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并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报道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案例分析
护理内容—对症处理
ORIGIN OF TECHNOLOGY
3.氧流量 鼻导管或面罩吸氧3-5L/min
尽快恢复心肌灌注
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
目的: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用药应严格按照给药指南。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如果达到3片时,若症状未缓解,不应继续服用浓度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浓度和滴速:根据血压测定值调整药物浓度和滴速。
病情分析—初步诊断
ORIGIN OF TECHNOLOGY
+
临床症状
相关检查
1.反复胸闷2年余,加重伴头晕10余天2.活动无耐力3.夜间胸闷明显,有时需端坐呼吸
1.外院冠脉造影提示冠脉三支病变2.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3年,未系统监测血糖3.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房早伴短暂房速4.心脏超声检查:二尖瓣轻度反流5.胸部CT提示: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管壁局部钙化6.常规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改变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病情分析—疾病概述
ORIGIN OF TECHNOLOGY
区别在于稳定与不稳定,具体为:1.病理生理: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冠脉血管内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不稳定且容易破裂,斑块破裂后,斑块下胶原纤维暴露,局部可形成血栓,导致冠脉血管闭塞,严重着可发生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冠脉内固定狭窄,斑块较稳定,当心肌耗氧增加时,临床可出现症状。2.临床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有诱发因素,轻度运动即可诱发,也可静息发作;稳定型心绞痛多于活动量增大时,或情绪激动诱发,一般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有限,每次持续数分钟。3.治疗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程度高,除给予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外,应行冠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稳定性心绞痛可予以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考虑冠脉介入治疗。
基底动脉性偏头痛10例临床分析
中 ,6 ( 6 2 例 8 %)有偏头痛家族史 。本组有偏头痛家族史者 占
3 %。本组病人 的发病诱 因主要表现 为 : 0 与月经有关 、 绪 因 情 素、 过度劳累 、 睡眠不足等 , 提示与普通型偏头痛相似 。B M与 A 普通型偏头 痛的主要 区别 为 : 本病有基底动脉供血范 围内的反
Ln e,9 9 2 28 6 )74 7 9 act18 ,3 (6 5:0  ̄ 0
2 吕黄伟 , 刚, 刘 吴滨 阳, 异丙酚和芬太尼 长期镇静对机械通气 时血 等.
流动力学 的影响【. 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9 9 2 ( ) 14 16 J 19 , 82 :2 ~ 2
3 程青虹 , 明英 , 应 薛欣盛, 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长程镇静 的疗 等.
常 2例 。2例于发作后 3 d内行脑电图检查 , 均未 见异 常。
2 讨 论
基底动脉性偏头痛为有先 兆的偏头 痛的一种类 型 ,系 Bc i
R ra 于 1 6 年首次报告描 述 ,为突发性短暂视觉 障碍 、 es f t 91 眩 晕、 步态共济失调 、 发音困难 、 肢体感觉异 常和伴有呕吐 的枕部
效观察 【. 医学 ,0 1 1( )4 34 4 J华西 J 2 0 ,6 4 :1- 1
4 B0 e t , l e mi ,a a m , ta. u h pn t o e r p f l r a Wid rs t Oh S h e S b y o i d s so p o oo A h l 1 , 均 4h 发作 . ~0 平 h ;
间歇期 1 ~ 2个月 , 1 d 平均 1 0个月 。眩晕 1 , 0例 视觉障碍 5例 , 复视 2例 , 耳呜 1 , 例 恶心 9例, 呕吐 3例 , 济失调 5例 , 共 口周
不稳定型心绞痛-刘应绿
姓名刘应绿科室内二科床号16床住院号1300928入院记录姓名刘应绿家庭住址民勤县薛百乡长城五社性别男工作单位无年龄 6 6岁入院日期2013-01-18籍贯甘肃民勤病史记录日期2013-01-18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本人及家属职业农民可靠程度基本可靠主诉:劳力性胸痛1年余,加重20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年余,劳力后出现发作性胸骨后刺痛,每次发作持续约3-5分钟,经休息后可缓解,在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心肌缺血”,给予药物治疗后略好转。
此后上述症状经常于劳力后发作,经休息后缓解,并间断自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
20天前因劳力后胸痛发作次数较前明显频繁,伴气短,经休息可缓解,但无心悸、胸闷、气短、出汗、反酸、恶心、呕吐、浮肿、尿少等症,为进一步检查治疗,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冠心病、心绞痛”收住本科。
自本次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及休息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病及消化性溃疡等病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到过地方性疾病流行区及疫区,生活基本规律,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吸烟40年,平均约20支/日,无饮酒嗜好,无冶游及性病史。
家族史:家族中其他成员均健康,无类似疾病,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36.4℃P78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姓名刘应绿科室内二科床号16床住院号1300928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可,自动体位,步入病房,问答切题,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瘀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耳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流出,乳突无压痛,鼻中隔居中无偏移,副鼻窦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咽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肝颈回流征阴性。
一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历分析
一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历分析病历分析报告患者信息:姓名:李先生性别:男年龄:65岁职业:退休工人主诉:胸痛既往病史:高血压过敏史:无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父亲患有冠心病)现病史:患者李先生于一个月前开始出现间断性胸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程度不一、胸痛时,患者感觉胸闷、憋气,有时伴有恶心、呕吐。
疼痛部位在胸骨后,向左肩和左臂放射,放射的疼痛可以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
疼痛尤其在劳累、饮酒后或天气寒冷时加重,静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个人史:患者退休前是一名重体力劳动者,常接触粉尘和化学物品,吸烟史达30年。
自退休后,患者体重增加,饮食结构较差,运动量减少。
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可,精神状态良好。
血压:150/90 mmHg,心率:80次/分钟。
听诊心音无明显异常,胸骨正中胸痛点无明显压痛。
辅助检查:心电图(ECG):ST段水平型抬高心肌酶谱(CK-MB、cTnT):正常血脂:总胆固醇水平增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心室壁运动正常,冠状动脉镜检查(Coronary angiography)显示左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初步诊断:李先生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
进一步诊断思路:1.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但需进一步排除其他可能性,如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等。
2.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考虑到患者的冠状动脉可能存在严重狭窄,需要进一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估狭窄的程度和位置。
3.评估冠状动脉供血功能:可以通过心脏核磁共振或运动负荷试验来评估冠状动脉供血功能,以进一步确定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程度。
4.进一步评估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之外,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糖尿病等,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治疗方案:1.急性期治疗:对于急性心绞痛的发作,可采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滴注,缓解心绞痛症状。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变异型1例报告
龙源期刊网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变异型1例报告
作者:孙丽杰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年第02期
基底动脉前端闭塞可引起中脑、丘脑缺血,同时还可引起枕叶和颞叶缺血。
这一综合征通常称之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多因栓塞性血管疾病引起。
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睡眠一觉醒周期变化、行为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与瞳孔异常等”。
基底动脉供应中脑的大脑脚支的血管闭塞,这些血管发自基底动脉尖的内侧,而大脑后动脉的近端供应旁正中导水管周围的结构,它的闭塞可致同侧动眼神经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以及对侧肢体轻瘫或偏侧共济失调,红核受累时可引起肢体异常运动。
一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历分析
替罗非班
《中国医刊》:PCI术后血管急性闭塞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与血小板和 凝血活性增高及由内皮功能失调引起的血管重构有关,糖蛋白Ⅱb/Ⅲa受 体拮抗剂可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因此可有效减少缺血并发症。
调脂药物治疗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治疗方法
1.一般 处理:
卧床休息1-3天,床边24小时心电监测。有呼吸困难、 发绀者给与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烦躁 不安、剧烈疼痛者可给与吗啡5-10mg,皮下注射。
2.缓解 疼痛:
建议每5分钟含化或喷雾吸入硝酸酯类制剂,共3次。 再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持续静脉滴注或微泵输 注,以10μg/min开始,每3-5分钟增加10μg/min, 直至症状缓解或血压下降。以上治疗不佳者,无低血 压者改为β受体阻滞剂个体化给药。血压高或心率快 者则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一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历分析
内容
◆ 1.疾病介绍 ◆ 2.具体病例 ◆ 3.药物治疗分析 ◆ 4.治疗总结
分类
冠心病
不不稳稳定定型型心心绞绞痛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慢性冠脉病
稳定型心绞痛 冠脉正常的心绞痛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衰
定义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 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 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加重。
临床表现:
✓1.发作性胸痛,常为胸部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 ✓2.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 ✓3.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负荷所诱发。 ✓4.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也包括发作 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性心绞痛。
临床病例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例分析
发作时
• 休息 • 药物治疗
PCI围手术 期
• 抗血小板、 抗凝药物 的选择
手术后
• 降低心 血管风 险
• 改善预 后
病情分析
主诉:患者郝某,男,60岁,已婚,于2014年10月 29日,因“发作性胸痛15年,加重半个月”入院。
病情简介:15年前常于活动后出现心前区疼痛,无 放散,休息后可缓解,每次发作持续1-2分钟,未 进行系统治疗。近半个月病情加重,无明显诱因 即出现胸痛,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院。
脂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同时辅以保护胃粘膜治疗。 3.择日造影,必要时介入治疗
初始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作用 抗血栓 扩冠
营养心肌
药物名称 替格瑞洛片
给药剂量
180mg(临时);90mg, bid
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qd
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棓丙酯注射液
40mg,qd 250ml,NS
180mg,qd 250ml ,NS
目前患者病情平稳,无不适主诉,我将 进一步对其关注。
小结
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定义 2.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比较 3.常用的三联抗血小板药物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D6
行冠脉造影示: 均衡型,LM正常,LAD近段及中段长 病变,狭窄70%,LCX正常,RCA正常,IVUS:LAD近段及 中段最小管腔面积2.84mm2,斑块负荷69%;PCI:于LAD 中段及近段植入PE 3.5×16mm,3.0×32mm2枚,相连, 无并发症。 术后医嘱:依诺肝素 40mg 皮下注射 1/12小时*2日;
抗血栓疗法的选择
二联 Or
三联
一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病例分析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 疗
在高危险组患者中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则应考虑行紧急 介入性治疗或CABG:
(1)虽经内科加强治疗,心绞痛仍反复发作。
(2)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延长超过1 h,药物治疗不能有效 缓解上述缺血发作。
(3)心绞痛发作时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如出现低血压、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或伴有严重心律紊乱等。
)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如肌苷,前列环素 6、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致消化道损伤的症状
1.常见症状: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 不适或疼痛、腹泻、呕血、黑便等。
2.常见病变:食管炎、消化道糜烂、溃 疡、威胁生命的消化道出血及穿孔, 以及较少见的肠膜样狭窄等。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机制
第2天
第3天
第6天
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于LM-LCX近 段支架1枚,于LM-LAD近段预扩张后植 入支架1枚
术后用药调整: 加用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持续泵入 (5ml/h*36h)
病情好转,出院
抗血小板药物分类
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2、ADP受体阻断剂:氯吡格雷 3、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 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西洛他唑 5、血小板腺苷环化酶刺激剂:主要激活cAMP(环磷酸腺苷
要点: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包括局部作用和全身 作用,而氯吡格雷可阻碍已受损消化道黏膜的愈合。
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损伤的特点
一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病 例分析
主要内容 疾病介绍 病例简介 小结
疾病介绍
• 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定义和分型
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 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包括五个亚型:
一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病例分析病例分析:一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65岁,无明显家族史,有高血压病史。
主诉胸痛不适,并伴有胸闷、气短,已持续3天。
病史回顾:患者此前经常出现心绞痛发作,多在体力活动后而缓解,但症状较轻,多休息即可缓解。
但本次症状较以往明显,并且出现在休息状态下。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如头晕、晕厥。
过去一周患者体重未明显改变,情绪较为稳定。
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5/95 mmHg。
心率正常,听诊心脏杂音。
辅助检查:心电图(ECG)显示类似心肌缺血特征的ST段压低,T波倒置。
实验室检查:心肌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进一步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结果,并结合患者的高血压病史,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显像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的血管形态和病变情况。
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是常规的评估方法之一、通过该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并评估心肌缺血的病变程度。
此外,冠状动脉造影还可以提供有关选择血管成形术或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信息。
治疗方案:1.卧床休息: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身体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硝酸甘油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减少心脏前负荷,缓解心绞痛发作。
-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和心脏负荷,减少心肌需氧量。
-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可减少血小板活性,预防冠状动脉内膜破裂和血栓形成。
3.心脏康复:在病情稳定后,患者需要参加心脏康复计划,包括有氧锻炼、心理支持和教育等。
一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历分析
✓1.发作性胸痛,常为胸部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 ✓2.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 ✓3.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负荷所诱发。 ✓4.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也包括发作 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闭塞的位置
LDL-C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粥样3℃,心率:65 次/分,血压: 164/79mmHg 促甲状腺激素7.87mIU/L↑;甲状腺球蛋白自身抗体 334.9IU/ml↑;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3.72mmol/L↑;血 清高密度脂蛋白0.77mmol/L↓;微量白蛋白阳性↑;尿 蛋白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7U/L↑;血清天门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6U/L↑;纤维蛋白原 6.00g/L↑;胱 抑素C 1.18mg/L↑; 提示:患者甲状腺、血脂、肾功、凝血异常
瑞舒伐他汀钙 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10mg 口服 1/晚 NS100ml+40mg 静滴 1/日
棓丙酯 依卡贝特钠颗粒
NS250ml+180mg 静滴 1/日 1g 口服 2/日
治疗过程
入院第1天
常规治疗
术后当日
第8天 第2次PCI术
第6天
出现眩晕症 止吐: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第1次PCI术 抗血小板: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扩冠: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3.抗凝: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多药联合抗凝。
4.其他: 心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1mm,持续时间>20min, 或血肌钙蛋白升高者,可行冠脉造影,考虑PCI治疗。
治疗同时应联合调脂药以促使斑块稳定。
病例基本信息
女,77岁
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半年,加重1月
心绞痛伴明显头痛1例
2014,3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0):917-918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China) ARCAPA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症状主要与异常冠脉内血流方向及其对心肌供氧的影响有关,异常冠脉内血流的方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在胎儿及婴儿期因肺动脉压力较冠脉压力高,血流自肺动脉流向异常冠脉,虽然肺动脉氧含量较主动脉低,但足以满足心肌耗氧,因此无临床表现;随着肺血管压力降低,可能会出现冠脉盗血情况,血流自左冠脉逆流至右冠脉开口,再流入肺动脉,进而导致心肌缺血,此即为本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的病理生理机制。
患者冠脉增粗、迂曲考虑为胎儿期及婴儿期血流长期自肺动脉流向冠脉导致。
ARCAPA在临床上具有潜在危险性,患者有猝死风险,故不论有无症状,一经诊断均应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以下3种:①在右冠起源处结扎右冠;②在右冠起源处结扎右冠后行冠脉搭桥术恢复血流;③将右冠开口移植到升主动脉前壁。
但关于外科术后长期预后的报导极少,Spacek等[6]随访1例将右冠开口移植到升主动脉前壁术后患者,发现外科术后右冠仍然存在扩张,血流缓慢。
在ARCAPA病例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心绞痛(18%),其次为劳力性呼吸困难(13%)及心力衰竭(11%),猝死约占6%,还可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悸、心房颤动等[7]。
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左室肥大或下壁导联深Q波。
本例患者已出现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患者拒绝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建议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1]KUBA P K,SHARMA J,SHARMA A.Successfulsurgical treatment of a septuagenarian with anomalous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withan eleven year follow-up: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literature[J].Sultan Qaboos Univ Med J,2013,13:169-174.[2]YAMANAKA O,HOBBS R E.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in 126,595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iogra-phy[J].Cathet Cardiovasc Diagn,1990,21:28-40.[3]GUPTA R,MARWAH A,SHRIVASTVA S.A-nomalous origin of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J].Ann Pediatr Cardiol,2012,5:95-96.[4]吴瑛,姚民,高润霖,等.成人冠状动脉造影中动脉起源异常分析[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7):587-591.[5]刘刚,冯晓东,华一飞,等.成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一例[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7):544-545.[6]SPACEK M,ADLA T,VESELKA J.Long-termpositive remodeling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afterreimplantation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to the as-cending aorta[J].Int J Angiol,2011,20:117-120.[7]MODI H,ARIYACHAIPANICH A,DIA M.Anoma-lous origin of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and severe mitral regurgitation due to myxomatous mitralvalve disease: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JInvasive Cardiol,2010,22:E49-55.(收稿日期:2014-01-17)心绞痛伴明显头痛1例王佳旺1 曹绪芬1 郭楠1 [关键词] 心绞痛;头痛;心脏性头痛 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14.10.027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志码] DAngina pectoris with apparent headache in 1caseWANG Jiawang CAO Xufeng GUO Nan(Cangzhou Central Hosiptal,Cangzhou,Hebei,06100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Jiawang:E-mail:wangjiawang2009@126.com Summary In this case,the patient was attacked angina pectoris with apparent headache,the head CT wasnormal.After PCI treatment,the patient recrudesced no longer.Key words angina pectoris,headache,cardiac cephalgia1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061001)通信作者:王佳旺,E-mail:wangjiawang2009@126.com·719·王佳旺,等.心绞痛伴明显头痛1例WANG Jiawang,et al.Angina pectoris with apparent headache in 1case 患者,男,58岁。
双侧椎动脉变异1例
双侧椎动脉变异1例罗信;邹娅;肖雄;王莘锐;余彦【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8(027)008【总页数】3页(P611-613)【关键词】椎动脉;双侧;变异;脑供血不足【作者】罗信;邹娅;肖雄;王莘锐;余彦【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花溪校区临床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医科大学花溪校区临床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医科大学花溪校区临床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医科大学花溪校区临床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椎动脉为脑部血供的重要来源,主要供应脊髓上部、脑干、小脑和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及双侧颞叶底部的血液,占全脑血流量的1/5。
椎动脉变异、发育不良或损伤等将会引起一系列脑缺血症状,如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共济失调甚至晕厥。
椎动脉的变异已经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椎动脉的先天变异多表现为起始部位、入横突孔位置等的变化,出现双侧椎动脉变异的情况较少见。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中观察到1具国人成年男性尸体血管存在变异,该变异为右侧椎动脉高位进入横突孔的走行变异伴枢椎处的颅外型窗式变异;左侧为出枢椎横突孔后向内侧横行进入椎管的走行变异。
关于该类双侧椎动脉变异的报道较少见。
双侧椎动脉的变异有一定的教学及临床意义,有利于教学展示及科学研究累积解剖学资料,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提供参考资料,为关于椎动脉变异可能引起的疾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尸体标本为福尔马林固定、身高178 cm,40周岁左右男性,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笔者用解剖器械对该标本的头颈部进行解剖,观测其双侧椎动脉走行,并使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1 mm) 测量血管的外径和长度。
笔者与组员使用解剖刀清除椎动脉旁的肌肉、神经、血管、纤维、脂肪等,使其暴露出来并拍照,记录椎动脉发出,进入横突孔的位置和穿过的横突孔及数目。
【精】基底型偏头痛经典案例分享
弱,导致头痛加重。
BM的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BM前驱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脑底 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脑干、小脑、大脑枕叶缺血所 致。
临床上TCD常常提示,BM患者发作期与缓解期 均有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痉挛、脑血流灌注不足 的特点,由此推测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脑血流 灌注不足可能是BM的发病机制之一
发作频度>3~4次/月 疼痛程度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学习
多有家族史 脑干症状:如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呜、构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等,亦可出现意识模糊和跌倒发作。
基底型偏头痛属有先灶偏头痛 临床诊断:基底型偏头痛。
阳性偏头痛家族史、精关神情于绪因流素、行病学资料不多,但其实不少见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一例报告
患者胡**** ,男,15岁
“反复发作性双目失明、头痛6月”于 年2月 就诊 于因下出现反复右侧颞部头胀痛 头痛前有双眼胀痛,数秒钟后出现双目失明 约两分钟后出现右颞部胀痛,历时十余分钟后所有症状缓解, 无发热、呕吐,无肢体抽搐,无饮水呛咳, 曾多次至当地医院眼科就诊,未发现异常。 类似症状反复发作,约1-2次/月
临床表现(一)
偏头痛的发作特点
– 发作一般持续4-72小时
– 头痛部位60%以上为偏侧性,但非每次均为偏侧,部位:枕 部>双侧颞部>单侧颞部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二)
遗传学因素:
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
其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4倍
双生子研究显示单卵双胎发生偏头痛的危险度为 0.28~0.34, 高于双卵双胎(0.12~0.18),提示遗传 因素参与偏头痛的发病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病因】多见于少年和青年女性,发作和月经有关,多有家族史,可因精神、情绪激动、视觉疲劳、劳累及睡眠不足而诱发。
临床并不少见。
一般认为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系侵犯了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神经症状是由于血管痉挛引起脑干、小脑、枕叶缺血而出现的功能异常。
【症状】发作开始出现鲜明的、不成形的视幻觉或羞明,累及整个视野,甚至出现全盲,同时发生或接着发生眩晕、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耳鸣及远端或四肢的感觉异常。
其中有的病人出现渐进性意识障碍,有些在意识丧失之前呈现难以理解的梦样状态、精神错乱状态,意识丧失的程度并不太深,强烈刺激可以唤醒。
这些发作的神经症状在2~45天之内,多数为10~30分钟。
随后出现枕部的搏动性头痛,常伴有呕吐,头痛可持续几小时或直到病人进入睡眠为止。
较多数病人只有少数的戏剧性发作,在这种典型发作之前或间歇期病人呈现普通型偏头痛的表现。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发作停止,往往被普通型偏头痛所代替。
【饮食保健】1、引起偏头痛的食物主要是:(1)含高酪胺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奶制品。
(2)动物脂肪,其诱发偏头痛占全部食物因素的49.8%,严格控制此为食物可防止偏头痛发作。
(3)酒精饮料:特别是红色葡萄酒,白酒,柠檬汁,柑橘,冰淇淋等。
(4)牛肉香肠,肉类腌制品,酱油等。
2、头痛的食疗原则(1)实症头痛:饮食宜清淡,除米,面主食外,可多食青菜,水果类食物。
(2)虚证头痛:可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母鸡,猪肉,猪肝,蛋类以及桂圆,莲子汤等。
(3)有热者,宜吃新鲜蔬菜,水果,绿豆汤,赤豆汤等。
(4)禁忌烟、酒和公鸡,螃蟹,虾等发物。
【护理】有人曾用选择性椎动脉造影复制出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症状,包括枕部疼痛、视幻觉、昏呆和瞳孔变化。
吸入5%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强烈的脑血管扩张作用,曾使一些因基底动脉型偏头痛而致木僵状态的病人改善,当停止吸入后症状复又恶化。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所表现的脑干多灶性功能障碍症状常呈戏剧性缓解,因而是良性的。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30例报告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30例报告
刘云宗;高庆鲜
【期刊名称】《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8(6)2
【摘要】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是偏头痛的一种特殊发作类型,作者自1995~1997年共收治30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发作诱因及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总页数】1页(P121)
【作者】刘云宗;高庆鲜
【作者单位】衡水地区卫生学校;衡水地区卫生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7.2
【相关文献】
1.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并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报道 [J], 薛成莲;黄宇明;许东梅;高俊华;秦开宇;姜美娟
2.都梁软胶囊治疗基底动脉型偏头痛39例 [J], 陈忠伦;王欣;段劲峰
3.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临床分析 [J], 孙镜涛
4.基底动脉型偏头痛10例报告 [J], 张世香
5.基底动脉型偏头痛(BAM)32例临床分析 [J], 王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并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报道标签:偏头痛;心绞痛;血管痉挛
32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是一种特殊的偏头痛,考虑与椎基底动脉痉挛有关,主要表现为脑干功能障碍,如眩晕、复视或构音障碍等。
约25%的患者发作时表现为单纯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神经系统症状一般持续20~30分钟,随后即出现爆发性的枕部头痛,多见于青少年女性。
国外曾有报道偏头痛发作时可有心绞痛出现[1],国内尚未见相关的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并变异性心绞痛发作的患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发作性头痛伴眩晕、复视、左侧肢体力弱2周”于2012年6月25日入院。
既往史:体健,无头痛发作家族史。
患者于入院前2周开始出现发作性头痛,头痛前先出现言语不清、视物成双、走路不稳、左侧肢体力弱、麻木伴或不伴意识不清,数分钟后出现剧烈的头痛,位于枕部及双颞部,逐渐向颈部放射,患者表现为双手抱头,躯体强直,眩晕伴剧烈恶心、呕吐,以上症状持续5~10分钟后逐渐缓解,但仍有言语不清、走路不稳、复视、左侧肢体力弱、麻木不适,每日发作1到数次不等。
入院后查体:血压95/53mmHg,神清,精神弱,构音障碍,高级智能检查正常,眼动充分,可见水平眼震,无复视,余各颅神经未及异常,四肢肌张力适中,左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四肢各腱反射对称适中,双侧踝阵挛阳性,左侧跖反射阴性,右侧趾反射阳性,双侧病理征均未引出,左侧上下肢针刺觉、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均较对侧减退,双侧指鼻试验稳准,左下肢跟膝胫试验欠稳准。
其他检查包括:头MRI、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发作间期)、视听诱发电位、心脏彩超、心电图、胸片等均未见异常。
脑脊液压力初压90mmH2O,末压80mmH2O,常规、生化、髓鞘碱性蛋白、hu_yo_ri抗体、细胞学、免疫球蛋白寡克隆区带等均未见异常。
据患者头痛发作特点诊断为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患者症状很快缓解,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发作程度逐渐减轻,用药3天后未再出现以上发作,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同时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治疗。
出院后患者偶有轻度搏动性头痛,未再出现剧烈头痛,半年后自行停药。
偏头痛及变异性心绞痛发病机制均考虑为动脉痉挛,偏头痛在发作时颅内血管痉挛,患者出现脑缺血表现及头痛发作,本例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伴有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及体征,据“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诊断为椎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心电图有相关导联的ST段抬高及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
此例患者先出现基底动脉型偏头痛,1年后出现偏头痛并变异性心绞痛,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均有效。
参考文献
[1]Lafitte C1,Even C,Henry_Lebras F,et al. Migraine and angina pectoris by coronary artery spasm[J]. Headache,1996,36(5):332-334.
[2]Manzoni GC,Stovner LJ. Epidemiology of headache[J]. Handb Clin Neurol,2010,97:3-22.
[3]Carolei A,Marini C,De Matteis G. History of migraine and risk of cerebral ischaemia in young adults.The italian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study group on stroke in the young[J]. Lancet,1996,347:1503-1506.
[4]Velentgas P,Cole JA,Mo J,et al. Severe vascular events in migraine patients[J]. Headache,2004,44:642-651.
[5]Kurch T,Slomke MA,Kase CS,et al. Migraine,headache,and the risk of stroke in women:a prospective study[J]. Neurology,2005,64:1020-1026.
[6]Scher AI,Terwindt GM,Picavet HS,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migraine:the GME population_based study[J]. Neurology,2005,64:61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