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___.

合集下载

水土流失危害确认设定依据

水土流失危害确认设定依据

水土流失危害确认设定依据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灾害,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我们需要依据一些设定依据和准则来进行评估和衡量。

本文将就水土流失的危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同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水土流失的定义和意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和水在自然地理条件下被水流、风力等外界因素剥蚀和冲刷的过程,导致土壤的流失和水资源的浪费。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包括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确认设定依据要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设定依据和评估指标。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用的设定依据:1. 保土保水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如《土壤保护法》、《水土保持条例》等,可以作为水土流失危害确认的依据。

2. 农田水土保持工程规范:对于农田建设和管理,各级水利部门和农业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可作为评估水土流失危害的参考依据。

3. 土壤侵蚀指数和评估模型:通过建立土壤侵蚀指数和评估模型,可以对土壤侵蚀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和预测,为确定水土流失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4. 生态环境和农田生产状况:对于可能受到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通过对生态环境和农田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直观地评估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评估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应对。

以下是一些水土流失危害评估的方法和指标:1. 土壤侵蚀量评估:通过测算土壤流失量和侵蚀速度,评估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和规模。

2. 生物多样性评估:水土流失会导致植被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通过对植被和生物种类的调查和统计,可以评估水土流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水资源利用评估: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通过评估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和水资源供需情况,可以了解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划分标准

水土流失的划分标准

水土流失的划分标准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带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所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

根据我司各矿地表因采煤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裂缝、滑坡、塌陷,使地表大面积土地荒芜,同时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引起村矿矛盾积聚,直接影响矿区周边村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为及时解决以上问题,厘清水土流失界限。

特提出以下参考标准,以便解决地面塌陷问题。

1、覆盖山体,沟壑在45°以下,能正常利用的坡耕地、水地、旱坪地以及经济林、瓜果树的,受采煤影响后不能正常利用的,且无复垦可能的可视为水土流失。

2、山体坡度较陡,在45°以上,但山体下有耕地、水地以及经济林瓜果树的。

因受采动影响山体滑坡而掩埋的可视为水土流失。

3、因采动影响造成山体滑坡,造成山体上方及周边正常的耕地、水地、旱坪地、经济林等不能使用的可视为水土流失。

4、因采煤影响到山体公路、小道裂缝、塌陷而致使不能行走波及所需耕作土地而未能到达耕作的可视为水土流失。

5、因采煤影响山体滑坡,雨季后受到冲刷、侵蚀、破坏的耕地的可视为水土流失。

6,因采煤影响滑坡致使河道淤积导致河道两旁及周边土地长期不能耕作的,可视为水土流失.
7,因采煤影响到荒山荒坡的,不予承认和补偿.。

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被大量流失的现象,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条件:气候是水土流失的重要条件之一。

干旱和风沙等恶劣气候条件会使土壤表面失去保护层,容易引发水土流失。

2.地形条件:地形对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影响。

山地、丘陵、沙漠等地形条件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而平原和丘陵地带水土流失的程度相对较轻。

3.土壤性质:土壤的性质对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的结构、质地、肥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和速度。

4.植被条件:植被的覆盖程度对水土流失的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缺乏植被的地区,土壤表面容易暴露,水土流失的速度会更快。

5.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开垦、滥伐木材、过度放牧等行为都会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涉及到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治理。

- 1 -。

工程施工水土流失原因

工程施工水土流失原因

工程施工水土流失原因一、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的流失,这种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使得土地变得贫瘠。

水土流失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而在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开挖和运输:在工程施工中,常常需要进行土壤的开挖和运输。

如果这一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很容易导致土壤的流失。

尤其是在雨季或者潮湿的环境中,土壤更容易被水流冲走,加剧水土流失的问题。

2. 土地覆盖不足:在工程施工现场,如果土地的覆盖不足,容易受到风雨侵蚀,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山区或者临近水源的地方,水土流失的危害更为严重。

3. 施工浪费:一些施工现场存在施工浪费的问题,包括废弃物的堆放和不合理的土方开挖等。

这些浪费不仅会导致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还会加剧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4. 施工机械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的使用可能会对土地造成挤压和损坏,从而加剧水土流失的问题。

5. 环境管理不善: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如果不善,很容易导致施工区域的水土流失。

例如,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和植被的保护措施,都容易加剧水土流失的问题。

6. 面积开垦过度:在一些地区,由于开发和建设过度,导致土地的面积开垦过度,从而失去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问题。

二、工程施工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施工水土流失问题的存在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

这样一来,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风景。

2. 农业生产受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特别是在一些农业发展比较集中的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3. 城乡建设受阻: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的退化,从而对城乡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 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 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 ①植被的破坏 •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 ③开矿
水土流失的危害
•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 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 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 • 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 (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 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 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 肥力下降,据试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 土层1cm,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t,同时带 走6一15t氮,10-15t磷、200-300t钾。 • 此外,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一 系列不利影响,它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 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 重力侵蚀Gravity erosion:是指地表土石物质受到地震、 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海浪、风、冻融、冰川,人工 采掘和爆破等任何一种应力作用时,在自重力为主的作用 下,失去平衡而产生破坏、迁移和堆积的一种侵蚀过程。 常见于山地、丘陵,河谷和沟谷的坡地上。 • 发生的条件:①土石松散或滑动易破坏;②土石临空坡度 陡,表面土石外张力;③地面缺乏植物覆盖,又无人工保 护措施。 • 影响:重力侵蚀破坏耕地、掩埋庄稼;摧毁城镇、村庄和 厂矿;破坏交通道路、通讯设施和渠道;堵塞河流,并为 河流和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间接地造成河流治理困难。
03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是由于土地表面的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沙石等物质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有关水土流失的材料:
1.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贫瘠、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水土流失还会淤积河床、水库等水利设施,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降雨量过多、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为了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修建水利工程等。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这些阅读材料,可以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建议咨询环境领域专业人员或查阅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政策解读。

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水土流失是指土地表层发生脱离、侵蚀、滑动、堆积、覆盖等现象,造成土地功能减弱、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

水土流失是一个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方面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那么,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性质等。

例如,气候的变化会导致降水量的不均匀分布,造成土壤干旱和水分亏缺,促使土地上的植被枯死和土地上的农业耕作难以开展。

同时,地形起伏不平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福音之一。

山区地形摆放,水流越来越快速,容易冲刷土地表层,造成水土流失。

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

比如农业灌溉、过度采伐、非法养殖、过度放牧等,也都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农民为了保障农田的高产,会在农业灌溉上大量消耗水源;过度采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森林砍伐,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非法养殖和过度放牧对草原生态造成了破坏和污染。

因此我们在进行人类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三、治理不到位水土流失治理的不到位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由于环保事业的不断推动,我们对于水土流失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也为此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

但是其中的一些治理方案往往过于简单,效果不尽如人意。

政府和社会机构应该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研究,采用先进的治理方法,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进行治理,从而切实减轻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

总之,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和治理不到位都是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原因。

环保事业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为水流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冲刷、侵蚀和破坏,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甚至河水被土壤冲刷到陆地、水库等地形地貌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环境挑战,对于农田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和缓解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措施。

一、植被保护和恢复植被是土地的有机保持者和固土措施的核心。

保护和恢复植被对于减少水土流失非常重要。

在农田中,可以采取分层栽植、间作和轮作等方法,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在水源涵养区和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造林和退耕还林,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和保持土壤的能力。

二、防治土地和河道侵蚀土地和河道的侵蚀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少土地和河道的侵蚀,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河道和土地,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生物措施包括种植河道和土地侵蚀抑制物种,例如草本和灌木类植物。

工程措施包括修筑护岸、挖掘水沟和修建水库等。

管理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农田管理方案,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

三、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一系列人工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护坡、挖掘沟渠、建设沟槽等。

非工程措施包括制定农田管理规范、推广农业生态技术等。

水土保持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地质、气候等自然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

四、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土壤和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至关重要。

农田渠系是农田水利系统的核心,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

可以采取灌溉技术和排水技术结合的方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并减少因灌溉和排水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

五、加强土壤保育和改良土壤保育和改良对于减缓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等措施,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水土流失概述和成因

水土流失概述和成因

4
-
-


水土流失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 题,其成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 包括人类活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保 护我们的土地和水资源,维护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总结Leabharlann 技术因素土地利用规划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如未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自 然条件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例如,在陡峭的 山区进行农业开发,或在易受洪水侵袭的地区建设居住 区,都可能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
灾害影响
2
水土流失成因
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会直 接破坏地表结构,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
同时,灾害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 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
3
3
总结
为了防止和减缓水土流失,我 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 括改善农业实践、加强森林保 护、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以及 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意识等
农业技术
落后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如采用不适当的耕作方式 和种植结构,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也可能导致水 土流失。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如免耕农业、精准灌溉等 ,可以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
3
总结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
快速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那些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发展,可能导致对土地和水 的过度开发,从而加剧水土流失
灾害
2
2
水土流失成因
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如长期干旱、暴雨、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都可以 加速水土流失。干旱会导致土壤干燥,降低土壤的粘附 性,使得土壤在雨季更容易被冲走。而暴雨则会导致强 大的地表径流,将土壤和岩石带入河流和湖泊。大风则 可以直接吹走表层的土壤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水土流失也有重要影响。高地、陡坡等地区 由于地形的原因,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此外,地表崎 岖、沟壑纵横的地区也容易因为地表径流的冲刷而发生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概述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表层的水分和土壤被迅速流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当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严重危害了地表水资源和土地的可持续开发。

以下是水土流失的一些常见现状: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逐渐退化,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

这使得土地不再适合农业生产,并最终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泥沙淤积因为水土流失,泥沙会被带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被淤积。

随着时间的推移,淤积物会导致水深变浅,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会影响水源的供应。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会破坏植被覆盖,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

植被的减少会加速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这对于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资源丧失水土流失导致水源的流失和水体污染。

水资源的短缺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成因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雨、风力、地质构造等,并且这些因素在某些地区特别突出。

例如,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降雨过程中暴雨和洪水易导致土壤的冲刷和侵蚀。

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土地开垦、过度放牧、疏伐森林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等活动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保水能力,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解决方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植被的恢复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暴露,进而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土地规划和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壤保育的因素,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区域,并确保合理的轮作制度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地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大规模流
失现象。

水土流失是一种地表水和土壤的严重损失现象,会给环境和
人类带来严重的影响。

1. 什么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指的是水和土地在不同的因素作用下,造成大量水和土壤的
流失。

水土流失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地质
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成因很复杂,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陡坡、
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垦土地、采伐森林、河
道不畅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水土保持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水土流失
的存在。

3.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了土地资源,会导致耕地的逐渐减少,使农业生产
受到限制。

同时,水土流失还会造成水质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生物
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加速土地的沙化和漠化,导致环境生态系统的恶化。

4. 预防水土流失措施
预防水土流失是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体系,加强土地治理和修复,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和对环境的重视程度,限制过度开垦、采伐和开采,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

5. 结论
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损害环境和土地的现象,加强防治水土流失是当今环境保护和土地治理的重中之重。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和土地治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护地球家园的环境和资源。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 水土流失概述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

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

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5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是指坡面土壤、水体等自然要素受到过度蚀减、损失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的危害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会加速土地的退化,导致土地变得贫瘠、
沙化、荒漠化,使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 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会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源层,导致
水资源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会破坏生态环境,使土壤、植被、水
文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

4. 经济损失:水土流失会加剧土地的价值损失,包括土地的价值、森林的价值、草原的价值等,导致经济损失。

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水土流失的原因调查: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

2. 水土流失的面积和程度调查:调查水土流失的面积和程度,包
括坡面、水面、山谷等不同地形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3. 水土保持措施调查:调查当地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沟渠、堤防、水土保持性能测试等。

4. 水土保持效果评估: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水土流失减少程度、土地退化程度、水资源恢复程度等。

5. 水土保持管理情况调查:调查当地水土保持管理的情况,包括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监督管理等。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二、中国水土流失现状
据 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现有水土 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围总面积 的31.1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29.32万平方千 米,风力侵蚀面积165.59万平方千米。 相比较而言,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水土流失 面积356万km2 ,其中:水蚀面积:165km2 风 蚀面积:191万km2 ,在水蚀、风蚀面积中,水 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 。 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在水土流失方面的治理 和控制取得了一定成就。(数据来源: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工程措施 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都是工程 措施。在沟道里打坝淤地,拦蓄泥沙,不仅可以 防止泥沙流入河中,还可以在淤地上种植庄稼, 治沙效果显著。 3、耕作措施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改变过去那种掠夺式的开发模式,进行种植业结 构调整,有计划地安排农、牧、林各业生产,大 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加工业和旅游业,使各 种产业协调发展,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风力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 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 刷力也越强。 •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 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 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 ③地面物质组成。 •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 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3、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山塘、水库, 降低了这些水利设施的蓄水功能,影响了水资源 的开发利用。 4、水土流失影响交通运输 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公路、铁路沿线山 坡塌方而引起的交通中断事故,全国时有发生, 不胜枚举。 5、水土流失致使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1998年 夏天,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分别发生全流域性 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 土流失严重,加速了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降低 了水库的调蓄和河道的行洪能力。

水土流失的名词解释

水土流失的名词解释

水土流失一、概念解释水土流失是指土地表层土壤和水资源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而造成的流失现象。

这种流失导致土地贫瘠、水土资源破坏,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成因分析2.1 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1.过度畜牧:过密放牧导致土地过度踩踏,破坏土壤结构,加速水土流失。

2.过度耕种:过度的耕种频率和深度破坏土壤层次,削弱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3.种植大规模单一作物:缺乏作物间的轮作和间种,容易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

4.没有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水土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增加土壤流失的可能。

2.2 村庄和城市化进程1.城市扩张和城市建设导致大面积的土地开垦,破坏原有的植被覆盖,增加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2.密集建筑和道路建设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路径,导致水流速度加快,加剧了土壤的侵蚀。

2.3 气候因素1.频繁的极端降水事件:强降雨会导致土地表面径流增加,冲刷土壤,加速水土流失。

2.干旱和高温:干旱和高温导致土壤干燥和结皮,减少土壤的保水能力,使其更容易被风吹扬和水冲刷。

2.4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1.植被破坏:砍伐原始森林、滥伐、过度放牧等破坏了植被覆盖,使得土壤裸露,易受水流冲击。

2.森林开垦:森林土地变为农地或城市用地,导致土壤裸露、植被减少,增加了土地的脆弱性。

三、水土流失的影响3.1 土地贫瘠化和农业生产减产1.水土流失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化,减少了农田的生产潜力。

2.水土流失还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增加了地表径流的速度,导致水分分布不均,加剧了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风险。

3.2 水资源破坏和水质恶化1.水土流失带走了大量的土壤,使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寿命缩短,造成水资源的减少。

2.被冲刷物质污染的水流使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人畜饮水安全,还损害了水生态环境。

3.3 生态环境恶化1.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壤和植被,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水土流失还增加了土地表面的坡度,导致水土资源集中流失,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水土流失及水力侵蚀的

水土流失及水力侵蚀的

防治措施
1.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水土保 持林为主,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经济林、薪炭 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
2.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发展畜牧经济。超载放牧 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质量。并改善放牧 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
3.搞好矿区土地复垦(平整、淤土,植树种草)黄土高 原是我国最大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避免由于 煤炭开发而引起的大规模水土流失。
草场退化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黄河源头第一 县,20多年前的玛多山清水秀、湖泊成群、 湿地连片,赖于黄河母亲的施泽,这里水草肥 美、牛羊成群。1980年至1982年,玛 多全县人均年收入连续3年蝉联全国排名第一 的冠军宝座。而20年后的今天,沦为省级贫 困县的玛多已经无力养育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 的牧民们。过度放牧远远超出了草原的负荷能 力,草原不断退化、沙化。玛多县现在一年四 季风沙不断,连吃水都成困难。
(2)试验方法 利用小区法观测,在3°、6°、9°坡面 旱地耕作布设3m*6m,20m*5m的简易径流小 区,每次雨后观测侵蚀量。
(3)实验结果
阴山北麓旱农区为半干旱气候区, 年降雨量只有250mm~400mm,但夏季降 水集中,占全年的60%以上,而且多为 阵发性降水,农耕地在降雨多发季有 农作物植被保护,但在有一定坡度的 山石区和丘陵区的耕地遇春夏之交的 大雨仍可造成明显的水蚀。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农业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以坡地为主的农田, 在暴雨的冲刷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还有喀斯特岩溶地 区,水土很容易流失,对农业产生严重影响。随之,土地 退化,土壤越来越贫瘠,最后导致荒废,形成荒漠化。然 后人们又另外开垦土地,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我 国东北地区初垦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在7-10%,但开垦不 到百年,土壤有机质已下降到3-4%,有的甚至仅在2%左右。 黄淮海地区的耕地中尚有大面积的旱涝盐碱地未曾改良, 过去为了提高产量,曾开展灌溉而未考虑排水条件,结果 引起严重的次生盐渍化。南方地区森林被砍伐后,土壤有 机质含量由5-8%下降到1-2%,土壤肥力明显减退。因此, 合理开垦土地和保护土壤资源是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重 大问题之一。

水土流失概念

水土流失概念

水土流失概念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

它是一种自然或人为现象,会导致土壤流失和水资源流失,进一步引发生态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土壤流失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保护层,可以保持水分、养分和有机质,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土壤流失是指由于雨水冲刷、风力作用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丧失和流失。

在自然状态下,土壤的流失速度较慢,但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如过度耕种、开矿、修路等,土壤流失速度会加快。

水资源流失
水资源流失是指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资源的损失。

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淤积,降低其蓄水能力和供水能力。

同时,水土流失还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影响农业和人类生活用水。

生态影响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土壤流失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其次,水资源流失会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导致气候变化,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

社会经济影响
水土流失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土壤流失会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其次,水资源流失会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增加供水成本。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导致贫困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总之,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和控制。

水土流失分级标准

水土流失分级标准

水土流失分级标准一、定义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水和土壤资源的流失、破坏和退化现象。

具体表现为土壤侵蚀、地表径流增加、水源枯竭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水利设施等方面造成极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防治水土流失,需要对水土流失进行分级,制定相应的标准。

二、分级标准水土流失程度的分类根据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一般将水土流失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流失: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程度较轻,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影响较小。

(2)中度流失: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程度较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3)重度流失:水土流失面积广泛,程度严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水土流失量的计算方法水土流失量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测量并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即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侵蚀的土壤量。

(2)根据土壤侵蚀模数,计算不同时间段内流失的土壤总量。

(3)结合地形、地貌、降雨量等其他因素,对计算出的土壤流失总量进行修正,得到更为准确的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危害的阐述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性质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乱砍滥伐、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2)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3)危害水利设施: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淤积河道,影响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4)加剧自然灾害:水土流失使土地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三、案例分析以黄土高原为例,该地区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游,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

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约在1000万吨以上,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因人类自然活动而发生的过度流失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许多的问题,如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减少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本篇文章将探讨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一些防治对策。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1.过度的种植和放牧活动过度的种植和放牧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获取更高的收成,常常会在一片土地上大量种植同一种作物。

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使土地缺乏养分,而且还会疲劳土壤,并引发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等现象。

同样地,在养殖业中,过度的放牧也会导致水土流失。

长期的放牧会破坏牧草的自然生长和生态平衡,使土地贫瘠,最终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会开垦丘陵、山地、荒漠等地用于农作物种植,这些土地原本就缺乏养分和水源,因此很难支撑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同样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果不考虑土地的自然特性和限制条件,盲目开发和利用土地,也会对水土流失造成重大影响。

3.人为环境破坏除了过度的种植和放牧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外,人为环境破坏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人工开挖山体、河道等工程项目,会导致局部环境的破坏和土壤沉降。

同时,过度的采矿、乱伐森林等人类活动也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加速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1.科学种植和管理农田科学种植和管理农田是遏制水土流失的首要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植被分布,合理选用种植作物、合理施肥,利用轮作制度等手段,达到减轻土地压力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民的指导和培训力度,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种植和管理的重要性,培育农村人才,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2.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关键工作。

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审批中,应该严格遵循自然环境保护的原则,通过科学评价和监测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坡面越长,对土壤的 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②降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强度才会产生地 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土壤。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
不被侵蚀的作用。 人为因素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修路、开矿、采石等。
.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 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 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 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 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 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 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 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
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复垦回填
.
.
.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就
建国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km2, 建设基本农田1.5亿亩,营造水土保持林5亿 多亩,以水土保持措施使每年增产粮食150 亿kg、增产果品250亿kg,每年减少土 壤侵蚀11亿t、增加保水能力180亿m3
水土流失
——离家的水土
.
.
.
.
定义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 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 水的流失。(水文学)
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 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 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 (农业生态学)
.
我国水土流失概况
.
水土流失危害
破坏土壤资源,导致可耕地的土地面积减少。 流失的泥沙进入江河、湖泊、水库造成大量
淤积,从而给相关的地表径流带来泥石流、 山体滑坡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长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荒漠化,又带来沙尘 暴等其他形式的自然灾害。
.
.
泥石流
.
泥石流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由于土质疏松,土壤抗蚀性差,地形破碎, 坡陡沟深,植被稀疏,暴雨集中,使黄土高原 地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使 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的地上悬河。 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 原 总面积的71%,年水土损失总量达16亿吨。
.
.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施
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 、 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 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 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本 前提)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 象,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 全球屈指可数。 平均每年因水土流失耕地约100万亩、
存在水土流失问题的国土面积达3/1以上
.
西北黄土草原
南方红壤丘陵区
.
风沙区 西南土石山区
.
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 农村地区 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流失强度大,侵蚀比例高。我国每年土壤侵蚀量
达50亿吨,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容许流失量。 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我国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等各区域的自然和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水土流失成因、产 生危害、治理重点各不相同。
.
水土流失类型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 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 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 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 空。 风力侵蚀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 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 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 (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