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风景区项目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将军寨景区详细规划说明书正文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将军寨景区详细规划说明书正文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浮戏山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浮戏山历史悠久,自古富有盛名。

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我国著名的:“九洲之险”、“九寨之一”及洛阳的“东方屏障”。

抗日时期这里是我党豫西根据地的中心,景区内遗存完整的九座古山寨,极具观赏价值。

该风景区是以山岳自然风光、人文古迹、民俗社水为特色,并以多形式、多主题的山水休闲、自然探险、古迹游览、文化体验、观光购物等多项旅游活动为主要功能的风景旅游区。

主要景区包括:灵观殿景区、石门寨景区、小龙池景区、风屏寨、翠峪峡峪景区、将军寨景区、老庙景区、紫龙峡景区、雪花洞景区、凉水泉景区。

二、将军寨景区在浮戏山风景区中的地位1、将军寨景区北起翠峪峡景区,南至紫龙峡景区,东邻老庙景区。

在整个浮戏山风景区内地理位置优越。

2、将军寨是浮戏山风景区较有代表性的景点,有典型的陡崖、山寨、洞穴、寨堡等历史遗迹。

是浮戏山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项目宣传的亮点之一。

3、将军寨景区作为浮戏山风景区近期(2008-2010年)开发建设的六大景区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时间优势。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2008年3月对河南省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做总体规划与区域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东至杨树沟(不含杨树沟),西至人头山,南至五指岭(指标高1200.5米处以北),北至灵观殿。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原《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有河南省建筑学会风景名胜规划组和河南省巩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与1988年9月15日制订的。

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于2008年3月依照国家新颁布的“六法二条例”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制订了《河南省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

将军寨景区有保存较完整及具特色的寨堡、寨墙、寨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将其作为历史遗迹进行保护和利用势在必行,而且有着大量的洞穴和古庙宇,山体的植被景观四季不同,引人入胜。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综合分析将军寨资源特色,明确本次规划主题为:“纳寨堡万象,绘生态愿景”。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范文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范文

-XXX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二、设计依据三、风景区性质与形象策划(一)性质(二)形象策划|四、规划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五、风景区结构与规划内容(一)划分原则(二)功能分区(三)规划内容与景观设想1、攀岩游湖区:攀岩游湖区由入口小广场、游人中心兼售票处、游船码头、观景亭、攀岩区组成,该处景观大气、气势磅礴,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入口环境。

入口小广场及游人中心位于金河水库末端山坡地上,前望巨岩景观石焰流霞,俯瞰山谷流溪亦称灵谷传声,上可远眺化成全景、极目金河,下可临涧观景、攀岩戏水,位置极其优越,且拟建中的公路将通至坝下,因此,入口广场实际可作停车之用。

除了深谷巨岩,入口建筑设计同样强调标志性,造型取山石之意,内设售票处、办公室、接待室等,其中建设有一游客休息厅,近期可辟为茶室、休息室,并可视具体情况提供餐饮服务。

由于水坝巨大石坡面在整个环境中显得极不和谐,因此在坝上凿出“云端化成”四个大字,作为一大手笔的人工景观,其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暗示整个景区的悠远景深与磅礴气势。

六、特色景观规划(不写)"七、环境保护规划八、道路与游览路线规划(一)对外交通(二)主园路、次园路、水路九、建筑风貌规划主要建筑风貌及技术指标十、环境容量(查阅书上公式)(一)瞬时容量(二)容量、年容量计算十一、分期建设规划(不用写)十二、景区绿化规划原则(不用写,直接黏贴上去)?1、以维护本地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保护自然环境的自然景观前提,用生态、观赏、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绿化规划,形成乔灌草花混交的植物群落。

2、切实保护好现有山林资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封、造、管并举,并以景区、景点绿化和营造水岸风景林为重点,再逐步改善外围保护地带的绿化状况。

3、以点、线、面穿插于山水之间,各景区、景点的绿化要突出主题和个性,明确重点,画龙点睛,寓情于景,起到烘托、渲染作用,达到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4、树种选择既要从组织风景、丰富林相、提高景观效果出发,又要结合经济效益,根据土壤性质、地形、气候等条件,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当地适生树种、乡土树种,做到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常绿树和落叶树、风景林和经济林相结合,使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环境条件相统一。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

XXX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二、设计依据三、风景区性质‎与形象策划‎(一)性质(二)形象策划四、规划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五、风景区结构‎与规划内容‎(一)划分原则(二)功能分区(三)规划内容与‎景观设想1、攀岩游湖区‎:攀岩游湖区‎由入口小广‎场、游人中心兼‎售票处、游船码头、观景亭、攀岩区组成‎,该处景观大‎气、气势磅礴,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入口‎环境。

入口小广场‎及游人中心‎位于金河水‎库末端山坡‎地上,前望巨岩景‎观石焰流霞‎,俯瞰山谷流‎溪亦称灵谷‎传声,上可远眺化‎成全景、极目金河,下可临涧观‎景、攀岩戏水,位置极其优‎越,且拟建中的‎公路将通至‎坝下,因此,入口广场实‎际可作停车‎之用。

除了深谷巨‎岩,入口建筑设‎计同样强调‎标志性,造型取山石‎之意,内设售票处‎、办公室、接待室等,其中建设有‎一游客休息‎厅,近期可辟为‎茶室、休息室,并可视具体‎情况提供餐‎饮服务。

由于水坝巨‎大石坡面在‎整个环境中‎显得极不和‎谐,因此在坝上‎凿出“云端化成”四个大字,作为一大手‎笔的人工景‎观,其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暗示整个景‎区的悠远景‎深与磅礴气‎势。

六、特色景观规‎划(不写)七、环境保护规‎划八、道路与游览‎路线规划(一)对外交通(二)主园路、次园路、水路九、建筑风貌规‎划主要建筑风‎貌及技术指‎标十、环境容量(查阅书上公‎式)(一)瞬时容量(二)容量、年容量计算‎十一、分期建设规‎划(不用写)十二、景区绿化规‎划原则(不用写,直接黏贴上‎去)1、以维护本地‎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保护自然环‎境的自然景‎观前提,用生态、观赏、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绿化规‎划,形成乔灌草‎花混交的植‎物群落。

2、切实保护好‎现有山林资‎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封、造、管并举,并以景区、景点绿化和‎营造水岸风‎景林为重点‎,再逐步改善‎外围保护地‎带的绿化状‎况。

3、以点、线、面穿插于山‎水之间,各景区、景点的绿化‎要突出主题‎和个性,明确重点,画龙点睛,寓情于景,起到烘托、渲染作用,达到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 (1)1.2区位分析 (2)1.3自然和历史 (2)1.3.1地形地貌 (2)1.3.2气候条件 (2)1.3.3水文条件 (3)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1.3.5历史文化资源 (4)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1.5社会经济概况 (5)1.6景区建设 (5)1.6.1发展概况 (5)1.6.2相关规划 (6)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2.1杭州西湖 (8)2.2南京玄武湖 (9)2.3武汉东湖 (9)2.4比较借鉴 (10)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3.1风景资源概况 (12)3.1.1七星墩 (12)3.1.4金地藏寺 (13)3.1.5莲花台 (13)3.1.6望华楼 (14)3.1.7桃花岛 (14)3.1.8龟山岛 (14)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3.2.1景点评价标准 (15)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3.3评价结论 (20)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3.3.2结论 (21)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4.1规划依据 (21)4.2规划期限 (22)4.3规划指导思想 (22)4.4规划原则 (22)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4.4.4执行规范,突出重点的原则 (23)第五章风景区规划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5.1规划范围 (23)5.2风景区性质 (23)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6.3景区划分 (25)6.3.1划分原则 (25)6.3.2景区划分 (25)6.4功能分区 (25)6.4.1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水域河流 (26)6.4.2风景恢复区 (26)6.4.3建设发展区 (26)6.4.4建设控制区 (26)6.5风景区布局 (27)6.5.1旅游十要素 (27)6.5.2风景区入口布局 (28)6.5.3管理设施布局 (28)第七章游人容量分析及游客量预测 (28)7.1游人容量分析 (28)7.1.1游人容量分析 (28)7.1.2游人容量测算 (28)7.2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29)7.2.1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29)7.2.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1)7.3游客量预测 (32)7.4客源市场分析 (32)7.4.1客源市场现状 (32)7.4.2客源市场定位 (33)7.4.3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3)第八章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33)8.1规划原则 (33)8.2规划目标 (34)8.3生态保护保育 (34)8.4保护模式 (34)8.5分类保护规划 (34)8.5.1史迹保护区 (34)8.5.4生态保护区 (36)8.5.5外围水源控制区 (36)8.5.6统筹控制区 (36)8.5.7外围保护与协调带控制引导要求 (36)8.6珍稀植物保护规划 (38)8.6.1珍稀植物群落保护 (38)8.6.2古树名木保护 (38)8.7核心景区划分 (38)8.8环境保护规划 (39)8.8.1环境质量现状 (39)8.8.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39)8.8.3环境保护措施 (39)8.9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40)第九章风景区专项规划 (40)9.1综合交通规划 (40)9.1.1交通现状 (40)9.1.2交通规划 (40)9.2风景游赏规划 (41)9.2.1规划原则 (41)9.2.2景区规划 (41)9.2.3齐山景区(齐山洞天) (42)9.2.4碧山景区(碧山禅隐) (43)9.2.5平天湖景区(平天水岸) (44)9.2.6湿地景区(湿地巡游) (45)9.2.7桃源景区(桃源逸境) (46)9.2.8控制统筹区 (46)9.2.9游线组织 (47)9.3典型景观规划 (47)9.3.1设计原则 (47)9.3.2典型景观 (47)9.3.3. 主要景点规划一览表(平天二十四景) (48)9.4.2规划 (52)9.5绿化规划 (53)9.5.1现状 (53)9.5.2规划原则 (53)9.5.3绿化规划 (53)9.5.4主要绿化树种 (55)9.6建筑风貌规划 (55)9.6.1现状 (55)9.6.2规划原则 (55)9.6.3规划要求 (55)9.7基础工程规划 (56)9.7.1给水工程规划 (56)9.7.2排水工程规划 (57)9.7.3电力工程规划 (58)9.7.4信息工程规划 (58)9.7.5燃气工程规划 (59)9.7.6管线综合规划 (60)9.7.7 环卫设施规划 (60)9.7.8 综合防灾规划 (61)9.8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63)9.9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64)9.9.1规划原则 (64)9.9.2土地利用规划 (64)9.10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65)9.10.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65)9.10.2规划原则 (65)9.10.3经济发展 (65)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 (66)10.1近期发展规划(2011-2016) (66)10.2重点建设项目 (66)10.3项目投资估算 (66)第十一章实施总体规划的建议 (67)第十二章强制性规定 (67)第一章现状概况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池州是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北靠铜陵市、芜湖市,东与宣城市毗连,南与黄山市接壤,西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毗邻。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某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

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

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

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

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

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

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

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

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

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

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书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书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本规划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特征和现实问题,在生态保护、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文化体系、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及各景区景观特色定位,构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从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提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景区在资源保护、景区发展、建设引导等方面的重要对策。

一、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兼顾发展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保障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同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兼顾景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

2、区域统筹、整体协调高度重视太湖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及区域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整体保护环太湖地区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太湖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与太湖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协调景区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促进城市与景区的和谐发展。

3、优化资源、突显特色深入研究太湖风景名胜区水体、岛屿、湖湾、岸线、湿地、山体和植被等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越文化史迹及景区所在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品质,突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越文化交融的景观特色,提升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价值。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把握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结合景区资源特点,探索因地制宜优化生产方式、改善和提高景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生态景观环境。

二、性质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山水组合见胜、以吴越文化为涵特征、以江南水乡田园为景观风貌的,融风景游览、休闲游憩及科学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自然与人文并重的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发展目标以风景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首要前提,强化太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及人文特色,进一步协调景区与城市关系,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优化引导景区产业结构,将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境优越、特色鲜明、城市与景区和谐相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景点项目策划书范文(2篇)

旅游景点项目策划书范文(2篇)

旅游景点项目策划书范文项目名称:XXXX旅游景点项目策划项目负责人:XXX项目起止日期:XXXX年XX月至XX月一、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旅游景点项目的策划与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1.2 项目目标(1)开发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并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2)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

(3)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1.3 项目内容(1)场地选择与规划:选择一片适合发展旅游景点的地区,并进行场地规划,包括景点布局、设施建设等。

(2)景点建设:建设符合项目特点和风格的建筑物、景观和装饰,打造独特的景点形象。

(3)旅游项目规划:开发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包括观光、游玩、文化交流等。

(4)宣传推广:制定宣传推广方案,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景点特色、活动信息,吸引更多游客。

二、项目实施计划2.1 前期准备阶段(XX月-XX月)(1)项目立项:明确项目目标和计划,形成项目立项的决策文件。

(2)项目调研:对场地、市场、竞争情况进行详细调研,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3)场地选择与规划: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合适的场地,并进行场地规划工作。

(4)项目团队组建:成立项目团队,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2.2 中期实施阶段(XX月-XX月)(1)景点建设:根据场地规划,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景点建设工作,包括建筑物、景观和装饰。

(2)旅游项目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和市场需求,制定具体的旅游项目和活动计划。

(3)宣传推广:制定宣传推广方案,包括线上线下宣传渠道的选择和推广活动的安排。

(4)人员培训:根据旅游项目的需求,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范文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范文

XXX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二、设计依据三、风景区性质与形象策划(一)性质(二)形象策划四、规划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五、风景区结构与规划内容(一)划分原则(二)功能分区(三)规划内容与景观设想1、攀岩游湖区:攀岩游湖区由入口小广场、游人中心兼售票处、游船码头、观景亭、攀岩区组成,该处景观大气、气势磅礴,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入口环境。

入口小广场及游人中心位于金河水库末端山坡地上,前望巨岩景观石焰流霞,俯瞰山谷流溪亦称灵谷传声,上可远眺化成全景、极目金河,下可临涧观景、攀岩戏水,位置极其优越,且拟建中的公路将通至坝下,因此,入口广场实际可作停车之用。

除了深谷巨岩,入口建筑设计同样强调标志性,造型取山石之意,内设售票处、办公室、接待室等,其中建设有一游客休息厅,近期可辟为茶室、休息室,并可视具体情况提供餐饮服务。

由于水坝巨大石坡面在整个环境中显得极不和谐,因此在坝上凿出“云端化成”四个大字,作为一大手笔的人工景观,其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暗示整个景区的悠远景深与磅礴气势。

六、特色景观规划(不写)七、环境保护规划八、道路与游览路线规划(一)对外交通(二)主园路、次园路、水路九、建筑风貌规划主要建筑风貌及技术指标十、环境容量(查阅书上公式)(一)瞬时容量(二)容量、年容量计算十一、分期建设规划(不用写)十二、景区绿化规划原则(不用写,直接黏贴上去)1、以维护本地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保护自然环境的自然景观前提,用生态、观赏、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绿化规划,形成乔灌草花混交的植物群落。

2、切实保护好现有山林资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封、造、管并举,并以景区、景点绿化和营造水岸风景林为重点,再逐步改善外围保护地带的绿化状况。

3、以点、线、面穿插于山水之间,各景区、景点的绿化要突出主题和个性,明确重点,画龙点睛,寓情于景,起到烘托、渲染作用,达到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4、树种选择既要从组织风景、丰富林相、提高景观效果出发,又要结合经济效益,根据土壤性质、地形、气候等条件,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当地适生树种、乡土树种,做到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常绿树和落叶树、风景林和经济林相结合,使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环境条件相统一。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附件一: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6)第一章修编背景 (6)1.1上轮总规评析 (6)1.2修编动因 (12)1.3本次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 (13)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发展分析 (13)2.1区位关系 (13)2.2历史沿革 (14)2.3资源与社会现状 (18)第三章资源与评价 (23)3.1风景资源构成及特色 (23)3.2风景资源的分布 (25)3.3 景点评价 (27)3.4景区评价 (37)第四章规划总则 (40)4.1规划依据 (40)4.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1)4.3规划期限 (42)4.4发展目标 (42)第五章规划范围与性质 (42)5.1规划范围 (42)5.2风景区性质 (45)第六章功能分区与布局 (45)6.1功能分区 (45)6.2景区分区 (45)6.3规划布局结构 (47)6.4职能结构 (47)第七章容量与规模 (48)7.1游人容量计算 (48)7.2 游人规模预测 (50)7.3床位估算与分布 (51)7.4居民人口预测 (53)7.5 居民容量测定 (53)8.1保护原则 (54)8.2保护区划分与保护措施 (54)8.3核心景区保护 (58)8.4专项保护规划 (59)第九章典型景观规划 (62)9.1 典型景观特征 (62)9.2 规划内容 (62)第十章风景游赏规划 (64)10.1 游览方式 (64)10.2游览系统规划 (64)10.3游程及游线安排 (67)10.4导游设施 (68)第十一章旅游设施规划 (69)11.1现状概况 (69)11.2客源市场选择 (69)11.3设施布局 (70)11.4旅游床位及用地规划 (71)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73)12.1 道路交通规划 (73)12.2电力工程规划 (74)12.3 电信工程规划 (76)12.4 燃气工程规划 (77)12.5 给水工程规划 (77)12.6排水工程规划 (79)13.1 防灾体系建设 (81)13.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1)13.3 游人安全 (84)13.4 景区安全 (84)13.5 消防规划 (85)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85)14.1 环境影响预测 (85)14.2 减缓措施 (87)第十五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7)15.1人口分布现状 (87)15.2居民分布控制 (88)15.3 居民新村建设 (88)15.4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9)15.5 风景区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90)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90)16.1 规划原则 (90)16.2规划目标 (91)16.3 土地利用分区 (91)16.4土地利用布局 (91)16.5建设强度控制 (93)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93)第十八章管理与实施措施 (97)前言我院受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委托,于2009年3月接受《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以下简称《总规修编》)任务,接受该任务后,我院迅速成立了总规修编项目组,根据工作安排,2009年7月开始项目组完成了基础资料收集,进行了现场调查3次,并到北碚区和合川区汇报共5次。

城区凤凰山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城区凤凰山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城区凤凰山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规划设计篇一、背景本案位于徐州市南部铜山区,基地珠江路南侧,华山路东侧、银山路东侧,南侧为娇山湖公园。

景区内凤凰山蜿蜒起伏,植被丰富是整个景区的重要景观载体和规划核心。

二、设计法则1.着重强调栽植,当地生态系统的重建,生态旅游开发和运动。

2.公园穿插在林地的树木中3.开发景观洼地,在雨水进入沟渠/水系统/池塘之前改变雨水流径方向。

4.运用现有沟渠作为特征,与景观设计结合在一起。

5.为公园开发一个整体的生态和基地水管理策略。

6.为基地的排水河相关工程提供自然景观的解决方案。

7.通过主题公园和小径来增进对环境的认识。

8.建立野生动植物长廊和聚集地,作为开发空间的一部分。

三、改造目的①绿化目的,通过凤凰山整体绿化、景观的规划改造,提升周边区域整体环境氛围,建立铜山区景观、园林的核心区。

②经济目的,通过对凤凰山的改造聚拢人气,将中心区以及其他各区的人流引入,把凤凰山打造成铜山区的一张绿色名片,从而带动整个铜山区服务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设计方向建立一个以养生、休闲、健身。

为主题的多功能多用途的城市生态公园;建立一个可行的生态开发地块,以促进健康的生活品质。

总体规划概念方案由一系列的目标和主要设计理念组成。

1.公园在物质、视觉、生态方面相互连接。

2.有情趣的运动、旅游景点和活动衬托出基地的特性。

3.亲水生态公园4.一个绿色公园与社区相连接。

5.各种范围的功能与休闲活动。

6.开发一个经济可行和自主经营的公园。

五、总体框架景观总体规划将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的元素和阶段:自然维护和景观节点包括自然的山地森林环绕基地、人工湖、小溪和现有的沟渠。

环形轴线建立一个连续的自然连接,把几个分开的部分连接起来,使整个公园形成一个典型的设计风格。

功能化开放空间多功能的公共空间为各类活动和主题提供相应的场所。

六、景观策略1、设计中大部分采用自然栽植区域和最小的草坪,这样能减少维护、灌溉以及费用。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前言中部崛起战略犹如一把紧绷的弓箭,引领湖北成为中部区域发展的中心.湖北“一带两圈"战略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 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古城垣保存完整.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也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

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风貌,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

城内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三国公园、博物馆、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及球场街、三国文化街的形成、荆州宾馆的改造及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三国文化中心;屈原、宋玉、孙叔敖、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可供挖掘。

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

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

景点古迹零散,规模不大,没有相应的项目而难以留住游客.如现有古城在寅宾门和拱极门分别设有售票点,但各自为政,城上游线难以环通,且相距较远,彼此孤立。

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功能不完善。

旅游品牌的宣传、开发与荆州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未能从整体上形成形象和品牌效应.旅游产品单一. 娱乐性旅游产品开发较少,特别是大众娱乐参与性项目比较缺乏。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附件一: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4)第一章修编背景 (4)1.1上轮总规评析 (4)1.2修编动因 (9)1.3本次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 (10)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发展分析 (10)2.1区位关系 (10)2.2历史沿革 (11)2.3资源与社会现状 (15)2.4 发展分析 (18)第三章资源与评价 (20)3.1风景资源构成及特色 (20)3.2风景资源的分布 (21)3.3 景点评价 (23)3.4景区评价 (29)第四章规划总则 (31)4.1规划依据 (31)4.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32)4.3规划期限 (33)4.4发展目标 (33)第五章规划范围与性质 (34)5.1规划范围 (34)5.2风景区性质 (36)第六章功能分区与布局 (36)6.1功能分区 (36)6.2景区分区 (36)6.3规划布局结构 (38)6.4职能结构 (38)第七章容量与规模 (38)7.1游人容量计算 (38)7.2 游人规模预测 (40)7.3床位估算与分布 (41)7.4居民人口预测 (42)7.5 居民容量测定 (43)第八章保护培育规划 (43)8.1保护原则 (43)8.2保护区划分与保护措施 (44)8.3核心景区保护 (46)8.4专项保护规划 (48)第九章典型景观规划 (50)9.1 典型景观特征 (50)9.2 规划内容 (50)第十章风景游赏规划 (52)10.1 游览方式 (52)10.2游览系统规划 (52)10.3游程及游线安排 (54)10.4导游设施 (55)第十一章旅游设施规划 (56)11.1现状概况 (56)11.2客源市场选择 (56)11.3设施布局 (57)11.4旅游床位及用地规划 (58)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59)12.1 道路交通规划 (59)12.2电力工程规划 (61)12.3 电信工程规划 (62)12.4 燃气工程规划 (63)12.5 给水工程规划 (63)12.6排水工程规划 (65)第十三章防灾减灾规划 (67)13.1 防灾体系建设 (67)13.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67)13.3 游人安全 (69)13.4 景区安全 (69)13.5 消防规划 (70)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70)14.1 环境影响预测 (70)14.2 减缓措施 (72)第十五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72)15.1人口分布现状 (72)15.2居民分布控制 (73)15.3 居民新村建设 (73)15.4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74)15.5 风景区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75)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75)16.1 规划原则 (75)16.2规划目标 (75)16.3 土地利用分区 (75)16.4土地利用布局 (76)16.5建设强度控制 (77)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78)第十八章管理与实施措施 (81)前言我院受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委托,于2009年3月接受《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以下简称《总规修编》)任务,接受该任务后,我院迅速成立了总规修编项目组,根据工作安排,2009年7月开始项目组完成了基础资料收集,进行了现场调查3次,并到北碚区和合川区汇报共5次。

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规划说明书

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规划说明书

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规划说明书项目名称: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委托方(甲方):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141001)编制阶段:成果阶段送审时间:2021年1月目录第一章风景名胜区概况与上版总体规划评价 (1)一、风景名胜区概况 (1)二、上版总体规划评价 (4)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 (7)一、风景资源特征 (7)二、风景资源价值 (8)三、风景资源评价 (9)第三章关于规划总则的说明 (12)一、规划目的 (12)二、规划范围与面积 (12)三、风景名胜区性质 (13)四、规划依据 (13)五、规划期限 (13)六、规划目标与策略 (14)第四章关于保护规划的说明 (15)一、保护区划现状与优化原则 (15)二、资源分级保护 (16)三、资源分类保护 (17)四、建设控制管理 (20)五、生态环境保护 (23).第五章关于游赏规划的说明 (24)一、游赏现状与存在问题 (24)二、游赏定位与空间布局 (25)三、游客规模容量 (26)四、特色景观规划 (29)五、景区规划 (30)六、解说展示规划 (33)第六章关于设施规划的说明 (36)一、道路交通规划 (36)二、游览设施规划 (41)三、基础工程规划 (44)第七章关于相关规划协调的说明 (48)一、国土空间规划协调 (48)二、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 (49)第八章关于近期实施规划的说明 (51)一、近期实施重点 (51)二、近期建设内容 (51)附件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说明 (54)附件2. 2018年州相关部门审查意见及修改说明 (57)附件3. 2019年州相关部门审查意见及修改说明 (69)附件4.自治区相关厅局审查意见及修改说明 (74)第一章风景名胜区概况与上版总体规划评价一、风景名胜区概况1、地理区位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州府博乐市境西南端,北接温泉县,南连伊犁霍城县,东距博乐市区100公里、阿拉山口150公里、奎屯市330公里、乌鲁木齐520公里,南距伊犁州府伊宁市160公里、霍尔果斯口岸86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80˚39'~81˚30',北纬44˚27'~44˚45',总面积1301.4平方公里。

景区项目计划书范文案例

景区项目计划书范文案例

景区项目计划书范文案例一、景区概述。

1. 景区名称:[具体名字]2. 景区定位。

咱们这个景区啊,就是要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身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不管你是想放松心情,还是想带孩子来一场寓教于乐的旅行,或者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文化爱好者,咱们这儿都能满足你。

3. 地理位置。

咱景区位于[详细地址],交通那是相当便利。

离市区不远不近,自驾的朋友可以轻松到达,坐公共交通的朋友也不会太折腾。

旁边还有个大停车场,停车不是问题。

二、市场分析。

1. 目标市场。

咱们的目标人群可广了。

首先是本地居民,周末或者节假日想找个近的地方放松放松。

其次是周边城市的游客,他们渴望体验不一样的风景。

还有那些旅游达人,他们可是到处寻找新鲜好玩的地方打卡分享呢。

2. 市场需求。

现在的人啊,工作压力大,就想找个地方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

而且大家旅游的时候,不再满足于只是看看风景,还想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

3. 竞争分析。

周围也有一些景区,不过咱不怕。

他们有的侧重自然风光,但活动项目少;有的虽然有文化景点,但环境不够优美。

咱景区就是要把自然风光、文化体验和丰富的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景区项目规划。

1. 自然景观区。

这一块呢,有大片的森林、清澈的湖泊还有美丽的花园。

咱们可以在森林里设置一些徒步小径,让游客穿梭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湖泊边可以提供游船项目,在花园里搞个赏花节之类的活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盛开,像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腊梅。

2. 文化体验区。

这里要建一些传统的建筑,展示本地的历史文化。

比如可以有一个小型的民俗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古老的农具、手工艺品等。

再安排一些民间艺人现场表演,像剪纸、捏面人这些。

游客还可以亲自参与,跟着艺人学两手,那多有意思。

3. 休闲娱乐区。

这可是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最爱。

要有大型的游乐场,有刺激的过山车、浪漫的旋转木马等。

还可以建一个户外拓展基地,适合公司团建或者朋友聚会。

有关景区的项目计划书

有关景区的项目计划书

有关景区的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XX景区位于XX省XX市,地理位置优越,景色优美,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

然而,目前XX景区的开发程度还不高,设施和服务相对滞后,无法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的潜力。

为了提升XX景区的形象和吸引力,我们计划进行一项全面的景区开发项目,以打造成为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项目概况1. 项目目标:通过对XX景区的全面开发,实现景区设施的升级改造,服务质量的提升,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项目内容:包括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旅游产品开发,服务设施升级,营销推广等方面。

3. 项目投资:预计总投资为XX亿元,其中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和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额可达XX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项目实施方案1. 景区规划设计:委托专业设计院进行景区规划设计,合理布局景区各功能区域,突出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

2. 基础设施建设:对景区内道路、桥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

3. 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4. 旅游产品开发:结合景区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登山徒步、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

5. 服务设施升级:改善景区内的餐饮、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6. 营销推广:制定营销策略,加大对景区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四、项目效益评估1. 经济效益:预计项目建成后,景区的年营业额将大幅提升,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提升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2.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3. 环境效益: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将有效改善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广西某景区旅游开发规划说明书

广西某景区旅游开发规划说明书

广西某景区旅游开发规划说明书一、引言本说明书旨在为广西某景区的旅游开发规划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资源。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旨在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提升游客体验,推动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广西某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拥有独特的地质、生物和人文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未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景区存在一些问题,如游客流量控制不足、景区设施陈旧、环境保护意识匮乏等。

因此,有必要制定旅游开发规划来改进这些问题并推动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1.提升景区的环境质量和自然保护水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优化景区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3.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扩大景区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4.加强景区管理和监督,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规划内容4.1 景区分区规划根据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点,将景区划分为核心景区、次核心景区和休闲区。

核心景区是景区的主要游览区域,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次核心景区是次要游览区域,具有一定的景观和旅游资源;休闲区是提供游客休息和娱乐设施的区域。

4.2 游客流量控制和管理根据景区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制定合理的游客流量控制措施,如设置进入景区的人流限制和流量监测系统。

同时,建议实行预约制度和限时游览,避免游客过度拥挤和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3 景区设施和服务优化对景区的旅游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和更新,确保设施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景区导览服务,提供多种语言的导览手册和导游服务,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此外,增加餐饮、住宿和购物等服务设施,提供丰富的旅游配套服务。

4.4 文化保护和传承充分挖掘景区的人文资源,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

设立文化展示区和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4.5 宣传推广加强景区的宣传推广工作,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旅游平台等渠道,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曝光度。

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

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

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我公司计划筹建一个新的旅游景区项目。

该项目将以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为基础,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旨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提升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XXX旅游景区2. 项目位置:位于国内某某省的某某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3. 项目规模:总占地面积XX平方公里,分为自然景观区、游乐设施区和文化展示区三个主要部分。

4. 项目建设内容:a) 自然景观区:利用区内壮丽的山水资源,打造步道、观景台等设施,提供游客休闲健身的场所。

b) 游乐设施区:引入国内外知名游乐设施供游客娱乐,打造刺激、互动的旅游体验。

c) 文化展示区:建设展馆、博物馆等场所,以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三、目标市场分析1. 目标消费群体:主要以家庭、年轻人和文化爱好者为主要目标群体。

2. 潜在需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休闲旅游的日益普及,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该项目的独特性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满足游客对于不同体验的需求。

3. 市场竞争状况:在项目周边存在一些已有的旅游景区,但大多数都面临着资源相对单一、过度商业化等问题。

我公司旨在打造一个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景区,以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从而与现有景区形成差异化竞争。

四、项目运营模式本项目采取联合运营的方式,我公司将负责景区的整体管理和品牌推广,同时与当地旅行社、酒店等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市场推广活动。

五、投资与资金筹措1. 预计投资总额为XXX万元,其中包括土地购买费、景区建设费、设备购置费、人员薪酬费等多项费用。

2. 资金筹措方式:公司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合作方投资以及政府相关资金支持。

六、预期收益与市场前景1. 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度游客接待量将达到XX万人次,营业收入预计达到XX万元,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2.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该项目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妙峰山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妙峰山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妙峰山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妙峰山地理格局分析妙峰山位于南安市仑苍镇,景区山峦环抱,溪流逶迤,山林茂密,交通便捷,虽然由于采石和少量居民建筑以及以种植业、林果业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对景观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地理格局基本完整。

妙峰山地形呈莲花形,是一形局好、气场佳,“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周围景观“山川秀发”、“山明水秀”、“郁草茂林”。

妙峰山“雄、秀、幽、奥”,符合理想风水的条件。

“雄”,在景观上表现为山体的高大耸拔,指的是祖山发脉处,即祖宗之山有气势。

“秀”,即柔美,其景观表现是山峦起伏,屈曲多姿,山体丰满,线条柔美,林木葱郁,生机勃勃。

“幽”,即幽深、幽静,所谓“曲径通幽”。

妙峰山在地形上是山水环绕的一个小盆地,山林葱郁,绿树掩映,构成了围合、半围合的空间,给人超脱、逸世之感,怡然自得,适合修心养性。

风水认为幽境是“藏风聚气”的好场所,后有靠山,左右砂山护卫,前方水口绕朝、案山婉蜒而去;进入风水地的路径常常是沿“水口”屈曲穿行,别有洞天。

“奥”在景观上较幽境更为奥深,封闭性更强,且具有神秘性。

奥境常为人迹罕至、重峦关锁、林壑深秀的深山之地,以求真正的回归大自然怀抱,感天地之气,得山川之精。

因此,宋代大佛选址于妙峰山决不是偶然的,其指导思想就是取风水地利。

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说:“真穴所在,其山必嫩,其面必开,其四势必归,其风必藏,……山明水秀,日丽风和,天光发新,别一世界;杂沓中清静,清静中繁华;晤对之而眼开也,坐卧之而心快也。

气之所蓄,精之所聚,……舍之不能去也。

”总之,妙峰山是“山环水抱,重叠关锁”,“精之所聚,气之所蓄”的风水宝地,其自然景观也因“灵气所钟”而显得“山水吉秀”,林壑优美。

规划理念与设计目标妙峰山景观设计遵从中国传统的佛寺格局,强调“天、地、人”和谐的思想,尊重自然景物的独特个性和灵气,人工建筑服从景区的主题,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用中国传统地理学和传统造园思想,全方位表现宗教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巫山神女溪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地理位置巫山神女溪景区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秀峰区和河梁区境内,地处东经109°33ˊ~110°11ˊ,北纬30°45ˊ~31°28ˊ交汇处,与黄金水道长江的巫峡段“丁”字相接。

景区西距重庆市区486公里,离巫山县城22公里,东距湖北省宜昌市170公里,是三峡风景名胜区巫峡主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与未来建成的三峡大坝124公里,为重庆市域内距三峡大坝最近的风景区。

二、自然环境(一)气候景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18.4°C,最高气温41.8°C,最低气温-6.9°C。

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平均降水量1049.8毫米。

春季74天,夏季138天,秋季76天,冬季77天;无霜期305天。

区内盛行偏北与东北风,瞬间最大风速35米/秒。

由于景区内垂直高差大、地形复杂,呈现垂直分布的立体气候特征:如谷底与山顶反关,阳坡与阴坡的差别。

同时谷内空气流动亦受地形影响,形成神秘的神女溪大风及特殊的云雾气候。

(二)地质地貌景区地质构造属巫山背斜翼部分,山体经地壳运动抬升而成。

岩层为碳盐类沉积岩。

岩层内部常软硬质相间,部分岩体容易滑动,且易受流水浸蚀、溶蚀、切割。

神女溪景区属峡江深谷型地貌,区内山陡谷深、群峰竞秀、溪河穿越,丘陵平坝少、暗河溶洞多。

神女溪发源于巫山县境内官渡区观音乡香树坪,上游名为官渡河,中段名紫阳河,下游为神女溪。

景区内最高点香树坪(海拔1080米)距最低点青石镇(海拔75米)相差千余米。

神女溪峡谷溪谷河床平均坡降3%,常年平均流量6.18米3/秒。

最大流量3000米3/秒,最小流量1.2米3/秒。

径流平均深620毫米。

两河口以下段(两河口星火电站至长江口)长7.0公里,落差约100米,平均坡降1.5%。

(三)动、植物资源及生态状况神女溪源于官渡区观音乡香树坪海拔1462米的抱峰山,神女溪上游段官渡河10公里两岸原始森林密集、人迹罕至,物种极为丰富;中段紫阳河因周边居民以树为柴,加之外地商贩于此收购木材,大型树木已砍伐待尽,灌木亦不断被蚕食,农户毁林开荒,种植作物,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内野生植物品种较多,其中有不少稀有药材。

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不乏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较常是的有野山羊、果子狸等。

神女溪中水产鱼类品种也较丰富。

神女溪上游官渡河一带无人破坏,山峰及溪河两侧物种丰富,生态条件良好。

中游生态因农事生产和生活所需而破坏,生态环境十分严峻,下游(两河口至青石村)主景区,该区神女溪南侧坡地坡度几乎都不少于25度、覆土层薄,岩石裸露多、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北侧多为急陡坡与悬崖,植被覆盖状况尚好,但成型大树均遭伐尽。

生态情况亦不容乐观。

(四)水资源状况神女溪汇水面积较大,径流自西南而来,先向东北后折向东汇入长江,全长31.9公里。

流域未受污染,所以溪流水质良好。

受地形限制,两侧台地上用水困难,水资源缺乏。

水源为蓄存雨水,水质、水量都难以保证。

三、社会经济区内现有青石村、王家大屋、智家大屋三个自然村,为湖广填四川和抗战灾民内迁聚居而成。

总人口百余户,均为汉族,民风纯朴。

本区经济较为落后,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

四、基础设施条件目前通往景区主要方式是经过长江水道和通往湖北始建县的公路。

景区内现有交通是由青石村至道车坝的4.1公里毛石公路,因地质条件、修建技术条件制约以及选线位于175米淹没线下,其安全性存在一定问题。

神女溪上两河口水库发电容量为400千瓦。

由神女溪至万州区的长途通讯光缆已架设,预留了1000门程控电话线路。

第二章现状分析一、区位条件巫山神女溪景区位于我国沿长江一带黄金旅游线上长江三峡中巫峡的腹心地带。

景区直接受重庆、成都、武汉等大城市的辐射:长江水道舟楫如织,来往游客换乘便捷。

景区南侧有巫山到湖北始建县的公路。

万州五桥机场、梁平机场、达川机场、恩施机场及宜昌三峡机场,分布于景区周边,距神女溪景区均在200~300公里内。

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神女溪景区是长江三峡风景区纵深发展的重要景区,所处之地自古便受到巴蜀文化的熏陶,历史文化沉淀而成的历史遗迹、名胜古迹不可胜数。

她是三峡景区的自然景观纵向延伸拓展的最重要区域和三峡文化积淀而成的人文景观分布最集中的地域。

加之周边的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大昌古镇、梨子坪、龙骨坡巫山猿人访古景区等等都各具特色,神女溪景区可与他们优势互补,形成集团优势。

二、景观资源神女溪自然景观资源极为丰富,可分为地貌景观和天象景观三类:1、地貌景观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及地壳活动所造就,神女溪地区地形复杂、山峦秀美,2、天象景观神女溪景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区、四季分明,地形特色形成的垂直气候分布造就了众多奇特的气候景观。

3、水体景观水是风景的灵魂,无水的景点就缺乏与生俱来的灵气,神女溪溪水清碧,尤如千尺百练萦绕于巫山诸峰之傍,与秀美山峦、厅峰异石相辉映,构造出独特的峡江景致。

更在幽谷之中形成一个个幽深的池潭,仿佛山峦间的个个明镜。

现将(二)人文景观神女溪不仅峰峦奇秀,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而且地区的文化积淀深厚,不仅有巴人悬棺等历史遗迹,还有独具风味的川东民居及当地的民俗风情,更有结合三、基础设施条件(一)交通条件区际交通条件尚可,但需按旅游标准提升公路设施水准,已建码头(二码头、三码头)并增加了为游人服务的基础设施。

由于地形、地质、经济条件限制,区内交通条件较差,仅有4.1公里毛石公路,尚处于175米淹没线下。

(二)电力、电讯区内有一水力电站,两河口的星火电站的装机容量400千瓦,同时,周边地域电网建设较好,便于景区架线引电。

神女溪到万州的长途通讯光缆已架设,并预留1000门程控电话的装机容量,所以未来通讯将十分便利。

(三)给水、排水景区内各自然村受地形限制,取用溪水十分困难,日常用水以接蓄雨水为主。

水质水量难以保证。

也没有完整系统的给水措施。

景区内没有系统的排污排水设施。

居民的生活污水自由排放为主。

因其量少,尚未对环境形成太大的影响。

景区内雨水根据地形汇水成为溪流,汇入神女溪,排入长江。

四、环境容量结合神女溪景区用地范围,参考其地形地貌环境特点,根据我国名胜风景区相关容量指标计算环境容量及旅游规模如下:(一)环境容量计算:根据景区团状与带状之分,采用景区容量面积容量法和线容量法计算:瞬时线容量=景区内游览线长度/人均游览线长度=(人/次)瞬时面容量=景区内游览面积/人均游览面积=(人/次)日容量=瞬时容量×日周转率年容量=日容量×年可游天数①近期环境容量A:线状景区的环境容量神女溪全长7000米,按每20米容纳1人,全景区游道以30000计,每30米容纳1人。

瞬时线容量:7000/20+30000/30=1350人/次日周转率为2,则日容量为1350×2=2700人/天B:团状景区的环境容量:根据环境条件,近期可开发团状景区及其面积预估如下:三码头至青石村: 18000M2(徒步游巫峡)青石村: 23000M2(管理、旅游)神女庙: 20000M2(宗教、观景)王家大屋场: 30000M2(民俗村)下坪: 50000M2(生态农业)观景台: 5000M2(广场、观景)七女塘: 20000M2(野营)八仙洞: 10000M2(风情娱乐)神秘洞: 20000M2(科学考察)大硝洞: 2000M2(岩洞景观)团状景区面积共为197000M2,人均游览面积按200M2算,瞬时面容量为197000/200=985(人/天)日周转率为2,则日容量共为1970人/天每日容量为线状容量与团状容量之和,总计约4670人/天。

高峰日游客人数按100%计,旺季按60%计,淡季按15%计。

近期开发风景区年高峰天数为1个月,旺季4个月,淡季7个月计则近期年容量为:4670×(30×100%+4×30×60%+7×30×15%)=62万人左右②终极环境容量随开发深入,设施配套,游人密度增加,景区扩大,景点增多,环境容量会进一步增加,结合合理的旅游开发强度,其终极环境容量预估如下:A:线状景区的环境容量:神女溪全长7000米,按每15米容纳1人,全区游览道以50000米计,每25米容纳1人;瞬时线容量:7000/15+50000/25=2500人/天日周转率为2,则日容量为2500×2=5000人/次B:团状景区的环境容量三码头至青石村:25000M2(徒步游巫峡)青石村: 40000M2(管理、旅游)神女庙: 30000M2(宗教、观景)王家大屋场: 60000M2(民俗村)下坪: 100000M2(生态农业)金盔银甲峡: 50000M2(徒步游巫峡)观景台: 10000M2(广场、观景)七女塘: 30000M2(野营)神秘洞: 30000M2(科学考察)植物园: 50000M2(植物景观)动物区:50000M2(动物景观)八仙洞: 20000M2(风情娱乐)净坛峰景区: 60000M2(自然景观)大硝洞: 5000M2(岩洞景观)团状景区面积共为600000M2,人均游览面积按200M2算,瞬时面容量为600000/200=3000(人/次)日周转率为1.8,则日容量共为5400人/ 天每日容量为线状容量和团状容量之和,总计约10000人/天,其中高峰日游客人数按100%计,旺季按70%计,淡季按20%计。

终极开发风景区年高峰天数为1个月,旺季5个月,淡季6个月则终极年容量为:10000×(30×100%×1+30×70%×5+30×20%×6)=171万人(二)旅游规模计算1997年长江三峡游客1850万人次,根据国内经济增长及国际金融形式变化,预计近期(2003年)国内外游客分别为1500万人和25万。

以神女溪目的地游人次为同期过境总数的1%计,则近期(2003年)旅游规模应为(1500+25)×1%=15万人次;预计2009年国内外游客分别为2900万和100万,以神女溪目的地游人次为同期过境总数的2%计,则2009年旅游规模应为(2900+100)×2%=60万人次;预计2013年国内外游客分别为3800万和200万,以神女溪目的地游人次为同期过境总数的3%计,则2013年旅游规模应为(3800+200)×3%=120万人次。

五、建筑风格神女溪景区内民居为乡土生态建筑为主。

风格朴实、自然,尺度亲切宜人。

材料选用当地出产的毛石、片石、青石及土坯,色彩与质感均与自然合谐,群体布局顺应山形山势,高低起伏,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