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模式下分组转发机制的研究

合集下载

试解释分组转发的工作原理

试解释分组转发的工作原理

试解释分组转发的工作原理
分组转发是一种通过网络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单位(即分组)并进行传输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数据分割:原始数据被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分组,每个分组包含一个包头和数据部分。

包头包含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信息,以及其他必要的控制信息。

2. 路由选择:每个分组都会独立选择转发路径。

路由选择算法根据网络拓扑、链路状态和其他约束条件来选择最佳路径,并将分组传递到下一跳路由器。

3. 转发和转发表:每个路由器都维护着一个转发表,该表记录了目标地址与输出接口之间的映射关系。

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分组的目标地址查询转发表,并将分组通过相应的接口转发出去。

4. 分组转发:每个中间节点路由器都会根据自身的转发表将分组从一个接口转发到下一个接口。

这个过程是基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功能,通常使用转发引擎或专门的芯片来处理。

5. 重组:一旦分组到达目的地,接收方将按照序列号或其他标识符的顺序将分组进行重组,以还原原始数据。

分组转发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将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分组,通过网络进行
独立传输,并最终在目的地重新组合以还原原始数据。

该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以及较好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1. 背景介绍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是负责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的重要设备。

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路由器需要根据一定的算法来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转发。

这个算法被称为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的目标是实现高效、可靠和快速的数据包传输。

它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链路负载、网络流量等多个因素,以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转发。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并对它们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进行详细讨论。

2. 静态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是最简单且最常用的一种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

它基于事先配置好的静态路由表来进行转发决策。

静态路由表是一张记录了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最佳路径信息的表格。

每个节点都会根据这张表格来选择下一跳节点,并将数据包发送到该节点。

静态路由算法具有以下特点: - 配置简单:只需要手动配置静态路由表,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和协议交互。

- 稳定可靠:静态路由表不会自动更新,只有手动修改才会改变路由选择。

这种稳定性可以确保网络的可靠性,但也意味着无法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 适用范围广:静态路由算法适用于小型网络或网络结构稳定的情况,如企业内部网络。

然而,静态路由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它无法动态地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所以在面对大规模、复杂的网络时效果较差。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手动配置静态路由表也会变得非常繁琐和容易出错。

3. 动态路由算法为了解决静态路由算法的局限性,人们提出了动态路由算法。

动态路由算法可以根据网络状态和拓扑结构自动调整路由选择。

常见的动态路由算法有以下几种:3.1 距离矢量算法距离矢量算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的路由选择算法。

每个节点维护一个距离向量表,记录到达其他节点的最低距离。

距离矢量算法的原理是通过交换距离向量表来更新路由信息。

每个节点将自己的距离向量发送给相邻节点,并根据收到的距离向量更新自己的表格。

这个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所有节点的距离向量表收敛。

距离矢量算法具有以下特点: - 分布式计算:每个节点只需要与相邻节点交换信息,不需要全局计算。

计算机网络中的分组转发方式研究

计算机网络中的分组转发方式研究

计算机网络中的分组转发方式研究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是现代经济、政治和军事系统的核心要素。

而计算机网络中最为基本的技术——分组转发则是实现网络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来探讨一下计算机网络中的分组转发方式。

一、分组交换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分组交换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分组转发方式。

分组交换采用的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的方式。

每个数据包包含有自己的目的地址和数据内容。

而在分组交换中,数据包不会一次性传输完毕,而是会被分成很多个小的数据包,由网络中的各种网络节点进行转发。

由此可见,分组交换的传输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数据可靠性。

二、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则是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分组转发方式。

与分组交换不同的是,电路交换中的数据传输方式采用的是一种预先分配的传输路线。

在电路交换中,数据会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创建一条专用的通路,数据的每一部分都会经过这个通路进行传输。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于传输方式上的差异。

电路交换在传输数据时,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会先建立起一条预定的通讯信道。

而在分组交换中,则是没有预先分配的通讯信道,数据包需要在节点之间传输,通过目标地址最终到达接收方。

三、分组转发的关键技术——路由算法在计算机网络中,分组转发方式采用了一种叫做路由算法的技术。

路由算法是一个网络通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路由算法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交换机构制定通讯数据的路由路径,使得数据能够最快、最经济、最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因此,路由算法是网络通讯系统中最核心的一个技术。

路由算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中,最常见的路由算法实现方式就是使用距离向量算法(DVA)和链路状态算法(LSA)。

距离向量算法实现路由算法的过程非常简单。

当交换机从一个网络节点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运行一个距离向量算法,计算出到目的地所需要的最短路线并将数据包转发到该路线上。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七)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七)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一、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而互联网的运作离不开网络路由技术,它是保证互联网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网络路由技术中,分组转发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组转发机制的原理和运作方式。

二、分组转发机制的原理分组转发机制是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时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数据包,然后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并在传输到目标地址之前进行重新组装。

分组转发机制的原理基于两个关键概念:分组和转发。

1. 分组分组是将数据切割成若干个较小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称为一个分组。

分组通常包含了一些必要的头部信息,如源地址、目标地址、分组序号等,这些信息用于帮助确定分组的传输路径和重新组装顺序。

2. 转发转发是指将一个分组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的过程。

在传输过程中,网络设备根据目标地址的路由信息,在网络中选择合适的路径,并且经过一系列的中转设备,将分组从源地址逐步转发至目标地址。

三、分组转发机制的运作方式分组转发机制运作时,主要包括常见的两种模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本文将对这两种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1.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一种基于连接的分组转发机制,它通过建立一条专用的、可靠的连接路径来传输数据。

在进行电路交换时,网络设备在传输数据前需要先建立一个连接,连接建立后,数据可以顺序地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进行传输。

传输完成后,连接释放。

电路交换有一定的优势,如确保了数据的顺序传输,能够提供固定的带宽和低延迟。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建立连接的时间较长,一旦连接断开,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2.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无连接的分组转发机制,它将数据切割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每个数据包独立地进行传输,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路径,并通过存储转发方式进行转发。

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的信息使设备能够找到最佳的传输路径。

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五)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五)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前言: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网络的核心是路由技术,它决定了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和技术。

一、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是一种将数据按照一定的策略划分成小的数据包(或称为分组)进行传输的技术。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包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不需要建立专用的连接。

这样的优势使得分组交换技术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适应网络负载均衡的特点。

电路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即建立一条固定的物理路径来传输信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直接建立连接,并独占网络的资源。

在传输过程中,即使空闲,也不能用于传输其他的信息。

电路交换技术适用于传输时延要求较高、保证传输质量的应用场景,如实时音视频传输。

二、分组转发机制的基本原理路由表分组转发机制的核心是路由表,它记录了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路径信息。

每个路由器都会根据不同的转发策略生成自己的路由表,并将其与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从而形成一个网络范围的路由信息表。

分组的转发过程当一个数据包抵达一个路由器时,根据目标地址信息,在路由表中查找最合适的路径。

路由表中的转发策略可以基于最短路径算法、负载均衡算法等多种算法来确定。

一旦确定了下一跳路由器,数据包就会被发送到该路由器,再由该路由器代理转发。

分组转发的优化为了提高分组转发的效率和性能,网络中还存在着多种优化机制。

例如,可以使用缓存技术来存储已经转发过的数据包,避免重复的转发计算;还可以使用多路径转发技术,同时利用多条路径来实现负载均衡和冗余备份;另外,还可以使用混合转发技术,将数据包分为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采用不同的转发策略。

三、分组转发机制的应用实例互联网路由协议在互联网中,分组转发机制是通过路由协议来实现的。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BGP等。

它们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实现了互联网中各个节点的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

网桥转发的原理

网桥转发的原理

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数据链路层互联的设备是网桥(bridge),在网络互联中它起到数据接收、地址过滤与数据转发的作用,用来实现多个网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网桥的基本特征1.网桥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局域网互连;2.网桥能够互连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不同传输介质与不同传输速率的网络;3.网桥以接收、存储、地址过滤与转发的方式实现互连的网络之间的通信;4.网桥需要互连的网络在数据链路层以上采用相同的协议;5.网桥可以分隔两个网络之间的广播通信量,有利于改善互连网络的性能与安全性。

网桥的工作过程网桥最常见的用法是用于连接两个局域网,下图给出了两个局域网通过网桥互联的工作原理。

网桥的基本分类网桥按照其路由表的建立方法分为两类--透明网桥(transparent bridge)--源路选网桥(source routing bridge)透明网桥的主要特点透明网桥由各个网桥自己来决定路由选择,局域网上的各结点不负责路由选择,网桥对于互连局域网的各结点来说是“透明”的;透明网桥一般用在两个使用同样的MAC层协议的网段之间的互连。

例如连接两个Ethernet网段,或两个令牌环网;透明网桥的最大优点是容易安装,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

Linux-网桥原理分析(一)时间:2010-11-15 12:00:56来源:网络作者:未知点击:293次目录1..... 前言2 网桥的原理2.1 桥接的概念2.2 linux的桥接实现2.3 网桥的功能3 网桥的配置4 网桥的实现4.1 初始化4.2 新建网桥目录1..... 前言2 网桥的原理2.1 桥接的概念2.2 linux的桥接实现2.3 网桥的功能3 网桥的配置4 网桥的实现4.1 初始化4.2 新建网桥4.3 添加删除端口5 网桥数据结构6 网桥数据库的维护6.1 数据库的创建和销毁6.2 数据库更新6.3 创建数据项6.4 查找数据项6.5 MAC地址过期清理7 网桥数据包的处理流程7.1 netif_receive_skb7.2 Br_handle_frame7.3 Br_handle_frame_finish7.4 Br_pass_frame_up7.5 Br_forward7.6 __br_forward7.7 Br_forward_finish7.8 Br_dev_queue_push_xmit8..... 参考文献1 前言本文的参考分析的源代码版本是2.6.15,我是边学习边总结,学习的过程中得益于Linux论坛(/bbs/)上大侠们总结分析的文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过程中我也会边学边总结,开源的发展在于共享,我也抛块砖,望能引到玉!由于自身水平有限,且相关的参考资料较少,因此其中的结论不能保证完全正确,如果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欢迎及时与作者联系。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概述网络路由技术是当今互联网通信的核心,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

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分组转发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分组转发机制的定义与原理分组转发机制是指将数据包(即分组)从一个网络节点转发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的过程。

它是网络交换中的一种关键机制,涉及到如何选择最佳路径、如何处理数据包等问题。

在分组转发机制中,路由器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它首先会检查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并根据路由表来选择下一跳路径。

路由表是路由器内部的一个重要组件,它记录了不同目的地址对应的下一跳路径以及距离值。

路由器根据这些信息选择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

二、分组转发机制的算法和协议分组转发机制中使用了一系列算法和协议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其中,最常见的算法是最短路径算法,它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和链路状态计算出最短路径。

常见的最短路径算法有狄杰斯特拉算法和贝尔曼-福特算法等。

此外,还有一些协议被广泛使用,例如IP协议、TCP协议和UDP 协议等。

IP协议用于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TCP协议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UDP协议则提供非可靠的传输服务。

这些协议的使用使得分组转发机制更加稳定和高效。

三、分组转发机制的问题与挑战分组转发机制虽然在网络通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拥塞控制。

当网络中的流量过大时,路由器可能无法及时处理所有的数据包,从而导致拥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分组转发机制需要采取拥塞控制策略,例如随机早期检测(RED)算法和加权公平队列(WFQ)算法等。

另一个问题是安全性。

由于分组转发涉及到数据包的传输,因此也容易遭受到各种网络攻击,例如DDoS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

为了保护网络的安全,分组转发机制需要配合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施一起使用。

分组转发 算法

分组转发 算法

分组转发算法分组转发算法是一种网络中常见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将大数据包拆分成小的数据段,并在传输过程中将它们分组转发,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分组转发算法的基本原理。

在数据传输中,一个数据包通常由多个字节组成。

为了加快传输速度,数据包被拆分成小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包含一个首部和一部分有效数据。

首部包含了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等信息,用于在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

然后,这些数据段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根据首部的信息重新组装数据,并交付给目标设备。

分组转发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包划分为多个数据段,并在源设备上进行分组操作。

源设备首先将数据划分成适当大小的数据段,然后为每个数据段分配一个序号,并在数据段中添加首部信息。

接下来,源设备将数据段发送到网络中的目标地址。

在网络中,每个路由器负责根据目标地址选择最合适的路径,并进行数据段的转发。

每个路由器都会根据数据段的目标地址,将数据段发送到下一个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根据序号和首部信息重新组装数据,最终得到原始数据包。

分组转发算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方面。

由于将数据包拆分成小的数据段,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带宽,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同时,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某个数据段出现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只需重新传输该数据段,而不需要重新传输整个数据包,从而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开销。

此外,分组转发算法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它可以根据网络的负载情况和拓扑结构,根据网络拥塞程度和网络资源的分配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

这样能够有效地平衡网络负载,降低网络延迟,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然而,分组转发算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数据包被划分为多个数据段并且分布在网络中,存在一定的传输延迟。

当数据段到达目标设备时,需要重新组装数据包,这会引入一定的处理延迟。

其次,由于数据段分布在网络中的不同路由器上,存在一定的丢包率。

当某个数据段丢失时,需要进行重传,增加了传输的开销。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六)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六)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础,网络路由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分组转发机制的概念与作用分组转发机制是指将数据包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源节点发送到目标节点的一种技术。

在互联网中,数据传输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分组都包含了一部分数据以及目标地址等信息。

分组转发机制的主要作用是确保经过网络的数据能够准确、高效地到达目标节点,以实现网络通信的目的。

二、分组转发机制的核心原理分组转发机制主要依赖于网络设备中的路由器进行实现。

路由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进行数据包转发的网络设备,它能够根据目标地址等信息,将数据包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

分组转发机制的核心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 路由表的建立与维护:路由器通过学习和存储路由表的方法来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和路径信息。

路由表中存储了目标地址与对应输出接口之间的映射关系,路由器根据路由表的信息进行分组转发。

2. 分组的接收与解析:当一个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接收并进行解析。

解析包括了从分组中提取出目标地址等信息,并进行后续处理。

3. 路由选择算法:路由器根据目标地址,使用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分组应该转发到哪个接口。

常用的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矢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等。

这些算法根据路径的优劣程度来选择最佳路径。

4. 分组转发与转发表:路由器将根据路由选择算法确定的接口信息,将分组转发到相应的接口。

为了加快转发速度,路由器会使用转发表来储存已经确定的转发路径,以便快速查找。

5. 数据包的再封装与转发:在分组转发过程中,路由器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再封装,将原始数据包与目标地址等信息组合成新的数据包,并进行转发。

这一过程保证了数据的顺利传递。

三、分组转发机制的应用与挑战分组转发机制在现代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十)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十)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路由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网络连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解析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让读者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分组转发机制的概述分组转发的定义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数据需要被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单元,这些数据单元被称为分组。

分组转发机制是指网络设备根据源和目的地的地址信息对分组进行转发。

分组转发机制是网络路由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确保了数据能够准确地从源传送到目的地。

分组转发机制的基本原理分组转发机制的基本原理是依靠路由器进行的。

当一个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分组头中的目的地地址来查找一张路由表。

路由表中存储着该路由器的各个接口与对应的目的地地址。

路由器会根据这个表项找到合适的接口,并将分组通过接口转发出去。

如果路由器找不到与目的地地址对应的表项,那么该分组将被丢弃或者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

二、分组转发机制的实现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在实现分组转发机制时,可以采用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的方式。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并且不会根据网络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动态路由则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计算生成,能够根据网络状态的变化自动调整路由表。

路由选择算法在分组转发机制中,路由选择算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和距离矢量算法。

最短路径优先算法根据路径的距离来选择最佳路由。

而距离矢量算法则是根据节点之间的距离向量来选择最佳路由。

路由器间的通信在进行分组转发时,路由器之间需要进行通信。

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路由选择协议来实现。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有RIP、OSPF 和BGP等。

这些协议能够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使得路由器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和更新路由表。

三、分组转发机制的应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中,分组转发机制被广泛应用。

互联网中的每个数据包都会经过一系列路由器的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四)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四)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路由技术在信息传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分组转发机制是网络路由技术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从网络分层结构、路由算法和数据包封装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网络分层结构在理解分组转发机制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网络的分层结构。

互联网世界是由多个层次互相交互的网络组成的。

根据OSI模型,网络分层结构可以划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其中,网络层是实现网络路由功能的关键层级。

它主要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在网络层内部,分组转发机制是完成这一传输过程的核心。

二、路由算法在网络层中,路由算法被用来确定分组转发的路径。

常见的路由算法有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使用简单的本地信息,如距离和方向,来计算最佳路径。

在每个路由器上,都会有一个距离矢量表,记录着到达目标主机的最佳路径信息。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距离矢量表中的信息来选择下一跳,并将数据包发往相应的端口。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则不同,它需要每个路由器发送完整的网络状态信息给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

路由器收集到的状态信息包括链路的带宽、延迟、可靠性等。

基于这些信息,每个路由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算法计算出最佳路径。

三、数据包封装分组转发机制中,数据包是在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进行封装和拆封的。

数据包的封装包括添加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以及其他与网络通信相关的控制信息。

同时,路由器还会根据目标IP地址对数据包进行划分,以便在转发过程中进行精确的路径选择。

封装完成后,数据包就可以在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进行转发了。

数据链路层会根据目标MAC地址将数据包发送到对应的目标节点,完成了一次分组路由过程。

四、分组转发机制的问题与挑战分组转发机制虽然是现代网络通信中的核心技术,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桥接多联邦系统信息转发流程研究

桥接多联邦系统信息转发流程研究

的问题 。重用已有的系统 ,实现多联邦 的互联是快速 扩大仿 真规模的重要手段。为此 ,国防科 大三院作 了深入 的理论研 究…,并依据桥接 成员的原理在 国内率 先实现了用于多联邦
互联的通 用软件 KD F T联 邦桥接工具)J —B ( 口。目前 ,K F T D.B
成 。 R l 代 s l 转部 代 sI T 员f l T l理 l换件I 理G I 成 g J 1 I c R 员一

maa e n, bet na e n,i ng me t n wnrhpma ae n ru htebig drt. n gme tojc ma g me tt ma a e n do es i me a ng me t o g r e e eae h t h d f
关健 诃:高层体系结构 ;运行支 撑框 架 ;多联邦 ;桥接成 员
Ke a c n I f r Re e r h o n O m a i n F o 。 u t- d r to sI t r o n c e s O lt o t l w i M liFe e a i n n e c n e t d l o q W n e F S b i g d r t y Br d eFe e a e
[ ywod ihg v l c i c r( A)rnt fat cueR I; lpe e eain ; r g d rt Ke r s ihl e a ht t eHL ;u mei rs u tr(T )mut l drt sb def eae e r eu i n r i f o i e
t n a ge t e smu a i c l u c y Us n h rd e f d r t s o e o h p r a h s t n e c n e t HLA l p e f d r t n T i a e o e l r h i l t on s a e q ikl . i g t e b i g e e ae i n ft e a p o c e o i t r o n c mu t l e e a i s h s p p r i o

桥接模式下分组转发机制的研究

桥接模式下分组转发机制的研究

桥接模式下分组转发机制的研究一、为什么要引入桥过滤防火墙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低廉的联网成本以及高效的网络服务使得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急剧增加,数量有限的IPv4地址格外紧缺,企业或单位通过NAT(Network Address Transmission)技术实现使用少量的公有IPv4地址供大量的内部主机24小时不间断的访问互联网,再不影响当前网络配置的情况下,网络安全管理需要一个可以对流入流出的数据包进行过滤控制的防火墙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基于路由器的防火墙由于涉及到子网划分以及IP地址分配等问题不被看好,桥过滤的出现使得可以在网络供应商的路由器与企业或单位网络之间安插一个可配置的防火墙,不改变网络结构,更重要的是不需要分配额外的IPv4地址。

图1 桥过滤工作模式示意图二、桥过滤防火墙的基本概念1、网桥简介网桥(Bridge),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中继,常用于连接两个或更多个局域网的网络互连设备,用于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通信协议、传输介质及寻址结构的局域网。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LAN连起来,先接收帧并送到数据链路层进行差错校验,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然后送到物理层再经物理传输介质送到另一个子网可以看作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如IP地址进行转发)。

透明网桥(transparent bridge)或生成树网桥(spanning tree bridge),首要关心的是完全透明。

装有多个LAN的单位在买回IEEE标准网桥之后,只需把连接插头插入网桥,就可以了。

不需要改动硬件和软件,无需设置地址开关,无需装入路由表或参数。

总之什么也不干,只须插入电缆就完事,现有LAN的运行完全不受网桥的任何影响。

2、工作原理透明网桥以混杂方式工作,它接收与之连接的所有LAN传送的每一帧。

当一帧到达时,网桥必须决定将其丢弃还是转发。

如果要转发,则必须决定发往哪个LAN。

这需要通过查询网桥中一张大型散列表里的目的地址而作出决定。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三)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三)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一、引言网络通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网络路由技术则是网络通信的重要支撑。

在进行网络通信时,数据包需要经过多个路由器的转发才能到达目的地。

本文将详细介绍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探讨其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

二、分组转发机制工作原理1. 分组的概念在网络通信中,数据被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每个数据包包含了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数据内容等信息。

2. 路由表的建立在网络路由器中,有一个重要的数据结构,即路由表。

路由表保存了路由器的下一跳信息,即告知路由器如何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

路由表的建立是通过路由协议进行的,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和BGP等。

3. 分组的转发过程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查询路由表,找到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然后,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地。

这个过程中,数据包会经过多个路由器的转发。

三、分组转发机制的分类1.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静态路由是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表,对于网络拓扑变化不敏感。

而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更新的路由表,对于网络拓扑变化能够做出实时响应。

2. 等长路由与不等长路由等长路由指的是数据包在每个路由器上的转发路径长度相等,而不等长路由则是不同数据包在转发路径上的长度不同。

等长路由可以提高数据包转发的效率,但不等长路由能够根据网络负载情况来实现负载均衡。

3. 静态分组转发与动态分组转发静态分组转发是指每个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前都会根据路由表确定下一跳路由器,并将数据包发送到该路由器。

动态分组转发则是根据实时网络拓扑和负载情况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从而提高网络的负载均衡。

四、常见的分组转发技术1. 最短路径优先(Shortest Path First,SPF)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常见的路由算法,常用于动态分组转发中。

该算法通过计算每个路由器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径,从而确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为了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路由器需要根据特定的算法来进行分组转发。

本文将探讨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的原理、分类和应用。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原理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的目标是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其原理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1. 路由表:路由器通过维护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路由表中记录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的映射关系。

2. 路由选择: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路由器可以根据一定的策略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包转发。

常见的路由选择策略有最短路径优先、最小负载优先等。

3. 数据包转发:一旦确定了数据包的传输路径,路由器就会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数据包转发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包封装、封装后的数据包路由选择和目标主机的接收。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分类根据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静态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是指路由表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较少的情况下保持不变,一般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

静态路由算法的特点是简单、稳定,并且对网络流量较小的场景适用。

然而,静态路由算法无法适应网络拓扑结构频繁变化和网络流量动态调整的情况。

动态路由算法动态路由算法是指路由表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情况实时更新的算法。

动态路由算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路径,适应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的变化。

常见的动态路由算法有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

距离向量算法距离向量算法是一种分布式的路由选择算法,每个路由器根据相邻路由器的距离向量信息来更新自身的路由表。

该算法基于Bellman-Ford算法,通过每个路由器不断将自身的距离向量信息广播给相邻路由器来达到最终稳定状态。

算法流程如下: 1. 初始化:每个路由器只知道自己直接连接的网络,将其距离设置为0,其他网络的距离设置为无穷大。

2. 距离向量更新: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地向相邻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中的距离向量信息,相邻路由器收到后进行更新。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一)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系列一)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详解引言如今,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网络路由技术是互联网运行的核心。

而分组转发机制作为网络路由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网络路由技术中的分组转发机制,深入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什么是分组转发机制分组转发机制是指将网络数据包按照一定的规则转发到目的地的技术。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选择过程。

分组转发机制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关键,它能够高效地传输数据包,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分组转发机制的原理1. 路由表分组转发机制依赖于路由表的建立和维护。

路由表是指存储在路由器中的一张表格,记录了目的地址和下一跳的对应关系。

路由表的建立需要网络管理员定义网络拓扑和配置各个路由器的路由策略。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它会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选择下一跳并进行转发。

2. IP地址与子网掩码在分组转发机制中,IP地址和子网掩码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IP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每一个设备,而子网掩码用于确定网络的范围。

通过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配合,可以将网络划分为若干子网,并对每个子网进行分组转发。

3. 路由算法路由算法是实现分组转发机制的关键。

路由算法根据网络拓扑和网络流量的情况,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包转发。

常见的路由算法包括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和距离向量算法。

这些算法根据一定的指标,如链路质量、拥塞状态等,选择最优路径进行转发。

三、分组转发机制的应用1. 互联网在互联网中,分组转发机制是实现全球网络互联的核心技术。

当用户从一个网站请求数据时,这个数据将被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通过分组转发机制送达用户终端。

分组转发机制确保了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快速、稳定。

2. 电话通信分组转发机制在现代电话通信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通过将电话信号切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通过路由器进行分组转发,可以实现远程通信。

分组转发机制保证了电话通信的稳定性和清晰度,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接模式下分组转发机制的研究一、为什么要引入桥过滤防火墙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低廉的联网成本以及高效的网络服务使得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急剧增加,数量有限的IPv4地址格外紧缺,企业或单位通过NAT(Network Address Transmission)技术实现使用少量的公有IPv4地址供大量的内部主机24小时不间断的访问互联网,再不影响当前网络配置的情况下,网络安全管理需要一个可以对流入流出的数据包进行过滤控制的防火墙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基于路由器的防火墙由于涉及到子网划分以及IP地址分配等问题不被看好,桥过滤的出现使得可以在网络供应商的路由器与企业或单位网络之间安插一个可配置的防火墙,不改变网络结构,更重要的是不需要分配额外的IPv4地址。

图1 桥过滤工作模式示意图二、桥过滤防火墙的基本概念1、网桥简介网桥(Bridge),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中继,常用于连接两个或更多个局域网的网络互连设备,用于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通信协议、传输介质及寻址结构的局域网。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LAN连起来,先接收帧并送到数据链路层进行差错校验,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然后送到物理层再经物理传输介质送到另一个子网可以看作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如IP地址进行转发)。

透明网桥(transparent bridge)或生成树网桥(spanning tree bridge),首要关心的是完全透明。

装有多个LAN的单位在买回IEEE标准网桥之后,只需把连接插头插入网桥,就可以了。

不需要改动硬件和软件,无需设置地址开关,无需装入路由表或参数。

总之什么也不干,只须插入电缆就完事,现有LAN的运行完全不受网桥的任何影响。

2、工作原理透明网桥以混杂方式工作,它接收与之连接的所有LAN传送的每一帧。

当一帧到达时,网桥必须决定将其丢弃还是转发。

如果要转发,则必须决定发往哪个LAN。

这需要通过查询网桥中一张大型散列表里的目的地址而作出决定。

该表可列出每个可能的目的地,以及它属于哪一条输出线路(LAN)。

在插入网桥之初,所有的散列表均为空。

由于网桥不知道任何目的地的位置,因而采用扩散算法(flooding algorithm):把每个到来的、目的地不明的帧输出到连在此网桥的所有LAN中(除了发送该帧的LAN)。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桥将了解每个目的地的位置。

一旦知道了目的地位置,发往该处的帧就只放到适当的LAN上,而不再散发。

当计算机和网桥加电、断电或迁移时,网络的拓扑结构会随之改变。

为了处理动态拓扑问题,每当增加散列表项时,均在该项中注明帧的到达时间。

每当目的地已在表中的帧到达时,将以当前时间更新该项。

这样,从表中每项的时间即可知道该机器最后帧到来的时间。

网桥中有一个进程定期地扫描散列表,清除时间早于当前时间若干分钟的全部表项。

于是,如果从LAN上取下一台计算机,并在别处重新连到LAN上的话,那么在几分钟内,它即可重新开始正常工作而无须人工干预。

这个算法同时也意味着,如果机器在几分钟内无动作,那么发给它的帧将不得不散发,一直到它自己发送出一帧为止。

到达帧的路由选择过程取决于发送的LAN(源LAN)和目的地所在的LAN(目的LAN),如下所示:(1)、如果源LAN和目的LAN相同,则丢弃该帧。

(2)、如果源LAN和目的LAN不同,则转发该帧。

(3)、如果目的LAN未知,则进行扩散。

3、网桥与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区别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桥的相似,桥接模式有时候也叫交换(switch)模式,可以把交换机当做多端口的桥,此时所谈及的交换机工作数据链路层,成为二层交换机。

顾名思义,所谓二层交换机,其进行转发的依据就是以太网帧的二层信息,即MAC地址且是帧的目的MAC地址。

交换机接收到一个以太网帧后,然后根据该帧的目的MAC,把报文从正确的端口转发出去,该过程称为二层交换(如图1所示),对应的设备称为二层交换机。

在这里稍微提一下,在二层交换机之前用于二层交换机的设备是透明网桥,它和二层交换机的最大区别就是:透明网桥只有两个端口,而交换机的端口数目远远超过两个。

图 1 交换机工作在链路层目前的交换机都采用硬件来实现其转发过程,该器件一般称为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也俗称为交换引擎。

对于二层交换机来说,ASIC 将维护一张二层转发表L2FDB (Layer 2 forwarding database )。

表项的主要内容是MAC 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关系。

图1即为二层交换机结构示意图。

图 2 二层交换机结构示意图下面就详细了解一下二层交换机的转发过程,以图1为例进行说明。

交换机从端口1接收到一个以太网帧,其转发流程如下:根据帧的目的MAC 查MAC 转发表(即L2FDB),查找相应的出端口。

根据现有L2FDB 表,报文应该从端口2发送出去;L2FDB port2port3port4port5port6MAC MAC MAC MAC MAC MAC二层交换引擎SwitchASIC●如果在L2FDB表中查找不到该目的MAC,则该报文将通过广播的方式向交换机所有端口转发;●同时该以太网帧的源MAC将被学习到接收到报文的端口上,即端口1;●L2FDB表中MAC地址通过老化机制来更新;●在转发的过程中,不会对帧的内容进行修改。

图 3 二层交换机的转发流程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其数据包处理过程如图4所示。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数据(IP 报文)传送到正确的网络,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

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

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在路由器中涉及到两个有关地址的名字概念,那就是: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

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

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细分则包括:●IP数据报的转发,包括数据报的寻径和传送;●子网隔离,抑制广播风暴;●维护路由表,并与其它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这是IP报文转发的基础;●IP数据报的差错处理及简单的拥塞控制;●实现对IP数据报的过滤和记帐。

图 4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对转发进行路由时,其步骤如下:●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与路由项进行匹配操作;●匹配的动作是用报文目的地址与路由项的子网掩码进行“与”;如图目的IP10.111.1.88和各表项子网掩码“与”的结果如下:●10.111.1.88 & 255.255.0.0 = 10.111.0.0●10.111.1.88 & 255.255.255.0 = 10.111.1.0●10.111.1.88 & 255.255.0.0 = 10.111.0.0●如果“与”的结果和路由项中网络地址相同,则认为路由匹配●所有匹配项中子网掩码位数最长的为最佳匹配项,报文据此进行转发(从该表项对应接口发送)●如果找不到匹配项,则根据缺省路由0.0.0.0/0进行转发●如果没有缺省路由则报文被丢弃上述这种路由选路过程称之为最长匹配(longest-prefix match)。

图 5 路由器的最长匹配转发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

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

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

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

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

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

他们只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另一条线路转发。

这两条线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并采用不同协议。

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

4、防火墙的模式传统防火墙一般工作于路由模式,防火墙可以让处于不同网段的计算机通过路由转发的方式互相通信。

如图一所示,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工作于路由模式的防火墙的应用。

但是,路由模式下的防火墙有两个局限:如果防火墙的不同网口所接的局域网都位于同一网段时,传统的工作于网络层的防火墙是无法完成这种方式的包转发的;●被防火墙保护的网络内的主机要将原来指向路由器的网关设置修改成指向防火墙,同时,被保护网络原来的路由器应该修改路由表以便转发防火墙的IP报文。

如果用户的网络非常复杂时,这就给防火墙用户带来了设置上的麻烦。

这样就产生了工作在透明模式下的防火墙,工作在透明模式下的防火墙可以克服上述路由模式下防火墙的弱点,它不但可以完成同一网段的包转发,同时不需要修改周边网络设备的设置,提供很好的透明性。

在透明模式下,防火墙更像一个网桥,它不干涉网络结构,从拓扑中看来,它似乎是不存在的(因此称为透明)。

但是,透明模式的防火墙同样具备数据包过滤的功能。

透明网桥模式在数据链路层实现。

该模式下的防火墙不需要配置IP地址。

防火墙在该模式下工作时,可以透明地接入到网络的任何部位,无需改动用户网络结构和配置,即插即用,简便高效,使用方便。

三、当前的研究状况1、商业防火墙目前主流的防火墙生产商如思科、华为、Juniper、H3C等都有自己的硬件平台搭载其专属的性能实现方法。

从工作的层次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包过滤防火墙。

在网络层,它只是通过逐个检查单个包的地址,协议以及端口等信息来决定是否允许此数据包通过。

●应用代理防火墙。

它主要在应用层通过完全隔离内网和外网的通信以及细粒度的内容检测可以达到很强的安全性能。

●混合型防火墙(Hybrid)。

防火墙在功能和处理上能进行融合,保证完善的应用。

动态包过滤和透明代理的有机结合,可以做到用户无需知道给他提供服务的到底是用了那些技术,而防火墙根据不同的服务要求提供用户的使用要求和安全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