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优质课教案设计
2024年幼儿园优质课《小青蛙》教案
2024年幼儿园优质课《小青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小青蛙,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内容1.小青蛙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及作用。
2.小青蛙与大自然的关系。
3.小青蛙的保护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小青蛙,了解小青蛙的特点及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小青蛙及自然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小青蛙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小青蛙的外形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小青蛙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讲解小青蛙的特点(1)教师详细讲解小青蛙的外形特点,如颜色、大小、身体构造等。
(2)教师讲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哪里、吃什么、繁殖方式等。
(3)教师讲解小青蛙的作用,如捕捉害虫、保护农作物等。
3.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小青蛙与大自然的关系。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从食物链、生态环境等方面思考。
4.制作小青蛙手工(1)教师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小青蛙手工。
(2)教师讲解制作步骤,注意安全事项。
(3)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小青蛙作品。
(2)幼儿互相欣赏、评价作品。
(2)教师提出保护小青蛙及环境的建议,如不捉小青蛙、不破坏湿地等。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反思2.教师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3.教师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小青蛙的认知程度。
2.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评估幼儿对保护小青蛙及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幼儿能够了解小青蛙的特点和作用,增强保护小青蛙及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认知重点:教师通过互动问答,如“小朋友们,谁知道小青蛙最喜欢吃什么呢?”来引导幼儿认识小青蛙的捕食习性。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 3 《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小青蛙》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字母和音节知识,现在需要加强识字能力。
《小青蛙》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适合用来帮助学生认识新的汉字和构建词语。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小青蛙》。
2.能认读并书写生字:青、蛙、跳、瓣、腿。
3.能理解和表达课文主要内容。
4.能说出《小青蛙》中出现的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认读生字:青、蛙、跳、瓣、腿。
2.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 生字“青”初次认读可能存在困难。
2. 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动作词理解需要帮助。
四、教学过程设计1. Warm-up(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入《小青蛙》的主题,让学生对小青蛙有一个初步了解。
•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出即将学习的知识点。
2. Presentation(15分钟)•逐字逐句教学《小青蛙》课文。
•引导学生读课文,注重正确发音和语调。
•解释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Practice(20分钟)•生字认读练习:听写生字,并在黑板上写出拼音。
•生字书写练习:请学生认真书写生字“青、蛙、跳、瓣、腿”并反复练习。
•利用图片和互动游戏巩固生字记忆。
4. Extension(10分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青蛙的故事。
•鼓励学生在课后和家长分享学习情况,强化记忆和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表现•学生能否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否正确书写并写出生字。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测验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生字书写、词语拼读、对课文的理解等。
•可以进行听写、朗读等形式的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评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识字和语文学习。
以上为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小青蛙》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识字技能,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无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小青蛙》教案
无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小青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
–掌握故事中生词的意思。
–通过教师引导,理解课文背后的情感、价值观。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能力,促进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待动物的情感。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文《小青蛙》的课本或PPT。
–单词卡片。
–彩色草稿纸和彩笔。
2.师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故事大意。
–教师熟悉课文内容,做好课堂引导。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与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简要复习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首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逐段解释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词词义,帮助学生理解。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小青蛙为什么要救小蜗牛?”、“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善待动物?”等。
4.让学生分组讨论,梳理课文中的感情色彩,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第三步: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1.让学生展示小青蛙的形象画,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青蛙。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情节,进行创作,写一段关于保护动物的小故事。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撰写一篇《保护小动物,从我做起》的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课文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培养他们的善心和责任感。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地考察、游戏活动等形式,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3《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3《小青蛙》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小青蛙》,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2.能听懂、会读、会写课文内容。
3.能理解和抒发对小动物的同情与爱护之情感。
4.能组织语言表达“小青蛙”的行为特点及家庭、学校环境等。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
教学重点1.能理解并朗读课文《小青蛙》。
2.能简单描述小动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小青蛙的生活环境与行为习性。
2.组织语言描述小青蛙的特点。
教学准备1.课本《小青蛙》2.录音机3.图片或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点,预热学生对动物类话题的兴趣。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先听音频,感受整个故事情节。
2.教师生动解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3.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短语,并让学生朗读。
4.提问引导学生复述小青蛙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
3. 课文理解与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小青蛙的生活环境、食物及特点。
2.提问学生对小青蛙的看法及态度,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意识。
4. 拓展活动1.让学生联想自己家乡的小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2.请学生用绘画或手工等形式表现小青蛙的形象。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巩固对小青蛙的印象。
2.引导学生展示绘画成果,分享对小青蛙的理解。
2. 语言能力培养1.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小青蛙的生活及特点。
2.分组讨论,展示表演小青蛙生活情景。
3. 听力训练播放相关小动物叫声音频,让学生听辨,提高观察力。
4. 课堂小结1.教师概括课文要点,强化小青蛙形象。
2.鼓励学生表达对小动物的关怀之情。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表达学生自己对小青蛙的感受。
3.带上家长一起去户外观察小动物,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通过《小青蛙》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自然界的小生灵,培养了学生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和热爱动物的情感。
同时,学生通过理解小青蛙的故事,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小青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小青蛙》,让学生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青蛙的故事,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表达故事情节。
2.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青蛙的形象及其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理解和关爱之心。
三、教学内容1.课文《小青蛙》的朗读及分段讲解。
2.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
3.结合图片、动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导入课题,引出《小青蛙》故事背景。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3.分段讲解,解释课文中生字及难点词语。
4.提问学生对小青蛙的印象,引导学生表达对小青蛙的喜爱之情。
第二至第三课时1.分小组讨论,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2.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展示来形象介绍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3.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青蛙的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4.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小青蛙的生活场景。
第四至第五课时1.小组合作,编写小短剧表演《小青蛙》故事。
2.分角色练习并排练。
3.学生表演短剧,让其他同学评价、点评。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等。
2.学生的作业表现,包括对小青蛙的描述、故事复述等。
3.学生的表演评价及互评。
六、教学反思1.教师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遇到的困难、突出表现等。
2.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次教学改进提供经验。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希望学生在《小青蛙》这个故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心,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愿每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能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更加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2024年度《小青蛙》教案
规则三
在游戏中加入计时和计分 元素,增加竞争性和趣味 性。
20
分组进行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分组方式
竞争意识
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扮 演一只小青蛙。
让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激发他 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团队合作
鼓励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完 成游戏任务。
2024/3/23
21
分享游戏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17
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 分发材料
确保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来制作小青蛙。
2024/3/23
18
05
游戏环节:互动游戏加深对 小青蛙的理解
2024/3/23
19
设计有趣的游戏规则
规则一
扮演小青蛙的角色,模仿 小青蛙的跳跃和叫声。
2024/3/23
规则二
设置障碍物,让小青蛙们 跳跃过去,锻炼他们的身 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6
02
导入新课:激发幼儿兴趣
2024/3/23
7
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
2024/3/23
01
选择一段关于小青蛙的生动视频, 展示小青蛙的生活环境、跳跃、捕 食等场景,让幼儿对小青蛙有初步 的了解和兴趣。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或者播放小青蛙的叫声,让幼儿猜 测是什么动物,进而引出课题。
8
提问引导,激发幼儿好奇心
向幼儿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小青 蛙是怎么跳的吗?”、“小青蛙喜欢 吃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 自己的想法。
12
介绍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01
02
03
生活环境
小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 也能在陆地上生活。它们 通常栖息在池塘、沼泽、 稻田等水域附近。
人教(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难点:理解小青蛙的生活场景。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图片、小青蛙模型。
3.课前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师生互动,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小青蛙是什么样的动物吗?
2.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画面,引起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
1.听课文,学习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组织学生课内阅读,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互动讨论
1.谈谈自己对小青蛙的看法。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小青蛙的认识和喜好。
第四步:拓展活动
1.分组活动,模仿和表演小青蛙的动作。
2.制作小青蛙手工,增加亲子互动。
五、课堂小结
1.回顾课上学习的内容,强化对小青蛙的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爱护小青蛙,保护自然环境。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知识。
2.绘制小青蛙的生活场景,展示下节课。
七、板书设计
•主题:小青蛙
•内容:生活习性、特点
以上是本课《小青蛙》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们通过这节课能更加了解和关爱小青蛙,培养热爱自然的意识。
《小青蛙》音乐教案(优秀5篇)
《小青蛙》音乐教案(优秀5篇)幼儿园《小青蛙》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儿歌了解青蛙的一些基本特征。
2、认识汉字:青蛙、肚皮、嘴巴、爱护、呱。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荷叶、青蛙图片、青蛙头饰,版面上的装饰小物品活动过程:1、以谈话引入课题,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2、跟背儿歌。
3、在复述过程中提出所要认识的目的字。
4、指读儿歌(游戏:师生呼号)5、文字搬家。
6、抢答字卡。
7、复习儿歌,结束课堂活动反思:整个活动,幼儿身体得到了全面得锻炼,同时培养了幼儿大胆尝试的能力,发展了创造力此活动不仅体现了快乐体育的特点,还将生存体育蕴含于游戏中。
使幼儿掌握了在不利的环境下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生存。
小青蛙篇二《可爱的小青蛙》教学反思“可爱的小青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第18页至第19页)。
它是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一节综合练习课。
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熟练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以此次课的教学设计也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小青蛙贯穿始终,并以学生喜欢的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并设计了连贯的数学问题,由浅入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生活中的问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为三个分目标。
知识目标是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能力目标是运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在一系列的问题,看到了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首先,复习导入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为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
部分学生在复习口诀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而且看出他们对于口诀并不熟练。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3. 《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3. 《小青蛙》一、教学背景分析《小青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幼儿文学作品,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关注。
通过本课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观察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 能够流畅朗读《小青蛙》这篇文章。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青蛙。
4.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青蛙》中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讲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 1. 学生初次接触这类生物类文章,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2. 单词和句式的整理和积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小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动物,引发学生对小青蛙的兴趣。
2. 学习《小青蛙》(15分钟)1.教师朗读《小青蛙》,让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文章中生词和重要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整合梳理(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整合各组讨论结果,总结小青蛙的特点,并帮助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
5. 后记(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多关注自然生物,多读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对小青蛙这种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讨论气氛热烈。
但在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在梳理阶段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引导。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1.3《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1.3《小青蛙》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生字:青、蛙。
2.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小青蛙》。
3.能够描述小青蛙的外观特征。
4.能够根据所学词语进行简单的造句。
二、教学重点1.生字“青”和“蛙”的认读。
2.掌握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青蛙》的挂图或投影。
2.小青蛙的图片。
3.生字卡片:青、蛙。
4.完整的教案设计。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青”和“蛙”,请学生认读,认读正确后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我们将学习课文《小青蛙》,一起认识小青蛙。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重点在于正确发音和语调。
2.教师解释生字“青”和“蛙”的意思,让学生反复朗读生字。
3.学生听读课文,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4.教师逐句解释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
第三步:课文讲解和讨论(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课文中小青蛙的形象和特征。
2.学生描述小青蛙的样子和习性,老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第四步:词语操练(10分钟)1.教师出示新的造句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词语“青”和“蛙”造句。
2.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逐个点评学生的造句,帮助纠正错误。
第五步:课堂练习(10分钟)1.布置针对《小青蛙》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完成练习题,教师逐一检查。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内容。
2.强调生字“青”和“蛙”的认读和理解,以及课文《小青蛙》的重点。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小青蛙》。
2.完成词语“青”和“蛙”的书写练习。
3.完成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文《小青蛙》的兴趣很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但在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以上是本次关于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1.3《小青蛙》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并提高识字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3《小青蛙》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3《小青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小青蛙》。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懂得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鼓励学生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
2.通过绘本《小青蛙》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展示画面。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2.能够用简短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准备1.《小青蛙》绘本。
2.PPT或实物图片。
3.提问卡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PPT展示《小青蛙》绘本的封面,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图片,回答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熟悉故事情节。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小青蛙》故事,让学生跟读。
2.师生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重要内容和道理。
3.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第三步:巩固1.学生分组表演《小青蛙》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根据小组表现评价并提出建议。
第四步:拓展1.鼓励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怎么做?2.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简短的表达,促进思维和语言发展。
六、作业布置1.课后让学生通过绘本《小青蛙》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青蛙。
2.回答问题:你觉得小青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七、课后反思1.教师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
2.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为下节课调整提供参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汲取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小青蛙》优质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小青蛙》优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用多种有趣的方式流利、有节奏地诵读儿歌,并能背诵儿歌。
2.借助图文的阅读,喜欢小青蛙,有自觉保护小青蛙的意识。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保护”的意思。
4.书写“气、生”2个独体字。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抢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眼睛禾苗事情生病保护青蛙害虫清晴请让2.小游戏:“送迷路的字宝宝回家”。
课件出示:请青清情晴睛●()山脚下有一条小河,河水()()的。
●天气()朗,我要去郊游。
●姐姐有一双明亮的眼()。
●()让一下,好吗?●妈妈的心()很愉快。
3.齐读儿歌《小青蛙》。
【设计意图】“抢读词语”和“送迷路的字宝宝回家”是为了巩固上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有连贯性的,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很好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采用“抢读词语”和“送迷路的字宝宝回家”这两种形式,给复习环节增添了一份新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趣读儿歌,读出韵味1.读出儿歌的节奏。
(1)听教师范读,学生划出儿歌的朗读停顿。
师:这首儿歌很有趣,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
听老师读的时候,请你们划出朗读停顿,好吗?现在请大家认真倾听。
(2)课件出示带有停顿节奏的儿歌。
课件出示:小青蛙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师:你们和老师划分的节奏一样吗?这首儿歌每一句七个字,节奏可以断为四三。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读出节奏。
(4)学生拍着手自由朗读。
师:为了更有节奏感,我们可以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来读,请大家试一试。
(5)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6)全班学生拍手读。
2.趣读儿歌,读出儿歌里的趣味。
师:我们不仅将儿歌读正确了,还能读出儿歌的节奏,真了不起!其实读儿歌还有很多好玩的方式。
下面,让我们趣读儿歌。
(1)男女生一边想着画面,一边对读。
师:我们可以像对对子一样来读儿歌,如,男生——河水清清,女生——天气晴。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小青蛙》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小青蛙》,掌握一年级下册的词语和句子。
2.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环境。
3. 增加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朗读和朗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合作模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动物、自然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小青蛙的生活故事。
2.学会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进行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青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2.加深学生对《小青蛙》的情感理解,增强阅读体验。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1. 导入(5分钟) - 讲解课程主题,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激发学生对小青蛙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习阶段(20分钟) - 听老师朗读《小青蛙》,学生跟读。
- 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理解《小青蛙》的主题和情节。
3. 总结与展望(5分钟) - 总结本课学习的要点,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课文学习与讨论1. 复习与导入(5分钟) -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阶段(20分钟) - 划分小组,学生一起朗读《小青蛙》,互相讨论理解。
- 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
3. 拓展延伸(10分钟) - 联想小青蛙的生活,学生进行创作,写一段小故事。
第三课时:情感教育与评价1. 情感教育(10分钟) - 通过小青蛙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爱护自然的重要性。
- 分享小动物保护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珍惜。
2. 评价(10分钟) - 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进行学生表现的评价和建议。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识字3 《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3 《小青蛙》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书写并认读生字:小、青、蛙。
2.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小青蛙》。
3.能够画出故事中的小青蛙。
二、教学重点1.生字小、青、蛙的认读和书写。
2.课文《小青蛙》的理解和朗读。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青蛙》的课本或PPT。
2.生字“小、青、蛙”的卡片。
3.画画工具:纸、彩色笔、颜料等。
4.教学录音机或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教室里的一些小物件,引导学生认识“小”字。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青蛙,并引导学生认识“青”字。
3.引入课文《小青蛙》的背景,并预习故事情节。
第二部分:学习生字1.通过卡片展示生字“蛙”,让学生认读并书写。
2.学习生字“小”和“青”的认读和书写,加深记忆。
第三部分: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小青蛙》,让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部分:综合活动1.让学生分组,绘制故事中的小青蛙。
2.学生展示并互相欣赏作品,分享绘画心得。
3.教师点评作品,鼓励学生。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掌握了生字“小、青、蛙”的认读和书写,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小青蛙》,并通过绘画活动锻炼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生字“小、青、蛙”的书写作业。
2.复习课文《小青蛙》,准备自己的分享内容。
3.继续绘制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对生字书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课后可以通过更多的生字书写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另外,在课文理解方面,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需要引导他们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故事情节。
下节课将调整教学方法,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
幼儿园优质课《小青蛙》教案
幼儿园优质课《小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册第五章《动物乐园》中的《小青蛙》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及特点;学习青蛙的叫声,培养幼儿的听觉辨识能力;通过手工制作小青蛙,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描述青蛙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蛙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青蛙的特点、叫声的认识,以及手工制作小青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青蛙图片、青蛙叫声录音、手工制作材料。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特点,讨论青蛙的生长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0分钟):介绍青蛙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及特点,播放青蛙叫声录音,让幼儿辨识并模仿。
3. 实践操作(15分钟):(1)带领幼儿学习制作小青蛙的手工,讲解制作步骤。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彩纸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青蛙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青蛙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及特点。
2. 青蛙的叫声。
3. 制作小青蛙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青蛙的画。
答案:发挥幼儿想象力,创作一幅青蛙画作。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的更多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青蛙,了解青蛙的更多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同时,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小青蛙》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3.小青蛙【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字族积累生字,体会汉字的有趣之处。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儿歌,体会汉语的押韵之美。
思维能力: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增加自主识字的能力。
审美创造:热爱自然,爱护青蛙,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课前解析】《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儿歌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
课文将字族文识字寓于儿歌之中,将字与文融合在一起,不断巩固青字族中各字的音形义,既有利于读文识字,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本课中“清、情、请、晴、睛”都是有共同的母体字“青”做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等13个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正确朗读儿歌。
喜欢小青蛙,有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清、晴、眼、睛”等4个生字、学写“青、清、气”等3个字。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会写“青”。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根据我出示的内容,猜猜“我”是谁?预设学生回答:青蛙。
教师:小青蛙是我们都认识的一种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小青蛙》。
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小青蛙,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相机指导认识“青”。
教师讲解:“青”是上下结构。
书写时要把笔顺写正确,还要注意字的结构,上宽下窄。
第一横要写得略宽,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注意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月字底第一笔是竖。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预设:青山、青草。
教师范写:青。
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写。
(设计意图:利用做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童话故事课《小青蛙》教案
《小青蛙》教案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传统的“板书”、“讲台”、和“题海战术”了。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情感教育和智慧教育的融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带着从事教育的使命感,我设计了一堂特别的小学童话故事课——《小青蛙》。
一、教学目标通过《小青蛙》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努力奋斗的力量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借助别的学科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丰富。
二、教材分析讲述的是一个小青蛙的成长历程,从一只小青蛙普通的生活经历,逐渐成长为一只强壮、快乐和自信的小青蛙故事。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小青蛙天性机灵,成长努力,而且非常活泼。
在课堂最开始时,我们通过轻松温馨的音乐让孩子们摆动身体,放松心情。
2. 教学主题在文学课上,我们通过童话故事《小青蛙》来达到学生的情感愉悦,同时也寓教于乐。
我们让学生们一起欣赏绘本,并引发学生们的问题与思考。
之后推荐一本有关青蛙的科普书籍,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分类特点和生态系统,其中体现了生物科学的知识。
3. 绘本欣赏《小青蛙》是一本非常好的绘本故事,画面及文字与视频都非常街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和观看。
书中的情节主要是小鱼儿闯过一系列的障碍,慢慢地青蛙变得越来越厉害,通过自己的努力攀过自己不能想象的高峰,让孩子们从中感悟到努力奋斗的力量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4. 讨论互动在欣赏完绘本后,老师会和学生们一起讨论青蛙的成长历程,讲解其中每一个刺激青蛙成长的点——青蛙的勇气、毅力、智慧和勤奋等品质。
而这些品质恰恰是每个合格孩子所应拥有的美德。
5. 阅读策略在学习语文时,我们不在追求孩子背书,而是让孩子们掌握阅读策略。
通过教学,让孩子们了解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开阔视野和心胸是极其重要的。
6. 模拟情境在《小青蛙》故事中,青蛙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重重关卡,达成了自己的愿望,而这些关卡所代表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通过模拟情景的学习,让孩子们明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失去信心或最坏的估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青蛙》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青蛙》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讲述了小青蛙的故事,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2. 难点:描述小青蛙的外貌特点和习性。
四、教学设计
1. 导入环节: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青蛙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听老师讲述小青蛙的故事,学生跟读。
•第二部分:老师导引学生讨论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第三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并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青蛙。
3. 拓展延伸:
利用亲子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生态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
动物知识。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集体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2. 个人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绘制的小青蛙画作评定学生的创作水平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对小青蛙的关注和兴趣较高,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需要通过更多亲子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七、教学心得
本节课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课程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青蛙》优秀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青蛙》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愉悦、和谐、哀忧、激愤等多种情绪。
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应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
因此,教师选取了幼儿喜爱并熟悉的音乐形象——小青蛙,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如下三条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认真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青蛙、风声、雨声、公鸡、太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能用多种形式(语言、图形符号、动作)进行表达。
3、通过欣赏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自创图形符号和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1、认识乐器二胡,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
2、对小青蛙的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1、小青蛙图卡若干。
2、电脑及音乐播放软件。
艺术环境准备:1、池塘背景图。
2、风、雨、公鸡、太阳等图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我们应该怎样听音乐呢?——让幼儿知道音乐欣赏要认真听,用心想。
(二)、完整欣赏乐曲:对乐曲有初步感受,发现演奏乐器——二胡。
1、提出挑战: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进行完整欣赏。
3、讨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
(三)、分段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1、欣赏第一段——青蛙鸣叫。
1)聆听第一段乐曲,想象小动物形象。
2)讨论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形象?
3)再次播放乐曲第一段,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
4)提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小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
5)请幼儿在乐曲伴奏下,送青蛙回家,将青蛙图片粘贴到池塘背景图上。
2、欣赏第二段——运用图卡感受风声、雨声、公鸡、天晴等音乐形象。
1)幼儿安静聆听乐曲第二段。
2)教师提问:你听到音乐中表现了哪些大自然的事物?
3)幼儿自由讨论,随自己的感受选择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图卡。
4)再次欣赏乐曲第二段,教师适时在池塘背景图上逐一出示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形象。
(四)、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完整意境。
1、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图形符号表现各种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延伸活动:继续欣赏二胡曲和其它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