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知识点:一、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离子式、分子式和结构式;2. 根据元素的原子价确定化合物化学式;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其平衡原则;4. 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置换、加合、裂解、水解和沉淀反应;5.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及平衡条件。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质子、中子、电子的发现、性质和分布;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特点和组成;3. 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规律:周期性大小、电子构型、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等。
三、化学键与化合物1. 化学键的种类: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 共价键的构成及种类: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3. 化合物的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4. 电离度、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对化合物的性质的影响。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平衡方法;4.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性质;5. 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电池、电解和金属的腐蚀等。
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的判定和平衡方法;3.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溶液浓度的测定。
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2.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连续观察法、消耗原料法和测量生成物法;3. 化学平衡的表示法、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4. 换热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七、电解质和溶液的性质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和性质;2. 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浓度的表达方式和浓度计算;3. 溶液的性质:电导率、电离度和酸碱性等。
八、生物分子和生物化学1. 生物分子的构成和功能;2.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的结构和性质;3. 常见的生物化学反应:酶促反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发酵等。
化学高二复习知识点总结汇总
化学高二复习知识点总结汇总化学高二复习知识点总结1、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结构式、投影式;2、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3、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4、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
5、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6、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7、烷烃的物理性质;8、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化学高二复习知识点归纳1、电解的原理(1)电解的概念: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2、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阴极:2H++e-→H2↑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Zn→Zn2++2e-;Ni→Ni2++2e-Fe→Fe2++2e-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阴极反应:Cu2++2e-→Cu化学高二知识点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2. 原子核与电子云的概念3. 同位素和同元素的不同同位素4. 电子排布规律:奥芬堡原理、保尔分立原理、洪特规则5.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区块6. 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的变化规律7. 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2. 化学键的形成条件和原理3. 分子的几何形状:VSEPR理论4. 分子间力的类型:范德华力、氢键5. 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6. 晶体结构: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2.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机理3. 催化剂的作用和类型4. 化学平衡的概念:动态平衡、平衡常数5. 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6.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理论、布朗斯特-劳里理论7. 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质、溶剂、浓度2. 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3.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4.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5. 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伏打电堆、伽伐尼电池6.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7. 电化学系列和金属腐蚀五、热化学与能量变化1. 热化学方程式和焓变2. 反应热的测量:量热法3. 能量守恒原理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5. 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熔化、蒸发、凝华、凝固六、化学实验技能1.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2.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事故处理3.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溶液配制、滴定、重结晶、蒸馏4.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5. 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和使用注意事项七、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分类2. 碳的杂化理论:sp、sp2、sp3杂化3. 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命名规则4. 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的性质和反应5. 官能团的概念和重要性6. 有机反应的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1.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2. 配位化学基础:配体、中心离子、配位数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4. 酸碱盐的分类和性质5. 重要的无机化学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九、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和摩尔概念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3. 溶液浓度的计算4. 气体定律和相关计算5.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十、化学与环境1. 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2. 化学物质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效应3. 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4. 环境保护中的化学技术:废水处理、废气净化以上是高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每个部分都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便在化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化学高二期末常考知识点
化学高二期末常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二期末考试中,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考的高二化学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无机化学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系统。
要熟练掌握元素的周期性和周期表的结构,并能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性质。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要了解各种键的特点、形成条件以及键的强弱。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要掌握酸碱的定义、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平衡方程式。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荷转移过程。
要能识别氧化还原反应,并能判断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5.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
要能根据反应物的离子化学式,预测反应产物的生成。
二、有机化学知识点1. 烃类化合物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
要掌握烃的命名规则、结构特点以及反应性。
2. 卤代烃卤代烃是指含有卤素的有机化合物。
要了解卤代烃的命名方式、性质以及其在酯化、还原等反应中的应用。
3. 醇和醚醇是碳链上带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醚是由两个有机基团通过氧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要熟悉醇和醚的命名、性质及其在酯化、酸碱中和等反应中的应用。
4. 醛和酮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区别在于羰基的位置。
要了解醛和酮的命名、性质以及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5. 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是羧基和烃基相连的有机酸,甘油是三羟基丙酸。
要了解脂肪酸和甘油的结构、性质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三、化学实验知识点1. 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通过滴加标准溶液来确定反应物含量的实验方法。
要掌握滴定的操作步骤、指示剂的选择以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2. 化学物质的制备和检验化学实验中常涉及到化合物的制备和检验。
要掌握各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以及检验方法,如氯气的制备、氯化钠的检验等。
化学高二期末考试知识点
化学高二期末考试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二的学习中,化学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化学高二期末考试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物质的性质在化学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1.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硬度、电导率等;2. 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酸碱性等;3. 物质的溶解性:如溶解性规律、饱和度等;4. 物质的挥发性:如蒸发、沸点等。
二、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在学习化学时,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组成。
主要有三种类型: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1. 元素: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如氧气、氢气等;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按特定的化学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盐等;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原有的物质被转化为新的物质。
在高二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种类型的化学反应:1.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能量,如燃烧木材、燃烧石油等;2.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电池的工作原理等;4. 沉淀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生成沉淀,如银镜反应、硫化反应等。
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高二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1. 平衡常数:用于描述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关系,如酸碱指示剂的酸解离常数;2. 平衡位置: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平衡中的分布比例;3. 影响平衡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等;4. 平衡的移动:某些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如进行稀释、加热等。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5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浓硫酸〝五性〞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二.浓硝酸〝四性〞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三.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1)选主链,称某烷(2)编号位,定支链(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4)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21.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B)A.2Q1+Q2 4Q3B.2Q1+Q2 4Q3C.Q1+Q2(4)常见的放热反应:A.所有燃烧反应;B.中和反应;C.大多数化合反应;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6)中和热:(重点)A.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2.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重点)A.概念:B.工作原理:a.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a.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b.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c.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D.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a.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b.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E.金属活泼性的判断:a.金属活动性顺序表b.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c.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F.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a.负极反应:_-ne=_n-b.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A.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B.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C.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A.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B.金属腐蚀的防护:a.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b.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c.电化学保护法: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3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③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⑤AlO2-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4.浓硫酸的作用: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⑥胆矾中加浓硫酸——吸水性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①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②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等.③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④氨基酸.⑤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_.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41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2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3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4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5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是乙酸6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7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8能发生水解的是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9能还原成醇的是醛_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5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高二精选化学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它涉及许多理论和实验知识。
在高二化学期末考试中,复习重点的掌握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的复习知识点,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回顾学过的内容。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元素符号来表示。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确定的化学比例结合而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3. 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同能级的电子壳,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要掌握其特征以及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2. 摩尔和化学计量摩尔是物质数量的单位,化学计量是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比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
了解化学计量的理论,并掌握计算问题的方法。
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质消耗或生成的速度,可以通过浓度变化来表示。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质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第三章:化学物质1. 酸碱性和pH值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溶液中的性质,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 试纸来检测。
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度的指标,酸性溶液pH值小于7,碱性溶液pH值大于7。
2.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计算溶质质量或溶质的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或质量之比得到。
稀释是指将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降低的过程。
第四章:化学能1. 反应焓和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是指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了解反应焓的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 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化学反应放热,意味着反应物转化为产物时释放能量;化学反应吸热,意味着反应物转化为产物时吸收能量。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0篇
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一、油脂的结构二、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ρ<ρ水,粘度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是较好的溶剂。
2.化学性质(1)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2)油脂的水解①酸性水解②碱性水解——皂化反应(制肥皂和甘油)三、肥皂和洗涤剂1.肥皂的制取(什么叫盐析)2.去污原理亲水基:伸在油污外,憎水基:具有亲油性,插入油污内3.合成洗涤剂优点:能在硬水(Mg2+,Ca2+较多)中使用,去污能力强,原料便宜.缺点:引起水体污染人教版高二上册化学知识点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N/N(A)2.物质的量n(mol)=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五、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3.胶体提纯:渗析高二下册化学知识点一、乙醇1、结构结构简式:CH3CH2OH官能团-OH医疗消毒酒精是75%2、氧化性①可燃性CH3CH2OH+3O22 CO2+3H2O②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断1、3键2CH3CHO+O22CH3COOH3、与钠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二、乙酸1、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2、酸性;CH3COOHCH3COO-+H+酸性:CH3COOH>H2CO3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3、脂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脂化反应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2)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总结:三、酯油脂结构:RCOOR水果、花卉芳香气味乙酸乙脂脂油:植物油(液态)油脂脂:动物脂肪(固态)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甘油应用:(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高二的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的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Q P)。
2、符号:△H 单位:kJ/mol3、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燃烧、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以及大部分化合反应是放热的大部分分解反应,电离、水解、高温下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碳与二氧化碳反应、Ba(OH)2与NH4Cl 的反应等一般属于吸热反应。
5、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0△H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形成新键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H=E生成物能量-E反应物能量=E反应物键能之和-E生成物键能之和6、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aq表示不同状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7、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步骤:8、燃烧热:在101kPa时,l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的反应热.注意:①燃烧的条件是在101kPa;②标准:是以1mol燃料作为标准,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③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达物质燃烧时的△H均为负值;④燃烧要完全:C元素转化为CO2(g),而不是CO;H元素转化为H2O(l),N元素转化为N2(g)。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涉及的知识点有很多。
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期末考试是重要的一次考核,因此复习化学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二化学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高效复习,并取得好的成绩。
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物质的分类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在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或测定来确定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分为分子式和简式两种形式,通过其中的元素和原子数目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变化的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构成,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三、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每种反应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规律,理解各类反应类型对于解题和分析化学反应过程至关重要。
2.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反应速度是指化学反应物质变化的快慢程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触媒等,并可通过实验测定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等指标来描述。
四、离子反应和酸碱反应1.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离子的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可以通过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其重要性在于理解离子的传递和反应过程中离子平衡等。
2.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的特点是产生盐和水,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描述。
五、溶液和溶解度1.溶液的组成和表示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
常见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等。
2.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溶解度最大的溶质的质量或摩尔量。
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而针对高二的化学学习,在期末考试之前,知识点的归纳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归纳,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复习。
一、有机化学1.1 烃的分类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化合物,主要分为脂肪族烃和芳香族烃两大类。
脂肪族烃是由链状或环状的碳骨架和氢原子组成,如烷烃、烯烃和炔烃。
芳香族烃则是由具有芳香性的苯环和苯环上的氢原子组成,如苯、甲苯和萘。
1.2 烃的命名命名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体系命名法和通用命名法。
体系命名法是按照国际化学联合会制定的规则进行命名,通用命名法则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命名。
其中,体系命名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1.3 醇的命名醇是由羟基和链状或环状的碳骨架组成的化合物,根据羟基的位置和数目,可以分为一元、二元、三元等醇。
常见的醇有甲醇、乙醇、丙醇等。
命名醇的时候,要根据羟基的位置和数目来确定它们的命名方式。
二、化学反应2.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主要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其中,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
2.2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等。
其中,温度和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最为显著的因素。
三、化学平衡3.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评估系统在平衡状态下反应进行的趋势和方向的参数,主要反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浓度比和生成物之间浓度比的比值。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趋势则越强。
3.2 影响平衡的因素影响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平衡最为关键的因素,同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也会影响到化学反应的平衡。
四、化学键4.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根据形成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
其中,共价键是化学反应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4.2 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是19世纪初期提出的,主要是用于解释共价键的结合情况。
高二期末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期末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作为化学科目的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二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复习备考。
一、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所产生的现象。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方程式是将化学反应过程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出来的方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个数应该保持原子的守恒,需要通过配平来达到。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结构1.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2. 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增加顺序排列的。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指化学反应物质消耗或生成的快慢程度,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溶液的浓度变化、气体体积变化等来测定。
2.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位置和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四、溶液与电解质1. 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溶液是由溶质溶于溶剂而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根据溶质的性质可以将溶液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2.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溶液中可以导电,而非电解质则不能。
五、酸碱与pH值1. 酸碱的定义:酸是指能够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2. pH值: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其范围从0到14,7为中性溶液,小于7为酸性溶液,大于7为碱性溶液。
六、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通过物质的电子数的增加或减少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碳的特殊性质:碳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构成元素,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
高二期末考试化学知识点
高二期末考试化学知识点高二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对于学习化学的同学来说,熟悉并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并概述高二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和混合物:物质是由相同组成的粒子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不同组成的粒子构成的。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3.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核外轨道运动。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列,包括周期、族、同位素等概念。
二、化学反应1. 反应方程式:反应方程式表示了化学反应的参与物质和生成物质之间的关系,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2. 摩尔计算:通过化学方程式和摩尔关系,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摩尔量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转化率等。
3.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量或生成物增加的量,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4.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共价键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而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原子之间。
2. 分子结构和分子式:分子结构描述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关系,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3. 氢键和范德华力:氢键是特殊的共价键,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对于物质的性质和物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4. 分子极性和分子形状:分子极性与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有关,分子形状对于分子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四、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1. 溶液的构成和性质: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其性质包括饱和度、浓度、溶解度等。
2.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其中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等概念。
3. pH值和酸碱指示剂:pH值反映了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能够在不同pH范围内显示不同颜色。
高二期末化学考什么知识点
高二期末化学考什么知识点高二期末化学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高二期末化学考试是对学生在这一学期所学化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以下是需要掌握的几个重点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在化学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这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如酸碱性、稳定性等)和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如氧化、还原、水解等)。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在学习原子结构时,我们需要掌握原子的构成要素(如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及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此外,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我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以及各个元素的基本性质。
3. 化学键和化合物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特性,例如无机盐、酸、碱和氧化物等。
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平衡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发生过程的表示方式。
我们需要掌握如何根据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编写化学方程式,并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物质转化量。
此外,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也是必要的。
5. 溶液和溶质溶剂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对于溶液的浓度、溶解度以及溶剂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需要知道溶液的浓度单位(如摩尔浓度、质量分数等)以及浓度计算方法。
6.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常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过程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我们需要知道速率方程的表示形式以及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平衡浓度。
7. 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反应类型。
我们需要了解酸碱反应的定义、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氧化态的变化规律。
以上是高二期末化学考试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集合15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集合15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
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二期末考化学必备知识点
高二期末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二的学习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二期末考试的必备要求。
本文将介绍高二化学的必备知识点,帮助同学们进行复习备考。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核的结构: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核心- 原子的外电子层:包含电子的轨道和能级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原子数目相同的一类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物质3. 分子和离子-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离子: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的带电粒子4. 常见物质的性质- 酸碱性:判断物质是否为酸、碱或中性物质- 溶解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导电性: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导电二、化学反应与反应速率1. 化学方程式- 平衡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和生成关系- 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与电荷守恒2. 摩尔与化学计量- 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的比值- 化学计量:根据平衡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摩尔比例3.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控制三、离子反应和酸碱反应1.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2. 酸碱反应- 酸的定义与特征:释放H+离子的物质- 碱的定义与特征:释放OH-离子的物质- 盐的生成与酸碱中和反应四、化学键和化合价1. 化学键- 离子键:带正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 共价键: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2. 化合价- 化合价的概念与计算- 化合价与化合物的性质关系五、化学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1.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的定义与计算- 平衡常数与反应的正反向进行关系2. 溶液的酸碱性- pH值:反映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酸碱指示剂:根据溶液酸碱性变化颜色进行判断六、电化学和化学实验1. 电化学基础- 电解与电解质- 电池:通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 化学实验- 实验仪器与操作技巧- 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以上介绍的是高二期末考化学的必备知识点。
2024年高二年级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年级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与周期表- 元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电子结构和原子半径、离子半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性规律、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等)- 元素的分类和命名2. 化学键与化合物- 原子间的键的形成与键能-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特性与区别- 分子离子式与结构式的表示与解读- 化合物的性质与命名规则- 化合物的组成、化学式与化学计量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 定量关系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二、化学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盐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 强酸强碱的酸碱中和反应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类型和方程式- 金属的活动性和电位- 金属腐蚀与防护措施3. 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 反应速率与能量图- 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 反应焓与反应熵的概念与计算三、化学计算1. 摩尔计算与化学式计算- 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计量单位的换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化合物的化学式优化-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摩尔计量、平衡反应的计算2. 气体化学计算- 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的摩尔体积和摩尔浓度- 气体分压与摩尔分数- 气体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摩尔浓度的关系3. 非气体的溶解度与溶解度平衡- 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力及溶解过程- 溶解度和溶度平衡的定义和表达式-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以及溶解度的计算四、酸碱与盐1. 酸碱强度与酸碱体系- 酸、碱、盐的概念和分类- 酸碱强度和电离常数的关系- 酸碱解离、电离度及其计算-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配对的选择2. 酸碱滴定与pH- 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酸碱滴定曲线的解读和应用-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 pH的概念、含义和计算3. 盐类的性质与应用- 盐类的组成、命名和物理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应用- 酸、碱和盐在生活中的应用以上仅为2024年高二年级化学考试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具体考试内容还需以实际教材和考试要求为准。
高二化学期末考复习知识点
高二化学期末考复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探讨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过程。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化学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需要有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本文将针对高二化学的期末考复习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复习。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特点和重要元素的性质。
4. 化学式和化合价:了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二、化学反应1. 反应方程式:掌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方法,以及平衡化学方程的原则。
2. 反应类型:认识主要的反应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等。
3. 反应速率: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掌握速率方程式的写法。
4. 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计算。
三、化学键和化学键能1. 离子键和共价键:了解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以及两种常见的化学键。
2. 电子云模型和价电子:理解电子云模型和价电子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共价键中的应用。
3. 化学键能:了解化学键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化学键能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四、溶液与溶剂1. 溶液的表示和性质:认识溶液的组成表示法,掌握一些重要溶液的性质。
2. 溶解度和饱和度:了解溶解度和饱和度的概念,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
3. 浓度和稀释:掌握浓度和稀释的计算方法。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
2. 氧化态和还原态: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规律。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腐蚀、电池等。
六、酸碱反应1. 酸和碱的定义:了解酸和碱的定义,以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2. pH和酸碱中和反应:掌握pH的计算方法,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6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碱金属元素:Ag、H:+1F:—1Ca、Mg、Ba、Zn:+2Cl:—1,+1,+5,+7Cu:+1,+2Fe:+2,+3O:—2S:—2,+4,+6Al:+3Mn:+2,+4,+6,+7P:—3,+3,+5N:—3,+2,+4,+52、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口诀:升——失——(被)氧化——还原剂降——得——(被)还原——氧化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还原性逐渐减弱4、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离子共存问题判断: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Q P)。
2、符号:△H 单位:kJ/mol3、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燃烧、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以及大部分化合反应是放热的大部分分解反应,电离、水解、高温下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碳与二氧化碳反应、Ba(OH)2与NH4Cl 的反应等一般属于吸热反应。
5、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0△H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形成新键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H=E生成物能量-E反应物能量=E反应物键能之和-E生成物键能之和6、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aq表示不同状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7、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步骤:8、燃烧热:在101kPa时,l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的反应热.注意:①燃烧的条件是在101kPa;②标准:是以1mol燃料作为标准,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③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达物质燃烧时的△H均为负值;④燃烧要完全:C元素转化为CO2(g),而不是CO;H元素转化为H2O(l),N元素转化为N2(g)。
9.中和热: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的水所放出的热量,KOH(aq) + 1/2H2SO4(aq)==== 1/2K2SO4(aq) + H2O(l);ΔH=-57.3 kJ·mol-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示方法:v(A)=△c(A)/△t =△n(A)/(△t.V )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3.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4.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光、电、波、接触面、溶剂等(1)浓度: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
故改变固体物质的量对速率无影响。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没有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改变时,V 正、V 逆的改变程度是相同的;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增加时,V 正、V 逆的改变程度是不相同的。
(计量数大的一边改变的程度大)(3)温度:温度对V 正、V 逆的影响是不同的,升温时吸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要大于放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降温时放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要小于吸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V 正、V 逆。
5.有效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是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
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用Ea 表示)。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 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 自发进行的方向——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
熵(S)——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混乱度:气态>液态>固态3. 焓变(△H )与混乱度(△S )综合考虑4.化学反应方向的控制△G = △H - T △S < 0 ,一定能自发。
△H <0、△S >0,一定能自发进行△H >0、△S <0,一定不能自发进行△H <0、△S <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H >0、△S >0,高温下能自发进行5.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 度不再发生变化。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2)化学平衡的特点——动态平衡,V 正=V 逆≠0,(3)化学平衡常数——一定温度下,到达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表达式:K=反生C C K 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与反应速率无关。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a .V 正=V 逆。
即单位时间内某一物质生成量和消耗量相等,或对某一物质而言生成化学键的量和断裂化学键的量相等。
b .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即各种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颜色等都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不变。
(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就不能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已经不变来判断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变量不变。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1.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等效平衡——同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平衡中,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3.等效平衡的分类I 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 ≠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等量投料,完全等效。
II 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等比投料,不完全等效。
III 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等比投料,不完全等效。
4. 速率和平衡图像分析(1)反应速度图像——看起点,看变化趋势,看终点。
(2)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法:三步分析法:一看速率变化;二看正逆速率变化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四要素分析法:看曲线的起点、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
先拐先平:先出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定一议二: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第四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MnO 2、CuO 、FeCl 3等对过氧化氢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但催化效果不同,且同一催化剂的接触面大小、颗粒大小也会影响效率。
3. 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合成氨为例)第三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知识点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是否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与溶解度和导电能力无关。
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 (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4.强弱电解质可通过实验证明进行判定的方法有(以CH 3COOH 简写为HAc 为例):(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
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强电解质: 。
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 。
如H 2O 、HClO 、NH 3· H 2O 、Cu(OH)2、、H 、H O …… 混和物 纯净物(2)测0.01mol/LHAc溶液的pH 2;(3)测NaAc溶液的pH值;pH 7,则说明HAc为弱电解质(4)测pH= a的HAc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 a +2(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性(6)中和10mLpH=1的HAc溶液消耗pH=13的NaOH溶液的体积 10mL;(7)将pH=1的HAc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性(8)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此法中的锌粒的表面积不好确定一模一样。
5.强酸(HA)与弱酸(HB)的区别:(1)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HA) pH(HB)(2) pH值相同时,溶液的浓度C HA C HB(3) pH相同时,加水稀释同等倍数后,pH HA pH HB6.影响因素: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浓度——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以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7.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多元弱酸的电离应分步完成电离方程式,多元弱碱则一步完成电离方程式。
8.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9.水的离子积常数——Kw= C(H+)×C(OH—)Kw取决于温度,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其他稀溶液。
25℃时,Kw =1×10-14在水溶液中,Kw中的C(OH--)、C(H+)指溶液中总的离子浓度.常温下,任何稀的水溶液中均存在离子积常数,且Kw =1×10-14。
不论是在中性溶液还是在酸碱性溶液,水电离出的C(H+)=C(OH-)根据Kw=C(H+)×C(OH-) 在特定温度下为定值,C(H+) 和C(OH-) 可以互求。
10.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①升温:促进水的电离;②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③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例如:pH=2的硫酸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0 -12mol/LpH=2的硫酸铵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0 -2mol/L,所以pH=2的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可能为10-2mol/L也可能为10-12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