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一、教学模式改革方案1、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按照市场和企业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要,依据我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

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汽车修理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全面修订。

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2、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根据课程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3门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

并确定为为优质核心课。

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

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襄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紧紧遵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一体教学的比例,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我校汽车修理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必须掌握必备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基本知识及理论,能从事汽车维修、保养和维护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具有明显的特征,即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适应技术为主旨的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一、会计与审计专业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设计思路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是在教育部《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精神指导下,以及在系领导下,广泛进行行业、市场和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指本专业选修课和全院性选修课两部分)两类,学生需修完全部必修课学分,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满选修学分(10分),方可毕业。

另外,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者,可获得一定的奖励学分(奖励学分控制在4分之内)。

本教学计划设置了多门选修实训课程,必修实训课程采用专用周的形式,选修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

有选修实训课的学期,相关实验室或实训场所将全面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实训课程。

二、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针对上述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具体执行计划和配套措施如下:(一)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基本规律本方案及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精神,在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在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组织,动员专业教师及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在进行了广泛的行业、市场和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方案结合了本专业教学、实训具体条件,符合教学规律。

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等方面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基本思路与规律,充分体现了学院高职教育特色。

(二)专业能力结构分析与能力分解,科学地制订了教学计划通过对会计与审计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群或服务领域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学生应具有的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能力,并分解为若干能力要素。

再根据能力分析来确定课程设置体系,从而建立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将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目标转化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导言:课程体系是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的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探讨课程体系改革方案,通过分析现状、制定目标、调整结构等多个方面来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

一、现状分析:目前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有:知识面过于宽泛,缺乏深度;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注重考试分数而忽视实际应用等。

二、改革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2.增强学生的学科专长:通过设置选修课程和专业方向,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3.促进学生发展个性: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来组合课程。

三、课程内容调整:1.精简课程内容:将知识点进行筛选,保留重要且基础的内容,去除冗余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重要概念。

2.增加实践性课程:引入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实地考察等,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增设实用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如编程、口才表达、决策等,以满足社会需求。

四、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跳出学科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将文学与历史、数学与艺术等结合起来,创造出更有创意和互动性的课程。

五、评估方式改革: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估外,采用更加综合和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可以引入项目制评估、小组讨论、实践成果展示等形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六、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需要通过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培养创新与探索精神。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鼓励其参与学科研究和教育实践,以引领课程改革的进程。

七、家庭与学校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建立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方式,提供关于课程改革方案的相关信息,增强学校和家庭的互动与合作。

八、资源配置与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教学设备和材料的投入,以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对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这一步是制定改革方案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充分倾听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方共识,为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在制定改革方案时,我们应该明确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还需要确定改革的原则,例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强化跨学科整合等。

只有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原则,才能有利于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改革规划。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增加选修课程,开设跨学科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可以更新教材,增加新颖的教学内容,引入前沿的科学知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革方案,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

总的来说,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调研分析、明确的目标原则、具体的规划实施和健全的评估机制,我们才能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向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专业群及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专业群及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专业群及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为加强学校优质校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启动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各专业的办学水平,结合目前的专业现状,特制定我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及任务1、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改革意识,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创新的有效机制。

2、探索构建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3、强化课程实施的推进力度,促进以企业合作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样本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4、创新各专业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二、课程改革思路1、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学校开办有汽车智能制造和汽车现代服务两大专业群,共有七个专业,涉及技术、技能、汽车前后市场各个职业岗位,内涵也非常丰富。

我校本着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原则,结合自身的现状,以适应企业岗位上的职业技能为目的,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宽口径地培养学生,在这种培养目标下,课程结构中要体现出“宽基础,活模块,强技能”的特点,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模块,同时要形成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学科核心课程。

2、课程资源的开发“职业岗位需要什么,我们就教授什么”。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为体现“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要形成适合于学生学习、创业和岗前零距离等形式的各实训平台,同时,形成学科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题库、样本教材,课堂教育和实验实训一体化课程资源,构建各教学的新模式,提高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实际操作能力。

3、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我们在过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引进并大力实践了德国的行为型引导教学方法,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要充分重视这些成功的经验,要结合课程改革的实践,不断推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利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视图影视直观教学法、实训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行为驱动教学法,从教师权威式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

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
课程组成一个模块 , 由文化课 、 专业课 按施工规律和 课 ; 密切联 系实际 , 与时俱进。 岗位需要组成 了七 大综合模块 , 减少不必要 的重 复 , 本方案采取 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是 : 专业规 范 、 规
使教学 内容 更集 中 , 教学针对性更 强 , 理论与实践 紧 程 ( 俗称 白皮 书 ) 计 算机 专业 软件+ + 专业 录像 带 、
大, 土建类人 才需 求的顺序为工 民建 、 工业 电气 自动 的综合能力 。 民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见下表。 工
1 5
中等职业教育
能力分 类
21 0 2年 第 2 0期
成果 目标能 力 自 律

革的, 努力一 体情i
课业:
自我 管 理 能 力
语言表 达与非语 言表达能 力
中等职业教育
21 0 2年 第 2 O期
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
浙 江省衢 州 中等专业学校 1 陈国庆
[ 摘要 ]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传统的 中职 建筑 学科教 学以严谨 的学科 体 系为 知识 架 构 , 以规 范的理 论讲 解 为知 识传 输 途径 , 忽视
行业 的需 求 为我 校专 业发 展提 供 了广 阔 的空 力 , 并写进学校工 民建专业培养方案 中。 使教师确立 间,根据行业人才需求 预测 课题组近期发布 的调查 了以综合 职业能力为突破点 ,将专业能力与通用 能 报告 , 民建类人 才列入前十名短缺专业 , 工 需求量极 力相结合 , 将全面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 提高学生
对于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 的要求 。我们 建筑专业组的 了 中职工 民建专业学生应具备 的多项综合 和专业 能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积极适应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实行领导小组,工作进程安排责任到人,层层贯彻。

广大教师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全员参与,掌握并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职业技能,保证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实行,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技术型人才。

一、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指导思想(一)打破以知识传授为重要特性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毕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毕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足考虑中档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规定,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

(二)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等形式,充足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一)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缺陷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学科式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教学,其特点是课程结构按照基础课→专业基本课→专业技术课的三段式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又割裂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

这种课程结构方便教师教学和组织管理,教学成本低。

我校教学上数年来一直延续学科式教学模式,前一年半进行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学习,后一年半是实习。

由于高中的扩招和就业用人制度的改变,中职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文化理论课基础不扎实,学习不很努力,常规的填鸭式文化理论课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空洞、枯燥,觉得与初中教育差别不大,厌学现象严重,上课睡觉、发言时有发生,甚至旷课逃学。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

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面对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中等中医药学校的教育如何融入竞争机制,走同市场经济,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经济的需求,对中等中医药学校而言,既面临危机,挑战,又面临较大的机遇,中等中医药教育要培养21世纪社会需求的实用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必须紧紧围绕教学改革这一核心,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纵深层次的改革,从而使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了使课程改革适应专业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医研室特对我校中药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论证,并拟订了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中等中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受传统专业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等中药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仿照了高等中药专业教育模式,以学科要求为中心,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中等中药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色。

目前中等中药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定位偏差,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小、覆盖面过窄,过分强调“考才教育”模式,结果“考”不如高校,“通”缺乏根基。

2、层次针对性不强,缺乏中等中药职教特色。

中等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所设课程及教材建设均应突出中等中药职教特色:然而,现行教学计划中,传统专业教育思想的烙印依然严重存在。

在许多学科教材的建设上,了良大程度系高等院校教材的压缩或翻版,不注重本学科・在中等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特砍性缺乏应有的中等中药职教特色以中药鉴定学为例,各论中植物形态}、’显微鉴定!、厂理化鉴定飞内容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真正体现中药职教特色的药材常用别名、常用经验鉴别方法与术语、药材等级规格等却收载最远远不犷3、教时建设明显落后,且缺乏系统性,不能跟上时代发展。

多耸牛,中等中医药学校没有独立的教材,往往沿用过去的自编教材或借用大学教材,结果要么过深、过多,理论多于实践,要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没涉及。

高校专业培养方案优化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高校专业培养方案优化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高校专业培养方案优化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专业培养方案优化和课程体系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并分析其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高校专业培养方案优化高校专业培养方案是指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一套学习计划。

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水平。

具体来说,优化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高校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培养方案中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是必要的。

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匹配。

此外,应注意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整体性,促进跨学科的交叉学习。

2.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高校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这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实践活动和专业方向的设置来实现。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目标选择关键课程,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3.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

这包括实习、实验、项目研究等实践性学习活动。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是指一门课程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改革课程体系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下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几个关键方面:1.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改革应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

通过设置跨学科课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某些专业中引入跨学科的项目课程,让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现实问题解决能力是高校毕业生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因此,课程体系改革应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开设实际项目课程和实训室,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方案电子商务作为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之一,其优势、影响力和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而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不仅需要各种基础知识和深度技能的学习,更需要专业课程体系的重塑和不断的改进。

因此,我们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方案中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能力和发展个人成长的学习环境,使其具备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各种电子商务领域工作和管理工作。

第一部分:课程体系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基础课程:专门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打造,包括计算机编程基础、电子商务概论等。

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在于讲授深入的电子商务知识,如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法律和政策、电子支付等。

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选择,例如电子营销、电子商务汇编等。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需注意两点:1. 课程内容均需有效整合当前业界和未来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个岗位。

2. 将从本科学生培养转向全球化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开展本地化、国际化的课程开设。

第二部分:教学资料教学资料也是制定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1. 为教师提供先进、深入、实用的教材;2. 整合国内和国际顶尖电子商务资源;3. 利用自主研发,进行全球化跨学科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

主要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以案例解读、亲身经历交流、实习访问、社交媒体为平台开展交流。

在教学方案制定阶段,我们会重视和教授共同研究和批判性思考,并创造一种未来导向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第三部分:实践教学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过程中,实践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合理规划实践课程,将课堂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多维度的学习。

比如通过实习、创业实验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电子商务体验式教学。

打破常规教学框架,提倡学生自我学习,彻底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未来需关注的重点是全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新零售等领域,这些领域中的提升与挑战都需要各种企业家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支持。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讨论稿)——适用于生物技术及应用与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主要面向微生物发酵、酒类酿造、生物制药等行业,培养从事微生物培养、生产操作、分析检验、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生物技术类专业知识、技术、素质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并按照职业技能形成与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校内学习与企业锻炼交互进行,促进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升。

一、完善“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生物技术类专业群按照“底层共享”的原则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平台);按照“中层分立”原则,根据各专业特点个性化地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按照“高层互选”原则设置“共享型”专业拓展课程及实践创新项目,形成生物技术类专业群“宽平台、多模块、可拓展”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①学生从低年级接触专业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专业学习的时间、空问更有保证;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遵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原则;③根据生产季节性强及教学任务安排需要,可实施跨学期、分段式教学;④在专业群范围内,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无障碍地选择专业,体现课程体系的灵活性;⑤公共基础课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生物技术类专业基础课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体现知识的基础性,讲究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后续的专业理论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体现技能的服务性,练就娴熟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核心技能学习服务。

注重《基础化学及化学分析技术》、《食品化学》或《生物化学》、《微生物及检验技术》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化学检验、生化操作、分离提取、微生物培养与保藏、识图绘图等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宽基础、复合型、多方向、强技能的素质潜力,以便实现与专业核心课教学的无缝衔接,适应生物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盘县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汽修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

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尤其体现在汽车维修专业,操作实习课程将汽车实际维修工作过程分解后再分别进行,无法体现汽车维修过程的完整性,维修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其以独立技术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工作的行为过程,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具体做法如下:1、教材的选用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它的选择甚为关键。

现行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压缩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在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和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考学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中高级技能人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不少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探索,但还是停留在某些章节的“加”、“减”,或只对版面加以设计,使之生动活泼一些.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拼凑,而是靠教材开发者对职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目前缺乏与项目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我们根据项目式教学需要,正组织子模块教师编写《汽车维修实训》、《汽车销售基础》、《汽车发动机与技能训练》、《汽车底盘与技能训练》、《汽车电器基本技能训练》、《汽车新技术与技能训练》等几种项目教材。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机电化工教学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业课程建设方案目录一、专业概述 (1)二、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二)专业调研1(三)专业定位2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一)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3)(二)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4)(三)实施“双证书”教育 (5)(四)建立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5四、梳理专业知识点、技能点,构建课程结构(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岗位综合能力分析及分解 (6)(二)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 (6)(三)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学习、训练的模块 (6)(四)专业课程结构7五、专业教学建设计划(一)专业配套教材建设与规划 (8)(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 (9)(三)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建设与规划 (10)六、专业教学实施性计划(一)编写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13)(二)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13)七、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一)基本要求20(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21)八、教学实施保障(一)教学要求 (22)(二)教学管理 (22)九、教学评价及考核(一)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23)(二)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24)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业课程建设方案一、专业概述1986 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该专业是我校设立最早的中职类专业之一,2003 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专业点。

本专业开设以来,始终坚持面向河南省经济建设为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急需的、行业科技进步急需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技术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定位。

所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主要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系统地掌握机电技术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适应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相应工作。

电子商务专业“三以一化”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三以一化”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三以一化”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电子商务专业“三以一化”课程体系改革背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提高我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传统教育无差别化的人才培养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个性化、职业化的培养模式成为必然。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变化,建立电子商务“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课程设计的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改革,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专业各项教学改革,包括“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学管理的改革。

我们在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同时,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

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环境,热情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体系改革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设计,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应用一线,改革现在过于陈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改革方面,要积极采用各种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彰显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机制,通过各项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优秀人才。

人才的培养依赖专业的建设,而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中职电子商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影响着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必须加大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科学构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依托甘肃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内的22家企业,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共建共教,工学结合,岗位牵引,解决学生综合项目实践需求。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一、根据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案1.重视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培养根据本专业的知识要求,设置《车工工艺》、《车工技能训练》和《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了“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理论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工艺施工的能力,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床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时设置了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以保证前有基础后有延续,使学生真正全面了解本专业。

2.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

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

在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占整个教学计划任务的47%。

1)结合一线岗位要求,分析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在主干课程后开设实训专用周。

针对岗位技能,我们分为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来实现。

其中,基本技能部分主要包括与专业基础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基本工种实训,共开设有焊接、电工、机械制图、数控车工、计算机绘图等五项实训内容,通过基本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类基本加工方法,机械制图与机械零件设计等基础知识。

专业技能部分包括与专业主干课、专业模块课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与毕业综合实习.由于我们的理论课程是按照现场岗位要求来设置的,因此在主干课程后安排的实训即可以满足现场技能要求,也使学生经过实训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重要技能分层次进行,遵循“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顺序进行组织。

如车工技能,要求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车床、进行工艺编制和工艺实施的能力,此能力要靠车工实训和“机械制造”课程来实现。

过去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在学生进校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安排五周机加工实训来完成,学生在机加工实训时,还没有任何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五周实训仅仅是培养了其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和对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后面学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时没有实训,学生学完课程后,虽有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再进行实践验证和实践加深,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计划时,将原来五周的机加工实训调整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三周,在第一或第二学期进行,培养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和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两周安排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后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编制完加工工艺后自己上机床进行加工验证,并根据加工结果调整工艺方案或参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江苏省高级技工学校2013年10月18日目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3)一、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 (3)(一)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 (3)(二)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3)(三)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 (3)(四)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原则 (3)(五)涵盖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内容要求 (4)二、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4)三、课程体系构建 (4)(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4)(二)教育教学分析,转化一体化课程 (5)(三)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6)(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 (6)(五)一体化核心课程描述(见表2) (6)四、课程进度安排 (8)(一)一体化课程进度安排 (8)(二)综合教学进程安排(包含所有科目) (9)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一、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一)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教学骨干等组成课程开发小组,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任职素质和技能要求,参照国家有关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资质认证标准,分析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确定工作岗位能力目标,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并按照技能人才职业成长过程,进行学习领域的课程有序化,构建建网、管网、用网职业技能合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维护和管理工作,网站开发、建设与维护工作,系统集成工作,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通过调研企业相应岗位群,访谈企业实践专家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经过专家论证后形成对应职业发展阶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职业发展的阶段性和渐进性。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原则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

电子与电气类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方案

电子与电气类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方案

电子电气类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二◦◦六年九月电子电气类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方案一、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背景与必要性传统智力观认为,“智力”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人们可以客测量并分析其内部的构成要素,并且将智力等同于认知能力。

受传统智力观的影响,我校目前的课程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科考试的分数这一量化的认知指标来作为学生学业优劣的主要评价标准,其主要依据就是记录学生某一时期各科考试分数的成绩单。

课程评价的目的就是根据这些指标确定学生是学业优秀者或者失败者。

这样的课程评价标准直接导致教学成为学术性知识的灌输和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的训练,其结果就是竭尽所能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和潜力都被残酷地遏制了。

在这种评价的误导下,许多学生被迫在他们并不擅长的或没有兴趣的方面投入宝贵的青春年华,而智力却没有得到多少发展。

这种评价过于强调学业的最终结果,强调掌握知识的多少、程度,忽视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学习策略等全面素质的考查。

重视纸笔测验,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考查,只能检测出学生“知道了什么”而无法测量出学生“能做什么” 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等均无从考查。

综上所述,我校目前的课程评价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其弊端表现为:评价内容一一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标准一一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方法一一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评价主体一一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重心一一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动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主动适应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实施领导小组,工作进程安排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广大教师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全员参与,掌握并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职业技能,保证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实施,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技术型人才。

一、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指导思想(一)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

(二)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一)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缺陷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学科式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教学,其特点是课程结构按照基础课→专业基本课→专业技术课的三段式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又割裂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

这种课程结构方便教师教学和组织管理,教学成本低。

我校教学上多年来一直延续学科式教学模式,前一年半进行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学习,后一年半是实习。

由于高中的扩招和就业用人制度的改变,中职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文化理论课基础不扎实,学习不很努力,常规的填鸭式文化理论课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空洞、枯燥,觉得与初中教育差别不大,厌学现象严重,上课睡觉、讲话时有发生,甚至旷课逃学。

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结束时,不及格率也高的惊人。

进入实习阶段后,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又忘记了,需要实习指导教师重复讲解,占用更多的课时,效果不佳。

其主要缺陷表现为以下几点:1.课程的设置不合理:由于原有课程体系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活动课程,偏重理论知识和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因此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考虑就少了,教学大纲常年不变,与地方或行业的发展结合少,针对性弱。

课程设置重复,实用性较差。

2.教材建设滞后:表现在教学容不能反映当今专业主流技术和科技最新成果,教材编写仍旧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编写,每四、五年才新版一次,教材形式单一,可读性、可自学性较差。

一体化、模块化教材少,教材之间的衔接不好,且主要集中于中级工层次。

3.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容滞后:文化课、基础课起不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各门课程自成体系,专业课程没有一个明确和集中的总教学目标,更谈不上为其服务。

教材也决定教师教授容和讲授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专业课教学与实习课教学形成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的局面,不能合理地调配使用教师,更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4.实践环节薄弱:表现在教师的教学任务单一,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实习指导教师理论水平不高,并且专业课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汽修职业鉴定容的最新操作技能,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讲授容只能照本宣科,缺乏生产实践环节的检验,忽略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

另外实习环节还存在实习设备技术含量低、数量不足等问题。

5.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知程度差:近年来,中职学校学生的入学分数直线下降,而教学体系仍然保持不变,相反从另一方面,专业技术知识由于继承与发展的原因使得容逐年增加,在学习理论专业课时,学生不是感到枯燥无味、不易接受,就是好不容易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等到实际应用时却因时间的迁延而大都忘却,这种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分开进行的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理论时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性不强,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6.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个性化的需求。

现行的课程结构以学年、学期等为基本的学习时间单位,虽便于课程的编制及组织教学,但所有学生学习知识容一致,进度一致,忽略了不同背景入校学生的个人潜能的差异、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灵活选择学习容,抑制了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的发展,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观。

7.课堂教学评价比较单一,都是在学科结束时进行终结性考核。

检验教学成果的方法仍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特征在教学评议过程中很难得到体现。

(二)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优势模块式课程体系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较,课程具有“容职业化、课程综合化、理实一体化、体系模块化”的特点。

此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独立性:模块是指在一个职业领域,将一项工作划分成符合实际工作程序或规的、有清楚开头和结尾的若干部分,每一职业(工种或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职业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而开发出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2.针对性:模块式教学目的非常明确。

除了总体目标之外,每个模块、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完成每一个学习环节将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学生自学为主、以现场教学为主,这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3.适用性:采用模块式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和生存能力。

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能掌握一种技能(或知识),学完一个模块就能掌握一组技能(和知识),学完若干个模块就能掌握一项综合技能。

4.动态性:阐明了课程体系适应变化的显著特征。

动态性主要包含以下容:一是职业方向模块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一致,体现出课程设置的动态性;二是根据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可调整选修相应职业方向模块的学生人数,体现出课程选择的动态性;三是适应新技术发展,模块可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随时调整,并体现继承性、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关系。

5.创新性:长期习惯于让学生采用收敛型的思维方式,通过一步一步的求证,继承传统的知识,而不善于启发学生采用发散型的思维方式,针对给出的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而模块式教学体系中相当一部分容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自己去实践,以解决问题作为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评价,是多层次。

有班级层面的评价,学校层面的评价,劳动、教育和行业部门的评价,社会评价。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步骤(2013年5月—2014年10月)(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宣传发动(2013年5—10月)1.成立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课改办公室、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课改实施工作小组。

2.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高职院校学习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

3.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中职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的学习。

4.从互联网中学习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

5.邀请专家、教授来校作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专题讲座。

6.组织专业带头人座谈会、专业老师座谈会,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布置课程体系改革任务。

7.确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课程体系改革试点专业,明确专业负责人。

8.在学校网页中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专项网页。

9.选派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和课改实施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市场调研。

(二)学习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2013年5—10月)1.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高职院校学习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

2.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中职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的学习。

3.从互联网上查阅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成熟的先进技术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容;以典型产品(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联合行业企业开发适应新岗位的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情境化教学活动,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随时学习。

1.市场调研(2013年10月——11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要深入实际工作的现场,获取关于职业活动的第一资料。

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课改实施工作小组对沿海发达地区及本区域相应行业、企业背景、发展状况及近五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广泛调研,分析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课程现状、专业发展趋势,现有岗位、岗位变化趋势及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的定位和就业岗位和岗位群,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调研任务为:(1)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2)专业对应的职业书分析。

(3)企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4)进修需求分析。

(5)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研。

(6)专业定位。

2.行动领域的设计对工作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设计容:(1)专业定位。

(2)在职人员的职业经历。

(3)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子任务的确定。

(4)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

3.学习领域的设计在对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技术人员或工人完成典型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来设计学生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够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将知识点、技能点组织起来,形成主干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来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对各学习领域的描述。

工作容:(1)职业能力的分析。

(2)知识领域的分析。

(3)课程及教学容的分析。

(4)专业教学计划(学习领域的方案)的设计。

(5)学习领域的描述。

4.学习情景的设计(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学习情景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小型课程单元,根据学习领域中提供的可选择的学习情景,按照学习情景名称、专业名称、学习时间、职业行动能力、专业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议等方面,在容上进一步具体化,开发出基于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

工作容:(1)专业课程的设计。

(2)教学容的设计(课时、由简单到复杂)。

(3)教学模式的设计。

(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学容与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4)教学方法的设计。

(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学容与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5)教学手段的设计。

(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学容与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6)考核评价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