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网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校园网运营管理体系

建设方案

目录

1项目背景概述 (5)

1.1项目背景 (5)

1.2现状分析 (6)

1.3总体建设目标 (6)

2总体架构设计 (8)

2.1建设原则 (8)

2.1.1安全性 (8)

2.1.2先进性 (8)

2.1.3开放性 (8)

2.1.4扩展性 (8)

2.1.5高性能 (9)

2.1.6可运营管理 (9)

2.1.7规范化和标准化 (9)

2.2网络架构拓扑 (10)

2.3网络设计概述 (10)

3网络出口优化设计 (12)

3.1出口优化设计 (12)

3.2外网连接层设计 (12)

3.2.1高性能NAT、PBR (12)

3.2.2多链路负载均衡、智能DNS技术 (14)

3.2.3用户路由技术 (16)

3.3日志管理层规划 (16)

3.3.1传统的出口日志系统的问题 (16)

3.3.2锐捷日志系统部署方案 (17)

4 IT运维管理设计 (18)

4.1建设目标 (18)

4.1.1主动化事前管理 (18)

4.1.2集中式简单管理 (18)

4.1.3提高信息化服务工作规范性及效率 (18)

4.1.4提高IT 投资效益 (19)

4.1.5提升运维管理水平 (19)

4.1.6提升服务水平 (19)

4.2建设思想 (19)

4.2.1面向业务的管理平台 (19)

4.2.2建立全方位的集中式管理平台 (19)

4.2.3建立统一的事件管理平台 (19)

4.2.4标准化运维流程管理 (20)

4.2.5高交互性和可视化效果的界面 (20)

4.2.6全方位的管理完善实践 (20)

4.2.7满足多角度的管理需求 (20)

4.2.8面向基础设施的管理 (20)

4.3产品方案设计 (21)

4.3.1综合监控管理平台 (21)

4.3.2运维流程管理平台 (37)

4.4系统运营 (43)

4.4.1运营现状及改进建议 (43)

4.4.2运营规划 (43)

4.4.3运营建设重点 (44)

4.4.4流程模拟 (45)

4.5效益分析 (46)

5运营管理系统设计 (48)

5.1智慧校园网统一认证需求分析 (48)

5.2智慧校园网统一认证建设思路 (49)

5.3智慧校园网解决方案价值 (50)

5.4解决方案网络架构设计 (51)

5.5学校运营平台与运营商BOSS无缝对接 (51)

5.6客户端防代理防逃费 (53)

5.7本地号段绑定 (54)

5.8 “校内免费、校外收费” (54)

5.9智慧校园网解决方案业务效果 (54)

5.9.1校园网用户开户 (55)

5.9.2校园网用户缴费 (56)

5.9.3用户接入认证 (56)

5.9.4用户计费方式 (57)

5.9.5用户接入控制 (58)

5.9.6运营账务管理 (59)

5.9.7服务器安全防护 (59)

5.9.8基于终端的WEB认证 (60)

1 项目背景概述1.1 项目背景

学院自建校以来,服务于教务教学的校园网络设施,有力地支持了学院的高速发展。但随着学院业务系统的增多和新型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的学习、实验探究和实践的要求明显提高,因而对整个学院的校园网性能承载和功能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校园网络已难以满足这种需要;另外,由于原有的网络设备使用年限和技术更新等因素,现有校园网设施也已很难满足新课程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

随着无线应用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师生,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学校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校园无线网络,建设高速、稳定、可靠、可运营、可管理的

无线网络对于塑造学院新一代智慧校园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在无线网络产品和技术都已成熟,无线11ac,11n技术相比传统11g的技术在性能和覆盖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加上学校无线应用越来越多,如笔

记本、pad、手机等终端广泛应用,学校全校无线校园网建设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背景和需求,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是落实“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

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等系列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利用各类信息化技术手段,形成以移动互联网络接入环境、知识云、学习云支撑的课堂教育模式,以在线教育支撑的联合培养模式、以虚拟课堂支撑的学生自学模式、以网上社团支撑的通识培养模式、以仿真实验环境支撑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网络评议支撑的科学评估模式,以综合数据分析支撑课程建设质量。全面推进学生自主性、互动性和探究式学习,实现人才培养战略的总体目标。

(二)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学科建设梯度推进战略”、“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学科建设战略的需要。

学科建设是高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是加快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我校确立

了“支撑专业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服务地方发展”学科建设目标,这些工作的推进需要建

立以泛在快速的网络环境和基于云架构的资源共享环境为核心的学科建设的公共支撑平台,融合学校数字

图书、教学影像视频等各类知识资源,为各学科提供按需、主动推送服务。构建跨学科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各科学交叉提供在线的信息交流环境,开展学科相关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术交流合作,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