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题(2)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专题二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
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
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
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发展。
从材料“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体现了人文思想的发展。
故选C项。
2.(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L·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一书中说:“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
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
”该材料主要强调()A.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B.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C.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发轫于18世纪初期的启蒙运动,是一场重要的“思想革命”运动。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
由材料可知科学深深地渗入到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社会科学的思想潮流都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原则。
故选A项。
3.(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某一时期英国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工厂普遍建立和发展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C.封建制度被彻底摧毁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测试(二)历史试题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测试(二)历史试题1.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雍已时,“殷道衰,诸侯或不至”;雍已去世后,帝太戊立,“殷复兴,诸侯归之”。
据此可知商代()A.国家治理松散性特征明显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D.血缘纽带与神权统治相互补充2. 商鞅认为如果减少“商贾技巧之人”,则“声服无通于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
休居不听,则气不淫。
行作不顾,则意必壹”。
由此可知,商鞅“抑商”的重要目的是()A.整顿社会风气B.维护奴隶制度C.增加财政收入D.巩固郡县制度3. 董仲舒曾经指出:“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A.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B.倡导以教化管理民众C.迎合了大一统的需要D.开创了皇权神化的局面4. 708年,兵部尚书韦嗣立上疏建议从刺史、县令中提拔台、省京官。
为此,唐朝发布敕令,“京官中有才干堪治人者,量与外官”,逐步形成“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惯例。
这一做法()A.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B.缩小了州县署官职权C.提升了官员从政素养D.加强了中央三省权力5. 阅读下表。
宋代不断调整市舶贸易机制的主要目的是()权力6.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是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所叙的是永乐中郑和招兵西征,征服外夷三十九国,使之朝贡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中国近于神,而外夷却居于魔的地位,作者借此讽喻当时朝廷的软弱无能。
这一小说()A.力证了郑和军事政治才干突出B.体现官方海外贸易的兴盛C.反映出古代小说创作高峰到来D.表达了对倭寇难消的愤懑7. 史载,清朝“合计洋关岁征各税,咸丰末年,只四百九十余万”。
下图反映的是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入变化情况,这一时期洋税收入说明()A.中国的贸易主权被破坏殆尽B.洋税成为清政府财政的主要税源C.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经济扩张D.中国沦为西方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8. 康熙曾多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并亲书“万世师表”以示尊崇。
河南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联考(二)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笞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新石器时代遗址来看,辽宁阜新沙拉乡查海村的氏族遗址中心有一条龙,它是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摆塑而成的;湖北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焦墩遗址,西北部有用不同色彩的河卵石摆塑的巨龙形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也出土了陶盘彩绘龙。
这说明新石器时代A.各氏族都出现龙图腾B.龙的形象源于神话传说C.已经产生龙崇拜观念D.区域文化交流活动频繁2.春秋时期,管仲先高价收购鲁、梁、莱、莒之涕(丝织品),促使鲁、梁、莱、莒之人纷纷弃农而织,而后禁齐人穿娣服,鲁、梁、莱、莒之君因缺粮而请服于齐;管仲还高价购进滕、鲁之粟,滕、鲁之粟流归齐国,以致滕、鲁“非岁凶而民饥”。
这反映出当时A.贵族垄断诸侯国间的贸易B.区域贸易兼具政治意义C.齐国称霸以经济手段为主D.商人社会政治地位提升3.录囚制度肇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
州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县邑囚徒,皆阅录视,参考辞状,实其情伪,有侵冤者,即时评理”。
东汉光武帝也曾亲录囚徒。
录囚制度建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强化地方监察C.保障平民权益D.维护社会安定4.唐朝后期,逐步形成朝廷和地方分割赋税的制度,国家税收的一部分上交中央政府,一部分输送给节度使,一部分留作本州用度。
两税钱物有2/3-4/5归地方支配,留使钱物先以辖区的赋税充,剩余的皆输于度支。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Ⅱ)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Ⅱ)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制”自夏朝建立.经商朝发展,在西周时期得到完善,确立了“亲亲”“尊尊”“长长”的基本秩序以及“男女有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基本原则,还形成了“为国以礼”的治国理念。
“礼制”的确立与完善()A. 有利于德治与法治融合B. 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C. 消弭了贵族内部的矛盾D. 凸显了君主集权统治2. 下图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灾害类型及发生频率图。
图中所示状况()A. 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B. 导致了少数民族内迁C. 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 制约了小农经济发展3. 唐代前期,尚书省和下属各级事务机关寺监属署之间依照职能归类,建立起上下垂直对口关系。
具体指挥方式有两种:一是政策性指挥,即通过颁制度立规范指导寺监属署的工作;二是政令性指挥,即通过尚书六部直接下令寺监实施有关决定。
据此可知,尚书省()A. 使中央决策体系日臻完备B. 成为总揽全国政务的部门C. 成为国家行政执行的枢纽D. 使中央机构分工更加明确4. 宋代,民间自发的专业演艺组织纷纷出现,其中有为艺人提供唱本、话本与剧本服务的书会,还有绯绿社(杂剧)、雄辩社(小说)、绘革社(影戏)等演艺社,已初具同业行会的性质。
同一剧种的戏班之间竞争激烈,甚至开唱对台戏。
这反映出( )A. 世俗文化的兴盛B. 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相结合C. 艺人艺术水平高D.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5. 据记载,明代贵州土司管辖的大定府“俗尚敦庞,冠、婚、丧、祭,渐能循礼”,播州“士愿而好学,女贞而克勤”。
2021-2022年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含答案历史试题xx.5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①维护权贵利益②注重公平正义③重视宗法伦理④保护私有财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
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
这反映出唐朝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 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 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3.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
”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
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 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4.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据此判断,该学者是A.朱熹B.王阳明C.李贽D.黄宗羲5.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直到民国,苏南农村说到‘长毛’,仍然鲜有好话。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6.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23~2024 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2月份质量检测历 史 试 题(完卷时间 75 分钟;满分 100 分)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近年在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多组距今5100年至 4900 年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植物考古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
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地区A. 农业发展优于黄河流域B. 进行史前治水的最早尝试C. 具备早期农业文明特征D. 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2.“平贾”是政府基于市场平均价格所制定的官定价格,涉及公私交易、财政统计等诸多方面。
汉初实行每年“十月平贾”,新莽一季度一修订,东汉则出现了“月平”。
东汉“平贾” 的这一变化A.增强了与市场的契合度B.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避免了物价的涨跌波动D. 妨碍了民间的商业活动3. 489年,北魏派遣蒋少游出使南朝并密令他偷师建康的宫殿设计。
蒋少游之舅、清河士族崔元祖向齐武帝告发此事,并称“岂可令毡乡之鄙,取象天宫?”这反映了A. 魏齐之间使节往来频繁B. 士大夫家族执掌朝政C. 南北方的建筑风格趋同D. 民族矛盾与交流并存4. 唐中叶以后,朝廷为节度使加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宰相衔。
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在一定限度内履行宰相权责,享受宰相待遇。
这表明当时A. 外重内轻形势转换B. 朝廷探索控驭藩镇方法C. 中枢政务运转紊乱D. 中央改善边疆治理手段5. 元代将部分儒士编为儒户,给予优免部分差役的世袭待遇。
明代废除了儒户的优免资格,但给予国子监及地方各级学校生员优免权。
这一变化A. 引导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基于对儒学基本态度的不同C. 将理学提升为官方独尊D. 推动了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高三历史 ————1———(共6页)6. 康熙十八年,礼部颁令要求各地刊印《圣谕十六条》作为乡约, “永远遵行”。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C.奏响战略反攻的号角D.反击国民党反共高潮
9.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指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一带一路”倡议和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基本共同点在于( )
A.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B.强调国际统一战线
24.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逸周书·作雒解》记载西周初期营建的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郭方七十里”此为天子之城的规制。《左传》记载,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注曰:“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刘安泰《谈元朝科举制度的废与行》
材料二 北洋时期,文官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分别由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和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主持进行。两个典试委员会均于考试之前由大总统临时任命,考试结束后即予撤销。应试高等考试需有3年以上高等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或通过普通考试及格分发学习期满之男子;应试普通考试需有技术学校以上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经甄录考试及格或曾任委任以上文职之男子。高等考试中第1试为国文,第2、3试,依其报考的专门学科分别考试不同科目。普通考试第1试为国文,第2、3试分行政职与技术职分别考试。行政职考宪法、现行法令之解释、策问、文牍,技术职按照应试人之学科分别考试技术科目。
C.周天子权威遭进一步削弱D.礼乐制度丧失约束力
2.东晋初年,朝廷将南渡的北方侨民以白纸登记,称“白籍”,并重置其原籍州、郡和县,且免征发其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侨置机构被裁撤或合并,侨民被编入土著的“黄籍”,承担赋役。这一变化旨在( )
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附答案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 山东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研究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偶见的刀等,与西北地区早期青铜文化中的同类器物关系密切,尤其是遗址中的环首刀类器物,更具浓郁的西北早期青铜文化圈风格。
遗址中所发现的青铜戚(斧),也有学者认为或是直接受到了哈密天山北路文化中銎斧的影响而产生。
据此推知,中华早期文明A.多元一体格局形成B.区域间存在一定交流C.地域文化差异明显D.审美观念趋向于统一2.学者福山认为,夏、商时期的中国并没有完全形成明显的国家结构,周朝才真正具备国家形式的特征。
周朝统治者对夏、商以来的氏族组织和血缘关系纽带进行了重大改造,变氏族为宗族,扩“亲亲”“长长”至“尊尊”“贵贵”,建立起了一种政治等级体系。
由此可知,周朝 A.实现权力由分散到集中 B.民族文化认同意识逐渐增强C.社会发展出现重大变革D.政治建构呈现家国同构特点3.西汉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宰相”,汉武帝方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来一步步完成“独尊儒术”的事业。
这反映出当时A.官员升迁依赖统治者喜好B.文化专制趋势较为明显C.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治国理念影响文化发展4.唐朝政府对工匠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匠籍按照工种不同而分类编制,载明各工种工匠的人数和人名,每三年一造,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尚书省,由尚书户部总而领之。
2021-2022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
”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需求差异B.民族差异C.生活方式D.自然环境2.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下列有关“铸刑书”的观点表述错误的是A.这很可能是中国首次公布成文法B.肯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C.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成果D.开创了我国古代法制建设新纪元3.金开诚先生在《漫画清高》中说: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
据此,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清高”的是A.商鞅B.屈原C.贾谊D.郑燮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制度5.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6.“自古帝王为治之道,莫先于亲亲。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佐证的是A.汉初行郡国并行制B.东汉桓帝启用宗室C.晚清重用汉族地主D.清末组建皇族内阁——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8.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黄爵滋曾经指出:“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
2024-2025学年陕西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陕西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1.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目前所见龙山文化最大的城址。
古城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重结构组成,城防设施完备,规模宏大。
石峁人在修建城墙过程中,将玉钺(兵器)、玉牙璋(礼仪性兵器)等玉器嵌入墙体或埋入墙根,有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希望城址安稳永固。
由此表明,当时()A.定居生活出现B.建筑技术明显进步C.私有制已产生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2. 西汉武帝末年,隽不疑任青州刺史。
武帝去世后,昭帝即位,“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因此,昭帝擢升隽不疑为京兆尹,并“赐钱百万”。
据此推断,西汉刺史制度()A.扩大了皇权范围B.有利于选拔郡国官员C.加强了中央集权D.确保了官员清正廉洁3. 西晋末年,部分中原士人为避战乱,举族迁往河西。
当地相对安定,重视文教,学风蔚然,儒家文化得以存续、发展。
北魏统一北方后,河西士人大多被东迁平城,其学说成为北方儒家文化的重要来源。
这说明()A.人口迁移实现了文化传播延续B.人口迁徙推动河西经济开发C.移民提高了迁入地的文化水平D.北魏时期河西成为儒学重镇4. 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历时17年,游历天竺130国。
后晋《旧唐书·玄奘传》里,玄奘“往游西域,辩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玄奘被塑造为一心求法,历经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高僧。
这反映了()A.文学作品与史传记载差异巨大B.唐代典籍中玄奘形象更真实C.文学作品完全颠覆了历史真相D.玄奘形象是层累建构的结果5. 陕西省澄城县存有道光元年(1821年)刻立的《合村公议禁条碑》。
碑文列有禁止窝赌、偷谷、偷苗、偷水、折树、“纵放六畜,践踏青苗”等多项规约。
“凡此数条,若能遵而行之⋯⋯数年之间,咸知礼规,仁让成风”。
这表明()A.乡规民约成效显著B.基层治理敦风厉俗C.礼刑并用律令合一D.生态危机日益凸显6. 郑观应曾撰写《盛世危言》《易言》等论著,大谈商战,倡导改良。
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等级考一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推测罗塞塔石碑上同时刻有希腊语和埃及语言的原因。
(2)请将材料二中 空缺补充完整(填写字母)
①欧洲人数百年都无法破解的祭司使用的文字是
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C.印章文字D.线性文字
②从罗塞塔石碑诞生直至被发现期间,有哪些政权统治过埃及?
遂公盨是出土文物,《尚书》是当时文献,二重证据法。可以证实。
与材料无关。
不完全可以。
遂公盨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尚书》成书的时间为春秋。都与夏朝时间接近,使得它们记载的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由于这两者都不是一手资料,因此仍然存疑。
遂公盨和《尚书》记载可信,但是不是一手资料,所以存疑。
与材料无关。(4)CF
(4)伦敦的城市治理源于工业革命飞速发展过程城市建设的滞后性(若回答中写出发现问题才展开治理也可)。但可以注意到城市治理的过程是缓慢的(回答中写出有治理但没有完全消除也可),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完成。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到处是一堆堆的垃圾和煤灰,从门口倒出来的污水就积存在臭水洼里。而住在这里的是穷人中最穷的人,是工资最低的工人”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认为不可以,可从青铜器的时间、大禹生存的年代及史书的成书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如认可,可从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文物和史料之间相互印证等角度进行分析;如认为不完全可以,综合上面分析进行作答即可。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饕餮纹陶范、人形陶范与青铜铸造有关,CF符合。
③工业革命后期,英国于颁布法律确立近代自治市制度,伦敦并未纳入其中。
【试题】河北省2023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2)历史试题
【试题】河北省2023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2)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陶寺遗址进行解剖发掘,确认陶寺遗址存在近13万平方米宫城。
此外陶寺遗址还先后发掘出城墙、大型宗教礼制建筑、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
由此可见,陶寺遗址所展示的文明A.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君主集权统治得到加强C.重视农业与手工业的管理D.反映了仰韶文化的成就2.西汉时期的董仲舒认为,“天以天下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
”在他看来,一代帝王取得成功并非自己的成功而是上天的旨意。
他在评价周朝取代商朝的历史事件时说:“此天之所以兴周国也,非周国之所能为也。
”在此,董仲舒旨在A.阐释早期国家政权更替原因B.探讨周朝取代商朝的历史必然性C.说明汉代政治统治的合法性D.推动儒学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3.下图为敦煌唐墓出土的砖刻《胡人引驼图》影印图。
图中胡人穿波斯装,一手执缰引驼,一手拄手杖跋涉。
类似内容的砖刻在唐墓多有发现。
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唐朝A.异域文化受到青睐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C.敦煌成为工商业市镇D.陆上丝绸之路畅通4.据载:元昊(后建立西夏)早蓄奸险,务收豪杰,故不第举子数人自投于彼,元昊或授以将帅,或任之公卿,倚为谋主。
后来,宋朝在西北地区的进士录取比例调整为“十人取一人,比之东南十倍假借之矣”。
据此可知,当时的边疆形势推动了宋朝A.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B.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C.干弱枝强局面的形成D.崇文抑武政策的制定A.边疆危机加深导致人口迁徙B.五口通商加剧土著居民外流C.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人口就业D.政局动荡导致人口结构变更7.20世纪初,有中国学者曾介绍过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但在当时没有产生任何社会影响。
但到1919年前后,克氏互助论开始风行中国思想界,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东方杂志连载相关理论,商务印书馆也出版相关著作,人们纷纷主张用互助论来解决人类社会和中国问题。
东城区2023年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历史2023.5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这反映出此时()A. 私学兴盛,文化传承B. 实现统一是社会共识C. 学术争鸣,服务政治D. 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 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单位:项)》。
它表明()A.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 土地兼并的抑制C. 灌溉工具广泛使用D. 经济重心的南移3. 明士大夫湛若水,致仕(官员退休)还乡后推广《沙堤乡约》。
乡约仪式主体包括“宣圣训”和“读乡约”,引用《大明律》解释圣谕,强调“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邻里相互劝诫制止恶习)、行保甲、躬巡省”。
这说明,明代乡约()①重视教化,加强基层治理②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③彰善纠恶,维护乡村秩序④监督政府,进行巡查督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
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B. 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C. 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密D. 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5. 下列史料涉及的制度或政策,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②“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③“既破车师……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治乌垒”④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③①④②D. ③④①②6. 对下表条约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 清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平等B. 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逐步解体C. 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吞并了朝鲜半岛7. 自清建立,满语是政治地位最高的语音,满族之外的民族“各语其语”。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练习(二)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练习(二)命题人:罗文彬07年4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回答1—4题。
1、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时期,江南农业都得到发展的共同原因有:①大量土地被开垦出来②北方部分人口南迁③耕作技术的进步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对《天朝田亩制度》和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使革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都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C、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时还不具备它们发展的阶级和经济基础D、两者对土地所有制的主张不同,主要是由于阶级立场不同造成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重视农业生产的投资,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B、主要致力于改革生产关系C、强调发展农村乡镇企业D、重视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4、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A、用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B、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有利于苏联农业的长期发展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图或表能直观的反映历史事件发展的特点或轨迹。
回答5—6题。
5、从图一到图二所体现出的本质特征是图一图二A、形成民族政权的对峙局面,国家分裂B、民族融合加强,封建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扩展C、国家从分裂到统一,有利于社会的进步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6、图三同反映了图三A、台湾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B、日本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达50年之久C、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外国统治中国的工具,遭到人民的反对D、台湾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步思想的传播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回答7—9题。
7、下列措施或主张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①鲁国推行“初税亩”②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③康熙实行“更名田”④“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8、维新派宣传变法时没有彻底批判儒家思想,而是借助了孔子的名义进行变法。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1.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龙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址,考古发掘证实了其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和规模宏大的外城等三重城垣构成,并出土了成排房屋建筑基址,高等级贵族墓葬群以及数以万计的玉器、陶器等。
据此可知()A.神权在石峁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B.石峁人的手工业技艺十分精湛C.中原为核心的文明格局已经形成D.该遗址已具备邦国都邑的特征2. “出奔”在《春秋释例》中解释为“奔者,迫窘而去,逃死四邻,不以礼出也”。
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接受贵族出奔者次数为:鲁国37人次,楚国33人次,晋国38人次,宋国20人次,郑国19人次,齐国36人次,卫国18人次。
这反映出当时()A.统治秩序的变动B.思想文化的碰撞C.礼乐制度的崩溃D.新兴阶层的壮大3. 有学者指出:“东汉初期既然在洛阳立高庙,合祭西汉五帝,作为刘氏后裔,将世祖及以后历代皇帝神主纳于高庙中序昭穆、享祭祀,属于合乎情理的举措。
但汉明帝为光武帝单独立世祖庙,随后诸帝又皆立神主于世祖庙,却似乎隐隐含有与西汉帝系截然有别的蕴意,此举被后世视为违礼之举而加以掊击。
”这表明()A.宗法观念已被摒弃B.儒学影响政治伦理C.皇权传承缺乏规范D.祖先崇拜源远流长4. 唐开元年间,关中农业的收成非常好。
于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敕曰:“宜令户部郎中郑防,殿中侍御史郑章,于京畿据时价外,每斗加三两钱,和籴粟三四百万石,所在贮掌。
江淮漕运,固甚烦劳,务在安人,宜令休息。
其江淮间今年所运租停。
”据此可知,唐朝()A.漕运贸易退出历史舞台B.政府对物资流通进行理性干预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显现D.官民交易具有强制和掠夺色彩5. 如表为文献中有关宋代史事的部分记载。
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宋代()C.注重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边地治理D.逐渐掌控了民族交往交流的主动权6. 明代万历年间,土司刘瀚将养牛圈场迁于永兴场(湖南湘西),并新建石街道。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泉州五中高三历史模拟考试(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8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
这可用于说明()A. 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 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C.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2.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
这可用来说明秦国()A. 地方管理制度严格 B. 国家治理规范严密C.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 统治区域达至江南3.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
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A. 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B. 士族势力受到削弱C. 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D. 商品经济发展迟滞4. 唐代以前,官员的私人书信不允许利用官方驿传系统传递。
宋代允许官员通过递铺传送私人书信,书信中可见异地官员频繁书信往还,叮嘱家事、诗词唱和或交流政见。
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书。
宋朝允许官员私书入递主要反映了()A. 中原与边疆文化联系密切B. 跨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增多C. 士大夫群体政治影响增强D. 基层民众联络需求的扩大5. 明初学者的笔下,“华夏”一词频繁出现。
这一现象()魏校“我太祖再造华夏”“皇明之兴,高皇帝以神灵睿圣,不阶尺土而统一黄珣海宇,再造华夏”胡应“元都平,四海清,鬼神受职,万方庭列。
大藩置麟神京,汛扫风烟,混一区寓,再造华夏开文明”A.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 体现儒家思想影响扩大C. 体现出专制皇权的强化D. 具有革故鼎新的政治寓意6.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工人的工资主要由技术熟练程度决定,但受福州木排工的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高于其他工种的影响,木排工的工资较高。
2021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下学期4月普通高考测试(二)历史试题
湛江市2021年普通高考测试(二)历史 2021.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卜辞考订,商朝产生了十七世二十九王,由弟继位或堂弟继位现象者为七世十二王,而父子相继现象者为十世十七王。
这表明商代()A.政治局势动荡不已B.家族血缘关系不断强化C.宗法制度已具雏形D.王位继承制度尚未形成2.表1表1为有关汉代社会生活的相关记述。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现象较为普遍B.豪强实力增强激化了阶级矛盾C.经济区域分工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D.察举制推动了重学风气的形成3.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汉代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两者都()A.强调等级秩序的重要性B.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C.践行“克己复礼”的主张D.重视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责任4.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在北宋时期对作奸犯科的不法商人,户部规定,私贩香药而被人举报的商人,就按照法律受到被驱逐出行会的惩罚。
这从侧面表明,这一时期()A.行会得到法律认可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5.清中叶以后,中央政府在漠南蒙古设置绥远城将军。
历任绥远城将军呈递皇帝的奏折内容极其丰富,大概涉及了绥远城修筑、内政、军务等八个大类。
清朝此举意在()A.加强对于蒙古地区的控制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C.赋予将军处理政务的职权D.推行改土归流政策6.钟表自明末传入中国后,多为社会上层标识身份、装点时尚之用;但19世纪60年代后,钟表开始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市面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试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礼”的具体内容是“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
这一内容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A.控制百姓思想保障社会治安B.维护西周的宗法等级秩序C.加强周天子对诸侯王的控制D.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2. 乾隆时期,军机大臣和珅利用“咨文”这种平行文书,巧妙地绕过皇帝和监察体系,围绕自己建立了某种“影子军机处”。
这说明A.军机处分割了宰相的部分权力B.制度变革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军机处在运作方式上存在缺陷D.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制逐渐被废除3.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的发展经历了从常态民主(政治形式与经济内容相契合)向平民民主(政治形式与经济内容背离,表现为民主主要为平民享有)的嬗变。
下列改革措施属于雅典典型“平民民主”的是A.实行财产等级制,论资授官B.严格公民资格,妇女和奴隶无公民权C.五百人会议成员由抽签选出D.十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4.罗马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人们经常通行或站立的地方上的滴水檐上或雨阳篷上,放置其坠落可能致人损害的物。
对违反这一规则行事的人,将授予10个索里迪(古罗马的一种金币)的基于事实的诉权对抗他。
该规定A.彰显人文主义色彩B.体现了“轻罪重罚”的原则C.关注弱势群体利益D.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5.布莱克斯通在《英国法释义》中介绍,(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被分成两个分支:其一为立法机关,即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及下议院组成,它决定政府形式和行政机关的设置;另一支则为行政机关,只包括国王一人。
这一表述体现的原则是A.民主共和B.国王专制C.权力制衡D.议会至上6.有学者指出,通常我们认为美国的中央政府结构是“三权分立”的,然而实际上权力的分割并不明显,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比如把某些立法权给政府,把某些行政权给立法部门。
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A.表明政府权责较混乱B.利于避免权力垄断C.创立了新的宪法体制D.旨在提高国会效率7.鸦片战争后,办理对外交涉的耆英意识到,对英、法、美等国,断不能“绳之藩属之礼”,主张“与其争虚名而无实效,不若略小节而就大谋”。
这表明耆英A.抛弃了华夷观念B.主张建立近代外交C.转变了旧有观念D.主张融入世界秩序8.南京临时政府明令废除蛋户(广东、福建等地的水上居民)、惰户等类人的贱民身份,各种以人道主义、解放人权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纷纷成立,仅1912年间,各种社会团体就达300多个。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B.扩大了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C.践行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理念D.终结了中国的封建专制时代9.1917年7月5日,由阿列克辛斯基和一个叫叶尔摩兰科的海车少尉合著的一个声明出现在张黄色的小报上,声称列宁是在德国参谋本部指挥下的间谍,还包括别的布尔什维克。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俄国A.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具备B.政权已被资产阶级控制C.无产阶级开始暴力革命方式D.反革命势力的疯狂进攻10.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女民兵的需求急剧降低,但到20世纪50年代末,16岁至50岁和能使用武器的女性公民几乎都被编入民兵组织。
1961年,人数出现一定的下降,但在“文革”期间又出现巨大反弹。
这些变化A.折射了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变迁B.源于朝鲜战争导致我国兵员不足C.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反映出妇女政治地位的沉浮不定11.在新中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曾有很多建设项目被迫停工下马,一些正在试验生产的厂矿出现不能按期投产的情况,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造成这种曲折的原因主要是A.“文化大革命”的冲击B.“大跃进”运动的破坏C.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12.1977年初,卡特就任美国总统。
他在执政的头两年中认为美中关系的正常化会对世界秩产生一种破坏性的影响,甚至会过分地刺激苏联,严重影响美国努力同苏联建立稳固的安全关系以及与苏联签署军备控制条约。
这一情况反映出A.中苏关系走向要服从美国利益B.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经中断C.中美关系与冷战格局息息相关D.美苏关系恶化阻碍了中美接触13.下图是出土于汉代墓葬的壁画,其反映出当时A.铁犁牛耕的开始出现B.小农经济的经营形式C.农业生产工具的发D.耕犁技术的成熟14.汉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下令对商贾“重租税以困辱之”。
而惠帝、高后之际“复弛商贾之律”。
汉初统治者政策调整的目的在于A.引导富商巨贾进入统治中心B.强化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C.农业服务于工商业的发展D.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5.1761年,针对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和辅助法令,北美地区马萨诸塞州的詹姆斯·奥迪斯认为其与英国习惯法内容相悖,并强调“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安全为英国宪法所保障,也是自然法及我们和英国……同样的(生活)准则所包含的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剥夺。
据此可知,詹姆斯·奥迪斯A.崇尚法治主张以和平方式对抗英国暴政B.坚持主权在民原则反对国际贸易自由化C.抗议英国对殖民地的干预追求自由平等D.响应北美独立战争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16.右表为1870~1913年欧洲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单位:%)。
据此可推知A.当时德国已成为欧洲头号强国B.统一促进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D.军国主义推动德国工业的高涨17.下面是1913年和1936年中国进出口情况的统计表。
表中数据可反映出A.中国出口结构实现了优化B.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艰难C.原料生产已经超过制成品D.工业制成品成为出口主流18.在江南棉纺织业中心区,“洋纱初来时,民间并不喜用,间有掺用者,布庄收卖后,致销路濡滞”。
松江地区布庄收布,即使有极少数掺入洋纱的,一经发现,便剔出不收。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A.传统手工业对工业品的顽强抵制B.土布的销量逐渐超过了洋布C.洋纱质劣价高遭到中国人民抵制D.洋纱冲击下自然经济的瓦解19.新中国的美国史研究起步较早,但真正的发展还是从1979年开始,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为代表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一大批美国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纷纷出版。
出版的专著除通史对外关系史之外,还包括城市史、教育史等专题史。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的影响C.改革开放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D.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20.据统计,到1928年,以妇女缠足比例来看,湖北为59%、河北为50% 山西为18%、察哈尔为53%。
这说明A.下层民众旧有观念根深蒂固B.开放程度决定了习俗新旧C.地方政府对习俗认识不同D.社会习俗变革任重道远21.下表反映了1923~1929年美国不同收入阶层净年收入情况(单位:千美元,其中513户的年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上),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B.经济发展推动阶级结构的变化C.有效需求不足暗藏危机D.人民充分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22.1920年年底,苏俄每一个纸卢布的价值只相当于1918年7月时价值的一百八十八分之相当于1913~1914年间价值的一万三千分之一。
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大量进行以物易物。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战严重破坏了俄国社会经济B.苏俄政府已废除货币贸易C.苏俄面临艰苦的政治经济环境D.粮食税取得了余粮收集制23.下图为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对西欧经济援助资金(共88亿美元)的具体使用情况。
据图可知,马歇尔计划A.利于美国扩大出口和繁荣经济B.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C.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D.催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24.1973年1月,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思在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宴会上说:我们应该制定“共同的对外和社会政策”,目标是使欧洲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伙伴”。
这表明A.英国开始主导西欧的经济一体化B.西欧希望与美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C.西欧崛起希望加强与美国的关系D.西欧在美苏冷战中坚持站在美国一边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1924年初,国民党中央决定设立农民部,规定农民部的职能是:详细调查农民状况和农组织,制定农民运动计划,召集农民会议,出版关于农民状况之小册子及传单等。
5月,廖仲恺主持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农民部提出组织农民运动委员会案”,规定该会“由农民部主理”…为更好地指导广东农运,3月,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还曾审议并通过民部提出的“制定农民运动计划案”。
该案依据“先要有最精密的团体组织,然后才有农民的运动”,提出分别组织自耕农、佃农、雇农等协会及农民自卫团,于国民党区党部成立的地方设立一个总括的农民联合会,于区分部成立的地方设立各协会。
从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国民党还在中国共产党协助下开办了四期农民讲习所。
其课程涵盖了农民运动之论、广东农民运动史、农民协会之组织法及农民工人与国民党之关系等一系列课程------摘编自陆幼南《简论北伐前后国民党对广东农民运动的态度》材料二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决议,“除土豪劣绅照例颁布条例处办外,其余良善人民身体职业财产应切实保护”。
徐谦(国民政府委员兼司法部长)也认为:“地方的民众突起暴动,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总要遵守中央的指挥同政府的法令”,提议“禁止民众团体及民众自由执行死刑”。
据此,国民党公布《禁止民众团体自由执行死刑》条例。
从1927年夏开始,蒋介石不断指出:“今日不患地主资主之压迫农民,而反恐农民之转而压迫地主资主,此为本党主义之不许也!”7月下旬开始,武汉国民党中央虽仍训令保护农工,并令各省宣传二五减租,但着意于“纠正以往之错误,农民协会及其分子之行动,应绝对服从党与政府之指导-------------据王奇生《党员、党杈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组织农民运动的特点。
(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对农民运动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1949年成立的北约组织是基于集体安全原则的多边安全组织。
冷战时期,欧洲多边主最成功的方面是西欧经济一体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共同体在重大的外交和国际问题上协调彼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冷战后,根据力量对比变化,欧盟进一步强化并实施以多边主义为理念的多边外交战略,重视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机制建设,如欧盟或成员国签署了50多个联合国多边协定和条约。
欧盟还与东盟、南方共同市场等签署了地区间的协议,意图在多边主义的理念上建立多边地区主同时,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平等协商、互利互惠的外交关系等--------- 据张小明《欧洲多边主义及其对亚太的意义》等整理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多边主义战略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