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吴黎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养蜂业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产业,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蜂产品,而且为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开辟了道路,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天然保健产品的理解和崇尚,加上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外蜂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促进了蜂业的繁荣和发展。但通过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近十年来对蜂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状况的普查和分析发现,我国蜂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虽有所改善,但仍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蜂产品总体不合格率高,产品造假、搀假现象严重、造假手段翻新,农兽药残留检出率仍然较高。

一、我国蜂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1、蜂蜜、蜂王浆的主要理化指标

(1)蜂蜜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

葡萄糖和果糖是蜂蜜中最重要的两种还原糖,蜂蜜强制性标准GB 18796-2005规定这两种还原糖含量的总和必须≥60%。近几年,蜂蜜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且大多数不合格样品的麦芽糖含量较高,也就是人?为掺加了麦芽糖的蜂蜜。

蔗糖超标率也可被认为是蜂蜜掺加蔗糖的一个指标。目前,蜂蜜中检出蔗糖超标的现象已不太多见,超标率基本在5%以下。说明在蜂蜜中掺加蔗糖的情况已经不多见。

(2)蜂蜜淀粉酶值含量

淀粉酶值是衡量蜂蜜贮存时间和贮存、加工过程中是否过度受热的重要品质指标。据2008年市售蜂蜜的淀粉酶值分析结果,其不合格率约为15%,与往年持平。

(3)蜂王浆的10-HDA和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

10-HDA是蜂王浆中特有的一种脂肪酸,一直被认为是衡量蜂王浆质量的重要指标,标准规定含量≥1.8%为优等品,≥1.4%为合格品,<1.4%为不合格品。而蛋白质含量也可以用来衡量蜂王浆的品质,是目前蜂王浆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量限值为11%-16%之间。分析表明,我国蜂王浆中10-HDA含量的不合格率还是较高,约有1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蜂王浆的10-HDA含量低于1.0%,远低于正常水平;而10-HDA 含量≥1.8%的王浆优等品约占15%左右。

蜂王浆蛋白质含量高低也是评价其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分析表明,我国的蜂王浆样品蛋白质含量几乎没有低于11%的,但也确实有部分样品的蛋白质含量高于16%,依据蜂王浆国家标准GB 9697-2008的规定,蛋白质含量高于16%的样品均应被认定为不合格样品。

2、蜂蜜掺假现象

针对我国市场上标注为“蜂蜜”的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2008年蜂蜜碳-4植物糖含量不合格率并不太高,但高果糖淀粉糖浆阳性率远高于碳-4植物糖含量不合格率。由于碳-4植物糖检测方法是蜂蜜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796-2005)的仲裁方法,这个指标被用来衡量蜂蜜是否掺假。因此,按照现行标准,蜂蜜的掺假率不高,但这与事实是有差距的。

3、“蜜汁”、“蜜膏”等蜂蜜制品泛滥

现行蜂蜜标准关于蜂蜜产品名称和产品标识规定的不完善,使大量的“蜜膏”、“蜜汁”等蜂蜜制品在市场上出现,现行蜂蜜标准间接成为了这类产品的保护伞,使其成为了合法销售的产品,严重冲击了正常的蜂蜜产品销售秩序。

所谓“蜜膏”、“蜜汁”,实际上是企业在蜂蜜中掺加大量的糖浆等物质,利用消费者认识不足和现有标准的空子,以合法的方式销售的掺加了其他物质的蜂蜜制品。销售这些蜂蜜制品,企业不但能获得高额利润,而且由于不受标准限制,经营风险很低。

据在北京及周边省份的部分超市调查发现,“蜜膏”、“蜜汁”等蜂蜜制品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大部分经营蜂蜜产品的企业同时销售蜂蜜制品,也就是将一些不合格的蜂蜜贴上“蜜膏”等标签加以销售;一些企业甚至根本不经营蜂蜜,而只销售这种没有标准限制的蜂蜜制品;一些企业同样的产品在监管较严的北京市场标注为“蜂蜜膏”,而在监管较松的地方却以

“蜂蜜”出售。

这表面上是蜂蜜及其产品的销售问题,但实际上将会对未来的养蜂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原因在于,企业受到蜂蜜制品高额利润和低经营风险的诱惑,加上消费者不可能对蜂蜜有很深的了解(一些消费者甚至认为蜂蜜制品更好),企业会增加蜂蜜制品的经营力度而减少对纯蜂蜜的经营和依赖,造成蜂蜜的收购价格下降,打击专业和诚实养蜂者的积极性,进而给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4、蜂产品的污染问题

蜂产品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主要有:

药物残留问题:主要是蜂蜜和蜂王浆中的各种兽药残留,蜂胶中的农、兽药残留;

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主要为蜂胶中的铅、砷、汞等重金属超标,以及蜂蜜中的铁含量超标;

微生物的介入污染:主要为花粉的霉菌污染。

5、蜂胶掺假现象

通常全国年产蜂胶大约在300多吨,目前,蜂胶的销售量远远大于生产量,这其中大量的杨树胶充当蜂胶,制成蜂胶软胶囊、蜂胶片剂或其他蜂胶制品销售。

二、蜂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1、蜂蜜品质指标合格率保持稳定

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是蜂蜜国家标准的强制性指标。近几年,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合格率均保持在恒定水平。这是由于蜂蜜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实施多年,多数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指标的重要性,并具有独立检测的能力,在收购蜂蜜时进行了严格控制。

淀粉酶值是蜂蜜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是衡量蜂蜜新鲜程度和加工过程是否过度受热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国现在蜂蜜供需不平衡,加上蜂农素有生产含水量高的不成熟蜜的习惯,企业收购原料蜂蜜为了满足国家标准和利于贮存、销售的需要,必须对蜂蜜进行浓缩加工。为了缩短加工时间、减少成本,企业有时将加工温度调至控制温度之上,造成淀粉酶值下降,不合格率较高。加上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润,积压蜂蜜,而蜂蜜贮存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淀粉酶值下降。也有部分掺假蜂蜜的淀粉淀粉酶值不能达到要求。

2、蜂王浆品质指标合格率和优质率不高

蜂王浆中10-HDA含量是衡量蜂王浆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它不能体现蜂王浆的品质和新鲜程度,但在目前缺乏对王浆品质评价有效指标的情况下,10-HDA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王浆品质和是否掺假或从其中提出成分。2008年市售蜂王浆中10-HDA含量的不合格率为14.4%,但有部分样品的10-HDA含量低于1.0%;而10-HDA含量≥1.8%的王浆优等品的比例也不高。

造成蜂王浆中10-HDA含量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在于:一是蜂农为了增加产量,大量饲养王浆高产蜂种,并使蜜蜂超负荷分泌王浆;二是企业在贸易中为了满足出口或其它原因的需要,人为提取或添加10-HDA所致,造成部分被提出10-HDA的王浆流入了国内市场。

据最近的检测结果分析,蜂王浆样品蛋白质含量都高于11%,但也有部分样品的蛋白质含量高于16%,按照GB/T 9697-2002规定,所有蜂王浆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均是合格的。但依据蜂王浆国家标准GB 9697-2008,蛋白质含量高于16%的样品均应被认定为不合格样品。也就是说,有部分蜂王浆样品因蛋白质指标而被判定为不合格品。我们认为,蜂王浆新国标GB 9697-2008有关蛋白质含量值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3. 蜂蜜存在掺假现象,掺假方式改变

由于蜂蜜中富含果糖,加上高果糖淀粉糖浆具有成本低、感官上不易与蜂蜜区分等特点,添加高果糖淀粉糖浆一直是蜂蜜掺假的主要方式。

针对市场上标注为“蜂蜜”的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蜂蜜碳-4植物糖含量不合格率远低于高果糖淀粉糖浆阳性率。分析原因,由于碳-4植物糖检测方法仅能检出光合作用为碳-4途径来源的碳-4植物(玉米或甘蔗)糖含量的测定,而对碳-3途径来源的植物糖浆(如大米糖浆)未能检出。企业和蜂蜜中间商捉住了现行国家标准的漏洞,大量利用碳-3途径来源的植物糖浆(如大米糖浆)。

另外,有一些专业的糖业公司以赢利为目的,专门生产能通过国内外蜂蜜标准各项指标检测的的各种糖浆,并向蜂产品加工企业推销。笔者曾经见过一则推销糖浆的短信,内容几乎囊括了目前可能能作为蜂蜜掺假鉴别的指标,并号称均能规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