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16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曹操重用人才,采用了正确的作战策略。
二、赤壁之战
探究一:据材料分析,赤壁之战前的局势如何?
材料一 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此次,我奉天子之命, 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如今,我统领水军 八十万人,想与将军在吴地一起狩猎。”孙权把信的内 容告诉大臣,大家都像受到震惊一样变了脸色。
材料二 诸葛亮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
图1 东汉末年形势图
图2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形成。
探究五: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四
(曹魏后期从皖北到洛阳)“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晋书》
(吴国建业)“其四野则畛啜(zhén chuò,田间小路)无数,膏腴(肥沃)兼倍”。
——《吴都赋》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三国志》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 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5 年
刘秀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中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后 期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后 期
州牧割据——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军阀割据混战
一、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探究一:据材料分析,赤壁之战前的局势如何?
材料一 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此次,我奉天子之命, 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如今,我统领水军 八十万人,想与将军在吴地一起狩猎。”孙权把信的内 容告诉大臣,大家都像受到震惊一样变了脸色。
材料二 诸葛亮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
图1 东汉末年形势图
图2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形成。
探究五: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四
(曹魏后期从皖北到洛阳)“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晋书》
(吴国建业)“其四野则畛啜(zhén chuò,田间小路)无数,膏腴(肥沃)兼倍”。
——《吴都赋》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三国志》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 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5 年
刘秀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中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后 期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后 期
州牧割据——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军阀割据混战
一、官渡之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三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国
大力兴修水利。
的
蜀
治
汉 发
理
展
与
经
发
济,
展
改
善
民
族
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
关
海外贸易。(卫温到夷洲)
系
东 袁绍 汉 末 年 官渡 军 之战 阀 割 据 曹操
曹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魏
三
国
鼎
立蜀
吴
曹操 历真阴粉细在白史的险白眉脸色上就疑脸长谱象的是诈目中征曹一的。,操个奸 臣阴吗险?疑诈
《龟虽寿》
曹操
(jì) (lì)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评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 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官渡之战 曹操
赤壁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
令诸侯招贤纳士 兵多将广
经济:实行屯田,
--骄傲轻敌
奖励农耕
孙、刘
袁绍
天时
骄傲轻敌,听不 人少力弱 地利
进正确意见
人和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 D) A、东汉 B、魏 C、蜀 D、吴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
到达夷州即 今天的( B )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优质课件
220年 魏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 立局面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刘备
蜀
221年
孙权
吴
229年
课堂小结:
200年
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曹军和袁军
孙刘联军和曹军
随堂练习
1.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
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C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过程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简单经过
结果 特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军和曹军 夜烧军粮 曹军胜利 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联合 诈降 火攻 曹军失败 以少胜多
三、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
直 黄孙盖、曰刘:组“成…联…军观,操战军术船得舰当首尾,采相用接火,攻可烧而走也。”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赤壁之战 (2)这一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基本 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结束语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 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 三国鼎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对抗中进步, 在竞争中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 和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接
——《三国志》
原 因
材师官料远兵二征来、,自据士北卒《方疲三,惫国远;志征北》江人记南不载,习,不水诸习战葛水亮…战分…,析水出土曹不操服的劣势:劳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 立局面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刘备
蜀
221年
孙权
吴
229年
课堂小结:
200年
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曹军和袁军
孙刘联军和曹军
随堂练习
1.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
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C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过程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简单经过
结果 特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军和曹军 夜烧军粮 曹军胜利 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联合 诈降 火攻 曹军失败 以少胜多
三、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
直 黄孙盖、曰刘:组“成…联…军观,操战军术船得舰当首尾,采相用接火,攻可烧而走也。”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赤壁之战 (2)这一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基本 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结束语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 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 三国鼎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对抗中进步, 在竞争中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 和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接
——《三国志》
原 因
材师官料远兵二征来、,自据士北卒《方疲三,惫国远;志征北》江人记南不载,习,不水诸习战葛水亮…战分…,析水出土曹不操服的劣势: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蒿里行》
这形势图及诗 句说明了什么?
东汉末年, 政局混乱, 军阀割据。
知识讲解
结合材料,说说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
年,全国民户人口达5 300万, 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新课导入
黄巾起 义的沉 重打击
黄巾起义
东汉王朝 名存实亡
地方豪强 并起
学习目标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发胜败的原因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 B )
统帅 兵力 结果
周瑜VS曹操 约5万VS20余万 曹操兵败北撤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兵多粮足 实力强大
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百家讲坛 —— 官渡之战
官
公元200年
渡
乌
之
巢
战
官渡
曹操
三四 万人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
粮草
以少 胜多
一、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0年 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境内)
这形势图及诗 句说明了什么?
东汉末年, 政局混乱, 军阀割据。
知识讲解
结合材料,说说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
年,全国民户人口达5 300万, 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新课导入
黄巾起 义的沉 重打击
黄巾起义
东汉王朝 名存实亡
地方豪强 并起
学习目标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发胜败的原因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 B )
统帅 兵力 结果
周瑜VS曹操 约5万VS20余万 曹操兵败北撤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兵多粮足 实力强大
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百家讲坛 —— 官渡之战
官
公元200年
渡
乌
之
巢
战
官渡
曹操
三四 万人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
粮草
以少 胜多
一、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0年 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境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上册-[课件]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曹操:善于用人;屯田制的推行解决了军粮问题;派兵袭击 袁军的粮囤;抓住战机发动进攻。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二、赤壁之战
◎《三顾茅庐图》(局部)
刘备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便 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他出山相助。诸葛 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描绘了实现统一 的前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三顾茅 庐之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二)概况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200年 袁军和曹军 曹军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示意图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 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三国志》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一)背景
材料一 材料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东汉]曹操《龟虽寿》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东汉]曹操《短歌行二首》
诗歌反映了曹操怎样的人生理想?
统一全国。
(二)概况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208年 曹军和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 区的开发。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否是历史的常态?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符合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要求,为新 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常态。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二、赤壁之战
◎《三顾茅庐图》(局部)
刘备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便 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他出山相助。诸葛 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描绘了实现统一 的前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三顾茅 庐之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二)概况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200年 袁军和曹军 曹军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示意图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 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三国志》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一)背景
材料一 材料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东汉]曹操《龟虽寿》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东汉]曹操《短歌行二首》
诗歌反映了曹操怎样的人生理想?
统一全国。
(二)概况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208年 曹军和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 区的开发。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否是历史的常态?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符合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要求,为新 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常态。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精品教学课件
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课堂总结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为未来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你还有什么疑惑 ?
请与同伴交流!
小 结 与 思 考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 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后作业
三
北方社会经济
方
尚未恢复和发展,惨
都
败后无力南下
不
曹操
具 备
统
一
统治区域扩大, 刘备
尚需稳定巩固
孙权
江东、江南地区 正在巩固发展
全 国 的 条
件
学习任务四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时间:221年 建立者:刘备 都城:成都
魏 蜀
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今南京)
学习任务四
利。于是—远水大—道土疫《奔不,三走服吏国,,士志兵 疾多·士 病死魏疲 流者书,惫 行·乃; ;武引帝军纪还》。 瑜部舰将船黄连盖接曰,:不“习今水寇众战我;寡,难
与持久。骄然傲观轻操敌君,方指连挥船失舰,误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时风盛猛,悉延烧 岸上营落。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二
自主阅读:阅读教材第92—93页的内容,梳理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与袁绍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影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学习任务三
实力较强, 占据北方。
曹操
刘备
遍寻人才, 寻求发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统一全国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第16课三国鼎立
都城:成都 都城:建业
课堂小结东汉 Nhomakorabea官渡之战 北方统一
末 年
魏
军
阀 混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蜀
吴
战
课堂检测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220年建立魏国的是(D )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 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 备统一全国 的条件
视频: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自 称皇帝,国号 魏,定都洛阳。
221 年 , 刘 备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222 年 , 孙 权 称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
曹操 (演唱: 林俊杰)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 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 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前202年
温故知新
西汉
三国鼎立
200年时战官渡, 曹、袁力量有悬殊, 曹操用了许攸计, 统一北方定根基。
老骥伏枥志千里, 208年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 孙刘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 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国鼎立——魏、蜀、吴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定都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共34张PPT)
《三国演义》简介: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 曲家罗贯中综合宋元时期的民间传说和戏曲、 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根据他个人对社 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战役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 官渡 赤壁 中失败了呢?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孙 权
联 合
刘 备
智 谋
三顾茅庐
诸 葛 亮
《三国演义》的描述: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三国志》的记载: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第二篇章
尔虞我诈是三国
官 渡 之 战
曹操 袁绍
曹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以 少 胜 多
拓展延伸: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 人谋也.
曹操 胜
袁绍 败
——诸葛亮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招募 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实力增强。 善于用人,采纳谋士的计策 战术正确,把握战机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篇章
烽火连天分三国
1.因何而乱
乱
皇帝大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揭竿(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
2.乱成如何?
路有饥妇人, 抛子弃草间。
--王粲《七哀诗》
军阀割据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 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曹操胜利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大军
曹操夜袭乌 巢,烧毁袁 军粮草
曹操 两三万人马
一、官渡之战 思考: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1、“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了优势; 2、招贤纳士; 3、屯田制的推行,解决了军粮问题; 4、制定了正确的战术;袁绍骄傲轻敌等。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 天时,亦人谋也。
时间
公元208
地点
赤壁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孙刘联军VS曹操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
孙刘联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军胜利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原因
③合理利用了气候、地理条件
骄兵必败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基础
曹操陆续消灭了北方一 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
方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汉室刘备, 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势 力有所发展。
割据江东的孙权,在周瑜、张昭 等人的辅佐下,团结旧部,招揽
人才,统治比较稳固。
三、三国鼎立
曹操死 三国始
公元220年 曹丕 洛阳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蜀
公元221年 刘备 成都
A
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C.《资治通鉴》 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
随堂练习
2.(2020·广东深圳·5)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
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
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不同点:主题和风格各异。
相同点(特点): ①规模宏大,结构严整; ②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 生动。 ③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 广大民众的喜爱,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三、小说和戏剧 (二)明代戏剧的代表作的基本概况。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 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 代表作《牡情故 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 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 高的艺术水准。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 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 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 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名人名片 姓名: 李时珍 朝代: 明代 身份: 医药学家 作表作:《本草纲目》
外传:17世纪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 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 英文等多种文字。
魏晋志怪小说
明清小说
宋元话本
唐传奇
三、小说和戏剧 1.《三国志通俗演义》
①主要内容: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 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 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 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②艺术特点: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 跌宕起伏。 ③地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 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 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中国17世纪的工
艺百科全书”。
一、科技名著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名人名片 姓名: 徐光启 年代: 明代 身份: 农学家 代表作: 《农政全书》
明代末年一部重 要的农业科学巨 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目的:为了对于北方匈奴。 起止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材料:多用泥土夯筑而成,经长期的侵蚀只剩下一些遗迹。
主要内容:描写唐僧师徒四人 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 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 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作 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 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景, 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课件2024秋
主要因素: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 的心态等。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曹丕220年) 赤壁之战(208年) 蜀(刘备221年)
联合抗曹
吴(孙权229年)
混 战
刘备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练习
1.(南宁期末)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 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 (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 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与赤壁之战有 什么关系?
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B )
A
B
C
D
合作探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为什么?
是历史的进步。因为: (1)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 实亡,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实现 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生产遭 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政权均致力 于发展经济,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从民族关系上看,三国时期,北方各族内迁, 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9年 建业(今南京) 孙权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 汉,定都成都。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曹丕220年) 赤壁之战(208年) 蜀(刘备221年)
联合抗曹
吴(孙权229年)
混 战
刘备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练习
1.(南宁期末)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 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 (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 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与赤壁之战有 什么关系?
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B )
A
B
C
D
合作探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为什么?
是历史的进步。因为: (1)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 实亡,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实现 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生产遭 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政权均致力 于发展经济,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从民族关系上看,三国时期,北方各族内迁, 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9年 建业(今南京) 孙权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 汉,定都成都。
山东省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件 北师大版
“他是一个冒险家、 又是一个天才的外 交家,同时又是一 员战将,真可谓中 国历史上出类拔萃 的人物也。”
————翦伯赞
19
• 通往西域的道路开通后,西汉 王朝为保持道路通畅采取了哪 些措施?
20
• 措施有:在通往中亚和西亚的道路上修路、 设驿站、筑长城、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 护,为来往的中外商人和各国使者提供了巨 大的方便。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 地开发西部地区。经过西汉的开发和管理, 正是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一条贯穿欧亚 大陆的古老商路也随着开通。敦煌一带我们 称之为河西走廊,而楼兰、鄯善、于阗这些 地方是今天的新疆境内,安息就是今天西亚 的伊朗,大秦就是古代欧洲的罗马帝国。这 样,这条路线又可以怎么表述呢?这条路后 来被人们称为“丝绸之路”。
29
活动探究:
历史&七年级
1. 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 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 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 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 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2.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 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此诗 赞扬的是 A. 汉武帝的统一 B. 张骞通西域 C. 昭君出塞 D.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28
•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 很大的收获,感受到张骞的身上有很多 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体会到了中 华民族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认识 到在国际交往中开放交流促进发展,了 解了美丽的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 的桥梁作用,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早在两 千多年前就与中亚和西亚、欧洲国家确 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
东 方
友谊之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
25
————翦伯赞
19
• 通往西域的道路开通后,西汉 王朝为保持道路通畅采取了哪 些措施?
20
• 措施有:在通往中亚和西亚的道路上修路、 设驿站、筑长城、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 护,为来往的中外商人和各国使者提供了巨 大的方便。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 地开发西部地区。经过西汉的开发和管理, 正是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一条贯穿欧亚 大陆的古老商路也随着开通。敦煌一带我们 称之为河西走廊,而楼兰、鄯善、于阗这些 地方是今天的新疆境内,安息就是今天西亚 的伊朗,大秦就是古代欧洲的罗马帝国。这 样,这条路线又可以怎么表述呢?这条路后 来被人们称为“丝绸之路”。
29
活动探究:
历史&七年级
1. 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 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 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 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 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2.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 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此诗 赞扬的是 A. 汉武帝的统一 B. 张骞通西域 C. 昭君出塞 D.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28
•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 很大的收获,感受到张骞的身上有很多 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体会到了中 华民族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认识 到在国际交往中开放交流促进发展,了 解了美丽的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 的桥梁作用,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早在两 千多年前就与中亚和西亚、欧洲国家确 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
东 方
友谊之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
25
2018年秋七年级上(人教部编版)历史同步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6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新课导入
董卓乱政
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促使吕布杀死掌 管都城禁卫的丁原夺得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原先掌握过兵权的将领纷纷逃离首都洛 阳 。最后董卓废黜幵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 握了朝廷 。 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称以京师三公之名向各地収檄文 ,陈述董卓的恶行,联络各 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群雄幵起,共推袁绍为盟 主,史称“关东军”。董卓为了回避其锋芒,于是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迁都到 长安,幵火烧旧都洛阳 。其间,关东联军只有孙坚 、曹操真正出兵与董卓对战,但 因持久力不足而退,而关东军也随之解散 。此后,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击。 董卓迁都后,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 192年董卓最后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不久董卓 属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人挟持汉献 帝,专政四年 。其间凉州马腾与韩遂等也率军逼近长安。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 李利于长平观击败马腾等人。195年,由于李傕与郭汜等人内部不和,収生内斗,分 别挟持献帝与大臣,长安陷入一片战乱 。7月,汉献帝离开长安,开始东归洛阳 。 李傕与郭汜等人又联合起来,追击献帝。而后汉献帝派人与李傕、郭汜讲和才停止 追击。196年献帝辗转流亡,回到已成废墟的旧都洛阳,随后被曹操迎奉到许都, 以 汉献帝胁迫其他诸侯,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 。隔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 死。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李傕,李傕被诛杀,至此关中初定。
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 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
B
A、海南岛 C、澎湖列岛
B、台湾 D、辽东半岛
快速抢答
新课导入
董卓乱政
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促使吕布杀死掌 管都城禁卫的丁原夺得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原先掌握过兵权的将领纷纷逃离首都洛 阳 。最后董卓废黜幵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 握了朝廷 。 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称以京师三公之名向各地収檄文 ,陈述董卓的恶行,联络各 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群雄幵起,共推袁绍为盟 主,史称“关东军”。董卓为了回避其锋芒,于是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迁都到 长安,幵火烧旧都洛阳 。其间,关东联军只有孙坚 、曹操真正出兵与董卓对战,但 因持久力不足而退,而关东军也随之解散 。此后,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击。 董卓迁都后,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 192年董卓最后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不久董卓 属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人挟持汉献 帝,专政四年 。其间凉州马腾与韩遂等也率军逼近长安。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 李利于长平观击败马腾等人。195年,由于李傕与郭汜等人内部不和,収生内斗,分 别挟持献帝与大臣,长安陷入一片战乱 。7月,汉献帝离开长安,开始东归洛阳 。 李傕与郭汜等人又联合起来,追击献帝。而后汉献帝派人与李傕、郭汜讲和才停止 追击。196年献帝辗转流亡,回到已成废墟的旧都洛阳,随后被曹操迎奉到许都, 以 汉献帝胁迫其他诸侯,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 。隔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 死。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李傕,李傕被诛杀,至此关中初定。
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 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
B
A、海南岛 C、澎湖列岛
B、台湾 D、辽东半岛
快速抢答
16-17七年级上册第16、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课件 共41页
“乐府”本来是负责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 制订乐谱的政府机构。后人把乐府收集并制 谱的诗歌,包括按乐府格律创作的诗歌,统 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返回
2.汉赋
“汉赋” 是一种带韵的散文,是汉代文学的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长门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等都是 杰出的汉赋名篇。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灵丹妙药 胡说八道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脱胎换骨 仙风道骨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无事不登三宝殿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佛教、道教 与中华文学
《西游记》
《东游记》
返回
佛教、道教 与中华建筑
大 雁 塔
武当山古建筑群
返回
佛教、道教
与中华武术
太
极
的是( B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D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返回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1.内容:
“史家之绝唱,无韵
记述了从黄帝到 之《离骚》”
汉武帝的历史 2.成就:
——鲁迅
①中国第一部
纪传体 通史
②史书的典范,
文学的杰作
返回
这荆将奏泪易又怒件 起 奏上 涕 水 目轲衣 取 为 前 壮 忼 于路泣寒圆事了起(饯变冠道而士慨是燕“,。,睁行的了(以,为一,徵荆)凄太壮 ,。太高荆宾慷送 歌 去 士高 轲之凉子士 怒客 慨到渐子 轲之 曰 兮 皆渐就声的及一 发们 激了离(又。 : 不 瞋,离车丹)宾去 冲易, 昂击 上“至 复 目士而击 ‘)客兮 冠水都的着 前和变易 还 ,皆去筑风知不。穿边筑唱知“徵水!发,垂,萧其复于,戴,到道羽”之尽泪终萧荆’事还是祭着:荆”调上上涕已兮轲复(者!祀白行轲‘调荆,,指不泣易和为,衣礼,刺轲和风’人既冠顾。水而羽皆毕冠人筑萧秦就们祖。又。寒歌声此白,来们而萧王登都,,,”时即为歌兮车)都垂, 而去,—终—竟司不马肯迁回《史头记一·顾刺。客列传》
返回
2.汉赋
“汉赋” 是一种带韵的散文,是汉代文学的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长门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等都是 杰出的汉赋名篇。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灵丹妙药 胡说八道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脱胎换骨 仙风道骨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无事不登三宝殿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佛教、道教 与中华文学
《西游记》
《东游记》
返回
佛教、道教 与中华建筑
大 雁 塔
武当山古建筑群
返回
佛教、道教
与中华武术
太
极
的是( B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D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返回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1.内容:
“史家之绝唱,无韵
记述了从黄帝到 之《离骚》”
汉武帝的历史 2.成就:
——鲁迅
①中国第一部
纪传体 通史
②史书的典范,
文学的杰作
返回
这荆将奏泪易又怒件 起 奏上 涕 水 目轲衣 取 为 前 壮 忼 于路泣寒圆事了起(饯变冠道而士慨是燕“,。,睁行的了(以,为一,徵荆)凄太壮 ,。太高荆宾慷送 歌 去 士高 轲之凉子士 怒客 慨到渐子 轲之 曰 兮 皆渐就声的及一 发们 激了离(又。 : 不 瞋,离车丹)宾去 冲易, 昂击 上“至 复 目士而击 ‘)客兮 冠水都的着 前和变易 还 ,皆去筑风知不。穿边筑唱知“徵水!发,垂,萧其复于,戴,到道羽”之尽泪终萧荆’事还是祭着:荆”调上上涕已兮轲复(者!祀白行轲‘调荆,,指不泣易和为,衣礼,刺轲和风’人既冠顾。水而羽皆毕冠人筑萧秦就们祖。又。寒歌声此白,来们而萧王登都,,,”时即为歌兮车)都垂, 而去,—终—竟司不马肯迁回《史头记一·顾刺。客列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隋 朝
局
必分。 南朝
统 一
部 统 一
统 一
——《三国演义》第一回
分裂
统 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 。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和历史的发展。
界功 定过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肃鲁
瑜周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曹 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 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刘军备在率长兵坂东追逃上, 刘败曹备退操。至前樊往口江。
陵。
最终曹军败退,孙 刘联军乘胜追击。
5万孙刘联军行至 赤壁,与正在渡江 刘备派诸葛亮 的曹操水军相遇。 前周往瑜联率合3万孙权。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为东其汉中镇末,压年“起,黄朝巾义廷起,腐义汉败”,规灵天模帝灾最允频大发许,各各州地起郡义自不行断…招… 募兵马……
2021/2/3
东汉袁末绍年出军身于阀世割家据大形族,势图
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
在地镇位压和黄势巾力起,成为当时最大 义的的军过阀程。中占,有今河北、山西 形和成山群东雄东并部起,兵多粮足,有 的局面,在10这万兵力 些割据势力的 连年征战中, 袁绍、曹操两 大集团逐步壮曹操在镇压黄巾 大起来。起 己义的中力,量不,断曹发操展占自据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5张PPT)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历史上 册第16课 三国 鼎立课 件(共25张 PPT)
各抒己见
曹操取胜的原因: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 织兵士耕田。
2、“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 主动。 3、招贤纳士善听正确意见。
4、袁绍骄傲轻敌。
从比较战 前双方实 力和战争 中两人的 所作所为
分析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历史上 册第16课 三国 鼎立课 件(共25张 PPT)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坚韧不拔的刘备
风流潇洒的周瑜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历史上 册第16课 三国 鼎立课 件(共25张 PPT)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5张PPT)
三国形势图
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 是倒退?为什么?
魏
吴 蜀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历史上 册第16课 三国 鼎立课 件(共25张 PPT)
从曹操的一胜一败中, 我们要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不要骄傲 善于借鉴和采纳别人的建议 做事要有恰当的方法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历史上 册第16课 三国 鼎立课 件(共25张 PPT)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历史上 册第16课 三国 鼎立课 件(共25张 PPT)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
220年,曹丕自称 皇帝,国号魏,
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 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 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 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 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历史上 册第16课 三国 鼎立课 件(共25张 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风格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节选
苏轼和辛弃疾的词,有哪 些相同之处?
风格一致。苏轼创豪放风格, 辛弃疾将 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二 人的词,内容广泛,表达思想感情, 抒发壮志。
元曲是 元杂剧和散 曲的合称。 最负盛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家是关汉 卿,其代表 作《窦娥 冤》。
《窦娥冤》故事梗概:
窦娥3岁丧母,7岁被卖作童养媳,17岁丧夫。 窦娥的婆婆出外讨债差点被害。一地痞和他父亲借 口救了窦娥的婆婆,强行住进窦娥家。地痞要强迫 窦娥为妻,窦娥不肯。地痞想毒死窦娥的婆婆却毒 死了自己的父亲,他诬陷窦娥是凶手。贪婪的官府 见钱眼开。窦娥为使婆婆免于受刑,屈招了,结果 被判死刑。。窦娥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 刑场旗杆的白练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窦娥的 冤屈感动了天地,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月 飞雪,三年不雨,草木干枯。最后窦娥的冤魂出场, 让她的父亲为她报了仇。
的通史。这部书按年、
月、日顺序,叙述从
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全书取才广泛,叙事
北宋史学家 明晰,文笔生动,对
司马光
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
想一想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
作品名称 作者 编撰体例 记载的内容
史记
司马迁 纪传体通 传说中的黄帝到
西汉
史
汉武帝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通 战国到五代末
看图讲故事
第16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
----史学、文学和艺 术的成就
第十六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二、意境悠远的宋词 • 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资治通鉴》 哪朝的? 谁主持编写 的? 什么体例? 内容? 作用?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资治通
鉴》,是一部编年体
地也,你不分 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堪 贤愚枉做天!
请大家记住:宋元文 化高度繁荣,无论是 史学、文学和艺术都 有很大成就。我们应 该为祖国辉煌灿烂的 文明感到自豪。
再见!
北宋
史
苏轼开创 词的豪放 风格
北宋的苏轼把山
川景物、纪游、农舍 风光以及感 古怀旧
等丰富内容写进词中, 扩展了词的题材,提 高了词的意境。苏轼 后来成为豪放词派的 开创者。他的代表作 有《念奴娇-赤壁怀 古》等。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 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属于婉约派。她后期的词作,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南宋的辛弃疾 继苏轼之后,把 词的豪放风格加 以发扬光大。他
的词大都写得慷 慨激昂、气势雄 壮。其代表作有 《菩萨蛮-书江西 造口壁》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 辛弃疾发扬苏词的豪
吹角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