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尽到桐庐(神州观览)
《与朱元思书》

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 了什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听到了欢快的声音, 生命的颂歌,一个 热闹、和谐、欢乐、 祥和的世界。
闹中取静
研读最后四句: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 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 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 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 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再次写景,起到了反复渲染的作用,使 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千丈见底——水之清
(夸张)(静态) (颜色)
急湍猛浪——水之急
(比喻) (动态) (状态) (夸张)
异 水
第三段:
山
4、这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 山的?又分别写出了山的什么特 点?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树之奇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之势 (形状)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什么人?
看到这些雄伟的山峰,那些极力追 求名利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 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 那些忙于世俗事物的人就会流连忘 返。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 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 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 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 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 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 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 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说明优美的景物对人的思想情感会产生积极的影 响。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 作静态描写; 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 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 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 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与朱元思书_》

韦集中学 汤依文
钱塘江尽到桐庐, 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 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 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 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 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 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富春江简介:
• 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中游,上游新安江发源 于安徽黄山,经淳安县,流至建德县;江 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曰富春 江;再往东,到了萧山县的闻家堰,称钱 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区就位 于上起淳安,下至富阳的一段区域内,是 浙江省的一个重要风景区;富春江最美一 段在桐庐境内,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为 浙江省一条黄金旅游线路。
感知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 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 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 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 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 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 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 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根据课下注释及所补充的字词 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3、说一说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 句是哪一句?
读准字音
缥(piǎo )碧 窥( kuī )谷 ng )作响 泠泠(lí 经纶( jīng lún ) 嘤( yīng )嘤成韵 急湍(tuān ) 轩( xuān )邈( miǎo ) 鸢( yuān )飞戾( lì )天 横柯( kē )上蔽
千转( zhuàn )不穷
赏析文章之“美”
文章结构
1、为富春江写一段导游词。 2、背诵《与朱元思书》。
富春江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这山,这水, 真是名副其实——集富春江的美于一身。 从古时起,便已经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折服, 不禁倾笔写下句句名言。此时,我们身临其境, 定能品出这诗文中之神韵,可能还有人会大喊 出“我爱富春江!”的冲动呢!可这对于真正 见到它美懂得欣赏它美的人眼中,并非什么可 笑之举。因为她的美确是能倾倒众生。 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虽映照出其生机勃 勃,却掩不住其真正的奇伟嶙峋,虽令人心生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11、名句:天下美景推古今富春。
(武莺环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吴三条线都在山川,桐庐风光依旧美。
(苏颂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在描绘不同的水时,它抓住了绿色和雨燕的特点;描绘奇山时,要紧扣山高、树多、风景美这一特点。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学在课前]1.给下列加点字的字注音。
泠泠作响()缥碧()急湍()鸢飞戾天()()轩邈()()嘤嘤()成韵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字、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2),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 、”八个字;第二段写“ ”二字,抓和特点;第三段又分写“ ”,多层次展开描绘。
[课堂探究]阅读语段,回答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与朱元思书

赏析
拓展
返回
知识链接——骈体文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 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 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 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 重藻饰和用典。
导入
资料
朗读
赏析
拓展
返回
反复朗诵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句式特点。
好像, 好像,如同
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交映,有时见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 树木;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 树木;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 群山竞争着高耸, 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 数个山峰。 数个山峰。
与 朱 元 思 书 与 朱 元 思 书
吴 均
导入 资料 朗读 赏析 拓展 返回
•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 须在桐庐江上导。(清•刘嗣绾)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 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 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从 流 烟 飘 荡 净 , 任 意 东 共 西 。
导入
风 俱 , 天 山 色 。
资料 朗读 赏析 拓展 返回
天 下 独 绝 奇 。 异 水 , 山 , 里
富阳至桐庐导游词范文

富阳至桐庐导游词范文富阳至桐庐,各位导游做出了精彩的介绍。
以下是整理的富阳至桐庐导游词,供各位阅读与参考。
富阳至桐庐导游词【1】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桐庐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置县已1770多年历史,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人口40万,距杭州市85公里。
桐庐属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曾被誉为全国县级旅游之冠,是浙西旅游黄金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等称号。
桐庐生态环境优美,全国三大山水风光带之一的富春江贯穿境内,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美称。
全县拥有山、水、林、洞、石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点20余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主要包括全国诸洞冠瑶琳仙境、地下第一长河垂云通天河、中国十大钓台古迹严子陵钓台、江南九寨沟白云源、药祖圣地桐君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等众多知名景点。
桐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莪山畲乡山寨、富春江芦茨湾、横村阳山畈、百江紫燕山、蜜蜂王国、巴比松度假庄园等众多省市级特色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美丽潇洒的桐庐是人们纵情山水、寻胜访古、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富阳至桐庐导游词【2】桐庐,位于浙江西北部富春江畔,距杭州75公里。
她西接黄山、千岛湖,东连钱塘江、西湖,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坐落于“西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心段。
桐庐境内锦峰秀岭,洞奇石美。
更有“天下独绝”的富春江、天目溪如碧玉飘带萦绕县境,山青水秀,胜迹处处。
古今中外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3000余首盛赞桐庐山水的传世佳作。
宋朝诗人范仲淹赞桐庐为“潇洒桐庐”。
目前,桐庐已形成了山水林洞各具特色的六大旅游区。
一是以“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溶洞奇观瑶琳仙境为代表的综合观光旅游区;二是以东汉古迹严子陵钓台为代表的富春江小三峡文化休闲旅游区;三是以天目溪漂流为代表的乡野风情旅游区;四是以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为代表的野趣旅游度假区;五是以中药鼻祖圣地桐君山为代表的朝圣休闲旅游区;六是以红灯笼小木屋为特色的红灯笼乡村家园度假区。
写桐庐的古文

写桐庐的古文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宋范仲淹陇上带经人,金门齿谏臣。
雷霆日有犯,始可报君亲。
君恩泰山重,尔命鸿毛轻。
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妻子屡牵衣,出门投祸机。
宁知白日照,犹得虎符归?分符江外去,人笑似骚人。
不道鲈鱼美,还堪养病身。
有病甘长废,无机苦直言。
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阍?天阍变化地,所好必真龙。
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钟。
万钟谁不慕?意气满堂金。
必若枉此道,伤哉非素心。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
风尘日已远,郡枕子陵溪。
始见神龟乐,优优尾在泥。
萧洒桐庐郡十绝宋范仲淹潇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
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潇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
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
潇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
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潇洒桐庐郡,公余午睡浓。
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
潇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
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
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潇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
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
潇洒桐庐郡,清潭百丈馀。
钓翁应有道,所得是嘉鱼。
潇洒桐庐郡,身闲性亦灵。
降真稥一炷,欲老悟黄庭。
潇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
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舟过桐庐三首》杨万里潇洒桐庐县,寒江缭一湾。
朱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
稚子排窗出,舟人买菜还。
峰头好亭子,不得一跻攀。
《发桐庐寄刘员外》严维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桐庐山中赠李明府》孟郊静境无浊氛,清雨零碧云。
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
即此佳志士,精微谁相群。
欲识楚章句,袖中兰茝薰。
《望钓台》王岩叟桐江快人眼,江水绿于苔。
一棹中流去,千山两岸来。
风摇黄叶落,潮卷白沙开。
欲问严陵事,云中望钓台。
《宿桐庐县江口》张伯玉桐庐江水碧,百丈见游鱼。
元是新安水,流从下濑初。
清风寒到底,明月静涵虚。
尘土谁难濯,人心自不知。
《过桐庐》姜夔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
与朱元思书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山
视觉
息心忘反
蔑视功名 宁静淡泊
奇 听觉
泉 鸟 蝉 猿
热爱 自然
总
奇山异水 天下无绝
动态 夸张
水 异
下 近
动静结合 静态 比喻
分
顺
序
上 远
视 觉
虚实相映 听 觉
山 奇
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赏读写景 状物的文章?
抓特征
理顺序
找角度
析方法
品语言
本节课要点回顾
1.
2. 3.
夹 岸 高 山 , 皆 生 寒 树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 则 千 转 不 穷 ,
猿 则 百 叫 无 绝 。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 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 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 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 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 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 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 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 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 pdf、图片格式等
直流电源 仧莒犺
经鸢 纶飞 世戾 务天 者者 ,, 窥望 谷峰 忘息 反心 。;
横 柯 上 蔽 , 在 昼 犹 昏
疏 条 交 映 , 有 时 见 日
朗读指导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轻松
舒缓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飞奔的马
猛浪若奔。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 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译文: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 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 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 奔腾的骏马。
交流展示
指风和烟雾 都 净尽,无余
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同样,一样 颜色 顺、沿 指江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表约数,相当于“上下”“左右”“大约”。 独一无二 作者随心所欲观赏景物使船所至
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小结:
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 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 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 之美。
深入探究——理解文意
1.第一、第二部分各自主要写了什么?
2.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如何分写这一特点的?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表 达效果? 4.本文在写景顺序上有何特点?
总
分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 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水色——水皆缥碧 正面描写 静 1、清澈 水深——千丈见底 夸张 (详)
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侧面描写 比喻 动
(略)
3.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这样写 有什么表达效果?
从视觉来写 例如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 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 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 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 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描写桐庐美景的诗句

描写桐庐美景的诗句
嘿,朋友!你知道吗?桐庐这地方,那可真是美得不像话!就像诗人韦庄说的:“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 (这诗句不就生动地展现出桐庐那水的碧透、山的青葱,连画都比不上吗?)想象一下,那清澈的江水像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而过,旁边的青山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这景色,难道不让你心驰神往?
再看看苏轼的这句“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 (苏轼都走过那么多地方的山山水水了,还说桐庐更加清美,这得多美呀!)桐庐就像是一颗隐藏在江南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当你漫步在桐庐的乡间小道,微风轻轻拂过脸庞,那感觉,就如同母亲温柔的手在抚摸着你,难道不惬意吗?
还有那“潇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
” (在乌龙山的烟霭之中,桐庐郡显得如此潇洒!)桐庐的美,是那种能让你心灵得到宁静和放松的美。
就好像在喧嚣的世界里,突然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港湾,让你的心不再漂泊。
在我看来呀,桐庐的美,是那种无法用言语完全形容的美。
它的每一处风景,每一首描绘它的诗句,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美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桐庐的美景都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那一抹最亮丽的色彩!。
有关桐庐的古诗

有关桐庐的古诗
桐庐,那可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你能想象到吗?就像一幅展开的绝美画卷,一首首古诗就是那画笔留下的痕迹。
比如说韦庄的“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难道不是对桐庐美景最生动的描绘?水是那么的碧绿,山是那般的青葱,连画都比不上它的美,这是怎样的一种惊艳啊!
再看看刘长卿的“桐庐山暖雁初还,清幽新居半日闲”,仿佛能看到温暖的阳光洒在桐庐的山上,归来的大雁,还有那能让人享受半日清闲的幽静新居。
这难道不让人心生向往吗?
还有苏轼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走遍了三吴那么多的山水,却还说桐庐更加清丽秀美。
这就好比在众多的花朵中,桐庐是那朵最娇艳动人的!
桐庐的古诗,每一首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透过它们看到了桐庐的迷人风光。
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带着我们走进桐庐那梦幻世界的钥匙。
难道你不想拿着这把钥匙,去开启桐庐那神秘而美丽的大门吗?
我的观点结论是:桐庐在古诗中的美让人陶醉,这些古诗是桐庐魅力的永恒见证,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探寻和欣赏。
描写钱塘湖的诗句

描写钱塘湖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描写钱塘湖的诗句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描写钱塘湖的诗句有哪些一、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二、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一明代王在晋《望江台》译文:空大海特别宽阔,巨浪拍案恍若雷声,钱塘江潮流涌动,仿若于天连成一片。
三、好像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宋代李靓《忆钱塘江》译文: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四、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
——元代任昱《清江引·钱塘怀古》译文:群山脚下钱塘江水滚滚,绵延远去的江水仿有说不尽的凄凉。
五、明日潮来无定准。
潮来稳。
舟横渡口重城近。
——宋代苏轼《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译文:钱塘江潮水涨潮没有定期。
盼望潮水的平稳宁静,使友人的行舟能够安祥稳当地停靠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城渡口上。
二.描写钱塘湖的诗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罗隐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贯休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钱塘江待潮全宋诗-胡仲弓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
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
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
钱塘观潮全宋诗-刘黻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生气涛。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忆钱塘江全宋诗-李觏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钱塘江潮全宋诗-释文珦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桐庐山水诗词赏析500字

桐庐山水诗词赏析500字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韦庄唐代著名诗人、“花间派”代表人物韦庄的七律《桐庐县作》中的这两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经常使用的桐庐古诗金句王。
开头也作“钱塘江尽桐庐县”。
此句告诉我们桐庐所处的地理方位,即在钱塘江的上游,地处富春江核心地段。
“水碧山青”是对桐庐自然环境特征的简洁而精确表达。
“碧”和“青”均为颜色。
“水碧”指水如青绿色的玉石一样透澈。
都说江山如画,而在韦庄眼里,桐庐的绿水青山却是“画不如”。
山清水秀比画还美的环境是大自然对我们桐庐人的恩赐,也是桐庐惹人喜爱引人前来令人咏叹的缘由,我们今天没有理由不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呵护保护它。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苏轼北宋大文豪苏轼的《送江公著知吉州》一诗较长,我们只需记住开头这两句就足够了。
“三吴”,是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
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
广义是指除此三郡外,还包括了其他一些郡。
苏轼尽管是一位古代官员,但更是一个文人,喜欢游历江南名胜。
他在《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一诗中又有这样的诗句:“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然而,游遍三吴的千山万水,还是觉得桐庐的山水更清丽秀美。
诗句以衬托的手法来盛赞桐庐。
苏轼喜爱三吴千山水,但他更钟爱桐庐山水。
我们桐庐人又怎能不热爱生我养我的这方山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范仲淹知睦州(桐庐郡)时,在桐庐县境内严子陵钓台修建祠堂,并写下《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由于此记与《岳阳楼记》同被收入《古文观止》一书,因而影响深远。
如今许多人不一定会背诵这篇记的全文,但文章末尾这四句诗却常常能吟诵。
这是对严子陵的最高评价。
前句是写景,“苍苍”“泱泱”是高阔深远的样子。
后句是议论,严子陵先生的风度风骨风范,像山一样高像水一样长。
因为有范仲淹修祠作记,从此之后,“往来桐江船,必拜严子祠。
”这些年来我在接待外地来宾时,发现很多人都会诵读这四句。
学案及课件

目标2:诵读课文 读出韵味
(2+3+6)
友情提示: 1、自读,注意字音、停顿,并读出句意。 2、组内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并读出理 解。可采取多种形式。 3、展示:组长组织成员展示。
示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轻快)
(舒缓)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 韦庄)
第一课时
观看视频,了解富春江要求学生边看边记,能够 说出要点。
富阳
富阳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与杭州毗邻,距上海200多公里。 富阳古称富春,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县,自古以来, 人们以“江南何处览名胜,佳丽之地数富春”赞誉富阳。
桐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
指烟雾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一样的颜色
向东向西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 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青白色
piǎo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
tuān
湍甚箭,猛浪若奔。
—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 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互相和鸣
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平息热衷于功名 利禄的心 筹划 到天上,戾,至 流连忘返; “反”同 “返” 互相掩映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好像,如同 上,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看见
当堂检测
山川美景在文人笔下恣情挥洒, 请看图片诵读文章语句。如果很熟 练了,的马
与朱元思书

(夸张、比喻)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友情提示一:写景的文章,景是 主要内容,但也不应该忽略了情感 的抒发,情感是写景文章的眼、魂, 请问这篇文章的魂是什么呢?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
——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 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奇 山 异 水
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正面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描写 侧面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描写
与 奇 朱 山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正面 异 元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描写 水 思 书 山 生寒树 水激石 侧面 鸟相鸣 描写 蝉转、猿鸣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夸张) (拟人) (对偶)
(4)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向上发展,相互 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 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心。
欣赏课文视频,吟哦讽诵。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 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缥碧 piǎo 轩邈 xuān miǎo 鸢飞 yuān 横柯 kē 千转 zhuàn 急湍 tuān ng 泠泠 lí 戾天 lì 嘤嘤 yīng kuī 窥
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反”通“返”,返 皆生寒树 互相轩邈
(消净、消散,形作动) (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奔跑的骏马,形作名) (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似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赞美富春江山水的诗句

赞美富春江山水的诗句
元代诗人吴师道曾留有诗句赞富春江月夜:
"江霏山气生白烟,
忽如飞雨洒我船。
倚蓬独立久未眠,
静看水月摇清圆。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秋日富春江行
唐__罗隐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泛富春江
陆游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及鸡豚社,剩伴邻翁笑口开。
年代:唐
作者:权德舆
作品:
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内容:
候晓起徒驭,春江多好风。
白波连青云,荡漾晨光中。
四望浩无际,沉忧将此同。
未离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俯见触饵鳞,仰目凌霄鸿。
缨尘日已厚,心累何时空。
区区此人世,所向皆樊笼。
唯应杯中物,醒醉为穷通。
故人悬圃姿,琼树纷青葱。
终当此山去,共结兰桂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江尽到桐庐(神州观览)彭程《人民日报》( 2019年07月20日 08 版)一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
在富春江畔的一长排诗碑上,在某家餐馆的墙壁上,在某个古村村口的碑记上,这些清隽的诗句不期然而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无边美丽做着生动的脚注。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与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清幽殊绝的韵致,被誉为“秀丽天成”。
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
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延展成为一幅美不胜收的巨幅山水画卷。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亲切可人,如同江水带给人的温润熨帖的感受。
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尤其桐庐境内,赢来题咏无数。
苏轼这样赞美它:“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而到了陆游,更是触目所及皆堪怜爱,“桐庐处处是新诗”,乃至生出热切的向往,“安得移家常住此”。
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
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不吝赞美,不难想象,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有着自己的上游和源头。
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桐庐的几天,与富春江时即时离,每次相逢也都是不同的河段,但不论是在哪里,只要看到一泓碧绿的江水,这些几十年前已背诵如流的句子,就会又一次鲜明活泼地跳进脑海。
诗画不分家。
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
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江流气度不凡,美不胜收”,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
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
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
隔江北望,富春江与其支流分水江交汇处,一座青黛色的山峰仿佛浮在水面上,林木蓊郁。
这便是桐君山,旁边是桐庐老城。
翠峰如簇,在宽阔澄碧的江面上投下浓重的倒影,又被阳光和江风撕扯成一缕缕一片片的粼粼波光,跳荡不已。
几只白鹭悠然地掠过眼前的江面,转瞬间又隐没于不远处几株榕树茂密的树冠中。
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桐庐的地名也与这座山有关。
相传有一老人,于此山中桐木之下采药结庐,人问其名,老人不语,手指桐木。
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桐君,其所居之山为桐君山,所居之屋为桐庐。
这便是桐庐命名的由来,散发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药鼻祖。
二钟灵毓秀的风光形胜,丰盈飘逸的诗画情韵,桐庐的大自然构成了一种十足的魅惑。
置身这样的环境中,显然更容易萌发对于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观烟岚云霞,听松涛流泉,这样的诱惑,岂不是自然而然且难以抵抗?的确有人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
在富春江最美的七里泷一带,江面宽阔,碧波湍急,翠峰簇拥,密林森茂。
远眺江畔,那一处高阁连亘、飞檐翘角的所在,便是严子陵钓台。
严光(字子陵)为东汉时代的高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刘秀即位光武帝,以盛礼邀严光入京,许以谏议大夫的高位。
严子陵固辞不就,归隐富春江畔,耕钓以终。
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奔泻直下的溪流,振翅高翔的水鸟,修竹佳木在和风中窸窣作响,岩石旁侧有奇花异草静静开放……数十年间,这些风景成为他生命的背景。
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
一缕精神的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氲而出,穿越时空的阻隔,弥散在后世众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
严子陵甘愿做一名烟波钓叟,在大自然中寄托自己的灵性。
这便是仰观俯察,静思默想,体味万物之美,探究存在的奥秘,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提升。
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
最有说服力的,无疑该是范仲淹了。
这位北宋名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喜,一生屡遭贬谪。
第二次被贬,便是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辖地包括今天的桐庐、建德等地。
虽然半年多后就奉命移守苏州,但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及《萧洒桐庐郡十绝》等许多作品,几乎占到其诗文总量的六分之一,足以证明他对此地的深厚情感。
既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建功立业,又向往闲云野鹤,优游林泉,物我两忘。
在范仲淹身上体现得颇为鲜明。
他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亘古情怀。
他知守桐庐期间的诗作,便充分表露了他对大自然和洒脱适意的生活方式的倾心。
尤其是在《萧洒桐庐郡十绝》中,十首五言绝句的每一首,都是以“萧洒桐庐郡”开头,分别描绘了桐庐的山色、清泉、竹林、春茶等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
此景此情,让他由衷地喜爱羡慕,感慨复咏叹:“萧洒桐庐郡,身闲性亦灵”“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这既是心志的抒发,也不妨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宣言;既是他的丰满人格的生动表露,也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包容。
潇洒,通常是用于描摹人物的言行风度,称赞其清高洒脱、不受拘囿、不同凡俗。
范仲淹用它来写照风景,不能不说独出机杼。
显然,他从桐庐山水之美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气质,它具有移心易志的作用。
置身于这样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汲汲以求的功名利禄之属,不知不觉中失却了分量。
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事物,像精神的自由舒展,却变得具有质感,真实而迫切。
也是范仲淹,在短暂的任职时间,重建了破败坍圮的严子陵祠堂——“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并写下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是发自肺腑的钦佩和敬爱,表达了作者无限的心仪。
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同样,曾经飘荡弥漫于某一片土地上的精神气息,也有自己向后世传递的通道。
今天,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分明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严子陵、范仲淹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内心。
在生活日渐富足的今天,对超越的生活品质的追求,譬如“慢生活”的理念,愈发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
几天的参观游览中,这个词汇不但被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挂在嘴边,也在与普通居民百姓随意聊天时,数次听他们提起。
是的,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感悟生命的意义。
这并非桐庐的首创,但桐庐更有理由做到这一点,而且的确也做得不错。
桐庐境内,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村。
步履所至的几个村庄,老宅、古屋、街巷、宗祠、池塘、水口、石桥等等,都得到完整保存或修缮。
建筑多为徽派风格,白墙黛瓦马头墙,参差错落,映照着远处青黛峰峦,近旁潺湲溪流,一派秀丽古朴的江南田园风光。
这里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将农家生活、乡野情趣与时尚潮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创意独特,别有情致。
碎石砌成的外墙,低矮的屋檐,木栅小窗,室内随处点缀着芦苇、野花等乡野常见植物……在这样原始朴拙的环境中小坐,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
在桐庐的最后一天,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的窗口望出去,晨光熹微,笼罩着高低起伏的一片绿野。
这家乡村旅店,是由村民的三间相邻而独立的房子改建而成,取其谐音,起名“山涧房”。
店名看似随意,却委实有匠心寄寓:山,是背倚一脉青翠连绵的山峦,涧,是下临一道波光粼粼的溪流。
推门走下多级石阶,踩着宽窄不一石板砌成的小径,一直走进田野深处。
草尖上的露珠被脚步震落,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埂边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沉浸在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会不会不经意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这是时代赋予它的。
今天的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长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一顶顶桂冠,熠熠闪亮。
走在县城街道上,感觉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规模的现代化繁华都市。
占据中国快递业的大量市场份额、被称为“三通一达”的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这几家快递巨头,堪称是桐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隐喻。
又一次从桐君山对面的江畔经过,远远望见积翠叠碧的山顶上,桐君塔清秀挺拔的白色身影。
几天的行走,最深刻的记忆,都叠印上了灵山秀水的画面。
此刻又看到传说中中药鼻祖栖身的地方,不由得就想到,大自然其实也是一味大药,可以疗治精神的疾患,祛除灵魂中的种种虚热症状。
在尽情描绘了富春江的美景后,吴均篇终言旨,在《与朱元思书》的结尾,揭示了此地山水对于生命的启发作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数百年后,明代的袁中郎也表达过相似的意思,只是说得更通俗些:“湖水可以当药,青山可以健脾,逍遥林莽,欹枕岩壑,便不知省却多少参苓丸子矣。
”星移斗转,人世更替,但一些基本的东西却是不会变易的。
就要离开桐庐,在富春江边一个农家餐馆里午餐。
一棵八百多年树龄的老樟树,树干粗壮,几个人才能合抱,树冠虬曲,枝干四处伸展开来,遮住了大半个小院。
江流平缓,在天地交融的远方,山水一色,仿佛一抹清淡的水墨。
大朵白云静止地悬垂在蓝天上,把浓重的影子投射到江面上,明暗之间,层次分明。
忽然就想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一联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