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8dabc4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7.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d211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b.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前言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文言文是必修内容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学习内容。
本文将会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的文言文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一、文言文基本功1.文言语法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和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文言语法。
学习文言语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其谓语•介词、连词与助词的使用•古汉语句法和现代汉语句法的差异2.文言文阅读方法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现代汉语阅读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对文言文独特的表达方式进行理解和解析•阅读时注重对上下文的推测和理解•善于利用文言文的语言成分和修辞手法进行阅读理解二、古代文学1.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古代文学的概念和现代文学有所不同。
除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古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2.古代文学作品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包含了很多古代文学作品,如《离骚》、《观沧海》等。
学生们需要对这些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其中,《离骚》是与屈原密切相关的诗篇,体现了屈原的政治、人文和文学思想。
而《观沧海》则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陶渊明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3.古代文学思想和价值观念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也是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部分。
学生们需要从中了解到古代文学对人生、情感、政治等问题的见解和观点。
三、文言文修辞手法文言文修辞手法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形式和手段,是体现文言文语言美感和思想内涵的关键所在。
下面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可以让人们通过对比喻事物的理解来获得更深层次的思考。
2.拟人拟人是通过对无生命的物体和抽象的事物进行人性化的描绘,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表现和抒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e6062f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b.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 文言文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包括:古代汉语的语法形式、词汇的古老和繁琐、以轻重音节和平仄等等。
2.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包括:定语前置、动宾结构、并列句等。
通过学习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循环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典故和成语,这些典故和成语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解这些典故和成语的含义,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5. 文言文中的句读和词读:文言文中的句读和词读是指文言文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和词语的读音。
学习文言文的句读和词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文言文的语音语调。
6.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如: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推测词义、理解上下文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总之,通过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提高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
七年级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48c6e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e.png)
七年级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作为语文学科的一大分支,文言文的学习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必修环节之一。
尤其是初中的七年级,文言文课程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学习文言文是否成功。
为此,我们应当全面梳理与掌握七年级下文言文的知识点。
一、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文言文作为汉语的古体,其语言特色不同于现代汉语。
一些常见的语言特色有:1. 具有较多的双音词和多音字,需要注意读音的正确性。
2. 非常注重平仄和韵律,是诗歌创作的主要语言。
3. 使用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例如“兼之”、“何者”等。
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 词语的认识、理解和背诵。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够理解和背诵这些词语的定义、解释和用法。
2. 句式的理解和分析。
文言文的句式比现代汉语更为复杂,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组成方式、用法和语义,还需要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逻辑与表达方法。
3. 修辞手法的鉴别和解析。
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排比等等,初中学生需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方法和效果,并能够进行相关鉴别和解析。
三、文言文的文本阅读文言文的文本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学会有效的文本阅读方法,例如:1. 积累上下文信息。
文言文中常常在上下文中体现出一些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的意义和用法,学生需要抓住这些上下文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本。
2. 分析语言细节。
具体来说,就是分析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意义、用法和语境,并发现其中潜在的矛盾、推理和修辞等因素。
3. 进行整体把握。
文言文的整体意义往往要通过整体的把握来实现,而不是一个单独的词语或者句子能够概括的。
学生需要理解文本的整体趋势和主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本。
四、文言文的作文能力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注重文本阅读和语言理解力的提高,还需要注重文言文的作文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写作技巧和方法,例如:1. 平仄和韵律的掌握。
写作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有严谨的平仄和韵律,初中学生需要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和方法,例如以单韵为主、平仄分明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68cbfe25fbfc77da269b18d.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初中七年下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七年下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bd288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e.png)
初中七年下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七年级下册的同学们来说,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梳理初中七年下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有:1、古今异义词例如,“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但”,古义是“只”,今义是“但是”;“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博士”,古义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是“学位名称”。
2、一词多义以“市”为例,“愿为市鞍马”中“市”是“买”的意思;“东市买骏马”中“市”则指“集市”。
3、词类活用“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名词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当窗理云鬓”中“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的”。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于理解句子的语气、结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之”“之”的用法多样,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睨之久而不去”中的“之”,是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2、“于”“于”常见的有“在”“到”“比”等意思。
“尝射于家圃”中“于”是“在”的意思;“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中“于”是“在”。
3、“以”“以”有“用”“凭借”“因为”等意思。
“蒙辞以军中多务”中“以”是“用”;“以我酌油知之”中“以”是“凭借”。
三、特殊句式1、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省略句“愿驰千里足”省略了主语“木兰”。
3、反问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四、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达”就是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雅”就是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例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为“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在翻译时,要注意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准确理解和翻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0368e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d.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
(最新完整版)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以下是对这一学期古文知识点的梳理:
单元一:启航篇
古文知识点1: 研究古文的重要性和目的
古文知识点2: 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单元二:情景篇
古文知识点1: 古文中的情景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
古文知识点2: 古文中的寓言和象征意义
单元三:书香篇
古文知识点1: 古文中的名句和典故
古文知识点2: 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单元四:物竞篇
古文知识点1: 古文中的物象描写和意象隐喻
古文知识点2: 古文中的感官描写和意境表达
单元五:龙跃篇
古文知识点1: 古文中的夸张和戏谑
古文知识点2: 古文中的对仗和反问
单元六:山水篇
古文知识点1: 古文中的山水描写和意境构造
古文知识点2: 古文中的比喻和拟人表达
本文档所列知识点为七年级下册部编人教版古文的核心内容,希望对学生的古文研究和理解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归纳整理自部编人教版教材,内容来自公开可查证的资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471722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a.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作者:亮子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世隶耕属于2、未尝识书具曾经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就:完成5、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6、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 9、不使学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1、泯然众人矣消失 12、贤于材人远矣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被 14、伤仲永哀伤、伤感 15、养父母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17、从先人还家跟从 18、卒之为众人卒:最终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20、固众人本来 21、即书诗四句写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当。
三、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直接原因)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全部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全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f914e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5.png)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全部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全部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逐一介绍文言文的各个方面,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古老而又有魅力的语言。
一、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指汉字文字中已经具有独立语法和较完整词汇固定的使用方式的一类文字,它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2. 文言文的特征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极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如主谓宾语的结构、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修饰语的使用等等。
(2)词汇:文言文的词汇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古诗中常用的比喻、典故等等。
(3)语气:文言文中常用的是正式、庄重、古雅、典雅的语言气氛。
3.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熟悉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然后通过不断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积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知识,增长人文素质。
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语法规则1. 主谓句主谓句是文言文中最基本、最基本的句型,主要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中间可以加上补语和宾语。
2. 主谓宾句主谓宾句是文言文中另一种常见的句型,一般由主语、谓语和宾语三个部分组成。
3. 从句从句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语法结构之一,是分开陈述一件事情各方面细节、补充说明的重要手段。
4. 状语状语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子成分,它是用来修饰谓语、形容词、副词或其他语言单位的。
5. 其他句型文言文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句型,如倒装句、并列句、复杂句等,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掌握。
三、文言文的常用词汇文言文的词汇和现代汉语的有所不同,熟悉常用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1. 动词:常见的动词有行、食、善、见、听、服、闻等等。
2. 名词:常见的名词有天、地、人、君、臣、妻、孺等等。
3. 形容词:常见的形容词有美、丑、愚、智、刚、柔、高等等。
4. 副词:常见的副词有较、甚、过、可、不、久等等。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a0925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b.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梳理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以供学生们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一课“深夜长沙”•课文简介:《深夜长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描写了夜幕笼罩下的长沙城景象。
•重要知识点:此诗为七绝,有使用到“夜色沉沉”、“城阙辅三秦”、“千门万户曈曈日”等常见词语,同时还有运用对仗及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胡风·送范晔之潼关”•课文简介:此文为汉代诗人胡风的一首《送范晔之潼关》诗,描绘了诗人极度悲伤的心情以及离别时的婉约形式。
•重要知识点:此诗为七绝,有使用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白云之梦蒸尽”等常见词语,同时还有线索陈设和写景交叉等反复和加重意境的表现手法。
第三课“观堵庐山”•课文简介:《观堵庐山》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描写了登高远望庐山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排除干扰、振奋精神的高度。
•重要知识点:此诗为七绝,配合有使用到“峰峻必有风存”的意象,同时还有褒贬交加的写法,展示了王安石豁达追求的境界。
第四课“风筝”•课文简介:此文为角马山人的《风筝》寓言小品,是描述一只风筝的飞行历程,自由的飞越与受限的牵引反映出了每个人心中自由与羁绊的矛盾之感。
•重要知识点:此文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人格化的风筝以及风筝与人的心理等,并对传统文化批判和思考。
第五课“初到南京”•课文简介:此文为明代作家袁宏道的《初到南京》游记,纪录了其初到南京的所见所闻和心情感受。
•重要知识点:此文运用成语很多,含有丰富的比喻与意象,同时还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和锤炼的写作技巧,展现袁宏道的文学才华和旅行经验。
第六课“陈陶”•课文简介:《陈陶》为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文言文,描述了晋国人陈陶用千石礼敬母亲的事迹,弘扬了儒家“孝道”文化。
•重要知识点:此文有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以及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和独特的修辞技巧,展现出作者司马相如的文学风范和思想水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d9f65c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5.png)
七年级下册语⽂⽂⾔⽂知识点归纳 ⽂⾔⽂⼀直是我们语⽂的⼀个重要考点,下⾯是由店铺为⼤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家! 七年级下册语⽂⽂⾔⽂知识点(⼀) ⼀、《伤仲永》 1.出处:选⾃《临川先⽣⽂集》 2.作者:王安⽯,字介甫,晚号半⼭也被称为王⽂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学家。
他的散⽂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家”之⼀。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若⼲条。
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才的培养是⼗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环谒[ye] 泯[min]然称[chen] 夫[fu] B. 词义: ⑴.通假字: ①.⽇扳仲永环谒于⾢⼈: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组合意为“⾃从”,eg:⾃是指物作诗⽴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理:古义是⽂采和道理,eg:其⽂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章内容或语句⽅⾯的条理。
⑶.⼀词多义: ①.⾃:a.⾃⼰,eg:并⾃为其名;b.从,eg:⾃是指物作诗⽴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b.名词,客⼈,eg:于是宾客⽆不变⾊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是指物作诗⽴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eg:泯然众⼈矣。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f50de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5.png)
01、《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4f97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c.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文言文主要包括《聊斋志异》中的《牛郎织女》、《涉江》、《胡僧》等篇目。
这些文言文作品囊括了古代言情、神鬼奇谈、佛教传奇等多种题材,同时也展示了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词汇文言文中存在较多的古代词汇,如宦、郎、惬、必欲、所恶、甚难之者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古代词汇的意思,以便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二、句法结构1.并列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列连接,在文言文中常用“而”、“乃”等连词。
如《牛郎织女》中的“牛郎织女,天河之滨,牵牛照虎豹之色,织女对织机而愁眉苦脸。
”2.状语从句:表示行为的方式、原因、结果、条件等,常用的连词有“以、若、如、虽等”。
如《聊斋志异·石关救犬》中的“过一时,皆不在言,余伏几而卧。
忽于股缝中触手渐长,盈寸许,怖栗不能动。
”3.主谓宾结构:即一个句子中包含有主语、谓语和宾语。
如《聊斋志异·胡僧》中的“泷处有游鱼,以俟鱼肠。
”4.并列结构:即同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成分。
如《牛郎织女》中的“悲曰:‘王子可哀也,感曰:‘云何可已也?’”5.颂词:指对人或事物表示赞美的措辞。
如《聊斋志异·牛郎织女》中的“河伯令车而载织女,玉女令风而送牛郎。
”三、修辞手法1.比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
如《牛郎织女》中的“念牛郎之贫苦,织女之辛苦。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和特点,以此增加描写的生动性。
如《聊斋志异·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念云:‘孙女乡思久矣,可探玉天仙,不知可阻也。
’”3.对仗:指诗句中前后两个相对的部分有对应关系,以便增强韵味和节奏感。
如《聊斋志异·胡僧》中的“泷水浸,竹林遭雨。
”4.排比:通过将同类事物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
如《聊斋志异·胡僧》中的“蓬山之下,提壶才型序八仙。
”四、情节描述文言文中常常通过情节描述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54249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7.png)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1一、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二、实词列举。
1、少习吏事(熟悉,通晓)2、寡学术(少)3、每归私第(自己的住宅)4、阖户启箧(关)(门)(打开)(箱子)5、处决如流(比喻快速)6、既薨(已经)(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7、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8、忌克(对人忌妒刻薄)9、卒用其人(终于)10、及为相(做,担任)1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1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担任)三、虚词列举。
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连词,不译)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把)3、普又以其人奏(将)4、跪而拾之以归(连词,然后)四、课文翻译。
**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七年级下文言文五大知识点
![七年级下文言文五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c9aca3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1.png)
七年级下文言文五大知识点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推进,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学的教学中,文言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学习,作为中学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内容较为简单,但也包含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下文言文的五大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
一、文言文基本语法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对于阅读和写作都至关重要。
文言文语法主要包括:“六韵三停、句读无声、呼应对仗、多音字的读音等等。
在这五年级下册,同学们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理解句子结构和阅读要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古文阅读技巧阅读古代文献需要一定的技巧,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们一般会布置一些古文阅读作业,考验同学们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因此,掌握古文阅读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包括:抓住主要句子和关键字词、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理解用典、了解修辞手法等等。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瑰宝,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反复、比喻等等。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美化语言,还可为文献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学们也需要借此机会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了解每种手法的用法和效果,为自己写作时借鉴和借助。
四、文言文的历史文化背景文言文是我国古代先贤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掌握文言文的历史文化背景十分重要。
同学们在学习古文时,需要有扎实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
只有充分理解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含义和内涵。
五、文言文的语境分析除了古文阅读技巧,掌握文言文的语境分析也是同学们必须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
文言文常常使用短句或典故造句,同学们需要在理解单个词语的含义之外,还需要关注文中的语境和逻辑关系。
文言文的语境分析是阅读和写作的难点之一,需要同学们通过多读多写、多练才能达到扎实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七下课内文言文重点知识清单
![部编版七下课内文言文重点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69cbb11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7.png)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点知识【最新版部编教材适用】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①。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②,见③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④才略,非复⑤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⑥刮目相待⑦,大兄何见事⑧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重点字词】①务:事务。
②涉猎:粗略地阅读。
③见:了解。
④今者:如今,现在。
⑤非复:不再是。
⑥更:另,另外。
⑦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⑧见事:知晓事情。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脱。
【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气词,同“耶”。
【古今异义】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孰若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独自,孤独。
但.当涉猎古义:只,只是。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蒙乃始就.学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等到今义:以及。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另,另外。
今义:更加。
【固定句式】定语后置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翻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全文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
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①,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
尝射于家圃③,有卖油翁释担④而立,睨⑤之久而不去。
七年级下册古文文言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古文文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ebaac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9.png)
七年级下册古文文言知识点古文文言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必修课程。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古文文言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下册古文文言的知识点,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吧。
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基础。
文言文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如遣词造句、音韵讲究、语法较为复杂、词义深远等等。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二、文言文的基础词汇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体裁,其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词汇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运用文言文表达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文言文基础词汇,需要通过反复背诵、记忆,来加强记忆并巩固知识点。
三、文言文的句型结构文言文的句型结构与现代汉语大有不同,通常采用并列句、独立句、主谓结构等复杂的语法结构。
在学习文言文句型结构时,需要对每种句型结构进行分类、记忆、理解,并通过多做练习来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和表达方式。
四、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修辞手法。
古人善于用象征、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学习文言文修辞手法,需要通过阅读、分析古文,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使用场景,并通过练习来增强自己的运用能力。
五、文言文的常见句式文言文常见句式丰富多样,包括“比喻句式”、“夸张句式”、“反问句式”、“排比句式”等等。
在学习文言文常见句式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领悟,熟练掌握每种句式的特征和使用方式,同时练习多种不同类型的文言文句式,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六、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在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时,需要注意句式结构,理解句子的基本含义,注意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注意背景和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部编版七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96e25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0.png)
部编版七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风格特点。
部编版七下的文言文篇章内容丰富,涉及到了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部编版七下文言文篇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供参考:第一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1.常见的句式结构:主谓、主谓宾、主谓双宾、主谓状、主系表、倒装、无主句等。
2.重要的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等。
3.名词:可以表示人、事物、抽象概念等,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
4.动词: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常见的动词形式有:动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5.代词:主要用于替代名词,有人称、物称、指示、疑问等不同的功能。
6.数词:表示数量的词汇,包括基数词、序数词、数量短语等。
7.介词:用于表示时间、空间、原因、方式等多种关系。
8.连词:用于连接句子或词语之间的关系,包括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9.助词:用于辅助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语法功能。
第二部分:修辞手法和文言文的特点1.比喻: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形象生动的目的。
2.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形态、数量、程度来加强修辞效果。
3.借代:通过使用代词或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来替代实际事物。
4.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句式结构,以增强表达的力量和效果。
5.比拟:通过把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独特性或特点。
6.对偶:通过将具有对称关系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配对使用,以增强修辞效果。
7.借物抒情:通过描写自然界的景象和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第三部分:古代文学和历史文化1.古代文学:包括诗歌、散文、辞赋、传记等多个文学体裁。
2.古代历史:包括帝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古代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多种哲学流派和思想。
4.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律诗等多种形式。
5.古代散文:包括写景、抒情、议论、颂扬等多种类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f4c6260912a216147929ad.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文知识归纳一、《伤仲永》1、出处:2、作者:3、代表作: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A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B词义:⑪、通假字: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②贤于材人远矣:③未尝识书具:⑫、古今异义:①是:古义,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⑬、一词多义:①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并自为其名: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
⑨于:贤于材人远也: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
(11)夫:今夫不受之天:夫起大呼。
⑭、词语活用:①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
)④父利其然(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⑮、重点词语翻译:①世隶耕②不至③称前时之闻④通悟⑤收族⑥彼其:⑦泯然:⑧贤于材人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全局表判断。
)②省略句:a、不使学。
(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b、令作诗。
(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c、还自扬州。
(省略主语“我”)d、受之天。
(“之”后省略“于”)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0c801e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9.png)
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②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③当涂:当道,当权;④辞:推托;⑤务:事务;⑥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⑦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⑧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⑨但:只,只是;⑩涉猎:粗略地阅读;⑪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⑫及:到,等到;⑬过:经过;⑭才略:才干和谋略;⑮非复:不再是;⑯更:重新;⑰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⑱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⑲见事:知晓事情。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议论(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课后重要思考题】二、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因为吕蒙是孙权的主要将领,在军事上很有才能,但是吕蒙学识不高,孙权想让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所以劝他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访,拜见。
⑪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
其作用是什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
_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
__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
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一)课文字词详解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
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又。
②当:对着。
③户:门。
④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⑤唯: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①忆:思念。
②军帖:军中的文告。
③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5 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征兵。
②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③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④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5市:买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②鞯(ān_jiān),南市买③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集市。
②鞯:马鞍下的垫子。
③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①旦:早晨。
②但:只。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胡骑(jì)鸣②啾啾。
①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
②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若飞。
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寒光照⑤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战事。
②度:越过。
③朔气:北方的寒气。
朔,北方。
④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⑤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②策勋:记功。
③强: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欲:想要。
②用:愿做。
③愿:希望。
④千里足: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①红妆;①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弟闻姊来,磨刀①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②著(zhuó)我旧时③裳。
①霍霍:磨刀的声音。
②著:穿。
③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当窗理①云鬓(bìn),对镜②帖③花黄。
出门看④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①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②帖:同“贴”。
③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④火伴:同伍的士兵。
雄兔脚①扑朔,雌兔眼②迷离;双兔③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①扑朔:动弹。
②迷离:眯着眼。
③傍地走:贴近地面跑。
④安:怎么。
(二)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三)揣摩语言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