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中医诊治分型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的方法

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的方法

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的方法荨麻疹的定义和病因荨麻疹,又称风团、风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为皮肤局部或全身出现呈现红色、肿胀、瘙痒的风团,可伴有丘疹、水疱、水肿等症状。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包括药物、食物过敏、感染、寒冷、阳光照射、体力劳累等原因均可引起荨麻疹的发生。

中医对荨麻疹的理解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于内外两方面原因引起的。

内因主要是体质虚弱,脾虚湿浊等。

外因主要是六淫之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

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时,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

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的方法1. 辨证方法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时,主要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辨证。

具体包括:•望诊:观察皮肤病灶的大小、形态、色泽和分布情况,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

•闻诊:听取患者自述的瘙痒声音、情绪变化等。

•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病时间、过敏源等方面的情况。

•切诊:通过按摩患者的经络、诊断脉搏等方法来获得体质特点。

2. 辨证要点中医辨证施治荨麻疹的要点主要包括:•寒热辨证:根据病人体温、舌苔、脉象等进行寒热辨证。

寒热辨证将荨麻疹分为寒热型,然后再根据寒热内动、寒热外袭等进行进一步的辨证施治。

•湿燥辨证:根据皮肤病灶是否有水疱、水肿等进行湿燥辨证。

湿燥辨证将荨麻疹分为湿热型、湿邪蕴结型等,然后再根据湿热蕴结、风寒湿毒等进行进一步的辨证施治。

•气血辨证:根据病人精神状态、舌质、脉象等进行气血辨证。

气血辨证将荨麻疹分为气虚血瘀型等,然后再根据气虚血瘀等进行进一步的辨证施治。

3. 施治方法中医治疗荨麻疹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治的方法。

•中药内服: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内服。

常用的中药有防风、地黄、黄连、连翘、柴胡、当归等,以及对应的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等。

中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轻重等因素进行调配。

•外治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外用药物进行外治,如石膏、槐角、地骨皮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穴位按摩、拔罐等物理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中医治疗荨麻疹(14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14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14方)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疙瘩”,为一种局限性、暂时性或瘙痒性的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的过敏性皮肤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中医在治疗荨麻疹方面是如何辨证论治的呢?又有什么疗效比较好的外用制剂可以治疗呢?荨麻疹,中医学称为“瘾疹”,其发病多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风、湿、热诸邪侵犯皮肤有关。

或外感风寒、风热;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或肺卫肌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或体弱血虚,风从内生,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一般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慢性荨麻疹多为虚证。

辨证分型及用药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证候】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皮疹,稍高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溲赤等症,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止痒。

【方药】自拟荆芩汤加减:荆芥15g,炒黄芩15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赤芍30g,紫草30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

2.风寒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证候】全身泛发粉白色、粉红色风团样皮疹,作痒,遇风、遇冷加剧,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苔白,舌质淡或淡红,脉浮紧。

【治法】辛温透表,疏风止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5g,防风30g,茯苓30g,川芎15g,羌活15g,独活15g,生柴胡15g,前胡15g,炒枳壳15g,桔梗15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乌梢蛇30g。

3.卫表不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证候】裸出部位易发皮疹,疹色淡微红或见苍白,吹风着冷、两手洗冷水亦起,舌质淡,苔白,脉浮弱。

【治法】益气固表,御卫止痒。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45g,白术15g,防风30g,桂枝15g,杭芍15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蜈蚣2条。

4.血虚生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证候】皮疹反复发作,多见午后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后半夜则轻。

中医治疗荨麻疹

中医治疗荨麻疹

中医治疗荨麻疹一眨眼,又到了大寒时节,很多地方都已沉浸在冰天雪地中,“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的凄凉之美,让人们的内心格外地沉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让人们的内心翻腾挣扎。

但这般景象下,却有不少荨麻疹患者无缘观赏,荨麻疹着实扫兴,该何如将其驱逐出身体?中医妙法还你太平!★本病与中医学文献中的瘾疹相类似。

《医宗金鉴》记载:“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

”本病属中医风类皮肤病的范畴。

需与丘疹性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相鉴别。

一、辨证施治(一)急性荨麻疹1.风热犯表证【主症】发病急骤,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发热,恶寒,咽喉肿痛或呕吐,重则面唇俱肿或脘腹疼痛,遇热则皮疹加重,得冷则隐。

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辨证】风热束表,肺卫失宣。

【治法】辛凉透表,宣肺清热。

【方药】荆防方:荆芥穗、牛蒡子、丹皮、干生地、黄芩、薄荷、金银花、蝉衣、生甘草、防风、浮萍。

【方解】芥穗、防风、薄荷、浮萍疏风宣肺;金银花、牛蒡子、甘草清热解毒利咽;丹皮、干生地凉血清热;黄芩泻肺火;蝉衣散风清热止痒。

如胃热炽盛,口渴,口臭,便秘或大便热臭,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者加生石膏、栀子、芒硝、大黄,以清热通下,以泄实火。

2.风寒证【主症】皮疹色呈粉白,遇风冷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

舌体淡胖,苔白,脉浮紧。

【辨证】风寒束表,肺卫失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杏仁、干姜皮、浮萍、白僵蚕、丹皮、陈皮、丹参、白鲜皮。

【方解】麻黄、杏仁、干姜皮辛温宣肺以开腠理;佐以浮萍、白鲜皮扬散寒湿;丹参、丹皮、白僵蚕养血润肤,和血止痒;陈皮、干姜皮理气开胃,醒脾化湿。

遇风加重者或风团反复发作、自汗者加黄芪、防风、白术。

3.内热受风证【主症】发病急,全身起风团,痒,伴高热多汗,口干,胸闷气短,大便干或便痢。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和“阴阳”概念,以及调节体内气血和脏腑功能为核心。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体内湿热、风寒、血瘀等因素引起的失调所致。

治疗荨麻疹的关键在于寻找和调整病因,促进体内的整体平衡。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辨明病因和病机。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风热型、湿热型、血瘀型、肝肾不足型等。

根据辨证结果,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2. 清热解毒:对于荨麻疹伴有明显的湿热症状(如囟门红肿、口干苔黄、尿涩便秘等),中医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方剂,如黄连解毒片、连翘败毒饮等,以清热燥湿,排除湿热邪气。

3. 补益调理:对于荨麻疹伴有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情况,中医常采用补益调理的方法。

通过补充营养、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4. 调理情志: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也是导致荨麻疹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中医治疗荨麻疹还包括调理情志,通过心理疏导、情志平和的方法,缓解情绪不稳定对荨麻疹的影响。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原理是基于整体观念,注重调整身体的内外环境,并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免疫功能,调整机体功能,从根本上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然而,对于严重的荨麻疹病例,中医治疗可能需要配合西医药进行综合治疗。

荨麻疹中西医临床治疗案例

荨麻疹中西医临床治疗案例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病理特点是皮肤局部出现红肿、瘙痒、丘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水肿和呼吸困难。

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感染、药物、食物等引起的。

西医临床治疗荨麻疹主要采用口服或局部应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以下是一个西医临床治疗案例:患者王某,女性,27岁,因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前来就诊。

检查发现患者患有荨麻疹。

医生给予患者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局部涂抹激素类药膏,同时建议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食物。

中医临床治疗荨麻疹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方剂的组成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制定。

针灸疗法主要采用对症选穴,如足三里、合谷、太冲等穴位进行针刺和艾灸。

以下是一个中医临床治疗案例: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前来就诊。

中医医生诊断患者患有荨麻疹,给予患者一味中药方剂,包括黄芩、苦参、地黄、白芍等药材,同时进行针灸治疗。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逐渐消失。

补充一下中医临床治疗荨麻疹的常用方剂和穴位:常用方剂:苍耳子散:主要由苍耳子、赤芍、甘草等组成,适用于热毒所致的荨麻疹。

金银花汤:主要由金银花、连翘、薄荷等组成,适用于风热所致的荨麻疹。

小青龙汤:主要由黄芩、半夏、生姜等组成,适用于湿热所致的荨麻疹。

常用穴位:肝经穴位:太冲、阴陵泉、行间、昆仑等。

脾经穴位:太白、足三里、三阴交、四白等。

肾经穴位:涌泉、气海、足厥阴、太溪等。

总之,中西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同时,预防荨麻疹的关键是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食物,保持身体健康和免疫力。

西医临床治疗荨麻疹的案例:一位25岁女性因全身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持续时间约为2周,就诊于皮肤科。

诊断为急性荨麻疹。

治疗方案为口服抗组胺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症状迅速缓解。

中医临床治疗荨麻疹的案例:一位30岁男性因全身出现红色丘疹、瘙痒、热感等症状,就诊于中医科。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之马矢奏春创作中医辨证论治:(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荆防方【药物组成】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方剂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

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麻黄方【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主气血缺乏,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3)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辨证为阴血缺乏,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中药药方: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一)【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辨证】气血缺乏,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针灸治疗荨麻疹研究近况

针灸治疗荨麻疹研究近况
针灸治疗荨麻疹研 究近 况
刘启 亮 许凌钧 罗 字 广西 中医药大学2 0 1 1 级硕士研究生 5 3 0 0 0 1 南宁市明秀东路1 7 9 号 关键词 荨麻疹; 针灸; 综述 中图分 类号 : R 7 5 8 . 2 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0 7 1 9 ( 2 0 1 3 ) 0 1 — 0 o 0 9 — 0 2
李爱军等 [ 1 ] 采用耳尖切开放血 , 切口 外敷少许无水碳酸 氢钠 , 治疗慢性荨麻疹 , 结果1 次治疗有效率为8 9 %, 2次治疗 有效率为1 0 0 %, 认为此疗法尤其对服药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 疹效果非常显著 , 疗程短 , 疗效高。 赵玉广等[ 1 ] 采用相同穴位 对比针灸和刺血疗法的疗效 , 将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等分成 刺血组和针灸组 , 两组取穴均为曲池 、 血海、 肺俞、 足三里 , 取 双侧 , 结果刺血组疗效明显优于针灸组。冯春燕等 [ 1 ] 用肩祸 穴刺络拔罐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 取肩髑 ( 双侧 ) , 刺血起罐后 , 风邪型加肺俞 , 胃热型加胃俞 , 单纯拨罐5 m i n , 最多经过3 个
任国强等 …将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 组, 针刺组选取曲池、 大椎、 合谷、 委中、 风池、 足三里、 内关等 穴, 药物组每 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 结果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 为8 9 . 5 %, 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 0 . O %, 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优 于药物组( P< O . 0 5 ) 。曹海波等 [ , ] 治疗荨麻疹患者, 针刺取穴 风池、 曲池 、 外关 、 合谷、 血海、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其中痊愈 率为6 0 . 5 %, 有效率为3 9 . 5 %。陈丽仪等[ 6 ] 将荨麻疹患者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观察组以薄氏腹针治疗 , 对照组 以西替 利嗪片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后 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中医外治法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2-28T06:29:32.2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杨鲲鹏王欣佳郑帅[导读] 本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荨麻疹进行一定的总结概括,杨鲲鹏王欣佳郑帅山东中医药大学 250000摘要:本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荨麻疹进行一定的总结概括,根据荨麻疹的基础定义、临床反应、病因病机等角度出发,总结荨麻疹外治法主要包含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刺络放血拔罐法以及中药敷脐、中药熏蒸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荨麻疹;研究进展1 前言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西医角度荨麻疹属于皮肤过敏性的变态反应,对荨麻疹的治疗多以抗组胺药物起缓解作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风邪与荨麻疹关系密切,分为外感风邪以及内生风邪。

外感六淫中的风邪,兼阳气不足,伴有湿、寒、热之邪,卫外不固,营卫失调。

内伤七情影响脏腑气机,脏腑论治。

日久肝郁失其藏血功能,致气血失和;脾胃不足,或是脾胃同居中焦,导致气血不足,阻滞营卫,易被邪风所侵入;肺虚卫气不固、风邪侵袭表面,致营卫不和;荨麻疹长久不愈、还会损耗人体阴精血液,终引起肾阴虚。

2 中医外治法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荨麻疹由于病因病机复杂,西医疗法长期使用抗组胺药物有着抗药性、依赖性等效果,而中医疗法口服中草药对于缓解病情的效果相对稳定。

这时中医外治法在荨麻疹的治疗中凸显出来,中医外治法具有明显疗效,复发率低,临床效果好,因此具有一定优势。

中医外治法主要方法有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刺络放血拔罐法[1]。

2.1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方法,对人体免疫系统能起到明显广泛的调节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孟宏等[2]将小鼠分为模型组、针刺组。

针刺组针刺血海、曲池,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一个疗程后,两组进行比较,针刺组可显著减缓瘙痒模型小鼠的持续瘙痒时间,有着较优的止痒效果。

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良方

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良方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良方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皮肤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发疹,自觉瘙痒。

据文献报告,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中医称其为“隐疹”、“㾦癗”、“风疹”。

《医宗金鉴》卷七十四:“㾦癗汗出中邪风;状类豆瓣扁癗形”,“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荨麻疹病因复杂,下列因素均可诱发荨麻疹:①药物:许多药物易产生本病,如青霉素类药物、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多粘菌素、维生素B1等。

②食物及其添加剂:如鱼、虾、蟹、肉类、蛋、竹笋、李子、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品、防腐剂等。

③吸入物:动物皮屑、羽毛、花粉、灰尘、真菌孢子、蓖麻粉、化妆品、除虫剂等。

④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能引起本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脓疱病、疖肿、胆囊炎等急性感染,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毒感染,蛔虫、钩虫、蛲虫、疟原虫、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

⑤昆虫叮咬:蜜蜂、黄蜂、毛虫、甲虫、蜘蛛及飞娥等的毛鳞刺入皮肤也可能发生本病。

⑥物理因素: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可能引起本病。

⑦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精神紧张、月经、绝经、妊娠也可能诱发本病。

⑧内科疾病:某些内科疾病同时伴发本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甲亢、癌肿、口腔疾病,肠炎、肾炎、糖尿病等。

⑨遗传因素:如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家族性冷荨麻疹、迟延性家族性局限性热荨麻疹、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等。

2.病理本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真皮水肿,特别是真皮上部最明显,在胶原纤维间也可见水肿,纤维分离。

皮肤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管扩张及血管周围轻度炎症细胞浸润。

二、中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风邪有关。

可有外风、内风、血瘀,痰湿与气血阴阳亏损等不同病机。

一般认为,急性荨麻疹以风寒、风热、风湿热证为多,而慢性则以血瘀、痰湿、寒湿与正气虚亏,或因正气虚亏而受邪为多。

荨麻疹中医治疗

荨麻疹中医治疗

荨麻疹中医治疗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它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中医就是其中的一种。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荨麻疹中医治疗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荨麻疹中医治疗一、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

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

治宜疏风清热。

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15、防风12、牛蒡子10、苦参30、蝉衣10、石膏10、知母15、木通10、银花25、连翘15等。

二、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

治宜疏风散寒。

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15、桂枝12、白芍10、羌活10、赤芍10、独活9、防风5、荆芥9、浮萍10、炙草6、生姜15、白藓皮10等。

三、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

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20、苍术10、白术15、厚朴10、山栀9、茵陈20、防风10、荆芥10、香附15、乌药10、枳壳9、泽泻10、大黄6、砂仁9等。

四、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

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

治宜养血、滋阴、降火。

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五、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

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

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

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

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

治宜调理冲任。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六、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

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

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

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治疗荨麻疹的针灸疗法

治疗荨麻疹的针灸疗法

治疗荨麻疹的针灸疗法1辨证分型•风热犯表: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伴发热,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风寒束表: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伴恶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肠胃实热:风团色红,成块成片,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泄泻;苔黄腻,脉滑数。

•血虚风燥:风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2基本治疗[治则] 疏风清热,养血润燥。

[处方] 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

[加减] :•风热犯表加大椎、风门;•风寒束表加风门、肺俞;•血虚风燥加风门、脾俞、足三里;•肠胃实热加内关、支沟、足三里;•喉头肿痒、呼吸困难加天突、天容、列缺、照海;•女性经期风疹伴月经不调加关元、肝俞、肾俞。

[操作] 每次选用3~5穴。

毫针刺用泻法,风寒束表者可在风门、大椎加用灸法。

留针 15~30分钟,急性者每日针刺1~2次,慢性者可隔日针刺一次。

急性者无疗程可言,慢性者 10~15次为一疗程,荨麻疹发作与月经有关者可在每次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针刺治疗。

皮肤针[取穴] 风池、曲池、血海、夹脊穴。

[操作] 毫针刺,中强手法叩刺,至皮肤充血或隐隐出血为度。

每日或隔日一次。

三棱针[取穴] 曲泽委中大椎风门[操作] 每次可选用一个四肢穴和一个躯干穴。

曲泽或委中穴处用三棱针对准瘀血经脉快速点刺一厘米深左右,使暗红色血液自然流出,待颜色转淡红后再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大椎或风门穴用三棱针刺0.5~1厘米深,立即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

急性者每日一次,慢性者一周一次。

拔罐[取穴] 神阙[操作] 用大号玻璃罐拔之,先留罐5分钟,起罐后再拔5分钟,如此反复拔3次;也可以用闪罐法反复拔罐至穴位局部充血。

每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

耳针[取穴] 肺、胃、肠、肝、肾、肾上腺、神门、风溪。

[操作] 以毫针浅刺,中强刺激;也可在耳前静脉放血数滴;每日一次。

或用埋针法、压丸法,2~3日一次。

老中医治荨麻疹的经验

老中医治荨麻疹的经验

老中医治荨麻疹的经验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症状,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
人体内虚实不调、气血运行障碍、感邪致病等因素所致。

根据中医经验,荨麻疹的治疗需要从病因、症状、体质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下为
老中医治疗荨麻疹的一些经验:
1. 调节体质:中医认为体质虚弱或过于亢奋均易患上荨麻疹,
因此要针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调节。

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采用益气补血、滋阴润燥的中药来调节;对于体质过于亢奋的人可采用清热解毒、平
肝降火的中药来调节。

2.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荨麻疹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活血祛
瘀等方面的药物可选。

具体的药物配方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以及症状
来调配。

3. 调整饮食:中医认为荨麻疹与饮食过敏有关,因此应注意调
整饮食。

刺激性、辛辣、油腻、冷热不均的食物应当避免,多吃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类等。

4. 调整生活作息:荨麻疹还与生活作息紊乱有关,应当保证规
律的生活作息,保持足够的睡眠和运动。

中医治疗荨麻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患者应
当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荨麻疹中医的辩证与治疗

荨麻疹中医的辩证与治疗

荨⿇疹中医的辩证与治疗⼀、荨⿇疹中医的认知 祖国医学称荨⿇疹为⿁饭疙瘩、风(痦癱)、风疹、瘾疹、风疹块、风瘙瘾疹、⾚疹、⽩疹。

⾎管性⽔肿归于⾚⽩游风、风注等范畴。

瘾疹之名,始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痹癌疹”。

古⼈形象地将其描述为:形如⾖瓣、堆累成⽚、来时⽆影、去⽽⽆踪。

及⾄隋朝,巢元⽅认为,病机主要在于卫弱表虚,汗出伤风,风热⾊⾚,风寒者疹⽩。

此后《医宗⾦鉴)、《外科症治全书》病机论述均有鉴于此。

怠到明清,对该病认识可谓是蔚然⼤观。

朱丹溪从脾脏论治,认为病机为风湿犯脾,⼊⾥化⽕⽽成。

《证治准绳·疡医》主张理应师从仲景,按六经辨证,以⼤柴胡汤、防风通圣散等分⽽治之。

程钟龄提出风瘙痒证有外燥、外寒、内热、⾥虚不⼀,治疗可选川芎茶调散、惺惺散、解毒汤、理中汤不同。

古⼈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些有效的验⽅、外⽤药,如矾⽯煎⽔、⽯楠汁、百部酒外擦,还可施以曲池⽳针灸。

近代中医对荨⿇疹的研究也取得了很⼤成绩。

从经典⽅剂到验⽅、从临床观察到借助于现代医学技术纵深研究。

研究中发现⿇黄、防⼰、丹⽪、苦参、防风、黄芩等单味中药,葛根貮、丹⽪酚等中药单体,防风乌蛇⽌痒丸等中成药均有抗过敏的作⽤,⽤于治疗寻⿇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疗法如药浴、⽔针、体针、⽿针等也极⼤地丰富了荨⿇疹的治疗⼿段。

总之科学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们对荨⿇疹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尽管现在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对症治疗,但我们深信在不远的将来必定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段。

⼆、荨⿇疹中医病因 1. 风邪外袭本病发病多与外感风邪有关。

素体禀赋不耐,表虚卫外不固,则易为风邪侵袭。

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等邪⽓侵犯机体。

汗出当风,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郁于⽪⽑肌媵之间,产⽣风寒、风热表证。

2. 脾胃湿热饮⾷不节,过⾷腥荤发物,或肠道素有寄⽣⾍,皆可使脾胃运化失调、湿热蕴结,复感风邪,则风、湿、热、邪郁于肌肤胰理⽽致本病。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更新时间:2018-02-10核心提示: 在中医治疗荨麻疹中,主要是通过辨证的分析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患者的荨麻疹类型,在予以治疗手段来消除荨麻疹。

这种治疗方法不但能确保用药正确使荨麻疹得以迅速消除,还能减少因为误用药物而导致患者因身体吸收药毒而遭受的损伤。

在荨麻疹的治疗中,中医分型辨证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医生通过这种方法判断出患者身体内部的实际情况,经过专业的辨证分析判断出患者荨麻疹类型,这样就很容易找到治疗患者的对症方法,快速且有效的消除患者身上的病症,让患者轻轻松松解决荨麻疹的烦恼。

1,热蕴风湿型荨麻疹。

此种类型的荨麻疹多发于健壮的青年群体,患者在出现荨麻疹后会反复发作,还会伴有皮肤瘙痒的症状。

观察这类患者的舌头,会发现他们的舌质都比较红,舌苔黄。

面对这些症状患者就可以蝉蜕,浮萍,防风,栀子,黄苓,益母草,白藓皮,厚朴,通草,地肤子为主方剂,根据患者的身体差异加减中药药材,煎熬后服用即可。

2,血虚型荨麻疹。

此种类型的荨麻疹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群体,在患上荨麻疹后,会出现皮肤瘙痒,风团,面部失华,发黄,月经量明显减少,身体经常无力,睡眠减少,夜晚多梦等症状。

此种症状的患者就可以四物汤为主方剂,根据身体的实际症状加减其他中药材,如果患者伴有阳气不足,平时容易感冒,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就可增加桂枝,制附子,黄芪三种药材。

如果患者肺气不足,则可增加黄芪,炙甘草,炒白术,生姜,红枣解决。

3,营卫不和型荨麻疹。

此种类型的荨麻疹也多发于青年群体。

患者的荨麻疹多反复出现,长时间都不能治愈。

在病情发作时,也只有皮肤瘙痒,不规则风团两种症状出现。

对于此种类型的荨麻疹,则只需要用桂枝汤加上地肤子,白藓皮两种中药材即可。

对于存在内热的患者,则增加栀子即可。

以上就是中医中三种荨麻疹的类型及治疗方法,患者需要经过专业的中医号脉面诊后才能使用方剂,切忌自行判断,造成药物使用不对症。

在治疗期间,患者还需遵从服用中药的忌口,避免使用辣椒,花椒,芥末,大葱,姜,蒜等比较辛辣刺激的食物。

荨麻疹又来了,中医12种证型辩证,看完你就懂了(附方药)

荨麻疹又来了,中医12种证型辩证,看完你就懂了(附方药)

荨麻疹又来了,中医12种证型辩证,看完你就懂了(附方药)病案收集中心中医里的荨麻疹01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

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它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

中医则认为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

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

本病西医除抗过敏、封闭、自血疗法外,尚无确切疗效。

而中医治疗该病需辨证论治。

现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临床常见证型,约分十二种,现列如下:荨麻疹常见十二种证型01风寒型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皮疹色白,遇寒后症状加重,得热减轻,无汗,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止痒。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方中重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止痒。

02营卫不和型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其疹块小而色淡,自汗,易外感,遇风吹症状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缓。

治则: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加减。

方中重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加防风、荆芥祛风,白鲜皮止痒。

03风热型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皮疹色红,伴有奇痒,遇热加剧,遇冷减轻,有汗,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散寒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

常用荆芥、防风、牛蒡子疏风热止痒,生地黄、知母、石膏清热,蝉蜕、苦参止痒。

04肝郁气滞型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疹痒尤甚,常伴精神紧张抑郁,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胁肋疼痛,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红,脉弦滑。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止痒。

方药:逍遥散加减。

中医医案——荨麻疹(三)

中医医案——荨麻疹(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子午流注按时取穴法治愈荨麻疹病案:郭某,男,28岁。

初诊:1962年7月13日。

主诉及病史:8年前,先从四肢起疹块,以后扩展到全身,发痒难忍,严重时伴发恶心、眼干、舌上亦起颗粒,小的像绿豆,大的呈片状;食欲尚佳,二便正常。

曾服药治疗,但效果不大。

诊查:脉弦,舌正常,皮肤上有散在红色皮疹颗粒。

辨证:荨麻疹。

治法:先调整胃肠机能,取穴足三里、曲池、大肠俞等。

治10次后病情减轻,偶遇大风时全身又出现颗粒皮疹。

二诊:9月30日(辛未日、癸已时)。

针照海(左)、公孙(右)、曲池(双)。

三诊:10月5日(丙子日、癸已时)。

上次针后发作次数减少。

继按时取穴,照海(右)、公孙(左)、曲池(双)。

四诊:10月26日(丁酉日、乙巳时)。

休息2周,遇阴天时偶出数粒皮疹,取穴照海(双)、列缺(右)。

五诊:10月29日(庚子日、辛已时)。

针后骶部大腿外侧、小腿有疹数颗,针列缺(左)、公孙(双)、阳陵泉(右)。

1六诊:10月31日(壬寅日、乙巳时)。

出疹已基本控制,针申脉(右)、公孙(双)、内关(左)。

七诊:11月1日(癸卯日、庚申时)。

针照海(双)、列缺(左)。

此后遇天阴和刮风不再出疹,病愈。

按语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变态反应疾病,多由腠理疏泄、风邪侵袭,遏于肌表而成,或因胃肠积热内不得泄、外不能达、郁于肌肤而发。

本例患者内有积热,外感风寒,当先调理胃肠泻其热,病即告退,但遇风仍发,故用子午流注按时取穴法以增其疗效,六次治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195-196,方云鹏医案。

方云鹏,字翔九,1909年生。

河南省淮阳人。

针灸科主任医师。

193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早年从事西医外科工作,是西安市有名的“一把刀”。

1948年开始自学中医针灸,1952年参加中央卫生部针灸实验所学习班,系统学习中医及针灸。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6大方法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6大方法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下:1、汤药疗法(1) 防风乌梅汤(《中医学报》)祛风清热专家意见:治疗荨麻疹,风热犯表,风团色鲜红,灼热,遇热则皮疹加重,瘙痒剧烈。

准备原料:防风9克,乌梅6克,甘草3克。

自己动手: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早、晚温服。

秘诀:方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乌梅收敛生津,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风有解热、镇痛、镇静和抗惊厥、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乌梅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治疗皮肤过敏。

(2) 桂枝汤(《伤寒论》)疏风散寒专家意见:治疗荨麻疹,风寒束表,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冬重夏轻。

准备原料: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甘草6克,大枣12枚。

自己动手: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早、晚温服。

秘诀:方中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收汗,生姜散寒解表,大枣补中益气,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效。

2、药膳疗法(1) 使君猪肉(《皮肤病妙用中药》)消食化积,健脾杀虫专家意见:治疗荨麻疹,虫积伤脾,泛发风团,瘙痒,或兼脐周腹痛。

准备原料:使君子9克,山楂18克,瘦猪肉90克。

自己动手:先将猪肉洗净、切小块,使君子去壳取肉、捣烂;再将山楂加水2 000毫升,煎煮滤取药液1 500毫升;最后将使君子、猪肉放人山楂水中,小火煮至肉熟烂,捞出使君子即可。

每日1剂,1次服完。

秘诀:方中使君子杀虫消积;山楂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瘦猪肉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磷,钙,铁等,能滋阴、润燥、补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使君子有驱蛔虫、驱蛲虫的作用(2) 姜醋木瓜(《皮肤病妙用中药》)祛风除湿专家意见:治疗荨麻疹,风湿蕴结,风团大小不一,肿胀明显,面部血管性水肿,痒甚。

准备原料:米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

自己动手:将木瓜、生姜洗净,与米醋共放入沙锅中,用小火煎煮,待醋干时,取出木瓜食用。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荨麻疹的中医辨证一、荨麻疹的定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水肿和瘙痒的症状,常伴随着大小不等的丘疹和水疱,并伴有短暂性荨麻疹性水肿。

二、荨麻疹的中医病因学解析1.阳邪暴袭:外感风邪、热邪侵袭于表,损伤了人体的卫气。

2.过食辛辣: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3.心肝疏泄失常:情绪波动不稳,心肝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三、荨麻疹的中医病机学解析1.风热互结:表邪风热与里邪痰湿相互结合,堵塞了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皮肤症状。

2.脾胃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邪停留于肌肤,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3.气血不和:心肝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和,进一步诱发荨麻疹症状的出现。

四、荨麻疹的中医辨证1.风热郁结证:皮肤瘙痒、红肿且明显,有明显痒感,伴有轻微发热、咽喉红肿、苔黄腻等症状。

2.脾胃湿热证:皮肤湿疹、瘙痒,泛红水肿,伴有腹胀、大便黏滞、苔腻等症状。

3.气血不和证:皮肤瘙痒、红肿不明显,伴有心烦不安、失眠多梦、面色青红等症状。

五、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案1.风热郁结证治疗方案:清热泻风,醒脾和胃。

2.脾胃湿热证治疗方案:利湿泄热,健脾胃。

3.气血不和证治疗方案:调理心肝,调和气血。

六、附件本文档附有荨麻疹相关的图表、表格和检查报告等附件供参考。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9年12月25日通过的一部法律,对中医药事业的监督管理进行了规范。

2.《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9年8月26日通过的一部法律,对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进行了管理和监督。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20年第6期不久前脖子上出了一些红疹子,胳膊上也起了一些红色小点。

感觉是过敏了,喝了三天氯雷他定糖浆不见效。

去医院被诊断为荨麻疹,开了两次药了,效果也不太明显。

中医是否有好办法?河南郑州王惠副主任医师曹淑芬(北京 100089)中医通常依照风寒、风热、肠胃湿热、血虚受风等治疗荨麻疹。

患者应避开过敏原,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平稳。

饮食方面少吃刺激性、动风发物,多吃清淡食物。

症状严重时,动物性蛋白摄取量也应减少。

此外,针灸曲池、风池、大椎、血海、三阴交及足三里等穴,有助于减轻瘙痒。

风寒型常因卫外不固、风寒外袭,导致营卫失和,诱发病症。

感受风寒、吹到冷气、接触冷水后,风疹、瘙痒感容易加重。

皮肤症状为风疹块,呈现淡红色或苍白色。

治宜和解肌表、祛邪止痒。

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

荆芥生姜饮荆芥15克、生姜9克。

荆芥、生姜泡水洗净,生姜切成片。

所有材料一起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煎煮20分钟即成。

风热型多因受风热袭发病,病后常见风疹块,色红成片,伴有瘙痒感,遇热则加剧,遇冷则减缓。

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并佐以凉血之品。

常用银翘散加减来治疗。

菊花蝉蜕饮蝉蜕10克,冬瓜20克,菊花10克。

蝉蜕、菊花泡水洗净,冬瓜削皮、去籽,切成块状。

所有材料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即成。

肠胃湿热型发病与脾胃失调有关,临床常见风疹块,色鲜红,伴有腹胀、腹痛、腹泻、呕吐、大便不畅等消化道症状。

治宜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常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红豆薏仁饮山药40克,薏仁30克,红豆20克,白糖少量。

山药、薏仁、红豆泡水洗净;薏仁、红豆浸泡3小时以上,然后和山药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即成,加白糖调味饮用。

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者,午后或夜晚易使症状加重。

治宜益气养血、消风止痒。

可用四物汤加减来治疗。

紫草红枣饮紫草15克,荆芥穗10克,红枣10克,甘草10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荨麻疹的中医诊治分型
针灸治疗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荨麻疹针灸治疗技术
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有的病人尚有发热、腹痛等全身症状。

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过一次。

本病属于中医学“风瘙瘾疹”、“风疹”的范畴。

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不外内外两端,内因禀赋不足,外因风邪为患。

由于卫表不固,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客于肌肤,致使营卫不和;或因饮食不节,内有湿热、食滞,外受风邪侵袭,使内不得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而发。

慢性多由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火,耗伤阴血,或因脾气虚弱,湿热虫积,或因冲任失调,经血过多,或因久病耗气伤血等,均可致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

辨证分型
风热犯表: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伴发热,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风寒束表: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伴恶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肠胃实热:风团色红,成块成片,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或泄泻;苔黄腻,脉滑数。

血虚风燥:风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基本治疗
[治则] 疏风清热,养血润燥。

[处方] 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

[加减] 风热犯表加大椎、风门;风寒束表加风门、肺俞;血虚风燥加风门、脾俞、足三里;肠胃实热加内关、支沟、足三里;喉头肿痒、呼吸困难加天突、天容、列缺、照海;女性经期风疹伴加关元、肝俞、肾俞。

[操作] 每次选用3~5穴。

毫针刺用泻法,风寒束表者可在风门、大椎加用灸法。

留针 15~30分钟,急性者每日针刺1~2次,慢性者可隔日针刺一次。

急性者无疗程可言,慢性者 10~15次为一疗程,发作与月经有关者可在每次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针刺治疗。

其他疗法
1.皮肤针
[取穴] 风池、曲池、血海、夹脊穴。

[操作] 毫针刺,中强手法叩刺,至皮肤充血或隐隐出血为度。

每日或隔日一次。

2.三棱针
[取穴] 曲泽委中大椎风门
[操作] 每次可选用一个四肢穴和一个躯干穴。

曲泽或委中穴处用三棱针对准瘀血经脉快速点刺一厘米深左右,使暗红色血液自然流出,待颜色转淡红后再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大椎或风门穴用三棱针刺~1厘米深,立即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

急性者每日一次,慢性者一周一次。

3.拔罐
[取穴] 神阙
[操作] 用大号玻璃罐拔之,先留罐5分钟,起罐后再拔5分钟,如此反复拔3次;也可以用闪罐法反复拔罐至穴位局部充血。

每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

4.耳针
[取穴] 肺、胃、肠、肝、肾、肾上腺、神门、风溪。

[操作] 以毫针浅刺,中强刺激;也可在耳前静脉放血数滴;每日一次。

或用埋针法、压丸法,2~3日一次。

5.穴位注射
[取穴] 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大椎、膈俞等穴。

[操作] 每次选用1~2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或抽取自身静脉血加入抗凝剂注入穴位,每穴2~3毫升。

(1)针灸治疗本病效果良好,一般通过1~ 4次的治疗能较快退疹止痒,对慢性应查明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2)治疗期间应避免接触致敏食物或药物,忌食鱼腥、虾蟹、酒类、浓茶、咖啡、葱蒜辛辣等刺激性饮食,保持排便通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