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__D__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A.政治制度
B.阶级利益
C.生产劳动
D.经济关系
2.倡导并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是( A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徐特立 D.竺可桢
3.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家是( C)
A.梁启超 B.陈独秀 C.梅贻奇 D.罗家伦
4.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__B___的意义。

A.埋头苦干 B.为人师表 C.公平公正 D.开拓进取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_C____的主体。

A.能动性
B.决定性
C.主导性
D.承受性
6.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A )
A.他律性
B.自律性
C.层次性
D.实践性
7.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 B )
A.成败
B.善恶
C.动机—效果
D.社会影响
8.重视在思想品德上自我省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是(B)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9.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__D__、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A.事实求是原则 B.量的分析原则 C.知行合一原则 D.目的性原则
1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C )
A.责权利统一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按劳分配
二、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答:(教材P8)道德是以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规范。

(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教育劳动创造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与社会活动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

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去创造。

不仅是在规程、方式和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完全转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教育劳动创造性还体现在教师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劳动创造性的重要体现。

3.大学精神的内涵有哪些方面?
答:学术自由精神;独立自治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理性批判精神。

4.师德修养的五个环节是什么?
答:师德修养实际上是教师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低到高、从旧质到新质的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过程。

(1)提高师德认识。

(2)陶冶师德情感。

(3)磨炼师德意志。

(4)坚定师德信念。

(5)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师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从师德认识到养成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五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陶冶师德情感和磨炼师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中介,确立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习惯是师德修养的结果。

5.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答:(一)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科学研究在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坚持真理;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克服发展障碍;打破科研的神秘感;克服自卑感;防止自满情绪;反对迷信权威;正确看待失败;要能产生出具有新颖性、变革性、价值性、求异性等特色的产品。

(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即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和处理问题,不要有任何个人的主观臆测,不要用感情好坏来歪曲事实,乱下结论;治学严谨,是指在科学研究中要老老实实,不要有半点虚假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正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在科学研究中要求做到:选择研究的课题要有科学价值;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在研究过程中,要消除主观上的偏向,要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反对学术腐败,比如抄袭剽窃、伪造或拼凑包装、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大搞不正之风等等行为。

因为这些学术腐败严重危害学生、学术研究、科学和社会事业进步。

要建立和遵守学术规范。

(三)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增强合作意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四)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开展学术讨论与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防止学术垄断是学术民主的保证;提携后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请根据马克思“真实的集体”理论论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答:(参考教材P120)按照马克思“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利益和价值的增长。

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

真实的集体主义,绝不在于片面突出个人,也不在于单纯强调突出集体,而是在于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存共生,并把实现社会整体和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矛盾的情况下,真实的集体仍需坚持个人与集体利益相互协调这一根本的价值导向并作出具体的分析。

因为个人利益追求的不合理产生的矛盾,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因为集体本身存在着不公平不合理不健全环节,应当通过合理合法的社会程序和手段改变集体中不合理的方面,满足个人的正当合理需求。

当个人的利益和价值都能得到较好的实现,个人所处的集体就有可能成为“真实的集体”。

2.试述教学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答:(一)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科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
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有扎实的科学专业知识
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
教师要掌握教育的心理科学知识
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
知识的更新规律、保持自身魅力的需要
(三)提高教育专业能力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养成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
(1)从整体性,准确性和教育性方面去把握教材
把握教材要步步升华,先要读懂教材,小至一道题、一句话、一个字词,都要做到丝屑不遗,全部弄懂。

(2)要把握教材要善于利用相关的研究最新成果和教学资料。

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对教材的组织加工能力
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
(四)注重全面教学改革
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
建立整体性教学目标模式
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统
(五)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使教学活动成为主体性强的活动——自觉能动性、科学能动性、科学创造性。

当前教学评价的改革应有利于对学生综合本质的评价,有利于考核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四、案例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作为一名志愿者,自2007年初进社区讲授四大名著、唐宋诗词至今,北京西城经济科学大学副教授张亚宁已为普通百姓免费授课2000课时。

张老师家住石景山,每次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课余时间跑到学校周边的社区讲课,路上乘地铁、公交要耗费一个多小时,有时凌晨5点就要起床出门。

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速效救心丸随时带在身边。

张老师说:“平时社区居民很难接触古典文学赏析,能把大学办到他们身边,是我最大的享受。


(材料来源:/s/2012-11-05)
[要求]请结合案例,谈谈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应如何对待奉献与索取这一问题。

答:(参考教材P188)
奉献是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之一。

人们把高校教师以自己的学科专长为基础,除完成高校的本职工作之外,还根据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术组织的兼职劳动统称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

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积极效应。

高校与社会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加强。

高校需要通过教师的社会服务实现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需要通过教师的社会服务来获得高教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也需要高校为自身的发展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基础。

因此,高校的社会服务必定会体现出道德上的奉献精神,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有消极和负面的一面,滋生执着于金钱和实惠,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倾向。

在肯定人们关心自身物质利益的同时,必须要提倡奉献精神,提倡为远大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这是高校教师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决定的,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服务都是有价的,在许多引领社会发展的各种支边活动和科技扶贫活动也不可能是按酬付劳。

2. [材料]在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学前教育专业)上,各项技能比赛竞争激烈,师德问题则是笔试环节的重点。

参加竞赛的选手表示,虽然理论笔试没有出现最近广为人知的“温岭虐童”案例,但很多
题目都与师德有关系。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唐志华校长指出:“各项技能很重要,但比技能更重要的是师德。


(材料来源:2012年11月4日《现代快报》)
[要求]请结合案例、联系实际谈谈当前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答:(参考教材P198)(一)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师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工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十分必要。

1.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
2.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
3.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中华民族传统的知行合一、自省慎独、好礼守节等传统道德修养方法对于师德修养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新时期大学教师既要借鉴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又要能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做到学习与实践、他律与自律、品质锻炼与仪表修饰三结合,以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1.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加强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的有用养料;向具有高尚师德水平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注意深入实践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投身生活实践;开展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

2.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自律关系的意义;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高校教师加强师德修养重在自律。

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

首先要主动接受各种师德教育,在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中,提高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认识,陶冶师德情感,培养师德意识,规范师德行为;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德监督,自觉依靠各种制度、纪律等外在压力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积极主动参与营造教书育人德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维护教师形象,以大家的共同参与来营造师德修养德环境。

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自觉进行内心省察、反思,用道德良心来评价自己,用道德意志来支撑自己,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经常自我反省,常常进行自我省察,实行自我解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

通过自律反省,改进不足,不断完善和塑造师德形象;努力做到慎独,即一个人独处时,能自觉保持一种道德自觉性,自觉践行师德内容。

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大学教师: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文化知识、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较高,环境氛围较好——好的条件;言教身教并重;成为具有高度教育责任感和教育良心的教育者。

3.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师德修养还须把教师的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相结合。

服饰方面做到:冷暖色适宜,和谐得当;款式合时,展示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张扬个性;朴实自然,整洁宜人。

语言方面做到: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辨性;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

举止方面做到:端庄萧洒、和蔼可亲;仪态应沉稳大方、行为得体;践行公德,讲究礼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