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南顺北逆】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两 地
⑶计算:①昼长
=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 =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经度㈢区时的计算
差 所求地的区时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
换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 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算
两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 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 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 时区相加。

时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 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
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
间一东一
差;西 ,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判断★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两地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东西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方 入⑵计北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
6 月 22 日; 12 月 22 日;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 P8 图 1.7 )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 燃 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 站 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专业资料分享
Word 格式
1
专业资料分享
格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在1000m 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P6〕外部条件平安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响。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1★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为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位置及特殊性1.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的物质。

2.恒星:由赤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云:比如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3.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5.月地距离约38.4万km,日地距离约1.5亿km6.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系天体的旋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7.类地行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体积巨大,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木星,土星远日行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天王星,海王星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自身的体积和质量有关。

也与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关二、地球的历史1.地层及化石的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的概念: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A.时间:距今5.41亿年前,约占地球历史的90%。

B.特点: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到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热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热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热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城市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①市中心②CB外侧③街道两侧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昼夜差异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约工业区同类工厂:①城市边缘②交通干线两侧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①环境不好②商品房,环境好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①单独区域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①占有空间的是住宅区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

④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

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2、形成原因(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

(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中心地理论:①高级中心位于正六边形中心,六个低一级中心地分布在六个角上(服务范围为正六边形)②嵌套包围③同级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④低级中心地服务功能小,数目多⑤高级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面积的3倍⑥假设状态,现实不存在,但可以指导商业网点和城市布局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图文版_最全面最详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图文版_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二、地球仪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相等(2万千米)★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纬度经度划分方法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由0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0,00经线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分布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东西经相反代号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纬线经线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④90°极点①0°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①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0°--160°E是东半球160°E—180°--20°W是西半球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网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垂直NS射状的线★三、经纬网的应用1.确定地理坐标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120°E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近似椭球体- 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365.25天)- 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地球表面某一部分的缩略表示-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值- 地图的投影:将三维地球表面转换为二维平面的方法- 地图的定向:通过指北针、经纬网等确定方向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 地图符号: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图形、颜色和文字- 地图的图例:解释地图符号含义的说明- 地图的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地图的解读: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大气压力:空气柱重量产生的力-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气候系统:大气环流、洋流、气候带-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趋势的变化2.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水体类型: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 水资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3. 地貌-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地貌与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工程建设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岩石风化、生物作用、气候影响 - 土壤类型:沙质土、黏土、壤土等- 植被分布:热带雨林、温带森林、草原、荒漠 - 植被与气候、土壤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 城市化: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农业布局:农业带、农业区- 工业类型:轻工业、重工业- 工业布局:工业带、工业区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 交通网络:国家交通网、城市交通网- 通讯方式:邮政、电话、互联网- 信息社会:信息传播与信息技术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定义: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远距离感知地表- 遥感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定义: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GIS应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环境评估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定义: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地面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GPS应用:导航、测绘、车辆管理以上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一册必修一重难点知识复习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一册必修一重难点知识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宇宙物质组成(举例) 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星云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卫星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流星体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彗星冰物质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扫帚状的彗尾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系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存在液态水;③适合生物呼吸的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②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③人类生产、生活的能量。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存在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和各种经纬度等特征。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倾斜面:地球的倾斜轴和倾斜面使得地球各地季风、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2. 地球表层圈与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一层,分为岩石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尺度与地图•地球尺度的代表:使用1:100 000 000的比例尺表示,即1厘米代表1000公里。

•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小模型,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平面映射。

•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组成。

二、地球与生命环境1. 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聚集的层次。

2.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文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组成,其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描述了水在地球表层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3. 地球的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资源:岩石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构造材料,可用于建筑、道路、工业原料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矿石、矿砂和矿矿物等自然集合体的总称,用于冶金、能源等方面。

三、地球与人类社会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地球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农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指人类口粮供应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 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的地理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及类型: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离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③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 ——He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物的生长(光、热资源);促进水、大气的运动;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影响气候。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的周期,与日常生活有关)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约15度每小时。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知识重点地理组第一章:行星地球(注意:黑体表示为重点)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包含: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灰尘)。

距地球近来的恒星是太阳,距地球近来的天体是月球。

2. 天系统统:各天体互相吸引、绕转才形整天系统统。

地球地月系八大行星及其卫星月球其余行星、卫星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银河系层次: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3.八大行星的摆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色: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 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木星、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钻木取火)5、地球的一般性一般性:八大行星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星体;自己一般不发射可见光;环绕自己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断地自转;公转运动拥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色。

6、地球的特别性——生命的存在(重点)地球上宇宙环境①稳固的光照条件生命物质②安全的空间运转轨道存在的条件自己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的温度(液态水)②质量体积适中合适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原始大海的形成生命的摇篮二:节太阳队地球的影响1.( P8)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根源:内部的核聚变反响。

3.对地球的影响:( 1)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太阳能(直接利用),煤、石油(间接利用)]( 2)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记:太阳黑子(周期11 年),耀斑(周期 11 年)也是重要标记;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黑子:影响天气(降水量与黑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6.对地球的影响耀斑影响大气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太阳风:在高纬地区出现极光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3.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 L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J L 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图1.5)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 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 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 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一一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备注: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㈢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2.定日期: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⑴找特殊时刻点: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⑴计算公式:H = 90°-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 。

A 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DC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

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课本P57图3.5,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⑴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例如:右图中,从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判断是南半球,流经AB 附近的是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此海域水温比同纬度相邻海域高;也可根据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来判断),流经CD 的洋流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⑵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参看课本P72图4.8) ①岩冷却凝固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3.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①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