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作文之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篇一: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为期五天的校企合作结束了,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多,经历了许多
感受到了课堂上所没有接触到的知识,视野被打开,也发现自己还
存在许多不足,法律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用心去体会,会探
索到很多奇妙的事物,以下是我从本次校企合作中所总结和感想。
第一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人和人律师事务所,这是一个
注册册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与其他传统的律师事务所不同,
这是一个重视团队精神的事务所,在与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交谈中,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实践中的法律,对于我们的疑问,她们耐心
的为我们解答,作为一名律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对于当事人的秘密以及其他状况,要为他们严格保守秘密。作为一个法律人,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有几句他们经典的话语,如:我们视律师业为毕生事业,如果
您仅仅将律师看作一种简单的职业抑或一种谋生的手段,最好别进
入这行业,至少人和人不欢迎。法律应该是被受尊重的,在他们眼里,律师不只是一份职业而已,更多的是一种热爱。你所经营的事
业关乎一生,应当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所作所为。律师应该成
为实践智慧的杰出代表,因实践智慧的性格品质是人类自身内在价
值中最主要的长处和优点。法律不是律师的武器,而是律师人灵魂
的伴侣。听了这些话,就感觉律师作为一名律师是非常优秀并且是
快乐着的。人和人律师事务所坚守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宗旨,摒弃一切金钱至上的投机行为,信守敬业、公正、严谨、高效、向上的服务理
念,为客户提供高效化、品牌化、团队化、规模化的专业法律服务,我想这便是他成功的所在。后来去搜了一下人和人的含义,才知道
其中包含着很多意思一、人和,以和为贵,合乎人心,为仁由己和人,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本治国固人和人,以诚为要,和为桥梁,人人为公。二、一人为人,势单力薄;二人为从,相辅相成;人和
人为众,众志成城!最后,我们合影留念,挺愉快的一次体验。
听了刘佳老师关于“互联网+创意创业大赛”的报告,报告的形式很精彩,能够带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游戏,然后
组队,提出自己的创意点。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小时,可是在这个过
程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科技趣味,刘佳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大
赛的相关内容,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两组赛事。其中,参加创
意组比赛的团队是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5年5月1日,
申报人只能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参加实践组比赛的团队为创业企
业已在2015年5月1日前注册,申报人可以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
也可以是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
听了一位交警支队法制办左主任的讲座,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案例,
以及在这个过程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颇有感触。
此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篇二:“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
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许多高职院校仅仅把校企合作当成
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把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合作的全部内容,“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初级阶段或中层次的
起步阶段,其深度和范围离深层次的合作相距甚远;产业部门尚未
尝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国家出台的
政策依据并不缺乏,但缺乏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校企合作”,值得广大职教同行思考和探索。我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不
少体会。
针对当前国内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深、
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院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探索校企合作
新模式新机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学院主动与世界和
国内知名企业加强合作,探索形成了“引企入校”、“进企办学”、“订
单培养”等比较成熟且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开辟了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新途径。一是引企入校,共建生
产性实习工厂(校中厂)。二是进企办学,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厂中校)。三是订单培养,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订单式)。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才能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实践。
一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院长赵学通说:“学院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企业岗位要求确定
培养目标,量体打造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
标准,探索形成了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
年,学院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率先在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
设计与制造等机电类专业中,开展了以多学期、分段式为主要内容
的教学模式改革,由传统的“2+1”教学模式(前两年学习基础课和专
业课,第三年集中顶岗实习),改革为分段式、工学交替模式:一
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专业
课程,第二学期进入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习工厂进行为期半年的顶
岗实习,三年级第一学期根据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
技能再进行有针对性专业学习,三年级第二学期再到实习工厂进行
半年的顶岗生产,从而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二是构建“三层次、五环节”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
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学院把改善教学条件,打造一流的实训中心,作为办好职业教育重要突破口。一是建设了国家一级图书馆。二是
建设了省内一流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三是建设了高标准的校内校
外实训基地。四是建设了职业教育园区。突出于“效”,服务中原经
济区建设
在办好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同时,学院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
积极服务济源“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抢
抓机遇,穿针引线,成功助推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投资项目落户
济源,包括富士康产业园、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校办工厂和培训中
心项目。
尽管我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但距离
所期望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在学校、企业、社会以及政府之间
还没有形成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的动力机制。建立动力机制,
政府是关键。政府应该通过法规文件等明确引导、支持和鼓励高职
院校、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如通过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全面推
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
动性。另一方面,要在有关法律文件中明确规定企业有为教育服务
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逐步建立起一种能主动适应、自我调节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篇三:校企合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