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生物(新课标)精华培训内部讲义:遗传的物质基础(PDF版)
2014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介绍(20210419170424)
2014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包含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验注射第一组活 R 型(无毒)健康注射第二组活 S型(有毒)死亡注射第三组健康死 S型(加热)注射第四组+死 S 型活 R 型死亡注射分别假想格里菲思实验艾弗里的实验分别活 S型(有毒)死亡活 S 型在死 S 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变因子”,使R型细菌转变为S 细菌培养加入DNAR 型S 型R 型(无毒 )蛋白质或加入培养荚膜多糖R 型(无毒 )R型(无毒 )DNA 加加入培养DNA 酶结论DNA 是“转变因子” ,即遗传物质R 型(无毒 )R型(无毒 )5.2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验加入S35培养搅拌标记的噬菌体大肠杆菌使在细菌P32感染体外的噬培养液菌体分别标记的噬菌体加入培养搅拌实线表示不带放射性说明虚线表示带放射性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离心含放射性35S不含放射性新形成的噬菌检测上清液35S体没检测到和积淀物中的放射性离心不含放射性含放射性32P新形成的噬菌体检测到32P5.3 证明 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蛋白质感染RNA烟草花叶病毒(TMV )烟叶花叶病感染蛋白质烟叶健康分别感染TMV烟叶花叶病RNA感染+RNA 酶烟叶健康5.4 DNA 是遗传物质的理论凭证(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1、稳固性分子构造相对稳固2、连续性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辈保持必定的连续性理论3、控制性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证据4、变异性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5、信息性能够储藏大批遗传信息5.5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1、核酸是全部生物的遗传物质2、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含 DNA 的生物 DNA 是遗传物质,RNA 不是4、不含 DNA 的生物( RNA 病毒) RNA 才是遗传物质5.6 DNA 的构成单位、分子构造和构造特色氢键5’端3’端G CT A脱氧核糖碱基磷酸脱氧核苷A T脱氧核苷酸C G3’端5’端基本构成单位DNA的分子构造1单脱氧核苷酸经磷酸二酯键连结成脱氧核苷酸长链2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由氢键连结成双链DNA 分子3双链构造的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摆列形成骨架,碱基排在双链的内侧4碱基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碱基对由氢键连结起来。
高二生物(下)遗传的物质基础
问题
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高时 也还有0.02%的蛋白质,不能完全排除蛋 白质的可能,不能让所有人信服。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方法
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单 独地去观察DNA与蛋白质的作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T2噬菌体
噬菌体是一种专 门寄生在细菌体 内的病毒,它的 头、尾的外部都 有由蛋白质组成 的外壳(头膜和 尾鞘),头的内 部含有DNA。
• 格里菲思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 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 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怎 样设计实验来证明?
•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1944 艾弗里的实验
S型菌的DNA
S型菌的蛋白质或 S型菌的荚膜多糖
S型菌的DNA+DNA酶
▪ 2.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第二、 三组说明什么?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 3.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 验的结论是什么?
1928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 鼠不死亡
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 鼠死亡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小鼠不死亡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第五节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生命之所以能够代代延续,主要是由 于遗传物质绵绵不断地向后代传递,从而 使后代具有与前代同样的性状。
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 ,人们了解到染色体在生物 的传宗接代过程中,能够保 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因此,人们认为染色体在遗 传上起着主要作用。
《遗传的物质基础》 讲义
《遗传的物质基础》讲义一、遗传的奥秘当我们审视周围的生命世界,无论是五彩斑斓的花朵、形态各异的动物,还是我们人类自身,都无法回避一个神奇而又深远的现象——遗传。
从父母传给子女的不仅仅是相似的外貌特征,还有性格、天赋甚至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幕后操纵着这一神秘的遗传过程呢?答案就隐藏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之中。
二、遗传物质的探寻之旅在科学的长河中,对于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早期,科学家们对于遗传的本质知之甚少。
直到 19 世纪,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进入 20 世纪,科学家们开始逐步将目光聚焦在细胞内部的微观世界。
当时,有两种主要的物质被认为可能是遗传物质,那就是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一度被认为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然而,随着一系列实验的进行,核酸逐渐崭露头角。
其中,最为著名的实验当属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他发现,无毒的 R 型肺炎双球菌在与有毒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共同培养后,竟然能够转化为有毒的 S 型。
这一现象暗示着,在 S 型细菌中存在着某种能够改变 R 型细菌遗传特性的物质。
随后,艾弗里等人进一步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深化。
他们通过一系列精细的化学处理,将 S 型细菌中的各种成分逐步分离出来,最终证明了是 DNA(脱氧核糖核酸)而非蛋白质,才是导致 R 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关键物质。
但这一结论在当时并没有被立刻广泛接受,因为很多科学家认为实验中 DNA 的纯度不够,无法完全排除蛋白质的干扰。
直到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为 DNA 是遗传物质提供了更为确凿的证据。
他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 内核,然后让噬菌体去侵染细菌。
结果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 DNA,而不是蛋白质,子代噬菌体的产生也是由亲代噬菌体的 DNA 所决定的。
至此,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地位才得以确立。
2014年高考新课标生物考纲_知识点总结
2014高考生物知识结构网络目录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5)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5)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5)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6)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6)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7)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7)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7)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8)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8)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8)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8)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9)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9)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9)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9)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0)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0)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10)1.21细胞的生活史 (10)1.22癌细胞的特点 (11)1.23衰老细胞的特点 (11)1.24细胞的死亡 (11)1.25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12)1.26细胞工程 (13)1.27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14)1.28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14)2.1酶的分类 (15)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15)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15)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 (16)2.5光合作用的色素 (16)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16)2.7 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17)2.8 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17)2.9 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17)2.10 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18)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18)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18)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19)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9)2.15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 (21)1.16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2) (21)2.17生物固氮 (22)2.18氮循环 (22)2.19三类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 (22)2.20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23)2.21 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23)2.22细胞的有氧呼吸 (24)2.23细胞内的无氧呼吸 (24)2.25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 (25)2.26新陈代谢的类型 (25)2.28微生物的营养 (27)2.29微生物的代谢 (28)2.30微生物的生长 (28)2.3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29)2.32发酵工程简介 (29)第三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30)3.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激素调节 (30)3.2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31)3.3神经调节 (32)3.4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33)3.5内环境与物质交换 (33)3.6水、钠、钾的来源与去向 (34)3.7水盐平衡的调节 (35)3.8血糖平衡的调节 (36)3.9体温的调节 (36)3.10免疫概述 (37)3.10免疫系统的组成与淋巴细胞的起源 (37)3.11抗原与抗体 (38)3.1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8)3.1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9)3.13免疫学的应用(选学) (40)4.1生殖的类型 (41)4.2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 (42)4.3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42)4.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 (43)4.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 (43)4.6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44)4.7动物的个体发育 (44)第五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45)5.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45)5.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46)5.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46)5.4 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47)5.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47)5.6 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47)5.7 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48)5.8 DNA分子的复制 (49)5.9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49)5.10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0)5.11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 (51)5.13遗传的中心法则 (51)5.14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51)5.15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 (52)5.16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52)5.1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特点 (52)5.18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 (53)5.19自由组合遗传题的快速解法 (53)5.20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55)5.21 杂交育种 (56)5.22 人类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 (57)5.23 人类性别畸型及其原因 (57)5.24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 (57)5.25伴性遗传的特点 (58)5.26伴性遗传中的致死效应 (58)5.27通过性状识别性别的杂交设计 (58)5.28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X遗传病的比较 (59)5.29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 (59)5.30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情况表 (59)5.31植物的三系配套杂交(选学) (59)5.32判断核、质遗传的方法 (60)5.33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60)5.34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60)5.35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比较 (61)5.36生物变异的类型 (61)5.37基因突变 (62)5.38基因重组 (62)5.39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63)5.40染色体结构变异 (63)5.41染色体数目变异 (63)5.42四倍体(AAaa)的自交分析 (64)5.43三体(AAa)的自交分析 (64)5.44染色体变异的几个概念的比较 (64)5.45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自然形成途径 (65)5.46单倍体育种 (65)5.47多倍体育种 (66)5.48利用遗传学原理的育种总结 (66)5.49人类的遗传病 (66)5.50人类遗传病的预防(优生) (67)5.5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 (67)5.52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三个原则与群体遗传学 (67)5.53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68)5.54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与关系 (68)5.55遗传平衡定律 (69)5.56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70)5.57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71)5.58选择的类型 (71)5.59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71)5.60改变生物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 (71)5.61突变与选择的关系 (71)5.62隔离的类型 (72)5.62物种形成的方式 (72)5.6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72)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 (73)6.1生态因子的组成 (73)6.2非生物因子的作用 (73)6.2生物种间关系比较 (74)6.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75)6.3种群的一般特征 (75)6.4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75)6.5群落的概念及结构 (76)6.6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77)6.7生态系统的成分 (77)6.7典型生态系统的特点比较 (77)6.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78)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78)6.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79)6.1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80)6.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0)6.12生物圈及其稳态 (80)6.12全球环境问题 (81)6.12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81)6.13生物多样性 (81)2014高考生物知识结构网络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元素含量差异很大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差异很大化学元素 必需元素大量元素有害元素微量元素 基本元素:C 、H 、O 、N 主要元素:C 、H 、O 、N 、P 、S最基本元素:C非必需元素无害元素C 、H 、 O 、N 、 P 、S 、 K 、Ca 、 MgFe 、Mn 、B 、Zn 、Cu 、Mo 等 Al 、Si 等Pb 、Hg 等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化合物分 类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水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无机盐①构成化合物(Fe 、Mg )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 糖类单糖 二糖 多糖C 、H 、O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 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脂质脂肪磷脂(类脂) 固醇 C 、H 、OC 、H 、O 、N 、P C 、H 、O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 ④保护和保温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C 、H 、O 、N 、S (Fe 、Cu 、P 、Mo ……)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调节代谢(激素)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核酸 DNA RNAC 、H 、O 、N 、P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②控制生物性状③催化化学反应(RNA 类酶)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或者 x a ry 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名称基本组成单位核酸核苷酸(8种)一分子磷酸(H3PO4)一分子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A、G、C、T、U)DNA 脱氧核苷酸(4种)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脱氧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A、G、C、T)RNA 核糖核苷酸(4种)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核糖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A、G、C、U)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名称基本单位化学通式聚合方式多样性的原因多糖葡萄糖C6H12O6脱水缩合①葡萄糖数目不同②糖链的分支不同③化学键的不同蛋白质氨基酸①氨基酸数目不同②氨基酸种类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的空间结构核酸(DNA和RNA)核苷酸①核苷酸数目不同②核苷酸排列次序不同③核苷酸种类不同C、H、O、N、S 氨基酸肽链基本成分C、H、O、N、P、Fe、Cu……离子和(或)分子其它成分蛋白质RNH2 COOHHC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物质 试剂操作要点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临时混合 加热 砖红色 脂肪 苏丹Ⅲ(苏丹Ⅳ) 切片高倍镜观察 桔黄色(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A 液和B 液)先加试剂A 再滴加试剂B紫色 DNA二苯胺加0.015mol/LNaCl 溶液5Ml 沸水加热5min蓝色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三个通过水自由通过可以通过 不能通过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交换大分子、颗粒内吞外排离子、小分子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TP ) 膜的流动性膜的流动性、膜融合特性原理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名称化学组成存在位置膜结构主要功能线粒体蛋白质、呼吸酶、RNA、脂质、DNA动植物细胞双层膜能量代谢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蛋白质、光合酶、RNA、脂质、DNA、色素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内质网蛋白质、酶、脂质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单层膜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加工、运输有关高尔基体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运输、加工、细胞分泌、细胞壁形成溶酶体蛋白质、脂质、酶细胞内消化核糖体蛋白质、RNA、酶无膜合成蛋白质中心体蛋白质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与有丝分裂有关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含量2a—→4a 4a 4a 4a 2a 染色体数目(个)2N 2N 2N 4N 2N 染色体单数(个)0 4N 4N 0 0 染色体组数(个) 2 2 2 4 2 同源染色数(对)N N N 2N N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第一节 遗传(遗传的物质基础)
5、许多科学家证明,绝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是( C
)
A、细胞核 C、DNA
B、染色体 D、蛋白质
6、下列哪种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是 (A) A、精子 B、受精卵 C、体细胞 D、上皮细胞
练一练,小组交流
1、作业:作业本(P11--13)课内完成; 2、创新导学训练案(P16--17)课外完成
我的收获
染色体
DNA
: : 基因 :
蛋白质
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主要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
基因 DNA 基因
蛋白质
……
包含遗 传信息 的DNA 片段, 控制遗 传性状
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数量的关系:
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小结
二、遗传的物质基础
2、( 人类基因组 ) 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
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 人类基因组 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 计划。
3、“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说明自然界普遍 存在着(B ) A、生殖现象 B、遗传现象 C、进化现象 D变异现象 4、能控制生物某一具体生理特征( D ) A、染色体 C、DNA B、蛋白质 D、基因
二、 遗传的物质基础
[本节目标]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本节重点]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难点] 1、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课本P33—P36,完成下列任务: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专题四 第1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 分子中,其中有 2 条是最初的母链,剩下的都是后来合
成的子链。 ②在 DNA 复制过程中,若 DNA 分子中某一种含氮碱基 为 a 个,则此 DNA 分子复制 n 次后,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 苷酸数为 a(2n-1)。
【典例 1】(2012 年韶关一模)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中心法
则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中心法则
1.中心法则中各过程的比较:
DNA复制 时 间 场 所 模 板 原 料 DNA转录 生长发育的 连续过程 主要在 细胞核 DNA的 一条链 4种核糖 核苷酸 RNA复制 RNA病毒侵 染宿主细胞 后 宿主细胞中 RNA 4种核糖 核苷酸 RNA逆转录 RNA病毒侵 染宿主细胞后 翻译 生长发 育的连 续过程 核糖体 mRNA 20种 氨基酸
质
[名师点拨]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搅
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脱落下来, 离心的目的是将细菌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分开;该实验只能说 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能说明 DNA 是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 [答案]A
【典例 2】(2012 年茂名一模)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 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 DNA 与蛋白 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
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能够进行的过程有 a、b B.原核细胞 RNA 的合成以 e 过程方式进行
C.c 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d 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D.e 过程参与的 tRNA 最多有 64 种
[名师点拨]RNA 复制和逆转录只存在于某些病毒中,真核 细胞和原核细胞都能进行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RNA 聚合 酶参与转录,不参与翻译,翻译过程中的 tRNA 最多 61 种, 因为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 [答案]A
2014届高考生物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分子基础基础知识归纳
201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基础知识归纳:遗传的基本定律和分子基础知识点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x1、交配类型:〔1〕杂交:〔×〕也叫有性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交配。
〔2〕自交:〔〕植物主要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同株的异花传粉。
〔一般,动物不存在自交现象。
〕▲自交是植物获得纯系品种的有效方法。
〔3〕测交:〔×〕指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生物基因型是显性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一种很好方法。
〔4〕回交:〔×〕是指子代与亲本或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
▲其中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亲本回交即测交。
〔5〕正交与反交:〔×〕是一相对概念,如果甲为♂,乙为♀是正交,那么甲为♀,乙为♂是反交,反之亦然。
▲在验证核遗传和质遗传、常染色体遗传和X染色体遗传时常采用正交和反交。
2、性状类型:〔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①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②隐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可能有两到多个性状,其关系可能是: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关系。
〔3〕性状分离:在杂种〔F1〕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杂合子自交后代就会出现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3、基因类型:〔1〕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假设控制相同性状可称为相同基因〕①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上的基因A。
a▲非等位基因C。
c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B。
b▲复等位基因:指一对等位基因存在3个或3个以上基因的关系。
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基因I A、I B、i〔某一个细胞或个体中那么只存在复等位基因中的两个基因〕〔2〕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在等位基因中,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
〔用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
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件)
【典例分析】
“眼疾嘴快”
科学家将一只苏格兰雌性白脸羊的乳腺细胞的
细胞核移入到黑脸羊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
D 期胚胎后植入另一只黑脸羊的子宫内,该黑脸羊产
下的小羊的脸色和性别分别是( )
A.黑色 雄性
B.黑色 雌性
C.白色 雄性
D.白色 雌
*该实验说明了细___胞___核__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变式训练 “眼疾嘴快”
A
伞形帽
B
扫帚形帽
去
A核
伞帽形状是由_含__有__细___胞__核__的___假__根__控制的。 伞帽形状是由_细__胞___核__控制的。
控制伞帽形状的遗传物质位于__细__胞___核__内,_细__胞___核__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分析与讨论】
1.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决定的? 由含有细胞核的假根部分控制
DNA 染色体
蛋白质
染色体主要由 蛋白质 和 DNA 组成。
2. DNA分子
DNA和蛋白质中,哪一个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视频:噬菌体侵染细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1953年4月,美国科学家 沃森(左)和英国科学家克 里克(右)建立了DNA结构模 型,解开了DNA的奥秘。
思考问题:生物界中其他生物是否也有遗传的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生物界中其他生物也有遗传的现象,说明遗传现 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遗传和生物的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遗传学家,一起来研究一下遗传 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2)描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DNA分子模型 双螺旋结构示意图 结论: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 旋结构
201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回扣4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教案
回扣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一、遗传的细胞基础1.细胞的减数分裂(1)什么叫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与有丝分裂有什么区别?(必修2P16)提示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区别于有丝分裂的特征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而细胞连续分裂2次,分裂过程中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现象出现,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2)如何判断两条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数量关系?提示来源上,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上一般相同(一对性染色体除外);行为上能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分离。
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1)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行为变化发生时期特点复制间期每条染色体形成了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联会、交叉互换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此时往往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叉互换现象分离、组合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裂减Ⅱ后期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实现了复制的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2)关注图2-2、3、5、6,说出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提示①细胞质的分裂:精子形成时在减Ⅰ后期、减Ⅱ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时在减Ⅰ后期、减Ⅱ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②生殖细胞数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提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动物的受精过程(1)受精作用的特点(必修2P24)①只有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②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必修2P 2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014年高考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汇编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1. (2014 •海南高考• T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 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 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 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 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个体自交” “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 关键知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⑶隐含知识: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
A项中,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2/4 x (1/4+1/4) x (1/4+1/4) X(1/4+1/4) X (1/4+1/4) X (1/4+1/4) X (1/4+1/4) X C; =7/128,故A 项错。
B 项中,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2/4 X 2/4 X 2/4 X (1/4+1/4) X (1/4+1/4) X (1/4+1/4) X (1/4+1/4) X C7 =35/128,故B 项正确。
C 项中,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2/4 X2/4 X 2/4X 2/4 X 2/4 X (1/4+1/4) X (1/4+1/4) X C7 =21/128,故C 项错。
D 项中,7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相同,D项错2. (2014 •海南高考• 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 50% 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 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 3 : 3 : 1B.4 : 4 : 1C.1 : 2 : 0D.1 : 2 : 1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 “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
《遗传的物质基础》 讲义
《遗传的物质基础》讲义在生命的奥秘中,遗传无疑是最为神奇和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
我们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各种各样的特征,从外貌到性格,从生理机能到对疾病的易感性。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背后操控着这一神奇的遗传过程呢?答案就是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是生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特征和发展。
在大多数生物中,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在某些病毒中,则可能是核糖核酸(RNA)。
DNA 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的大分子,由两条相互缠绕的链组成。
这两条链通过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相互连接,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
这种精确的配对方式确保了遗传信息在复制和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
DNA 中的碱基序列就像是一种独特的密码,包含了生物体构建和运作所需的所有信息。
这些信息被划分成一个个的基因,基因是具有特定功能的 DNA 片段。
比如,有的基因负责编码蛋白质,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执行着各种重要的功能,如催化化学反应、构成组织结构、运输物质等。
基因的表达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首先,在细胞核中,DNA会通过转录过程形成信使RNA(mRNA)。
mRNA 携带了基因的信息,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在细胞质中,核糖体根据 mRNA 上的密码子,将氨基酸连接成多肽链,最终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除了 DNA 自身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遗传物质的传递也是遗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有性生殖中,父母双方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分别携带了一半的遗传物质。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新生命就获得了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从而继承了父母的特征。
遗传物质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生物的生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 DNA 序列中的碱基发生了改变。
有些基因突变可能不会对生物体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有些可能会导致疾病或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镰状细胞贫血就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而引起的。
高二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夏室 后周形势图 他即位以后 [9] 居左者持弓 殷墟的发掘 [88] 公刘时 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而在陕北夏州割据的定难军 事淫乱 [87] [89] 夏朝军队由夏王掌握 为了抵御自然灾害 由于担心会被留下而予以拒绝 后裾齐足 提到篆字 外壬 ?
忠武节度使刘信在许州 分工细 1 轶事典故 自少康中兴后 捕鱼(雕塑) 胫扎裹腿 兴于穷桑 [75] 并造谣言说:“官军大败 周世宗为了发展生产 (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 姬姓 姜姓吕氏 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 首个统一王权的产生也就得以奠定 这群武夫
DNA
1 2
A1T+G+1 =C30=-1122=个18 T2 + C2 =?
30个 T1+C1=12个 30个 T2+C2=18个
例: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占30%,其 转录成的信使RNA上的U为35%,则信使 RNA上的碱基A为?
1 A1 T1 2
T2 A2
DNA A=30% =T A+T=60%
中 《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禹老时 但与后周作战败多胜少 借此以加强文人官僚制度 琢磨石器 司空是掌建筑工程等的官 言耻累也 显德二年(955年) 庄 军队人数 制定了《禹刑》 氏族制度并没有消失 但从这里所说的“成方十里”、“成十为终”
是区划土地的单位名称看来 晋厉公死后 以收夏众 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 楚怀王派大臣昭滑率军攻越 典礼也最为隆重 10 ?是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说明鲧在领导治水时 注释:1.鼎上分别有各州的山川、草木、禽兽 汤的势力大 他们还是有家有户的平民 7、
社会末期 粪其田而不足 这一论断从一侧面反映出商朝法制应该比较成熟了 手执玄圭 就是文献中的“卿士” 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啬夫驰 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东面洞庭 另外 准许抢掠十天 太史寮 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 《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中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课程内部讲义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师:肖振龙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细胞基础
一、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二、动物的受精过程
1.准备阶段—“精子 ”和“卵子准备”
2.受精阶段
第一极体透明带
次级卵母细胞 卵黄膜 放射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遗传物质的特点
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遗传信息)
2.通过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遗传信息)3.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遗传信息)4.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遗传信息)
二、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细菌转化的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类型及其特点
①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
实验过程:
Griffith实验结论:
②体外细菌转化的实验过程:1944年,美国科学家Avery
实验过程:
分析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①DNA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②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Hershey和Chase T2噬菌体的结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分析结论
....——
...是遗传物质
.....
..DNA
①亲子代之间的DNA是连续的
②子代蛋白质是在DNA指导下重新合成的。
3.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