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凳钢筋及板筋计算
马凳筋定义及其算量、套定额方法
马凳筋,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在板的上皮和下皮钢筋间,确保两皮钢筋间距符合规范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是要纵横方向间距600-1000左右予以支撑。
马凳筋马凳筋马凳筋马凳筋的概念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
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筋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马凳筋计算方法
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
当基础厚度较大(大于800MM)一般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中放置马凳时应避开梁等板支座构件。
基础底板大于800MM时应采用角铁做支架,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
马凳筋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图纸上是没有的,应深入施工现场,这样才有感性认识。
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来计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马凳钢筋的直径不应该说比被支持的钢筋小一个型号,因为如果被支持的负弯矩钢筋是8mm 的,要采用6.5mm的钢筋作为马凳筋就太细了,它不能保证负弯矩钢筋不会被施工工人偶尔踩坏。
所以还要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是怎么布置的。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
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马凳筋的规格: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h≤3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2;当300mm<h≤5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4;当500mm<h≤7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6;厚度大于800mm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大型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不一定采用马凳钢筋而往往采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它的规格和间距,才能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确定支架的荷载时除计算上部钢筋荷载外考虑施工荷载。
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支架规格、间距过小造成浪费,支架规格、间距过大可能造成基础钢筋整体塌陷严重后果。
所以支架设计不能掉以轻心。
马凳其它注意事项建筑工程一般都对马凳筋有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施工组织设计中没有对马凳作出明确和详细的说明那么就按常规计算,但有二个前提,就是马凳要有一定的刚度,能承受施工人员的踩踏,避免板上部钢筋扭曲和下陷。
二是为了避免以后结算争议和扯皮,对马凳办理必要的手续和签证,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制作情况以工程联系单的方式提出,报监理及建设单位确认,根据确认的尺寸计算。
根据程量清单计价规范P52页第19条:现浇构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撑钢筋、双层钢筋用“铁马”,伸出构件的锚固钢筋、预制构件的吊钩等就并入钢筋工程量内。
马凳筋计算方法
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
当根底厚度较大〔大于800MM〕一般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结实。
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一样。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那么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规定的围。
板中放置马凳时应避开梁等板支座构件。
根底底板大于800MM时应采用角铁做支架,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历。
马凳筋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图纸上是没有的,应深入施工现场,这样才有感性认识。
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来计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马凳钢筋的直径不应该说比被支持的钢筋小一个型号,因为如果被支持的负弯矩钢筋是8mm 的,要采用6.5mm的钢筋作为马凳筋就太细了,它不能保证负弯矩钢筋不会被施工工人偶尔踩坏。
所以还要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是怎么布置的。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畴也是施工畴更是预算的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历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往往是凭经历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马凳筋计算方法
马凳筋计算方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
当基础厚度较大(大于800MM)一般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中放置马凳时应避开梁等板支座构件。
基础底板大于800MM时应采用角铁做支架,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
马凳筋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图纸上是没有的,应深入施工现场,这样才有感性认识。
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来计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马凳钢筋的直径不应该说比被支持的钢筋小一个型号,因为如果被支持的负弯矩钢筋是8mm的,要采用6.5mm 的钢筋作为马凳筋就太细了,它不能保证负弯矩钢筋不会被施工工人偶尔踩坏。
所以还要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是怎么布置的。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筏板钢筋之马凳筋计算
筏板钢筋的马凳筋筏板钢筋的面筋要用马凳筋支撑。
下面是一个马凳筋计算的例子。
筏板钢筋为C28@160.筏板厚1.7m。
马凳筋采用C20@2200。
马凳筋验算:马凳筋上下焊在筏板的主筋上。
焊缝长≥100mm。
可以认为马凳筋上下是固定端。
计算长度为1.544×0.5=0.772m。
马凳筋受的荷载:一根马凳筋的负荷范围为2.2×2.2m筏板筋自重标准值:(2.2/0.16)×2.2×2×48.3×10=2.92KN-3式中,48.3N/m是C28钢筋自重标准值施工活荷载1KN/m 2荷载设计值N=2.92×1.2+1×2.2×2.2×1.4=3.5+6.78=10.28KNC20钢筋的回转半径i=0.499cm 面积A=3.142cm2长细比λ=77.2/0.499=155≈[λ]=150φ=0.32N/(ΦA)=10.28×10/(0.32×314.2)=102N/mm<f=360N/mm3 2 2可见马凳筋的直径是由允许长细比控制的。
不是由承载力控制的。
为保持基础钢筋网的侧向稳定,在每根马凳筋旁焊斜钢筋。
实际施工中,马凳筋与筏板钢筋只是电焊,焊接长度很短。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马凳筋与基础钢筋的焊接必须采用有一定长度的角焊缝。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2.7条规定:侧面角焊缝或正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小于8h f(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和40mm。
否则,会使钢筋变脆。
筏板主筋形成一个整体网片,可以承受施工荷载。
不必验算。
下面照片中,马凳筋的间距为1.5m×2m,在筏板网片钢筋上,放置了很多钢筋,筏板网片钢筋也没有下垂变形:可见,在施工荷载和钢筋自重作用下,筏板网片钢筋是不会有问题的。
其实,本例马凳筋不必用C20@2200。
用,20@ 2200就可以了。
不过,当时工地的钢筋都是3级钢,没有1级钢。
楼面钢筋马凳用量计算公式
楼面钢筋马凳用量计算公式
在建筑工程中,楼面钢筋马凳是一种常见的构造件,用于支撑和固定混凝土楼板中的钢筋。
其作用是保持钢筋的位置和间距,使混凝土楼板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楼面钢筋马凳的用量进行准确的计算,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楼面钢筋马凳的用量计算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楼板的尺寸、荷载要求、钢筋的直径和间距等。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采用以下公式来进行计算:楼面钢筋马凳用量 = (楼板面积钢筋布置密度马凳间距)/ 马凳长度。
其中,楼板面积是指楼板的实际面积,钢筋布置密度是指钢筋的布置密度,马凳间距是指马凳之间的间距,马凳长度是指马凳的实际长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楼面钢筋马凳的用量,从而指导施工过程。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到楼板的荷载要求和钢筋的直径。
根据不同的荷载要求和钢筋直径,可以确定楼面钢筋马凳的具体用量。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马凳的种类和规格,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除了用量计算公式外,还需要注意楼面钢筋马凳的施工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布置和固定,确保马凳的位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马凳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总之,楼面钢筋马凳用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楼板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施工,可以确保楼面钢筋马凳的质量和安全,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计算公式和施工技术,以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和发展变化。
马凳筋设置规则及详细计算
马凳的概念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
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的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马凳筋计算方法
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
当基础厚度较大(大于800MM)一般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中放置马凳时应避开梁等板支座构件。
基础底板大于800MM时应采用角铁做支架,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
马凳筋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图纸上是没有的,应深入施工现场,这样才有感性认识。
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来计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马凳钢筋的直径不应该说比被支持的钢筋小一个型号,因为如果被支持的负弯矩钢筋是8mm 的,要采用6.5mm的钢筋作为马凳筋就太细了,它不能保证负弯矩钢筋不会被施工工人偶尔踩坏。
所以还要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是怎么布置的。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马镫筋钢筋根数计算方法
马镫筋钢筋根数计算方法马镫筋根数计算方法各地方对马凳钢筋的计算规定不同,如果定额上有明确规定就按当地定额,如果没有规定,就按经过各方签字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施工组织设计上没有,就按常规:一般马凳的直径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纵向和横向间距为1米。
凳,设计有规定按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马凳的规格一般比较大,用于大厚度的板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
当基础厚度较大(大于800MM)一般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中放置马凳时应避开梁等板支座构件。
基础底板大于800MM时应采用角铁做支架,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
马凳筋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图纸上是没有的,应深入施工现场,这样才有感性认识。
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这个要看施工组织设计如何明确。
如果是1M就按1M算如果是1.5M就按1.5M算,马凳铁的长度也应明确,是这样!马凳筋在钢筋结算中争议较大,有各方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签证可有效避免扯皮!马凳,设计有规定按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针对清单讲马凳筋不属于实体项目费,它是属于措施项目费按目前来说应是措施项目。
马凳筋设置与计算方法
二、定额对马凳的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zhe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山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1、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2、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
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3、马凳筋的规格: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h≤3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2;当300mm<h≤5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4;当500mm<h≤7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6;厚度大于800mm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4、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大型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不一定采用马凳钢筋而往往采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它的规格和间距,才能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确定支架的荷载时除计算上部钢筋荷载外考虑施工荷载。
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001-钢筋算量2013中马凳筋的计算
钢筋算量2013中马凳筋的计算背景:对于马凳筋大家都不陌生,马凳筋,施工术语。
它的形状像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但是马凳筋是如何计算的呢,请继续往下看首先我们要清楚软件中都有哪些构件中有马凳筋的信息在软件中的板和筏板的属性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马凳筋相关的信息马凳筋参数图:软件中给出了三种参数图,I、II、III型其中II、III型为线形马凳。
线形马凳筋方向:仅限线形马凳筋使用,即对Ⅱ、Ⅲ型马凳筋起作用除了板和筏板外,在负筋的属性中也有马凳筋的信息马凳筋排数:设置负筋、分布筋下马凳筋的排数,可以为0,双边标注负筋两边的马凳筋排数不一致时,用“/”隔开。
接下来我们看马凳筋的计算当马凳筋信息输入的是具体的数量,且不带间距信息时,则只要布置了板就计算,不考虑是否有面筋、温度筋、负筋的存在,除此信息格式之外需要考虑:当只布置了底筋时,不计算马凳筋;当布置了面筋、温度筋、负筋时,需要按照各自的布置范围计算马凳筋;I型马凳筋的计算:单根长度为:L=L1+2*L2+2*L3输入格式为:数量+级别+直径或级别+直径+间距*间距,如200B12或B12@1000*1000;当输入的为第一种格式时:200B12,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即根数为200,如下图当输入的为第二种格式时:B12@1000*1000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该最小板块的净面积(扣除其余图元所占面积后的净面积)除以马凳筋的(间距*间距)板的间距是6000*6000,梁宽350,图中只绘制了面筋马凳筋根数计算为:(6000-350)*(6000-350)/1000*1000=31.923,向上取整加1根,则为33根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负筋属性:单边标注2000,计算出的马凳筋根数为12根马凳筋根数计算为:【6000-350-(2000-350/2)*2】单根负筋布置范围/1000=2,向上取整加+1,就是3根,马凳筋排数为1,3*1=3根,板中绘制了四面负筋,3*4=12根,同软件计算根数。
马凳筋计算方法
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
当根底厚度较大〔大于800MM〕一般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结实。
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一样。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那么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规定的围。
板中放置马凳时应避开梁等板支座构件。
根底底板大于800MM时应采用角铁做支架,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历。
马凳筋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图纸上是没有的,应深入施工现场,这样才有感性认识。
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来计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马凳钢筋的直径不应该说比被支持的钢筋小一个型号,因为如果被支持的负弯矩钢筋是8mm 的,要采用6.5mm的钢筋作为马凳筋就太细了,它不能保证负弯矩钢筋不会被施工工人偶尔踩坏。
所以还要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是怎么布置的。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畴也是施工畴更是预算的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历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往往是凭经历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马凳钢筋及板筋计算
1.剪力墙的设置设计未注明时应在设计交底的时候提出,工程上一般取A6间隔450或600的2.柱的拉钩与箍筋一样3.马镫的设置楼层板一般在板厚小于120mm可以不设,用U形或短钢筋点焊有的甚至还用砼垫块撑起。
马镫的间距一般是1000。
基础伐版就基本不用马镫,都用支架(基础垫层不平时用马镫面标高很难控制)。
板配筋小的还要间距小一些。
具体还得要看板的配筋大小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综上所述:一般的构造配置均在工程图纸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找到,而且现在的设计院都有本院通用的图纸结构总说明。
设计没有说明的还必须在设计交底和施组注明。
2.H1可以计算,不用我说了,L和H2一般取用150~200mm,其间距按1000~1500mm布置即可3.马镫筋安放在板下层钢筋网的下层筋上,顶部支撑住上网下层筋。
马镫筋制作高度=板高h-2倍保护层厚度-下网下筋直径-上网上、下钢筋直径之和.4.当板内受力主筋采用直径12mm以上的钢筋时,马凳筋间距不得大于1米,当板内受力主筋采用直径10mm的钢筋时,马凳筋间距0.7米。
5.关于马凳筋的设置,L一般取200mm,H2一般取150mm,马凳筋的间距按现在的规定是≤1000mm,马凳筋的规格型号一般是比板筋小一个等级且不小于A6钢筋。
6.其实马蹬子并没有严格意义的规定尺寸,只要起到其支撑的作用,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就可以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弄的这么细,马蹬子根据不同的施工队伍,所做的形状也是各有不同的,都是根据其自身的施工习惯,感觉哪种方使、实用就怎么制了,因此楼主没有死抠这个问题不放的。
如果遇到下面的问题你还能用马蹬子吗?,很显然不能,做工程也一样要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随机应便。
马蹬筋是要计算的,特别是基础底板,现场施工的时候必须采用马蹬筋来支撑,而且量很大,一个大的筏板基础马蹬筋就有好几吨的,所以只靠损耗是很难达到的量,结构楼层马蹬筋的影响不大,但是用软件计算钢筋的时候还是考虑马蹬筋的,常用的广联达的软件它就是严格按照03G101来编的,所以,应该计算马蹬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剪力墙的设置设计未注明时应在设计交底的时候提出,工程上一般取A6间隔450或600的2.柱的拉钩与箍筋一样3.马镫的设置楼层板一般在板厚小于120mm可以不设,用U形或短钢筋点焊有的甚至还用砼垫块撑起。
马镫的间距一般是1000。
基础伐版就基本不用马镫,都用支架(基础垫层不平时用马镫面标高很难控制)。
板配筋小的还要间距小一些。
具体还得要看板的配筋大小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综上所述:一般的构造配置均在工程图纸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找到,而且现在的设计院都有本院通用的图纸结构总说明。
设计没有说明的还必须在设计交底和施组注明。
2.H1可以计算,不用我说了,L和H2一般取用150~200mm,其间距按1000~1500mm布置即可3.马镫筋安放在板下层钢筋网的下层筋上,顶部支撑住上网下层筋。
马镫筋制作高度=板高h-2倍保护层厚度-下网下筋直径-上网上、下钢筋直径之和.4.当板内受力主筋采用直径12mm以上的钢筋时,马凳筋间距不得大于1米,当板内受力主筋采用直径10mm的钢筋时,马凳筋间距0.7米。
5.关于马凳筋的设置,L一般取200mm,H2一般取150mm,马凳筋的间距按现在的规定是≤1000mm,马凳筋的规格型号一般是比板筋小一个等级且不小于A6钢筋。
6.其实马蹬子并没有严格意义的规定尺寸,只要起到其支撑的作用,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就可以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弄的这么细,马蹬子根据不同的施工队伍,所做的形状也是各有不同的,都是根据其自身的施工习惯,感觉哪种方使、实用就怎么制了,因此楼主没有死抠这个问题不放的。
如果遇到下面的问题你还能用马蹬子吗?,很显然不能,做工程也一样要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随机应便。
马蹬筋是要计算的,特别是基础底板,现场施工的时候必须采用马蹬筋来支撑,而且量很大,一个大的筏板基础马蹬筋就有好几吨的,所以只靠损耗是很难达到的量,结构楼层马蹬筋的影响不大,但是用软件计算钢筋的时候还是考虑马蹬筋的,常用的广联达的软件它就是严格按照03G101来编的,所以,应该计算马蹬筋。
各地方对马凳钢筋的计算规定不同,如果定额上有明确规定就按当地定额,如果没有规定(我们上海是没有规定的)就按经过各方签字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施工组织设计上没有,就按常规:一般马凳的直径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纵向和横向间距为1米。
凳,设计有规定按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马凳的规格一般比较大,用于大厚度的板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
当基础厚度较大(大于800MM)一般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中放置马凳时应避开梁等板支座构件。
基础底板大于800MM时应采用角铁做支架,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
马凳筋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图纸上是没有的,应深入施工现场,这样才有感性认识。
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这个要看施工组织设计如何明确如果是1M就按1M算如果是1.5M就按1.5M算,马凳铁的长度也应明确,是这样!马凳筋在钢筋结算中争议较大,有各方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签证可有效避免扯皮!马凳,设计有规定按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针对清单讲马凳筋不属于实体项目费,它是属于措施项目费按目前来说应是措施项目。
可按施工组织来计算。
清单计价规范P52页第19条:现浇构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撑钢筋、双层钢筋用“铁马”,伸出构件的锚固钢筋、预制构件的吊钩等就并入钢筋工程量内。
为什么看上去是措施用的钢筋为什么算在实体项目中呢,很简单,因为它是隐蔽在砼内形成工程实体的。
软件对于马凳筋提供了三种类型,点式布置:单根马凳长度:L=L1+2*L2+2*L3 线形马凳布置两个:单根马凳长度:L=L1+2*L2+2*L3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
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设计要求,没要求的一般每平方米一个!需要设马凳筋的面积÷(间距×间距)按照规定来,根据面积和板的厚度确定马镫的大小,钢筋型号和板钢筋的比较这些都是有规定说明的是的,一平米一个,但有的公司的预算就是折算成百分比算的也有我们这一般按梅花形布置,能起到支撑上部筋作用就行,没特别的规定,马蹬筋多用在现浇楼板的多,如果是设计没有明确要求的前提下,一般按每平米一个来布置的!施工方案里应该有!你说的是不是大型基础中的支撑上层钢筋的支撑筋?纵向根数=纵向长度/纵向间距横向排数=横向长度/横向间距总根数=纵向根数*横向排数手工算板筋的基本知识作者:zaojia6d | 时间:2008.06.17 | 浏览:1149次1、首先要清楚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边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以及马凳筋,洞口加筋等等。
2、要了解平法标注中板筋符号: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3)、原位标注中负筋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3、受力筋计算:板底受力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04G101-4中规定,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
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板底受力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04G101-4中规定,起步距离为“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则第一根钢筋距梁边的长度就应该为“S/2-梁保护层厚底”。
工程板受力筋的间距一般为120mm、150mm 、180mm,平均按150mm计算,一半为75mm,保护层按25mm 计取,故起步距离常规按50mm计算。
4、板负筋计算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2)板厚-保护层(04101-4)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入长度计算方法:通常算法为“梁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板负筋的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5、分布筋长度计算= 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常规是向上取整,不加工1根,向下取整加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 一般会按(布筋范围1+2)/间距+1计算6、温度筋指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就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1%。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长度= 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根数= ceil((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一般算法为向上取整减1根7、∏(pài)型马凳筋多用于板内。
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
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设计有规定者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一般可按L1、L2、L3的长度为板厚-2*保护层∏型马凳筋根数计算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双层双向板,马凳筋的根数计算同墙水平筋根数计算,即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
第二种情况为负筋受力筋,为了支撑分布筋也需要马凳筋,根数计算时是按排进行计算的。
负筋长度较短,可设置1排;较长时可设置2排或2排以上,即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