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系列卫星

合集下载

《2024年风云三号D卫星GPS信号功率调整及干扰分析》范文

《2024年风云三号D卫星GPS信号功率调整及干扰分析》范文

《风云三号D卫星GPS信号功率调整及干扰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风云三号D卫星作为我国重要的气象观测卫星,其GPS信号的功率调整及干扰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风云三号D卫星GPS信号的功率调整原理及方法,并对其可能遭受的干扰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提高卫星的信号传输效率和稳定性提供参考。

二、风云三号D卫星概述风云三号D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高分辨率气象观测卫星,其搭载的GPS接收器能够接收并处理来自全球定位系统的信号,为气象观测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卫星的正常运行对于我国的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以及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GPS信号功率调整1. 功率调整原理GPS信号功率的调整是根据卫星与地面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以及卫星系统的要求等因素进行的。

通过调整信号的功率,可以保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卫星的通信质量。

2. 调整方法(1)自动调整:卫星系统通常配备有自动功率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器反馈的信号质量信息,自动调整信号的发射功率。

(2)手动调整:在特殊情况下,如卫星出现故障或需要进行特殊配置时,需要人工对GPS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

此时,需要借助专业的设备和软件,对卫星的功率进行调整。

四、GPS信号干扰分析1. 干扰来源GPS信号的干扰主要来自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干扰、太阳辐射等;人为因素则包括其他卫星或地面设备的干扰、恶意攻击等。

2. 干扰影响GPS信号受到干扰时,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传输速率降低甚至信号中断等问题,严重影响卫星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3. 干扰防范与应对措施(1)加强卫星系统的防护措施,如安装抗干扰设备、提高卫星的抗干扰能力等。

(2)加强卫星系统的监测与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干扰源。

(3)采取加密等安全措施,防止恶意攻击对GPS信号的干扰。

五、结论风云三号D卫星作为我国重要的气象观测卫星,其GPS信号的功率调整及干扰分析对于提高卫星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简要介绍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简要介绍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简要介绍一、概述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卫星由两颗试验卫星和三颗业务卫星组成。

并获得国际电联认可的三个空间网络位置,即86.5。

E、105。

E和123.5。

E。

风云二号卫星系统从整体上讲,与国际上目前正在使用的静止气象卫星技术水平相当。

尽管在一些基础性和关键技术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比其他国家做的好。

风云二号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国际在轨卫星同等的水平,这为我国在气象领域赢得了尊重。

二、技术特色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控制管理和业务运营系统庞大而复杂。

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数据与指令接收站(CDAS)、系统运行控制中心(SOCC)、资料处理中心(DPC)、应用服务中心(ASC)、计算机网络和存档系统(CNAS)以及用户利用站系统(USS)六部分组成。

○1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具有下列技术特色:1、静止轨道观测技术静止轨道距离地球有35800公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载有5个通道的观测仪器,可以同时获取5张图。

2、稳定的业务运行气象卫星要求观测是连续的,卫星一旦停止工作,就会给天气预报、灾害监测造成严重影响。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星地系统实现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3、多通道工作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载有三通道(可见光、红外和水气光谱特性通道)扫描辐射计。

利用风云二号卫星可见光通道,可以得到白天云和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信息;利用红外通道,可以得到昼夜云和地表发射的红外辐射信息;利用水气通道,可以得到对流层中上部大气中水气分布的信息。

4、双星观测策略两颗定点于不同轨道位置的卫星同时进行业务观测获得的数据,确定双星观测重叠的区域,在精确定位的基础上,将重叠区域中各像元对应的双星观测数据以及生成的图像和定量产品叠加在一起,提高图像和定量产品的时间分辨率。

○2三、主要用途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具有下列主要用途:1、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

风云系列卫星

风云系列卫星
它是个“大广角”,一次可实 时实现全中国和部分邻居的闪电 探测与监测;
它是个不休息的“摄影师”, 举起镜头,能够实现每秒6帧地 面图像的获取;
它是个“智能型”选手,具有 在轨探测算法全部更改能力;
这幅彩色卫星云图是风云四号多通道扫描成 像辐射计为地球拍的第一幅“写真”。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卫星的数量已经超过欧洲和 俄罗斯,业绩喜人,但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差距。
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二风云四号亮点展示这种探测仪可以为大气做超级ct把大气从地面开始切片将100公里大气切成上千层测出每一层的温度湿度等数值为灾害性天气监视和大气化学成分探测服务
美国 NASA 公开的第一张完 整的地球照片,画面中显示 的是非洲大陆。
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 星“风云四号”
风云三号
重量:2298公斤 生日:2008年5月27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工作:第二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性能:主要用于有关大雾、冰凌、积雪 覆盖、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监测服务。 寿命:设计寿命3-5年
一、家族档案
风云四号
重量: 生日:2016年12月1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工作:第二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性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静止轨道高光 谱大气垂直观测,可实行高频次、高精度 垂直大气观测。 寿命:
小贴士:气象卫星的两种轨道
太阳同步轨道
地球静止轨道
二、风云四号亮点展示
二、风云四号亮点展示
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
探测覆盖了可见光至波长 达13.8微米的红外波段;
光谱通道增加到14个;
每15分钟即可对地球圆盘 扫描成像一次;
可以最快30秒获取一张图 的速度,对一百万平方公里 范围进行多光谱密集观测;
一、家族档案
风云一号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叫什么名字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叫什么名字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叫什么名字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风云一号。

风云一号卫星是中国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分为两个批次,各两颗星。

01批作为试验卫星的风云一号A星发射升空后,风云一号B星、02批的正样卫星风云一号C星和风云一号D星,分期陆续发射入轨。

它的主要任务是获取中国国内及中国国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

风云一号卫星是通过甚高分辨率扫描仪来获取全球气象信息,并通过一定的传输手段向中国国内和中国国外的气象卫星地面站发送。

风云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他们除在风云一号星上装有HRPT发送通道外,还设置了APT发送通道。

为使用户能利用原有的接收设备接收到图象,研制方将该卫星的APT和HRPT发射信号设计得足够强,发射频段、调制体制及信息格式尽量与美国的业务气象卫星Tiros-N/NOAA的相一致。

风云一号卫星上还装有宇宙线成分监测器一台,是用于观测宇宙线和内辐射带质子、α粒子、碳、氮、氧和铁六种粒子成分,测量轨道上带电粒子总计数,通过实时及延时遥测通道发送下来。

观测任务有四个太阳宇宙线成分、内辐射
带粒子成分、银河宇宙线低能异常成分、测量带电粒子总数和提供轨道上地球极区及辐射带的空间环境。

风云一号C星因其在轨运行的稳定性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而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入世界业务极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中国第一颗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的卫星,并荣获2001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遥感-风云二号

遥感-风云二号

• 风云二号系列静止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 星,计划发射5颗,即风云二号A/B/C/D/E,两颗试 验星(风云二号A/B),三颗业务星(风云二号C/D/ E)。 • 风云二号A星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成功,风云二号 B星于2000年6月25日发射成功,姿态均为自旋稳定, 只有一个三通道扫描辐射计,设计寿命3年。从风云 二号C星起,扫描辐射计由三个通道增加到五个通道, 在性能上较风云二号A/B两星有较大的改进与提高。 风云二号C星和D星已分别于2004年10月19日和20 06年12月8日年发射。 E星与2008年 12月23日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FY-2A
• 风云二号A星是中国的第一颗自旋稳定静止气象 卫星,于1997年6月10日由长征三号火箭从西昌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定点于东经105度的地球同 步轨道上 。主要功能是对地观测,每小时获取 一次对地观测的可见光,红外与水汽云图。
FY-2B
• 风云二号B星于2006年6月25日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在7月3日晚成功 定位于东经105°赤道上空。 • 卫星姿态为自旋稳定,自旋速率为每分钟100±1转, 设计寿命为3年。 • 风云二号B星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对观测区域实施多时 次的频繁观测,特别适合于监测生命史短而危害大的 强对流灾害天气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卫星定点于东经 105哧道上空,处于我国中部区域,主要任务是获取 可见光、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收集和转发气象、 海洋、水文等环境监测资料;转发数字展宽云图,广 播天气图传真云图;监测空间环境。
FY-2C
• FY一2C气象卫星发射后经历了运载主动段、转 移轨道段、准同步轨道段和同步轨道段4个阶段, 经过5.5 d的飞行及控制,于2004年10月24 日J顷利定点于东经105。赤道上空。2005年6 月正式开始业务运行。 • C星较AB两星扫描辐射计通道由原来的3个增加 N5个,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 水汽云图,收集气象、海洋、水文等观测数据, 播发展宽数字图像、低速率云图资料,监测空间 环境数据等;卫星的定量观测能力进一步增强, 可对台风、降水、海温、云层、太阳辐射、空间 粒子辐射等进行定量监测。

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进展

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进展

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进展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进展气象卫星是现代气象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是通过空间遥感技术获取大气、云层、海洋等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先进装置。

风云气象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发、应用最广泛的卫星系统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首先,风云气象卫星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传感器是气象卫星获取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卫星的观测分辨率和精度。

在风云一号卫星中,搭载的四个传感器相继实现了从一位多普勒雷达到多光谱成像仪的技术跨越。

风云二号卫星更是引进了国际上最新的高光谱成像仪技术,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气象和环境信息,有助于提高预报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其次,风云气象卫星在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是将卫星接收到的原始数据转化为人类可以理解和应用的信息的过程。

风云卫星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可以更加准确地提取和分析海洋温度、大气温度、云分布等数据。

同时,通过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气象卫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精确的预报和气候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三,风云气象卫星在通信和数据传输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展。

作为卫星系统,及时、高效地传输和接收数据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风云卫星通过引进新的通信卫星技术和数据传输协议,使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增强。

这种技术进展为大范围的气候数据共享、国际气候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风云气象卫星在卫星轨道设计和运行模式方面也有了重要进展。

风云系列卫星通过优化卫星轨道设计,使其能够实现对特定区域和重点区域的高频率、高分辨率观测。

此外,风云卫星的运行模式也得到了改进,可以动态调整卫星观测策略和任务安排,提高观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风云气象卫星在传感器技术、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通信和数据传输、卫星轨道设计和运行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技术进展。

风云三号系列卫星参数介绍和搭载仪器介绍精选全文

风云三号系列卫星参数介绍和搭载仪器介绍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风云三号卫星轨道参数表FY3上搭载的仪器:光学成像仪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VIRR有10个光谱通道,星下点空间分辨率是1.1km,刈幅为2800km,可以每日昼夜实现无缝隙覆盖全球观测各一次。

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MERSI是VIRR的升级换代仪器,拥有20个可见至热红外通道。

MERSI的刈幅与VIRR相同,但它有5个空间分辨率高达250m的光谱通道,其他15个通道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为1km。

MERSI将风云气象卫星的宽刈幅光学成像的分辨率从千米级提高到了百米级。

MERSI每日可以提供一幅全球无缝隙覆盖的250m分辨率真彩色三通道RGB合成图像。

微波成像仪微波成像仪(MWRI)有水平和垂直两种极化方式的5个微波频点,因此共有10个探测通道。

MWRI是一台圆锥扫描的微波辐射计,仪器的空间分辨率在高频的89GHz约为15km,在低频的10GHz约为85km,刈幅是1400km。

MWRI的5个工作频点中89GHz通道对降水散射信号非常敏感,主要用于获取地面降水信息;23.8GHz为水汽吸收通道,与其他频点观测亮温配合能够反演全球大气和降水信息;18.7GHz和36.5GHz通道针对冰雪微波辐射特征设置,利用这两个频点接收的微波辐射亮温能够定量获取地表雪盖、雪深和雪水当量信息;36.5GHz还能够用于全球陆表温度的反演;10.65GHz通道具有穿透云雨大气的能力,并且对地表粗糙度和介电常数比较敏感,主要用于全天候获取全球海表温度、风速、土壤水分含量等地球物理参数。

大气探测仪器红外分光计(IRAS)IRAS是一台具有26个探测通道的红外辐射计,波长设计在15μm CO2吸收带、6.7μm水汽吸收带和4.3μmCO2吸收带,用来探测晴空大气的温度和湿度廓线。

IRAS采用跨轨扫描,刈幅2250km,星下点空间分辨率17km。

微波温度计(MWTS)MWTS是一台4通道的微波辐射计,跨轨扫描刈幅为2200km,星下点空间分辨率约为70km。

风云卫星数据和产品应用手册

风云卫星数据和产品应用手册

风云卫星数据和产品应用手册第1章概述1.1 FY-3A卫星概况风云三号A气象卫星(简称FY-3A)是我国的第二代太阳同步极轨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将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对地观测。

风云三号星发射总质量为2450kg,发射尺寸:4.38m×2m×2m,卫星长期功耗1130W。

卫星本体由服务舱、推进舱与有效载荷舱组成。

服务舱采用中心承力筒和隔板结构,主要安装电源、测控、数管及姿轨控分系统的部件和设备、推进舱采用中心承筒和隔板结构,主要安装推进系统设备以及蓄电池组和放电调节器。

有效载荷舱隔板和构架结构,主要安装探测仪器的探测头部,舱内主要安装探测仪器的电子设备等。

风云三号A卫星有十一台遥感探测仪器。

遥感数据通过两个实时传输信道(HRPT和MPT)和一个延时传输信道(DPT)进行传输。

风云三号A卫星设计寿命为3年。

1.2 主要技术指标1.2.1 卫星轨道⑴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⑵轨道标称高度:831公里⑶轨道倾角:98.81°⑷入轨精度:半长轴偏差: |Δa|≤5公里轨道倾角偏差:|Δi|≤0.1°轨道偏心率≤0.003⑸标称轨道回归周期为5.79天⑹轨道保持偏心率:≤0.00013⑺交点地方时漂移:2年小于15分钟⑻卫星发射窗口:降交点地方时10:051.2.2 卫星姿态⑴姿态稳定方式:三轴稳定⑵三轴指向精度:≤0.3°⑶三轴测量精度:≤0.05°⑷三轴姿态稳定度:≤4×10-3 °/s1.2.3 太阳帆板对日定向跟踪1.2.4 星上记时⑴记时方式:J2000日计数和日毫秒计数⑵记时单位:1毫秒⑶时间精度(星地总精度):小于20毫秒1.2.5 遥感探测仪器性能指标1.2.5.1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1)通道数、各通道波段范围、灵敏度见表1-1。

(2)空间分辨率:星下点分辨率1.1Km(3)扫描范围:±55.4°(4)扫描器转速:6线/秒(5)每条扫描线采样点数:2048(6)MTF≥0.3(7)通道配准:飞行方向/扫描方向星下点配准精度<0.5个像元(8)扫描抖动:<0.8个IFOV(9)通道信号衰减:<15%/2年(10)量化等级:10比特(11)定标精度:可见光和近红外通道:CH1、2、7、8、9 7%(反射率)CH6、10 10%(反射率)红外通道:1k(270k)。

中国天气网用什么卫星监测

中国天气网用什么卫星监测

中国天气网用什么卫星监测
第一颗气象卫星叫风云一号,风云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研制的中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获取中国国内及中国国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

可以捕捉到快速变化的天气系统,主要用于天气分析特别是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和预报我国的气象卫星包括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在太空对地球大气进行观测时,地面上的各种气象变化都能反映在气象卫。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风云二号 FY2A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

这类卫星轨道比较高,观测范围更广阔,通常用于对同一地区进行长期持续观测,及时提供有关天气预报数据卫星对云图的拍摄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借助于地球上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程度而拍摄的可见光云图,只限于白天工作另一。

风云一号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准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
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

风云家族中国“风云家族”早已声名在外,风云系列卫星更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是东半球气象预报的主力3风云一号中国1988年9月7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但由于。

作为第二代静止轨道卫星,风云四号的性能有了大幅提升,在天气预报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而这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则是第一代静止轨道风云二号系列卫星中的最后一颗,它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更新换代全面。

风云三号卫星简介

风云三号卫星简介

引言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FY - 1) 已分别于1988 、1990 、1999 、2002 年发射了4 颗卫星,它解决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和精确入轨、长寿命的三轴稳定姿态卫星平台、高质量的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全球资料的星上存储和回放,对卫星的长期业务测控和管理、地面资料接收处理应用系统的建设和长期业务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在许多应用领域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风云三号(FY- 3) 气象卫星是我国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它是在FY- 1 气象卫星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在功能和技术上都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具体要求是解决三维大气探测,大幅度提高全球资料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云区和地表特征遥感能力,从而能够获取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的大气、地表和海表特性参数。

FY - 3 气象卫星的应用目的包括四个方面:(1) 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均匀分辨率的气象参数;(2) 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地表生态环境;(3) 研究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规律,为气候预测提供各种气象及地球物理参数;(4) 为各种专业活动(航空、航海等) 提供全球任一地区的气象信息。

FY- 3 是多颗星组成的卫星系列,它的研制和生产分为二个批次,发射后将在轨连续业务应用15年左右。

1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信息特征风云三号技术状态FY- 3 气象卫星01 批的技术状态目前已大致确定,现介绍如下。

卫星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高度约为836km ,轨道倾角为98. 73°,卫星发射窗口为降交点地方时10 :00~10 :20 或升交点时14 :00~14 :20 ,轨道能作控制调整,使交点地方时在设计寿命 2 年内漂移小于10min。

卫星姿态为三轴稳定,太阳帆板为单翼结构,对日定向跟踪。

星上的探测仪器有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微波辐射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探测器、地球辐射收支探测器、空间环境监测器,这样共有8 种探测仪器。

遥感作业-中国气象卫星简介

遥感作业-中国气象卫星简介

中国气象卫星简介注:数据来自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网、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共计成功发射14颗气象卫星数据截止2014年12月31日气象卫星根据其运行轨道不同可以分为太阳同步极地轨道卫星(简称极轨气象卫星)、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简称静止气象卫星)。

极轨气象卫星轨道高度在800~1000公里之间,卫星绕地球南北两极运行,三轴稳定姿态,可以获取全球观测数据。

极轨气象卫星可以为天气预报提供全球的温、湿、云、辐射等气象参数,监测大范围的自然灾害,研究全球生态与环境变化。

静止气象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距离地面约35800公里,与地球自传同步运行,相对地球静止,可以观测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固定区域,其姿态有:三轴稳定、自旋稳定两种方式。

静止气象卫星主要优点是观测频次高,可以捕捉到时间变化比较快的天气现象,主要用于天气分析,特别是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的警报和预报。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经成为国际气象卫星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我国气象卫星以“风云”命名,用单、双数来区别是极轨卫星还是静止卫星。

极轨卫星用单数序号表示,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一号,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三号。

静止卫星用双数序号表示,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二号,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四号。

用英文字母A、B、C等命名同一代卫星中先后发射的在轨运行卫星。

例如,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中的第一颗星命名为风云三号A星,代号为FY-3A。

气象卫星实质上是一个高悬在太空的自动化高级气象站,是空间、遥感、计算机、通信和控制等高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轨道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

前者由于卫星是逆地球自转方向与太阳同步,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后者是与地球保持同步运行,相对地球是不动的,称作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又称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在气象预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卫星云图的拍摄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借助于地球上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向程度而拍摄的可见光云图,只限于白天工作;另一种是借助地球表面物体温度和大气层温度辐射的程度,形成红外云图,可以全天候工作。

遥感概论--风云系列卫星

遥感概论--风云系列卫星

FY-2卫星
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是我国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它是在FY-1气象卫星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和提 高,在功能和技术上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具有质的变化,具体要求是解决三维大气探测,大幅度提高 全球资料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云区和地表特征遥感能力,从而能够获取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 多光谱的大气、地表和海表特性参数。FY-3气象卫星的应用目的包括四个方面: ● 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均匀分辨率的气象参数。 ● 研究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规律,为气候预测提供各种气象及地球物理参数。 ● 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地表生态环境。 ● 为各种专业活动(航空、航海等)提供全球任 一地区的气象信息,为军事气象保障服务。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将于2016年在我国新建的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卫星升空后将固定 在中国沿海进行探测。由于此特点,风云四号可 全面跟踪沿海台风。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着手进行发展极轨气 象卫星的准备工作。1970年周恩来总理指出要 搞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亲自布置了相关任 务,从此开始了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 一号(FY-1)的研制和发展工作。 FY-1卫星分为两个批次,各两颗星。01批的FY1A星于1988年7月9日发射,FY-1B星于1990年9 月3日发射。02批卫星在01批星的基础上,改 进了姿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扫描辐射计的性 能,将5个通道增加到10个;甚高分辨率图像 传输(HRPT)数传码速率相应提高一倍,由 0.6654Mbps提高到1.3308Mbps;星上装置了固 态存储器,实现了延时图像传输(DPT)的数字化。 这一系列的改进使02批星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 高,寿命都大大超过2年的设计寿命。02批的 FY-1C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FY-1D星于2002 年5月15日发射。现在,FY-1D星已停止工作。

气象卫星中国

气象卫星中国
姿态稳定方式 三轴指向精度 三轴测量精度 三轴姿态稳定度
参数 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836公里 98.75° 5.5天,设计范围为4至10天 ≤0.0025 2年小于15分钟 降交点地方时10:00AM~10:20AM或升交 点地方时13:40PM~14:00PM 三轴稳定 ≤0.3° ≤0.05° ≤4×10-3 °/s
卫星名称·补充资料
• 其他重要的,前面未涵盖的资料
卫星名称·卫星性能参数
名称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
大气探测仪器 红外分光计

(IRAS)
微波温度计
(MWTS)
微波湿度计
(MWHS)
太阳辐射监测仪(SIM)
空间环境监测器(SEM)
性能参数
探测目的
光谱范围 0.43~12.5μm 通道数 10 扫描范 云图、植被、泥沙、
围 ±55.4° 地面分辨率 1.1Km
风云一号
•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着手进行发展极轨气象卫星的准备工作。 1970年周恩来总理指出要搞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亲自布置了 相关任务,从此开始了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 的研制和发展工作。
• FY-1卫星分为两个批次,各两颗星。 • 01批的FY-1A星于1988年7月9日发射,FY-1B星于1990年9月3日
频段范围 10~89GHz通道数
10扫描范围 85Km
±55.4°地面分辨率 15~ 雨率、云含水量、水汽总量、土壤湿度、 海冰、海温、冰雪覆盖等。
光谱范围 0.2~50μm,0.2~3.8μm通道数 窄视场2个, 宽视场 2个扫描
范围 2·sr-1
地球辐射
太阳辐射测量:光谱范围 0.2~50μm灵敏度

风云卫星的数据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风云卫星的数据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风云卫星的数据分析及其应用研究第一章风云卫星的概述风云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气象数据。

该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广覆盖区域和长时间连续观测的特点,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章将对风云卫星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1.1 风云卫星的发展历程自2008年首颗风云卫星(FY-2C)发射以来,中国陆续发射了多颗风云系列卫星。

其中,风云二号G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气象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风云四号卫星的时代,这一系列卫星为气象预报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重要支持。

1.2 风云卫星的技术特点风云卫星具有自动定位、实时传输和巡视观测等先进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其高空间分辨率、短时间间隔、宽频谱、全天时观测等特点,为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章风云卫星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风云卫星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气象信息,并通过地面站接收、处理和传输数据。

本章将介绍风云卫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

2.1 数据采集风云卫星通过多种传感器获取气象信息,如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感器用于云图观测,微波辐射计用于测量地表温度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地球的气象信息,为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2.2 数据压缩和传输由于风云卫星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必须进行数据压缩和传输。

采用先进的压缩算法可以将数据压缩到较小的体积,然后通过地面站进行传输。

2.3 数据处理风云卫星数据的处理包括预处理、编码和解码等过程。

预处理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平滑和降噪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

编码和解码是为了将数据转化为可读取的格式,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

第三章风云卫星数据的解读与分析风云卫星提供了大量的气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解读和分析是实现卫星数据应用的关键。

本章将介绍风云卫星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方法。

3.1 云图解读云图是风云卫星最常用的数据产品之一,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地球的云量、云型、云高等信息。

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

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

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一、引言气象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准确的气象预报对于社会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

而气象卫星作为气象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气象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风云气象卫星的起源、发展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风云气象卫星的起源与发展自第一颗气象卫星“气象一号”于1960年发射以来,风云气象卫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进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风云系列卫星的技术不断创新,使得气象观测的能力大幅提升。

其中,风云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先进气象卫星,具备更高的分辨率、更精确的观测能力,有效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跨越了几代风云卫星的发展,风云系列卫星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在应用上实现了广泛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云卫星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三、风云气象卫星的应用领域1. 气象预报与预警风云卫星通过实时观测地球的气象状况,提供大范围的云图、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的数据,为气象预报和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比如,卫星图像可以监测台风的生成、路径和强度,提前预警受影响区域,减少灾害风险。

2. 农业生产气象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风云卫星观测的温度、降水、日照等数据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农民可以根据卫星数据的分析,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药的使用量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环境保护风云卫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通过观测大气中的气溶胶浓度、臭氧层厚度等数据,科学家可以准确评估大气环境的状态,并发现和监测大气污染源的分布,进一步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 气候研究气象卫星观测到的温度、海洋表面温度、云量、水汽含量等数据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风云卫星提供的气象数据,深入研究气候系统,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并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航空航天风云卫星为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常见卫星简介

常见卫星简介

Landsat数据介绍LANDSAT是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计划(1975年前称“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从1972年开始发射第一颗卫星LANDSAT-1,已发射7颗。

目前,在役服务的是Landsat5。

Landsat5搭载MSS(Multi Spectral Scanner)四波段光-机扫描仪和TM(Thematic Mapper)多光谱扫描仪。

在2003年出现故障的Landsat7于1999年发射,搭载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ETM+)多光谱扫描仪,ETM+除有TM 7个波段外,增加了一个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5米,同时热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也提高到了60m。

Landsat系列卫星参数一览表Landsat各个传感器波段设计1.MSS2.MSS3.TM4.ETM+常用的合成方法321:真彩合成。

与肉眼所见接近;仅使用反射的可见光,受大气、云雾、阴影、散射的影响较大,通常对比度不高,感觉模糊(蓝色光散射严重);对于海岸区域研究特别有用,因为可见光可穿透水面,观察到海底。

432:近红外合成。

颜色与肉眼所见完全不同;植被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特别高,因为叶绿素在此波段反射的能量大,因此在432图象中植被会明显表现为深浅不同的红色,不同类型植物有不同的红色色调;水会吸收差不多所有的近红外光,因此水面颜色很深近乎黑色。

743/742:短波红外合成。

包含至少一个短波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主要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含水量,因此这类图象可用于植被保护和土地研究。

波段组合光谱差异的缺陷1.TM1居民地与河流菜地不易分开.2.TM2居民地与河流菜地不易分3.TM3乡村与菜地不易分4.TM4农田与道路不易分,乡镇,道路,河滩易浑.5.TM5县城与农田不易分SPOT卫星SPOT系列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至今已发射SPOT卫星1-6号,Spot卫星采用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通过赤道时刻为地方时上午10:30,回归天数(重复周期)为26d。

气象卫星有哪些

气象卫星有哪些

气象卫星有哪些
气象卫星有捕风家族、风云家族、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风云四号等。

1、捕风家族: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成熟,利用卫星导航反射信号(GNSS-R技术)对反射面的物理特性和参数进行反演,成为各国研究热点,捕风一号正是瞄准这一方向进行研制和建设。

2、风云家族:中国“风云家族”早已声名在外,风云系列卫星更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是东半球气象预报的主力。

3、风云一号:中国1988年9月7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但由于星上元器件发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

4、风云二号:风云二号系列静止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计划发射7颗,即风云二号A、B、C、D、E、F、G。

5、风云三号:风云三号可从二维遥感成像到三维综合大气探测,从单一光学探测到全谱段宽波谱探测,从公里级观测提高到百米级观测,从国内组网接收到全球组网接收。

6、风云四号:2016年12月11日零时1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

天下风云出我辈——“风云”卫星的前世今生

天下风云出我辈——“风云”卫星的前世今生

风云卫星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更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是东半球气象预报的主力。

科学视点TOPICSTOP29天下风云出我辈——“风云”卫星的前世今生文 | 原野在春节大热的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被装上行星发动机推离太阳系。

但月亮去哪儿了呢?原著中写道,为了保证地球在流浪中不被撞上,月球也被装上发动机,甩掉了。

与唯一的天然卫星分手,地球想必很是唏嘘。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地球除了月球这个忠实的伙伴,还有不少人造卫星环绕左右,在科学探测研究、通信导航、土地资源调查以及天气预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造地球卫星按照用途和功能,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其中应用最广的,就属气象卫星了。

而在这其中,最为耳熟能详的,当属咱们的“风云”系列卫星。

“天下风云出我辈”,“风云”气象卫星正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人造卫星。

经过多年发展,“风云家族” 目前已有两类四个系列17颗卫星。

其中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包括“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两个系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包括“风云一号”和“风云三号”两个系列。

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更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是东半球气象预报的主力。

平地“风云”起1969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搞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 1970年5月气象卫星筹备组正式成立、1971年中央军委正式批复组建卫星气象中心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1977年召开了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总体技术计划协调会,启动工程建设并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一号”。

古埃及人认为,名字是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云”这个名字,承载了最基本的气象要素之二,寄托了人们对于观风测云的迫切期待,从此我国在气象卫星这一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自1988年9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射17颗风云气象卫星,有8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不仅在气象领域,还在农业、环保、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进展

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进展

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进展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199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探索,风云气象卫星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突破与提升。

本文将对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包括卫星设计与制造、遥感技术、数据传输与处理等方面。

首先是卫星设计与制造。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采用了先进的大型卫星平台,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和精确的控制能力。

卫星上搭载了多种传感器以获取各类气象数据,如高分辨率光学传感器、紫外、红外、微波传感器等。

此外,卫星还配备了精密的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系统,确保气象数据的高精度观测。

卫星的设计寿命也显著提升,从最初的3-5年延长到10年以上,极大地提升了风云卫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其次是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风云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的核心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研发了多种遥感技术,如光学遥感、红外遥感以及微波遥感等。

光学遥感技术能够获取高分辨率的地面图像,对云图、大气透明度以及陆地覆盖等信息进行观测。

红外遥感技术则可以有效探测大气温度、云顶高度、水汽含量等指标。

而微波遥感技术则能够获得海洋温度、风场、降水量等气象数据。

这些遥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为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数据传输与处理也是风云气象卫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云系列卫星采用了多通道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全时段数据的实时传输。

卫星上的遥感传感器通过高速数据链路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站,然后通过互联网远程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加工处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还开发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的存储、检索和分析更加高效,为气象预报与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除了以上主要技术,我国在风云气象卫星研发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题。

技术难题主要包括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卫星平台的稳定性以及卫星与地面设备的协调配合等。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有什么功能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有什么功能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有什么功能12月11日零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

而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又有哪些功能呢?发射的意义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有什么功能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的功能观测能力是现有系统的上千倍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四号卫星工程总师李卿的说法,风云四号是我国首颗静止轨道上三轴稳定的定量遥感卫星,搭载了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闪电成像仪和空间天气监测仪等4种探测器,实现了多个重大技术突破。

将四大类载荷安装在同一个卫星平台上,就是其中的一个突破。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风云四号卫星工程总指挥于新文说,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的突破,解决了多个仪器同时工作所产生的相互干扰问题。

他说,相较于其他国际先进水平静止气象卫星将成像仪器和探测仪器分置于两颗卫星的普遍做法,风云四号的这种设计大大节省了研制成本,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对大气的多手段综合观测。

具体来看,与目前业务运行的风云二号卫星相比,风云四号配备的扫描成像辐射计通道数量增加了2.8倍,达到14个。

其观测时间分辨率提高1倍,可每15分钟对东半球扫描一次,最快可以每1分钟生成一次区域观测图像。

最高空间分辨率较之前提高了6倍,达到500米。

李卿说,这些新能力,将让风云四号以全新的方式来揭示台风、暴雨、洪涝、森林火灾、沙尘暴和空间天气的变化规律。

风云四号还搭载了世界首个静止轨道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其在垂直光谱探测通道达到1700个,可方向上对大气结构实现高精度定量探测,相当于对大气进行CT扫描。

这也是国际上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次装载,将首次实现静止轨道大气高精度温度、湿度廓线探测,获取的高光谱大气数据,可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说法,风云四号的观测能力是现有观测系统的上千倍,将极大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家族档案
风云二号
重量:1369公斤 生日:1997年6月1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工作: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轨道气象卫星 性能:对地观测,每小时获取一次对地观 测的可见光、红外线和水汽的云图。 寿命:设计寿命3年
一、家族档案
风云三号
重量:2298公斤 生日:2008年5月27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工作:第二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性能:主要用于有关大雾、冰凌、积年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卫星的数量已经超过欧洲和 俄罗斯,业绩喜人,但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差距。
美国 NASA 公开的第一张完 整的地球照片,画面中显示 的是非洲大陆。
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 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 的祖国全景。
一、家族档案
风云一号
重量:950公斤 生日:1988年9月7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工作: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性能: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 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 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 寿命:设计寿命2年
一、家族档案
风云四号
重量: 生日:2016年12月1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工作:第二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性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静止轨道高光 谱大气垂直观测,可实行高频次、高精度 垂直大气观测。 寿命:
小贴士:气象卫星的两种轨道
太阳同步轨道
地球静止轨道
二、风云四号亮点展示
二、风云四号亮点展示
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
探测覆盖了可见光至波长 达13.8微米的红外波段;
光谱通道增加到14个;
每15分钟即可对地球圆盘 扫描成像一次;
可以最快30秒获取一张图 的速度,对一百万平方公里 范围进行多光谱密集观测;
二、风云四号亮点展示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
这种探测仪,可以为大 气做“超级CT”——把大气 从地面开始“切片”,将 100公里大气切成上千层, 测出每一层的温度、湿度等 数值,为灾害性天气监视和 大气化学成分探测服务。
二、风云四号亮点展示
闪电成像仪
它是个“快刀手”,每2毫秒 就探测一次中国及周边闪电情况;
它是个“大广角”,一次可实 时实现全中国和部分邻居的闪电 探测与监测;
它是个不休息的“摄影师”, 举起镜头,能够实现每秒6帧地 面图像的获取;
它是个“智能型”选手,具有 在轨探测算法全部更改能力;
这幅彩色卫星云图是风云四号多通道扫描成 像辐射计为地球拍的第一幅“写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