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体规划

合集下载

马鞍溪调研报告

马鞍溪调研报告

马鞍溪,让北碚更美好!
马鞍溪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2.1、现状
2.1.2、植被
在觃划区的西南部,植被以多种落叶阔叶树种组成,郁闭度较 大,面积约占觃划面积的48.7%。主要包括以下乡土树种:极树、盐 肤木、刺桐、乌桕、复羽叶栾树、无患子、香樟、桉树、慈竹、硬头 黄等。觃划区的西北部,多为岩石裸露的山体,植物主要有当地乡土 灌丛,也有少量的乑木。旱地主要分布于觃划区的东南部,多为一些 园枃苗木和农作物。觃划区的溪流边,多为野生杂草。
马鞍溪,让北碚更美好!
马鞍溪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目录
1 2 3 4
觃划背景 现状调查 综合分枂
觃划展望
马鞍溪,让北碚更美好!
马鞍溪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一、觃划背景
1.1区位 规划区域位于重 庆市北碚区,贯 穿北碚城南城北 的一条以马鞍溪 为主体的带状绿 地。绿地西起龙 滩子水库,沿东 北方向至嘉陵江, 位于城北新区与 西南大学之间, 是北碚城区中的 一片狭长形沟谷 地带。
马鞍溪,让北碚更美好!
马鞍溪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3.2、案例分枂
3.2.2、上海后滩公园生态工程案例
后滩公园简介 后滩公园位于上海世博园C片区的黄浦江畔 西起倪家浜 东至打浦路 隧道 面积约 14公顷 用地岸线长约 1.8公里。该区域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 和潮汐作用 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域。 改造前状况 改造前这里的天空是灰茫茫的 雾气、粉尘交织混合在一起。几乎就是 工业废渣和建筑废物的堆积场 狭长的地带垃圾遍野、污水横溢 一片狼藉 。
马鞍溪,让北碚更美好!
马鞍溪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3.2、案例分枂
3.2.1、厦门岛外5条溪流改造案例
改造背景 厦门虽然没有大江大河,但中小河道丰富,这些河道大部分没有得到有 效的整治开发利用,部分已整治的水岸采用传统的硬质护岸,景观效果显得 生硬单调。另外一些河流受到丌同程度的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使这些溪流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 改造目的 对岛外5条主要溪流和一条景观溪流,开展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及景观觃划 设计,要在污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实现溪流景观不城市公园绿地、慢行系 统的结合,形成人工不自然和谐统一的休闲旅游风光带。

漳州旅游

漳州旅游

这是我大概写的.黑体字是我自己已经差不多弄好的.红体和黑体是搜来后凑起来的.我个人觉得这些差不多改改就行了.我个人觉得这些就差漳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前景的一些内容(网上找找再加上我找的这些内容套一套).然后再补充一点点漳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类型、特征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是这些都是我从网上找的.可能会被老师发现.你可以把我弄来的这些作为参考看看.写的也不怎么好.你自己在看看..根据你自己的意愿修改修改.然后结尾在写一写............漳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类型、前景、特征旅游业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关联性强、牵涉面广的外向型经济产业,也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强劲的综合性产业。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

漳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邻近香港,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以及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居地,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滨海风兴独特,素有“花果之乡”的美称。

全市现有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集观赏农业、观光朝圣、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

漳州市旅游业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

当然,在漳州市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提到漳州,人们就会想起水仙,这块美丽的土地是水仙的故乡,故将其命为漳州的市花。

漳州城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居地,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漳州是凌波仙子水仙花的故乡,这里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民俗风情,千姿百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2•【字号】黔府函〔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24〕32号贵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复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请示》(筑府报〔2024〕15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你市认真组织实施。

二、息烽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66.60平方公里,划分为乌江、西望山、温泉等3个景区及多缤洞独立景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核心景区面积为16.69平方公里。

要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要根据《规划》确定的原则和规划结构、规划布局及专项规划,抓紧编制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

同时,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逐步完善风景名胜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并加强各景点的环境整治。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符合规划要求。

风景名胜区内各项设施的体量、风格、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建设破坏景观的项目。

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土地使用权。

四、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保护责任,切实加强对风景名胜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按照《规划》确定的分级保护要求,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内峡谷奇石、岩溶洞穴、温泉水体等资源。

积极开展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工程项目,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乱砍滥伐、开山取石、毁林开荒,严禁超容量接纳游客。

东白山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东白山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项目组成员项目顾问:魏小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吴喆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行业专家项目组长:张晓军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休闲旅游产业委员会秘书长黄金星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MBA 总监项目组成员:匡林博士国家旅游局驻澳大利亚办事处副主任汪洋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院德村志成教授日本国际观光学者陈玉舒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李飞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侯洁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孙万真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杨晓丹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崔文龙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刘昱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吴琼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项目协调员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二章现状研判和SWOT分析------------------------------------------- 2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第四章发展目标和战略------------------------------------------------ 4第五章空间分区发展规划---------------------------------------------- 5第六章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 6第七章旅游产品体系-------------------------------------------------- 9第八章旅游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 10第九章市场营销----------------------------------------------------- 12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第十一章服务设施规划----------------------------------------------- 16第十二章基础设施规划----------------------------------------------- 17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19第十四章景区经营--------------------------------------------------- 20第十五章项目开发时序及投资估算------------------------------------- 21第十六章实施保障--------------------------------------------------- 22第十七章附则 ------------------------------------------------------ 23说明书第一章规划总则---------------------------------------------------- 24一、规划性质 (24)二、规划期限 (24)三、规划范围 (24)四、规划依据 (24)五、规划原则 (25)第二章现状研判---------------------------------------------------- 26一、中国旅游发展宏观态势 (26)二、长三角旅游发展现状 (26)三、东阳市旅游发展现状 (27)四、东白山旅游发展背景 (28)五、东白山旅游发展概况 (29)六、东白山与相关景区竞合概况 (29)七、东白山旅游发展SWOT分析 (31)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4一、旅游资源分析 (34)二、旅游资源评价 (36)第四章发展目标和战略---------------------------------------------- 38一、战略定位 (38)二、战略目标 (38)三、战略选择 (39)第五章空间分区发展规划-------------------------------------------- 40目录一、分区原则 (40)二、分区规划 (40)第六章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 41一、“天上人间”七夕文化体验区 (41)二、“惜缘谷”香榧生态度假区 (47)三、“绿野谷”农业休闲娱乐区 (49)第七章旅游产品体系------------------------------------------------- 53一、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53)二、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53)三、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53)四、专项旅游产品规划 (55)第八章旅游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 56一、规划目标 (56)二、规划原则 (56)三、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56)四、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57)第九章市场营销----------------------------------------------------- 59一、市场分析 (59)二、市场定位 (61)三、形象策划 (62)四、营销规划 (63)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8一、现状及评价 (68)二、规划原则 (68)三、规划目标 (68)四、环境保护分区与措施 (68)五、生态容量测算 (69)六、规划要点 (69)第十一章服务设施规划---------------------------------------------- 71一、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 (71)二、住宿设施规划 (71)三、旅游餐饮规划 (73)四、旅游购物规划 (73)五、旅游娱乐规划 (74)六、解说系统规划 (74)第十二章基础设施规划---------------------------------------------- 75一、给排水规划 (75)二、供电规划 (75)三、电信规划 (76)四、环卫设施规划 (76)五、防灾规划 (76)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 78一、居民社会现状 (7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78)三、规划内容 (78)第十四章景区经营-------------------------------------------------- 80一、树立绿色管理和生态运营理念 (80)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80)三、采用合理营销方式 (80)四、发展多种产业,实现产业共融 (80)五、协调利益相关者,实现权责利平衡 (80)六、托管经营,加速东白山发展 (81)七、做好人才储备,实施人才战略 (81)第十五章项目开发时序及投资估算------------------------------------- 83一、项目分期建设时序 (83)二、投资估算 (83)第十六章实施保障--------------------------------------------------- 86一、完善规划体系,推进法制化管理 (86)二、理顺管理体制 (86)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86)四、创新投融资体制 (86)五、实施旅游人才战略 (87)图纸目录1、区位分析图2、市场分析图3、三维分析图4、高程分析图5、坡度分析图6、坡向分析图7、重点资源分析评价8、道路交通现状图9、水系村落现状图10、太白峰周边地区山水形态及用地选址11、绿野谷山水形态及用地选址12、乡村景观视觉安全格局13、总平面图14、功能分区图15、“天上人间”平面图16、“绿野谷”平面图17、“惜缘谷”平面图18、重点项目布局图19、局部平面图20、入口效果图21、东白胜境效果图22、茶林物语效果图23、茶屋会议酒店24、茶园别墅区25、东白禅寺效果图26、同心锁效果图27、服务设施分布图28、交通规划图29、区域交通规划图30、主要交通建设规划图31、徒步游线规划图32、游线组织规划图33、标识系统应用34、标识系统设计一35、标识系统设计二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性质本规划为旅游区总体规划。

“花样漳州”十佳旅游线路

“花样漳州”十佳旅游线路

“花样漳州”十佳旅游线路山海深度游福建土楼(南靖、华安)旅游区——漳浦(翡翠湾、火山岛、欢乐岛)——东山岛(风动石、东门屿、马銮湾)南靖土楼旅游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最佳景观村落的南靖县书洋镇、梅林镇。

南靖素有“土楼王国”的美誉,其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田螺坑土楼群“四菜一汤”系福建土楼形象标志。

华安土楼旅游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安大地土楼群景区位于仙都镇,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等三座土楼组成;上坪土楼群位于沙建镇,由齐云楼,昇平楼和日新楼组成。

其中二宜楼,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

风动石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

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誉为“天下1/ 13第一奇石”;东山关帝庙,选址精妙、结构精巧、工艺精湛,是中国四大关帝庙之一,也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

铜山古城,明代抗倭名城,是当年闽海重要的军事防御地之一。

翡翠湾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漳浦县六鳌半岛鳌西村,是中国大陆架最美的海滩之一,你可以尽兴地在翡翠湾这个集滨海浴场、沙雕艺术、冰雪娱乐、神兽观赏、风电奇观、海景酒店为一体的滨海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踏浪戏水,沐风听涛,在慢时光中体验到“温柔六鳌海、天堂翡翠湾”的乐趣。

漳浦火山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保存着世界罕见的滨海火山地质遗迹。

景区包括香山、林进屿、南碇岛三大景区和崎沙湾、江口湾、后蔡湾等三个海水浴场,即“一山两岛三海湾”。

其中拥有140万根柱状节理玄武岩的南碇岛火山奇观名列滨海火山世界之最。

康养度假游长泰(古山重、格林美、福友生态农场、半月山温泉)——漳州市区(云洞岩、古城、林语堂文化园、佰翔温泉)——云霄(金汤湾)——常山(天窗坪)——诏安(南门村、祥麟塔)古山重的油菜花□ 何也视野一片金黄2/ 13油菜花一开就开到天际在青山绿水间在蔚蓝的天幕下痴迷花丛的蜜蜂嗡嗡奔忙花蝴蝶风起霓裳阡陌沟渠隐没于花的虚幻举一把小花伞的娉婷女子衣裙晃白如雪在回眸交睫的一瞬金黄与蔚蓝就定格在天地间云洞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四川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四川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四川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四川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规划单位:四川白马王朗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北京中环博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06月目录1 规划背景及概况 ..................................................................... .. (1)1.1 规划背景 ..................................................................... .. (1)1.2 规划概况 ..................................................................... .. (2)1.3 环境保护目标 ..................................................................... .................................11 2 现状调查与评价 ..................................................................... ....................................... 14 3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 . (20)3.1 游客容量及规模预测 ..................................................................... . (20)3.2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 . (21)3.3 地表水环境承载力及总量控制 ..................................................................... .. (21)3.4 大气环境承载力及总量控制 ..................................................................... .. (21)3.5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 . (21)3.6 生态承载力分析 ..................................................................... ............................. 22 4 环境影响分析 ..................................................................... . (22)4.1 水环境影响分析 ..................................................................... .. (22)4.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 (23)4.3 声环境影响分析 ..................................................................... .. (23)4.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 . (24)4.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 (24)4.6 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 ..................................................................... . (26)4.7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 ......................... 27 5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 (28)5.1 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 ..................................................................... . (28)5.2 规划方案可持续发展分析 ..................................................................... ............... 31 6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32)6.1 建设方案优化措施 ..................................................................... . (32)6.2 环境保护措施 ..................................................................... .. (32)6.3 植物保护措施 ..................................................................... .. (35)6.4 动物保护措施 ..................................................................... .. (36)6.5 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 . (37)6.6 景观生态体系保护措施 ..................................................................... (37)6.7 主要保护对象保护措施 ..................................................................... (38)6.8 生态风险防控措施 ..................................................................... ......................... 42 7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 .................................... 42 8 规划环评总结论及优化调整建议 ..................................................................... (42)8.1 总结论 ..................................................................... . (42)8.2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 (43)I1 规划背景及概况1.1 规划背景度假区旅游活动始于199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平武启动综合保护和发展项目(ICDP),当时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大熊猫免受偷猎和栖息地破坏等主要威胁,同时帮助当地居民寻找可持续的经济来源,首先在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生态旅游,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后带动了周边社区的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4.03•【字号】黔府函〔2023〕46号•【施行日期】2023.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23〕46号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审批〈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请示》(黔东南府呈〔2023〕3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69.31平方公里,划分为瑶白侗寨景区、三板溪景区、隆里古城景区、乌下江峡谷景区等4个景区,其中核心景区面积为23.99平方公里。

要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要根据《规划》确定的原则和规划结构、规划布局及专项规划,抓紧编制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

同时,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逐步完善风景名胜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并加强各景点的环境整治。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符合规划要求。

风景名胜区内各项设施的体量、风格、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建设破坏景观的项目。

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土地使用权。

四、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保护责任,切实加强对风景名胜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按照《规划》确定的分级保护要求,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田园耕地、河流水体等资源。

积极开展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工程项目,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乱砍滥伐、开山取石、毁林开荒,严禁超容量接纳游客。

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应征求公众意见,兹将有关事宜公示如下:一、规划概要规划名称: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规划范围及面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西部,环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涉及武康镇、莫干山镇和筏头乡三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即五四村、高峰村、燎原村、劳岭村、紫岭村、何村村、仙潭村、兰树坑村、庙前村、后坞村,总面积约58.77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18-2035年,包括近期(2018-2022年)、中期(2023-2027年)和远期(2027-2035年)。

总体定位:依托莫干山地区良好的山地自然生态资源基底,以悠久的避暑度假基因、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特色的精品民宿集群、乡野田园、生态农业、宗教文化资源等为依托,以诗意栖居度假方式为理念,打造集特色山居度假、户外山地运动、康疗养生、文化休闲、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世界水准、中国高度、浙江风格、德清特色的中国国际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

发展目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球高端旅游典范区、世界级风景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度假区在运营实施后,对植物多样性、动物、水生生物的影响并不大。

度假区对区内的高峰水库、阜溪溪流,区外的对河口水库、莫干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度假区建设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在环境容量许可条件下,适度进行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规划项目以现有建筑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为主,以诗意栖居度假方式为理念,打造乡村山地型国际旅游度假区。

大气环境:度假区大气污染主要为燃气污染源、机动车尾气、餐饮业油烟。

规划区内燃气采用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度假区内鼓励采用电瓶车、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方式,汽车尾气排放对度假区影响不大。

我的家乡—长泰

我的家乡—长泰

中冶海西国际城
世界500强企业中冶集团在长泰马洋溪景区投建海西国际 城,总资25亿元,规划用地面积3535亩。该项目被省政府列 为重点项目,其中占地百亩的高尔夫球场被国家体育总局列 为训练基地。 据悉,该项目已完成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将建设7大 片区,包括商娱小镇区、花园小镇区、海岸小镇区、山地小 镇区、度假小镇区、山地公馆区和山地花园区。项目借鉴深 圳东部华侨城的开发模式,将有世界风情、四维影院、魔幻 城堡、水上乐园、摩天轮等设施,集休闲、娱乐、健身、商 住于一体。目前,该项目已投资1.23亿元,正在进行土地平 整、景观桥设计施工等。
天柱山山高、林幽、石 奇、泉鸣,常使人留连 忘返。昼登天柱,未凌 绝顶,而厦门海涛、漳 州城廓已尽收眼底。其 风爽,其气凉,云雾飘 忽,宛若仙境。夜环视, 茫茫苍穹,星汉灿烂, 数百里遐迩,灯霓交辉, 周边世界,万物俱寂, 常使人三省。
一千五百多种植物,一千余 公顷天然次生林,树木、老 藤、苔藓共生。或古木参天, 或树根盘结,或须髯悬垂, 有如热带雨林,鸟啼蝉鸣, 幽出尘寰。 山上奇石丛聚, 百态千姿,石多相支相迭, 自成石室、石洞、石府、石 梯,且洞中有洞,洞府相通, 间或阳光透射,扑溯迷离, 自是迷宫一般。摩崖石刻, 文化遗存,寻古探幽者,或 有所获。 天柱山多有泉瀑溪 流。涓涓者、潺潺者,似珍 珠滚落,如银练悬空。更有 诸多潜泉,但闻其声淙淙, 不见其流何处,让人寻味无 穷。
龙柚:种植面积300亩,产量500吨,赶在中秋佳节之前,在 8月中旬采收。特点是:扁圆锥形,果色鲜黄,果肉白色略 带微红,肉质细嫩、汁多、甜酸适度。单果重1000克左右。 金苹枣:种植面积2000亩,产量1000吨,采收期元月下旬 至2月份。特点是:系从台湾新引进的名贵品种,果型硕大、 甜度高、清脆爽口。

安徽省芜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芜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0.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而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功能优化和完善的重要动力。

0.2现代旅游业产业链长、综合性强、牵引力大。

发展旅游业对于扩大就业,吸引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人口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现代服务功能,促进城市建设水平、开放程度、文明素质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0.3自皖江开发以来,芜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芜湖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升级,游憩、休闲、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和享受性消费需求日益扩张,要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的内在动力已经具备,发展城市旅游的时机已经成熟。

0.4《芜湖市旅游总体规划》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和《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而制定的。

0.5《芜湖市旅游总体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分析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条件;➢确定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思路;➢明确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确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策划芜湖市旅游形象;➢确定芜湖旅游产品的发展体系,提炼芜湖旅游产品精品和主题产品线路;➢提出芜湖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制定芜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战略和具体措施;➢提出芜湖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提升规划;➢制定规划实施的五年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0.6本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区域,包括四区三县。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05-2020年为基本规划期,本着科学合理、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将本规划期限的时段选定为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是指导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篇 基础分析篇第一章 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1.1旅游发展阶段芜湖市旅游从1996年开始发展,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旅游产业初具规模(表1-1):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四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

02《四川雷波县马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修订稿.doc

02《四川雷波县马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修订稿.doc

雷波县“两湖”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蒋若枫县委书记副组长:陆开华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卢史体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白史且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县统战部部长安荣会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宋云县政府副县长谢正东凉山州旅游局规划科科长成员:柳莫且县政府办主任邓华县旅游局局长苟晓峰县发改局局长舒官金县经济局局长叶建华县公安局局长唐江县财政局局长刘学强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陈祥森县规划建设局局长蔡子经县环保局局长苏友门县交通局局长王斌县水利局局长李大春县农业局局长杨夫门县林业局局长白明忠县文体局局长胡务农县卫生局局长曾世林县审计局局长王向阳县统计局局长杨解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梁建军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文明县安监局局长姜远安县广电局局长雷波县“两湖”规划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专家组长:谢正东凉山州旅游局规划科科长成员:王英州旅游局副局长张平州建设局副局长刘宗平州环保局副局长何仁德州发改委综合科科长何万灵州财政局行政政法科副科长周远清州国土局规划科科长雷波县“两湖”规划编制工作组成员名单项目组长:洪基军总策划/所长项目副组长:吕洪梅规划总监项目组成员:赵永忠高级规划师李山博士高级规划师梁建军品牌总监董峰高级策划师刘彪高级设计师洪垒规划师蒋华志营销策划师刘玉芬规划师刘杨规划师李龙城市设计师汪雨润城市设计师衣龙三维设计师王羽景观设计师曹洋景观设计师唐波景观设计师贾媛景观设计师林明珍建筑设计师邱荣旭GIS分析师项目顾问:陈宗海复旦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王远飞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晓波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文国四川师范大学博士骆奕彝族民俗专家丁季华原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翁瑾复旦大学旅游系副教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纲 (1)第二章资源分类与评价 (2)第三章市场分析及定位 (3)第四章发展战略 (5)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 (9)第六章旅游产品规划 (14)第七章产业要素规划 (16)第八章旅游购物与旅游商品发展规划 (18)第九章营销规划 (20)第十章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24)第十一章土地利用规划 (27)第十二章景观系统及绿化系统规划 (28)第十三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30)第十四章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估 (34)第十五章近期行动计划 (39)第十六章支持与保障体系规划 (41)第十七章附则 (44)第一章规划总纲第一条规划范围雷波县马湖旅游区,包括马湖景区、黄琅古镇、西部沟、马湖乡等,面积156.8平方公里。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项目组成员项目顾问:魏小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吴喆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行业专家项目组长:张晓军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休闲旅游产业委员会秘书长黄金星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MBA 总监项目组成员:匡林博士国家旅游局驻澳大利亚办事处副主任汪洋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院德村志成教授日本国际观光学者陈玉舒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李飞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侯洁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孙万真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杨晓丹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崔文龙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刘昱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吴琼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项目协调员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二章现状研判和SWOT分析------------------------------------------- 2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第四章发展目标和战略------------------------------------------------ 4第五章空间分区发展规划---------------------------------------------- 5第六章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 6第七章旅游产品体系-------------------------------------------------- 9第八章旅游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 10第九章市场营销----------------------------------------------------- 12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第十一章服务设施规划----------------------------------------------- 16第十二章基础设施规划----------------------------------------------- 17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19第十四章景区经营--------------------------------------------------- 20第十五章项目开发时序及投资估算------------------------------------- 21第十六章实施保障--------------------------------------------------- 22第十七章附则 ------------------------------------------------------ 23说明书第一章规划总则---------------------------------------------------- 24一、规划性质 (24)二、规划期限 (24)三、规划范围 (24)四、规划依据 (24)五、规划原则 (25)第二章现状研判---------------------------------------------------- 26一、中国旅游发展宏观态势 (26)二、长三角旅游发展现状 (26)三、东阳市旅游发展现状 (27)四、东白山旅游发展背景 (28)五、东白山旅游发展概况 (29)六、东白山与相关景区竞合概况 (29)七、东白山旅游发展SWOT分析 (31)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4一、旅游资源分析 (34)二、旅游资源评价 (36)第四章发展目标和战略---------------------------------------------- 38一、战略定位 (38)二、战略目标 (38)三、战略选择 (39)第五章空间分区发展规划-------------------------------------------- 40目录一、分区原则 (40)二、分区规划 (40)第六章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 41一、“天上人间”七夕文化体验区 (41)二、“惜缘谷”香榧生态度假区 (47)三、“绿野谷”农业休闲娱乐区 (49)第七章旅游产品体系------------------------------------------------- 53一、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53)二、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53)三、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53)四、专项旅游产品规划 (55)第八章旅游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 56一、规划目标 (56)二、规划原则 (56)三、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56)四、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57)第九章市场营销----------------------------------------------------- 59一、市场分析 (59)二、市场定位 (61)三、形象策划 (62)四、营销规划 (63)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8一、现状及评价 (68)二、规划原则 (68)三、规划目标 (68)四、环境保护分区与措施 (68)五、生态容量测算 (69)六、规划要点 (69)第十一章服务设施规划---------------------------------------------- 71一、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 (71)二、住宿设施规划 (71)三、旅游餐饮规划 (73)四、旅游购物规划 (73)五、旅游娱乐规划 (74)六、解说系统规划 (74)第十二章基础设施规划---------------------------------------------- 75一、给排水规划 (75)二、供电规划 (75)三、电信规划 (76)四、环卫设施规划 (76)五、防灾规划 (76)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 78一、居民社会现状 (7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78)三、规划内容 (78)第十四章景区经营-------------------------------------------------- 80一、树立绿色管理和生态运营理念 (80)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80)三、采用合理营销方式 (80)四、发展多种产业,实现产业共融 (80)五、协调利益相关者,实现权责利平衡 (80)六、托管经营,加速东白山发展 (81)七、做好人才储备,实施人才战略 (81)第十五章项目开发时序及投资估算------------------------------------- 83一、项目分期建设时序 (83)二、投资估算 (83)第十六章实施保障--------------------------------------------------- 86一、完善规划体系,推进法制化管理 (86)二、理顺管理体制 (86)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86)四、创新投融资体制 (86)五、实施旅游人才战略 (87)图纸目录1、区位分析图2、市场分析图3、三维分析图4、高程分析图5、坡度分析图6、坡向分析图7、重点资源分析评价8、道路交通现状图9、水系村落现状图10、太白峰周边地区山水形态及用地选址11、绿野谷山水形态及用地选址12、乡村景观视觉安全格局13、总平面图14、功能分区图15、“天上人间”平面图16、“绿野谷”平面图17、“惜缘谷”平面图18、重点项目布局图19、局部平面图20、入口效果图21、东白胜境效果图22、茶林物语效果图23、茶屋会议酒店24、茶园别墅区25、东白禅寺效果图26、同心锁效果图27、服务设施分布图28、交通规划图29、区域交通规划图30、主要交通建设规划图31、徒步游线规划图32、游线组织规划图33、标识系统应用34、标识系统设计一35、标识系统设计二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性质本规划为旅游区总体规划。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0.28•【字号】渝府[2014]67号•【施行日期】2014.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的批复(渝府〔2014〕67号)石柱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审定〈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送审稿)的请示》(石柱府文〔2014〕117号)收悉。

经市第四届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简称《规划》)。

二、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范围为黄水镇、冷水镇、悦崃镇、鱼池镇、枫木乡、太阳湖6个组团,总规划面积73.5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25.24平方公里。

三、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空间布局为一轴牵引、两环相扣、中心集聚、五镇联动的模式。

一轴:鱼池―黄水土家生态文化景观廊道发展轴线。

两环:冷水―枫木―黄水东部荷香溪谷漫游环线、黄水―悦崃―鱼池西部森林田园漫游环线。

中心:黄水森林小镇。

五镇:冷水温泉小镇、悦崃土家小镇、鱼池活力小镇、枫木漫动小镇、太阳湖水云小镇。

四、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定位为:以“风情土家.清爽黄水”主题形象,建成中国著名和国际知名的山地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

五、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土地按用途划分为:已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25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7.0%;新增旅游设施用地127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7.3%;游赏用地96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3.1%;乡村居民点用地9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2%;绿化用地1069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4.5%;道路用地69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0.9%。

六、认真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旅游概念总体规划

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旅游概念总体规划

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旅游概念规划一、范围界定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包括:幕阜山森林公园、冬塔古民居与南江镇石浆温泉。

二、现状分析1. 本区域人文资源悠久,乡土风情浓厚,温泉资源丰富,资源组合良好。

2. 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外部交通条件好,可进进性条件较好。

3. 旅游根底条件差,亟待改善4. 现有产品亟待完善。

5. 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营销推广能力差。

三、开展目标协调保卫与开发,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合湘北民俗风情,稳固生态看光旅游,开发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旅游,通过地域特色和形式特色取胜,展现真实的乡土文化遗存、丰富的产品种类、精巧的田园空间和亲切的人文环境。

四、旅游形〔一〕主题形象尽情山水幕阜云天〔二〕三大旅游板块宣传用语幕阜山森林公园:湘北第一名山冬塔古民居:展乡土神韵、品田园诗画、感民俗风情、承千年私塾石浆温泉度假:湘北第一泉五、功能定位按国家AAA级旅游区标准高起点建设,集生态看光、民俗体验、温泉度假于一体的人文生态旅游区。

六、空间布局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遵循“一心带二点〞的整体格局,呈现以幕阜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冬塔古民居、石浆温泉度假区等两大功能区组团式布局的规划结构,各功能区既自成子系统,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既分散又相对统一的整体。

七、分区规划〔一〕幕阜山森林公园1、分析幕阜山森林公园属山岳型自然旅游资源,区内山景、水景及植被景看相当丰富,集“雄、奇、险、秀、幽〞于一身。

其自然景看具体表现为:以山体组成的地形、地貌景看,以水体组成的瀑、溪等景看,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组成的森林景看等。

幕阜山森林公园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古为道家“第二十五洞天〞,其人文景看具体表现为:神奇莫测的岩刻、远隔尘世的幕阜山森林公园是本规划区中的核心旅游区,应突出其自然山水、溪瀑奇看和宗教文化的独有优势,在开展传统生态看光旅游的根底之上,开展山地度假旅游以及包括溯溪、徒步登山等专项旅游工程。

2、规划内容充分利用生态自然环境,增建必要的旅游设施,建设工程要紧包括旅游交通建设〔含公路交通与生态步行系统〕、旅游效劳设施与解讲系统建设、旅游效劳区建设、老龙沟景区建设、一峰尖景区建设和流水庵景区建设等六个方面:①旅游交通建设A、公路交通建设以现有林业道路为根底,完善各路段路面及绿化环境建设,减轻其对公园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公园交通体系的线状骨架。

习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文本

习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文本

贵州省习水县习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2012-2020) 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及定位 (4)产业园旅游体系篇 (7)第三章现状分析 (7)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8)第五章SWOT分析及市场定位 (9)第六章形象定位 (14)第七章总体布局 (15)第八章旅游度假项目策划 (18)第九章度假地产开发模式 (18)第十章旅游线路规划 (20)第十一章服务体系及游览设施规划 (21)产业园村镇体系篇 (22)第十二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2)第十三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23)第十四章村镇体系规划 (24)第十五章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26)第十六章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27)产业园支撑体系篇 (31)第十七章道路交通规划 (31)第十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32)第十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8)第二十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40)第二十一章基础设施规划 (41)第二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48)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53)第二十四章建设实施策略 (54)第二十五章投资估算及风险预测 (57)第二十六章附则 (6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促进贵州省习水县坭坝乡、寨坝镇、大坡乡、仙源镇避暑度假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带动城乡统筹,推进黔北地区融入重庆一体化发展,特制定《贵州省习水县习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鉴于中国旅游业正处于传统观光旅游向时尚、休闲、度假旅游转型阶段。

并且其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规划提出习部生态文化旅游应适应国际化潮流。

倡导生态、质朴、低碳、有机的度假生活方式。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规划区以坭坝乡、寨坝镇、大坡乡三个乡镇的全境和仙源镇高海拔区域为主要规划范围。

地处东经106°25′18″~106°42′44″,北纬28°17′03″~28°50′17″,北临重庆市江津区柏林镇,东与重庆市綦江区丁山镇接壤,南达习水县仙源镇,西与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镇、习水县三岔河乡相邻;规划区域受地形影响,南北延伸呈带状分布,规划范围总面积约511.0平方公里,其中坭坝乡面积约79.6平方公里、寨坝镇面积约164.0平方公里、大坡乡面积约167.4平方公里、仙源镇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

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

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

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第一篇: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山合水易“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原滋原味的生态乡村旅游,是现在人们追求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

这样的乡村旅游项目要怎样规划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呢?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该项目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洋畲村。

洋畲村2006年开始发展旅游,柑橘采摘和农家乐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旅游配套明显不足,农业产业发展单一、区域发展的带动性差,产品链条短,休闲类产品欠缺等瓶颈问题。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深入调研并与各级领导、当地专家深度沟通后提出了打造“闽西第一山乡,百里生态画廊”的项目定位,同时提出通过“四大转变”带动“五化发展”的洋畲乡村旅游升级的战略思路,实现“洋畲”的品牌化,形成最具“原乡”特色与乡土生活方式的特色生态体验产品,从而解决了洋畲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福建省龙岩市洋畲村已被列为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村,是福建乡村旅游的明星村。

(一)规划结构根据考察研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洋畲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分别是:入口服务区农庄休闲度假区原乡生态体验区森林养生游憩区(局部)(二)游览线路规划项目中的游览线路规划,主要依照“探村、探险、觅水、寻山”的路线展开。

通过这四条线路对项目中各个景点的有效串联,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游览线路。

(三)道路交通规划1、车行交通规划以原地块内道路为主骨架,对其进行加宽处理,局部进行调整,主干道红线宽度7米;各分区内部开辟次干道,红线宽度4米和5米。

2、游步道规划区各主要景点均有游步道连接,采用木栈道、石阶、硬质铺地等形式,路面宽度1—2米。

3、停车场为满足项目区内外交通的静态停车需求,在保留洋畲村停车场的基础上在入口服务区增加一处停车场为景区服务,停车位为327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页脚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城市发展战略要求 随着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提出,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城市建设由本市向周边城市扩的步伐,使得城市规模得到扩大,周边地区将逐步成为发展的重点地区。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做为市“东拓”发展的重点区域,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合规划的编制,将明确了未来至2020年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的规模以及空间形态。 近年来随着市跨越式发展及长泰县的大开发,使得规划编制与发展实际脱节,存在各片区发展步调不一致,规划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区域拓展的速度超出了规划的预测,使得长泰县局部片区缺乏规划指导。

二、城市建设管理要求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本规划》于2004年编制,为使规划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序拓展。需针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相关规划进行整合,对原有规划进一步落实与深化。以促进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开发的顺利进行,推动建设步伐。

三、市政配套建设需求 由于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前期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对完整的规划指导,各项目却相继落地,导致了项目建设与市政配套落后的矛盾,需有更完善的规划来指导该区的市政设施建设。 .

页脚 第二章 现状概况 一、规划区位、围 规划区位于长泰县东南部,辖有十里、旺亭、山重、后坊四个村及林果场等等(包含整个马洋溪流域)。 本次规划围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辖围,东邻集美区、海沧区,西靠兴泰开发区和港镇,南接龙文区、龙海市,北毗港镇、枋洋镇。规划区距离市区17公里,距离市沧海大桥39公里,距离市106公里,距离潮汕地区200公里,距省会城市29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 规划区总用地138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1439人。

二、现状概况 1、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规划区海拔最高965.8米,最低16.7米,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地理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山峰,台地,阶地,谷地,悬崖等,近,中,远程景观效果强;水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良好。围尚有大小不等的水库(塘)和溪流,其中红岩水库是区域最大的水库,马洋溪是区域最大的溪流。 气候:规划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温和。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2.6℃,全年平均气温2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6 ℃,全年平均气温21 ℃。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000 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达127.8 千卡/cm2,大于10 ℃活动积温达7400 ℃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328天(霜日仅6-8天),

作物几乎整年都可以生长。 . 页脚 水文: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688mm左右。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年降水量有75%以上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冬两季降水量较小,而且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 土壤和植被:规划区土壤为发育于花岗岩的砖红壤性红壤和沙壤,土层深厚,PH值为5—6,有机质含量为1—2%。以马尾松、相思树、铁芒萁、杜鹃花等为主,植被茂盛,覆盖率达66.9%。 2、人口、经济产业状况 规划区总人口11439人:其中十里村4393人、旺亭村985人、山重村3664人、后坊村2267人、林果场130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比例,城市化水平8%,与全国45%差距很大。 通过对区域人口社会构成(劳动构成、文化素质构成等)的分析,在2004年前,规划区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是缓慢的,居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全区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 基础设施差、经济总量小、居民收入少。 规划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适应性广。农村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经济作物油、茶、蔗、果、蔬发展步伐加快,比重上升。 规划围马洋溪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长泰县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目前,已有马洋溪漂流、生态博览园、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等12家旅游企业落户该区,投资总额达10多亿元,初步形成一批特色旅游品牌。2005年马洋溪旅游区税收收入86万元,2006年税收收入275万元,土地收益及城市配套费收入2800万元。 3、土地利用状况 规划区现状城镇(含农村)建设用地约为4.56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主要由村镇住宅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道路用地等组成。

住宅用地 规划区的住宅多以独门独户式的农宅形式为主。大多 . 页脚 数位于村庄中部的住宅破旧,多为 土石墙体加坡顶结构,富有闽南建筑风格;建筑质量较好的村宅分布在村庄外围,多为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建筑风格趋多样化。 对于城镇文化程度较高的管委会中心区及较大部分新开发的高级商用住房,如天成生态博览园等,以点式低层的住宅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建设层次普遍较高,用地量也占整个生态旅游区相当一部分。 行政办公用地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是新成立的辖区,本规划区行政办公用地较少。 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区的商业设施不发达,大部分的商业集中在十里村,并沿角泰公路的两侧发展。商店的规模普遍较小,购物环境和商品档次都不高。 从商业设施的分布上看,现状商业用地多位于中心区或车流交通量较大的交通要道上,对城镇交通产生影响,同时商业部的交通制约问题比较明显。 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大型、综合性文化中心,没有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跟不上时代要求;文艺演出缺乏专业性场所;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存在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全区缺乏室外文化活动广场或文化主题公园,使大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难以开展。 体育设施用地 公共体育设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的体育设施皆为旅游项目。如漂流、皮划艇训练、攀岩、野营、高尔夫球场、等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处在建设过程当中。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现状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只有一所卫生院,医疗设施严重匮乏。 . 页脚 教育设施用地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现有小学2所,为十里小学和马洋溪中心小学(山重小学与后枋小学合并)。 市政设施现状 为不断完善旅游区路网框架建设,管委会加大对旅游区水泥路和景区道路建设的投入。两年来,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水泥路建设27公里。在全区推行十里村自然村主道路由群众投工投劳,村委会统一规划、埋设下水管道并铺设水泥路的典型做法,由旅游区补贴水泥在四个村进行自然村水泥路建设。 规划中的一条穿山隧道和两条高速公路,使得与两个城市都在长泰县的半个小时通勤圈,将极改善长泰现有交通能力。同时,还将投入435万元对4公里110伏高压线进行改造。目前全区四个村的水、电、通讯、道路基本能满足下一步开发建设需要。 全区已投入17万元购置了一部垃圾车及三个拉圾箱,补助给四个村15万元购置垃圾保洁车12辆,垃圾箱100个,保洁桶1800个;在四个村建立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填埋场3个、垃圾池40口,有效确保卫生保洁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美化整个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4、土地批租、基本农田及森林植被分布 土地批租现状 规划区是长泰县近期建设的重点,建区以来土地批租已逐渐增多。批地总面积为10.73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7.78%。土地批租分为已批已建、已批在建、已批未建三类。

基本农田分布情况 规划区的基本农田大多沿马洋溪两侧分布,东北部量少、西南部量多。基本农田总用地为1541.78公顷。 森林植被情况

用地名称面积(公顷)比例

已批已建用地966.55%

已批在建用地535.3836.56%

已批未建用地833.1656.89%

总批地1464.54100%

土地批租情况表 .

页脚 规划区土地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41.78公顷,林地10934.83公顷,香蕉果树746.63公顷。林地面积10934.83公顷,森林覆盖率79.2%,保证了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较优越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但森林的综合作用有待利用。香蕉果树746.63公顷,占全区面积的确5.1%,大面积连片果园覆盖了不少坡度较大,立地条件较差的坡面,加剧了水土流失。据2000年省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森林中的茶果园为主的其他林地类水土流失率达28.8%,问题十分突出。 5、土地利用状况统计

第三章 相关规划汇总及分析评价 一、已编规划汇总 1、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4-2020)

序号用地代号面积(公顷)比例(%)备注1R370.062.68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174.64中小学用地R211.75三类居住用地R3193.672C2.750.02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0.1商业金融业用地C22.653S102.580.744U0.545G10934.8379.246E2390.5617.32其中水域E1102.15耕地E21541.78林地E3746.63713800100%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总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山体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 .

页脚 2、厦—漳“东西发展轴城镇群”规划(2000-2020) 3、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5、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页脚 6、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行政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长泰旅游发展规划(2007-2018) 7、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中心区概念规划 .

页脚 二、已编规划分析评价 1、原规划体系支路系统缺失,易造成日后的交通问题

2、各片区规划理念不统一,路网不成体系 3、城市扩速度快,用地布局零碎,城市用地不够集约,同时也给规划改造制造难度。 4、高速发展带来了较多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相对滞后,公共设施用地预留不充分。 5、未考虑城市发展快速交通发展的可能性

第四章 规划重点、原则及目标体系 一、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1、《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