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7.4结晶现象 公开课
化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晶体结构
晶体:是质点(分子、离子、原子)在空间有规 则的排列,是具有规则的多面体固体物质。
结晶晶格:以确定位置的点在空间作有规则的 排列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几何外形的物质,称为 结晶晶格。每个质点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称为 晶体的点阵点。
问题1:为什么晶胞是指大立方体,而不 是小立方体呢?
晶胞特性之-----------晶胞均等性
的金属钠是体心晶胞,而氯化铯则不是体心晶胞而是素晶胞。 考察某晶胞是否面心晶胞最简单的方法是:晶胞内所有原子可作在其[原子
坐标+( ½ ,½ ,0) (0 ,½ ,½) ( ½ ,0 ,½)]的平移而得到
周围环境完全相同的原子。如金刚石是面心晶胞而干冰是素晶胞,因为干冰 晶胞中处于面心位置的二氧化碳分子与处于顶角位置的二氧化碳分子的取向 互不相同,框架移动后得到的新晶胞中原子的位置不同于原晶胞中原子的位 置了。底心晶胞在中学课本中未涉及,不再赘述。
8
2
即晶体中每个小正方体中平均含有 1 个
2
NiO.其质量为:
74.7g × 1
8
6.02×1023 2
而此小正方体体积为(a×10-8㎝)3
74.7g 6.02×1023
×
1 2
(a×10-8㎝)3
=
62. 0 a3
,故NiO晶体密度为: g. ㎝-3
3
4
8
7
1
2
5
6
(2)天然的和绝大多数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着各种缺陷,例 如在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着缺陷:一个Ni2+被两个Ni3+所取 代,其结果是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 和O的比值发生 了变化,某种氧化镍样品组成为Ni0.97O,试计算该晶体中Ni3+ 与Ni2+的离子个数之比。
九年级化学下册《结晶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1)导入:以生活中的结晶现象为例,如雪花、盐结晶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结晶现象的基本原理、结晶方法,结合实验演示,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结晶实验,观察不同结晶方法下的晶体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结晶现象。
(4)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结晶速率和晶体质量的因素。
1.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结晶现象,如窗玻璃上的冰花、厨房中的糖结晶等,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条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结晶现象的产生原因。
2.知识巩固: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实验题。重点关注影响结晶速率和晶体质量的因素,以及结晶方法的应用。
判断题:判断以下关于结晶现象的说法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结晶现象?结晶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结晶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晶现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来自类。2.介绍不同的结晶方法,如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结晶、升华结晶等。
3.分析影响结晶速率和晶体质量的因素,如温度、搅拌、溶剂等。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结晶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结晶现象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开展化学科普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以生活中的结晶现象为例,如雪花、盐结晶等,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难点。
7.4结晶现象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
装被过滤液体的烧杯口靠玻璃棒
玻璃棒的下端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
漏斗下端靠在烧杯内壁
思考一:
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 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1) 滤纸破损
(2)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 仪器不干净
六、蒸发
操作方法:加热时应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液滴飞 溅,造成伤害。 当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应停止 加热,用余热使剩余水份蒸发。 取用蒸发皿用坩埚钳,不能用手拿, 加热后的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 不能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 台
粗盐提纯
思考 1.玻璃棒的作用? ①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时:引流 ③ 蒸发时: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蒸发时何时熄灭酒精灯? 当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小结: 一 晶体和结晶 二结晶的方法 三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3、过滤的操作要点: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 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要靠 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引流。 4、玻璃棒的作用: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一 贴 二 低 三 靠:
三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结晶法 适用范围: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针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例如:硝酸钾 溶液
②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针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例如:氯化 钠溶液
应用实例 粗盐提纯
步骤: 1.粗盐溶解 1)称量 2)溶解 2.过滤 3.蒸发 4.回收
思考 1.试分离出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杂质? 2.试分离出氯化钠中混有硝酸钾杂质? 3.如何从海水中结晶出食盐?
结晶现象课件(粤教版化学)
将水加热至沸腾
在水中加入研碎的溶质
配制热的饱和溶液 冷却
有晶体析出
3、结晶的方法
(1)冷却结晶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 保持溶剂的量不变,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明显的物质)
?
(2)蒸发溶剂结晶法:
恒温蒸发,使溶剂的量减少;
(合适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P211
怎样制造较大的晶体?
❖ 晶体不是生物,可它也能生长 。将一颗小的现成的硫酸铜晶 体悬着浸入其饱和溶液中,晶 体会缓慢地“生长”。如果在 烧杯中继续倒入饱和硫酸铜溶 液,则结晶体的增长会持续几 周甚至几个月。你将会得到一 颗美丽的大晶体。
二、结晶法的应用
利用结晶法,可以将我们需要的物质从含杂质 的混合物中分离或提纯出来 例如,海水晒盐、蔗汁制糖
水分蒸发,晶 余热将剩余 体完全析出 的水分蒸发
可勤俭能源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防止液滴飞溅
小结: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分离方法: (一)过滤法
可溶性固体混合后的分离方法: (二)结晶法
a、蒸发结晶(海水晒盐) b、冷却结晶(分离KNO3与NaCl溶液)
经典例题
1.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实验操作,可以将食盐 水中的食盐结晶析出的是( C )
点结晶出来,应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C )
A.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常温下使水蒸发 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 D.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第七章 溶 液
课堂小结
作业:P 214 7.4习题 4、5、
7.4 结晶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晶体与结晶,初步了解结晶现象; 2.掌握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法。 3.了解过滤和结晶两种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适用范 围、原理和实验操作;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本节内容是初中溶液知识体系的继续和完善。
教材开始以展示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再通过实验与溶解现象相反过程的另一种现象——结晶现象学习结晶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结晶法和过滤法。
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
(2)了解结晶方法的原理和过滤操作要点。
(3)学习使用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常见晶体结晶形成等活动,提高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离混合物、制造晶体等活动和过滤操作要点等的学习,培养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可溶性杂质除去方案的设计;课堂时间的调控。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胶头滴管、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明矾、粗盐。
一、导入新课国庆节,我去做客,我妈妈冲了一杯很甜的糖水,开始我没喝完,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
我问妈妈是否当时没搅拌?妈妈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你能帮我分析白糖析出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晶体和结晶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活动1 知道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饱和溶液?2.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的三种情况?3.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和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冷却分别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都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前者因为溶剂量减少,后者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过渡]蒸发溶剂和冷却饱和溶液都可以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这个过程化学上称为结晶现象,得到的硝酸钾固体我们称为硝酸钾晶体。
九年级化学下册 7.4 结晶现象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课件
Image
12/11/2021
第十页,共十页。
第六页,共十页。
的结晶 实验 一:硫酸铜 (shíyàn)
注意:防震防尘,降温缓慢
木棍
12/11/2021
晶核
实验步骤:
1、制备热饱和硫酸铜溶液
棉线
2、晶核的选取(xuǎnqǔ)制作
3、结晶(jiéjīng)
热饱和溶液
第七页,共十页。
的结晶 实验 一:硫酸铜 (shíyàn)
12/11/2021
实验 :硫酸铜的结晶 (shíyàn)
第一页,共十页。
实验 一:硫酸铜的结晶 (shíyàn)
结晶: 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晶体拥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12/11/2021
第二页,共十页。
硫酸铜晶体 (蓝色三斜晶)
的结晶 实验 一:硫酸铜 (shíyàn)
结晶方法:
1、蒸晶发体的(zhē生ngfā长)溶必剂须法要有一个核心(晶核),这样才能使粒子K一NO层3 一层
第八页,共十页。
实验(shíyàn)一:硫酸铜的结晶
1、为什么我的溶液总是没法达到(dá dào)饱和?
2、为什么我的溶液(róngyè)没法析 出较大的晶核?
3、为什么晶种也会O3
KCl CuSO4
NaCl
第九页,共十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实验:硫酸铜的结晶。晶体的生长必须要有一个核心(héxīn)(晶核),这样才能使粒子一层一层地有规律的建筑起来。3、结晶 : 将制作好的晶核沉入溶液杯底。注意:防震防尘,降温缓慢
溶地解有度规律随的温建度筑变起化来较。小
2、冷却(lěngquè)热饱和溶液法
KCl
结晶和过滤
2、结晶的方法:
⑴冷却热饱和溶液:适合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 而增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⑵蒸发溶剂 (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很小的物质。如氯化钠)
3、结晶法的应用(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 (将液体中难溶固体除去的方法) 结晶:(可溶物质与溶剂的分离方法)
混合物的分离
我们所接触的很多物质都是混 合物,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要把 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 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海盐 过滤 结晶
主要 操作
可溶物质与溶剂的分离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海盐我们所接触的很多物质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7.4 结晶现象
晶体---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
明矾
绿柱石
电气石
方解石
方沸石
辰砂
黄铜矿
重晶石
• 二、结晶
• 1、定义: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 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
⑴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当溶液中出现较多 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靠 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分,或 用小火烘干; ⑵ 搅拌,防止固体小颗 粒飞溅引起烫伤。
三、比较过滤和结晶两种方法
过滤 适用 范围 依据 原理 除去液体中固体杂质, 或使纯净结晶与母液分 离 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 滤纸或过滤层,而滤液 可以通过滤纸或过滤层 制过滤器、过滤 结晶 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 合物 利用固体物质溶解性不同, 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 响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 晶而达到分离目的 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7-10】除去粗盐中的难 溶性杂质
可用( 过滤法 )法
结晶现象的原理与发生步骤
3、结晶的步骤
4盐析法 在溶液中,添加另一种物质使原溶质的溶解度降低,形成过饱和溶液 而析出结晶.加入的物质可以是能与原溶媒互溶的另一种溶媒或另一种 溶质. 5抗溶剂法 通过加入能降低溶解度的抗溶剂,如碳酸钠的抗溶剂结晶,在此结晶 体系中,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或者1,2-丙二醇等可加入其水溶液中,以 降低溶解度,产生过饱和度.
结晶现象的原理与方法
目录
1 结晶与晶体 2 结晶的基本原理 3 结晶的步骤 4 结晶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1、结晶与晶体
1、结晶与晶体
结晶是指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溶液、蒸汽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 晶体是指内部结构中质点元素〔原子、离子、分子作三维有序规则排 列排列的固态物质. 晶体可分为三大晶族,七大晶系如下: 高级晶族:立方晶系<等轴晶系 中级晶族:三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 低级晶族:正交晶系<斜方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
2、结晶的基本原理
介稳区
不稳区 过渡区 亚稳区
稳定区
1—饱和曲线;2—第一过饱和曲线; 3—第二过饱和曲线
A稳定区:即不饱和区.其浓度≦ 平衡浓度,在这里不可能发生结晶.
B亚稳区:即第一过饱和区.在此 区域内不会自发成核,当加入晶种时,结 晶会生长,但不会产生新晶核.
C过渡区:即第二过饱和区.在此 区域内也不会自发成核,但加入晶种后, 在结晶生长的同时会有新晶核产生.
4、结晶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4冷却〔蒸发速度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真空绝热蒸发冷却是使溶液产生过饱和度的重要手 段之一.冷却速度快,过饱和度增大就快,容易超越介稳区极限,到达不稳 定区时将析出大量晶核,影响结晶粒度.因些,结晶操作过程的冷却速度 不宜太快. 〔5杂质的影响 物料中杂质的存在对晶体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尽量去除杂质,以提 高产品质量.
结晶现象 课件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3.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氯化钠溶液结晶呢? 用蒸发水分的办法,这种方法称为蒸发溶剂结晶法。
重点探究
任务一:了解晶体与结晶
[活动1] 你知道下列图片中展示的漂亮物质是什么吗?
金雪刚花石
方硫解酸石铜
明石矾英
它们都是晶体,晶体通常都有规则的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重点探究
[活动2] 完成【实验7-9】,视察现象,回答问题。
在1支试管中注入10mL蒸馏水,加热 至沸腾,加入研碎的明矾晶体,直到 有固体不再溶解,然后将上层饱和溶 液倒进另1支试管中,把试管放到盛 冷水的水槽中冷却饱和溶液冷却后析 出___白____色的 __晶__体___。
重点探究
1.粗盐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 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 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视察所得食盐水是 否浑浊。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粗盐水中混有少量泥_沙_等__难_溶_性杂质, 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加_快_粗_盐_溶_解
所得盐水是否澄清?_否____
7.4 结晶现象
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 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夏季的青海湖
冬季的青海湖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 2.知道因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降变化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降温结晶和 蒸发结晶两类不同的方法。 3.初步学会过滤和结晶两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原理、实 验操作。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主题:结晶现象一、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溶质在水中结晶的现象;2. 了解溶解和结晶的过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在溶液中存在溶质(晶体)、溶剂(溶剂)和水分(溶剂)。
当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变化、溶剂的挥发等,在溶液中会发生溶质和溶剂分离的过程,形成结晶。
三、实验器材1. 试管;2. 硫酸镁(MgSO4);3. 碘酒(KI);4. 砂糖;5. 纯净水;6. 双显微镜;7. 显微镜片。
四、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硫酸镁、碘酒和砂糖;2. 加入适量的水,摇匀使溶质完全溶解;3. 将试管放置在水浴中,使水温逐渐升高(可在烧杯中加热水);4.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记录溶解和结晶的过程。
五、实验要求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溅出试管中的溶液;2. 观察时要注意珍惜实验器材,注意节约用水。
六、实验内容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硫酸镁和碘酒在水中加热后会先溶解,然后在逐渐降温的过程中形成结晶。
而砂糖在水中加热后则会溶解并随水的蒸发逐渐结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七、拓展实验可以尝试在添加不同溶剂和溶质的情况下,观察结晶现象的特点。
八、安全提示1. 实验时应戴实验眼镜,避免溅出试管中的溶液;2. 高温实验时,应小心操作,以免烫伤。
九、实验总结结晶现象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通过本次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和结晶的过程。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实验,对化学实验更加了解。
7.4 结晶现象考试题及答案.doc
7.4 结晶现象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4题)1.如图7-4-1是粗盐提纯过程中的几项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7-4-1(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步骤的顺序为__________。
(2)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试剂也可利用上述操作进行分离的是________。
A. 从碳酸钠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中分离出碳酸钙B.从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ClC.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D. 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铁粉【答案】(1)BAC (2)引流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3)B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2.从“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中为下列混合物分离或除去杂质选择一种主要的方法。
(1)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提取硝酸钾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海水中得到食盐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降温结晶(2)蒸发结晶(3)过滤(4)降温结晶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小明同学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用到了如图7-4-6所示的装置。
评卷人得分图7-4-6(1)请指出该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7.4 结晶现象(练习)(解析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科粤版)
专题7.4 结晶现象(练习)【基础篇】1.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A.铁架台、蒸发皿B.酒精灯、漏斗C.细口瓶、试管D.量筒、烧杯【答案】C【解答】解: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溶解前,可用量筒量取水,溶解操作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故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细口瓶、试管。
故选:C。
2.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蒸发溶剂,一定析出晶体D.水是溶剂【答案】B【解答】解:A、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溶液蒸发溶剂,不一定析出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是常见的溶剂,水不一定就是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B.溶解C.过滤D.蒸发【答案】C【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操作应用蒸发皿进行完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图象错误的是()A.B.C.D.【答案】D【解答】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A、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B、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应该从零开始,故B正确;C、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D、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D。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优秀教案
主题:结晶现象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 能够描述结晶现象的实验过程;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征;
2. 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
3. 结晶现象的实验过程。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搅拌棒、热板、试管、硝酸钠和硫酸铜溶液;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结晶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结晶现象的特征和意义。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征:结晶是溶液中溶质在溶剂中结晶成固体晶体的物理现象;
2. 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要大于溶质的溶解度,且溶液冷却过程中无杂质干扰;
3. 实验示范:将硝酸钠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过程中可观察到结晶现象。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操作,观察记录结晶现象;
2.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结晶现象实验的讨论和总结。
四、总结与检测(10分钟)
1.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结晶现象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 老师进行知识检测,确认学生对结晶现象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查找3种常见的结晶现象,并写出其形成条件和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了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结晶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未来可以增加更多的结晶实验,让学生对结晶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初中化学说课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说课结晶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结晶现象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结晶现象
2. 掌握结晶过程的基本特点
3. 能够描述结晶过程中的原子、分子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1. 结晶现象的定义
2. 结晶过程的基本特点
3. 结晶过程中的原子、分子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1. 能够应用结晶现象解释晶体的形成和性质
2. 掌握结晶现象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PPT或教材
2.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硫酸钠和硝酸银溶液
3. 示范材料:冰糖或其他结晶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介绍结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讲解(15分钟)
1. 介绍结晶现象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解释结晶过程中原子、分子排列规律。
3. 利用PPT或教材进行讲解。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展示结晶实验:在烧杯中加入硫酸钠和硝酸银溶液,观察结晶的生成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结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总结结晶现象的特点,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写一篇结晶现象的应用文或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结晶现象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结晶现象解释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对结晶过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7.4 结晶现象2017
玻璃棒、铁架台
(3)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要紧贴 漏斗的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 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4)应用:粗盐提纯
步骤:①溶解 ②过滤③蒸来自结晶7.4 结晶现象温故知新:
1.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
温故知新:
2.对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时, 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一、结晶现象
1. 2.
(1)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结晶的方法:
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2) 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对比实验1:
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 加热蒸发KNO3饱和溶液
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故NaCl易结晶
析出。 ② Na2CO3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明显减
小,冬天温度低, Na2CO3溶解度小, 故Na2CO3易结晶析出。
二、结晶的应用——混合物的分离除杂 1.结晶法:
(1)适用范围: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分离
或几种可溶性固体的分离除杂 应用1:海水晒盐
应用2:如何除去NaCl中少量杂质KNO3
现象:析出晶体
现象:无晶体析出
对比实验2:
冷却NaCl饱和溶液 冷却KNO3饱和溶液
现象:极少量晶体析出
现象:大量晶体析出
2. (1)
结晶的方法: 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适应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缓升型) (2) 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适应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的(陡升型)
联系生活:
方法:蒸发结晶
应用3:如何除去KNO3中少量杂质NaCl
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7.4结晶现象
3.结晶的两种方法 (1)蒸发溶剂结晶。 影响不大 的固体物质,如从海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__________ 水中提取食盐,大致过程如下: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影响较大 的固体物质,如从 KNO3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__________ 饱和溶液中得到 KNO3 晶体,就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3.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主要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D )。 A.过滤、溶解、蒸发 C.蒸发、溶解、过滤 B.溶解、蒸发、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
4.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 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 )。 A.食盐和细沙 B.食盐和蔗糖 C.石灰石和大理石 D.水和酒精
结晶法的应用及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结晶法的应用主要是制备大量晶体和物质的分离和提 纯,如海水晒盐、蔗汁制糖。
分离或提纯。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称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 影响很大的固态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例题](2011 年山东滨州)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 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点拨: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不大,采用降温的方法很难将它的晶体从其盐溶液中析 出;常用的析出晶体的方法除改变温度外,还有减少溶剂。海
②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
(如将 NaCl 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 步骤:将溶液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停止加热,不断搅拌 并且利用余热将其烘干。 ③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的固体(如 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采用冷却热饱和 溶液的方法提纯(降温结晶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210-211页内容。思考 晶体是怎样形成的?
一· 晶体
1.晶体是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 固体,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两种方法:
溶解度随降温改变明显的物质 1、冷却热饱和溶液(如KNO3)
2、蒸发溶剂(如NaCl)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改变明显的物质
二、怎样分离混合物?
两种固体混合后的分离方法: 过滤法:一种可溶 + 一种不溶
(泥沙+食盐) 结晶法: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分离KNO3与NaCl溶液)
过滤
一贴:
滤纸要紧贴 漏斗的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 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小结
一.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晶体的形成: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有两种方法: 1.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结晶,使溶剂的量减少; 三、怎样分离混合物?
1.过滤法
2.结晶法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