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蒙代尔三角的难题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可能三角和永恒三角型
2020/11/26
1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关于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搭配的理论与文献综述
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搭配理论综述
• 米德冲突 • 丁伯根法则 • 斯旺图形 • 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和 Mundell-Fleming Model • 克鲁格曼三元悖论(Trilemma)和永恒的三角形(THE ETERNAL TRIANGLE)
丁伯根法则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 Tinbergen) 提出著名的丁伯根法则 一国政府要实现一个经济政策目标,至少要使用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这意味着,要实现n个独立的经济政策目标,至少要使用n种独立并且有效的政策工具 米德冲突是丁伯根法则的一个特例,政府想要达到内外均衡两个政策目标,而只有支出调政策这一个
– 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只能改变外汇储备,对收入和就业不产生影响,即货币政策失 效,而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对收入和就业有明显影响,即货币政策独立有效
–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且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情况下,对冲操作毫无意义,最终只会导致固定汇率制度崩溃 • 理论归结: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为后来三元悖论提出奠定了重要
参考文献: 1. Kurgman P..What happened to Asian[EB/OL]./Krugman/www,1998. 2.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三元悖论(二):图解
图中被分为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区 域Ⅳ 四个小三角形 •区域Ⅰ:严格的资本管制+严格固定汇 率制度+货币政策完全独立 •区域Ⅱ: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放弃货 币政策独立性+资本完全流动 •区域Ⅲ:货币政策完全独立+资本完全 流动+汇率自由浮动 •区域Ⅳ:严格固定汇率制度+资本完全 流动+货币政策完全独立性 在区域Ⅳ中,三个角点只能三选二,而在 区域Ⅰ,Ⅱ,Ⅲ中,是相互兼容的,即三 个角点可以同时并存
三元矛盾论
三元矛盾论三元矛盾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二、三元矛盾论的来历(一)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思想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美国货币历史的考察,有力地证明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存量长期和周期性的变化,与名义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相应变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接着,弗里德曼又以历史数据分别论证了货币关系的稳定性和货币方面的变动的独立性,在论证货币关系的稳定性部分,弗里德曼指出固定汇率制无益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
在货币方面的变动的独立性部分,弗里德曼指出货币政策相对于经济变量具备较强的独立性,“……货币方面的变动可能随着其他经济变量独立产生的变化而变化,国民收入和价格也可能随着货币方面独立产生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弗里德曼在其《浮动汇率论》一文中指出,固定汇率制会引发通货膨胀,诱发金融危机,只有实行浮动汇率制才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
同时浮动汇率还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以上的论述表明,虽然弗里德曼没有直接说明“三元矛盾论”,但是其思想中已经闪烁着三元矛盾论”中的一面,即货币政策独立性一浮动汇率一资本自由流动。
(二)詹姆斯·米德的思想1951年詹姆斯·米德在其著作——《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国际收支》的第三篇金融政策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具体的意思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可以实现外部均衡。
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工具无法使用。
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
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会左右为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
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预测中国汇率制度走向
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预测中国汇率制度走向“好紧张,过几天就要出分填志愿了,我想我是该填清华大学呢,还是该填黄浦江呢?” ——每日一笑文/ 萧山蒙代尔和克鲁格曼都因(国际)宏观经济学而先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可能三角”是蒙代尔获诺奖的模型的一个推论,经克鲁格曼简洁的媒体评论文章而被大众所熟知。
在解释这个模型之前先说说科学方法论。
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同所有其他科学理论一样,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从复杂的现实中抽象出比较简单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当然,哲学、神学、巫术等等也这么做,但是,科学与之不同的是,科学共同体更强调逻辑和实证。
所谓逻辑指的是理论体系本身不能自相矛盾,而要自洽。
所谓实证指的是,科学推导出来的结论应该能够接受现实的检验。
主要由于后面这个特征,整个科学共同体所犯错的概率较小——因这个共同体有公认的检测手段,能够不断的剔除掉哪些在检验中不过关的理论。
而哲学、神学、巫术等等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所以难以形成一个不断剔除错误的良性循环。
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比哲学、神学、巫术大得多,主要原因即在此。
有人质疑,社会科学难以成为“科学”,因为人与其他生物具有巨大的区别,人所组成的社会与自然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
否认这一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社会居然是有秩序的,而且绝大多数人竟然能够感受到这些秩序。
存在秩序本身说明了人类社会的“规律性”——这种秩序同其他生物、无机物世界的秩序或许有“本质的不同”,但毕竟有秩序。
只要有社会秩序,就一定需要解释秩序,能够逻辑自洽的解释秩序的理论(包含了现实的验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社会科学”。
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之一是供求理论。
供求理论可粗略的表达为:人们争相要一个东西,如果这个东西的供给保持不变,竞争者越多,这个东西的价格会越高。
这个理论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科学理论。
因为它逻辑自洽,且能够得到验证。
注意,供求理论中的关键概念:竞争者,数量,价格,高低等等都可以清晰定义,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也可以在现实中得到验证。
“蒙代尔三角”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启示
“蒙代尔三角”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启示摘要:“蒙代尔三角”表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的目标,三者只能取其二。
从“蒙代尔三角”的视角,通过对我国外汇相关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分析,得出我国应在未来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与资本自由流动的目标组合;我国可由汇率目标区制度逐步过渡到完全汇率浮动制度。
关键词:蒙代尔三角;三元悖论;人民币;汇率一、“蒙代尔三角”理论的发展“蒙代尔三角”的含义是:一国货币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三者最多只能同时选其二,而不可同时全部满足。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
该论断亦称为三元悖论。
这一“三元悖论原则”,提醒了各国政府以宏观调控方式干预经济时,应根据国情径行取舍,选择适当的目标政策。
其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和弗莱明在对开放经济中的稳定政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该模型可解释为:宏观稳定政策的效应将随国际资本流动的程度发生相应的变化。
即无资本流动时,固定或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均有效;而在资本完全流动时,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失效,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则有效。
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明确提出“三元悖论”的原则,并在其《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中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而使该原则得到广泛认同。
由此可见,“蒙代尔三角”揭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只能从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选择两个同时实现,而必须放弃第三个目标。
“蒙代尔三角”的三个顶点代表了三种目标组合的制度安排,即资本管制、汇率完全浮动以及货币局制度或货币联盟三种制度。
二、我国的“三元”存在情况1.货币政策存在情况从2006年开始,央行已用“微调”政策明确表示出了对于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的回应。
自2007年8月15日起,央行进行了第六次对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可能三角和永恒三角型
I II III IV
经济失衡状态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最佳政策搭配方式
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每种政策工具应当用于最具影响力的政策目标之上,以 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的搭配, 符合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米德冲突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E.米德(James E.Meade,1907-1995) 1951年《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下内外均衡冲 突问题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要想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必须运用 政策搭配方法。 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无法运用汇率政策,而在依靠单一的 支出调整政策来寻求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的过程中,会出现 内部均衡目标与外部均衡目标的冲突,被称为“米德冲突”
蒙代尔市场分类模型iIEIIIV
EB
III
IB
O
BS
财政政策对外+货币政策对内
i
+FP I II -MP
+FP
+MP
E
IV -MP -FP
III
EB
-FP +MP
IB
O
BS
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
i
+MP I IV -MP -FP
-FP
+FP +MP
E
II III
EB
-MP
IB
+FP
O
BS
经济失衡下的最佳政策配合
斯旺图形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Swan(1955)进一步研究 了内外均衡冲突,并提出了用支出增减政 策和支出转换政策解决内外均衡冲突的思 想,这一思想被称为“斯旺模型” 斯旺图形是在假定经济体不存在国际资本 流动的前提下研究内外均衡冲突并提出政 策搭配建议的 以国内总支出和汇率水平构造了内外均衡 研究的二维分析框架
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分析和协调
一、引言200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仍保持着较高水平,但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受美元贬值及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初出口增速明显回落,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同时,在物价走势方面,CPI与PPI同比双双攀高,且将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运行。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在多层不确定性中抉择,既要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又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由此,人民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2007年人民银行11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人民银行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现已达到17.5%的历史高位。
由于此项调整的作用十分猛烈,大大减少了货币供给,人民币升值从慢速爬行转为快速奔跑。
2007年累计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约6.5%,2008年初迄今升值幅度已经超过5%,人民币不断升值进一步刺激了升值预期,更多的货币流向中国,导致外汇储备持续增加,造成宏观调控的困境。
对此,一些学者称“升值的压力来自不断升值”。
二、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理解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发生冲突的机理是协调冲突的前提,运用模型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状况下发生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冲突的发生是必然的。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模型)框架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针对目前中国的实际经济形势,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前提下,M—F模型应用IS、LM、BP三条曲线对中国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用以下方程组来表示:M-F模型在传统的IS—LM模型中加入了国际收支平衡线(BP曲线)。
BP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国际收支差额为零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
其中rw表示国外利率,r表示本国利率,正数表示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BP曲线的斜率由决定。
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相对稳定,因此曲线斜率主要取决于。
实际上反映了国家间资本流动的难易程度,其值越大,表示国内外极小的利差都会引起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其值越小,表示该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太成熟,资本的自由流动还有一定的困难,从而国内外存在利差也不会造成很大的资本流动。
三元悖论蒙代尔三角
三元悖论【概述】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
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
“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
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
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
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基本内容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基本内容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是一个著名的数学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数学家杰弗瑞蒙代尔(Jeffrey Montemurr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它又被称为蒙代尔定律,在数学及相关的学科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基本内容是:三个标量A、B、C构成一个三角形,其边长分别为A、B、C,如果A+B> C,则该三角形将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三角形;反之,如果A+B≤C,则该三角形不能存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诞生了。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原则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推导提供了有力的辩护。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论断和定义,从而得出有效的答案。
为了证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原则,我们可以从数学角度分析,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理论,然后通过特殊的例子说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真实性。
首先,要证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我们必须先了解三角形的定义。
它是一种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平行图形,它的边分别由两个角度构成,这两个角度的角度和总和必须等于180度。
当三角形的边的长度不满足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原则时,即A + B C,那么这个三角形将不存在,因为它的三条边无法满足角度之和等于180度的条件。
因此,如果要构建一个三角形,则必须满足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原则,即A + B > C。
此外,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也可以从几何角度解释,即A + B C的情况下,三条边将不能构成一个实际的三角形,而只能构成一个形状不完整的“角”。
因此,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条边的距离时,三角形将不能存在。
因此,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原则可以从几何角度得出。
另外,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原则也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例如,当两圆相距较近时,如果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原则被反过来用,即A + B C,那么这两个圆将相切,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圆的半径之和。
因此,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总结而言,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基本内容是:三个标量A、B、C组成一个三角形,其边长分别为A、B、C,如果A + B > C,则该三角形将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三角形;反之,如果A + B C,则该三角形不能存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诞生了。
国际汇率制度 金融大师关于汇率制度介绍
二,主要国际汇率制度
完全的自由浮动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因此,严 完全的自由浮动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因此, 格来说, 格来说,当前的国际汇率制度属于管理浮动汇 率制度. 率制度.
11
二,主要国际汇率制度
按照浮动的形式,浮动汇率制可分为单独浮动 按照浮动的形式, 和联合浮动. 和联合浮动. 单独浮动( Floating):又称" 单独浮动(Independent Floating):又称"独 立浮动" 立浮动",是指本国货币不与其他任何货币发 生固定联系, 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 单独浮动. 单独浮动. 联合浮动( Floating): 联合浮动(Joint Floating):是指原欧洲货币 体系各成员国货币之间保持固定汇率, 体系各成员国货币之间保持固定汇率,而对非 成员国货币则采取共同浮动的作法. 成员国货币则采取共同浮动的作法.
19
一,当前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安排
2,各国具体情况 从各国汇率安排的实际情况来看, 从各国汇率安排的实际情况来看,除欧元区 成员国外,发达国家大多采取独立浮动等弹 成员国外, 性较大的汇率安排, 性较大的汇率安排,发展中国家大多是钉住 某种主要货币或一篮子货币, 某种主要货币或一篮子货币,实行单独浮动 的较少.从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 世纪90 的较少.从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 来各国越来越倾向采取弹性大的各种汇率安 排.
17
一,当前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安排
水平区间内的钉住.类似于传统钉住安排, 水平区间内的钉住.类似于传统钉住安排,不 同的是波动幅度大于± 同的是波动幅度大于±1%. 爬行钉住.按照预先宣布的固定汇率,根据若 爬行钉住.按照预先宣布的固定汇率, 干量化指标的变动,定期小幅调整汇率. 干量化指标的变动,定期小幅调整汇率. 爬行区间. 爬行区间.是水平区间内的钉住与爬行钉住的 结合,与爬行钉住的不同是波动幅度要大. 结合,与爬行钉住的不同是波动幅度要大.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可能三角和永恒三角型课件
当一个国家选择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时,其货币政策 将失去自主性,因为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需要被动地 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外汇市场的变化。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不可能三角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永恒三角形的三个要素
货币政策独立性
指一国央行能够独立地制 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实 现国内经济目标。
固定汇率
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 之间的汇率保持固定。
资本自由流动
指一国资本能够自由地流 入流出,不受政府干预。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永恒三角形的原理
当一个国家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时,其汇 率将面临贬值压力,因为资本自由流动使得国内货币供应 量增加,导致货币贬值。
现。
不可能三角的案例分析
01
1. 独立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能够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控 制通货膨胀和稳定经济。
02
2. 资本流动
资本自由流动,使得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充分一 体化。
不可能三角的案例分析
• 汇率稳定:货币的汇率保持相对稳定,避免过度波动。
不可能三角的案例分析
案例
以中国为例,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中央银行会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稳定。然而,这种干预可 能会影响独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中国也实施了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限制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因此,中国在独立、 资本流动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之间需要进行权衡和取舍。
强化宏观审慎监管 鉴于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应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 采取宏观审慎政策,防范金融风险。
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三元悖论(Mundellian Trilemma),也称三难选择(The Impossible Trinity),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说蒙代尔)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onetary policy),固定汇率(Exchange rate),资本的自由进出(Capital mobility)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来实现调控的目的。
简介三元悖论原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
但是,该理论是高度抽象的,只考虑了极端的情况,即完全的货币政策独立、完全的固定汇率和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并没有论及中间情况。
正如弗兰克尔指出的,“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为什么不可以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个目标的抉择中各放弃一半,从而实现一半的汇率稳定和一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这不能不说是“三元悖论”理论在具体目标选择问题分析方面的局限。
但是目前的实证分析均指出存在三元悖论。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
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
“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根据“三元悖论”原则,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的组合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这一组合在现实中有效的前提是在假设一国外汇储备无上限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实际上,现实中一国的外汇储备不可能无上限,一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再巨大,与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相比也是力量薄弱的,一旦中央银行耗尽外汇储备仍无力扭转国际投资者的贬值预期,则其在外汇市场上将无法继续托市,固定汇率制也将彻底崩溃。
蒙代尔的三元悖论
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
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
“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
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
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
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货币三角定律
货币三角定律不可能三角理论立足于以下前提假设:①资本账户开放;②国内外所有货币、证券资产充分替代,即资本自由流动;③国内产出供给富有弹性;④小国开放模型。
在此前提之下,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而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元悖论”(Trilemma)成为指导或解释汇率制度选择的经典,即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能三角”。
奥布斯菲尔德(Obstfeld)和罗戈夫(Rogoff,1996)从中精炼出“不可能三角”理论。
克鲁格曼(Krugman,1997)和弗兰克(Frankel,1999)将其形式化为不可能三角模型:一国在进行汇率制度选择时就要权衡一下三者的目标权重,要想同时实现其中两个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第三个目标。
这样,如果选择了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那么浮动汇率制就是合意的。
易纲(2001)又将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扩展,提出了扩展三角假说。
弗兰克还提出了“半独立、半稳定”的组合,扩展三角对这种结构也进行了诠释。
各国政府的组织形式、执政党性质和地位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的状况。
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指出,不同政党代表了不同阶级,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利益,所以执政党性质对货币政策的偏好也是有差异的。
中右翼政党比起左翼政党更加厌恶通货膨胀,因为他们的政治根基是商人和投资人;而左翼政府的根基是劳工,所以更加关心失业率。
前者倾向于确保国内货币政策稳定而不太干涉汇率,后者则更愿意以贬值来刺激经济、促进就业。
执政者的执政周期与稳定性也会影响汇率政策:执政稳定或者对自己未来执政地位有信心的政府更乐于考虑一些较为长远的经济目标如低通胀等,因此汇率政策偏向于弹性和高估;而执政不稳的政府则通常无法顾及未来,如何短期内刺激经济、增加就业、赢得选票和民心是其首要任务,所以通常偏好干涉本币汇率令其贬值或维持低估。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发展中国家:增长、危机和改革)【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发展中国家:增长、危机和改革22.1复习笔记1.发展中国家的结构特征(1)四种收入类型的国家根据人均年收入水平,世界各国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
前三类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处于一个落后的发展阶段。
(2)发展中国家的结构特征①存在政府对经济进行广泛和直接控制的历史,包括对国际贸易的限制、政府对大型工业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政府对国际金融交易的直接控制,以及政府消费占GNP的高比例。
②存在高通货膨胀的历史。
在许多国家,政府无法仅仅通过税收来支付其沉重的支出和国有企业的亏损,逃税行为盛行,许多经济活动转入地下,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印制钞票。
当政府连续扩大货币供应以提取较高水平的铸币税时,发展中国家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甚至恶性通货膨胀。
③在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国家,信贷机构往往比较脆弱。
银行会频繁地把借入的资金贷给不良的或者有很大风险的项目。
贷款的发放可能是建立在私人关系而不是未来收益的基础上,政府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往往由于不能胜任、没有经验和直接的欺诈而失效。
④一般倾向于实行钉住汇率,或者至少是在政府大量干预下的管理浮动。
政府限制汇率波动的措施不仅体现了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愿望,也体现了政府对于浮动汇率可能会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汇率在相对脆弱的市场上发生大幅度波动的担忧。
⑤自然资源或农业产品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规避政府控制、税收和管制的动因会使得行贿和勒索等腐败行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盛行。
在某些情况下,地下经济活动的发展可以通过恢复一定程度上基于市场的资源配置而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但是数据表明腐败和贫困是交织在一起的。
(3)发展中国家五种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①债券融资。
发展中国家有时会通过向外国居民个人出售债券来为其赤字融资。
②银行融资。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直接借入了大量资金。
蒙代尔不可调和的铁三角 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
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如果一个国家允许资本流动,又要维持汇率相对稳定,就很难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其他回答:在现代金融理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定理,即蒙代尔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
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
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在这三个目标之间究竟哪一个更为重要?如果放弃资本流动,将退回到闭关锁国的封闭经济体系,不利于经济增长。
如果放弃汇率稳定性,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两害相较取其轻”,只有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比较可行。
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向单一的区域货币或世界货币过渡。
于是,人们在贸易全球化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金融全球化,如果货币统一了,就不存在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资本管制的各种弊病了。
斯蒂格里茨曾经作过一个比喻:“小型开放经济就如同在狂风大浪中的小船一样,不论驾驶船的技术怎么样,虽然我们不知道船在什么时候被倾覆,但是,毫无疑问,船最终会被大浪打翻。
”在货币市场上可以非常明显地观察到经济规模对稳定性的重要影响。
经济规模越大,投机炒作的风险就越小。
统一货币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渡部分货币主权,换取金融体制的稳定,能够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某个经济地区实现了单一货币,还可以提高货币体系的透明性。
由于统一货币区内各国都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存在某个国家突然增发货币的可能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民众对货币政策的信任度。
统一货币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节约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
国际金融学A卷及答案
一、辨析题(判断并说明理由,共 18 分,每题 6 分)1、在经常项目收支恶化的时候,让本国的货币贬值可以立即改善经常项目收支。
2、欧洲货币市场是指位于欧洲的货币市场,它主要经营短期的货币市场业务。
3、牙买加体系并没有完全摒弃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计算题(写出计算的公式并计算结果,共 10 分)假定在同一时间里,英镑兑美元汇率在香港外汇市场上为 1英镑=2.2020/2028美元,在纽约外汇市场上为1英镑=2.2010/2018美元。
请问在这种市场行情下,(不考虑套汇成本)如何套汇?100万英镑交易额的套汇利润是多少?三、简答题(共 32分,每题8分)1、请简述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
2、国际金融市场由哪些部分组成?3、简述影响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
4.简述根据单一指标法确定的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四、论述题 (共14分)请简述国际金融五大平价关系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材料题(共 26分,第一题14分,第二题12分)1、假定一国某年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差额为-918.4亿美元、资本金融账户差额(不包括官方储备项目)为691.6亿美元、储备及相关项目为-22.4亿美元,请在计算该国在该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和遗漏后回答:( 1)如果其他因素不变,该国货币汇率将上浮还是下浮?为什么?( 2)如果其他因素不变,该国国内物价将会怎样变动?2、某国际企业拥有一笔美元应收账款,且预测美元将要贬值,它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防止汇率风险?并请详细解释原因。
一、辨析题( 3*6 ')1 、错误。
(2 分)在经常项目收支恶化的时候,让本国的货币贬值,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可以改善经常项目收支( 2 分),但也有一个时滞,这种时滞带来的影响又称为 J 曲线效应( 1 分)。
否则,贬值不能起到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的作用。
( 1 分)2 、错误。
( 2 分)欧洲货币市场又叫离岸货币市场,由于它最早在欧洲发展起来,故名之。
汇率政策_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_从_三元悖论_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间的冲突与协调
汇率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从“三元悖论”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间的冲突与协调◆吕少杰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 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不断发生,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益增强和世界资本市场愈加趋于不稳定,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经受极大的挑战。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被称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中有汇率浮动的机制,因此不存在稳定的汇率预期。
因此,中国政府在经济决策方面必须就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何者优先的问题做出选择,对货币当局而言,必须对人民币对内币值稳定和对外币值的稳定何者优先予以明确规定。
【关键词】三元悖论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汇率政策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人民币汇率 一、理论背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重要,财政政策无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重要,货币政策无效。
在此基础上,克鲁格曼进一步提出了所谓“三元悖论”,即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是三个不可调和的目标,各国充其量只能实现这三个目标中的两个。
各国只能在以下三种基本制度中进行选择:(1)允许完全自由的、使政府可以利用货币政策对付衰退———以货币反复无常的波动为代价———的浮动汇率制度;(2)以牺牲货币独立来确保货币稳定的固定汇率制度;(3)能把相对稳定的汇率同某种程度的货币独立协调起来,但却会带来其它问题的资本管制制度。
伴随着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有关政策协调问题的探讨也开始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展开。
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必然要求在中央银行之外再加入一个财政政策制定的主体。
因此,现在人们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研究,也愈益集中在这两个机构的协调方面;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很难独立运行,因而各国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也受到高度重视并推动国际政策协调理论得以蓬勃发展。
二、现阶段汇率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正因为中国政府事实上没能控制资本的自由流动,才使得“三元悖论”在中国以以下形式表现出来:中国政府在主观上试图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汇率稳定的目标、放弃资本自由流动。
应用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同时,在中国国内,资本账户的开放问题也一直是理论界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
国内有很多学者认为,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会影响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
根据“蒙代尔三角”,在允许外资流入的情况下,固定汇率制度与灵活的货币政策是无法同时兼得的。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前,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可能意味着中国政府驾御全球经济的手段和能力受到限制。
结合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实行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就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政府理应做出的合理选择。
事实真的如此吗?任何事物的都有一个过程,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乃至资本账户的开放,自然也不例外。
从相对固定的盯住汇率制度到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中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过去10多年中,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的金融或货币危机,通常都是与过快的汇率制度改革在一起的。
东亚、南美、俄罗斯,都曾遭遇这样的问题。
这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
所以,渐进的改革和开放可能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
这是一个很直观的判断。
但是,对于汇率制度改革这样的重大理论性和政策性问题,仅有一些初步的、直观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
直观的经验和感觉无法支撑理论观点和政策选择。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我们既要从理论上探讨当前中国汇率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分析其合理的发展方向;又要结合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不同汇率制度的可行性及其未来的走向。
汇率制度的改革牵涉方方面面的因素,原因在于汇率形成和调整过程的复杂性。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各国不再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国际货币领域进入一个“无本位”、“无秩序”的时代。
自此,货币在国际上就变成一种纯粹的信用货币,其价值没有任何明确的实物商品作为支撑。
无论是购买力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都不能为评判各国货币的相对价值提供一个稳定的、可量化的标准。
离开这一基础,可能出现的是两种情况: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受制于国家特定的经济、战略,是依靠政府力量来设定和维持的;在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日益被供求力量的对比所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