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 教科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物理备课大师【全免费】1.分子动理论【教课目的】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特别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特别多。

2.能辨别并会解说扩散现象 , 知道扩散现象表示了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作使劲,分子间作使劲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互相作使劲的实例。

4.理论联系实质,培育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教课建议】[ “分子动理论”教材剖析]剖析一:本节第一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议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目大留下深刻印象。

而后从察看实验,剖析宏观现象出发,经过推理去研究微观世界的思路,挨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互相作使劲。

剖析二:分子动理论是从实质上认识各样热现象的理论。

依据分子动理论的看法,全部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批分子无规则运动惹起的,温度就是大批分子无规则运动强烈程度的标记。

利用分子动理论,能够成功地解说大批的热现象。

剖析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批分子构成,分子体踊跃小,直径只有10-10 m左右,一滴水约含有 1.6 ×10 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缝隙,气体分子的空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空隙最小;分子做永不暂停地无规则运动,这类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强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类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均衡地点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使劲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均衡地点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使劲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均衡地点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使劲表现为引力,因为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必定的形状和体积,而因为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必定的缝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 “分子动理论”教法建议]建议一:能够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变的实验引入课题,比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后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进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剖析转移到微观剖析上来。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分子动理论(共28张PPT)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分子动理论(共28张PPT)

新知探究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 (1)量筒中装一半清水,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 下方,由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会沉在量 筒的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 溶液直接有明显的界面。 (2)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关于分子的运动
你有哪些认识?
新知探究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像这样,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 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动。(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3、气体、液体、固体中的分子都会发生扩散现 象。(扩散速度越来越慢)
新知探究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生活、生产中利用分子运动的实例
这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 石墨表面分子的排列。
利用电子显微镜,科学家把 铁原子在铜表面上排列成一个铜环。
新知探究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1、分子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2、分子很小,直径大约为10-10米.
(你知道是多少纳米吗?) 阅读小贴士:
一滴水中就有1021个水分子,如果 全球人同时数数,每人每秒数一个数, 大约需要数4万年!
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煮饭时,米粒翻滚 C.洒水时,水雾飞舞 D.炒菜时,满屋飘香
随堂练习
2.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D )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分子间存在引力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引力 D.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新知探究
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 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筒 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 看看能否将水压缩。 关于分子力,你有什么认识?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1分子动理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进行教学。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让他们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幼儿理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分子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到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实验过程中,我向幼儿解释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利用PPT,我向幼儿展示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验结果,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 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观察分子的运动,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为什么食物会变质、为什么衣服会脏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幼儿理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他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拓展延伸部分,让幼儿思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他们能举例说明,但还需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实际意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在观察、思考和实践过程中,提升了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题目难度分为基础、提高两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练习题包括:
a.解释生活中的分子动理论现象。
b.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c.应用扩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的组成、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扩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分子动理论对物质性质和三态变化的影响;掌握扩散现象的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分子动理论如何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b.扩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讨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二)讲授新知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讲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组成、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通过动画、模型等直观手段,让学生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
2.分子间作用力: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为例,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如吸引力、排斥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扩散现象:介绍扩散的定义、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扩散现象,并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扩散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

教案:1.1《分子动理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生活中的现象,如茶叶袋中的茶叶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微观世界中的分子运动。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 分子的运动规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子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分子运动的特点。

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师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温度变化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分子动理论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7.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的运动规律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答案: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1 分子动理论 课件 (共21张PPT) 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 课件  (共21张PPT)  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
2.分子间有间隙
气体的扩散
液体的扩散
【提出问题】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之中,那么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什么?
D
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它具有同样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容易进入其中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
C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A
6、将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会使整杯清水变红,这是由于( )
A.水流动的结果。
B.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结果。
C.分子间有引力的结果。
D.分子间有斥力的结果。
B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C
4、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A.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B
5、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
说明 分子间存在引力
将注射器吸进大量空气,用橡皮帽堵住出 口,把活塞向下压,等压不动的时候松手,有什 么现象?
说明 分子间存在斥力
思考: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和拉 伸呢?
固体和液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的引力和斥力比气体间相互作用的引力 和斥力大。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扩散现象的探究、讨论,并借助生活经验,知道分
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3)用分子动力论观点解释某些生活、生产及大自然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物质组成奥秘的兴趣。 (2)通过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渗透科
学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相关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在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开始认识到热现 象是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 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动理论。
活动一
给你一张纸,把纸撕开,你能撕成多少份?
同学们相互交流,物质的组成?
是因为( D )
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 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 斥力 C.棉线的分子间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的分子 间引力比斥力大 D.棉线、铜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只是铜丝分子 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教科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共28张PPT)

教科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共28张PPT)
D、一根铜丝很难被拉长,说明分子 之间没有间隙
10、分子间的运动一般是以扩散 形式进行的,扩散现象( )
A、只能在气体中进行 B、只能在液体间进行 C、只能在固体间进行 D、在固、液、气之间均能进行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下午2时54分51秒14:54:51 22.4.16
7、下列事例中说明分子不停的做 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香水瓶打开后满屋充满香味 B、汽车驶过后公路上扬起尘土 C、泥沙使水变浑浊了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 尘埃做无规则运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 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较大的引力
B、分子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新课引入:
试想我们把一粒砂糖分成两 半,每一半都还是砂糖,再 把其中的一半分成两半,每 一半还都是砂糖,那么如此 不断地分割下去,砂糖会发 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学目的: 1、物质是有什么组成的? 2、什么是扩散?扩散现象说 明什么?分子是怎样运动的? 3、分子间有什么力的作用?
C、液体容易流动,说明液体的 分子间主要是斥力的作用
D、气体分子间根本没有相互作 用力
9、关于物体分子间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扩散运动不仅说明分子在永不停
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而且说明了分子 间存在着间隙
B、一块铁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 间没有间隙
C、泡沫块一压体积变小,说明泡沫 分子之间有间隙
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紧压在一起, 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引;力水、铁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等。

2. 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力,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掌握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体膨胀、液体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分子概念的讲解:介绍分子的定义、特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运动的讲解:解释分子为何会运动,运动的规律及其与温度关系。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讲解:介绍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5. 气体压强和温度的讲解:解释气体压强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6. 例题讲解: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如气体压强的计算、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动理论1. 分子的概念及其特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2. 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的规律运动速度与温度关系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斥力范德华力4.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压强与分子运动关系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1)气体膨胀(2)液体沸腾2. 答案:(1)气体膨胀: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压强减小。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分子动理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分子动理论

1. 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2.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4.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动理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

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利用分子动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 m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教法建议]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分子动理论课件 教科版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分子动理论课件 教科版

分子动理论一、宏观世界的运动•宇宙是运动的.•运动的世.咏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你赶兴趣的问题吗?二、微观世界的运动分子的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能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运动.•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原子内绕原子核旋转的是A• A.电子B.质子•C.中子D.夸克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气体分子的运动.•液体分子的运动.•固体分子的运动.•什么叫扩散现象?则运动气体扩散中分子运动情况.•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之无规则运动(2).一切物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酒精与水则运动结论:扩散现象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导致的,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具有动能联想·质疑•(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之间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发生在同种物质之间的不叫扩散现象。

例如,下雨时,雨滴落入湖水中,虽然雨滴的水分子和湖水的水分子之间也会彼此进入对方,但不叫扩散现象。

联想·质疑•(2)不能把细小颗粒的运动当成分子的运动。

例如,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照耀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宏观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的机械运动而不是扩散现象。

••因为分子的运动我们是用肉眼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决不是分子的运动。

•典例1•我们常见到的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C•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典例1•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B •A.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B.“固体清新剂”能使居室温馨芳香•C.秋风起,漫天灰尘飞扬•D.铁块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联想·发散]•(1)状态不同的物质在扩散现象中,扩散快慢是不同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

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学过程设计┃——甜味,就再往下分,假设分到某种程度而取一粒再分时就失去了糖的本质,那么这个最小的颗粒就是糖分子。

这个问题,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提出,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研究物体组成的奥秘。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部分,并交流讨论。

二、进行新课。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问题:1.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组成的,它能够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分子)2.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它的直径用________m来度量。

(10-10)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组成物质的分子的数目是“大量的”,也就是感知分子是非常小的,除了阅读讨论教材第3页中“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就有1021个水分子”以外,还可以提供以下事例材料: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m。

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cm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趣味演示:教师用毛笔蘸酒精在黑板上书写问题:“我现在用什么写字?”生:酒精。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生:闻到酒精的气味。

等黑板上的字迹消失以后,教师再提问。

师:请看,写在黑板上的字迹慢慢消失了,用来写字的酒精到哪里去了?生: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小结: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本实验表明酒精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演示:气体扩散实验。

操作:如图1-1-1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本笔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本笔记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二.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着无规则运动1.扩散:两种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了:①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隙③固液气均可扩散三.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1-2内能和热量一.温度与热运动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2.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二.物体的内能1.内能: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2.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都具有内能三.改变内能的方式1.做功:①实质:能量的转化②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2.热传递:①实质:能量的转移②条件:温度差(热量一定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四.燃料的燃烧1.能量的转化:化学能——内能2.热值(q):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3.单位:J/kg4.q木炭=3.4×107J/kg的物理意义:1kg木炭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是3.4*107J5.热值反应燃料的一种性质,只与燃料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无关6.公式:Q=mq§1-3比热容一.比热容(C)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2.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3.C水=4.2×103J/(kg·℃)的物理意义: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降低的热量为4.2×103J4.比热容反应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5.应用:暖气用水做介质、汽车用水做冷却剂二.比热容公式:Q=Cm△t (Q:吸收热量、C:比热容、m:质量、△:温度变化、t:时间)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2-1热机一.热机1.定义:通过燃料燃烧,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2.能量转化:化学能(燃烧)—内能(做功)—机械能3.最早的热机:蒸汽机——瓦特4.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5.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说课稿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说课稿
(3)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复杂的热现象和气体定律。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大约在14-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逻辑关系,但仍然需要具体实例来辅助理解。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广泛,但可能对物理学科中的抽象理论感到枯燥。在学习习惯上,他们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但需要进一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注重自我认同和同伴关系,对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认可较为敏感。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分子动理论概念和实验观察不够准确。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通过具体案例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抽象概念,并在实验前进行详细指导。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对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力;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堂提问和问题解答接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共同探讨问题;实验操作则鼓励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验证理论;课堂提问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教学内容;问题解答接力则是一种竞争性和合作性相结合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习动力。这些互动方式将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接着,我会引入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观察实验结果,体验分子动理论的真实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世界上的一 切物体 ,无 论是一粒沙 、一缕烟、 还是一 朵
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
的是( C
)
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
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
1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5.(4分) 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 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 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C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6.(4分)如图,将两个铅块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
18.刘洋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 容为:
A.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 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 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里时,请提出你的猜想。刘洋可能 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_C___。(填字母) 可能会看到的现象:__弹__簧__测__力__计__的__示__数__逐__渐__增__大_____。 结论是__分__子__间__存__在__引__力______。
C.F1<F2<F3
D.无法确

13.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
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
棉线的一侧;图(d)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
C
侧。这一实验说明了(Fra bibliotek)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16.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 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 的化学物质。这说明甲醛分子在__不__停__地__做__无__规__则____运动。
17.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分子间是有间隙的;③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④分子间 存在相互作用力。上述理论与如图所描述现象相对应的是②__C__、 ③__A__、④__B__。(以上三空均填图中的字母代号)
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
拉开,这说明( C
)
A.两铅块被压得太紧
B.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
C.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D.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
7.(4分)小水银珠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
现象说明( A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1 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__子__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做—无_规__则__的__运__动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引_力________和斥_力________。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扩__散___, 它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___无__规__则__的__运__动_____。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2.(4分)科学家已确认:物质是由大量的_分__子______组成的,这
种粒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1_0_-__10____m。
3.(4分)下列现象中 ,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8.(6分)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这是由于气_体__分__子__间__的__作__用__力__小____;
铁棒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斥__力,铁棒也很难拉伸,是
由于分子间存在__引__力。
9.(4分)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先往注射器筒 内吸入适量的水,再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 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 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斥__力______。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12.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它呈固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F1,呈
液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F2,呈气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F3,则这
三个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为(
)
B
A.F1=F2=F3 B.F1>F2>F3
3.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距变小,小于一定距 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____力;当分子间距变大到一定距离 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____力;如果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大,它们 之间的作用力可以___忽__略______。
1.(4分)将40 mL水与40 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80 mL。
(
)
C
A.细雨蒙蒙
B.雪花飞舞
C.桂花飘香
D.树叶飘落
4.(6分)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我国卫生部首
次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扩有散7.4
亿 人 正 在 遭 受 二 手 烟 的不停危地害做。无我规们则能的闻运到动二 手 烟 是 因 为 分 子 的 ________现象,证明了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4.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
到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
这是因为(
D)
A.油分子被压小了
B.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钢瓶的质量太差
D.金属分子间有间隙
15.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 说明___分__子__在__不__停__地__做__无__规__则__的__运__动____;水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__斥__(填“引”或“斥”)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