「即便这位博陵县君属于崔氏中不起眼的末 流,也能够为重振门庭而向中央政权送出自己的孩子。

于是,还是红颜少年的王 维,怀抱着对前途的巨大希望和忐忑不安,带着以母亲为首的周围亲人的期待, 离开生养自己的家,向都会出发了。

」 二 少年王维 据入谷川介分析,王维享年应当是六十三岁,而非《新唐书》所载的六十一 岁。

王维十九岁时, 在京兆府试中得了解元, 亦即京兆府举人考试中的第一名。

京兆府考区,在当时是聚集了唐朝最强的考生。

京兆府录取的十名的举人,往往 会全数考上进士,再不济也会有七八个考上进士。

因此,十九岁就能在京兆府 考区考取第一名,可见王维确是早慧的青年。

王维集中注明写作年纪的诗只有十首, 最早的是十五岁, 最晚的是二十一岁。

二十一岁以后的诗不再注明年纪。

这种特别注明年龄的作法, 意味着天才少年王 维的作品有其盛传期。

人们惊讶于作者诗作之佳以及年纪之轻, 因此年纪被特别 记录下来。

二十一岁以后,王维不再注明写作年纪,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年 纪对王维来说已不再值得夸耀。

入谷仙介认为,王维二十一岁时,他的身分地位 产了了重大的变化,极有可能王维是在二十一岁时考取进士。

《新唐书》中称王维「九岁知属词」,从小就才华过人;而明人胡震亨《唐 音癸签》举「诗人早慧者」,以「权德舆三岁」为开端,列举杜甫 、李贺、王维、李白 、元稹、白居易 等二十余人。

在唐朝,朝廷为儿童设制了「童子科」,让儿童能够得到国家 直接的栽培。

这些儿童中,有的后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人物,证明了朝廷的苦心栽2/7培是值得的;于是父母留意儿童的才能,投入教育的力量。

但后来风气渐衰,毕 竟经过长期的时间证明:神童不一定能成材,起跑点的领先,不代表能永远领先 下去。

然而可以说,没有比唐朝更重视神童的时代了。

在这种时代气氛下成长的王维, 不难想象, 他那自小就具备的才华是如何重 家人的重视。

几乎家人把带领王家走向富贵的希望,都寄托在王维身上。

可能王 维从小被加上这样的期望,影响了他的人格特质。

从他后来的遭遇与反应来看, 他总是想置身于权势和文化中枢的一隅, 即使一时外任地方官, 以后也一定要设 法回到这个中心。

然而,他在权势中心稍一留滞就会心情很糟,不断地想从中逃 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怀抱。

他的心态深层是处在靠拢中心和被中心排斥的矛盾氛围 中。

也就是他内心希望能靠拢权势中心,但他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个性,在现 实中会是被排斥的异端分子。

祖辈的夙愿和现实的矛盾, 要经由王维一个人来解 决了。

王维向长安进发后,很快地打入上流社会。

《旧唐书》记载:王维在开元、 天宝年间,以一个诗人闻名于世,「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这段文字除了表现王维受到贵族们的礼遇之外,入谷 仙介还逆向思考,得出一个有理的结论:「也就是说,当时诸王是他(指王维) 的重点交际对象。

」 入谷仙介分析,唐玄宗刚即位时的所谓「诸王」,具有不同寻常的分量。

唐 玄宗并非经过正常手段继承来的, 经过武则天及其后的宫廷斗争中, 许多皇室成 员都未能幸免于难;唐玄宗的帝位也是透过政变,以优异的功绩获取来的,因此 他对残存不多的皇室诸王抱持两种态度: 一个是尽可能给他们享乐、 给他们优待, 另一是尽可能的不让他们参政议政。

让诸王渐渐地失去政治势力、 且沉溺在欢乐 之中。

唐玄宗刚即位时,与诸王都只是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退朝之后,唐玄宗 卸下皇帝的架子,和他们以家人的礼节对待,一同讲论、赋诗、下棋、饮酒、打 猎、弹奏乐器……,过着自在逍遥的生活。

因此诸王虽无雄厚的政治势力,但 却很受皇帝的看重与礼遇。

后来玄宗的皇子们、以及诸王的王子们,他们在新的 长安社交界成长起来, 但那种诸王与皇帝相亲相爱的盛况, 已经不能跟唐玄宗时 代相提并论了。

王维受到诸王礼遇, 受的便是唐玄宗时代的诸王。

这个时代中, 「多才多艺」 , 颇能受到王公贵族的赏识与礼遇。

《集异记》中有一则故事 ,白话的意思是: 王维为了获取公主的赏识提拔,在岐王指点之下,打扮成俊美的琵琶乐师, 带着得意的代表诗作十首,到公主府中表演。

公主对少年乐师的琴技感到佩服, 正惊叹间,岐王说这个少年的诗更为出色。

公主问少年是否有带他的诗作前来, 王维取出诗作呈上。

公主一读,大为惊讶,说:「这些诗都是名作,连儿童都能 朗朗上口。

我一直以为是古人佳作,想不到是你写的!」遂令王维更换衣服,以 客人之礼接待。

王维风流潇洒、幽默风趣,掳获在座众人的心。

岐王说:「如果3/7今年京兆府能录取他为解元,那真是国家的幸事了。

」公主说:「怎不叫他去考 呢?」岐王说:「他脾气很固执,追求完美,曾说如果考不上解元,宁可不考。

可是公主已经要把解元评给张九皋了(按:唐朝考试有一不良风气,考卷可公开 的温卷、名次可事先给定),他便无意应考了。

」公主笑说:「那也没什么。

张 九皋只是人家拜托的而已。

真要论才学,这位少年才应该拿解元啊!」转身对王 维说:「你应该要得解元。

我会想办法让你得解元的。

」王维拜谢,于是公主召 来试官,吩咐一番,王维因此考上解元。

故事虽然是假的, 但故事不能完全地假造, 王维必然是有某些形象符合人们 的幻想,因此才会以王维的名字假造故事。

怎样的形象呢?年轻、俊美、多才多 艺、受贵族欣赏、少年得志。

这些形象使王维适合当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因此有 了 《集异记》 中的这个故事。

对照 《旧唐书》 的记载, 王维确实受诸王礼遇赏识, 《集异记》编撰这个故事时,也不能说是完全的空穴来风。

王维考上进士前,已经受到诸王赏识、名满长安了。

今存王维诗作,大约只 有王维全部诗作的一成, 在这一成的诗作中, 有十首是确定在他二十一岁之前的 作品。

这十首诗,有三首是乐府。

此外还有《息夫人》的内容也很像乐府。

为什 么乐府诗占有这么高的比重呢?这是不是透露了什么值得玩味的讯息? 注:《王维研究》,日本学者入谷仙介 70 年成,中华书局已经翻译出版。

有评论者认为, 这位日本学者占据的许多材料在国内研究者那里见不到, 而且对 王维诗的体会也恰恰更深切。

4/75/76/7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