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教学_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教案(通用5篇)
端午节教案端午节教案(通用5篇)端午节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3、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各种粽子图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1、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让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2、请幼儿说一说。
3、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的由来:端午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老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4、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你们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吗?5、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结束活动。
端午节教案2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并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重难点: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乐、粽子、故事盒等活动过程:一、回忆经验并导入1、出示PPT:猜猜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在什么时候要吃粽子?你吃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小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吃粽子。
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着各种各样好吃的馅料。
☆结合音乐欣赏故事,教师和着音乐节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看看讲讲故事今天这个神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播放PPT,欣赏故事)1、倾听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树林里——谁就会讲故事了)T: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T:看,谁来了?它们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2、看看讲讲故事第二部分T:先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端午节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为了促进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将设计一堂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与讨论,更好地认识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
【引入】(100字)开头部分要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图片或道具,或者讲述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等方式来引入。
【文本学习】(500字)1. 阅读课文为了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文本进行阅读。
比如,可以选取《屈原》的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还可以选择《粽情故事》等相关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
2. 阅读理解在阅读课文后,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课文中的内容。
【讨论交流】(400字)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探讨,比如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粽子的制作等。
每个小组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 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采访长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端午节在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和特色。
然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延伸拓展】(300字)1. 创作活动让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比如写一篇描写端午节的短文、编写端午节的诗歌等。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2. 艺术表演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端午节的艺术表演,比如舞蹈、歌曲、小品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参与表演,展示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
【总结】(200字)通过本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生们对端午节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通过讨论、研究和创作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和魅力。
《端午日》教案5
端午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2.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含义。
3.能够对比不同地区端午节的习俗和特色。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读懂关于端午节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撰写端午节手抄报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端午节习俗和文化含义的理解。
2.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3.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端午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这是一幅《屈原离骚图》,你们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介绍屈原才华横溢、深受百姓喜爱的事迹,教师介绍其被谗言所害、流放、自杀而成为民间英雄的故事。
)屈原是谁?他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呢?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代表作是《离骚》,他的品行和才华深受百姓喜爱。
但是由于抱负过高,他受到了与他不同政见的人的排斥和诽谤,最终被贬谪到了汨罗江畔。
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情厚爱和追求天下太平,不仅没有被认可,反而遭遇了如此惨重的打击。
据《史记》记载:屈原在汨罗江畔绝食自沉,他的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悲惨故事,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
经过了几百年的传说和发展,端午节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也成了民间节日和文化的象征。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它在中国汉族以及其他一些多民族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
2. 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含义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含义。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同学们有没有在端午节时吃过粽子?有没有看到过人们把香包系在自己的手腕上?这些都是端午节的习俗。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主要是用糯米、红豆、肉等做成,外面用竹叶包裹,再蒸煮而成。
在中国,每个地区的粽子都有着不同的味道和做法。
(教师根据学生所在地区的习俗,在简单介绍粽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享,同时介绍一些其他地区的端午节习俗,如:划龙舟、插艾叶、喝雄黄酒等)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些特殊的风俗,比如人们在端午节时会把香包系在自己的手腕上,香包里面装着五香草药和香料,除了驱虫、消炎、祛邪之外,还有着祈福平安的寄托。
《端午节》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端午节》教学设计(精选15篇)《端午节》篇1一、主题来源: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
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
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
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艾草和菖蒲目标: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
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
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
实用的端午节教案范文5篇
实用的端午节教案范文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2. 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培养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实施与研究、成果与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Flash动画视频和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启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元宵节)2.谁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在吃什么?(新年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3.刚才有同学说端午节吃粽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一下端午节吧!(板书:二、端午节习俗研究)二、新课教学:1.谈话:①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的什么时间?(六月六日)②你们每个小组都确立了本组要研究的课题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吧!(小组汇报)③噢!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呀!那就随老师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们收集的资料吧!2.汇报:实施与研究(端午节食粽)㈠历史记载: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㈡民间传说: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㈢粽子沿革:①学生汇报。
②观看课件。
㈣南北名粽:观看课件,教师配乐讲解各地粽子的特点。
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粽子哪?(因为饮食与节日之间蕴涵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赛龙舟)学生汇报,教师讲解: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教案(精品7篇)
《端午节》教案(精品7篇)《端午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总会”说明了什么?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小学课文端午节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课文端午节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
2. 掌握节日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观念和传统文化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由来和相关传说。
2. 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食品。
3. 端午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故事法: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观察发现法:通过展示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和相关文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节日的特点。
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研究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传统文化,让学生主动探究并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端午节时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了解节日的重要性。
二、探究式学习1. 学生在小组内分析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传统文化,并提出问题。
2. 老师给予指导和布置相应的研究任务,让学生主动探究。
三、讲故事法1. 教师讲述端午节的传说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跟随老师朗读相关课文,增加学生对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四、观察发现法1. 老师展示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传统文化,让学生观察和发现节日的特点。
2.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节日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丰富节日文化的知识储备。
五、课堂总结1. 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梳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六、作业布置1. 学生研究端午节的文化特色,并撰写相关作文。
2. 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制作端午节相关的手工制品或者食品。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核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七、教学反思1. 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进行适度调整。
3. 重视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
《端午节》教案(精选18篇)
《端午节》教案《端午节》教案端午节到,愿你事业像龙舟一样快进,家庭像香包一样温馨,个性像粽叶一样飘逸,气势像雄黄一样劲霸,快乐像糯米一样粘上就不掉!端午节安康!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精选1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活动准备: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端午节》教案2活动目标学习朗诵童谣,感受童谣表现的端午划龙舟的民俗风情和热闹的节庆气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尝试配上打击乐表现划龙舟的欢乐情景。
活动重点学习朗诵童谣。
活动难点学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难点剖析两种节奏型的结合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些混淆。
活动过程一、讲讲端午节及划龙舟提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那一项活动最热闹?人们是怎么划龙舟的?人们在划龙舟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二、欣赏童谣1、欣赏童谣并讨论2、感受童谣的节奏3、学习打节奏三、学习朗诵童谣1、配上节奏朗诵童谣2、游戏:划龙舟、赛龙舟活动反思活动前和幼儿进行了谈话,发现幼儿对端午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2023年端午节课文教学设计(通用6篇)
2023年端午节课文教学设计(通用6篇)端午节课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学习重难点】1.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重点) 2.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
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
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两岸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
观看的人并不是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完全把情感投入其中、沉浸其中的参与者,河岸边与河面共同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富有感染力的比赛场面。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1)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
《端午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
《端午节》教学设计《端午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
通过上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
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
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
(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
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
关于端午节教案范文六篇
关于端午节教案范文六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4.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导入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
(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作业布置】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1.读词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爱戴——辅佐——诬陷——流放——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合作填写。
端午节教案3篇
【实用】端午节教案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习俗以及关于端午诗词歌谣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觉、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板书课题)有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那你们都想了解端午节什么知识呢?二、小组汇报1、师导语: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老师将根据你们收集情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哪一组先来?第一组生:我们组收集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们组把它归纳以下三种:(生1.纪念屈原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殉国.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生2.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生3.迎涛神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扔到钱塘江中,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师评价:这个小组同学以讲故事形式展现他们收集来的关于端午由来的.传说,真叫我们大饱耳福。
师问:你们是去哪里收集这些材料呢?师:老师相信这次的查找中你们一定对端午节的由来,有更深的了解。
精品端午节教案三篇
【精品】端午节教案三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2、学生准备(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端午节的故事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
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介绍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
幼儿园分享阅读教学《端午节》活动设计
少儿园分享阅读教课《端午节》活动设计第一阶段:联络与建构教课目的:能对端午节的风俗理解图画的含义;能朗读儿歌,感觉儿歌朗朗上口的特色;能理解“挂”、“缠”、“系”等词语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完好的故事;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挂香蒲、划龙舟等。
教课过程:导入活动:教师说一个挂于粽子的谜语,请少儿猜猜谜底。
示范:“四个角、四个面、六条棱;外面衣着一件绿大衣,中间系着一条白腰带;摸上去软绵绵,掂一掂重沉沉。
” (向少儿展现彩线纸粽子)这个粽子是老师用彩线和纸做的,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粽子?你吃的粽子是什么滋味的?前几日,我们向来在听一首儿歌《端午节》,下边我们一同再来听一遍吧。
(播放儿歌的 VCD,只播放声音,不播放画面。
)儿歌中说过端午节的时候要做什么呢?我们一同看看大书。
阅读图画:封面:封面上有谁?背着的背篓里有什么?她手里拿着什么?她会用这些叶子做什么?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为何?我们看看书名叫做《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时哪天吗?对,封面上写着呢,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第一页:桌面上有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桌面的左侧是谁?表情如何?心理怎么想的?(揭露文字,将文字读给少儿听,同少儿议论桌面上是什么,用来做什么。
)第二页:小女孩在做什么,表情如何?妈妈在做什么?这页对应的儿歌中的哪一句?为何?(揭露文字,将文字读给少儿听,请少儿指出香蒲和粽子。
)第三页:妈妈和小女孩在做什么?这页图画对应的是儿歌中的哪一句?为何?(揭露文字,将文字读给少儿听,请少儿在画面上指出五色彩线。
)第四页:这幅画对应的是儿歌中的哪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揭露文字,将文字读给少儿听。
)小女孩腰间挂的是什么,手里拿的是什么?学一学她的表情和动作。
我们为何要挂香包呢?第五页:图画上有谁?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如何的?他们为何要这么快乐呢?她们要去做什么?(把文字读给少儿听)她们要去看什么呢?小姑娘手里拿的是什么?画面右上角是什么?第六页:她们要去看什么呢?你能用儿歌中的话把这页的内容归纳一下吗?你见过赛龙舟吗?第二阶段教课:阅读与反省教课目的:初步认识端午节的民俗,如赛龙舟、戴五色彩线、挂香铺等;增补对于端午节的背景知识;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优质端午节绘本阅读教案设计
优质端午节绘本阅读教案设计一、教学对象大班学生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绘本《端午节的故事》2.端午节相关习俗和知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绘本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绘本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出示端午节相关的物品,如粽子、艾叶、香囊等,引导学生关注端午节。
2.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
(二)绘本阅读1.老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绘本《端午节的故事》。
2.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绘本中的主人公是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三)讲解端午节习俗1.老师详细讲解绘本中的端午节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
2.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
第二课时(一)回顾绘本内容1.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对端午节有什么新的认识?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绘本内容。
(二)深入挖掘绘本文化内涵1.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绘本中的细节,如屈原投江、粽子形状等,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动手操作1.老师分发制作粽子的材料,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粽子。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帮助,体验团队合作。
第三课时1.老师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端午节有哪些了解?(二)拓展活动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端午节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六、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端午节手抄报,展示端午节习俗。
2.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端午节美食,体验家庭氛围。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绘本阅读,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在动手操作环节积极参与,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语言《端午节》教案设计
语言《端午节》教案设计本文将介绍一份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设计,主要围绕端午节展开,旨在通过课堂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并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历史和文化传承;2.学习和掌握端午节在中国的传统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3.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端午节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图文并茂,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庆祝方式,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2.学习包粽子了解包粽子的传统意义和包粽子的各种方法,带领学生认真观察掌握粽叶、糯米、糖、花生等包粽子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具,体验手工制作的过程和乐趣,学习如何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3.赛龙舟介绍龙舟运动的历史和意义,观看相关视频,学习龙舟的形状和颜色,体验龙舟赛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了解居民为了纪念屈原,赛龙舟,敲鼓,挂艾草等一系列活动。
4.挂艾草了解挂艾草的由来和传统意义,学习挂艾草的方法和技巧,体验艾草的香气和寓意,了解民族文化底蕴,启发学生认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传承。
三、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课程,表达观点,了解端午节及相关习俗。
2.合作互动:将学生分组,在指定时间内相互合作,完成制作粽子、挂艾草等有关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口语表达和思维判断等综合语言能力。
3.体验互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龙舟比赛、挂艾草、赛粽子等真实体验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活动:1.端午节主题展示:整齐摆放有关端午节的各种物品,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布置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端午课堂: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如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活动,使学生体验端午节的传统和文化风情。
初一语文端午日阅读教案
初一语文端午日阅读教案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
在这一天,中国人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有着浓烈的文化特色。
端午节是一个有着丰富故事和传说的节日,也是一次接触和认识中国文化的绝佳机会。
在初一语文课上,我们可以通过端午节的阅读教学,进一步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了解习俗及其象征意义;2.通过阅读《屈原》及其他有关的文化经典,感受文化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3.培养学生认识、感受、表达的能力,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独特性;4.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阅读《屈原》等经典作品,了解文化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来龙去脉,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阅读课文:选择《屈原》等名著作为阅读素材,分小组朗读、解读,深入分析诗句的内涵,进一步了解端午节及其历史文化。
3.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各自了解的习俗及其象征意义,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4.写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学生撰写关于端午节的小论文或其他形式的作品。
通过写作,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观察能力。
5.总结:通过互相分享、评论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端午节文化的重要性,强化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和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文化。
2.小组讨论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3.写作法:鼓励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2.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知能力;3.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2.学生可以通过旅游和实地体验等方式,更深入地认识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魅力。
端午节分享阅读教案
端午节分享阅读教案1教学分析:本课融分享、欣赏、制作、游戏、知识为一体,通过分享阅读、共同吟诗、动手做龙舟让学生们体会端午节的知识文化与风俗习惯,同时展示了多幅学生作品。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工具材料等具体情况,选择学生作业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提升阅读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分享学生自己读过的关于端午节的诗词、书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龙舟”。
教学难点:学生的阅读量较少,学生能否合理利用废旧物。
教学方法:分享阅读、讨论、练习。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
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
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和书籍。
板书课题。
二、授课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老师:“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但是到了之后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
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同学们回答:…老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2、分享有关端午节的诗词老师:“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的景致,有“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的民俗,有“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的竞渡,还有“风雨端阳生晦冥,汩罗无处吊英灵”的哀思……”提问:同学们还知道端午节有什么诗词吗?一起分享给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端午节
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气氛,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平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聚光灯效果出示粽子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粽子)老师一边说一边点开聚光灯出示粽子。
你们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还记得老师给小朋友讲过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五月五屈原跳江这天成为端午节!
2.观看划龙舟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赛龙舟视频(点击课件视频图标超链接出现视频动画)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视频里的人在干嘛什么呀?(在划龙舟)
总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比赛。
二、学习儿歌
1.教师结合图片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跟端午有关的儿歌,老师这里有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端午习俗
五月五,庆端阳,
划龙舟,挂香囊,
雄黄画个花脸妆,
好吃粽子香又香.
师:刚刚儿歌的题目叫什么?(端午习俗)对,端午习俗。
那儿歌里都说了哪些习俗呢?(老师请小朋友随机点击四个粽子图片,幼儿点击后出现不同的动画)。
2.平板操作包粽子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粽叶子,现在先请小朋友添加米,喜欢什么口味的粽子可以加入什么材料。
(平板中出现粽子食材,小朋友选择性托人食材)
3.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
师:咦,刚刚的儿歌里面,小朋友有没有听出哪些音比较像呢?
师:有的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 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3.师幼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呢?让老
师来告诉你们吧。
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最后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三、操作环节
今天老师想请你们能不能帮助一个小女孩,她要去参加端午晚会,他不会画雄黄妆,也不会画香囊想请你们帮助她,你们愿意吗?
幼儿人手一个平板,用画图软件画上香囊再用黄色在脸谱上画上花脸妆.
游戏:划龙舟
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加端午晚会,可是要经过一条大河我们该怎么去呢?
师:我听到了有小朋友说划龙舟这真是个不错主意,现在跟老师一起学一学划龙舟的动作,我们小朋友学的真棒现在我们坐上龙舟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