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审计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DOC 12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稽核审计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DOC 12页)

稽核审计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一、部门目前存在的问题

新公司成立以来,稽核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到今年6月底,我部已全部完成对公司所属118家营业部的例行审计,在摸清公司家底、遏制违规违纪、揭示风险隐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稽核审计工作也存在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审计效率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快速反应能力不足

对由于监管环境的变化、业务创新、管理模式变革等原因造成的公司风险分布变化及风险点的转移,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监控机制。

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没有建立一套快速反应机制,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调查取证并向公司提出处理意见。

——常规审计项目周期过长

从项目准备到报告送出的整个项目周期过长,大多数项目超过一个月,个别项目甚至超过两个月。一些项目后期制作阶段(包括报告制作与审理)所花的时间超过现场审计时间,个别项目后期制作时间甚至超过现场审计耗时一倍以上。

2、审计质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遗漏

自2000年以来实施的二百多个项目中,存在一些虽经审计而未被发现的违规违纪情况。应该承认,审计对象有其固有的风险,审计手段有其必然的局限,但审计程序与审计技术方面的合理性与完善性仍是一个值得检讨的问题。

——审计报告时效性差

由于审计周期过长,审计报告递出的时候往往已经事过境迁,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参考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审计评价权威性不强

由于据以作出审计评价的法律法规及公司政策规定有不明确之处,理解上有时又不尽一致,加之没有统一规范的审计评价标准,存在对发生在不同营业部的类似事件,审计评价与审计建议不尽相同的情况。

——审计成果附加值不高

我们目前的审计报告大多仍止于对单个经营单位的财务、经营数据的罗列以及对其违规违纪事实的简单描述,缺乏对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刻探索,也缺乏站在全局高度,对公司整体或某个业务领域的经营情况及风险控制效果的综合分析。

3、审计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目前我部仍以营业部为主要审计对象,对总部业务部门的审计基本上限于个别离任审计,对总部管理部门的审计还是空白,审计的范围没有覆盖公司全部的风险点。

已经开展的审计项目基本上属于传统的财务审计范畴,以差错防弊及确定资产的安全性、会计记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主要目标。以评价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为主要特征的经营管理审计,目前尚未展开。

4、审计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报告在上报公司领导的同时,以审计意见书的形式,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下达给被审计单位,并将相关情况通报公司有关管理部门。但对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意见书以后的整改情况及整改效果,我部目前尚缺乏完整的跟踪程序与监督措施。

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未能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并与公司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以便适时采取措施。

5、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与审计工作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审计人员一般对营业部的经纪业务较为熟悉,对常规财务审计技术能够熟练掌握。但多数审计人员对非经纪业务(如投行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了解不多,对非财务报表审计技术(如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

对重要会计科目、重要经济业务的审计,仍主要依靠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判断,尚未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审计实务标准。对审计发现的揭示,也未建立相应的披露规范。

——审计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

对审计底稿与审计报告的三级审理制度,仅对审理的程序与审理的重点做了一般性要求,未明确具体的审理标准,没有独立于项目人员之外的第三方对审计底稿进行全面或重点的复核,不利于对项目整体质量的控制。

5、部门内外的沟通不够

部门内部没有形成相互交流的氛围,不利于专业知识与审计经验的共享;与公司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不通,了解不够,不利于在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取得有关部门的充分理解与配合。

6、部分作业流程不合理

按照目前的审计流程,必须待审计事实确认书得到被审计单位确认后,方可进入报告制作。若由于种种原因,审计事实确认书未能及时获得签署,则会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公司领导意见及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的反馈,目前由综合室负责整理与归档,往往不能及时反馈给原项目执行人员,不利于其及时了解公司政策动向及总结经验教训。

三、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鉴于上述情况,我部业务流程必须进行优化,方能从根本上扫除制约部门发展的重重障碍,使部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明确部门定位,实现角色转换

作为公司组织架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的基本功能是从加强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提高营运效率等方面,对公司提供建议,以帮助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说,内部审计部门的基本职能是服务。当然,作为审计机构的固有特征,内部审计也有鉴证的职能、监督的职能,但这只是针对公司下属经营管理单位,而不是针对公司层面的,是次要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内部审计的鉴证、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是表与里、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鉴证与监督是手段,为公司及其下属经营管理单位服务才是目的所在。站在这样的高度,与被审计单位及公司其他管理部门可能出现的矛盾或误解就很容易解决。

在明确部门定位的基础上,全体审计人员必须实现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角色转换,形象地说,就是由“警察”到“顾问”的转换。角色的转换不会彻底改变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与工作方法,但可以使我们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眼光看待公司所发生的一切,从而可能为公司经营管理的改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伴随角色的转变,部门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逐步完善对公司各个层面的服务功能。同时部门内部也要树立服务意识,二线部门应以一线部门为客户,为一线部门服务。

2、调整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

组织架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逐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反应迅速,精干高效,责权利相统一、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充分调动部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组织架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按审计对象划分审计机构,将日常研究、沟通、监控与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稽查结合起来;

——充分授权

通过分级授权,提高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工作的完整性与自主性。

——减少管理层次,控制管理幅度,改变多头管理、越级管理的情况,每一岗位只对其直接上级负责

根据上述思路,我部近期已对组织架构做了初步的调整:将原来六个业务室合并为三个,将项目管理职能与日常行政职能分开,强化了统计分析与研究的功能。明确了部门总经理与各个副总经理的职责分工,初步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设置与岗位责任。下一步,我部将在充分授权的基础上,明确岗位设置与岗位责任,进而在部门内部形成责任明确、层次分明的管理架构。

组织架构调整完成后,部门内部将形成两个稳定的管理层次,即部门领导层与职能部室层。部门领导将主要负责战略决策、例外管理及部门层面的资源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