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病人,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 宜针刺。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 宜直刺、深刺。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
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 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 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掌 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 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出血。阴证宜用补法,用灸,宜留针。 表里——表证针灸宜浅刺疾出。里证宜深刺 久留。 寒热——寒证可用留针或用补法,或用灸法, 或针灸并用。热证宜疾刺出血,用泻法,不 用灸法。 虚实——虚证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实证 针用泻法或出血,以泻实邪。
配穴处方原则 近部取穴 远道取穴 随证取穴
3、异常情况的处理 弯针: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 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 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 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 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断针: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 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 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 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 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 手术取出。 血肿: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 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 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 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针具的选择 体位的选择 消毒
体位
二、刺法
3.毫针刺法
二、刺法
3.毫针刺法 (1)、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的腧穴。
进针法
进针法
(2)、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 所构成的夹角 直刺 斜刺 平刺(横刺) 深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
4、针刺注意事项
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
刺;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尽可能采 取卧位 怀孕3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怀孕3个月 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以及一些能引起 子宫收缩的腧穴均不宜针刺。
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
(3)、行针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
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 各种针刺手法。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 的经气感应。
(3)、行针 基本行针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辅助手法:循法、刮柄法、弹柄法、搓柄法、 摇柄法、震颤法等。
(4)、针刺补泻
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将针反复重插轻提为补,重提轻插为 泻。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 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 长者为泻法。 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 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呼吸补泻: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 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 平补平泻:进地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二、刺法
刺法亦称针刺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 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 通过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达到调 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 血,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刺法
1、针刺的工具:砭石—九针—现代针具
1、针刺的工具 砭石——九针——现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代针具
二、刺法
2、针灸前的准备
常用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 表里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坐骨神经痛
谢谢!
针灸的基础知识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针灸的基础知识
一、腧穴 二、刺法 三、灸法
一、腧穴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腧穴的命名和主治作用
腧穴的命名 部位 作用 地貌天体 动植物等 主治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自然标志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法 简便取穴法
(5)、留针与出针 留针:当毫针刺入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 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一定时间者 称为留针。 出针:就是在针刺完毕后,一手固定穴位, 一手持针,用捻转或直接向上提针等手法将 针拔出体外。
3、异常情况的处理
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
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 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 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滞针: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 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 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 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 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返回
三、灸法
灸法是用干艾叶捣制成艾绒,然后做成艾 炷或艾条,点燃后在腧穴上熏灼,通过温热 刺激,起到行气通经、活血逐瘀、回阳救逆、 防病保健等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
常用的灸法
艾炷灸
直接灸 间接灸 艾卷灸 温针灸
艾炷灸
艾炷灸
艾卷灸
温针灸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作用
一、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
最直接的作用。 二、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 则和手段。 三、调和阴阳 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 的
针灸治疗
针灸的治疗原则
古人对针灸的治疗原则曾作过深刻的概 括,如《灵枢〃经脉》篇说:“盛则泻 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阴阳——阳证宜针用泻法,或用疾刺法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