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逻辑漏洞:世事无绝对

合集下载

写作中的常见逻辑谬误与避免方法

写作中的常见逻辑谬误与避免方法

写作中的常见逻辑谬误与避免方法逻辑谬误是指在逻辑推理中产生的错误或无效的推断,它们往往会导致文章的论证不严谨或逻辑不连贯。

在写作过程中,避免常见逻辑谬误是确保文章逻辑清晰、有力地论证观点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逻辑谬误,并提供相应的避免方法。

1. 漏洞谬误(Fallacy of Omission)漏洞谬误指在论证过程中,无视了一些重要的事实或信息,导致推理结论不完整或片面。

为避免漏洞谬误,写作时应确保:- 在提供论据时,事先做好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收集到全面的信息。

- 分析问题时,全面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和角度。

- 评估对立观点时,不要遗漏重要的反驳论据。

2. 偷换概念谬误(Fallacy of Equivocation)偷换概念谬误指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同一个词语但不同的含义,造成了逻辑上的混淆和错误。

为避免偷换概念谬误,写作时应注意:- 使用词语时,确保其含义明确、一致,并且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 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尽量使用具体明确的表达方式。

3. 因果关系谬误(Fallacy of False Cause)因果关系谬误指在论证过程中,错误地断定某种因果关系,从而导致了逻辑上的错误结论。

为避免因果关系谬误,写作时应谨慎考虑:- 在引用因果关系时,确保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 考虑其他潜在的因素或解释,避免以偏概全或片面地分析问题。

4. 非典型样本谬误(Fallacy of Hasty Generalization)非典型样本谬误指通过过少或不典型的样本来推断整体情况,从而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为避免非典型样本谬误,写作时应注意:- 使用足够数量和多样性的样本进行分析,确保结论具有代表性。

- 考虑抽取样本的方法和方式,保证样本选择的随机性和客观性。

5. 伪命题谬误(Fallacy of False Dilemma)伪命题谬误指在论证过程中,将一个问题简化为两个极端对立的选项,忽略了中间地带的可能性,从而产生了错误的结论。

勿言推理中的经典语录

勿言推理中的经典语录

勿言推理中的经典语录
标题:勿言推理中的经典语录
一、前言
“勿言推理”是日本作家东川笃哉的一部推理小说系列,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深入人心的对白深受读者喜爱。

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录,它们或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或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勿言推理的经典语录
1. "真相并非只有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实。

" 这句话揭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每个角度都可能看到不同的真相。

2. "不要试图去寻找绝对的公平,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总是充满了不公,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并适应它。

3. "人总是容易被自己所欺骗,最难看透的往往是自己的内心。

"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内心要有足够的了解。

4. "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它可以治愈一切的伤痛。

" 这句话让我们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有耐心,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人生就像一场推理游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勇敢面对未知的未来。

三、结语
勿言推理中的经典语录,不仅富含哲理,而且生动形象,引人深思。

这些语录不仅是故事的点睛之笔,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勿言推理中的精髓,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生活的启示。

逻辑思维经典语录

逻辑思维经典语录

逻辑思维经典语录1、在没有得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推理的,那样的话,只能是误入歧途。

2、世上的事都是前人做过的,没什么新鲜的。

3、把奇怪和神秘混为一谈是错误的,最最平常的犯罪往往却是最神秘莫测的,因为它没有奇特之处作为推理判断的依据。

4、不被人注意的事物,非但不是什么阻碍,反而是一种线索。

解决此类问题时,主要运用推理方法,一层层往回推。

5、不要让一个人的外表影响你的判断力,这是最重要的。

感情会影响理智的。

6、我们必须深入生活,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新奇的效果和非同寻常的配合,而这本身比任何想象都有刺激性。

7、通常来说,愈稀奇的事,真-相大白后,内情愈平常。

而那些非常普通的案件才令人迷惑。

8、生活是很枯燥的。

我的一生就是力求不要在平庸中虚度光阴。

这些小小的案件让我遂了心愿。

9、不寻常的现象总能给人提供一些线索,而没有什么特征的案子却是难以侦破的。

10、对于一个真正的推理家而言,如果有人指给他一个事实的其中一个方面,他不仅能推断出这个事实的各个方面,而且能够推断出由此将会产生的一切后果。

正如居维叶经过仔细思考就能根据一块骨头准确地描绘出一头完整的动物一样。

一个观察家,既已透彻了解一系列事件中的一个环节,就应能准确地捉出前前后后的所有其他的环节。

我们还没到只要掌握理性就能获得结论的地步。

问题只有通过研究才能获得解决,想仅仅依靠知觉解决问题,最后一定会失败的。

不过,要使这种才能发挥到极致,推理家就必须善于利用他已经掌握的所有事实。

这就意味着推理家要掌握渊博的知识。

11、一旦你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事实外,那么剩下的,不管多么不可思议,那就是事实的真-相。

12、设想多么重要啊!对已发生的事进行设想,并按设想去办,也许就能找到结果。

13、在侦探工作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能从繁琐的事实中分清主次。

否则,你的精神不但不能集中,反而会被搅得分散。

14、曾有一两次,我深悟到,我抓到罪犯而造成的坏处比犯罪本身还要严重。

我现在已经懂得了慎重,法律和良心相比,我更愿意欺骗法律。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

逻辑思维能够改善人的表达能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通过说 话或写文章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这些都是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改 善表达能力,离不开逻辑思维水平的提高。说话或写文章的内容对不对、 合不合客观现实的规律,是逻辑学的范围。说话或写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正 确,必须同时做到两点:一是据以推理的前提真实;二是得出结论的推理过 程遵守逻辑规则。前提是否真实,要靠专业知识去判断;推理是否遵守逻辑 规则,需用逻辑知识来回答。专业素养和逻辑素养欠缺其一,思想内容就难 免出错。因此,提升表达能力,需要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
【学习活动一】 认识逻辑
(一)概念 1.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对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 的总称,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 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 区别开来。 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 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 外延就变小了。
逻辑思维能够开发人的创新能力。钱学森曾说,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 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论证。 也就是说,创新始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这两种思维的有 机结合。另外,思路设计是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步骤。进行思 路设计时可以尽情展开形象思维,捕捉灵感,设想方案,但比较方案、落实 方案则需要逻辑思维的参与。培养创新能力,应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有 机结合起来。
(三)逻辑的基本规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分别是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同一律 (1)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①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即“A就是A”。 ②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都要具有确定性,并保持自身的同 一,不得随意变更。

十种常见的逻辑语病

十种常见的逻辑语病

十种常见的逻辑语病逻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技能,在论证和推理时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若缺乏逻辑能力,很容易被自己偏见和谬误所误导,也很容易表达出让他人难以理解的语言。

因此,了解和掌握常见的逻辑语病,对于有效论证和推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漏洞百出。

漏洞百出是指关于某一事物的论点逻辑性不强,存在诸多空缺和漏洞。

一般来说,漏洞百出的论点会显得不可信,读者会产生可疑情绪,从而对文章和论点不再表示信心。

第二,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是指文中某一论点只有两种结果:一是文章所说的,而另一个便是另外的一种。

比如某些指出另一个解释的文章,其总是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提出,如果不是这样,就必须是那样”。

第三,空洞无物。

“空洞无物”是指文中出现的某一论点空洞,毫无逻辑性。

这种论点往往空洞而毫无证据,无法进行严谨分析,使得读者很难接受。

第四,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指文中某一论点把没有存在的事物假设成存在,或者把没有发生的事情假设成发生,或者把没有证据的事情假设成有证据。

这种说法无根据,实质上是在捏造故事。

第五,危言耸听。

“危言耸听”是指文中某一论点的表述过于夸张,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这种论点往往是超出了客观事实的范围,使得原本容易理解的事实变得模糊不清。

第六,空谈理想。

“空谈理想”是指文中某一论点只是空谈理想而毫无实际可行性,不切实际。

这种论点往往太过乐观,缺乏现实性,无法通过实践去验证,使得读者对文章和论点不再表示信心。

第七,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指文中某一论点对所有情况都适用,没有任何例外。

这种论点往往比较武断,模糊了不同情况之间的差别,也让文章变得不够精准,令读者产生怀疑。

第八,模糊不清。

“模糊不清”是指文中某一论点表述模糊,缺乏具体细节,使得具体论点无从下手,也使得读者难以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第九,空谈无物。

“空谈无物”是指文中某一论点只有空虚的语言,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论据,无法通过深入分析来进行论证。

第十,一言九鼎。

世事无绝对,凡事有例外

世事无绝对,凡事有例外

世事无绝对,凡事有例外作者:谢栋梁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4年第23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因其考查考生准确、规范地使用汉语言的能力,在历年的高考中成为必考题。

高考考查病句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结构,二是内容。

高考语文有关病句辨析与修改的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六项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多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搭配不当”是《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两面对一面”是“搭配不当”的一种特殊病句类型。

在复习和考试中,不少学生误以为凡是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词语的句子都属“两面对一面”。

因此,有必要明确,判定一个句子是否“两面对一面”,不能光凭句中是否含有表示正反意思的词语,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两面对一面”最主要的特点是:句子前面(或“后面”)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的词语(如,“能否”“有无”“好坏”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一方面意思的词句(或“正”或“反”)与之相呼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的不协调。

如,2005年浙江卷第5题C项: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该项后一分句的主语部分包含了肯定和否定两种情况,而宾语部分只提到一种结果,这就犯了“两面对一面”的毛病。

又如,2011年全国卷甘肃、宁夏等地用卷第6题A项: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该题前面几句中的“好坏”“优劣”“高低”等词语包含了正面和反面两种情况,而最后一句只说了一种情况,这就犯了“两面对一面”的毛病。

在汉语词语中,有些词语只有一面意思:可以是正面的,如,“高”“优”“是”“应该”等;也可以是反面的,如,“低”“劣”“不是”“不应该”等。

还有一些词语兼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如,“高低”“优劣”“是否”“应该不应该”等。

运用这些词语造句时,如果把两面性的词语与一面性的词语搭配,就会造成意思表达的混乱,就是常说的搭配不当。

洞察逻辑漏洞:不相干谬误

洞察逻辑漏洞:不相干谬误

不相干谬误又称歪曲论题、逃避话题、偷换概念或红鲱鱼。

论证在推理中被错误解读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所依据的前提与结论不相干。

换句话说,即使前提是真的,如果它与结论不相干,那么就不能构成这个结论的理据,论证自然也就不能成立。

前提与结论不相干的论证常常会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真正的与结论相关的东西上分散开。

它们有时会被那些靠心理作用而非逻辑有效的手段去说服我们的、巧舌如簧的辩论家门所采用。

是扭曲论证对象、转移讨论焦点的一种谬误,诡辩者常常借此浑水摸鱼。

一般这个问题的背景都是这样的:A与B评论某人。

A说某人不行。

B说“你行你上啊”看上去很有道理也令人哑口无言,但事实上B完全偏离了二人话题的主旨,论证从“某人行不行”变成了论证“A行不行”。

但事实上,无论A行不行,都不能证明“某人”行不行。

(1)诉诸同情相干谬误中的一类是诉诸同情,即试图通过激起同情心,从而感动读者或听众使他们接受结论。

比如,「我一直都很努力地学习这门课。

所以,我应该拿到一个好成绩」就是典型的诉诸同情谬误。

谈话者试图通过传递自己很努力的姿态,来博取同情,得到高分。

任何这类的论证都应该被拒斥,因为它没有提出任何与结论相干的依据——也就是说,它并没有为结论提供任何理性依据。

(2)诉诸暴力诉诸暴力也是相干谬误的一种。

谈话者试图威胁那些拒绝接受结论的人会遭遇的不幸后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如果你不给投票给我,那么你将失业」就是典型的诉诸暴力,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你应该投票给我,因为我能让你过得更好」。

(3)诉诸情感第三种前提与结论不相干的谬误形式是诉诸情感。

任何犯了这一谬误的论证都会使用富含情感色彩的语言说服某人接受特定的结论。

请警惕那些使用可以激起情感共鸣的话语或图片,它们都是试图挑起你心理感应,说服你接受某个结论的证据。

诉诸潮流和诉诸虚荣都是诉诸情感的变体。

在生活中,你要留意「畅销书」和「高富帅、白富美、贵族……」等说辞。

(4)人身攻击另一种由于不相干前提导致论证不成立的谬误是人身攻击。

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谁有理谁就对作文

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谁有理谁就对作文

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谁有理谁就对作文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谁有理谁就对,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有点儿深奥,但其实它就是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现象,还要去了解背后的原因。

就像咱们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看人不能只看眼睛,要看心里。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看看这个世界的逻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咱们说说邻居老王。

老王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他认为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他从不做假账,也不借钱不还。

可是有一天,他的银行账户突然多了一笔钱,数目还不小。

老王很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他的一个朋友误操作,把钱打错了。

老王虽然觉得心里过意不去,但他还是坚决不收这笔钱,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才符合自己的原则。

你看,这个世界的逻辑就是这样,不是说你有道理就能说服别人,有时候还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再来说说我自己吧。

有一次,我和朋友小张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

可是那天我突然有事耽误了,没能按时赶到约定地点。

我赶紧给小张打电话解释情况,可是他却生气地说:“你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能耽误,我还跟你玩什么?”我一听就火了,心想:“我又不是故意的,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但是我还是冷静下来,跟小张好好解释了一下。

小张也理解了我的情况,我们又和好如初。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更好地沟通。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超市购物。

当我们走到一个货架前,发现里面的东西都被别人买光了。

妈妈有些不高兴,说:“这家超市的东西怎么这么少?”我看着妈妈的表情,突然想起了一个成语:“物以稀为贵”。

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吗?这家超市的东西虽然少,但是质量很好。

而且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都在抢购东西,所以他们的东西才会被抢光。

”妈妈听了我的话,心情也好了很多。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有时候我们需要用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这个世界的逻辑并不是谁有理谁就对。

我们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心去沟通,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中学逻辑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学逻辑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学逻辑考试题库及答案逻辑学是研究有效推理的学科,它帮助我们识别和构建合理的论证。

以下是一些中学逻辑考试的题目及其答案,供学生练习和参考。

# 题目1:演绎推理以下哪个选项是有效的演绎推理?A. 如果下雨,地面就会湿。

今天下雨了,所以地面湿了。

B. 所有猫都会跳跃。

这只动物会跳跃,所以它是猫。

C. 没有人是完美的。

小明是人,所以小明不是完美的。

答案:A和C是有效的演绎推理。

A选项是一个典型的条件句,如果前件为真,则后件也为真。

C选项是一个全称命题,通过特例来证明结论。

B选项是无效的,因为即使所有猫都会跳跃,会跳跃的动物不一定是猫。

# 题目2:归纳推理以下哪个选项是归纳推理的例子?A. 所有观察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此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B. 我昨天吃了苹果,今天吃了苹果,所以我每天都吃苹果。

C. 这个班级的学生都通过了考试,所以这个班级的学生都很聪明。

答案:A是归纳推理的例子。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B选项是一个错误的归纳,因为它基于有限的观察得出了一个过于绝对的结论。

C选项虽然是一个归纳推理,但它的结论并不必然正确,因为通过考试并不一定意味着学生聪明。

# 题目3:逻辑谬误以下哪个选项是一个逻辑谬误的例子?A. 因为小明是学生,所以他必须参加考试。

B. 我们不应该相信天气预报,因为昨天它说会下雨,但实际上没有。

C. 你不能同时是素食者又是厨师。

答案:B和C都是逻辑谬误的例子。

B选项是“错误归因”的谬误,因为一个错误的预测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预测都是错误的。

C选项是“非黑即白”的谬误,因为它假设了只有两种可能性,而实际上可能存在其他情况。

# 题目4:命题逻辑以下哪个命题逻辑表达式是真?A. (P ∧ ¬P) → QB. (P → Q) ∧ (¬Q → ¬P)C. (P → Q) ∧ (Q → R) → (P → R)答案:A和C是真命题。

A选项是“矛盾律”的表达,任何命题与其否定的合取(即同时为真和假)导致任何结论。

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

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

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一、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二、不要以为世界上的人都在关心你的事。

你是不是以为人人都在盯着你?其实,各人有各人的烦心事,没人管你这档事儿。

——莫言《蛙》三、其实,大多情况下,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你的抑郁症是矫情,你的拖延症是懒,你的强迫症是闲的发慌,你的失眠是根本不困,你的选择恐惧症是因为穷。

四、读书才谈尽力,工作只看结果。

不管你是经验十足,还是刚进职场的新手,人们都不会为你的任何借口买单。

五、人活着脸皮就要厚点,这也不好意思,那也不好意思,那你怎么好意思活着?出错了出丑了一笑而过,有什么好怕的?当你对这个世界好意思的时候,成长才会与日俱增。

六、原谅那些在背后对你说三道四捏造故事的人吧!其实他们也是可怜人,因为他们嫉恨你无非就三个原因:没达到你的层次;你有的东西他没有;模仿你的生活方式未遂。

七、一个男人拼命挣钱却不注意健康,等于是在给另一个男人打工!一个女人拼命省钱却不注意修养,是在给另一个女人腾地方。

八、人生四大悲剧:穷得没钱做坏事,熟得没法做情侣,饿得不知吃什么,困得就是睡不着!九、脾气不好,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为了自己解脱,把废气洒在别人身上,说到底,其病根就是自私。

十、当一个人与你不在一个频率上时,就算你说的每一个字都有道理,他也听不进去。

而且,你说得越有道理,他就越觉得你很烦。

——刘同十一、非让现实给你一巴掌,你才知道社会有多虚伪。

非让所谓的朋友把你伤的什么都不是,你才知道人心可畏。

十二、不要随意评价别人的好坏,许多事情并非眼见为实。

不要随意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有些人在暗处高尚。

十三、什么叫见过大世面?——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十四、沉默就是答案、躲闪就是答案、不再主动了就是答案,其实你早就应该明白的。

十五、别沮丧,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
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 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比如“这是红色”和“这是 白色” “这是拿破仑成年时的头骨”和“这是拿破仑小时 候的头骨”这两个反对判断不能同真,但可同假。
例1: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先生解释“拿来主义”——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可是他转过身来以“大 宅子”作比喻,说道——“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 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
同一律
《五环之歌》,“我把车子开上五环……我就是要上五环,啊, 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必然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中,概念必须保持内容前后同一,不能偷换 概念;话题必须前后一致,不能偷换话题。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谬误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偷换概念; 二是,偷换话题。
矛盾律,也叫不矛盾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 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 但可以同假。
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 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比如“这是正义战争”和“这是非正 义战争”,“这是拿破仑的头骨”和“这不是拿破仑的头骨” 这两个矛盾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
例3:2017年全国一卷第2题C项“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 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排中律
排中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 有一真。
例如: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 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可惜。
关于排中律要注意:
(1)排中律只是要求对于思维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做出非此即彼 的抉择,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和第三种可能性。

没有注重文章的逻辑推理检讨书

没有注重文章的逻辑推理检讨书

没有注重文章的逻辑推理检讨书尊敬的阅读者:我通过这篇文章,想要对我之前在写作中没有注重逻辑推理的问题进行一次认真检讨。

在此之前,我特别感谢您的阅读,并向您道歉,因为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给您带来了一些不便。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增强文章的条理性和可读性。

然而,我在之前的写作中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导致文章的逻辑推理不够严谨和连贯。

首先,我要承认自己在文章的结构上存在问题。

在没有注重逻辑推理的情况下,我往往会将不相关或者属于不同主题的观点混在一起,导致文章内容杂乱无章。

这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使得文章的表达不够清晰。

其次,在逻辑推理方面,我没有始终保持思路的连贯性。

在文章的过程中,我可能会出现跳跃式的表达,没有充分展开和连接各个观点。

这使得文章缺乏逻辑推理的衔接和推进,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难度。

此外,我也没有在文章中充分利用合理的论证和举例来支持我的观点。

逻辑推理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通过论证和举例来证明观点的手段。

我没有深入挖掘和展示这方面的能力,导致文章的论证不够充分,观点不够有说服力。

在认识到这些问题后,我深感自己需要对写作中的逻辑推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学习。

我会积极寻求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以提高自己在逻辑推理方面的表达能力。

另外,我会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注重思路的连贯性和观点的合理论证。

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和有力的论证来增强文章的逻辑推理,使文章更加清晰、连贯和有说服力。

最后,我再次向您表示歉意,并再次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我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努力改正自己在逻辑推理方面的不足,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谢谢!此致敬礼。

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谁有理谁就对作文

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谁有理谁就对作文

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谁有理谁就对作文哇哦!其实啊,这个世界有时候,逻辑真的是太奇怪啦!就像我昨天跟小明讲的那个笑话,他完全不笑,可是我觉得超级好笑的嘛!小明:“你怎么觉得那么好笑?我完全不懂。

”我:“因为啊,有一只鸡过了马路,结果居然没有人问它为什么要过马路!”小明:“这不是笑话吧,这有什么好笑的?”我:“可是啊,我看了好多电视节目,都说鸡过马路是最好笑的事情啊!”小明:“电视节目不一定对啊,有时候就是编的。

”我:“可是编的为什么也有人信呢?就像那些广告,说吃了某种东西就可以变得很聪明,我昨天看到一个小朋友真的以为吃了就能变成科学家呢!”小明:“哈哈,那个小朋友也太天真了吧。

”我:“可是他不是有道理吗?广告不是都说的那个产品多么厉害吗?”小明:“可广告嘛,有时候就是夸张了。

”我:“对啊,就像我上次考试没及格,可是老师说我进步了,这是不是也是逻辑不对啊?”小明:“这个……有点不一样吧,老师可能是想鼓励你嘛。

”我:“可是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逻辑不对的事情有时候还会被人们接受呢?”小明:“因为人们有时候就是觉得开心或者方便,就会接受了。

”我:“那是不是说,逻辑不一定就是对的?”小明:“嗯,有时候是这样的。

”我:“那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会相信一些特别荒谬的东西,比如外星人来过地球?”小明:“这个……可能因为他们觉得有趣或者想象力丰富吧。

”我:“那我昨天跟爸爸说我想养只猫,他说猫会让我变得更聪明,这也是不是逻辑不对的事情?”小明:“哈哈,你爸爸也挺有趣的。

”我:“但是他有时候也挺奇怪的,他说我吃鱼会让我长得更高,这又是什么逻辑啊?”小明:“可能他觉得鱼好吃,想你多吃点。

”我:“哦哦,那我明白了,逻辑不一定是对的,有时候可能只是为了开心或者方便!”小明:“对对,就是这个道理。

”我:“谢谢你解释啦,小明!我又懂了一些这个世界的奇怪逻辑了。

”小明:“不客气,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我:“嗯嗯,我要告诉小红她的逻辑不对的笑话其实挺好笑的!”这就是我们的对话,就像小明说的,有时候逻辑不一定就是对的,可能只是为了让我们开心或者生活更方便。

世事无绝对800字作文

世事无绝对800字作文

世事无绝对800字作文
凡事无绝对.一件事,有人认为很难,有人却认为很简单.问题在于怎么去做.只要找对了方法,找准了角度,其实很简单.
一篇命题作文,采用线型结构写,可能很难突出主题,但如果换一种方法,采用块状结构,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一篇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语言优美的好文章.所以,当你认为事情很难的时候,很可能这件事其实很简单,之所以困难,那是因为你用的方法不对.因此,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试着换种方法去解决,你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一道思政题,若是选择题可能是再简单不过了,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可是,如果换成解析题,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需要多方面考虑,多方面分析,面面俱到,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不再是一两个字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同样,在生活中,有些事从正面去做,很难,甚至难于上青天.但是,若从侧面去做,就会感觉很简单.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有人说,这是很伟大的发现,真的很难.哥伦布问这些人:“请问,您可以让一只鸡蛋立起来吗?”人们说:“不,这太难了.”哥伦布说:“我能.”他拿出一只鸡蛋,把鸡蛋的一头敲破,很轻松地就把它竖在桌子上.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往往被人们认为很困难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换一种方法去解决,或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将其圆满完成.
亲爱的同学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蒙蔽了你们的双眼.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要冷静,要沉着,换一种方法去解决,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其实很简单.。

那些没逻辑可言的小事

那些没逻辑可言的小事

那些没逻辑可言的小事人生中有很多小事情,有些事情看起来没有逻辑可言,甚至有些让人感到不解和困惑。

这些小事或许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但它们却是构成生活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那些没有逻辑可言的小事。

第一件“没逻辑可言”的小事,就是忘记为什么走进某个房间。

这几乎是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的情况。

你走进房间,却忽然忘记了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进来的。

或许是要拿东西,或者是要做某件事情,但这时候的大脑却变得一片空白。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重返原处,重新思考一遍,才能想起自己的目的。

这样的小事情似乎没有逻辑可言,但却让我们感到无比困惑。

第二件“没逻辑可言”的小事,是为了找手机而用手机。

这也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尴尬情况。

当我们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的某个角落找手机时,我们却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手机。

这似乎毫无道理,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找到手机,而不是使用手机。

这样的情况让人感到有些讽刺和荒谬,但却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事。

第三件“没逻辑可言”的小事,是在夜晚上厕所时不敢看镜子。

这是很多人会有的经历。

夜晚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需要上厕所,但当走到洗手间的时候,我们却不敢去看镜子。

或许是因为黑暗让我们产生了害怕的情绪,或者是我们害怕镜子里会出现什么奇怪的事情。

这样的小事情看起来没有逻辑可言,但却是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的情况。

第四件“没逻辑可言”的小事,是在买东西时刻意挑选坏的。

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但确实是很多人都会有的行为。

当我们在超市或者商场里挑选蔬菜或者水果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挑选那些品相不好或者有瑕疵的。

这样的行为似乎毫无意义,但却是很常见的小事情。

第五件“没逻辑可言”的小事,是在拍照时一切事物都必须完美。

当我们拍照时,我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去调整姿势、角度和表情,以求获得一张完美的照片。

这样的小事情看起来没有任何逻辑,但却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情。

第六件“没逻辑可言”的小事,是在吃东西时总是留下最后一口。

这也是很多人都会有的行为。

世界上的事都没有绝对的真理面向

世界上的事都没有绝对的真理面向

世界上的事都没有绝对的真理面向One Day 音乐: Mayrain(图片来自灵性修行者觉嫣的创作)做人不要做得太绝,话不要说得太死,观点不能定义得太绝对,因为真理是开放性的,容纳性的,包容性的,圆融的,怎么说都通的。

因为它是球形思维。

做人做事符合真理,就是合道的,天也会帮他。

真理就是万事万物那个潜在的规律和法则,这个规律就是变通和圆融。

神是智能无限,有无限种可能性,你能容纳的可能性越多,你就越接近神。

如果你看问题的角度能够越多,那么你离真理/神就越近。

所以由此可见,凡事都没有绝对的,一旦你把事物定死了,认定绝对了,那么你必有限制性信念的漏洞,这个漏洞会让你只能接受其一,不能接受其二,你的人生就会有禁区,这个禁区让你束手束脚。

在一统的观点和角度,我们应该容纳接纳所有观点,但是人总归还存在一个立场问题,所以当你是“神圣二分法”的,也就是说,你是没有限制性信念/接纳所有观点的,你选择了任何一个观点作为你的立场,你都是自由且灵活的。

韦小宝为什么混得开,因为他没有固定的立场和观点/角度,他是随机应变的。

那么见风使舵也是我们作为人且拥有真理性质的功能之一。

我们不会思维死胡同,不会有禁区,我们有最大程度的自由。

显而易见,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绝对不接受什么什么,你绝对绝对是错的,你不能这样或那样,那么他就是有限制性信念的真理反向。

所以,持开放性的观点,不把结论和认知都定义死了,那么说明这个人的智慧就越高。

真理是圆融的,包含所有的。

同一个事物,不论你怎么看,持怎样的观点,其实都是真理的一部分,都是在神的立场看“正确”的。

一个球形的面不会有哪一个点相较于其它的点不一样,所有点都是球的一部分,它们是一体的。

存在即合理。

因为现阶段你的观点,是理应在此阶段出现的,而神没有固定的观点,一切本是空无,所有一切都是组成祂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真理并不是固定的,它是变通的,灵活的。

真理跟对错有什么关系?对错是人间立场,真理是神的思维。

关于逻辑漏洞挖掘方面的书

关于逻辑漏洞挖掘方面的书

关于逻辑漏洞挖掘方面,有几本值得推荐的书籍:
* 《黑客攻防技术宝典:Web实战篇》:这本书详细介绍了Web应用程序的攻击和防御技术,包括如何发现和利用逻辑漏洞。

* 《白帽子讲Web安全》:这本书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涵盖了Web安全的各个方面,包括逻辑漏洞的检测和防范。

* 《软件安全开发:确保代码质量的安全方法》:这本书主要讲解了如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防止逻辑漏洞的出现,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这本书是逻辑推理入门书籍,内容可以在微信读书上找到,阅读时间大概需要4个多小时。

以上书籍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原书了解更多信息。

智者的逻辑逻辑谬误鉴识班

智者的逻辑逻辑谬误鉴识班

智者的邏輯邏輯謬誤鑑識班企管一甲4A270087邱乙庭「邏輯」一詞對我來說,一直讓我以為是無法用字面來表達的人類思維,看到書的內容利用舉例還有歸納的重點,原來在彼此問答應對之中有其邏輯存在的妙處,而且真的能針對語句中的邏輯,做出很好的應對。

這本書裡面充分的對「邏輯」作分析、作歸類,其實我覺得生活上處處充滿邏輯的應用;像是面對他人在與自己做比較的時候,該怎麼應對才不會貶低對方,也不會過度讚揚自己,卻又能化為幽默的氣氛;還有化解自己被嘲諷的尷尬氣氛,如果對方嘲笑自己,還不知道怎麼應對,真的會很吃虧,但是邏輯清楚就能保護自己,而且間接表達對方的失禮,讓對方知難而退。

首先書裡面有舉例到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南朝王僧虔擅長書法,南齊太祖不認為自己的書法低於臣下,於是問王僧虔誰第一誰第二,王僧虔機智的回答:「臣的書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書法,皇帝中第一」這樣的回答利用假言命題,分別針對不同的對象做比較,能夠誇獎君王的書法造詣,但是也同時不貶低自己的實力,完全沒有以下犯上或是看輕自己的問題。

王僧虔的應答最讓吸引我的地方是,他面對君王對於自己所擅長的書法做比較的提問,沒有只管讚揚自己,或者面對君王的地位反而貶低自己的才能、對君王諂媚,如果是我可能當下只知道要拍君王馬屁吧!我覺得能夠機智問答,不僅要有機靈的反應,還要有對事情分析的冷靜,這樣在應答之間也能夠有趣味的互動。

另外最重要的是,懂得邏輯的運用也可以免於自己被嘲笑還不知道怎麼反擊,例如書裡提到的金普希在舞會上與傲慢小姐的對答,金普希利用傲慢小姐的嘲諷,在字句間找到保護自己卻也讓人啞口無言的回答。

剛好近幾天跟朋友聊天,我開玩笑說我是天才,然而朋友卻告訴我聽說左撇子都是天才,在朋友言下之意或許是,我是右撇子,我不是天才,但是我卻回答假如所有左撇子都是天才,但是並不代表所有天才都是左撇子,這樣我就沒有推翻朋友的理論也沒有讓自己的立場改變了,我發現這是在學邏輯理論之後的第一次印象深刻的運用,讓我深刻感覺到理解邏輯運用邏輯的成就感!還有一次,雖然應對語句有點粗俗,我瞄了朋友一眼,朋友毫無顧忌的一句「看什麼東西(台)」脫口而出,當下忽然靈光般的回答「你是什麼東西(台)」,朋友聽完放聲大笑;如果沒有機智的回答,可能會造成自己的不滿跟尷尬,可是順著對方的語句回話,卻讓整個平靜的氣氛,變成一場歡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事无绝对”:不一致的逻辑谬误
第一大类:不一致的谬误
指的是,某一项言论或者思想做不到自圆其说。

就是所谓的“自己和自己打架”。

●谬误一:自相矛盾,同一时间肯定又否定同一件事情。

●谬误二:自我推翻,如果一个说法虽然不含有也不隐含矛盾,当假设它为真时,却又能推出它为假。

●谬误三:双重标准,错误地使用不同的标准去看待事物。

与“中国的首都是广州”这样的事实性错误不同,逻辑谬误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错误。

因为逻辑谬误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我们把所有的谬误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不一致、不相干、不充分以及不当预设。

【本章内容】这一节课,我们先来介绍第一种,也就是“不一致的谬误”。

不一致的谬误可以说是四大类谬误中最严重、最不能为我们所接受的一类了。

不一致的谬误,指的是某一项言论或者思想做不到自圆其说,也就是所谓的自己和自己打架。

接下来,我们会具体介绍三项不一致的谬误,分别是自相矛盾、自我推翻与双重标准。

我们首先从自相矛盾的谬误开始。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同一时间肯定又否定同一件事情。

与此相关的成语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位楚国商人吹嘘自己有一个坚不可摧,“没有东西能刺穿的”盾,和一个无坚不摧,“能刺穿任何东西的”矛。

试想一下,假设坚不可摧的的盾真的存在,那就意味着不存在一个无坚不摧的矛。

回到故事开始,商人的吹嘘其实可以翻译为:世界上既存在一个无坚不摧的矛,又不存在一个无坚不摧的矛。

很明显,这个逻辑矛盾是任何理性人都无法接受的。

通过以上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一个说法含有或者暗含“既肯定你,又否定你”的意思,那便是犯了自相矛盾的谬误。

一般来讲,我们不可能会说出像是“天在下雨并且天不在下雨”、“中国首都是北京又不是北京”这类明显的矛盾语句,但我们也许会说出一些暗含自相矛盾的说法而不自知。

比如下面这个事例就是如此。

美国最高法院曾在1989年作出一项判决,认为燃烧美国国旗是一种言论表达的方式,州政府不应该禁止人民用这种方式表达意见。

这个判决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美国的退伍军人协会,他们对这一判决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严厉到什么程度?该协会的一位会员登上一个叫《今日》的电视节目,声称法院的判决完全弄错了,我们应该立法禁止人民燃烧国旗才对。

于是,节目主持人问这位会员:“国旗究竟象征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国旗?”会员回答说:“国旗象征着这个国家的人有权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个回答,便是犯了自相矛盾的谬误。

在这位会员心中,既然国旗象征着国民有权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如果他们就是想以燃烧国旗的方式来表达意见,你又有什么理由阻止他们?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说法若想拥有最基本的说服力,首先就是要避免自相矛盾。

如果这位会员真的相信国旗象征着自由,象征着国民有权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为了保持逻辑上的一致,他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反对立场。

反过来讲,如果他真的要反对燃烧国旗,那么他对国旗象征意义的理解就不应该是自由,而应该尝试提出其他的价值去突显国旗的神圣与庄严。

案例
1、一个年轻人对bai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du想,那就是
我想zhi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 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
一切物品吗?
2、会场上人声鼎沸,笑声轰鸣。

主持者振臂高呼:“都不要讲话!”懊,他忘
掉了自己也在讲。

新刷的黑板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宇:“不准涂画。

”咳,那这四个字又是什么呢?
3、有一个体型肥胖的男子,拿着一本《祖传减肥秘芨》,正在闹市里向人们
吹嘘:“祖传减肥秘芨,肥胖者的福音。

包你看了有效,一周减重3公斤,一个月还你苗条身材。

轻松减肥不是梦,一书在手定成功。

”有人笑问这位男子:“如果真有效果,为什么你还这么胖呢?”这位男子被问得无言以对。

4、一面抽烟喝酒泡吧bai熬夜,一面花du大价钱买护肤品美容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自相矛盾真的是不可接受的吗?譬如我们说,“他这个人真不是人!”,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难道这句话也含有谬误吗?这其实是一个逻辑初学者常有的问题,说明大家对于自相矛盾的理解还不够准确。

“他这个人真不是人”这句话,虽然在字面上看有矛盾,但在语意上并没有矛盾。

在日常语境中,当我们说“这个人真不是人”的时候,第一个“人”指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也就是他属于“人”这种动物;第二个“人”是指道德意义上的人,说的是他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

换句话说,尽管这句话用了两个同样的“人”字,但前后两字所指的意思完全不同,因此并不构成自相矛盾。

再比如说,大学毕业时很多人会说自己的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这个说法当然也不算是自相矛盾,因为其中“高兴”和“难过”的并不是同一个东西,他们的所指并不在同一个意义上。

“高兴”大概是指终于拿到学位的兴奋,“难过”则是指对大学同学的不舍。

所以,字面上的表面矛盾并不能代表语意上的实质矛盾。

当我们想指出别人犯了自相矛盾的谬误时,一定要注意鉴别对方的话语里是否存在实质的矛盾,千万不要匆忙断案,冤枉好人。

讲完了自相矛盾,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谬误——自我推翻。

如果一个说法虽然不含有也不隐含矛盾,但当假设它为真时,却又能推出它为假,这便犯了自我推翻的谬误。

比如,有些喜欢故弄玄虚的所谓“思想大师”们往往一鸣惊人,他们说:“语言不能表达真理”。

这句话乍一听似乎很高深很厉害,但请大家细想一下:如果语言不能表达真理,那么“语言不能表达真理”这句话由于也是语言,自然也不会是真理了。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推翻”。

再比如,在当今这样一个崇尚多元的社会,“极端相对主义的思潮”特别值得我们警惕。

那就是当我们指出对方观点的毛病时,对方回答说:“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态度,为什么我一定要接受你的观点呢?”又或者,当我们坚持自己的某项主张时,有的人跳出来指责说:“世事无绝对,任何观点都不是绝对真理,你又何必那么固执呢?”我们很多时候会被这种看似温和中立的说法给噎住,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好像如果我们再继续坚持,反倒显得太过霸道,有失风度。

对付这种思潮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指出它实际上犯了自我推翻的谬误。

例如,既然说“世事无绝对”,那么“世事无绝对”这个观点本身也应当是“无绝对”的,只不过是一种观点而已。

既然说“绝对真理并不存在”,那么“绝对真理并不存在”本身也不是绝对真理。

这样一来,极端相对主义相当于自己在跟自己打架,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除了极端相对主义之外,当今社会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潮,叫“精致的利己主义”,它也存在自我推翻的谬误。

精致的利己主义,意味着凡事机关算尽,处处以自身利益为先,而把他人乃至社会的利益抛诸脑后。

社会舆论
往往从道德说教的角度去批评精致利己主义,但如果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完全可以从利害关系的角度去规劝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

因为长
期下去,这些利己主义者们往往惹人生厌,使得没有人愿意与之合作,而这显然与利己的目的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精致的利己主义往往存在着自我推翻的巨大风险。

也就是说,即便出于最自私的考量,我们也不应该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该做一个共赢主义者。

接下来,是这节课的最后一个谬误——双重标准。

所谓双重标准,指的是错误地使用不同的标准去看待事物。

比如,一位丈夫对妻子发脾气说:“我不会准许你去夜店玩的,这完全不是一位妻子该干的事!”妻子反问道:“那为什么你自己可以去夜店玩呢?”丈夫说:“我跟你不一样。

”这个例子中,丈夫便犯下了一个双重标准的谬误。

因为在娱乐消遣的权利上,夫妻双方应该一视同仁才对。

再比如,我们所反对的性别歧视(像是男女同工不同酬)、种族歧视(例如黑人曾经被剥夺选举权)都算是公认的双重标准谬误。

但是,请大家注意,并不是说只要有区别对待,就一定犯了双重标准的谬误。

例如,只有买了票的人才能坐火车,没买票的人就不能,也是一种区别对待。

所以,判断某一种区别对待犯没犯双重标准的谬误,关键在于分析这种区别对待是否合理。

有趣的是,这样的分析有时会引起争议。

举个例子,在一个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假设有一个停车场给女司机设立专门的停车位,这究竟有没有犯双重标准的谬误?这是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中分享看法。

总结一下,这节课讲的是自相矛盾、自我推翻与双重标准这三项不一致的谬误。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要注意检查言论是否有前后不一;自我推翻启发我们可以先假设言论为真,看它是否会适得其反;双重标准提醒我们在用不同标准看待事物时,反思一下是否有充足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