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2.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案例
货币银行学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ppt 33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 胀的主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 确认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2. 了解西方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经济影响的争 论,重点掌握我国学者的基本共识,能从社会 再生产四个环节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 3.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案与对策,全面 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应症状。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控制货币供应量。 即针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货币供应过多,控制货币 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 值以稳定物价。 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 个关键。而社会总需求的调控,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 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 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 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四、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诸如限价、减税、指 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二、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领域影 响
• (一)、通货膨胀对生产的影响 通货膨胀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
生产过程紊乱;通货膨胀使生产性投资减 少,不利于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通货膨胀对流通的影响
• 通货膨胀打破流通领域原来的平衡,使正 常流通受阻;加剧流通领域的供求矛盾; 使潜在货币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货币购买力, 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使流通领域更加混乱。
复习提要
• 关键词:
–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 货膨胀、菲力普斯曲线
• 思考题:
– 1.为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简述通货膨胀和通货 紧缩的类型。
– 2.为什么说物价水平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 标志?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课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
需求增加的部门:工资和产品价格上涨
需求减少的部门:资源与人力过剩,但由于价格刚性和攀比 效应,工资价格同样上升。
两部门成本增加产生通货膨胀
2019/10/13
24
2、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
产业部门 服务部门
2019/10/13
19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Supply -push inflation theory
•工资成本推动型
•利润推动型
•进口成本推动型(国际传播效应)
S
S
A1 A1
2019/10/13
20
1、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上升。工资
与物价互相推动,形成通货膨胀。
供给型通货膨胀
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2019结/10构/13 型通货膨胀
13
3、按价格上涨速度分类
温和通货膨胀:物价指数以缓慢的趋势上升(爬行通货膨胀) 加速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年均上涨率达到两位数(奔腾式
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相当大、对经济社会产生破坏作
用 ,100%以上(超级通货膨胀) 4、按是否被预期
【答案】:
BCE
【思路】:首先考察是否是通货膨胀,然后看是否是因为成
本增加引起的。A影响的是供给;B为工资增加,典型因素;
C导致原料成本增加;D为货币因素影响导致的通过膨胀;E
产生原因为垄断利润,典型因素.
2019/10/13
23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 在供求基本平衡条件下,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储蓄能够转化为投资
第13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银行学》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 和分类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一)按物价上涨速度快慢划分的通货膨胀类型 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
它是指通货膨胀率低,而且呈较为稳定、缓慢的上 涨,物价较为稳定,货币不会有明显的贬值。西方 经济学家认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和国 民收入的增加都有积极的刺激作用。
◦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所产生的部门和个人间财富再分配的收 益与损失从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基本得失相抵。
◦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率 的变动而相应升降。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五、资源配置扭曲效应
◦ 一般的,通货膨胀会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导致价格机制无 法正常发挥作用。
◦ 通货膨胀同样会扭曲货币的使用。 ◦ 通货膨胀会增加企业的菜单成本。 ◦ 通货膨胀会助长投机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 在通货膨胀期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滞后,使
◦ 总需求给定是假设前提。既然存在这样的前提,当物价 水平上涨时,取得供求均衡的条件只能是实际产出的下 降,相应的则必然是就业率的降低,因而这种条件下的 均衡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论者主要关注由经济中某些垄断性 因素引起的成本上升,这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的成本推 动,即工资推动和利润推动。
2.“促退论”
◦ (6)通货膨胀会使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相对高于国际市场 价格,从而会阻碍本国商品的出口,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尤其是对出口依赖程度较大的国家,受通货膨胀的打击更 为严重。国内物价的上涨还会鼓励外国商品的进口,加剧 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影响国内的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的 发展,并导致贸易收支逆差。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 和分类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优秀课件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优秀课件
2
★ 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吗?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优秀课件
3
★ 通货膨胀与社会制度有必然联系吗?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优秀课件
4
(二)类型P334
可以根据价格上涨程度、表现状态、通 货膨胀原因等分为若干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优秀课件
5
二、度量 1.市场经济条件下(P335):物价指数 2.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短缺程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优秀课件
16
(二)强制储蓄效应 储蓄一货币的积累,来源于家庭、企业、政府。
如果政府筹资,
若用增税的办法,是从其他的部门的储蓄中挤 出的,全社会的储蓄总量并不增加。
若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造成直接或间接增发 货币,就会强制增加社会储蓄总量,结果将是 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优秀课件
债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就会导 致通货膨胀。
信用扩张说。信用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
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说。顺差使国内市场上商品可供量减少,而
外汇市场则供过于求,国家不得不增加投放本币以收购结余外 汇,因此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优秀课件
➢基本定论是: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即使对经济发展有某 些刺激作用,也是短时期的,并以积累更大矛盾为代价。据对全 世界170个国家的统计,长期处于双高型(高通货膨胀率、高经 济发展速度)的国家几乎没有,即使有,暂时出现的正效应也是 以有效需求的不足为前提条件的。而且,短期双高之后,有的国
家则长期陷入滞胀状态而不能自拔。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优秀课件
6
三、通货膨胀的效应
货币银行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课程(pdf 34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强制储蓄效应
1.储蓄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 • 积累的主要来源有三:家庭、企业、政府 • 通常情况下,政府的储蓄是用税收的办法筹集并用于投资 • 这部分储蓄是来自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储蓄,全社会的储蓄总
量不变,从而不存在强制储蓄问题 2. 如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造成直接或间接增发货币,其他条件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核心价格指数
1. 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中,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波动最大,而这 两者价格的变化往往与社会总供求对比、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 并无紧密的直接联系
2. 因此,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 价格,并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 程度
5.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到整个40年代,中国的恶性通货在世界上 曾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 上海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物价上涨68×1013倍,每月平均 上涨24.5%,每年平均上涨近14倍
• 连年战争背景之下,恶性通货膨胀更使经济畸形扭曲 • 多年已不流通的银元,重新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 • 在农村,则基本退回到实物交易的状态 • 几十年挥之不的梦魇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对通货膨胀概念诠释的演变
1. 苏联对通货膨胀定义的特点: ⑴将金属货币流通下的货币必要量作为衡量纸币是否过多的标准 ⑵单纯与弥补财政赤字挂钩 ⑶断言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2. 改革开放后以后我国学者对通货膨胀概念的诠释主要有二: • 一种强调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区别 • 另一种认为将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 这二者分开是非常困难的,可以等同使用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秘鲁1988-1990的恶性通货膨胀 起因为巨幅预算赤字, 经济崩溃,导致不断升高的通货膨胀预期.
第四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PPT课件
3. 促退论论证:持续的通货膨胀会经由降低效率的 效应阻碍经济成长。
4. 中性论论证:由于公众预期,在一段时间内会对 物价上涨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因此,通货膨胀 各种效应的作用会相互抵消。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理论与滞涨 1. 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是一国政府的两个主要宏观 经济目标。但很难将两者完美结合起来。
作为理论研究,重点在于对成因的剖析。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集中计划体制下的隐蔽性通货膨胀
1. 隐蔽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工资水平没有下降,物价 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程度不 同地有所下降。 2. 由于市场供求规律客观存在,在严格价格管制下, 供不应求的矛盾则是以非价格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如牌价与黑市价之间的巨大价差;价格不变而质 量下降;实际供货数量低于名义交易量;索取价 外的报酬;直到以种种借口拒绝供货,等等。 3. 隐蔽性通货膨胀在前苏联及东欧各国,在中国都 存在过;战时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有表现。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3.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 货膨胀率的变动而或高一些或低一些的升降。 金融资产中的股票,它的行市是可变的,但 绝非通货膨胀中稳妥的保值资产形式。 至于货币债权债务的各种资产,物价上涨, 实际的货币额减少;反之,实际的货币额增多。 正是由于以上情况,每个家庭的财产净值, 在通货膨胀之下,往往会发生很大变化。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比价的变动与各经济集团利益的调整
1. 在价格水平的变动过程中,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 格绝不是与价格水平以同等的幅度升降。 2. 比价的变动往往意味着不同经济集团利益的调整。 这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商品服务的销售价格和成本 并非按同一比例变动。 3. 上面讲的收入分配效应实际也是一种通货膨胀中 由于比价变动而带来的利益调整。那就是:工资 这种劳动力价格的提高率低于一般商品服务价格 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厂商而不利于工资收入者。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参考资料)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基点,是指能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共同发挥对经济调节作用的最佳结合点。
这个因素既可能是货币政策实施的结果,同时又可能是财政政策实施的结果,即二者协调配合的最佳结合点。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应当一头连着财政收支的管理结构,另一头关系到货币供应量的适度调控,有互补互利的作用。
因为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动是财政政策的直接结果,而货币供应量则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提醒我们,两大政策的协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各自以自己的调控内容与对方保持某种程度的协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策效应的相互呼应。
另一种则是两大政策的直接联系,也就是所谓政策操作点的结合。
经济转轨时期的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处在变革之中,其结合点也会因此而变动。
因此,在转型过程中,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有两大基点:一是国债;二是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
从不同的侧面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有不同的方式,目的在于协调配合运用两个政策工具,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与内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如果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工具协调配合主要表现为财政投资项目中的银行配套贷款。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还要求国债发行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的反向操作结合。
也就是说,在财政大量发行国债时,中央银行应同时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国债以维护国债价格,防止利率水平上升。
第二,政策时效的协调配合。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通常把政策时滞分两类三种,即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外部时滞三种,其中前两种时滞又称为内部时滞。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也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的搭配。
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
第十一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PPT学习教案
第二,投资的高速增长导致货币超额投放。1992年以
后,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社会投资增长率
1992年为8.3%,1993年为12.1%。
第32页/共58页
五、 通货膨胀的效应
(一)对产出的效应
1、促进论: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原因:存有“货币幻觉”或通胀未被充分预期 因此:企业主增加投资和储蓄,扩大产出;工人增加劳 动供给和消费支出。
1、工资推进通货膨胀
总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工资的提高引起产品单位成
本 增加,便会导致物价上涨。 在物价上涨后,如果工人又要求提高工资,而再度使成本
增加,便会导致物价再次上涨。 这种循环被称为工资—物价“螺旋” 。
主要原因:
工会或某些非市场因素压力的存在,会使工人货币工资增 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资料来源:石柏林著,《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
第3页/共58页
2、对通胀的理解
(1)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现象。 (2)通货膨胀一般与物价上涨联系在一起,但我们
不能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4)通货膨胀的发生与货币供应量的超经济增长相
联系。
第4页/共58页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根据企业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状 况编制的。
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反映一国生产的 各种最终产品价格变化状况。
第6页/共58页
1、按照物价上涨的速度与幅度区 ➢爬分行式:通货膨胀:缓慢持续地上升,≤3%;
➢步行式通货膨胀:明显持续上升,4%~9%; ➢奔腾式通货膨胀:急速上涨,10% ~ 100%;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一般物价水平:总体 (3)持续上涨:过程 (4)各种形式:显性、隐性 (5)病态:定性、治理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1.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
2.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PI) 是一种用来测量一定时期居民家庭和个人购 买消费品和劳务所支付价格的变化程度的 指标。 批发物价指数(WPI) 根据大宗商品包括最终商品、中间商品及进 口商品的加权平均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 数。
利润管制
管制利润率 对超额利润课征较高所得税
四、供应政策
降低边际税率主要措施是减税,即降低边际税 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五、指数连动政策
收入指数化指收入指数化,按物价变动情况自 动调节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包括工资、政府 债券、和其他货币收入。使各种收入按物价指 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一)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
公开型的通货膨胀 抑制型的通货膨胀:持币系数增强、商品物资短缺等
(二)根据通货膨胀期间物价上涨速度分
爬行的或温和的通货膨胀 有利要重视:2%--4%-- -10% 严重的通货膨胀 可控:10%以上 恶性的通货膨胀 失控:100%
四、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
Y2 Y1 YF
Y
供求混合型
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导致
P
P4 P3 P2 AS2 P1 AS1 P0 AS0 Y1 YF
AD2 AD1 AD0 Y
-结构型通货膨胀
•各部门之间供求关系发展不平衡:出现价格示范效应 •与世界市场密切联系的部门的价格,依存于世界市场 的价格 •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 一、通货紧缩概述 • (一)通货紧缩(deflation)的定义
– 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指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的 现象。
– 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 量持续下降。
–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 而必须具有三个特征: • (1)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 (2)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 • (3) 经济全面衰退。
w b(E s )
• 其中,是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率;是开放经济部门的通货膨胀率; 是世界通货膨胀率;是封闭经济部门的通货膨胀率;是开放经济部门的 货币工资增长率;是封闭经济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是开放经济部门 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是封闭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a与b分别 代表开放经济部门和封闭部门各自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
为“通货膨胀税”。 – 另外,如果实行累进税制,通货膨胀还提高了税基,
纳税等级上升,政府税收收入增加。
*
•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需求政策
• 针对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采取的抑制 政策主要紧缩财政和紧缩货币两种。
•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削减、压缩政府支 出和增加税收。
•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
*
•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 (二)成本推进 (三)供求混合推进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
•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
图中,横轴表示总产量丫,纵轴表示一般价格水 平P,D为总需求曲线,S为总供给曲线。
S
P
S
O
D4
D3 D2 D1
Y﹡
Y
*
•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在经济学中,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是两种相对独立但相互关联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价值上升,物价下降,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的情况。
而通货膨胀则是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经济活动高涨的情况。
本文将对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进行详细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分析。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和特征通货紧缩是指一种货币流通状态,即货币供应不足以满足经济的需求,导致货币价值上升,物价下降,经济活动受到抑制。
特征如下:1. 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紧缩的核心是货币供应量减少,常见的原因有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信贷紧缩等。
2. 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导致货币价值上升,购买力增强,物价呈现下降态势。
3. 经济活动萎缩:由于物价下降和购买力减弱,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经济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二、通货紧缩的影响和解决措施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利润下降: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销售下滑,企业利润减少。
2. 债务负担加重:通货紧缩导致利率上升,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负担加重。
3. 就业压力增大:经济活动减弱,企业降低投资和招聘规模,导致失业率上升。
为了应对通货紧缩,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实施适度的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支出,刺激经济活动,缓解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
2. 放宽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消费和投资。
3. 扩大外需:通过促进出口,增加外需,缓解通货紧缩对内需的冲击。
三、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特征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流通状态,即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经济活动高涨。
特征如下:1. 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的核心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常见的原因有央行放宽货币政策、投资热潮等。
2.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下降,购买力减弱,物价呈现上涨态势。
3. 经济活动扩张:由于物价上涨和购买力增强,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活动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
一般性通胀指货币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指两经济体之间币值相对性降低。
通货紧缩(以下简称通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通缩包括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长期的通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和经济衰退。
通胀和通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因此都必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抑制。
一、通胀和通缩的起因
通胀是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升,主要原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进、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以及通胀预期等。
一是需求拉动的通胀。
需求拉动的通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程度,过度的需求将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因而,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总需求拉动的通胀的具体原因。
二是成本推进的通胀(又称供给型通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形成的原因形成的通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上升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等。
三是需求和成本混合推动的通胀。
实际中,造成通胀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因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胀。
假设通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体水平上涨,价格总体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动的通胀,这时通胀就成为了需求和成本混合推动的通胀。
四是预期和通胀惯性。
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胀惯性,对通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就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然形成通胀惯性。
与通胀相比,通缩是一个令政策制定者头疼的问题,因其更难治理。
通缩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生产过剩。
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大量产品销不出去,造成通缩发生。
中国在2007年经济顶点的时候很多企业大幅扩张产能,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经济增长“逆转”,经济出现下滑,需求萎靡不振,大量产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过剩。
二是有效需求不足。
因受投资减少、收入降低、股市低迷等因素制约,消费物价指数与以往相比下降,这也是通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互为因果。
三是欧美经济低迷。
欧洲和美国是全球经济火车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打击后,美欧经济持续低迷。
由于欧美是世界主要商品的消费地,欧美经济低迷对世界经济增长打击是巨大的。
四是货币供应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尤其是欧美开始强制“去杠杆化”一定程度造成信贷创造能力不足,目前世界主要央行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通缩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通胀,一旦前者和庞大的负债结合起来,必然造成严重的财政问题,而庞大的财政问题又加剧通缩,从而给本已疲弱不堪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二、通胀和通缩对经济的影响
通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持续混乱,不利于经济发展。
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胀又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通缩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治理通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三、中国治理通胀和通缩的典型案例
一是1978-1992年期间中国成功治理了三次通胀。
1980年、1984-1985年、1988-1989年我国发生过三次通货膨胀,人民银行严格控制货币投放和贷款总规模,坚持信贷收支平衡,推出储蓄保值贴补,尝试运用间接调控方法,与计划手段合力治理通货膨胀、熨平经济波动,为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货币环境。
二是1993-1997年期间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针对1993年开始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过热,人民银行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运用行政、法律手段整顿金融秩序,强化总行的货币发行和信用总量控制权、利率调节权,有效控制货币信贷供应,稳住币值和物价,同时适时采取微调、预调措施。
以清理“乱拆借”为突破口,1993-1995年连续四次加息,重新开办保值储蓄,促使过热的经济平稳回落。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 1996年出现了低通胀下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软着陆”的成功范例。
三是1998-2002年期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环境急剧恶化、国内出现通货紧缩趋势的严峻局势,中央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重点作出全面部署。
一是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稳定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做出很大贡献。
二是化解国有银行的潜在风险。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并实施国有企业债转股,推动国有独资重点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补充2700亿资本金,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切实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努力降低不良资产比例。
三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妥善化解农村基金会和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支付风险,保持了国内金融的稳定,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1998年,取消国家银行贷款规模控制,改革再贴现利率形成机制和存款准备金制度,恢复公开市场操作。
两次累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个百分点,相应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7000多亿元。
在1996-1997年三次降息的基础上,又连续四次降息,共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400亿元。
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鼓励发放国债资金项目配套贷款,商业银行累计发放配套贷款1.2万亿元。
农业银行积极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截至2005年末,农行累计向农村电网及其完善项目发放贷款逾2000亿元,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覆盖了2000多个县。
仅生产生活用电价格下降一项,每年减轻农民电费负担200多亿元。
增加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农业贷款。
加快呆坏账核销,支持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
鼓励并支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启动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
对推动经济增长、摆脱通货紧缩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考:
对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效果上两种宏观政策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