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绿色社区的建设与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我国绿色社区的建设与完善

作者:董杰

来源:《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01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视角。其中,创建绿色社区则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社区因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支撑,在构建绿色生活理念与方式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可能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绿色社区的建设与完善可以从软硬件两方面综合施治,即夯实绿色社区建设的硬件基础,创设绿色社区建设的软件环境。唯如此,才能将绿色社区建设推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

关键词:绿色社区;经验;问题;完善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98X(2018)01-0091-06

一、绿色社区何以可能

——绿色社区的时代价值和理论基础

2001年,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在我国开始启动。绿色社区符合新时代可持续性、绿色化发展的理念与要求,对于塑造绿色健康、生态优美的生活环境意义重大。另外,作为有效衔接绿色发展和绿色家庭的中间环节,绿色社区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功效,为民众积极打造绿色化、生态化生活环境,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一)绿色社区的时代价值

首先,绿色社区的首要价值在于追求和实现绿色生活理念及模式支撑下的民众身心健康快乐。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垃圾成山、污水横流、蚊虫滋生、嘈杂混乱的生活环境里。而绿色社区的建设,最根本的就在于彻底改善这种社区境况。“社区是我家,绿化靠大家。”这句再常见不过的宣传口号喊了多年,至今尚未完全变为现实。而新时代下的绿色社区建设,就是要把这句口号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去。从这个层面而言,绿色社区的时代价值首先是一种绿色生活理念的新时代塑造,是广大民众超越物质财富追求之上的精神层面的新诉求。

其次,绿色社区的时代价值还在于“牵起”绿色家庭和绿色发展。绿色社区建设,小则关乎每个家庭、每名居民绿色生活理念与方式的培育,大则影响绿色发展,是由小及大的关键连接点。绿色发展过于宏观,而绿色家庭又略显微观。居于中间层级的绿色社区则恰好填补两者之间的空白,并成功搭建起绿色理念与方式“上通下达”的桥梁。绿色家庭的现实成效需要绿色社区支撑并推广至社会层面,而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化及氛围影响也需要绿色社区的承接而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所以,新时代下绿色生活理念与方式的塑造和培育,少不了绿色社区这一关键纽带。

再次,绿色社区还有助于为生态文明建设创设现实基础载体。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正在逐步融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建设过程略显宽泛与宏大,需要一个基础切入点,从而使之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实现有效衔接。而绿色社区的打造就为这一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与基础载体。在一个社区范围内,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因素都有体现,而这些又都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从这个角度分析,社区就是整个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社区范围内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集中反映在对绿色社区的打造上。

(二)绿色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的结构组成或发展系统,以及这种结构或系统的有效运行都是有规律的。而对这种规律的科学研究和探寻构成了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有机体概念在《哲学的贫困》中首次被提及,在《资本论》第1版序言中,这一概念又被进一步阐释:“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之后这一概念不断得以深化,并最终形成了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有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社会体系的多种要素和诸多环节构成,且这些要素与环节始终处于相依相存、互动联系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此外,这一有机体还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并在不断地自我意识、调节、革新和完善的过程中展现其生命特征。由此而言,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在本质上是对人类社会整体性及其内部辩证性范畴的科学反映。

沿着这个思想理路继续深化,马克思将社会有机体理论扩展至“自然——人——社会”有机整体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他看来,“自然——人——社会”也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且构成这一有机整体的诸多要素也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这样,它就必然强调人类文明的发展取决于有机系统内部各要素以及有机系统与现实环境之间多因素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与相应影响,关注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性、辩证性以及全面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这一理论不仅为当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渊源,而且也为绿色社区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层面的可能性。

2.系统工程理论。绿色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规划设计、布局施工、社区管理,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营造与维护、社区组织和文化的培育等,绿色社区建设涵盖自然、社会、文化、生态、工程设计与管运等领域,是多学科多领域统筹推进的结果。而系统工程理论的出现与科学指导,使绿色社区建设逐渐成为现实。

系统工程理论是一系列系统工程相关理论的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一般系统论(以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为主要代表,重在概括系统的一般原则和共性)、控制论(以美国学者维纳为主要代表,重点研究系统的控制)、信息论(美国数学家香农被誉为“信息论之父”,提出有关信息的系统论述,比如信息的信息量、信息处理等)、自组织理论(是最新发展的控制论和一般系统论,主要包括突变论、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等内容,是对于多学科彼此渗透又交互发展而形成的方法性学科的理解与论述。系统工程理论立足于系统工程整体的不断优化、

构成部分的作用效果发挥及相互协调配合等目标实现,是集目的性、动态性、整体性、协调性、综合性等原则于一体的应用性很强的理论。系统工程理论不仅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义重大,而且对绿色发展下的绿色社区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推进也极具工具性色彩。

以上两种理论,共同构成绿色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也正是有了这两种理论的合理支撑及科学指导,绿色社区才得以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越发显现出其明显的时代可能。

二、我国绿色社区建设的现实表现——经验总结与问题分析

从政府认可并启动绿色社区建设至今,我国绿色社区的建设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回顾这段历程,我们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建设经验,比如绿色社区建设政策引导成效渐显、绿色社区公众参与整体向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且集中体现在绿色技术支撑、组织管理保障和绿色文化影响等方面,并对绿色社区建设构成阻碍。

(一)我国绿色社区建设的有效经验

绿色社区建设理念及其实践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绿色社区建设在政策引导推进及公众积极参与方面形成了一些经验。

首先,绿色社区建设政策引导成效渐显。2001年,旨在将环保落实到社区里面并不断强化居民参与的政策目标与“绿色社区”概念极其吻合,所以“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才得以在政府认可与支持下在我国开始启动,其标志是绿色社区创建任务首次在国家级文件《2001—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中被提出。这项国家工程以47个环保重点城市的试点开头,其中政府的政策推广功不可没。在2003年的世界环境日,“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又开始起步,成为配合推进绿色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后的世界环境日上,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首次被颁布,开启了绿色社区在全国的大规模创建。接下来,一系列争创绿色社区和积极推进绿色社区建设的活动纷纷开展起来。比如2005年6月,环保部开展了“百名市长进绿色社区活动”;2006年初,四川省开始试行绿色社区表彰评估标准;2006年6月,贵州省通过环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绿色社区建设……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引导下的绿色社区建设正在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其次,绿色社区公众参与程度日益提高。绿色社区建设的成败,与民众的参与程度高低关联性较大。民众参与度高的地区,比如山东和云南,绿色社区建设开展得就较为广泛并卓有成效。总体而言,绿色社区建设已经进入全面铺开和提速建设阶段,公众参与绿色社区建设的程度日益提高。这不仅对绿色社区建设意义重大,而且也正在夯实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而对于那些经济发展较快、生活理念更加超前的地区,绿色社区建设更是渐入佳境,并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社区的时代潮流,比如北京市八角北路社区推行的“自助绿化”模式和上海市南梅园社区的绿色账户项目社区全覆盖等。这些新模式和新理念没有公众的积极广泛参与只能是“空中楼阁”。从这个意义来看,我国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我们当下的绿色社区建设的理念认知、热情和积极性整体上正趋于一种良性化和科学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