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优化策略
从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对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认识
从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对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认识
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需要从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认识和规划。
生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依赖的生物体、物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通过相互作用和循环过程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因此在建设中应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重要保护区,合理规划绿地和湿地等生态空间,确保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和发展。
2.合理利用资源:生态建设需要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未来建设中可以采用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方式,通过生态农业可以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在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中应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养殖和农田生态系统恢复等农业模式。
4.规划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休闲、健康和美化环境。
在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中应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建设公园、林荫道和花坛等绿色空间,增加城市人文氛围和生态环境。
5.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生态建设需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等。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处理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综上所述,从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对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需要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生态农业、规划城市绿地和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以实现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雄安新区生态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雄安新区生态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作者:邹雨欣来源:《祖国》2018年第01期摘要:2017年4月1日,我国将雄安作为我国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并要将雄安新区打造成生态城市,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雄安新区生态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雄安新区生态安全问题应对策略生态安全主要是指针对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应尽量少受破坏或不受破坏,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
想要将雄安新区打造成生态城市,就要解决雄安新区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雄安新区主要依托于白洋淀,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导致白洋淀出现了许多的生态安全问题,因此为了解决生态安全问题,应树立正确生态观念,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白洋淀及其相关区域生态环境的的治理。
一、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应关注的问题(一)注重对水患的防治雄安新区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涝灾害,严重破坏了雄安新区的环境,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史料记载,元、明两代为修建宫殿,林木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且下游河道出淤塞的情况,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导致被淹没;在清代,白洋淀地势较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更为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海河流域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洪水,对给雄安新区的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近年来,虽然采取了措施,对海河流域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得水患减少,但是仍然需要相关工作者加以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高标准的防洪体系,彻底解决水患问题。
(二)注重对水荒问题的防治雄安新区依托于白洋淀,而白洋淀被称为“九河下梢”,但是白洋淀的生态格局受到经济、人口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变白洋淀的面积锐减,而且面临缺水的问题,严重破坏的白洋淀的生态安全,这种情况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发生,并且在1990年到至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白洋淀缺水问题进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白洋淀的缺水问题。
对白洋淀进行补水,大部分属于应急措施,所以还无法彻底解决白洋淀缺水问题。
国家级新区改革经验对优化雄安新区管理体制的现实启示
国家级新区改革经验对优化雄安新区管理体制的现实启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也越发迫切。
为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发展,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2024年被确定。
作为我国立法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我国要重视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体制问题。
经验表明,国家级新区建设中的管理体制问题尤为关键。
本文将结合已有国家级新区经验,探讨如何优化雄安新区的管理体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一、依法治理要优先核心在国家级新区建设中,依法治理是其管理体制的首要原则。
依法治理围绕法治理念,通过法规和规章约束管理行为,保障管理效果。
如郑州东区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依托《东区拆迁管理条例》,完善拆迁管理机制,实现合法拆迁及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此,雄安新区建设中应坚持依法治理,健全法治机制,加强法规建设,明确权责界定,建立规范的管理程序和明确的法定权力范围。
二、政企分开要坚决贯彻在国家级新区中,政企分开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一步。
政企分开实质是政府转让部分行政职能给社会资本,以市场动态机制为主导,使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
如深圳前海在建设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化决策,积极推动政企分开,有效促进营商环境的优化。
因此,雄安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企分开,深化开放,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三、统筹协调要保证发展国家级新区建设中,要实现统筹协调发展,才能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统筹协调是重要的管理体制原则,是指政府部门和群众、企业之间为实现政策目标、解决问题共同努力,通过协商合作形成一体化和协同发展。
如上海自贸区在建设中加强统筹协调,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解决审批繁琐等问题,有效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
因此,雄安新区要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统筹协调,加强政企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共同发展。
四、产城融合要促进发展在国家级新区建设中,产城融合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雄安新区的SWOT分析及建议
雄安新区的SWOT分析及建议作者:陈诗扬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1期【摘要】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大的背景就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
雄安新区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党中央决定在这里规划建设新区,是深思熟虑、完全正确的。
【关键词】雄安新区;绿色;产业;定位;SWOT分析一、何谓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位属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定位分析第一,雄安新区不是首都副中心。
雄安新区主要承担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立雄安新区对京津翼的协同发展具有重大帮助,缓解京津的各种资源紧缺的现象。
雄安新区建设可以带动冀中平原经济并有着社会发展的辐射作用,可以维护首都的宁静和绿色发展,缓解首都的环境资源压力,同时可以走出一条独特的雄安产业集群创新之路。
第二,雄安新区的建立立足于长远发展。
雄安新区是京、津和石家庄三角形的内心城市,是一个齿轮城市,通过接驳与耦合,盘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产业转移、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实质上的进展不是很快,需要打破僵局。
所以,中央的决策很英明,是立足于长远共同发展作出的积极决策。
第三,雄安新区定位是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和浦东新区和深圳特区一样,是对外的窗口,又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有所区别。
雄安新区最新规划方案
雄安新区最新规划方案第1篇雄安新区最新规划方案一、前言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肩负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使命。
本规划方案立足于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宜居、智能高效、多元包容的未来之城为目标,确保规划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
二、规划目标1. 空间布局优化:构建蓝绿交织、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实现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科学化。
2.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3. 基础设施完善:建设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4. 公共服务优质: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5. 城市管理智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智慧化管理。
三、规划内容(一)空间布局规划1. 生态空间布局:保护新区内的湿地、水域等生态资源,构建生态廊道,实现生态空间的互联互通。
2. 居住空间布局:按照职住平衡原则,合理规划居住用地,打造宜居宜业的居住环境。
3.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形成产业发展新高地。
(二)基础设施建设1. 交通基础设施:构建新区内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便捷度,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
2. 公用基础设施:加强水、电、气、热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3. 信息基础设施:布局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 教育设施:构建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内的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2. 医疗设施: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 文化设施: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城市管理规划1. 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
2. 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雄安新区创业环境及优化对策
浅析雄安新区创业环境及优化对策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创业者们的新热门选择。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焦点,雄安新区创业环境备受关注。
本文就雄安新区的创业环境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优化对策。
一、浅析雄安新区创业环境1.政策环境: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区域,雄安新区在政策支持上拥有独特优势。
国家级支持政策、税收优惠等吸引了大量创业者进驻雄安新区。
2.创业资源:雄安新区聚集了大量高校人才和科研机构,在人才、科研资源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如交通、教育、医疗等资源的供给都在逐步提高。
3.产业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热点地区,雄安新区已经吸引了大量新兴产业的落户,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业纷纷进驻新区。
4.发展潜力:雄安新区发展空间巨大,未来有望成为国家级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未来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1.加强政策引导。
雄安新区政府可以加大对创业者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创业补贴等,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前来。
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2.优化创业资源。
新区可以加大对高校人才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高校孵化器与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与国际合作,引进更多的国际人才和资源。
3.拓展产业发展。
鼓励更多的新兴产业进驻雄安新区,扶持本地企业的发展。
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4.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科学、规范的创业导师机制,为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和辅导。
加强创业项目的评估和监管,杜绝虚假宣传和不良竞争行为。
5.加强平台建设。
建设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办公、交流、展示的场所,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
6.完善配套设施。
雄安新区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雄安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重点难点与战略举措
雄安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重点难点与战略举措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点规划和建设的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实现雄安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明确其内涵要求、重点难点和战略举措。
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方面提升。
在雄安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雄安新区要以高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为主导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智能、绿色化方向升级。
2.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雄安新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技术装备产业化,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优势。
3. 产业链延伸完善雄安新区要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延伸,打通产业链条,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4. 产业集聚和集约化发展雄安新区要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集约化生产模式,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程度。
5.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提升雄安新区要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方面提升,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雄安新区面临着一些重点难点和挑战。
1.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雄安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高端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创新激励机制不够有效,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矛盾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难点。
雄安生态环境治理:从问题导向到目标导向
雄安生态环境治理:从问题导向到目标导向作者:杨明森来源:《经济》2017年第13期未来的雄安什么样?中央提出的七方面重点任务,实际上已经展现了雄安发展的宏伟蓝图。
而这七项任务的前两项,强调的都是绿色和生态。
未来雄安,是绿色智慧新城,是一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国际一流生态城市。
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
这三个关键词,一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内涵极其深刻而富有诗意,必将成为经典。
生态环境问题棘手雄安新区具备这样一座生态城市的自然禀赋,背靠千里太行,面向冀中大平原,坐拥华北明珠白洋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比较强,开发程度比较低。
在雄安规划建设新区,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当地拥有比较大的生态空间。
而雄安新区的现实,还有另一面。
雄县、安新、容城及其所在的保定市,正面临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现实与未来之间,隔着一重雾霾和一汪不太干净的水。
毋庸讳言,包括雄县、安新、容城三县在内的保定市,是空气质量较差地区。
2014年和2015年,保定市的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连续排名倒数第一。
直到2016年,保定市才“争取”到了倒数第三。
而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的,则是跟保定连在一起的石家庄和衡水。
白洋淀是保定的名片,也是未来雄安的生态之魂。
有白洋淀,才有水城共融。
正如西湖之于杭州,滇池之于昆明,邛海之于西昌,白洋淀与雄安唇齿相依。
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是,白洋淀随时受到水少、水脏的威胁。
除了雨季的几天,白洋淀已经没有了上游生态来水。
为了维持白洋淀基本水位,不得不通过工程调水。
最近一次为白洋淀生态补水,是2016年河北境内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共同送水3000万立方米。
根据计算,这个数字还不足白洋淀半年的蒸发量。
虽然经过多年来的高强度治理,白洋淀周边地区环境状况有很大改变,但点源和面源污染仍然对水环境安全形成巨大压力。
白洋淀实测水质,基本是五类和劣五类。
从一定意义上说,白洋淀正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病态。
边建设边治理那么,是不是要等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好了,再建设新区呢?当然不是。
浅析雄安新区创业环境及优化对策
浅析雄安新区创业环境及优化对策雄安新区是中国国家级新区,其建设目标是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化体系,促进北京等周边城市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作为新建城市,雄安新区的创业环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创新发展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优化创业环境,需要采取一些合适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雄安新区的创业环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该市拥有较高的投资力和地理优势,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质的资源。
此外,雄安新区是中国国家级新区,其政策环境也较为稳定,能够为企业提供较高的政策支持。
其次,雄安新区还具有创新发展的优势。
该市依托北京市以及周边城市的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有望在创业、创新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增长。
此外,该市具有较高的人才素质,能够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然而,雄安新区的创业环境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新区的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可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新区的市场还未形成,也可能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优化雄安新区的创业环境,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是建立良好的政策体系。
新区可以制定吸引资本的投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政策等,为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新区投资创业。
二是加强人才引进。
新区可以构建更加开放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更加优越的薪酬水平、打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新区。
三是促进科技创新。
新区可以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器等,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化,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协助。
四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新区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打造更加协同、融合的城市化体系,从而形成更大、更有利的市场规模。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区可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更加完善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
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分析及规避措施
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分析及规避措施作者:沈纯怡凌冰卢恺力许健陈亮吴丹来源:《科技资讯》2023年第17期关键词:雄安新区地质资源环境规避措施中图分类号: P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17-0187-04地质环境系统是指对某一特定人类技术—经济活动做出响应的地质环境的有机整体,它的变化的影响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超距性,并有社会共享性,系统的边界与参数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和难控性,从而决策具有风险性,是软硬结合的系统[1]。
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可转移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缓解首都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同时能够推进京津冀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功能互补,新区发挥巨大的虹吸功能,吸附大量的资源、企业、人口,以期拉动北方经济,最终实现改善、平衡南北经济差异。
整个建设规划包括有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的国土空间格局构建,坚持生态优先,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2]。
显然,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意味着超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大量人类活动的爆发式增长,并将长期保持一个高水平的活动强度,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
由于地质环境系统是一种类似于人工-自然复合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关系。
因此,梳理已有地质成果资料,从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角度对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问题作前瞻性分析,对该系统的演变规律获得必要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注意要点和规避措施,以期构建优化。
1 雄安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现状概况雄安新区地处于太行山以东、冀中平原的中部,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同时,雄安所处区域又是在南拒马河的下游,位于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
新区内的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大清河水系的前缘洼地。
全域地势呈西北较高而东南略低,海拔标高7~19 m,自然纵坡约0.1%,被定为缓倾平原,具有深厚土层,且地形开阔,其境内有数条古河道,植被的覆盖率相对较低[3]。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经验和启示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新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首位。
在城市布局上,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合理规划绿地和森林面积,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而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生态建筑和绿色建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多层次、多类型的绿色空间雄安新区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注重多层次、多类型的绿色空间的布局。
除了常规的公园和绿地,还设计建设了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森林景区等绿地景观,给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所。
通过连接城市绿地和生态链,形成大片的绿色廊道,提供了更多的生态服务功能。
3. 注重科学管理和综合治理雄安新区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注重科学管理和综合治理。
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建立智慧森林管理体系,实时监测和管理森林资源。
积极推行土地复垦和水源保护等综合治理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 求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注重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大量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和绿化企业,凭借专业技术和经验,提供高品质的设计和建设服务。
注重培养本土的绿化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森林管理和保护。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以生态优先的理念为指导,将绿色发展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即城市发展不应只是经济的增长,还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只有将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注重科学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治理措施。
这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应当注重科学管理和综合治理,发挥科技的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雄安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经验和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我们应当积极借鉴这些经验和启示,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生态优先、多样化绿色空间的布局,发展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力量,加强科学管理和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雄安设计导则
雄安设计导则雄安新区是中国的新起点,也是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样本,其发展将强调“绿色、智能、宜居、宜业”,使得其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
但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动用所有的创新力量和科学技术,构建一个相对完美的城市规划体系。
为此,本篇文章将对雄安新区的设计导则进行探讨。
1. 绿色发展雄安新区的设计应该重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从建筑和基础设施到城市绿地和公共交通,所有的方面都需要着重考虑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比如,新区的建筑应该使用环保材料,实施低碳建筑,支持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
同时,公共交通也应该优先考虑使用清洁能源和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比如电动公交车、地铁等。
此外,新区建设的过程应该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自然景观,挖掘资源潜力,鼓励城市农业和发展旅游业。
2. 智能城市雄安新区的设计应该具备智慧城市的元素。
例如,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优化城市管理,提高交通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促进城市转型升级,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此外,新区的基础设施应该是智能的,比如公共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停车系统、垃圾分类垃圾桶等,都会优化城市管理和居民的居住环境。
3. 宜居城市雄安新区的设计应该重视人性化、舒适和宜居。
从居住环境、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到文化娱乐等方面,都应该开发更好的解决方案,为居民提供更满意的生活。
例如,新区的住房建设应该注重人性设计,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需求,提供多种类型、多种价格的住房选择。
此外,新区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应该是公平和优质的,为所有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多样性和包容性,满足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
雄安新区的设计应该为企业和创新提供便利条件。
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到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应该考虑如何让新区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创新中心。
例如,新区应该支持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重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培育。
同时,应该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推动雄安新区生态建设发展研究
推动雄安新区生态建设发展研究雄安新区作为中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被赋予了许多重要任务,其中生态建设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建设的研究。
要推动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需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生态建设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过程。
雄安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特点,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发展模式。
雄安新区应该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要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致力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要加强对生态保护政策的研究。
生态保护政策是实现生态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雄安新区要加强对生态保护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要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要加强对生态经济的研究。
生态经济是以生态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
雄安新区要加强对生态经济的研究和实践,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对生态经济政策的研究,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为生态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推动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加强相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实现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者能够加强研究合作,共同推动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雄安新区生态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I论坛■雄安新区生态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文/邹雨欣摘要:2017年4月1日,我国将雄安作为我国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并要将雄安新区打造成生态城市,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雄安新区生态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雄安新区生态安全问题应对策略生态安全主要是指针对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应尽量少受 破坏或不受破坏,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
想要将雄安新 区打造成生态城市,就要解决雄安新区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雄安新区主要依托于白洋淀,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系 统功能的退化,导致白洋淀出现了许多的生态安全问题,因此 为了解决生态安全问题,应树立正确生态观念,应采取综合治 理措施,加强白洋淀及其相关区域生态环境的的治理。
―、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应关注的问题(一) 注重对水患的防治雄安新区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涝灾害,严重破坏了雄安新区的环境,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史料记载,元、明两代为修建宫殿,林木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且下游河道 出淤塞的情况,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导致被淹没;在清代,白洋 淀地势较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更为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 海河流域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洪水,对给雄安新区的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近年来,虽然采取了措施,对海 河流域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得水患减少,但是仍然需要相关工作者加以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高标准的防洪 体系,彻底解决水患问题。
(二) 注重对水荒问题的防治雄安新区依托于白洋淀,而白洋淀被称为“九河下梢”,但 是白洋淀的生态格局受到经济、人口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 影响,导致变白洋淀的面积锐减,而且面临缺水的问题,严重 破坏的白洋淀的生态安全,这种情况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发生,并且在1990年到至今,采取了 一系列的措施,对白洋淀缺水问 题进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白洋淀的缺水问题。
对白 洋淀进行朴水,大部分属于应急措施,所以还无法彻底解决白 洋淀缺水问题。
雄安生态环境工作总结
雄安生态环境工作总结
近年来,雄安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不懈努力,雄
安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雄安生态环境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首先,雄安新区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监管,加强执法,雄安新区有效治理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雄安新区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
在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
和修复,大力推进湿地保护、森林植被恢复等工作,不断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此外,雄安新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手段,提
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展望未来,雄安新区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区。
综上所述,雄安新区在生态环境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吴平;林浩曦;田璐【摘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沿用"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模式,选取粮食供给、产水量、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生境维持5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标,以及人口密度、地均GDP和土地利用程度3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指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2方面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利用夜间灯光强度进行基本阻力面修正,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生态廊道提取,构建出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新区生态源地总面积约484.33 km2,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31.3%,主要分布于新区西北部旱地和东南部水域;新区生态阻力系数空间分布较为破碎,大部分区域阻力值较低,间或分布高阻力值;新区生态廊道总长度185.86 km,呈"Y"字型沿建设用地和水系分布,所处地类主要为旱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可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年(卷),期】2018(014)009【总页数】7页(P5-11)【关键词】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生态源地;生态廊道;雄安新区【作者】吴平;林浩曦;田璐【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北京10001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1;K900 引言伴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迅速扩张,自然生态系统逐渐向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转变,由此带来的物质和能量流改变影响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危及区域生态安全[1]。
基于格局-过程相互反馈原理,以优化生态系统结构、维持生态过程完整性为主体思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可为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供新视角[2]。
【环保】雄安规划思路渐明,看好水、智慧环境;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6.9%(陈俊鹏)
【环保】雄安规划思路渐明,看好水、智慧环境;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6.9%(陈俊鹏)◆ 环保板块:本周雄安概念继续强势,但行情已出现分化,京津冀水环境、大气治理龙头公司表现依然抢眼;伴随粤港澳主题发酵,区域龙头公司双重带动环保板块整体大幅上涨。
按照我们自己的统计,目前板块估值在28.1,年初我们推荐以来,板块估值在21.5倍,所以目前整体估值尚处在合理水平,而13年的环保牛市,市场估值动态达到60-70倍。
以WIND 801162申万环保工程为基准,目前动态PE接近50,接近2016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估值。
但是从历史来看,801162在15年,14年,13年都大幅超过50倍,剔出15年大牛市的扰动,801162的动态估值水平平均值也在50以上。
随着国家及地方层面关于雄安新区各领域规划思路及细节内容逐渐对社会公开,我们认为,行情或将进入“规划主题”炒作阶段,“生态与智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我们看好四方面内容,重点推荐水环境PPP与智慧环境两个板块:(1)水环境和PPP:伴随“河长制+PPP”的逐步推开,雄安新区的推进实际上给水环境治理板块更高的弹性。
雄安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水生态的治理,也会涉及到很多新技术的应用,水环境板块会持续发酵。
标的为港股:北控水务,A股为中金环境、东方园林。
(2)智慧环境板块:受益于雄安新区的高标准和创新规划,环境综合信息大数据及控制系统、智能化管网、智慧城市有望在雄安新区落地。
标的为:雪迪龙、聚光科技,汉威电子。
(3)大气污染治理,京津冀一体化,标的为:清新环境和长青集团。
(4)固废及再生资源,标的为:启迪桑德、天翔环境。
◆ 公用事业板块:受益于雄安及粤港澳概念,建投能源、京能电力及深圳燃气上涨较多。
行业方面,能源局公布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第一季度用电量累计144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
“十三五”期间,火电行业供给侧改革将多角度推进,电改也将进一步深化和加强,行业景气度将探底至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