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化学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理工科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二是学生们对化学知识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的时期。

本文将对高二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1. 化学基础知识1.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 元素周期表:周期性和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分类和特点1.2 化学键和电子结构-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结构- 共价分子的构造和形状:分子键角度、双键和三键1.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和平衡-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反应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 离子反应和电解2.1 阳离子和阴离子- 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一些常见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2.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平衡和写法- 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的检验和鉴定2.3 电解和电解质- 电解的定义和电解质的分类- 电解过程和离子在电解中的行为3. 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3.1 酸与碱的概念-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中和指示剂3.2 酸碱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中和滴定4. 氧化还原反应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和特点- 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概念4.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数和电荷数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的失去和获得4.3 金属及非金属氧化物和氧化酸-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氧化性质- 氧化酸的定义和特点5. 动力学和化学平衡5.1 化学平衡- 平衡状态和平衡常数-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浓度、温度和压强5.2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方程式-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和催化剂5.3 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化学平衡的前进和倒转过程- 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总结:本文对化学高二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离子反应和电解、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内容。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简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简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简结(一)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简结(二)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1).①金属键: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请运用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②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②形成条件: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③配合物的组成.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简结(三)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 A P X(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学习与坐禅类似,须有一颗恒心,静下心来,将心思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解决更多的考试困难。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期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各位考生能够爱好。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产生偏转。

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

(3)原电池的电能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负极反应:Zn→Zn2++2e-;正极反应:2NH4++2e-→2NH3+H2;(2)铅蓄电池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2H2+4OH-→4H2O+4e-正极反应: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2H2+O2=2H2O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腐蚀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进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

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刻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物质与化学反应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我们首先了解了化学物质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1. 化学物质的分类化学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表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构成决定。

我们学习了元素的周期表,它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来排列的。

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指的是原始物质发生变化,并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重排是不可避免的。

4.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关系我们使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和比例关系被准确地表示出来。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与能量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我们探索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热与热力学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力学研究了热与物质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我们通过学习热力学定律来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反应焓与焓变反应焓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热效应。

焓变则是反应焓的差值,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三、化学平衡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平衡反应的条件。

1. 化学平衡的动态性化学平衡指的是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正反应同时进行,但速率相等。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描述了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例关系。

它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来计算。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都会影响平衡位置。

我们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来了解平衡反应的条件。

四、酸碱与中性物质酸碱与中性物质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他们在高二化学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 酸碱的定义与性质我们学习了不同理论下的酸碱定义,包括阿涅里斯酸碱理论和布朗酸碱理论。

酸碱的性质包括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的电离、酸碱溶液的导电性等。

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以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高二化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能。

下面是高二人教版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物质的组成1.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1.2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能够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的物质。

1.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1.4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2. 化学反应2.1 化学方程式: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2.2 反应类型:单质与单质的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3 摩尔计算:通过化学方程式和摩尔质量,计算反应物的用量、生成物的生成量和剩余量。

3. 酸碱与盐3.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适当的比例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3.2 pH和pOH:酸碱溶液的酸碱性可用pH或pOH值来表示,pH值越小溶液越酸,pOH值越小溶液越碱。

3.3 酸碱指示剂:用于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染料,如酚酞、甲基橙等。

3.4 盐的名称和性质:盐可归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不同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4.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4.1 离子键: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4.2 共价键:由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4.3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4.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受到物质的组成、化学键类型和结构的影响,包括颜色、形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5. 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取电子。

5.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通过判断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氧化态变大的物质为被氧化剂,还原态变大的物质为还原剂。

新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新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新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原子与分子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通过化学反应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分子。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原子组合形成的物质。

3.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通过电子层和轨道表示。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相似性进行排列,便于研究和理解元素的特性和规律。

二、化学式与化合价1. 氧化物氧化物是指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可通过化学式表示,如CO₂表示二氧化碳。

2. 酸和碱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酸的氢离子(H⁺)浓度高于水,碱的氢离子浓度低于水。

3. 氢离子和氢离子浓度氢离子是酸性溶液中的离子,氢离子浓度可以通过pH值表示,pH值越低表示酸性越强。

4. 离子化反应离子化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原本电中性的物质离解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三、溶液的浓度与稀释1.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2. 稀释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减少溶质的浓度,使溶液变得更加稀薄。

四、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氧化与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六、化学能与能量变化1. 化学能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变化的能量。

常见的化学能包括内能、焓、熵等。

2.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会引起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七、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性质酸具有酸味、酸性溶液导电以及与碱中和等特性,碱具有苦味、碱性溶液导电以及与酸中和等特性。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5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5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5篇说到高二化学,很多同学都会说难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二化学是高中化学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

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知识概述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溶液、电化学、原子结构等内容。

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掌握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理,提高实验操作和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点详解1.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共有118个元素,按照周期表的分类规律,可以将元素分类和归纳。

学生需要掌握元素的性质、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元素的命名和化合物的命名等基本知识。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金属间化合物等,学生需要了解化合物的成分和性质、离子的生成和共价键的形成等知识。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发生的转化和变化,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学生需要了解反应的类型、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等内容。

4.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某一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活度之比保持不变的状态,包括平衡常数、平衡常量和化学平衡的条件等。

学生需要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平衡常量的影响因素等知识。

5.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形成的一种物质,包括溶解度、溶液浓度和溶解过程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溶液的分类和性质,掌握溶解度的计算和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等知识。

6. 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电场中的行为和性质的科学,包括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和电化学反应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电化学反应的规律。

7.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研究原子内部组成和构造的科学,包括原子模型、原子核结构和原子的性质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和原子的性质,掌握原子核的性质和辐射现象等知识。

三、学习方法和建议学习化学知识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的训练,学生应该勤加练习和实验,加强对化学反应和原理的理解,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运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奋进,就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最终战胜即将到来的高考。

以下是边肖整理的化学知识点,高考考生一定要看。

我希望他们能帮助你。

我希望你能喜欢它们。

人民出版社高二化学知识点11.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1)概念当固体溶于水时,当固体溶于水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固体的速率时,固体的溶解和沉淀物的形成达到平衡状态,这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其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2)溶度积Ksp的特性Ksp只与不溶性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量无关。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引起平衡移动,但不会改变溶度积。

Ksp反映了不溶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和产生根据浓度商Qc和溶度积Ksp之间的比较,规则如下:当Qc=Ksp时,处于沉淀和溶解的平衡状态。

在QcKsp中,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是沉淀到平衡。

(2)沉淀物的转化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物转化为溶度积较小的沉淀物,这就是所谓的沉淀物的转化。

沉淀转化的本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转移。

人民出版社高二化学知识点二第一,化学反应的速度1.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1)基本反应:可以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本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通常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本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总反应中由基本反应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过程,也称为反应机理。

(3)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反应过程。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过程可能不同,反应过程的不同导致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或产物的增加可以表示反应的速度,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方式:(3)特征对于特定的反应,通过表示与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获得的数值可以不同,但是由每种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率等于化学方程式中每种物质的系数的比率。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每单位浓度的化学反应速率。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1.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篇一反应焓变的计算(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2.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篇二1、F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2、N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3、S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

8、Li、Na、F的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3.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篇三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氧化反应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1.高二年級化學知識點歸納一、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式1.基本方法: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2.用比較的方法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推論,概括出結論.二、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1.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4Na+O2==2Na2O2.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點燃====Na2O23.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現象:①鈉浮在水面上;②熔化為銀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處遊動;④伴有嗞嗞響聲;⑤滴有酚酞的水變紅色.4.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5.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氫鈉受熱分2NaHCO3△==Na2CO3+H2O+CO2↑7.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反應: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質1.氯氣與氫氧化鈉的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2.鐵絲在氯氣中燃燒:2Fe+3Cl2點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氣能通入石灰漿)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4.氯氣與水的反應:Cl2+H2O=HClO+HCl5.次氯酸鈉在空氣中變質: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鈣在空氣中變質: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物理量關係1.物質的量n(mol)=N/N(A)2.物質的量n(mol)=m/M3.標準狀況下氣體物質的量n(mol)=V/V(m)4.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n(mol)=cV五、膠體:1.定義:分散質粒子直徑介於1~100nm之間的分散系.2.膠體性質:①丁達爾現象②聚沉③電泳④布朗運動2.高二年級化學知識點歸納一、水溶液1、水的電離H2OH++OH-水的離子積常數KW=[H+][OH-],25℃時,KW=1.0×10-14mol2·L-2。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以下是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于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和相同的化学性质而被归为一类的纯物质。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 化合价: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借出或接受的电子数。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列在同一垂直列(族)中。

- 周期:横向排列的行。

- 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 主、副、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按照性质可分为主族元素(IA至VIIA 族)、副族元素(IIIB至VIIIB族)和过渡元素(IB至VIII族)。

3.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中心部分,带有正电荷。

- 原子壳层结构:以电子分布情况来确定元素的性质。

- 电子层:按照能量高低的顺序分为K、L、M、N层等。

- 价电子:位于最外层的电子,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

4. 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两个非金属原子在共用电子对的原则下结合形成的化学键。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离子键:由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吸收或释放、物质的永久改变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 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6. 酸碱中和反应- 酸:在水中溶解时,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 碱:在水中溶解时,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与氧元素结合或失去电子的反应。

- 还原:物质与氢元素结合或获得电子的反应。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0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0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0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精选30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篇1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篇2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通用6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通用6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通用6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

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

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通过电子和质子相互吸引和排斥,形成稳定结构。

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与计算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其中包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反应条件。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化学计算,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物质的分类与鉴别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的鉴别是通过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来判断物质种类的过程。

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可以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

烃是指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烯等。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如乙醇、乙酸等。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的结构通常采用构造式来表示,即用短线“-”表示共价键,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

有机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有机物的合成与分离有机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的过程,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等。

有机物的分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蒸馏、萃取、重结晶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章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章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与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研究科学,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可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性、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等。

二、离子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指的是在溶液中发生的以离子为参与物质的化学反应。

2. 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中包括离子的状态符号和方程式的离子平衡。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达到平衡。

三、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指的是在封闭容器中,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前后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用于描述反应平衡位置的一个参数,记作K。

它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有关。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温度、压力和浓度是影响化学平衡位置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改变平衡位置。

四、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通常表示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增加温度、浓度或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被称为还原剂,而发生还原的物质被称为氧化剂。

2. 氧化数的计算:氧化数指的是一个元素所带电荷数的表示,可以根据元素的位置和已知化合价进行计算。

高二化学必备知识点人教版

高二化学必备知识点人教版

高二化学必备知识点人教版高二化学必备知识点(人教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理工科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高中化学作为中学阶段的化学学科,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将介绍高二化学必备的知识点,以人教版为参考。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元素和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元素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元素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等。

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化合物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指化合物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与酸反应生成盐等。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新的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并用“+”表示反应物的混合,用“->”表示反应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物质的数量要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

四、电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了解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中。

元素周期表还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周期数来确定元素的电子结构,电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五、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命名化学键是由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组成的,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是由电离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键是由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学键。

在化合物的命名中,要根据元素的性质和价态确定元素的命名规则,并结合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量来确定化合物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1干燥气体:
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只有不反应,干燥就能成。

2硫的物理性质:
黄晶脆,水两倍,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溶点一一二,沸点四四四。

(密度是水的两倍)。

3硫化氢的性质:
无色有臭还有毒,二点六,分氢硫,还可性蓝火头,燃烧不全产生硫。

(1体积水溶解2.6体积的H2S,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单质氢和硫,有还原性,可燃性,蓝色火焰)。

4苯的化学性质:
取卤硝,磺加烧。

5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碱水取,醇碱消。

6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7氧中燃烧的特点:
氧中余烬能复烯,磷燃白色烟子漫,铁烯火星四放射,硫蓝紫光真灿烂。

8氯中燃烧的特点:
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

9常用元素化合价歌:
一价氢、锂、钠、钾、银,二价氧、镁、钙、钡、锌,铜、汞一、二,铁二、三,碳、锡、铅在二、四寻,硫为负二和四、六,负三到五氮和磷,卤素负一、一、三、五、七,三价记住硼、铝、金。

(说明:以上八句歌谣,概述了236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包括固定价和可变价。

) 10盐的溶解性歌:
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