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小城镇向小城市转变面临问题的研究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和对策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和对策1. 引言1.1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新经济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城市的代表,新经济发展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经济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科技含量,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经济的发展无疑可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和人才流入成都,推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新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上,更体现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上。
只有不断推动新经济发展,才能使成都市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2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背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市副中心,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创业城市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成都市新经济发展正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成都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作为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成都市连接了西南和西北地区,具有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
成都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便利了城市的对外联系和国际合作。
成都市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优质的创新环境。
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中心,拥有众多优质高校和科研机构。
成都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生态。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正朝着更加繁荣和创新的方向迈进。
随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持续创新,相信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 正文2.1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新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
可行性研究报告成都成都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枢纽。
近年来,成都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对成都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估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可行性。
一、城市概况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是四川省的省会。
全市下辖 20 个区(市)县,总面积 14335 平方千米。
截至_____年,常住人口超过 2000 万。
成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其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西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
二、经济发展1、产业结构成都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多个支柱产业。
同时,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也在迅速崛起。
近年来,成都的服务业发展迅猛,特别是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表现出色。
2、经济增长过去几年,成都的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_____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_____亿元,同比增长_____%。
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前列。
3、创新能力成都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城市建设1、交通设施成都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拥有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内少数拥有双机场的城市之一。
铁路、公路交通也十分发达,地铁网络不断拓展,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2、城市规划成都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积极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
通过合理规划,提高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宜居性。
3、生态环境成都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设了众多公园和绿地,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社会民生1、教育资源成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较高水平。
有众多知名的中小学和高校,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王敏鸽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9期摘要: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改革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形成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改革投融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产业化,增强城镇建设的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制度改革;对策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069-02城镇化主要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6%,超过50%的中国城镇化正在驶入加速的快车道,然而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乡分割严重,二元结构明显改革开放后,先富带后富的政策使得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后备力量。
但是在随后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却造成我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后果,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分割严重,贫富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
因此,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分割化的现象成为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
同时,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而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在这种背景下,农民进城只是身份变了,居住地变了,不能享受同等的福利,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一大批进城农民由于缺乏资金或技能,很快就沦为城市贫民。
所以,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外在的城镇化,是以城镇人口数量提高为目的的城镇化过程。
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5篇)
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5篇)第一篇: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外市场需求每况愈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逐步转向国内,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措施。
专家认为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在小城镇, 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最终落脚点也在小城镇建设上。
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小城镇房屋、道路等建设,能够直接拉动建筑建材等行业发展和冶金机电等产品需求,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小城镇在启动农村市场方面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够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村消费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内外的各种城市发展经验也都表明,小城镇在推动城市化进程,拉动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进一步摆脱小城镇发展的束缚,加快小城镇发展速度,提升小城镇建设品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联系新晃县的实际,对小城镇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的对策建议。
一、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东部地区借助地缘优势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2008年全国千强镇评选,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占据绝大多数,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能入围的镇却寥寥无几, 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明显,从而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往往是东总沿海地区的一个乡镇的人口和GDP就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县或地级市。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巫待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由于政府功能不完善,加上各种自然原因导致的小城镇发展的自发性,致使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总体指导不明确,具体表现在:缺乏合理规划,特色不够鲜明。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第一资源,由于受资金、人才及观念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普遍存在起点不高、定位不准、观念不新等问题。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小城镇规划对于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国目前小城镇的发展到底如何呢?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好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呢?本文将探究一二。
【关键字】小城镇;发展;问题1.我国小城镇的发展状况目前,全国共有18000个乡镇,30000个集镇区。
我国小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作为连接农村和城市的特殊地域,小城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城镇可以吸纳农村富余人口,避免他们盲目流入大城市;农民迁入小城镇,其原有的耕地可以让出来,可以使大规模的城镇化及交通、水利建设中减少一些土地后人均土地不至于降的太多;成为县级城市联系农村的纽带,促进城乡交流,逐步打破城乡经济的二元化结构,促进城乡差别的缩小,及城乡空间的逐步融合,通过小城镇扩大农村工业及消费品的市场、扩大内需,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可以改善乡镇工业过于分散的布局,全国乡镇企业80%分布在自然村,20%集中在城镇。
如果将分布在自然村的乡镇企业向适当的小城镇集中,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并促成企业的升级换代,改善环境状况。
2.小城镇的发展现状2.1 规划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弹性差目前小城镇的发展依赖于规划,但是有些小城镇规划设计让人担忧。
规划时完全忽略了小城镇的现状情况,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特色而盲目追求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未把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而不顾客观事实,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盲目扩大用地面积,盲目拆迁旧宅毫无考虑到居民的搬迁问题[1]。
2.2 忽略城镇地域特色,规划布局呆板,千遍一律在我国有成千上万个小城镇,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各异、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因而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但近10年来,许多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趋同一面,不管地形、地貌,道路多以棋盘式为主、布局模式也均死板教条,没有创新点,公建都以四方、条状格局,没有特点,失去了小城镇本身应有的特点,不能吸引人,也会丧失了发展中的机遇。
XXXX年当前小城市培育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可编辑).doc
XXXX年当前小城市培育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可编辑)当前小城市培育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小城市培育建设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重大战略决策出台了《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等文件成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大举措。
为掌握小城市培育建设和政策落实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近日我们第三调研组对诸暨市店口镇、东阳市横店镇和义乌市佛堂镇三个试点小城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在深入实地调查、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就小城市培育工作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一、店口、横店、佛堂小城市培育建设情况和基本经验近年来诸暨市店口镇、东阳市横店镇、义乌市佛堂镇抢抓机遇因地制宜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发展之路。
店口镇以产业集聚推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带动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产业与城市互促共进的发展之路。
店口镇毗邻XX、绍兴有“五金之乡”之美誉。
XX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综合经济实力居省“百强镇”第位全国“千强镇”第位。
店口镇有家中国强企业和上市公司、家超亿、家超亿、多家规上企业初步形成了铜加工、管业、汽配、制冷四大产业集群以全市的土地创造了的工业总产值、的财政收入。
近年来店口镇积极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大胆尝试“民资造城”先后筹资多亿元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有全省首个镇级日处理能力吨的垃圾焚烧厂、全省首条镇级天然气管网、全省首家镇级商业综合体、全省首个镇级现代数码影城、全省首家镇级四星级现代化农贸市场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汽配水暖集散基地。
店口镇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试点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现代示范建设试点镇。
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园林相关一、存在的问题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建制镇19811个,建制镇数量已超过乡的数量,占乡镇的比重达50.7%。
迅速发展的小城镇已经成为聚集乡镇企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的压力。
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
1.规划滞后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然而在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建设而轻视发展规划的状况。
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2.小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有些小城镇规模过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利的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弱。
3.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因素依然存在(1)小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过于单一,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目前,虽然从全国来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
各类企业、个人参与投资的很少,在吸引社会资本上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
据有关部门测算,小城镇建设每平方公里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服务设施等)至少需要2.5亿元,在当前的财政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镇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上的投入力度还受“吃财政饭”状况的制约,资金短缺不利于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2)市场尚未在小城镇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土地是小城镇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但在小城镇建设中,用地大都以协议出让为主,很少进行土地的挂牌拍卖出让,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小城镇建设使用土地普遍存在廉价、土地使用率低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对成都市的意见建议
对成都市的意见建议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提出,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建议:
1.交通拥堵问题:成都市近年来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高峰时段。
建议增加公共交通设施,如地铁、公交等,并优化交通线路,提高公
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同时,可以鼓励市民采用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2.城市规划与绿化:成都市在城市规划和绿化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仍有一些区域存在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建议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和绿化工作,提
高城市的整体美观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3.文化遗产保护:成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宽窄巷子、锦里等。
建议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同时推广成都的文化旅游,吸引
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4.教育资源配置:成都市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区域的学校资源较为紧张。
建议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和公平性。
5.人才引进与培养:成都市近年来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
建议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
来蓉发展。
同时,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和留用,提高城市的人才竞争力。
6.社会治理创新:在社会治理方面,建议成都市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社
区建设,提高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
以上仅是一些可能的建议,具体还需要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来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措施。
发展小城镇的九大问题与对策
在对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人们认为:问题的出现,有操作上的原因,有政策上的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所以,要推进小城镇的发展,操作、政策、体制都有待于调整和完善,要从多方面入手;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民进城的重要条件,社会保障的重点是建立小城镇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既无后顾之忧,又有进城之乐;
对策九,改革小城镇行政制度,完善政府职能;专家们指出,搞好小城镇的建设管理,必须实行以增强镇政府总揽全局能力为内容的改革,政企分开,事权财政统一,完善政府的功能;
除以上对策外,专家们还提出,小城镇的发展应注意土地的集约使用、水资源条件、环境保护、发展特色城镇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对策七,修订设镇标准,明确城乡界线,引导镇区合并;我国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设镇标准较低;再加上一些未达标而设置的镇,使建设镇的数目大增,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提高设镇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在修订的标准中除人口指标外,应增加经济指标,如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通过对指标体系的修订,使小城镇的质量得到提高;
九大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城镇的发展,是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在新设的建制镇中90%以上是撤乡建镇,通过改变名称,使镇的数量增多;陈酒新封所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根本的一点是小城镇的城市功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能适应城市化的需要;
问题一,一些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无序,出现了过于密集、规模过小的状况;撤乡设镇使一些不够设镇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乡也变成了镇,据测算,大约有1/4以上的镇达不到设镇标准,造成了“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城又像村,村又像城”的现象;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小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沿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轨迹进行的。
在旧中国,由于农村的商品生产尤其是手工业商品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使一些村庄发展成集镇,一些集镇发展成为小城镇。
但是,旧中国的农村商品生产,与其说是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所促成,不如说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造成的怪胎。
当时的大多数农民虽然已经变成资本支配下的小商品生产者,农民的血汗虽然有一部分变成商业资本和帝国主义者的超额利润,但这种生产决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因此农村经济和小城镇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掠夺,再加之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袭击,致使农村经济日益凋蔽,集镇和小城镇经济也萎缩不振。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小城镇问题的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十五”计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目前,国内学者对小城镇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小城镇发展的意义和地位(一)关于发展小城镇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小城镇发展意义做了大量研究,大多数学者都高度评价小城镇在中国城市化道路中的意义,甚至认为“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1996年国家计委规划司课题组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从战略高度上论述了发展小城镇在我国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
第一,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战略性选择;第二,小城镇发展对20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是一个城市化问题,而且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它在实现我国的两个根本转变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第三,发展小城镇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它触及了农村最深层次的、最困难的问题,对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从根本上加强了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健全功能、突出特色”的要求,明晰发展布局,完善基础配套,壮大镇域经济,改善乡村面貌,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产业合理、有序平安的新型城镇,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途径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小城镇管理一、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
小城镇在协调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一)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
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作为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的纽带,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试论当前小城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试论当前小城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作者:徐树全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摘要: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发达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小城镇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一环。
目前小城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进入人们小城镇的生存权利、发展预期的还不确定,科学合理的多元投资机制还没形成,助长了小城镇“摊大饼”式建设用地。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问题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F291 文章编码小城镇建设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长远战略意义,从《中共中央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小城镇发展问题以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均对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
因此深入思考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对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1、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大路径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发达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一环。
目前,城市增容扩量有限,中国大中城市的进入门槛过高,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将极大地缓解了大城市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的压力,推进了资源与环境更加协调的产业布局和城镇体系的形成。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小城镇建设不仅仅影响着5多亿城镇居民的福祉,更是一个决定着十几年内中国几亿农民最终命运的重大路径问题。
2、根本化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三农”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低收入的农民、低效率的农业和欠发展的农村。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问题关键不在农业本身而在农业之外,在于提高每个农业劳动力的资源占有量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内部分工社会化,从而大规模地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
对小城镇发展和建设问题的思考
此外 ,城镇是吸收农村剩余 劳动力 、 提 高农 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小城镇 的发展能够 带来 农村人均 占有 资源的增 加 , 提高农业劳 动 生产率 ,促进务 农农 民的收入 有较 快增 长。尤为重要 的是 , 发展小城镇 , 建立和完善 ●王 彬 科学技 术 、 文化教育 、 育卫 生、 体 商业 服务等 设施 , 有利于广大农 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 的提高 , 更好地发挥农 民主体作用 , 从根本 上解 放和发展农村 生产力。 小城镇建设具有广泛而丰富的内涵 , 包括人 口的聚集 、 区域的扩张 、 生产要素 的集 中、 功能 的完善 、 经济社会的繁荣 以及 生产生活方式的转 变, 必须坚持统筹规划 、 合理布局 、 因地制宜 、 各具特色 、 协调发展 。 三、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思路
点:
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存在一系列 问题亟 待解决 , 如规划滞后 ; 小城镇 规模偏小 , 功能不完善 , 城镇 吸引和带 动能力不强 ; 制约小城镇发 展的体 制性 、 制度性 因素依然存在 ; 部分小城镇 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等 , 小城镇 的规划建设需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因此 , 选择正 确的道路 , 以正确 的思路进行小城镇规划建设尤其重要 。 党的十五届三 中全会指出 ,发展小城镇 , “ 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一个 大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 城镇化 ” “ 。“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 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从推进城镇化 战略 的高度明确了小城镇建设 的重 要地位和作 用, 明了新时期小城镇 建设 为解决“ 指 三农” 问题服务的发展 方向和要求。紧紧围绕“ 三农” 问题 , 以优 化农 村产业结构 、 繁荣农村经 济、 增加农 民收入 、 改善农 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推进城镇化为 目标 , 充分运 用市场机制 , 有重点地加快小城镇建设 , 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总体 提 水平 , 逐步实现“ 以城固农 、 以城促农 、 以城 助农 、 以城带农” 的小城镇建 设新 局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 于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若 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 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 , 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 , 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 展的指 明确 导思想 、 标 任务 、 大原则和战 略举措 , “ 目 重 对 三农” 工作 做 出了重大部 署,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走 形成城 乡经济 社会 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 。 四、 小城镇建设与“ 三农 ” 问题 农业 、 村和农 民问题 , 农 始终是我 国革命 、 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 。 当前我 国“ 三农 ” 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 。 要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 ” 问题就 必须统筹 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 , 而在发展 中壮大 县域经济 , 加快城镇化进 程, 又是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载体 。 1 国“ . 我 三农” 问题现状 。“ 三农” 问题一直是 困扰我 国建设、 改革 、 发 展和稳定 的热点问题。当前 , 三农 问题主要困局的表现在人 口压力 与经 济、 社会 发展 的不协调 、 社会资源压 力与 内在发展动力 的不足两个方面。 2 O世纪 9 O年代 中期 以来 ,我 国农业 和农村经济发 展进入新 的阶 段 , 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已经发 生重 大的变化 , 制 即从 以往 的资 源约束为 主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与此相联系 , 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主 要 问题 , 已不再是农产品能不能生产 出来 , 而是生产 出来的农产 品能不 能卖掉 , 以及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否则 , 就会导致农业增 产农 民不增收 , 甚 至歉收 。一段时间以来 , 由于我 国农业就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演进、现状和对策研究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演进、现状和对策研究一、演进历程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镇化为核心,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突出生态、公平、智慧和共享等特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镇化形态。
四川省的新型城镇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四川省主要发展了一些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和若干个地区性城市,城镇化率逐渐提高。
2.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全省城镇化率迅速提高,形成了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眉山、宜宾、内江、自贡等城市相互联系的城市群,经济、人口、城市规模和布局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发展。
3.微调阶段:21世纪初至2016年,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概念转向人口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率逐渐趋于稳定,城市规模和实力有所提升,棚户区改造、城乡融合、城市环境等问题受到重视。
4.深入推进阶段:2016年至今,四川省加强了城市群建设,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
同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现状分析目前,四川省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城市规模呈现疏松发展状态。
近年来,四川省在城市群建设、城市环境整治、农村人口城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城市规模分布不均衡,中小城市发展困难。
2.城市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不断加剧,城市管理亟待提升。
3.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人口城镇化比例偏低。
4.城乡间福利分配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无法提高。
5.城市群发展缺乏协调性和整合力,机制不健全。
三、对策建议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有序、高质量发展,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1.加强城市规模和规划管理,完善中小城市发展环境。
2.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3.推动城市环境整治,提高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4.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支持农民增收和就业。
成都市城镇化问题研究
成都市城镇化问题研究一、引言城镇化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城镇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拥堵、房价飞涨、农地流转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
本文从成都市的角度出发,对成都市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
二、城镇化背景成都市位于中国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及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成都市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底,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1639.7万人,城镇化率为78.3%。
三、成都市城镇化现状1. 城市扩张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成都市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扩张也日趋明显。
城市扩张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城市里的空地日趋减少,城市生活成本也日趋提高。
2. 居民户籍问题由于成都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很多人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户籍制度限制仍然存在。
这个问题使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限制,很多常住居民不断加入“被流动”的行列。
3. 城市交通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起来。
尤其是高峰期的堵车现象让成都市的居民们倍感折磨。
四、解决成都市城镇化问题的建议1. 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可以通过调整城市规划以及科学开发城市的空间来优化城市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2. 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应该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消除户籍限制,让更多的农民工享受到城市政策,以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成长的空间。
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城市居民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可以发展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公共交通工具,推广大众化的化能源工业、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
五、结语成都市的城镇化进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成都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而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用于评估各种项目和决策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成都市未来发展方向和现有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二、背景分析成都市地处西南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近年来,成都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西部地区经济中心。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成都市也面临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三、可行性研究目标1.评估成都市现有项目的可行性,包括交通、能源、环境等领域的项目;2.确定成都市未来发展方向,并评估未来项目的可行性;3.对成都市现有政策和法规进行分析,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
四、可行性研究方法1.收集数据:通过调查和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经济指标、人口数据、环境数据等;2.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找出潜在问题和矛盾;3.制定模型:基于分析结果,设计适当的模型,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量化评估;4.风险评估: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五、可行性研究结果1.成都市现有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显示,交通领域的项目相对较好,但仍存在拥堵等问题;能源领域的项目存在供需矛盾,需要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环境领域的项目需要更多的环保措施。
2.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成都市未来发展方向:建设绿色智能城市、打造宜居生态环境、促进创新创业等。
3.对现有政策和法规进行分析后发现,一些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成都市发展的需要。
六、建议和措施1.在交通领域,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推广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优化交通网络,减少拥堵。
2.在能源领域,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在环境领域,加大环保力度,改善空气质量,加强生态保护。
4.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法规,为成都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中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分析
中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分析作者:金丽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11期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必经阶段,也是推动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城镇化水平超过70%的国家,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对于我国这样人口规模巨大、疆域辽阔且区域差异显著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过程中,中小城镇发展是一个关键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一、制约中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分析制约中小城镇发展因素是综合的,即有市场经济内在发展的客观的因素,也有人为的主观的因素,这些因素构成城镇化发展问题产生的最直接的制约及瓶颈因素,分析及认识清楚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小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
1.中小城镇发展首要的制约因素是资金问题。
中小城镇发展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投入,但是,我国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城市的政府掌握大规模的资金,或者具有较强调配筹集财力和物力的能力和条件,而中小城市往往在筹集资金方面却有较弱的条件和能力。
一般来说,大城市占用更多的资源,导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发展落后。
2.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低、产业的发展基础薄弱是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决定因素。
城镇发展水平和规模取决于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水平高,即服务业和工业化水平高,那么,这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将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所以,对于立足于带动广大农村发展的中小城镇化建设受制约的核心因素是非农产业发展不足,由于非农产业发展落后,产业结构层次低,许多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些乡镇几十年来的城镇化都在原地踏步,许多小城镇几十年都没有什么变化,其深层次上是产业发展缓慢。
那些发展好的城镇往往有好多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是这些城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根基。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载体,没有产业作为基础,城市的基础设施、市政等建设也是没有根基。
3.城镇化发展布局和规划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郊小城镇产业发展战略浅析以成都市天回镇为例
城郊小城镇产业发展战略浅析以成都市天回镇为例作者:文风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4期【摘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城郊型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敏感区域,本文以成都市天回镇为例,初步分析城郊型城镇在城市满覆盖建设趋势下主导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与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郊;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战略城郊小城镇作为城市边缘上的小城市,是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敏感区域,对城市的依赖性更大。
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是农业人口稠密地区小城镇,以特色加工型农业为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依托大城市,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来振兴小城镇的经济。
1 城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天回镇是成都市的粮、油、菜及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现代城郊农业格局。
天回镇地理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现已引进企业10多家,工业在全镇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已初具规模。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天回镇国内生产总值22.423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60%,第一产业2.4844亿元,第二产业18.9006亿元;第三产业1.0389亿元。
三大产业构成比例为11.1%:84.3%:4.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6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42元。
可以看出,天回镇的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第二产业构成比例较大,但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2 天回镇主导产业发展特点与问题2.1 特点①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
天回镇南部毗邻成都市中心城区,受到强大的辐射影响;尤其是成都市北部商贸城的建设,将给天回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②拥有很好的生态环境资源。
都江堰水系毗河在镇域内流域长度约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50米。
生态景观条件十分优美。
③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部分道路已达到城市道路等级;全镇已开通公交环线,极大的方便了全镇的交通联系和物资交流。
④镇区建设速度快,面貌较新,建设标准较高。
镇区是成都北部地区适宜居住的地段,目前正处于土地开发高速增长期。
成都变化调研报告
成都变化调研报告成都市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成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总结成都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成都市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成都市逐渐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吸引了很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的进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截至2020年,成都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0万美元,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得益于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的开放政策和优质的发展环境。
其次,从文化方面来看,成都市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底蕴。
市政府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建设了一批文化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同时,成都市还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以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企业。
例如,成都跳蚤市场、成都欢乐谷等文化活动和景点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关注。
再次,从社会方面来看,成都市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交通系统更加便捷,居民的出行时间大大缩短。
同时,成都市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
社会治安也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城市的安全指数不断提高。
成都市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感得到了显著增强。
最后,成都市的变化对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流入。
同时,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城市软实力的增强。
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可以说,成都市的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综上所述,成都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些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
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描述小城镇发展是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 人口流失问题:由于小城镇相对缺乏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设施,大量人口流失至大城市,导致小城镇人口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2. 基础设施不完善:小城镇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潜力。
3. 产业结构单一:小城镇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缺乏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能力。
4. 公共服务不足:小城镇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或者来到小城镇工作和生活,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小城镇的人力资源质量。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状况。
建设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供水、供电设施建设,保障居民和企业的基本需求。
3. 推动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小城镇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吸引外来投资,提高小城镇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小城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丰富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 加强政府规划和管理能力: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小城镇发展的指导和监督。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小城镇向小城市转变面临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10-29T14:56:32.0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甘甜[导读] 摘要:成都市城镇化率总体水平较高,增幅较快,在2013年已经达到69.4%,在全省排名第一。
成都方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15
摘要:成都市城镇化率总体水平较高,增幅较快,在2013年已经达到69.4%,在全省排名第一。
由于人口快速向中心城区集中,造成成都市人口分布呈现出“哑铃”结构,即“两头大,中间小”状态,中心城区和农村地区人口聚集多,县城和众多小城镇人口聚集少,特别是很多小城镇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和公共服务配套造成人口聚集能力软弱。
造成“大城市太大,小城镇太小”的不合理城镇体系优化调整乏力,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环境、资源、要素的布局及利用效率难以实现最优化。
突破目前城镇化瓶颈,成都应加强二三圈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根据成都实际,重点是将一批区域中心城镇发展为小城市,推动产业在小城市布局,企业向小城市集中,人口向小城市集聚,发挥小城市对周边乡镇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市域城镇体系优化。
关键词:城镇化,小城镇问题,向小城市转变
一、小城镇市建设作用与意义
(一)小城市是成都市农业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变的过程,因此城市化的重要核心是人口的城市化,但在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周边小城镇是承接人口转移的重要地带,是转移过程吧的重要承载地。
(二)小城市是成都市市域城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成都市的小城镇发展非常有利于中心城市的发展。
一方面,小城镇可作为农业人口进入中心城市的过渡站或中转站,相比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生活成本较低,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可有利于部分产业和就业人口的转移;另一方面,小城镇往往分布在中心城区周边,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小城镇据此开发出的旅游观光、疗养等产业可为中心城区提供服务。
(三)中小城镇是成都市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成都市的城市扩张发展,已经遇到不少瓶颈与挑战,土地、环境等资源已经达到承载上限,而大力发展周边小城镇则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的发展压力与环境承载压力,周边城镇更有条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与中心城市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实质发展。
二、成都市小城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区域之间差异较大
受资源环境、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市、县(区)支持力度等因素影响,成都市确定的重点建设小城市发展不均衡,淮口、青城山两镇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淮口镇的能源、纺织印染产业和青城山镇旅游业发展较好,在区域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安德镇、羊马镇、羊安镇、寿安镇、濛阳镇、新繁镇等处于第二梯队,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沙渠镇和清泉镇处于第三梯队,工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清泉镇还属于典型的农业镇,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城镇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与其他小城市还有很大差距。
小城市间发展的不均衡给成都市定制关于小城市支持政策带来很大的困扰,统一的政策可能加大小城市间发展的差距,不利于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城镇面积和人口、经济总量的差异诚然有先天基础条件的差异,如新繁镇、淮口镇历史上就是县治、区域中心,早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基础,具有聚集和辐射效应。
能够快速成长的动因是产业布局合理、定位准确、要素配置足,产业的快速聚集推动了城镇的快速成长。
因此,成都市以构建新型城镇体系,调整选择小城市试点镇既考核已具有的基础条件,也考虑长期发展的条件极其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需要,拟定选择条件和标准,以城镇职能确定城镇地位,即使一些现状基础条件好、规模较大的城镇并未列入小城市范围。
今后应该侧重对起步较晚、基础条件较差的小城市的支持,促进缓慢镇的产业培育和集聚,加快成长。
(二)规划编制滞后,各种规划间的衔接性较差
各类规划是小城市建设的行动指南,保证规划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是推进小城市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因成都市小城市的遴选、发展方向和职能定位不断调整,其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等专项规划制定及修编随之变化不定,均不同成都存在着规划滞后,规划缺失、规划不科学、与上位规划冲突等问题。
同时,由于有关小城市的各类规划由不同的部门牵头指导、审定,例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分别由发改、规划、国土三个部门负责编制,由于部门和专项规定的局限性,造成规划之间难以衔接落实、落地。
规划之间的冲突造成了小城市在土地利用难、产业选择摇摆不定等方面问题。
(三)一些小城市存在着产业定位不清晰、产业选择摇摆不定问题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和严格的规划管理,以及政府对产业选择认识的局限性和换届等问题,造成小城市在产业选择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主导产业频繁更改。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小城市忽略本地实际发展情况,追求大项目、快项目,调整原定主导产业,因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论证,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又重新调整,既造成了资源和投资的浪费,也耽误了发展机遇。
(四)小城市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在调研中发现,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权主要在县(区)政府,作为小城市建设主体的镇政府承担更多的是社会管理职能,在“扩权赋能”的改革试点中,大多数小城市纳入试点范围实施了改革,区(县)下放很多行政管理事务性责任,而土地、财政等实质性权利还保留在上一级。
“扩权”做得较多、较快,“赋能”做得较少、较慢,权责不对等、权能不对应、事权与财权人权不匹配,小城市建设发展仍缺少自主权。
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城镇功能存在着不完善、不配套问题,难以发挥对卫星城、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承接和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部分小城市旧城区改造困难较大,制约了城市功能完善和形象提升。
三、促进成都市小城市发展的建议
(一)重规划,促创新,为中小城镇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小城镇的发展应该遵循与中心城区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匹配中心城区的实际需求,而中心城区在制定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周边城镇的协调匹配,不可以邻为壑,制约周边城镇的发展,要在环保、财政、产业规划等方面为中小城镇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撑。
(二)重市场,转职能,寻求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平衡点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是资源要素的集聚和优化配置,小城市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关键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在土地供给、融资和环保等方面深化市场改革,形成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弱化经济建设职能,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新行政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型公共服务型政府。
(三)重产业,保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是推动农村人口转型的根本动力,小城市利用自身资源禀赋方面的优势,吸引产业、就业人口、社会资金等,与中心城区协调发展。
尤其是重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积极承接大城市服务业的溢出与转移。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条件的小城镇可以优先发展现代旅游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现代产业,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限制“三高产业”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参考文献:
[1]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探索[J].新东方,2012(6).
[2]姚淑琼,强俊宏.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红旗文稿,2007(19).
作者简介:甘甜(1988-),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经济学硕士,就职于成都方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