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最新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最新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进度安排

19-20 综合复习综合复习 4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2课《物体怎样发出声音》习题

一、填空

1.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____________才能产生声音。

____________停止,声音就会停止。(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2.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_产生的。

3.敲击音叉,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____________。

4.任何物体振动都能发出____________。

5.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____________。

6.橡皮筋在拉伸后还需要____________才能发出声音。

7.右图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这个实验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9.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____________运动。

10.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____________。

二、选择

1.用手握住钢尺或竖笛,它们不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们没有()。

A.断裂

B.振动

C.受到力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声音表示的意义不同

B.人说话不需要人体振动

C.凡是声音都能看见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

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下列做法中,()会发出声音。

A拉伸橡皮筋 B.用手按压鼓面 C.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

5.在停止对打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为止”,这是因为()。

A.钟产生了回声

B.人的错觉

C.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任然在振动

6.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最佳方法是()。

A.用力拉伸

B.轻轻拨动

C.揉成一团

7.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声带

B.口腔

C.嘴唇

8.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A 震动B振动 C 颤动

9.下面对音叉轻触水面时的现象,正确的是()

A 敲击前轻触水面,水面有明显的波纹

B 敲击后轻触水面,水面有明显的波纹

C 敲击后轻触水面,水面没有明显的波纹

三、判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停止后发声不会停止。()

2.我们拍球时,虽然能听见声音,但是看不见球面或地面的振动,因此拍球发声时不振动。()

3.物体只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产生声音。()

4.电视机里的声音是通过音箱发出来的。()

5.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6.人类生活中离不开振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功能,如心脏的搏动。()

7.所有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8.敲击音叉后轻触水面,水面会有变化。()

9.有力是物体发出声音的条件。()

10.音叉上面的数字是指音叉振动的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 )

四、下面是401班同学们准备的一些器材,你能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吗?把你的做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

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研究的物体研究的方法物体的状态是否发声

按压不振动

敲打振动

相同的鼓,在按压的时候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在敲打的时候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这说明物体必须__________才会发出声音。

2.实验:利用音叉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目的:探究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水槽、水、音叉。

实验猜想: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

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

(3)观察水面,用手轻轻触摸击打过的音叉。

实验现象: (1)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水会荡起波纹。

(2)用手轻轻触摸击打过的音叉,我们的手会有“麻麻”的感觉。

实验分析: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会产生水花和波纹,说明此时的音叉正在快速地振动。用手轻轻触摸音叉产生“麻麻”的感觉,也能说明音叉在振动。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用实验证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一填。

1.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一根棒来听钢琴演

奏的,他打开钢琴上盖将棒的一端与钢琴接触,

棒的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他就能“听到”音乐。

并且创作了非常多的音乐著作。贝多芬是通过钢

琴发声时产生____________“听到”声音的。

2.著名的歌曲《保卫黄河》的歌词中有“风在吼,

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

“咆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而发出的。

3.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

参考答案:

一、

1.振动振动

2.振动

3.振动

4.声音

5.声带

6.拨动

7.振动

8.音叉

9.往返

10.振动

二、

1. B

2. A

3. A

4. C

5. C

6. B

7. A

8. B

9. B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敲打拨打拉伸后开始拨动

五、

1.不会会振动

2.音叉的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

六、

(答案不唯一)实验设计:先把钢尺的一段压在桌面上,另一段露出桌面。再用力下压钢尺露出桌面的部分,然后松手。我们可以观察到钢尺在振动,并且可以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七、

1.振动

2.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

3.笛子里的空气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讲授新课橡皮筋发声实验。

1.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方式对橡皮筋发力,观察橡皮筋能否发

出声音。

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

实验步骤:

(1)两只手分别捏住橡皮筋的两端,轻轻拉伸,观察橡皮

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步骤:

(2)将橡皮筋放在桌面上轻轻按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

音。

(3)将橡皮筋放在手中轻轻揉搓,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

音。

(4)把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或拉动橡皮

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

当我们轻轻拉伸、按压或揉搓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发出

声音;当我们把橡皮筋拔动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

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了声音,轻轻拉动橡皮筋,橡皮

筋没有发出声音。

实验记录:

方式能否发出声音

拉伸橡皮筋否

按压橡皮筋否

揉搓橡皮筋否

思考、操作

并汇报。

思考并回

答。

通过实验感

受物体发声

的共同特

点,利于激

发学生动脑

思考求证方

法。

通过橡皮筋

发出声音,

探究声音与

物体振动的

关系。

②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 ③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

实验步骤:(2)什么情况下这些物体不能发出声音。 ①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②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③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3)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声音。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 实验现象: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

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 我的想法 弹拨橡皮筋 橡皮筋在振动 声音的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有关

拨动钢尺 钢尺上下振动 敲击鼓面 鼓面产生振动 敲击音叉 音叉剧烈振动

实验分析:

(1)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根据它们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

(2)由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这些情况分析,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却没有发出声音的事实,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分析:

(3)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所以轻轻触摸会感觉到物体的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

方面来验证之前对物体发出的声音方法放入猜测。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振动和物体发声之间的关系。

通过总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题

1.填空。

(1)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传人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2)“隔墙有耳”是因为能传播声音。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4)花样游泳的选手头部潜入水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5)甲、乙两位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次敲击声。2. 选择。

(1)拉小提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木头

B.空气

C.琴弦

(2)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3)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人们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A.空气

B.无线电设备

C.任何物质

(4)用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很远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传到耳朵里的。

A.空气

B.火车

C.钢轨

(5)上课铃声响起,校园中各个地方的同学都听到了铃声,这不能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的能力强

B.声音能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

C.铃的振动会引起空气的振动

(6)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闪电

B.空气

C.雨水

(7)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下面能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些的是()。

A.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裹起来

B.把整个罐子用棉花包裹起来

C.A和B两个方法都可以

(8)体育老师吹响哨声时,操场上各个角落玩耍的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这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只能向同一方向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3. 实验探究

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1)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号。

(2)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号。

(3)通过实验得知,声音能在和中传播;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4.培优训练

手机是一种不用电线的电话----移动电话,其原理是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声音,为验证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空气,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手机放在玻璃瓶中,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并听到铃声。

②不断抽出瓶中空气,并再次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铃声逐渐微弱,直至最后听不到铃声,反复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不到铃声。

③接着将空气灌入瓶内,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到铃声。

(1)以上实验证明电磁波传播不需要空气。(填“能”或“不能”)(2)以上实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填“能”或“不能”)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