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笔记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108cd2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2.png)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笔记必修二内容涵盖着生物科学知识中微观世界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和代谢以及进化与环境等方面的介绍,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洞察。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结构是指细胞在组织、器官、腺体中,其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
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有细胞膜、细胞核、胞浆、细胞液以及染色体等。
细胞膜由多种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具有保护、活动、调节等功能,是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主要结构元素。
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细胞进行遗传和代谢过程的中心,其内部包含着染色体及染色体的核酸。
胞浆和细胞液是细胞的物质运输区域,是细胞体内反应的主要过程,在发育、代谢和繁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染色体是细胞遗传物质,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记录着细胞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信息,控制着生物体的发育变化。
二、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是指细胞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是不断改变物质结构和形态的细胞过程。
细胞代谢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进行基本的物质转化,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合成代谢是指细胞体内利用它们所摄入的、进行分解代谢后获得的或者储存的物质经过各种有机化学反应,由单糖、脂肪、蛋白质等基本物质合成复杂物质的过程。
其主要物质转化有:葡萄糖分解、脂肪合成、蛋白质合成、氨基酸合成等。
分解代谢是指细胞体内的复杂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由复杂物质可被分解成基本物质,如:蛋白质分解、脂肪分解、糖酵解等。
三、进化与环境进化是指生物体通过演化进程,即遗传和有性进化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物体能力改变,使生物体适应当前环境,从而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并形成新的物种。
环境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的联系,是指外部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活动。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氧气、水分、土壤成分等。
环境因素与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决定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
四、科学问题的探究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和探究,是以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科学问题探究要具有一定的步骤:观察、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理论和模型、实验、比较现象、推断结果,以及推断出未知现象等,这些步骤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
生物浙科版必修2知识点归纳
![生物浙科版必修2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4fcb2d7eff9aef8951e0699.png)
生物浙科版必修2知识点归纳2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S 、G2)和分裂期(M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各时期分裂 图(b )① 细胞分裂包括细一胞核的分裂和细胞一质的 分裂。
② 间期主要变化:完成染色体复制,结果染 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是形成染色单体。
(从 分子水平看,间期主要变化是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 质的合成③ 分裂期的特点:两消两现一散乱, 丝牵粒集赤道面。
粒裂姐妹两极走,两现 两消新壁现1、细胞周期(a )定义:连续分裂的细 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 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 程。
分为分裂间期(G1、 细胞 周期f 分裂时间长G|期:舍成気白质及核糖P S 期:DNA 的复制Gj 虬合成蛋白质J J-m - H H J -眼质分裂④ 染色体的主要变化:间期复制匚前 期出现,中期排赤道面,后期加倍,末期 形成染色质。
⑤ 染色单体的变化:形成于间期,出 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
⑥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对应 关系:染色体上无单体, 染色体:DNA :单体=1: 1: 0;染色体上有单体,染色体:DNA :单体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及意义(b )伺期中期 后期末期©■Q主哽变化DNA 复制及仃关蛋 门质合成出现染色体、 核仁核膜 晴失排在'赤逍廊t 染色怵财态粒裂蠶加均两极 出现核匕、 按膜: 染色体、加染色体昭睦丿一1I渠色怵数H 2N (4) 2N(4) 2职4)亦的DNA&2N(4r4N(N)4N(8) 4N(S) 4N(«)2 Ml染色单体数H 0-*4N(8)4N(K)小桁ft=1: 2: 2细胞增殖是生4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5、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b)(1)材料用具:洋葱(葱,蒜)根尖、10%盐酸(用于解离,解离后细胞死亡)0.01g/mL龙胆紫液(或醋酸洋红液)(两者都为碱性染料,用于染染色质或染色体(2)方法步骤:培养根尖f装片制作(包括解离f漂洗f染色f制片)f观察(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即细胞呈正方形,有的正在分裂;然后再换成高倍镜)(3)解离的目的:使细胞间果胶质层松散,细胞分离:漂洗的目的:洗去酸性的解离夜,便于后面的碱性染料染色;5制片过程中要压片,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13d526ba8114431b90dd8a6.png)
高二生物必修2第一章、孟德尔定律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 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0、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AA和aa。
可稳定遗传。
11、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Aa。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2、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3、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4、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1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15、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1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试验现象:P:高茎(DD)×矮茎(dd)→F1:高茎(Dd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DD 2Dd dd)=3∶1(性状分离)。
生物必修二每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每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cd21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5.png)
生物必修二每一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包含了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各自的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总结: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细胞的功能包括物质交换、能量转化、遗传信息传递等。
2. 组织与器官的生长与发育:- 组织是由一组相似的细胞组成的。
- 不同的组织形成了不同的器官。
- 生长是指器官体积和质量的增长。
- 发育是指细胞的定向分化和特化。
3.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是遗传信息的分子载体。
- DNA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碱基。
- DNA的复制是通过DNA聚合酶进行的。
-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转录成RNA,然后通过RNA翻译成蛋白质。
4. 生物种群与环境:- 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间内以繁殖联系为主的个体总和。
- 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5. 生物能量转化:- 光能是最基本的生物能源。
- 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 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质氧化为能量的过程。
6. 生物进化与分类:- 进化是生物种群遗传结构和性状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 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类似结构与功能等。
- 生物分类是将生物按照其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过程。
7.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生物多样性面临着破坏和减少的威胁,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以上是生物必修二每一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f317a88964bcf84b8d57b08.png)
高二生物必修 2第一章、孟德尔定律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 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0、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AA和aa。
可稳定遗传。
11、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Aa。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2、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3、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4、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1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15、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1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试验现象:P:高茎(DD)×矮茎(dd)→F1:高茎(Dd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DD 2Dd dd)=3∶1(性状分离)。
浙科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浙科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2e0f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5.png)
浙科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4.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5.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二、生物分子1. 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2.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
3. 核酸包括DNA和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脂质包括脂肪、类固醇等,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2.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3. 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变化的主要原因,可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4. 进化论解释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物种的起源。
5.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四、生物的分类与生态1. 生物分类基于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点,分为不同的等级。
2.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
3.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 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了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
五、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生长发育包括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等过程。
2. 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3. 光合作用是植物能量获取的主要途径。
4.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六、动物生长发育与繁殖1. 动物生长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幼体成长和成熟等阶段。
2. 动物的生殖系统负责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过程的进行。
3. 动物行为包括取食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等。
4. 动物的迁徙和冬眠是适应环境变化的两种生存策略。
七、人体生理与健康1. 人体生理包括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运作。
高一生物必修二浙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二浙教版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f312c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4.png)
高一生物必修二浙教版知识点归纳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必修二是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涵盖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调节、遗传与进化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学的基础。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溶液。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细胞活动的调控。
细胞内有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它们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调节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机制。
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起到了关键作用,主要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细胞膜上的受体能接收外界的信号物质,进而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调节细胞的活动。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系统,它们通过激素和神经信号的传递,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行为。
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遗传是物种延续与变异的基础,主要通过基因传递。
基因是决定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它们位于染色体上。
遗传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的突变和基因的重组。
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主要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性突变实现。
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物种演化的理论,为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一生物必修二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上述知识点,还需要培养一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和推断,进一步加深对生物现象的理解。
在实验中,学生们需要学会设计实验、操作仪器、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
科学思维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素养,它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归纳和推理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解决生物学问题。
通过对高一生物必修二浙教版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生物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挑战的学科,它不仅拓宽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也促进了人类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
(完整word版)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6b30d81b52acfc789ebc9f3.png)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概括第一章孟德尔定律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4)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5)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表现型(7)基因型(8)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9)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10)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11)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12)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复习提纲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15731110722192e4536f672.png)
第2节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YYRR 1/16YYRr 2/16Y_R_)YyRR 2/16 9/16 黄圆YyRr 4/16)yyrr 1/16 1/16 绿皱YYrr 1/16Y_rr)YYRr 2/16 3/16 黄皱yyRR 1/16yyR_)yyRr 2/16 3/16 绿圆2.常见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人工去雄步骤(1)母本的花粉未成熟前就去掉(2)套袋,防止外来花粉(3)等母本雌蕊成熟后接受父本的花粉(4)套袋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2)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2)](https://img.taocdn.com/s3/m/28094389be1e650e52ea99d1.png)
肾上腺激素功能:
⑴、肾上腺雄激素:能帮助人的身体快速生长,使肌肉发达,皮肤下面积存脂肪,对体毛的长出和声音的改变都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激素男孩女孩都有,但对女孩来说更重要。
⑵、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②、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③、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
舒张同时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应急时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
④、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葡萄糖与脂肪酸氧化过程增
强,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对能量的需要。
性激素的功能:
⑴、促进性器官发育,维持其成熟状态。
*里产生的雄性激素:可促进男子主性器官和副性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其成熟状态。
卵巢里产生的雌激素:可刺激和促进子宫、输卵管、*、*等*官的发育、成熟,并维持其成熟状态。
卵巢里产生的孕激素:与雌激素配合,两者协同完成女子的月经和生殖生理过程。
⑵、促进第二性征出现
血糖浓度,健康人为80—120mg/dL(或0.8—1.2g/L)。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b570ec48b84ae45c3b358c8b.png)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重难点第五章课文目录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第三节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知识点详解】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1、生物在类型上具有多样性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一种自然的类群。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判断生物个体间是否同一物种的标准:是否存在生殖隔离2、生物在模式上具有统一性生命特点: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进化和适应环境等分类学:亲缘关系越近,结构和功能越相似。
起源:有共同祖先。
细胞:由真核或者原核细胞组成。
分子: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蛋白质;二、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1、统一性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同一祖先发展而来,遗传使所有的生物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2、多样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展成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发展出多种类型。
三、进化论观点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成另一物种。
2、同种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4、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发展而来合理的解释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四、小结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多样性:类型上统一性:模式上【经典例题】例1、东北虎和华南虎的形成是因为()A、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B、存在生殖隔离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答案:A例2、下列叙述符合特创论观点的是()A、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由上帝创造的B、物种一经创造可随环境发生变化C、不同物种间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D、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答案:A例3、现在地球上生物种类达200万种之多,对如此众多的生物,符合进化论的解释()A、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是相同的B、本来就存在众多物种,他们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保持不变C、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便很快形成不同的物种D、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可形成多个物种答案:D例4、食人鲳是外来物种,如果让其进入我国的河流自然生长,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食人鲳相比()A、没有任何变化B、很快产生生殖隔离C、进化方向可能发生变化D、与我国河流中鱼类杂交产生新物种答案:C例5、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高度同意性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B、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DNA等生物大分子的连接方式相同C、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动物、植物、真菌三者的生物体结构不同答案:D例6、对于人和大惺惺的骨骼可以说明()A、同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B、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C、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D、人类与大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答案:C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知识点详解】一、进化的动力——选择人工、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生物普遍存在变异—>人们根据自己需要—>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数代选择所需变异被保存—>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生物普遍存在变异—>影响存活与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数代选择,适应环境的所需变异被保存—>进化,新物种产生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的解释•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adec0c700abb68a882fba5.png)
【一】甲狀腺激素功能:⑴、促進生長發育(作用最明顯是在嬰兒時期)⑵、促進新陳代謝:產熱效應,提高組織的耗氧量,增加產熱。
⑶、正常劑量時甲狀腺激素主要是促進蛋白質合成;大劑量時促進糖的吸收和肝糖元的分解,升高血糖,促進脂肪酸氧化,促進蛋白質的分解。
⑷、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
⑸、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由碘缺乏或甲狀腺結構病變引起)①、嬰幼兒時期缺乏:發育不良,尤其腦發育有缺陷,人患呆小症。
②、成年後缺乏:人表現為食欲不振,體態臃腫,代謝緩慢,智力衰退,反應遲鈍等。
③、成年後過多:表現為食欲旺盛,代謝旺盛,體溫偏高,身體消瘦;反應敏捷,性格暴躁等甲亢症狀。
④、若飲食缺碘,則可能同時發生甲狀腺增生腫大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地甲症。
胸腺素功能:與免疫有關。
培育T淋巴細胞:骨髓的淋巴幹細胞通過血液進入胸腺中分化發育成T淋巴細胞。
胰島激素功能:⑴、胰高血糖素: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促進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進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
⑵、胰島素:抑制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進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
促進肝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⑶、胰島素分泌異常:胰島素分泌不足,機體糖代謝障礙,細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困難,出現高血糖,進而發生糖尿。
胰島素嚴重不足,機體患糖尿病。
【二】1、內分泌腺結構特點:沒有導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毛細血管。
2、下丘腦激素功能⑴、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促甲狀腺激素⑵、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⑷、生長激素釋放激素(CRH):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生長激素⑸、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垂體釋放,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促進其對水分重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概括第一章孟德尔定律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4)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5)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表现型(7)基因型(8)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9)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10)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11)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12)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YYRR×yyrr↓ ↓F1:黄圆F1: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Y--R-- yyR--Y--rr yyrr9 :3 : 3 : 1 9 :3 : 3 :1在F2 代中:4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半纯半杂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基础习题1、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1 / 8B、1 / 16C、3 / 16D、3 / 8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B、1:1:1:1C、3:1:3:1D、3:13、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A、WwDd×wwddB、WWdd×WWddC、WwDd×wwDDD、WwDd×WWDD4、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三黑一白性B、全部黑色C、三黑一白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5、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YYRR和YYRrB、YYrr和YyRrC、YYRr和YyRrD、YyRr和Yyrr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形成过程总括: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成着丝点分裂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染色体2N 2N N 2N N NDNA 2C 4C 4C 2C 2C C C同源染色体①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④交叉互换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答案:有丝前期 减Ⅱ中期 减Ⅰ后期 减Ⅱ中期 减Ⅰ前期 减Ⅱ后期 减Ⅰ中期 有丝中期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一、萨顿假说: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②成对存在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红眼 X W X W X 白眼X w Y X W Y 红眼 X W X w红眼X W X W :红眼X W X w :红眼X W Y :白眼X w Y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解释(见课本34页)第三节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实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V D 佝偻病 伴Y 染色体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人类中的毛耳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 隐性遗传的特点:① 男 >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 显性遗传的特点: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 遗传的特点: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 隐:色盲、血友病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患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患病为伴性。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显:多(并)指四、遗传图的判断致病基因检索表A1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B1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 …………常染色体B2与性别有关C1男性都为患者……………………………Y染色体C2男多于女…………………………………X染色体A2 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显性基因D1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D2与性别有关E1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E2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倍) ……………X染色体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双螺旋本质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的遗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