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课题实验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教改专题和实验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改专题和实验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改专题和实验设计一、识字写字教改专题。

题目1: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效率?解析:- 可以采用多种趣味识字方法。

例如,利用象形字、会意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

像“日”“月”这些象形字,通过展示古文字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 开展小组识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把学生分组,看哪个组在规定时间内认识的生字最多且能准确书写。

- 制作生字卡片,一面写生字,一面写拼音和组词。

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卡片还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换检查。

题目2:如何纠正四年级学生写字潦草的问题?解析:- 教师示范要规范。

在黑板上书写时,每一笔每一划都要认真书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顺序、字形结构等。

- 开展写字评比活动。

定期收集学生的写字作品,从笔画规范、字形结构、书写整洁等方面进行评价,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 进行写字专项训练。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专门练习写字,从基本笔画练起,逐步过渡到字、词、句的书写。

二、阅读教学教改专题。

题目3:怎样引导四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建立班级图书角,方便学生借阅书籍。

并且定期更新图书角的书籍,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 开展阅读分享会。

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内容、感受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题目4:在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解析:- 引导学生进行精读。

在阅读文章时,让学生圈出生字词,画出关键语句,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

- 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如教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可采用“六要素”概括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组织小组讨论。

针对文章中的难点、疑点,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看法,拓宽思维。

题目5:如何在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析:- 鼓励学生质疑文本。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内容提出疑问,如“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为什么?”- 让学生对比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案例(3篇)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提升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教学方向。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3.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了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为四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四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及重点(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四年级语文优秀课例,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

3. 教学研讨针对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们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1)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教学反思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专家讲座环节,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记录,对专家的讲解表示赞同,并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请教。

2. 教学观摩观摩优秀课例环节,教师们认真观察,记录下优秀教师的授课技巧和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3. 教学研讨教学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针对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以下为部分研讨内容:(1)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A:我认为可以通过阅读课前的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教师B:我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C:我会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四年级语文上册实验教材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实验教材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实验教材教案一、第一单元:秋天的图画1. 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

(3)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描绘秋天的景象。

2. 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课文的背诵与描绘。

二、第二单元:幸福的家1. 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幸福。

(3)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描述家庭的温馨。

2. 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课文的背诵与描绘。

三、第三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1. 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描绘小兴安岭的景色。

2. 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课文的背诵与描绘。

四、第四单元:快乐的节日1. 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节日的快乐。

(3)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描述节日的氛围。

2. 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课文的背诵与描绘。

五、第五单元:我的战友邱少云1. 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邱少云英勇献身的精神。

(3)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描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2. 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课文的背诵与描绘。

六、第六单元:长城1. 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3)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描述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课文的背诵与描绘。

七、第七单元:大禹治水1. 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语文四年级教研活动记录(3篇)

语文四年级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针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各备课组长对本周的教学进度、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了汇报。

接着,教师们围绕教学重难点,针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例如,针对阅读教学,有教师提出可以采用“圈点批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针对写作教学,有教师建议采用“仿写”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结束后,教研组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首先,由一位教师展示了一节公开课,其他教师观摩并进行了点评。

公开课教师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观摩结束后,其他教师针对公开课进行了点评。

大家认为,公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实现了分层教学。

3. 经验分享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研组还邀请了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分享内容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在分享过程中,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总结与反思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他强调,今后教研组要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为教师们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题研究
(2010-2011第二学期)
申报人
三、四年级组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年级
三、四
课题名称:“学会学习”中小组文化建设的探讨与研究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的学习.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使之不流于形式,而使学生在其中不仅学会交往、合作、竞争、协调,而且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格素养和多方面素养。而现状是我们的课堂中很多时候是个别强势学生的展示舞台,而相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不愿意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让那些强势学生带动弱势学生一起去思考,同时在交流中也能让学生在这种小组互动中习得知识和提升能力。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经过上学期的研究及课堂的尝试,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已初具规模,学生有了合作研究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而是有了一定的实效。期望本学期通过对此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探讨构建小组合作更有效的策略,寻找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继续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实效的教师评价方式。
2.研究目标:
3.主要操作措施: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比较法、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并举进行实验研究,同时选择典型课例进行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对比实验。
4.预期成果:Leabharlann 形成文字稿,对“学会学习”中小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认识,并撰写论文或案例,争取发表或获奖。
1.固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建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协作,充分发
挥小组的作用,教师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精心地编排合理地划分小组,并进一步培养小组长,指导其组织组员有效地合作学习交流。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记录之一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记录之一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记录之一-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记录之一参加老师:顾老师、符老师、张老师、胡老师、赵老师、张老师等六人。

活动过程:一、学习第五组教材二、胡燕萍讲述本组教材的备课情况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口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三、就本组教材中有关疑难进行探讨。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记录之二活动时间:4月23日下午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教研主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活动内容摘要:一、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四年级语文课题方案

四年级语文课题方案

“探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一、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员负责人:卫军燕参与人员:卫军燕段秀霞王艳霞张雯陈平胡俊华二、问题的提出:1、本课题是根据现代教育学观点:知识既是人类经验的产物、结果,更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

也就是说,知识是发展的,教师在教学知识时,很有必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体验,经历、感受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而提出的,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

2、学生最终要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短暂而有限的学校教育无法使人应付科技知识快速发展的现代与未来社会,教育和学习应成为个体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要使学生从小培养和确立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创新能力。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及教学方法必须服务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并对人的终身发展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素质教育主体性特征,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课题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

四、具体措施(1)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

教改试验必须建立在广阔的理论背景下,并始终与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并驾齐驱。

倡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有关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书籍。

(2)研究有意义学习的联系性策略的应用方法。

知识只有在整体联系中才能真正被理解、掌握、应用,从而体现其有意义的价值,我们要理清新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引导学生找到联系点,学会在联系比较中自学新知识。

(3)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处理。

首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克服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的心理障碍,其次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学习为辅,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独立感知,思考、想象,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究性学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实验教材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实验教材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实验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词语造句。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科学知识。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三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三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三呼风唤雨的世纪【设计思路】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谈出初步的阅读感受,结合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深入学习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第四自然段入手,教学课件展示,学生通过朗读,感受20世纪的科技发展.在谈到人类生活的改变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人类的生活从古至今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同时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到古人的许多幻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通过理解“发现”和“发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造福于人类的现实意义.最后,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想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体会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重、难点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2、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1、阅读“单元导读”.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1、检查读书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2)评价朗读.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2)全班交流.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2)教师总结.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3、交流感受.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5、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六、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七、布置作业.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第二课时一、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谈收获.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二、提出学习要求.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2、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3)指导朗读.(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5)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3、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2)指导朗读.(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4、学习写法.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5、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设计意图:将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2、学生谈,教师板书.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3、学生畅想.(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六、总结.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了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课文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我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又告诉我们正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才使得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然后作者用农耕社会和20世纪做以对比并举了许多科技成就的例子,用准确的语言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最后,指出在未来的时间里,科学还将继续改善我们的生活.3、朗读全文,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4、再读课文第一句话.你想怎么读?(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理清思路,回顾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读全文,进行整体的感受.让学生再读文章的第一句话,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和大家分享.)七、布置作业.课下,同学们将课文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设计意图:这项作业是课后“小练笔”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好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板书设计:29、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发现、发明↖↙人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实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各年级组语文教师针对本册教材进行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活动安排了观摩课环节。

观摩课由我校四年级语文教师李老师执教,课题为《燕子》。

李老师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手段,将课文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3.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各年级组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首先,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对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观摩课进行点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 教学经验分享为了更好地发挥教研活动的实效,活动邀请了资深语文教师张老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

张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3)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

5. 教学资源整合为了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求各年级组语文教师针对本册教材进行教学资源整合。

教师们积极行动,通过网络、图书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活动总结本次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研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教师们在集体备课环节中,充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2. 观摩课环节,教师们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3. 教学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发言,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4. 教学经验分享环节,资深教师张老师的分享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5. 教学资源整合环节,教师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年级语文主题教研《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研究》

四年级语文主题教研《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研究》

四年级语文主题教研——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研究进入中段以后,我们就发现学生的弱项为阅读理解,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八单元有三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有关。

因此本学期我们的研讨主题是围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研究”展开的,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次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分享:一、项目框架和研究人员二、理性分析(xxx xxx)(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全面实行的要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全面实行,要求小学语文要重视阅读教学,并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得到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

新课改以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阅读教学带领学生深入认识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迁移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当前,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和手段的影响,阅读教学并没有发挥其价值和功能,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均衡发展形成制约,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创新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属于分析概括能力,在它的训练形成过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做出解释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形成。

2011版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要求。

(二)阅读教学的需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小学中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

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

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课文,才能达到精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二)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项目负责人填写)工作单位:鳌江实验小学项目名称活动时间活动主题参加对象集体备课项目负责人陈姜维2021年11月23日活动地点校六楼会议室走在搭石上,美在读中寻主讲人陈金隆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申请学时2学时一、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课题为《搭石》以“走在搭石上,美在读中寻”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二、认真阅读教材,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学习《搭石》部分优秀教学设计,取其精华。

活动内容及进程三、陈金隆老师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组内教师补充,再创作,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定稿。

四、记录修改后的教案。

五、陈金隆老师上课。

六、吴老师评课,组内老师交流听后感。

活动反思与建议过程确认科研处负责人签字:任鲁鲁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考勤表附后。

整节课学生们在自读、自悟中,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1《搭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搭石》一课是现行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美文。

该文质朴纯真又简约蕴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全文描写了家乡的人们在上工、下工、赶集、访友时都必须脱鞋绾裤经过小溪,于是,纯朴的家乡人找来石头搭好,形成了方便大家过河的搭石。

人们在过河的时候的所作所为,体现了家乡人的心灵美。

文中的景美、人更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方案(3篇)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举办本次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明确教学方向。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4. 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五、活动对象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六、活动内容1. 开幕式(8:30-8:40)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介绍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

2. 集体备课(8:40-10:00)主题: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的集体备课。

目的: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设计。

流程:(1)教师自由发言,提出教学设想;(2)小组讨论,形成初步教学方案;(3)各小组汇报,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3. 课堂教学观摩(10:10-11:30)观摩课教师:XXX课题:《爬山虎的脚》目的:展示优秀课堂教学,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

观摩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课后进行评课,提出改进意见。

4. 教学经验交流(11:30-12:00)主题: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策略。

目的: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提升教学水平。

流程:(1)教师自由发言,分享教学心得;(2)主持人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七、活动组织1. 主办单位:学校教导处2. 承办单位:四年级语文教研组3. 参与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八、活动要求1. 全体教师务必准时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2. 活动期间,保持会场秩序,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4. 活动结束后,各教师将本次活动心得体会整理成文,提交给教研组长。

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最新版)

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最新版)

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第二课时望洞庭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灵璧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

灵璧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

灵璧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听课、评课计划(2015-2016学年度)一、指导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语文教学首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

其次,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和积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完善的学习条件。

以上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我们听课评课提供了指导思想。

二、目的意义听课评课是校本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针对近几年来我校语文教学实际,决定在全组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着力提高对听课、评课工作的认识,完善听课、评课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听课、评课水平。

同时,通过活动以评促研,浓厚教研氛围;以评督学,促进教师加强学习;以评引辩,激发教师争论。

通过活动不断总结推广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实施要求(一)保证听课数量,做好听课记录。

(二)做好听课后评价建议。

教学评点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好,为什么好”、“哪些方面不足,为什么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为什么这样改进”的思路进行,包括:(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3)课堂结构设计;(4)教学方法选择;(5)教学手段运用;(6)教学基本功;(7)、教学理念等。

(三)落实评课工作,提高评课质量集体听课组织研讨和评课,每位听课者必须发言,并有专人作好记录。

听课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对授课教师作恰当的评价,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听课、评课活动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下语文教研案例

四下语文教研案例

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年级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二、案例描述《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在一个寒冷的除夕夜,小女孩为了生存而卖火柴,最后在美好的幻想中冻死的故事。

这篇课文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三、案例实施1. 课前准备(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课堂实施(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她为什么会卖火柴?”等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然后,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引导学生回答:“这篇课文讲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夜卖火柴,最后在美好的幻想中冻死的故事。

”(3)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如:“小女孩站在街头,卖火柴,她多么希望有人能买一盒火柴啊!”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孤独和无助。

(4)拓展延伸教师提问:“如果你们是小女孩,你们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谈谈自己的想法。

(5)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如:“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珍惜美好生活。

”3. 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收集有关弱势群体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四、案例反思1. 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2. 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如:“小女孩站在街头,卖火柴,她多么希望有人能买一盒火柴啊!”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孤独和无助。

实验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研计划

实验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研计划

实验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研计划实验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各年级语文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阵地,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坚持以新课标为指导,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思想道德教育。

在这学期,加强语文教学研究,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兴趣的培养。

通过理论学习、备课与说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等活动,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益与质量。

二、主要工作目标1、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确保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精选、精讲、精练”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2、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做好教研工作,提高教学实效。

4、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三、具体措施不断学习,开拓视野,为课堂教改开流导航。

本学期我们语文备课组将继续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进行研究;为使老师们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将开展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研讨,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

落实课程标准,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1、这学期,我们将继续观看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研讨。

我们还将针对现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

2、上好校级公开课。

这学期,我们将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将有老师参加上校级公开课、展示课,希望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的研讨,使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有个整体的提高。

3、进行教科研讨。

我们将利用教研组的时间,结合教学工作展开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阶段小结。

四、围绕常规工作,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1、备课:每个老师做到预案的设计、上课前的审读、上课后的教后反思、最后的整理完善。

灵璧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

灵璧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

灵璧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理念,以教材的研究为重心,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在个人主备的前提下,以集体备课为基础,集体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教学方法,反思交流、合作共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施策略及步骤:
1、坚持分散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

2、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前提下,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3、坚持常规备课与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共享相结合。

4、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

老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讨论交流。

三、集体备课安排表:。

2023年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实验报告

2023年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实验报告

2023年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实验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和评估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的实验效果。

该教材是为了适应语言教育的变革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更新。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评估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效果。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试图探索教材对学生研究兴趣、研究动力和研究效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对比试验设计,将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作为实验组,传统教材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均来自不同的班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过程实验持续了一个学期,共计12周。

实验组学生使用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进行研究,对照组学生使用传统教材进行研究。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保证两组学生接受相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时长。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得出了以下的实验结果:1. 实验组学生的语文成绩相对于对照组学生有所提高。

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在语文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2. 实验组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较高。

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建议将最新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首选教材,以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和综合素养提高。

参考文献-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最新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背景
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假”、“大”、“空”、“抄”、“套”等问题,究其原因: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

课改以来,一直呼唤“加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时候,我们强烈地意识到,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广泛接触自然、社会生活,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习作素材,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品德、情感的陶冶。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为出发点,我们将“小学生活化作文”作为课题,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做人”。

二、研究意义
1.“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

2.我们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的研究,也想为课改推波助澜,试图从“生活”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能写出真、善、美的生活化习作。

三、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史上就有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实践,《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古代学校既有课堂学习,又有课余活动。

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这一观点强调了生活与教育是不可分离的,要求儿童的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生活的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人们开始进一步关注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教育,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把学生的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更是成了众多老师研究的目标。

如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读写结合受到小学语文老师的一致好评,特级教师于永正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以及特级教师陈炳章结合校园生活培养学生作文能力,锡山市“小学自能作文教学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范例。

本课题让学生享受校园生活,感受家庭生活,关注社会生活,走进自然生活。

创建生活化的写作模式,把生活化作文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挖掘习作源头,写出具有童真童趣的作文。

四、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

2.叶圣陶的教育教学思想。

修订版“大纲”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单调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五、研究内容
1.探索写作素材的积累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2.探索“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新模式。

3.探索多样化的练笔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能发现并能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2.通过研究,创建“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

3.研究中,通过多样的练笔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促进作文教学的优化。

七、研究对象
以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主持人:苏秀华景亮蒋文政
研究教师:蒋文政景亮亓芳亓敏刘丽红李玉娥
陶新玲贾艳青苏秀华张奉珍
九、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2013年9月——2014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3年9——2013年10)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2)通过前侧问卷调查了解中高年级作文的现状:“假、大、空、抄、套”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习作缺少生活,老师让学生参与生活后再写的作文意识不强,对于弄脏衣服或有微乎其微的风险的游戏或活动,采取回避的态度。

学生写日记、日志等练笔的机会不够丰富有趣,激发不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3)制定课题方案,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4)举行开题会。

2.研究阶段:(2013、11——2014.7)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初步形成了(体验激趣+回忆再现+互动交流+方法引路=习作)记实文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人员在作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积累了生活化作文的写作素材,形成了作文教案集,学生作品集,为下一届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材料。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法,定期了解学生作文生活化学习的进展情况。

在中测的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中,学生喜欢生活习作实践后,再下笔习作,喜欢上作文课题研究课,乐于作文的学生增多,大部分学生能够把写作看作自己心灵对话的需要,看作与他人交际的需要,从而获得倾吐表达的快感。

少部分学生仍把作文当任务完成,而不是情感交流的需要,难以从作文教学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没有享受到作文的乐趣。

实验教师在研究中,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都有所提升。

(4)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论文形式展示成果。

(5)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行探索,积累资料。

3.总结阶段:(2014、9——2014、12)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4)形成多样的学生成果资料。

(5)展示研究成果,评审、验收、观摩活动。

十、课题成果表现形式:
1.课题的研究报告。

2.教师论文集、优秀教案集。

3.作文生活化教学设计方案集。

4.学生生活作文集。

5.课题优秀课堂实录,课题研究课。

十一、研究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课题组,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

2.制度保障。

确定每三的上午午第四节课,为课题活动时间,课题研究人员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研究课、交流经验、研究沙龙等课题活动,制定课题管理条例,使研究规范化。

3.资金保障。

学校支持、鼓励课题研究,提供课题研究的部分经费,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