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缺血性结肠炎讲课PPT课件

缺血性结肠炎讲课PPT课件
摄入
药物治疗:遵 循医生指导,
按时服药
心理护理:保 持良好心态, 减轻焦虑和压

患者教育:了解缺血性结肠炎的病 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提高自我认 知和预防意识。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包括饮食、运动和作息等方面, 以降低患病风险。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炎症反应:缺血性结肠炎发生时,肠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和 渗出。
细胞凋亡:缺血性结肠炎过程中,肠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修复过程:缺血性结肠炎恢复过程中,肠道上皮细胞通过再生和修复过程,恢复肠道黏 膜结构和功能。
免疫应答:缺血性结肠炎发生时,肠道免疫系统发生应答,参与炎症和修复过程。
持治疗
PART FIVE
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保持血压、血糖稳定。 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增强身体免疫力。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降低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风险。
定期检查:定 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
结肠炎症状
饮食调整:避 免刺激性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
果。
加强缺血性结 肠炎的早期诊 断和预防,以 降低疾病的发 生率和影响。
深入研究缺血 性结肠炎的病 因和发病机制, 为未来的治疗 提供更多的思
路和方案。
关注缺血性结 肠炎患者的心 理和社会支持, 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和治疗
效果。
汇报人:
发症
手术方式:切 除变结肠段 及周围组织,
重建消化道
手术效果:有 效治疗缺血性 结肠炎,降低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经过积极抑酸、止血、抗炎、营养 支持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好转, 且病情逐步恶化,大便隐血持续阳 性,血红蛋白及白蛋白进行性下降, 20天内Hb下降至70g/L,TP降至 37g/L ,ALB下降至14 g/L,并出 现全身浮肿、胸腔积液及肺部感染,
第41页/共45页
•胸部CT:双肺底间质性炎症, 双侧胸腔积液,主动脉、头臂干 及冠状动脉壁点状钙化灶。CTA: 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多发钙化软 斑形成 ,管腔重度狭窄。复查 D-二聚体:1180ug/L。
第6页/共45页
临床表现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肠 病,其临床表现却很相似,常与 病因、缺血的范围和程度、侧支 循环状况有关。尽管大多数症状、 体征无特异性,但还是有其特点。
第7页/共45页
急性肠系膜缺血
• 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以男性为 主,常伴有心血管基础疾病,也可见 于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某些青年患者。
•对于血栓形成或栓塞者,可通过导管灌注链 激酶、尿激酶等溶栓剂,可使早期患者避免 手术治疗。溶栓治疗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并 发症,治疗中应引起重视。近年应用的其他 介入治疗方法尚有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大 动脉开窗术等
第30页/共45页
•非闭塞性外肠缺科血治,一疗旦出现腹膜炎的体征,
治疗原则:
必须及时地进行手术探查。 •老年人肠系膜血管阻塞的诊断一旦确立, 则要考虑剖腹探查术
第8页/共45页
•腹痛为最突出表现,突发性绞痛或 持续性钝痛,程度轻重不等,定位 不确切,可局限或弥漫,局限者多 位于脐周,提示小肠梗阻。缺血后 肠功能紊乱,可导致恶心、呕吐、 嗳气、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有人 提出剧烈急腹痛、器质性心脏病和 强烈的胃肠道排空症状(恶心、呕 吐、腹泻等)三联症。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诊断与治疗PPT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诊断与治疗PPT

保持适当的运动, 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 虑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饮 食规律、睡眠
充足等
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体检, 保持心情舒畅 及时发现并治
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如勤 洗手、保持室
内通风等
避免接触有毒 有害物质,如 吸烟、饮酒等
狭窄
溶栓药物:如 尿激酶、组织 纤溶酶原激活 剂等,用于溶
解血栓
手术目的:恢复肠系膜血 管的血供,改善缺血症状
手术方式:血管重建、血 管内支架植入、血管旁路 手术等
手术适应症:血管狭窄、 闭塞、血栓形成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 血管损伤等
术后护理:抗感染、止血、 营养支持等
药物治疗:使用 抗凝血药物、抗 血小板药物等
预防措施:更加全面、有效的 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汇报人:
治疗方案:制定个性化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诊断方法:明确诊断标准, 提高诊断准确性
预后评估:加强预后评估,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进展:关注最新研究进 展,及时更新治疗策略
诊断技术:更加精准、快速、 无创的诊断方法
治疗手段:更加微创、安全、 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研发:更加针对性、高效 性的药物研发
血管损伤:外伤、手 术等导致血管损伤, 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 窄或闭塞
血栓形成:血液凝固异常,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血流受阻
血管痉挛: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血管损伤:外伤、手术、感染等因素导致血管损伤,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
汇报人:

(医学课件)缺血性肠病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缺血性肠病PPT幻灯片

临床分型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临床上按照病程及进展分类
急性肠系膜缺血 (acute mensenteric ischemia,AMI)
慢性肠系膜缺血 (chronic mensenteric ischemia,CMI)
缺血性结肠炎 (ischemic colitis,IC)
b:示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内低密 度充盈缺损
c: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中远端 未成像
18
2.肠系膜上动脉狭窄: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可见多发钙化,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钙化,管腔显著狭窄。 3.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a :图示肠系膜上动脉上段夹层动脉瘤;b:肠系膜上动脉上段夹层动脉瘤形成
19
5.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管扩张,肠壁薄纸样改变
10
病因
etiology
梗塞性 非梗塞性
11
病理生理特点
pathophysiologic features
肠系膜上动脉更易发生栓塞 与小肠相比,结肠因相对血流缓慢、微循环系统欠发达更易出现缺血 部分区域容易出现缺血:脾曲、直乙交界 直肠缺血罕见 ( 双血供,IMA 和髂内动脉)
12
因小肠、结肠血供不足,导致不同程度的局 部组织坏死,以及一系列症状的病变,以急腹症 或血便而就诊,严重者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局部组 织坏死。
8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尤其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缺血性肠病的患病率
也有所增加; 研究表明急诊监护病房每1000例患者中就有l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 本病可发生于小肠及结肠的任何肠段,多见于左半结肠,尤其是脾
临床分型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PPT课件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PPT课件

临床表现
01
腹痛:持续性或阵发性,可 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

02
便血:大便带血,颜色可呈 鲜红色或暗红色
03
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左 右
04
腹部包块:腹部可触及肿块, 质地较硬,有压痛感
05
肠鸣音减弱:肠蠕动减弱,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 体征、实验 室检查、影 像学检查等
治疗原则: 改善微循环、 抗凝、抗血 小板聚集、
溶栓等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药 物、溶栓药
物等
手术治疗: 血管重建 术、肠切 除术等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饮食护理、 药物护理、 康复护理等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如疼痛、腹胀、呕吐等 观察患者大便情况,如颜色、性状、次数等 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如苍白、发绀等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清高脂肪、高胆固 醇食物摄入
适当运动:保持 适度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 力
健康教育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
2.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相关疾病
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4.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PPT 课件
x
目录
01 缺血性肠病的概述 02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要点 03 缺血性肠病的康复指导 04 缺血性肠病的预防措施
缺血性肠病的概述
病因和病理
病因:动脉粥样 硬化、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等
病理:肠道缺血、 缺氧、坏死、溃
疡等
症状:腹痛、腹 胀、恶心、呕吐

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PPT

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PPT
形成
降压药物:如 ACEI、ARB等, 用于降低血压, 减轻心脏负担
降脂药物:如 他汀类药物, 用于降低血脂, 预防动脉粥样
硬化
手术适应症: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有肠穿孔风险等 手术方式:肠段切除、肠吻合、肠造口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肠瘘等 术后护理: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
药物治疗:使 用抗炎、抗凝、 抗血小板聚集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 术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心理支持:对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抗凝血药物: 如阿司匹林、 华法林等,用 于预防血栓形

抗血小板药物: 如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等, 用于预防血栓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病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常规、生化等检查结果异常
影像学检查:CT、MRI等检查发现结肠壁增厚、肠壁水肿 等改变
病理学检查:活检发现结肠黏膜坏死、炎症等病变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结肠炎,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等
病理学检查:进行活检,观察患者结肠组织是否有缺血、 坏死等异常
结肠炎:腹痛、腹泻、便 血等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 泻、便秘等症状
克罗恩病:腹痛、腹泻、 便血等症状
溃疡性症状
肠梗阻:腹痛、腹胀、呕 吐等症状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腹部是否有压痛、肿块等异常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便常规、生化等检查,了解患 者是否有贫血、感染等异常

缺血性肠病PPT通用课件

缺血性肠病PPT通用课件
➢ 一般不作为急诊检查方法; ➢ 可显示肠系膜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的解剖,
但对判断狭窄程度有一定假阳性率。 ➢ MRI对判断血栓的新旧、鉴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肠
缺血有很高价值。
缺血性肠病——血管造影检查
➢ 是AMI诊断的金标准,并可在诊断的同时直接进行 血管内药物灌注治疗和介入治疗。
➢ DSA的阳性征象包括动脉血管的弥漫性或其分支节 段性痉挛,并可见肠系膜血管的栓子或血栓形成等。
穿孔可能。
缺血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 AMI需与其他急腹症鉴别: CMI、IC需与以下疾病检查:
胆石症
炎症性肠病
消化道穿孔
憩室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细菌性肠炎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结肠癌
肠型白塞氏病
肠结核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 一般治疗原则 ➢ 内科药物治疗 ➢ 介入治疗 ➢ 手术治疗
缺血性肠病——一般治疗原则
1. 对怀疑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应立即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 静脉营养支持。
2. 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必要时测中心静脉 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压。
3. 积极治疗原发病。 4.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5. 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菌血症。 6. 抗凝、溶栓、扩血管 7. 介入、外科治疗
AMI的药物治疗
血管痉挛,肠壁缺血,甚至坏死、穿孔。 • 实验研究也证明在血管阻塞性缺血后,同时加用抗生素管
理,动物可不产生休克或避免不可逆的休克。
缺血性肠病好发部位?
➢ 缺血性结肠炎发病部位(Marcuson报道)
• 降结肠、乙状结肠 45.2%
• 结肠脾区
43.8%
• 横结肠
31.5%
• 升结肠
16.4%

缺血性肠炎诊断与治疗PPT

缺血性肠炎诊断与治疗PPT

复发预防
定期随访:定 期进行肠镜检 查,及时发现
复发迹象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

药物治疗:根 据医生建议, 使用抗炎、抗 凝等药物进行
预防
心理支持:保 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诊断标准
影像学检查:肠壁增厚、肠 腔狭窄、肠壁水肿等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 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症状
肠镜检查:肠黏膜充血、水 肿、溃疡等
病理学检查:肠黏膜坏死、 出血、炎症等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炎, 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是 否有腹痛、 腹泻、恶心、 呕吐等症状
随访建议
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炎、抗感染、抗凝等药物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病情监测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饮食调整:根据病情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炎、抗感染等药物进行治疗
康复护理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刺 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 物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饮食调理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 水果等

缺血性肠病教学演示课件

缺血性肠病教学演示课件
生风险。
合理饮食
保持低脂、低盐、高纤 维的饮食习惯,避免暴 饮暴食,减轻肠道负担

适当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等,促进 肠道蠕动和血液循环。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和全 身检查,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问题。
处理方法及时机选择
药物治疗
在缺血性肠病早期,可采用药 物治疗,如抗凝药物、扩血管 药物等,以改善肠道血液循环
分型
根据缺血部位和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表现为可逆性肠黏膜损伤, 中型表现为肠壁全层损伤伴溃疡形成,重型则出现肠壁坏死、穿孔和腹膜炎等 严重并发症。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可有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或炎 症。
便常规
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
血液生化
可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 。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缺血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肠系膜动脉重 建术、肠切除吻合术等。
介入治疗
如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球囊扩张术等 ,可针对具体病变进行局部治疗,具 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肠梗阻
由于肠道缺血导致肠壁水肿、充 血,进而引起肠腔狭窄,造成肠 梗阻。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 、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肠
鉴别诊断
需要与急性胃肠炎、肠梗阻、肠套叠等疾病进行鉴别。急性胃肠炎多有不洁饮食史,表现为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等;肠梗阻多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套叠多见于小儿,表现 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等。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一般治疗
禁食
减少肠道负担,避免加重 缺血症状。

缺血性肠病ppt课件

缺血性肠病ppt课件
26
结肠缺血 可分为: ①暂时性缺血性结肠炎; ②缺血性狭窄,又称局灶性结肠炎,为肠
壁非穿壁性缺血未累及肌层,愈合后纤 维瘢痕形成所致; ③结肠坏疽,又称缺血性小肠结肠炎。
27
临床表现为脐周围或全腹部绞窄性疼痛, 部位和程度不定,逐渐固定于左下腹部, 进食后疼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和/或腹泻、 里急后重感以及黏液血便,中度或轻度发 热。
3
1.病因 1.1 血管病变: 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 结节性多动脉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医源性因素(手术误扎肠道血管)
肠道小动脉受累,致使相应肠管血液供 应 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
4
1.2 血液病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 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DIC、化疗、放疗 等情况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 栓或栓子而堵塞肠道血管。
22
局灶性小肠缺血 又称局灶性节段性小肠缺血,指肠缺血的 范围较小,邻近血管可以形成侧支循环, 使肠壁不致发生穿壁性梗塞坏死。由于肠 黏膜的抗感染屏障能力受到缺血损害,故 常发生非穿壁性的感染性梗塞;少量组织 坏死可完全愈合,缺血坏死累及固有层时 可发生纤维化,造成肠管狭窄或肠梗阻。 当严重缺血时可有穿壁性坏死。
无改善 手术探查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寻找病原因 抗凝
慢性肠系膜缺血 CTA或MRA 外科手术
介入性血管扩张
置入血管内支架
43
4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缺血性肠病
1
肠缺血并非少见疾病。缺血性结肠炎为50岁 以上老年人各型结肠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但 多为非穿壁性而大都可以自愈,诊断率低。 急性肠梗塞所致的急腹症约占全部急腹症的 1%,死亡率达50~90%(因病因和肠道缺血的 范围和程度而有较大差异),其年死亡率甚至 较结肠癌的死亡率更高。

肠缺血诊断医学PPT

肠缺血诊断医学PPT

凝血功能检查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凝血 酶时间等指标,判断是否 存在凝血障碍。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
观察肠管扩张、积气等情 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肠 梗阻。
腹部CT血管成像
通过血管造影技术观察肠 系膜血管情况,明确是否 存在血管栓塞或狭窄。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无创性检查,可清晰显示 肠系膜血管结构,有助于 早期发现肠缺血。
肠镜检查
01
通过肠镜直接观察肠黏膜状况, 了解肠道缺血程度及范围,有助 于明确诊断。
02
可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进一 步明确病变性质。
病理学诊断
• 通过肠镜或手术获取肠道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 明确肠道缺血的病因及病变性质。
PART 03
肠缺血的鉴别诊断
REPORTING
与其他肠道疾病的鉴别
03
通过常规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血管病变,预防肠缺血的发生。
康复指导
饮食调整
遵循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刺激 性食品,以促进肠道健康。
运动康复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改善肠 道血液循环。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患者教育
疾病认知
PART 04
肠缺血的治疗方法
REPORTING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
抗炎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肠缺血症状。
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 等症状。
血管扩张剂
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肠道血流量,改 善肠组织缺氧状况。
手术治疗
血管重建手术
通过搭桥或移植手术,恢复肠道 血液供应。
肠切除手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④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 肠系膜静脉系统发生闭塞,伴有血管腔 内充盈缺损或静脉侧支形成。
据文献报道阻塞性肠缺血仅9% ~ 26%的患者在手术前能够作出正确的诊 断,多数患者只有在手术时才能作出诊 灌肠检查敏感度约 为80%,其特异性表现为拇指印征。腹 部CT有助于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可 见肠系膜上静脉增宽,其中可见低密度 信号,强化阶段可见周边强化,呈“牛 眼征”.
持续性钝痛,程度轻重不等,定位
不确切,可局限或弥漫,局限者多
位于脐周,提示小肠梗阻。缺血后
肠功能紊乱,可导致恶心、呕吐、
嗳气、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有人
提出剧烈急腹痛、器质性心脏病和
强烈的胃肠道排空症状(恶心、呕吐、
腹泻等)三联症。
10
❖一般于腹痛后24h出现便血,这是肠 梗死的可靠征象,根据出血量可表 现为大便潜血阳、黑便、暗红色或 鲜血便
25
26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内科治疗
原发病治疗 纠正心力衰竭和心律 失常,补充血容量,同时尽可能避免使 用血管收缩剂、洋地黄类药物,肠缺血 症状加重,诱发或加速肠管坏死;慎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免坏死的毒素扩 散和促发肠穿孔。
13
❖疾病早期或轻度肠系膜梗阻,少量 进食不会诱发腹痛,疾病晚期或严 重肠系膜梗阻者腹痛加剧、持续时 间延长,少量进食即可诱发腹痛。 随着腹痛的频率增加和程度加重, 患者出现畏食而限制进食量及次数, 可导致消瘦。75%的患者体重下降。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胀等。 吸收不良者可发生脂肪泻。
14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消瘦、营养不良, 腹部体征与症状不相符,即使是在 严重腹痛发作时,腹部压痛轻微而 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多数患者有心、 脑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体征。
15
结肠缺血
❖2/3以上患者有腹痛,因病变多累 及左半结肠,腹痛多位于左下腹, 为突发性绞痛,轻重不一,进食后 加重。腹痛多伴有便意,部分患者 可在24h内排出与粪便相混合的红色 或暗红色血液。其他症状有厌食、 恶心、呕、低热等。
18
❖ 内镜检查 急性肠系膜缺血表现为黏膜 充血、水肿、瘀斑,黏膜下出血,黏膜 呈暗红色,血管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 坏死,继之黏膜脱落、溃疡形成,病变 部与正常肠段之间界限清晰,一旦缺血 改善,其症状消失快,病变恢复快,即 “两快”,亦是与其他炎性、非特异性 肠炎相鉴别的关键之一
19
❖病理组织学 黏膜下层有大量纤维 素血栓和含铁血素细胞为此病特征。 结肠缺血,内镜改变大致相同,但 出血结节是其特征性表现,由黏膜 下出血或水肿形成。慢性肠系膜缺 血,内镜检查无诊断意义。
缺血性肠病的 诊断和治疗
1
缺血性肠病是20 世纪初60 年代提出的一 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是肠 管功能或形态变化所致的疾病。该病临床表 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
定义: 缺血性肠病是指结肠和(或)小肠因
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性肠道粘膜损害。
2
分类
❖急性肠系膜缺血 ❖慢性肠系膜缺血 ❖结肠缺血
16
❖体格检查发现左下腹轻中度压痛、 低热、心率加快及大便潜血阳性。 发生肠梗死时可有压痛、反跳痛、 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的体征。肠鸣 音开始亢进,后逐渐减弱甚至消 失。
17
缺血性肠病的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多,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代谢性酸中毒、腹水淀粉 酶增高、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 酶(coil)、碱性磷酸酶(AIJP)增高,而 以上结果对诊断无特异性和敏感性。据 报道D-二聚体升高对诊断有一定意义, 但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仍 需进一步研究
7
临床表现
v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肠病, 其临床表现却很相似,常与病因、 缺血的范围和程度、侧支循环状 况有关。尽管大多数症状、体征 无特异性,但还是有其特点。
8
急性肠系膜缺血
❖ 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以 男性为主,常伴有心血管基础 疾病,也可见于长期口服避孕 药或某些青年患者。
9
❖腹痛为最突出表现,突发性绞痛或
20
❖血管造影 选择性动脉造影有 助于发现病变部位和范围,为诊 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为手术 治疗提供参考。
21
阳性征象为: ①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主动脉没有阻塞, 其中小分支可存在节段性狭窄。肠系膜动脉 主干和分支呈弥漫性痉挛或分支的节段性痉 挛,如果给予罂粟碱解痉处理,则立即可见 血管管径扩张。 ②栓子:肠系膜上动脉内的圆形充盈缺损, 伴远端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 ③ 血栓形成:常在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 可见血管突然中断,可伴有反应性血管收缩, 管径普遍变细。
5
Greenwald等 报道肠系膜动脉的 阻塞80%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和风湿 性心脏病引起的,其次是血管造影 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所致。此 外,大血管病变如腹主动脉夹层、 结节性多动脉炎和高黏滞血症等也 可引起肠道缺血性病变。
6
❖ 血流量不足 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 严重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各种原因的 休克等常引起内脏血流量下降,如果同 时大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者合并 有大肠梗阻、肿瘤、肠扭转、先天性巨 结肠等,则会加重这种低血流状态而诱 发肠缺血。严重感染和代谢性酸中毒也 可以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加重肠管的 缺血性损伤。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 基础是血管本身的病变和血流 量的不足。
4
❖ 血管病变 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肠管的血液供应减少,体 循环的各种栓子在肠管的血管中也可以形成 栓塞性病变,因此,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 瓣膜病、心肌梗死的心室附壁血栓、心房纤 颤、细菌性心内膜炎或人工瓣膜等患者,均 由于存在血管病变而有发生缺血性肠病的可 能。
11
❖ 体格检查在疾病早期与腹痛的程度不成 比例,早期腹痛剧烈而查体可无明显异 常,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发热、心率加快、 血压降低、腹胀、腹部叩诊鼓音、肠鸣 音减弱、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 75%患者大便潜血阳性。
12
慢性肠系膜缺血
❖ 典型症状为餐后腹痛、畏食和体重减轻。 90%以上的患者有脐周钝痛或绞痛,多 发生于餐后l5~30min,1~ 2h达到高峰, 随后腹痛逐渐减轻,蹲坐位或卧位可使 部分患者腹痛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