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_寓言二则

合集下载

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文体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学习《寓言二则》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和结构;2. 分析寓言的寓意和教育用意;3. 掌握寓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和教学PPT;2. 学生准备教材和笔记。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文体的概念和特点,并与类比、比喻和象征等概念进行区分。

步骤二:导读(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寓言二则》的内容,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步骤三:鉴赏分析(15分钟)1. 通过教师的解读和学生的讨论,分析两个故事各自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形象生动的比喻、象征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分析它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步骤四: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故事,并结合故事中的寓意,讨论寓意对故事人物的作用。

步骤五:思考问题(10分钟)根据故事的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你认为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与这两个故事类似的情况?3. 这两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和教育意义?步骤六:板书总结(5分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在黑板上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寓言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步骤七: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话写一段小寓言故事,并在故事中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寓意。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比较不同寓言作家的风格和写作技巧,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媒体资源,找到一些有哲理寓意的图片或动画,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寓言解读和讨论。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学设计【图解教材】【教学目标】1、读准本篇古文的字音,重点是“黧”。

明白得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昔、胁、息”2、能对比译文,给古文正确断句,将课文读通、读准。

3、在读通的基础上,读明白课文内容,明白文章阐明的道理。

4、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将所学语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2.把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3.明白得寓言的寓意.熟读成诵。

【教学预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教师:寓言是一种专门的文学体裁,它以短小精悍、情节生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故事性强、趣味性浓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从上学到现在,我们学了许多寓言,相信你们在课外也看过许多寓言故事。

回忆一下,在你看过的寓言故事中,你最喜爱的寓言故事是什么?能给大伙儿说一说你喜爱它的缘故吗?2、学生交流。

3、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东施效颦》。

4、板书课题:东施效颦二、学习寓言1、老师讲《东施效颦》的故事。

2、请学生谈听完故事后的感受:你喜爱东施吗?什么缘故?3、教师:一个爱美女子东施为了追求美而盲目效仿西施,反而丑态百出,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如何刻画那个人物的。

4、教师范读课文。

5、教师:古代人真是聪慧,一个故事只用短短几句话就把它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正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所在——短小、凝炼,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所在吧!5、学生练读。

要求: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明白得不明白的字义。

6、指名学生读,老师适当点评,鼓舞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7、学生自由读文,并结合译文明白得古文的意思。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明白得的重点词义。

8、学生交流学明白的内容,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9、全班先齐读译文,再读古文。

10、自己再读古文,并尝试背诵。

11、教师:《东施效颦》这则寓言我们差不多读会同时背会了,谁情愿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东施效颦”的意思呢?12、学生讨论:西施皱眉捧心的模样什么缘故美?东施皱眉捧心的模样什么缘故丑?13、请学生讲一讲你发觉的现实生活中的“东施效颦”的故事?14、齐读课文后,请学生谈一谈自己从“东施效颦”那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学习目标: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

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教具准备:资源包: (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

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

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

你了解庄子吗?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2.出示课件:西施美:“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4、出示课件:东施丑:“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背诵《东施效颦》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寓意的揭示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

只要说得有道理,即使尚未概括也应肯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录音、投影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作品的特点,理解第一则寓言。

第二课时: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二则寓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二、理解关键词语,读懂“南辕北辙”的内容。

三、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的特点。

1、朋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2、坐车人为什么不听劝告?3、结果怎样?四、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1、跟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讨论:坐车人错在哪里?你从哪些词里看出来?教给学生理解寓言内容和寓意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3、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填写下表。

南辕北辙起因经过结果寓意五、按表上所填内容,复述《南辕北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南辕北辙》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2、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特点。

3、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二、运用以上方法独立阅读《滥竽充数》。

1、抓关键词“充”,读懂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朗读课文,想想人们常用这个语言故事来比喻什么?三、续写寓言,深化教训。

以《南郭先生出逃以后》为题,续写《滥竽充数》。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其中的寓意;2.熟练掌握《寓言二则》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寓意;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二则》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寓意;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双方的对话和建议的理解;2.学生对于借物喻人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回忆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寓言,让学生简单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询问学生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否有所了解,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读一遍《寓言二则》,并分析其中的寓意。

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遍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理解寓意教师培养学生分析《寓言二则》中故事情节及其相关的习语或俗语,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生动形象和鲜明的对比理解其含义。

4. 同桌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同桌之间讨论故事中表达的含义,分析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以及对这样想法的评价。

5.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能力。

教师出示一些和故事有关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与故事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6.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对于寓言和赋予故事寓意的重要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理解”和“我的感悟”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话语把利用故事和寓言学到的关于人生价值和做人处世的经验感悟到自己的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寓言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与教材进行互动中深入理解了寓言的特点和定义,同时也学到了《寓言二则》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通过同桌讨论和课堂练习,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和表达价值观念,这也是本节课中重要的部分。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此刻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取正确的读音窟窿(kū lóng;kū 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资料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能够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样会丢了两次羊。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寓言,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二则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掌握寓言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难点(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寓言的寓意,培养创新思维。

(2)让学生能够将寓言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引出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2、新授(1)展示第一则寓言《龟兔赛跑》①让学生自主阅读寓言,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②教师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③引导学生思考:兔子为什么会输掉比赛?乌龟为什么能赢?(2)小组讨论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寓言所传达的道理。

②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3)展示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①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寓言,学生认真倾听。

②让学生复述寓言的故事内容。

③提问:牧民丢羊后,他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对吗?3、深入探究(1)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①组织学生讨论两则寓言在情节、人物形象、寓意等方面的异同。

②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一般写作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①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寓言中的情况。

②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如何从寓言中汲取智慧。

4、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则简单的寓言故事。

(2)进行寓言故事的分享和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5、课堂总结(1)回顾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强调学习寓言对成长的重要意义。

6、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把这两则寓言讲给家人听。

(2)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写下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自我监控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通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谁能来说说你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背景知识。
4.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积累一定量的成语和俗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4.结合课后作业和课堂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从《寓言二则》中体会到生活中的智慧,认识到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勇于面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勤奋、勇敢等。
3.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寓言故事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总结所学知识。
2.教师归纳: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强调寓言故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意义。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寓言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课后作业:布置与寓言故事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小组任务: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道理启示等,制作成PPT或手抄报,下节课向全班同学分享。

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和分析《寓言二则》中的寓意和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4.通过分角色演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寓言二则》中的寓意和道理。

2.通过分角色演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2.通过分角色演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两则寓言的故事课文《骆驼与羊》和《老鼠斗豹》。

2.PPT或者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引入本课,通过图片或者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和猜想。

2.教师简要介绍寓言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寓言。

Step 2: 导入寓言故事(10分钟)1.教师将第一则寓言故事《骆驼与羊》进行介绍,让学生先读一遍。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寓意。

3.教师进行随堂反馈,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Step 3: 分析寓言故事(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骆驼与羊》中的寓意和道理。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一些问题,例如:“故事中的骆驼和羊分别代表着什么?”、“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什么寓意和道理?”。

Step 4: 角色扮演(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扮演。

2.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分配角色并进行排练。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带动全班的观众互动。

Step 5: 导入第二则寓言故事(10分钟)1.教师将第二则寓言故事《老鼠斗豹》进行介绍,让学生先读一遍。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寓意。

3.教师进行随堂反馈,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Step 6: 分析寓言故事(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老鼠斗豹》中的寓意和道理。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一些问题,例如:“故事中的老鼠和豹分别代表着什么?”、“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什么寓意和道理?”。

(六年级语文教案)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六上《寓言二则》教课方案六年级语文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寓言二则》中包含《东施效颦》和《楚王好细腰》两则寓言。

《东施效颦》这则寓言选自《庄子》。

它用简短精练的文言文显现了一个爱美女子东施为了追求美而盲目效仿西施,反而丑态百出的事。

丑女东施看到西施皱眉蹙额捧心走路的样子很美,便效仿西施的病态动作,结果更难看了,使富人见之,闭门不出;穷人见之,避而走之。

东施故意地模拟和邻居的果断躲避形成鲜亮的反差,揭露了东施一类人的愚笨、机械,告诉人们:不确实质的照办照抄,成效必定会事与愿违。

《楚王好细腰》选自《墨子》,它是一则嘲讽性很强的寓言。

文章用三句话精练地描绘了文武百官投楚灵王所好(喜爱臣子有纤细的腰身)而一日只吃一餐,以致于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百官皆面有黎黑之色的事。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拥有鲜亮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经过达官权贵们束腰以求宠任的丑恶之举,嘲讽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同时,也劝告领导者必定要着重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方法来修身养性。

教课目的:1、熟读古文,联合译文读懂意思,领会古文的神韵;2、让学生从《东施效颦》和《楚王好细腰》两则寓言中感悟到什么是真实的美,并学会正确地去追求美;3、经过频频读文,推测并理解寓言的寓意;4、背诵两则寓言。

教课要点:1、认识什么是真实的美;2、掌握文中要点实词的意义;3、理解寓言的寓意;4、熟读成诵。

教课难点:扩展所学寓言并活学活用。

教课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课内容:东施效颦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寓言是一种独到的文学体裁,它以短小干练、情节生动、寓意深刻、振聋发聩、故事性强、兴趣性浓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从上学到此刻,我们学了许多寓言,相信你们在课外也看过许多寓言故事。

回想一下,在你看过的寓言故事中,你最喜爱的寓言故事是什么?能给大家说一说你喜爱它的原由吗?2、学生沟通。

3、教师: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一则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东施效颦》。

4、板书课题:东施效颦二、学习寓言1、老师讲《东施效颦》的故事。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含义和特点,领悟寓言的寓意2.学习和掌握《寓言二则》中的两篇寓言:《蚂蚁和蚱蜢》和《狼和羊》3.学会通过朗读、分组朗读等形式理解寓言,提高语文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蚂蚁和蚱蜢》和《狼和羊》这两个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2.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含义和寓意,适时适度地做比喻,培养恰当运用寓言的思维方式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寓言故事书籍3.小组分组卡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开场播放《寓言二则》的视频或者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询问他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寓言的故事是什么类型的。

2. 学习《蚂蚁和蚱蜢》(15分钟)•讲解寓言故事中“蚂蚁和蚱蜢”的故事情节,提问“蚂蚁为什么能穿过冬天,蚱蜢为什么不能。

”•强化蚂蚁的“勤奋”、“经济”等特点,并且找到蚱蜢的“懒惰”和“浪费”的表现。

•教导学生如何吸取故事中的寓意,将其联系到现实生活中。

3. 学习《狼和羊》(15分钟)•讲解寓言故事中“狼和羊”的故事情节。

•加强狼的“狡猾”和“猎杀”,强化羊的“机敏”和“善良”的特点。

•通过故事的说明,教导学生如何识别现实中的狡猾和善良的人。

4. 小组交流(20分钟)•安排小组,让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别朗读自己的寓言故事,然后小组之间讨论和整理学到的要点和寓意。

•发放小组分组卡,并组成小组后,让他们互相交流,理解对方的理解。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请学生集体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哪些寓言故事,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恰当应用寓言的故事情节。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寓言故事中,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并整理成小作文。

2.课外扩展:鼓励学生阅读和收集更多不同的寓言故事,并向课堂分享。

六、教学四步法解析1. 引导方法本节课首先通过播放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背景和特点。

2. 演示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PPT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特点和寓意。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寓言道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寓意,学会运用寓言道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有效沟通。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他人意见,取长补短。
(二)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a.导入: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b.讲解:以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深入挖掘故事寓意。
c.实践:设计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d.总结: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与策略
a.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寓言故事的寓意。
b.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和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c.交际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交际能力。
b.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c.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寓言道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教学实施
a.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

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教学反思
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是六年级学生上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由于庄子受民间寓言故事的影响,所以在庄子笔下,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会说话、会辩论、会讲道理,这也体现了庄子著作的先进性。
教学本篇课文,我注意了两个要点:
1、 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
见西施“颦其里”而“美之”,写东施对美的关注和倾慕,然后用一个“亦”字写出她爱美心切,盲目仿效的心情。但由于只注意形态上的模仿而忽略了本质上的极大区别,弄出了邻里避之而唯恐不及的笑谈。那么,东施丑到什么程度呢?文中“坚闭门而不出”和“挈妻子而去之走”这样的侧面烘托写出了东施的丑态。
2、 写作方法“一事一议”。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向人们阐明一个道理。“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不切合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教学策略:在学生知晓了本文揭示的道理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事一议的文章的写作方法。
①、要选好议论的对象,应该是自己感受最深刻、针对性强、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事物。
②、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具及多媒体应用
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预习
1. 基础知识目标
颦pín 挈qiè 蹙cù 胁xié
期jī 朝cháo 好hào 施shī
2. 常用文言实词(17个)
①西施病而 颦 其里
②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 之
③贫人见之, 挈 妻子而去之走
④昔者,楚灵王 好 士细腰
2. 填空:
①墨子,名_____,又称____,中国战国初期的_____家,_____创始人。墨子及弟子的言论,被集成一书,便是_____。
②庄子,名_____,战国时期 的创始人。
3. 翻译下列句子;
第一课时
东施效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③、叙和议详略得当。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收获,学习《楚王好细腰》,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就相对容易了。
《寓言二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训和道理,对笔者来说,如何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应好好思考的。
(1)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2)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4. 介绍“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5. 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二则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①《东施效颦》
②《楚王好细腰》




寓言二则
东施效颦 楚王好细腰
(不切实际的模仿) (阿意奉迎危害无穷)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3)第二年,大臣们的“努力”可有了成效,满朝文武的脸都是黑黄黑黄的了。看到这番情景楚王还乐的起来吗?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写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 题
《寓言二则》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颦:皱眉头(多指好) 妻子:妻子和孩子
病:生病(指重病) 去:离开
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二十五家为一里
走:跑 美:以……为美
彼:她(指东施) 亦:也
故:所以 捧:捂
以:来以一饭为节 挈:带着,领着
节:节制 胁:收敛,引申为抑制
期:一周,第二年 比:等到
新课
第一课时
东施效颦
1、导入新课:
“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东施效颦,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1.为什么村里人看见东施的样子都远远的避开或不出门了呢?
2.课文为什么没有写东施到底丑到什么程度,而是写东施仿效西施后引起人们的反映呢?
3.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东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丑?
4.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九、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到什么?受到什么启示?(小组讨论,点明寓意)
十、请同学们查找自身和身边类似“东施效颦”的事例,思考“什么的真正的美?”
其实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刚正不阿的人,他们不畏强权、保持自我,谁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五、检测: 检查背诵,交流理解 体会寓意。
当堂
练习
第三课时
1. 解释下面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第二课时
楚王好细腰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好:喜欢
昔者:从前
皆:都
胁息:屏住呼吸
期年:第二年
七、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
八、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讨论遇到的难题,并把解决不了的和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1.大臣们纷纷减肥的原因是什么?
2.此次减肥的效果如何?
3.请你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九、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理解寓意)
11、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楚王好细腰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楚王好细腰。
二、介绍小资料:将搜集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大家,丰富相关知识。
三、自选方式读课文。
四、全班交流预习生字情况:学生把遇到的难词写到黑板上。
五、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六、看译文与原文对照。
教学策略:不急于告诉学生作者对东施丑态的描写属于侧面描写,而是带学生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学生弄懂了意思,老师追问,“从‘坚’和‘去之走’,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穷人和富人对东施的样子感到害怕,甚至把她当作怪物一样,远远地避开,可见东施的样子实在是不堪入目、难以忍受。
教师再问:“作者并未写东施的Fra bibliotek子,可读者如见其人,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学生短暂的思考后,脱口答道:侧面描写。教师顺势引导,对事物的描画不直接写其样子或形态,从侧面体现,这就是侧面描写。接着马上举例:汉乐府中的《陌上桑》,作者表现罗敷的美,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烘托罗敷的美。这里的描写手法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用这样的描写方法去启发和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让他们去创造一个自己认为最丑的东施形象。接着,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一个醉汉斜靠在街角,过路人避开,要求是表现醉汉醉熏熏的丑态。学生欣然提笔。有的写“空气里弥漫着烈酒的味道”,有的写“行人捂着鼻子匆匆走过”,还有的写“流浪狗似乎知道什么似的,低声咕噜着,走开了”。通过这样的教学,顺利地解决了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学习并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二、介绍小资料:
将搜集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大家,丰富相关知识。
三、自选方式读课文。
四、全班交流
预习生字情况:学生把遇到的难词写到黑板上。
五、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六、看译文与原文对照。
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颦:皱眉
挈:领
亦:也
七、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
八、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讨论遇到的难题,并把解决不了的和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你能否为大家演示一下“胁”、“带”、“扶”这几个动作,并用自己的语言具体的描绘出这几个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