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铅山连四纸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源特征
证终区凉达茂铅 了年连滑,盛山 纸不史,水,境 的涸纸适体水内 品,产合酸土雨 质没地造碱保量 。有的纸度持充 污水。适良沛 染源南度好, ,尤部,,山 因其武清水区 而优夷澈系植 保良山、发被 ,
艺品特征
• 工艺特征 • 产品特征
工艺特征
连史纸72道工序(有的总结有160道 工序)全部手工操作。虽然造纸工艺、技 术未见典籍详载,但是千百年来师傅言传 身教,徒弟长期学艺,要求严格,实践不 断,从而世代流传,各脉师传经验总结自 有规律,自成体系。 竹丝纸料制作全靠自然活水冲浸、漂洗; 纸料漂白是长时间(数月)露天日晒雨淋, 靠自然力而完成
纸 料 漂 白
过白煎锅
出白料 拣水料 打料
制浆抄纸
洗浆 放大槽 兑纸药 抄纸 榨纸
备注:一是水质。凡冲、浸、漂、洗所 接触的水均不能有任何污染,洗浆及以 后工序尤其要求苛刻,须采用当地山泉 水。二是配药。采取俗名水卵虫树制成, 其他稍次。
干纸
整纸 进库
料水特征
• 原料特征 • 水源特征
原料特征
• 毛竹是连史纸的基本原料。当竹笋长出来之后,须 先到竹山上观察竹林形势,选定用材林。立夏前后 毛竹笋已长成嫩竹,在将要长出两对芽叶的时候砍 伐取用。这才是上等原料。这时竹竿的纤维已均匀、 成熟,且尚未老化,成浆率高,易制作提炼。 • 浆料霉塘用的是本地柴烧石灰,不用煤炭烧炼的石 灰。 • 蒸煮用碱有两种:竹碱,木碱。用毛竹烧灰制成的 为竹碱;木柴烧灰制成的为木碱。不是用烧碱。 • 配药采用当地特产之水卵虫树等天然植物提取。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铅山连四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 • • •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详细介绍所属地区: 江西 · 上饶文化遗产名称: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 遗产编号:Ⅷ-66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江西省铅山县 遗产级别: 国家
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第 四卷P3059有关“连史纸”词条解释:“纸的一 种。原称连四纸,又名绵纸。原料用竹。色白, 质颇细,经久色质不变。旧时,凡贵重书籍、碑 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产江西、福建, 尤以江西铅山县所产为佳。上等品名棂纱纸,其 次为连四纸,或称连四,绵连四纸,今讹称连史 纸。”
处 境 堪 忧
能否传承
直至上世纪80年代,铅山连史纸仍然是北京荣宝斋、上 海朵云轩等指定的专用品,并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作为文化用纸,历代书画家、鉴藏家欣赏连史纸独特的韵味 品质,许多字画、印谱、拓本、典籍等不朽佳作依托它得以 传世。这种纸品自身的特点,与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相得 益彰,产生出令世人惊羡的美妙与神奇。同样,当代书画家、 鉴藏家和古籍出版商仍然需要这种品质上乘的文化纸。多年 来,常有全国各地的文化人士来铅山寻找连史纸。2005年6 月,上海市博物馆还派人到铅山寻找连史纸。2006年以来, 连史纸制作技艺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铅山寻找连史纸的古籍印刷商、书画家、鉴藏家就更多了。
连 四 纸 简 介
连四纸制作技艺
• 纸料制作 • 纸料漂白
• 制浆抄纸
纸料Fra Baidu bibliotek作
做棍晒出作过洗摆出蒸浆挂摆槌霉浆踩洗剥清叠赶坐砍 料抽初锅漂初净清锅煮灰晒洗竹塘竹竹晒竹水塘山山竹 饼初煎扯塘煎晒塘摆灰清竹竹丝 丝丝竹壳漂冲断阴条 煎料水 料 灰清 丝丝 缸丝 塘浸条干 料 清
漂黄饼
拣复煎料
过复煎 出锅扯水 漂复煎饼 拣白饼
产品特征
质地洁白莹辉,细嫩 绵密,平整柔韧,有 隐约帘纹,防虫耐热, 永不变色,“寿纸千 年”。连史纸自然天 成,全没有具体的理 化指标。旧时,贵重 书籍、碑帖、契文、 书画、扇面等多用之。
兴衰历史
• 兴史 • 衰史
兴史
据铅山县地方志记载,明清纸业鼎时期,铅山从事做纸的工人占全县人口的十 分之四,全国各地的纸商仅在铅山河口镇一地开设的纸店、纸号、纸栈、纸庄就有 100多家,每年纸张外销额在50多万两(银)以上。这一时期,铅山境内产连史纸 的纸槽在1400张以上,而毗邻的福建境内只有500余张。 民国初期,铅山陈坊的“晏文盛”、“泰茂”、“大公”等纸号每年外销的连 史纸仍然在20多万件以上;在商业古镇河口,钱庄老板则以与连史纸号有业务往来 为荣;在上海,“怡太”、“恒通”、“福裕安”等都是专门经营铅山连史纸的大 纸号;在苏州,“苏连记”用连史纸制作的纸褶扇畅销大江南北。民国二十六年粤 湘鄂赣特产联展会介绍铅山连史纸:“江西为旧式手工业造纸最繁盛区域,其纸质 之优,亦甲于全国。全省八十三县产纸者占半数以上,而以铅山为最多……其中, 以铅山连史、关山与泰和之毛边为最著,除销全国外,兼有较多量行销日本、南洋 等地……因其在内地的最后聚散地乃河口镇而称作河口连史纸。” 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三战区招募各地造纸工匠来铅山兴办造纸坊,全国各地的 纸商纷纷迁到铅山,铅山包括连史纸在内的纸业一度兴盛。1937年,仅河口一地输 出的纸张就有18550多吨。
衰史
解放初期,铅山连史纸一度复兴,并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举行的纸 张交流会上获得金奖。铅山县供销社,先后于1959年、1979年、和1988年 应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专业需要,以及在广州客商求购下, 三度扩大生产。到1992年,铅山县天柱山乡浆源村最后一张连史纸槽停产。 到了近当代,铅山连史纸为何每况愈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实行五口通商,外国机制纸进入中国,铅山连 史纸生产开始萎缩。虽然宣纸较连史纸晚(出现在明代),但到了近、当代, 宣纸进行了改良,渐渐独占了市场。连史纸生产工艺太复杂,生产周期太长, 技术难度大,成本核算中手工工资份额大,销售价格与机制纸比较,竞争严 重乏力,致使工人日收入难以维持最低水平,连史纸产业难以为继。到了今 天,市场上的文化用纸就被宣纸所取代了。 2006年4月,笔者到连史纸产地铅山县天柱山乡浆源村采访,该村村支 书熊居渭说:“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浆源的连史纸,是由铅山陈坊的连史纸 号收购的。后来各地成立了供销合作社,连史纸便由天柱山供销合作社包收 购。1992年,供销合作社撤走,浆源村深处武夷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 塞,就再也没有人来收购连史纸了,纸槽只好停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